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中学生关于民族团结一家亲优秀发言稿
 

中学生关于民族团结一家亲优秀发言稿

发布时间:2020-05-27 11:11:02 影响了:

  中学生关于民族团结一家亲优秀演讲稿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没有民族的和睦相处,就没有社会的安定团结;没有社会的安定团结,就没有国家的繁荣发展。下面是职场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中学生关于民族团结一家亲优秀演讲稿3篇,希望能够帮到你。

  篇一: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我是***。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张骞出使西域到西域都护府的设立再到现在的美丽新疆,新疆从未离开过祖国的怀抱,身为新疆这片热土上的一分子,我感到无比的自豪。新疆是一个由多民族组成的地域,身为一名中学生,在我的学校也有许多不同民族的同学,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大家庭——中国!我们团结友爱,共助和谐,日积月累我们拥有了浓厚的民族情感,这种情感不局限于一个民族,而是弥漫在新疆各族人民乃至全中国人民之间。

  面对这种情感,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如何面对,如何释放呢?地委书记闫伯伯也为大家详细的宣讲过了,他从五个方面讲了:什么是民族情感,民族情感不能没有也不能失控,民族情感释放不当的具体表现,民族情感释放不当带来的后果,以及如何正确释放民族情感。

  当然,民族情感是离不开民族团结的,从小,我就为我能生活在新疆而感到自豪,因为我知道,这片土地,有56份热情!因为我知道,这片土地,有56颗爱国心!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组成的国家,所以,我站在这片土地,从不担心被遗弃,被伤害,因为我知道,中国很强大!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情感是不会被任何困难所打倒!

  民族团结是社会稳定的重要政治基础,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之福,祖国分裂、民族冲突是各族人民之祸,加强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之所在。“三心合一心,黄土变成金”。团结是力量,团结是财富,团结是生产力,团结是国家发展进步的基础。“5﹒12”四川汶川大地震,使数万同胞遇难、数百万人痛失家园,灾区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展蒙受巨大损失。地震天不蹋,大灾有大爱。地震发生后,全国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传播着血浓于水的中华民族骨肉亲情、民族大义、文化大同、无疆大爱,全国各族人民充分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爱国主义精神,纷纷伸出援助之手。

  让我们56个民族手拉手,心连心。共同合作,让合作伴随我们。今天的中国需要合作明天的中国更需合作,让我们共同建设美好的祖国!从现在这一秒开始,我们一起努力,共同发展!让我们56个民族手拉手,心连心,共同努力,建设美好家园!让我们从这一秒起!团结互助,伴着浓厚的民族情感!一起进步!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到此结束!

  篇二: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我是***。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张骞出使西域到西域都护府的设立再到现在的美丽新疆,新疆从未离开过祖国的怀抱,身为新疆这片热土上的一分子,我感到无比的自豪。新疆是一个由多民族组成的地域,身为一名中学生,在我的学校也有许多不同民族的同学,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大家庭——中国!我们团结友爱,共助和谐,日积月累我们拥有了浓厚的民族情感,这种情感不局限于一个民族,而是弥漫在新疆各族人民乃至全中国人民之间。

  面对这种情感,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如何面对,如何释放呢?地委书记闫伯伯也为大家详细的宣讲过了,他从五个方面讲了:什么是民族情感,民族情感不能没有也不能失控,民族情感释放不当的具体表现,民族情感释放不当带来的后果,以及如何正确释放民族情感。

  当然,民族情感是离不开民族团结的,从小,我就为我能生活在新疆而感到自豪,因为我知道,这片土地,有56份热情!因为我知道,这片土地,有56颗爱国心!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组成的国家,所以,我站在这片土地,从不担心被遗弃,被伤害,因为我知道,中国很强大!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情感是不会被任何困难所打倒!

  从新中国建立至今,中国的发展速度快得惊人。因为什么,因为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如果说没有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中国也不可能迅速的发展。

  7.5事件,由于外国势力的影响,和国内各民族之间的不信任,不团结,才导致了7.5事件的爆发。等爆发之后,更多的人才意识大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三个离不开思想从此开始慢慢的的刻到每一个民族同胞的脑海中。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民族团结始终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前提,如果说一个国家民族之间不团结,那么就不可能有强大的国家。

  在新疆布尔津县哈萨克族爱心妈妈--丽达常年帮扶各族贫困孩子。丽达下岗后从街头摆小摊开始做起,现在经营一家民族工艺品商店。2015年,丽达联合其他姐妹一百多人共同创办了布尔津县“爱心妈妈”协会,5年来,爱心妈妈们已先后帮扶了20多名各民族贫困孤残儿童和困难群众,累计捐款捐物达十多万元。丽达:“我是个下岗工人,当时有好多人帮助过我,要不是他们的话,我就不会有今天的好日子,现在我有能力了,有条件了,所以我帮助别人。我们民族汉族都是一家人,大家只有团结了,我们老百姓的日子才会一天比一天好。”

  在我们的身边正是因为有像丽达这样的人在我们的身边,他们的心中没有民族之分,没有等级的限制。才让我们这么多的各民族的孤儿在一起有一个新的家。在整个大中国当中,像丽达这样的人还有无数。他们知道在中国没有什么民族之分,一切都是平等的。56各民族没有等级之分,更没有高低贵贱。只有我们56个民族在一起,和谐共处,和睦相处。才会让我们的国家更加的繁荣强大。只有个民族团结,我们才是真正的一家人。

  让我们56个民族手拉手,心连心。共同合作,让合作伴随我们。今天的中国需要合作明天的中国更需合作,让我们共同建设美好的祖国!从现在这一秒开始,我们一起努力,共同发展!让我们56个民族手拉手,心连心,共同努力,建设美好家园!让我们从这一秒起!团结互助,伴着浓厚的民族情感!一起进步!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到此结束!

  篇三: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们四(2)中队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民族团结一家亲》。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家是一个家,国是大中国,”每当我听到这首歌,都会激情澎湃,作为中国的炎黄子孙,倍加感到我们团结奋进,共创美好幸福生活的重要意义。

  百年奋斗铸就历史辉煌,信心百倍推进复兴伟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使中国梦的春风吹遍祖国大江南北。我们有理由相信,它就是这个时代最振奋人心的号角,它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最强音。弹指一挥间,我们伟大的祖国迎来了他的六十五华诞。回顾这波澜壮阔的六十五年,回顾这六十五年的沧海桑田,许许多多的动人画面被永远留在了各族人民的记忆深处。

  全国56个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共同团结奋进、共同繁荣发展,一起用双手创造了美好的生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各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共同建设我们的祖国。在共同团结奋斗的历程中,结成的是牢不可破的血肉纽带和兄弟情谊,凝结的是各民族心手相连的真情实感。

  “家是一个家,国是大中国,家和万事兴,有你也有我”,几十年来,全国各族人民朝夕相处、共同建设美好家园,结下了血浓于水的浓厚情谊,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感谢党和人民给我们创造的幸福生活呢?

  我们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在我们的生活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民族团结的感人事迹:有为抢救少数民族孩子而从自己身上取下13块皮肤的吴登云;有为挽救尿毒症晚期的维吾尔族学生而无偿捐赠一颗肾的汉族女青年王艳娜;有23年如一日帮助孩子们尽快适应异乡大学生活的大连理工大学教授邵春亮;有含辛茹苦收养了汉、回、维吾尔、哈萨克四个民族10个孤儿的首届十大杰出母亲阿尼帕。这些事迹早已深深印在各族人民的心中,他们的精神传遍了大江南北,影响和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各族人民。

  民族团结是社会稳定的重要政治基础,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之福,祖国分裂、民族冲突是各族人民之祸,加强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之所在。“三心合一心,黄土变成金”。团结是力量,团结是财富,团结是生产力,团结是国家发展进步的基础。“5﹒12”四川汶川大地震,使数万同胞遇难、数百万人痛失家园,灾区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展蒙受巨大损失。地震天不蹋,大灾有大爱。地震发生后,全国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传播着血浓于水的中华民族骨肉亲情、民族大义、文化大同、无疆大爱,全国各族人民充分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爱国主义精神,纷纷伸出援助之手。

  单丝不成线,独木难成林。一块块砖只有堆砌在一起,才能盖起万丈高楼;一滴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能获得永存。这就是团结,团结可以铸就和谐,和谐才能促进发展。高举维护国家统一、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法律尊严、维护民族团结的旗帜,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珍爱民族团结,像保护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民族团结,自觉扞卫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扞卫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严厉打击民族分裂主义,坚决粉碎境内外势力的分裂破坏图谋。

  没有民族的和睦相处,就没有社会的安定团结;没有社会的安定团结,就没有国家的繁荣发展;没有国家的繁荣发展,就没有各民族的兴旺昌盛。只有各兄弟民族手挽手、心连心,团结一致,才能众志成诚,抵抗自然灾害,在风云突变的国际局势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祖国后代的我们,所要做的是同先辈们一样把个人的命运同祖国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真正地做到:弘扬民族精神,立志报效祖国。这不但是每个中华儿女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更是祖国对我们的要求。让我们一起为民族精神这颗长寿树浇水、施肥吧!

  我的讲话完毕,谢谢大家!

猜你想看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