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 公文范文 > 廉政家风故事家风家教家训征文最全合集11篇
 

廉政家风故事家风家教家训征文最全合集11篇

发布时间:2020-09-08 11:19:03 影响了:
  廉政家风故事家风家教家训征文最全合集11篇

  “国”和“家”紧密相联,国由家组成,有国才有家;家是国的细胞,家和万事兴。下面是职场范文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廉政家风故事家风家教家训征文最全合集11篇。希望大家喜欢!

廉政家风故事家风家教家训征文最全合集

  01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这句话成了我们父女的真实写照。

  我的父亲谢耀昕是萧山区检察院恢复重建以后的第一代检察人,而我也已从检近30年,从橄榄绿检察服时代到深蓝色检察服时代,两代人间传承的是一份对检察事业的坚持和热爱。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但前提是你得是颗金子”,这是父亲最常挂在口中的一句话,还有一句便是“做事要认真,不要做单位里的‘铺底鸭’”,父亲是这样教导我的。

  1978年萧山区人民检察院重建,时任萧山民政局干部的父亲服从组织安排调入检察院,当时,全院只有7名干部,向公安局借了四间办公室,只有一部电话机作为通讯联络,唯一的交通工具是三辆自行车,出去办案乘公交车,办公条件十分艰苦,但是父亲毫无牢骚怨言,跟同事一起搬材料造房子的同时,一头扎进法律书籍学习,他认为当前第一要务便是提高业务知识。

  在大家的努力下,检察工作慢慢走上了正轨,从检近20年,他办理的案件不计其数,但从未出过一起错案冤案,而且他严格要求自己廉明办案,凡事亲戚、朋友来说情、打听案情时,他都一一婉拒,还抓住机会做法治宣传,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对检察工作的承诺。

  正是父亲的言传身教,一点一滴浸润着我,耳濡目染的我同样选择了检察工作作为为之奋斗终身的事业。

  1987年9月,我进入萧山区人民检察院从书记员做起,历任助理检察员、检察员、公诉科副科长等职务,一步一个脚印走得扎实,我牢记父亲的话语,努力把自己锤炼成“金子”。

  我经手的案件有上千件,其中不乏犯罪人数众多的团伙案件、社会影响大的敏感案件及疑难复杂案件,我力争做到秉公执法,用心办好每一起案件,用实际行动守护公平正义。

  2006年,我被任命为控告申诉科科长, 作为科室负责人,我带领科室人员围绕控申职能,办理刑事申诉、刑事赔偿等各类案件,努力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围绕群众反映的诉求,认真做好接访、处置等工作,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

  在接处周某某、陈某某夫妇闹访事件中,上访人的儿子陈某甲因涉嫌犯罪被依法关押,在关押期间,陈某甲发病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医院诊断意见和司法鉴定意见均认为,陈某甲的死因系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周某某、陈某某夫妇对上述意见不满,共闹访二十多次并扬言自杀,我带领控申科全体干警始终坚持温情接待贯穿始终,思想开导和法律引导并重,情理法相结合积极疏导,联合公安等单位启动了司法救助机制,将化解工作的重点立足于协助解决两夫妇的实际生活困难等问题上,特别是在陈某某高血压发作时,我及时派车将陈某某护送至医院治疗。

  在检察院的齐心协力,内外联动,综合运用涉法涉诉信访风险评估、第三方参与化解、司法救助等机制下,最后成功化解了这一疑难信访案件,得到了上级检察院的充分肯定。

  十几年的时间,在我们科室干警的共同努力下,控申科先后获得“省级文明接待室”、“优质申诉案件”等多个荣誉,我个人的努力也取得了一些荣誉,如获得市级个人立功表彰,所写的文书获市院刑事申诉优秀法律文书。

  荣誉是过去的,认真努力过好每一天才是永恒的,如今,我虽然已经是快退休的年纪,但还是想积极发挥余热,做为“普法十姐妹”、女检察官协会成员继续尽己所能做好事。

  最好的家风就是我做,你学,我成为更好的父母,你成为更好的儿女。家风关系着作风,作风连着检风,正是在清正廉洁、敬业勤干的家风滋养下,我们的检察初心才能恒久不变,我们的检察事业才能代际相传。

  02

  家传老怀表

  我出生在一个军人家庭,祖父马学智生前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十九医院教导员。1974年10月,年仅36岁的他因公殉职,长眠于安丘市革命烈士陵园。爷爷一生清正,“老怀表”是他唯一的遗物。这块表,是爷爷立功后的奖励,印刻着那段血与火的革命史;同时,也见证了我们家的廉洁家风。

  在我心目中,爷爷、奶奶都是有担当的人。无论遇上什么风风雨雨,他们都不慌不乱,沉着应对。就像老怀表上的两枚指针,每天迈着不变的步伐滴答滴答地转动着,无论怎样的物是人非,总是始终如一、分毫不差。

  爷爷走时,留下的是一贫如洗的家和四个嗷嗷待哺的孩子。38岁的奶奶,不得不扮演起“女汉子”的角色,用柔弱的双肩挑起整个家庭重担。奶奶说,老怀表在,就像爷爷在。为了不让孩子们饿肚子,她每天一个人披星戴月、没白没黑地工作。人累瘦了,手累肿了,腰累弯了,奶奶掏出她的精神支柱老怀表看看,缓缓劲儿再接着干。在部队党委的关心下,奶奶十几年如一日地默默奉献着自己。那时候,身边的人劝她:“你还年轻,再找个人嫁了吧!”奶奶默不作声。因为她知道,如果改嫁,孩子们就有可能受委屈。而她答应过爷爷:“一家人要平平安安的,始终在一起。”就这样,奶奶选择了坚强、自立,选择靠自己的双手供孩子们上学,靠打零工、做零活、赚零钱贴补家用,直到我的父辈们成人、成才、成家。

  奶奶说,老怀表跟了爷爷近20年。每天清晨爷爷必做的一件事就是小心翼翼地擦拭保养老怀表,所以斑驳的岁月并没有让它变得污浊不堪,而是始终干干净净。

  爷爷任教导员期间,来家里找他办事的人不少。但爷爷行事清廉如水,从不收别人一米一豆。有次有个患者家属来找爷爷救治亲人,说完事情原委后,放下一个编织袋转身就走了。爷爷见状对奶奶说:“你快去,赶紧把东西还给他!”奶奶颠着小脚飞快跑出去,那人一看也跑了起来。奶奶跟在后面实在跑不动了,就停下来喊道:“小伙子,东西给你放这儿了,被别人拿走了我可不管啊!”说完,一扭头就往回走。那人见拗不过奶奶,只好自己拿了回去。

  对于爷爷这样的“不通人情”,奶奶打心底里赞同和钦佩。因为爷爷在世时常常这样说:“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身为医生就应该恪守医德,做人做事干干净净!”

  老怀表有一颗质量极佳的内芯儿,即使经历了几十年的岁月,它仍坚守在方寸之地,不知疲倦地画着一个又一个圆圈。爷爷也一样:他简朴的外表下有一颗金子般的心,即使弥留之际也不忘履行自己共产党员的义务。

  奶奶告诉我,爷爷曾长时间受病痛折磨,但他从未忘记过为党尽心尽力。临终前,他还特意嘱托奶奶,一定要把自己最后一月的党费转交给党组织。峥嵘岁月里,党费也没有多少钱;但在爷爷心底,党费少不等于党费小!即使条件再差,爷爷每月都自觉、按时、足额甚至超额缴纳党费,始终把交党费当做一件大事。

  小时候躺在奶奶怀里听故事的我,心里有些纳闷:这个老头儿咋这么傻呀,好不容易攒点儿钱干嘛交出去啊!可这么多年过去了,我长大了,也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才足以深刻领悟到:那几元党费,决不仅仅是几元钱那么简单。那是爷爷对党坚定不移的信仰!是爷爷对党的一片忠诚啊!

  爷爷临终前不忘交党费的故事,让我领悟到我们共产党人的本色:先公后私、公私分明,不忘初心、敬党爱民。

  今年清明,去给爷爷扫墓。立在墓前,奶奶郑重地把老怀表递到我手里。我接过那枚怀表,小心翼翼地拨开翻盖,触摸着那历经沧桑却依然清透明亮的表盘。看着表盘中映出的自己,我突然领悟到:这枚老怀表不正是映照我们家廉洁家风的一面镜子吗?他时刻提醒在法院工作的我,身为一名共和国法官,头顶之上需时刻高悬公平正义之明镜,双手紧握“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之戒尺,公正廉明,明察秋毫,让心中的天平永不倾斜,让手中的法槌永远敲响正义之音!谨记家训、传承家风,一身正气、廉洁自律,坚守初心,继续前行!

  我的故事讲完了,谢谢大家。

  03

  守护家门就是守护幸福

  我和我爱人是同班同学,我们结婚22年了。

  2001年,我远离父母,从桂东来到了让我爱念终身的嘉禾。2006年9月,我爱人从组织部调到了肖家镇工作,当年我们的孩子还只有8岁,相信在座的领导和家属们对乡镇工作都深有体会,没有白天、没有黑夜、没有周末、也没有假期,我一个人既要上班又要管孩子。

  我儿子小学毕业就到郴州寄宿读初中了,刚离家那会,因为年纪尚小不懂得照顾自己,三天两头生病。记得有一次,我儿子感冒发高烧,老师晚上10点多钟打电话告诉我,说我儿子由两个同学陪同,去市人民医院输液去了。我爱人当年还在盘江乡工作,接到电话后,我非常着急,毕竟他只是个年仅12岁的孩子,而且身上的钱也不多,说心里话,当时我真的很想打个电话给我爱人,但一想到他走之前说的:这几天下暴雨防汛值班,我是乡长,不能离开辖区,家里的事,就要辛苦你了。

  想到盘江乡特殊的地理位置,我就没有告诉他,独自一人连夜赶去郴州,当晚12点多钟,等我赶到医院看到儿子虚弱的躺在病床上输液,两个同学趴在病床边守候时,我的眼泪就流了出来。回顾儿子从小学、初中到高中,十几年来,我基本上没让爱人操过心,为的就是让他能全心守护乡村百姓的安宁。而我,则默默地支撑着我们这个温暖幸福的家。

  我爱人自从县委机关下到乡镇后,一步步成长。他十分珍惜自己的每一份工作,也十分感恩组织的培育和领导对他的关爱,先后在盘江乡、车头镇、市场监督管理局、水务局、审计局等部门工作,岗位特殊,责任重大,但他能始终牢记我们民间的一句俗语:

  油水多的地方容易打滑,灯光暗的地方容易失脚。他经常把自己听到和看到的那些身边领导干部从辉煌走向没落,甚至成为阶下囚的故事作为警醒自己的“镜子”,既为他们感到惋惜,同时也时刻告诉自己:要学法懂法、廉洁从政,不能做的事情坚决不做。

  作为国家干部,在家中,我也是甘当丈夫廉洁自律的“守门员”和“挡箭牌”。说实在话,爱人当一把手这么多年,我从来都没有领导夫人的优越感,生活简朴,为人低调。在公车还没有改革之前,我出差或者是私事出门,从来没有要他接送过。他自己公事出差先要来个成本核算,两个人以下的出差一般都是乘坐城际快车和高铁,要人多才会动用公车,他说这样节约行政成本。

  手中有了权力,找上门来的人也会跟着多起来。车头镇撤并后,组织上安排他按照机构改革方案组建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这个单位由原工商行政管理局、质量和技术监督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合并而成。合并之前,这几个单位都是条管单位,人员多,情况复杂。

  我爱人到任后迅速理清思路,大胆履职,非常平稳地完成了机构整合工作。最近几年我爱人到了经济管理部门和行政执法部门工作,和社会上的老板、商人及经济人员打交道的机会也多了,偶尔有老板到他办公室塞“信封”,他每次都坚决拒收。

  每次经历这样的事情后,他都回来告诉我,今天又有人来塞“信封”被拒绝,有时候还说当场发了脾气才退回去。每次他回来跟我说,我就会“搬出”我看到的一些从小腐到大腐的案例来告诫他。我爱人也常说,他是农村出来的,没有关系没有背景,唯有努力工作来回报组织对他的信任。

  古人云:“一人当官,鸡犬升天”。而我爱人担任了多个重要部门的主管,却没让家里人或亲戚朋友“沾了光”,反而还增加了许多的“不理解”。记得是2018年3月份左右,病险水库治理项目要向社会公开发标,我爱人的一个亲戚多次找他说想做这个水利项目,都被我爱人拒绝。

  有一天,这位亲戚找到我说:都是自己家里人,想承揽一段工程,并许诺,等事情完工后,也会好好感谢。我听后,告诉他,王鹏当局长不是给一家人当的,是全县人的局长,承揽水利治理工程,需要有资质的专业机构,专业人才,而且还要按程序要求公开招标,必须严格按规定做。

  另外,你叔叔是水利局长,我也不希望自己的亲戚来参与投标,防止“瓜田李下说不清”,他工作那么忙,压力又大,你就不要再给他添麻烦了。请你们一定要理解支持。我的一席话,讲得那位远房侄子心服口服,主动放弃了承包工程的想法。遇到这样的事情,我每次都是当“包公”,唱“黑脸”,但是,我觉得,值!

  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我的家庭是充满着爱的家庭。我的父母亲和我的公公婆婆都是非常善良孝顺,非常遵纪守法的人,他们还经常提醒我说:“有些事情,王鹏不好说,你就主动点,减少他的麻烦事。你们两个人都是国家干部,都有稳定的工资收入,要懂得珍惜,千万不能犯错误”。每次听了老人家的教导,我就底气大增。

  “妻贤夫祸少,妻廉夫得益”。我爱我家,我爱我的家庭,今后,我将更加努力干好自己的事业,支持爱人清廉清爽的工作,吹好枕边廉政风,当好家中廉洁“守门人”,用清廉照亮家庭未来,以事业充实无悔人生,让我家的明天更加幸福美满。

  04

  有一种家风叫“我是共产党员”

  我是一名普通的党员,我的父亲也是一名党员,党龄50年。小时候,父亲曾经给我讲过一名老党员的家书故事,那封普通却又不平凡的家书,让我记忆犹新:“杨开智先生:希望你在湘听候中共湖南省委分配合乎你能力的工作,不要有任何奢望,不要来京。湖南省委派你什么工作就做什么工作,一切按正常规矩办理,不要使政府为难。毛泽东”父亲告诉我,这是伟大领袖毛主席写给大舅哥杨开智的回信。

  信中,毛主席言辞拒绝了杨开智要求到北京工作的请求。毛主席定下过家风三原则:恋亲不为亲循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对此,杨开智曾经不解的问主席,主席回答:“不要问我为什么这么做,因为我是共产党员!”上世纪八十年代,我的父亲转业到一家驻衡央企担任保卫处科长。父亲一如在部队时克己奉公、秉公办事,大家都叫他“铁面侠”,父亲用他的铁面无私默默地守卫着国家财产,守护着一方平安。可那年,原本平静的生活被突然打破。

  原来,父亲查处了一起职工利用工作之便私自将公物携带出厂的案子,涉案金额较大,且当事人是一名时任厂领导的家属。这位厂领导派人送来了高档礼品说情,父亲的主管领导也上门劝说:你就要升职了,不要影响了自己的前途。

  可父亲断然回绝说:“为了升迁,让我拿原则作交易,我,办不到!”可不久后,父亲被调离了原岗位,去了最脏、最累的一线车间当工人,这一干就是十几年,人的一生又有多少个十几年呢?为了原则,父亲放弃了太多,前途、名利、地位……有人说父亲太傻,每每听到这些,每每看着年近五旬的父亲依然在一线三班倒,我既心疼又忍不住埋怨父亲的固执。而面对这一切,父亲却没有一句怨言。

  我曾问过父亲:“您后悔吗?”父亲笑了笑:“孩子啊,为人就应该清清白白、干干净净,我不后悔,因为我是共产党员!” 在学校,我既是班主任,又是语文老师。我想给每个孩子同样的爱,我想看到他们都在阳光下快乐地成长。班上有一名留守儿童名叫丁丁,因为父母常年不在身边,刚转来时学习成绩特别差,我就下定决心,找时间给他单独辅导。

  但是,事情没有那么容易,一句“江清月近人”,我就足足教了10遍。就这样功夫不负有人心,终于,丁丁进步了,成绩稳步提升,当看到孩子第一次拿到进步奖奖状的那一刻,我真的特别为他高兴!那天,我回家很晚,却发现茶几上有一个信封,里面是厚厚的一沓百元大钞,我诧异地望着儿子,儿子特别高兴地说:“这是丁丁妈妈送来的啊,哈哈,明天我可以买学习机,”未等他话音落下,我便严肃地说:“儿子,这钱,咱们不能要!”

  儿子很不理解地反问道:“为什么啊?”我告诉他:“因为我是共产党员!”是啊,“我是共产党员”,这简单的6个字,是我对孩子的语重心长,是我对廉洁家风的传承,这种传承,源自于父亲的身体力行和谆谆教诲,源自于一代伟人的家风典范和家国情怀!习近平总书记说:“国风之本在家风,家风淳,则党风正,党风正则国家盛。” “我是共产党员”,是身边好家风的传承与弘扬,是弘扬新风尚的责任与担当,是走进新时代的底气与力量!

  05

  我与女儿谈家风

  我们一家三口平时经常一起追剧,这次追的是反贪剧《人民的名义》。女儿才读四年级,他最喜欢陆毅饰演的反贪局长“候亮平”,很崇拜一身正气的陈岩石老爷爷,当看到剧中贪官污吏的恶劣行径也会义愤填膺。看来在她幼小的心灵中已经种下了善良正义的种子,也初步具备了辨别是非的能力。借此机会,我与她谈起了已故的爷爷——我的父亲,谈起了我们的家风家训,期望能引导她逐步形成健康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我告诉她爷爷原是一名小包工头,一生经历坎坷,虽最终也没能成大气候,但他的人品是值得我们学习继承的。

  我父亲年轻时经常承包一些小工程,读过小学的父亲将工程账目记得一清二楚,总是能按期给工人们结算工资,有时遇到甲方拖欠工程款或是工程项目亏本时,父亲总是想方设法自筹资金也要兑现工人的工资。他说这是工人的血汗钱,是辛勤劳动的报酬,不能算错,也不能打坏主意。

  那时我经常看到别人家里到年三十还坐满了讨债的人,有些人借口工程亏本总想赖掉工人的一些工资,而我们家每年在过小年前父亲就已通知工人们将工资领回家,到了除夕,我们家从来都没有进门讨账的人。我还经常看到父亲额外给工作积极肯干、任劳任怨的工人多发几天的工资。久而久之,只要父亲承包到了工程,愿意跟着他干的总是大有人在,这样一来工期都能按期完成,为父亲赢得了好口碑。

  就在父亲去世的前几年,那时他已经年迈,在家颐养天年。这时有人送来了一张欠条,还是二十年前借了老朋友的一千元钱。据父亲回忆其实当年他已经还钱了,还交待那个老朋友一定要撕掉借条,可能这个老朋友忘记了。问题是这时这个老朋友已经中风瘫痪成了植物人,是他家人在清理旧物时发现的这张借条。

  父亲当时没有立即表态,说要回忆一下。但后来他对我说,虽记得当年已经偿还,但现在空说无凭,他还是想再还一千元给人家,毕竟人家有借条在手,自己再争辩也没用,可能还会让人家误以为过河拆桥,不讲信用。我同意了父亲的想法,说就当是吸取个教训。后来我开车带父亲给这位老朋友送去了一千元钱,还对这位老朋友表示了慰问。父亲一生光明磊落,我也是不想让他老人家老来还让人误会,留下遗憾。

  为了给女儿更深刻的印象,我还特意带着一家人回到了老家的堂屋。在老家的堂屋门口,有一幅对联:“惠风和畅,清流千秋”,这是我们汪氏家族和清堂的家风。其中的“惠风和畅”出自王羲之《兰亭集序》:“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告诉我们对待别人要像柔和的春风,使人感到温暖、舒适。而“清流”,则喻指德行高洁,告诉我们为人要清正廉明,要注重修养品行。

  女儿问:爸爸,你不是说除了家风,我们还有家训吗?

  我说:是的,我们的家训就是“温良恭俭让,爱敬谦诚雅”。

  这是十个单独意义的字,我让女儿给这十个字组词,能组多少算多少。我是希望,她一定能够在组词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吧。

  06

  清廉家风故事

  时光流逝,父母也都相继与世长辞,但是父母的教导永远在我耳边,音容笑貌也永远留在我的脑海里,家风家训也镌刻在我心中。家风家训就是一盏灯,照亮我前方的路;家风家训就是一条路,伴我走向光明;家风家训就是一面镜子,时刻发现我的弊端。我也会传承家风家训,让我的女儿健康成长。也愿勤劳、清廉之风传承在每个人的心中,传承在整个中华民族之中。

  小草在之所以能茁壮成长,是因为那勤劳的土地源源不断的给小草送去养分,奉献的雨露毫不吝啬的给小草送去水分,慈爱的太阳不求回报的给小草送去阳光,小草才能经受住风吹雨打,才能成为一片绿地。人也是一样,只有在优良家风、家训的熏陶下,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少走弯路,不走歧路,才能出类拔萃,在社会上体现出个人价值。

  1976年6月我出生在河北滦县一个农村家庭,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的儿子,也是靠着从小学到高中的努力学习,考上大学,走上工作岗位。记得2000年7月自己刚刚大学毕业,背起行囊到湖北荆门来上班时,临行前爸爸坐在炕上,一边吧嗒着旱烟,语重心长的对我说:“就要一个人到远方的地方工作了,工作得来不易,一定要好好珍惜,努力工作。”

  带着父亲的这句话,我踏上了来湖北的火车,到单位后,分到市路桥公司京珠高速的标段上工作,住在一个小山村里,从事测量放线工作,早晨5点多钟就得起来放好施工线,这样才能保证工人早晨上班就能有施工断面工作。枯燥的生活,艰苦的环境,并没有让我气馁,因为每当我想放弃时,爸爸妈妈那在田间辛苦劳动的影子就会浮现在我面前,爸爸在我临行前的话就会在我的耳边响起,鼓励着我努力工作。

  在工地施工一年后,自身工作努力,被选调到局机关工作。因条件限制,我住的是职工宿舍,父母不能在我身边,但是春节我都要回老家看望他们。那时我爸爸还是村长,村里的家长里短、大小事情少不得我爸爸的里外调停。全家人正沉浸在我回家探亲的喜悦中时,村里的王婶提着一篮子鸡蛋来我家,说感谢我爸爸帮他们解决了一些小纠纷,给孩子们拿些鸡蛋吃。

  爸爸连声说解决小纠纷是村长应该做的,但鸡蛋坚决不收,让王婶拿了回去。我随口说了一句:“人家不就是送点鸡蛋吗,如果收下过年吃的话不挺好吗?”可爸爸一听我这话,立时眉毛一挑,表情严肃的说:“不该收的就不能收,不在乎多少!”又接着说:“你一个人在外工作,家人不在你身边,一定要明辨是非,千万不要贪小便宜,不要拿不该得的钱物。”听了爸爸的话,我羞愧难当。就是在父母的谆谆教导下,朴实的家风熏陶下,我一点点进步,职位也有升迁,在湖北荆门安了家,也把父母接来荆门居住生活。

  一天工作下班后,看见妈妈还在缝补被爸爸抽烟不小心烫了洞的床单。妈妈已经六十多岁了,头发白了,老花眼,身体也不好,伏在床上,一针一线的在缝补!我看她辛苦说:“妈妈,被单已经用了很长时间了,又烫了洞,就不要补了,扔了吧,我明天来买一条新的。”

  妈妈依然没有停止手中的针线活:“能用就用,不用再花钱买。我们做父母的能省点,就给你们生活减少的点压力,你也就不会因为我们年纪大,不能干活却光花钱而发愁钱,影响你的工作纪律,现在社会上的诱惑太多,你也是单位的领导了,千万不要因为钱的事犯错!” 父母就这样默默的教导着我,照亮我前方的路的,让我走向光明。

  07

  廉洁家风伴我行

  家庭是国家和社会的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提起“家风”,大家都知道一个国家的兴盛、社会的安宁、个人的成就,都会受到家风“润物细无声”般的影响,然而优良的家风是一个家庭甚至整个社会的“传家宝”。从孟母三迁到岳母刺字;从颜氏家训到伯庐治家格言;从嵇康狱中告子到曾国藩家书。无不体现了好家训,好家规,好家风已承载了祖祖辈辈,对后代的希望,对后代的鞭策。

  缓缓转动时光轮轴,我们在形式迥异的家风之中,似乎总能领略到这样的精髓:宽厚待人;勤俭持家;明事知礼;忠君爱国……字眼的背后是一个个家族生活方式、生活态度、文化氛围、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凝结。

  看到这张照片,我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对!这就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梁启超先生。梁启超先生一生与子女通信200多万字,笔墨间沁透着对子女的关爱,对国家民族的责任。他认为“吾辈命运,当与国家命运紧系一身,因兴趣所致而学,因国家所需而用。”梁氏家训中“不惑、不忧、不惧”使得他的九名子女各有建树,“一门三院士,满庭皆才俊”古今罕见,也成为了家风传承的一段佳话。

  是啊!不论时代发生多大的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我的老父亲,他是一位军人也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从小父亲就告诉我“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不靠天、不靠地,就靠咱那勤劳的双手。”我就是在这样传统朴实的家风熏陶下长大的。记得上学那会,父亲教育我在学校要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好好学习。

  参加工作时,父亲叮嘱我在单位要尊敬领导、爱岗敬业、敢于担当;成家立业后,父亲教导我要承担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常怀感恩之心;父亲总是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用他的言行不断鞭策我、教育我。父亲简短的话语,字字句句都道出了他严谨的“家风”。曾经我的一度觉得是父亲太唠叨。

  可是当我为人妻,为人母时,我才深深的明白,这是我人生中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如今的我,也像父亲当年教育我那样教导我的孩子。“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勇恭廉”我想这不正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所提倡的“传承”吗?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庭建设影响着社会建设。好的家风会带动好的社会风气。在举国上下动员中国梦的新形式下,重提家风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每个家庭做起,传承清廉好家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让廉洁的阳光,洒向每一个家庭,让我们共同营造一个清正廉洁的家庭环境,让家庭成为温馨空间,成为远离腐败的洁净港湾。让廉洁家风伴随着我们前行。朋友们就让我们在雁城之滨,在祝融之峰,在乡村田野。让廉洁好家风涤荡我们的心灵,将清廉“衡州”成为我们永恒的追求!

  08

  铅笔盒的故事

  从部队转业回来那年,女儿正好十岁。望着她活泼可爱、娇小聪慧的身躯,我的心头掠过一丝歉疚。

  自从女儿降临,给这个家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同时肩上的责任也更重了。按理说,作为爸爸的我应该义无反顾地担当起她的表率和榜样,想方设法地教会她如何处世为人的道理,然而,这十年来,由于工作的原因,身在军营,聚少离多的生活导致对她的教育和照顾屈指可数。

  女儿很乖巧,这会儿坐在书桌旁仔细地写着作业。我悄悄地来到她的身旁,用爱怜的眼光注视着她。

  不经意间,铅笔盒里花花绿绿的笔和橡皮吸引了我的视线,满满的一盒。

  不对呀,她好久没有向我和她妈要过买文具的钱了,现在怎么一下子多了那么多铅笔?于是我试探性地向女儿问道:“是不是外公外婆给你买的笔呀”?

  “爸爸:这些笔都是捡来的”。女儿沾沾自喜地回答我。捡来的?我有些诧异,更多的是疑惑。

  “捡来的东西应该交给老师,怎么可以自己用呢”!我用严厉的口气对着她说,可是女儿眨着无辜的大眼睛,理直气壮地说:“老师讲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这些东西捡来了也没有人认领,扔了扔了,我觉得可惜才拿回自己用的”。

  她的说法我有点儿不信,心想,我不在的这些年里,这个小丫头被外公外婆宠坏了,竟然学会了说谎,暗自猜测,说不定这些笔和橡皮是拿别人的呢,若是偷来的,丢尽了我家的颜面暂且不说,孩子从小养成这样的坏习惯可怎么得了,今后怎么在社会上立足啊!

  我把这些疑惑和猜测无限地放大。此刻,满脑子想的都是父母亲平日里常常对我们兄弟说的那些:“做老实人,办老实事,不贪便宜……勤俭节约,依靠自己的双手才能过上好日子……”等等教导的话语,不行,必须得严加管教她了。

  于是,我瞪着双眼,扯着嗓子喊道:“瞎说……”,近乎怒吼地将女儿狠狠训斥了一顿,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

  女儿见状,委屈地哇哇大哭,眼泪像断了线的珍珠哗哗地往下掉,把岳父母心疼得直掉眼泪。

  夜深了,我辗转反侧,父亲的声音又一次在我耳边响起:为人父母要涵养天性,休存猜忌之心,懂得必先克已,方能教化儿女,教育孩子不能妄加评断,只有调查清楚,方可言传身教,凭德感化。

  是啊,父母亲正是用他们的一言一行教育我们几个子女,才使得我们能够成为有用之才。

  第二天,我一早便来到了学校,找同学和老师核实情况,搞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女儿的说法被证实后,我还出乎意料的知道,大家对女儿的评价很高,不但不贪小便宜,而且热心助人,品学兼优。

  我局促不安,错怪了女儿该如何面对?晚饭后,踌躇地走进女儿的房间,她委屈的脸蛋上仿佛还挂着泪珠,她妈妈轻轻地抚弄着趴在她腿间女儿的头发,喃喃地说着安慰的话。

  我的眼角湿润了,这么多年来,是岳父母替代我抚养教育着女儿,也辛苦了我爱人,虽然他们没有豪言壮语,也从不指责我不尽责任,但他们默默地用自己的行动为这个家作出了无私的奉献,是他们的大爱成就了我在部队的屡屡战功。

  我不但没有感谢他们的付出,还暗暗责怪他们对女儿的溺爱,我感到羞愧,毅然走上前去,勇敢地向女儿坦承了错误,也向岳父母表达了谢意。女儿终于笑了,得意地唱着:“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

  看着这么好的铅笔和橡皮,心想扔了确实太可惜,也是一种浪费。但是留着自己用也不是个事啊!怎么做才能两全其美呢?

  思谋半晌,我提出在教室里做一个大的铅笔盒,把拾得的物品放进去,一来可以让失物的同学前来认领,二来如果有同学忘了带笔和橡皮,可以先在这里借用,完了后归还。

  我的这个提议,立马得到了老师和女儿的认同与响应。于是我们父女经过一番努力,一个木制的铅笔盒在教室里诞生,女儿在盒盖上工工整整地写上了“爱心盒”三个大字。

  直到女儿毕业,这个铅笔盒依然被下一届的同学传承,悄悄地诉说着我和女儿的故事,默默的注视着一届又一届的同学走向远方远方。

  一抹阳光,从窗台慢慢地走进了屋里,斜斜地照在女儿青春的脸上,她正聚精会神地设计着工作的蓝图,女儿长大了。

  我伫立窗前,开始回想这些年来的生活—我的父辈们虽然对家风没有文字表现的那么鲜明,可他们朴实憨厚的言行对我的影响比文字家训更为直接而强烈,当我回过头来看它时,发现原来它一直潜藏在我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中,潜移默化中时时刻刻地影响着我的人生。

  女儿之所以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离不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家风熏陶,更离不开中华美德的传承。

  父之爱子,教以义方。相信女儿在不久的将来,为人妻为人母的时候,也会记起我和她之间的那些点滴往事,对无形中的家风予以传承,继而发扬光大。

  09

  穿越时空的回响

  还记得许多年前的那个冬夜,书桌前,年幼的我在写作业,我的妈妈在我身边复习准备本科自学考试的功课。

  怕影响我学习,她挤在书桌的一侧,厚厚的一摞资料只能放在了地上。寒冷的夜晚,暖黄的灯光下,妈妈拿着笔在课本上划着,在笔记本上摘抄着,安静的房间里只有偶尔响起翻书页的声音……

  我的妈妈是一名助产士,护校毕业后分配到杭州某市级医院工作,妇产科是医院里的大科室,虽然平时工作很辛苦,但为了不断提升自己,早已过了而立之年的她还是毅然报考了护理学本科的自学考试。

  工作时间,妈妈在产房里忙碌着,迎接一个又一个小宝宝的诞生,工作之余,妈妈除了要照顾好家庭,还要重拾书本为一门门的自学考试课目而努力着。

  妈妈在许多个夜晚挑灯夜读的画面,深深镌刻在我的记忆里,激励我养成勤奋向上、积极进取的性格,深深地影响着我人生中的每一次重大选择。

  2007年,我通过公务员招录考试进入上城区检察院从事文秘工作。虽然我本科学习的是汉语言文学专业,但由于缺乏专业知识,综合性材料根本没法上手,就算是小的信息、宣传工作也感到很吃力。

  面对困难,我想起了妈妈坐在我身旁挑灯夜读的记忆……

  于是,我下定决心自学法律。2009年,通过了法律本科自学考试,2010年,通过了国家司法考试,2012年,取得了法律硕士学位。

  而在公文写作领域,我也从最初的小菜鸟逐渐成长为全省检察系统公文写作业务标兵。

  那些台灯下独自复习看书的夜晚,那些在电脑上思考、码字的深夜,逐渐和妈妈当年挑灯夜读的画面重合、交叠,成为我人生中难以抹去的记忆和思念。

  妈妈的工作岗位普通而平凡,但她的积极进取、爱岗敬业的精神深深地影响着我。

  如今,我也已过而立之年,正如当年妈妈挑灯夜读的年纪,一边是组织和领导信任交给我的工作职责和任务,一边是年幼的孩子需要照料,每当疲惫和倦怠的时候,我就会想起妈妈投向我的充满期望的目光,想起书桌一侧妈妈的身影。

  在那些哄睡了儿子的深夜,那些万籁俱寂中写材料的夜晚,我的指尖敲击键盘的声音,多么像一串穿越时空的回响。

  10

  姥姥的擀面杖

  从小就听妈妈说过姥姥的擀面杖有三奇,第一奇是:不打天,不打地,专打坏人的脑袋皮。

  妈妈说,小的时候家乡经常闹土匪,有一天,姥爷带着家里的伙计去河北收芝麻去了,姥姥带着大姨、二姨、妈妈和舅舅在家里,半夜里只听见“咣咣咣”的敲门声,还有嘈杂的吵嚷声,大家吓得都不敢出声,说是土匪来抢劫了,姥姥攥着擀面杖,悄悄躲在门后,当一个土匪拿刀拨拉着门栓,刚把半拉头探进门,说时迟,那时快,姥姥双手握着擀面杖狠狠敲下去,并且大喊:”孩他爹,抄家伙,让伙计们拿着土枪堵住后门!”

  姥姥又使劲的用擀面杖”咣当、咣当、咣当”敲面板和和面盆。就听到门外一声“哎呦!”一阵闹哄哄的脚步声,只一会立刻又一片死寂。据说第二天一早,姥姥拉开门发现门口一摊血和一只散落的草鞋,原来一个小土匪挨了姥姥的一擀面杖,又听到姥姥大喊大叫,还以为中了姥姥家的埋伏,便慌不择路的撤退了,后来这一擀面杖也就成了姥姥几十年来一直津津乐道的一个传奇的故事。

  姥姥的擀面杖第二奇是:不打狗,不敲鸡,专治大舅的混账语。

  这个故事,到现在妈妈说起来还有很多的感慨,文革的时候舅舅参加了学校的红卫兵,一天放学,舅舅从学校里带着一帮红卫兵,说是要“破四旧”,和地主家庭划清界限,还说要打倒地主和地主婆(姥姥和姥爷)。姥姥当时看到舅舅领着一帮人,戴着红袖章冲进家门,翻箱倒柜找姥姥姥爷的封建东西,说是要拿出来批斗!

  就在舅舅和这帮人东翻西找的时候,就听到一声断喝:“小兔崽子,滚出去!”。只见姥姥拿着枣木擀面杖双手卡腰站在堂屋的大门口,堵住了舅舅的去路,舅舅吓得一哆嗦,还强做镇静的说:“我我我,要---我要和你们这个地主家庭划清界限!”,话音没落,就听到“啪”一声。

  姥姥一擀面杖打在了舅舅的左肩膀上,只听到舅舅“哎哟”一声满地打滚,再看姥姥的手里,擀面杖居然变成了两节,一节儿在姥姥手里攥着,另一截落在舅舅身旁,舅舅疼的满地打滚儿叫着:“哎呀妈呀,你这么狠心,是不是我亲妈?你这个地主婆!”。

  姥姥拿着半截的擀面杖高高举起来:“你还敢胡言乱语,小兔崽子,看今天我打不打死你这个目无尊长,游手好闲,不求上进的东西!”。舅舅的同学们架着舅舅,撒丫子跑出了门外。当晚,姥爷费了好大的劲儿才把躲在同学家的舅舅找到,当姥爷把舅舅搀回家的时候,舅舅的一条胳膊已经抬不起来了,肩膀也肿着,姥爷说姥姥把舅舅的胳膊打折了,当时姥姥就冷冷的撂下一句话:“看他还出去折腾不折腾了?

  这下总该乖乖的在家里躺着看书吧!”这一躺,舅舅就躺了个大半个月,胳膊才算抬起来,以后就再也不敢说与地主地主婆划清界限之类的话语了,从那以后姥姥的擀面杖便不再是擀面条、擀烙饼的了,虽然姥爷把断成两节的枣木擀面杖给粘好了,但从此姥姥再也没有用过它,只是把它摆在了堂屋的条几上,也就是从那以后舅舅再也不跑出去了,老老实实的呆在家里下地干活,闲的时候呢,就趴在油灯下看课本和爷爷留下来的古书。

  妈妈说擀面杖其实后来就变成姥姥的家法了,不只是舅舅,还有妈妈和大姨、二姨他们兄妹几人从那以后要么下地干活,要么就老老实实的在家读书,一直到后来大姨、二姨和妈妈考学参加了工作,舅舅留在了家乡务农,家里再也没有任何一个人出去折腾。

  姥姥的擀面杖第三奇是:不打手,不罚跪,顶着面杖孵小鸡。

  我们小时候,每到放暑假,爸爸妈妈上班没人管我们,总会被送到姥姥家过上一个假期,记得有一年暑假,哥哥十岁我八岁,我们一起在姥姥家。有一天,我们在院子里玩时,听到邻居家的芦花大母鸡正在门口像一个大将军一样“咯咯哒、咯咯哒”的叫,哥哥说:“我们去看看是不是那个芦花大母鸡下蛋了?”我们跑到邻居房檐底下的鸡窝里,哥哥把手伸进去,赶紧又把手缩回来,说:“有鸡蛋,还热乎着呢!那怎么办?”我茫然 的看着他,哥哥又说:“你帮我看着芦花鸡别叨我,我把鸡蛋掏出来。”然

  后我就一边东张西望的放哨,一边伸出双手拦着芦花鸡,哥哥快速的把手伸进鸡窝拿出来一只像芦花大母鸡的脸一样粉扑扑的大鸡蛋双手捧着,我们俩蹑手蹑脚的跑到了姥姥家,我们躲在房间里,看着这个椭圆的大鸡蛋,哥哥说:“你还记得爱迪生吗?那个画书上说他把鸡蛋放在怀里孵出小鸡来了,我们也来孵小鸡吧!”。我佩服的看着哥哥,使劲的点头。

  哥哥说:“我们从今天开始轮流孵小鸡,我白天,你晚上。”

  我们俩正商量着呢,就听见隔壁邻居家奶奶叫嚷:“咯咯哒半天,怎么没见蛋啊?”哥哥伸出一根手指头放在嘴边,我大气不敢出,我们俩把鸡蛋悄悄的藏在哥哥的口袋里。

  到了吃饭的时候,哥哥一只手一直捂着口袋,姥姥很奇怪,说:“你怎么老捂着口袋呀?”哥哥说:“没什么,我手疼。”

  姥姥说:“来,拿出来,我看看是不是摔着了?还是碰着了?”

  哥哥另外一只手急忙使劲摆着,连说:“没事儿,没事儿!”

  姥姥不放心,还要看,这个时候隔壁邻居家奶奶又在喊:“今天奇怪了这个芦花大母鸡,怎么没下蛋呀?”她连喊了几声,哥哥和我都低着头不敢抬眼看姥姥,姥姥看看哥哥又看看我,问:“小霞奶奶家的大母鸡,天天下一只蛋,今天怎么回事儿?”姥姥又盯着哥哥,问:“你的手怎么了?说---”。哥哥小声的说:“我我我的手不知道呀?”

  姥姥转身拿出那个粘好的擀面杖,让哥哥站在面前把两个手举起来,哥哥胆怯地把手慢腾腾的举起来,姥姥看哥哥的口袋鼓出来一块,用手一摸,那粉扑扑的大鸡蛋就在姥姥的手掌心里了,哥哥只好把事情一五一十的都告诉了姥姥。

  姥姥听完,一手拿着鸡蛋,一手扯着哥哥去到了隔壁小霞家。

  回来的时候姥姥手里还握着擀面杖,指着我们俩说:“别人的东西哪怕是一根草,都不能拿回来,知道吗?这样去拿叫偷!要做实验跟姥姥说,我们家也有鸡蛋。现在去顶着擀面杖面壁反思,记住:下次再犯这样的错误,这个擀面杖是不认人的,知道它是怎么断的吗?!”。

  后来我和哥哥一直在堂屋的条几前面壁反思了一个下午,哥哥还一直在头上顶着那个枣木擀面杖!

  虽然姥姥去世已经整整二十年了,顶着擀面杖面壁孵小鸡的情景还清晰的刻在脑海里,这件事我和哥哥一直记到现在!它时刻提醒我们不拿别人的一草一木!

  11

  问心无愧 正直一生

  “国家”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概念。

  “国”和“家”紧密相联,国由家组成,有国才有家;家是国的细胞,家和万事兴。治国从治家开始。“家规”是治家教子、修身处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

  数风流人物,从古至今,其中闪现的家规家训并不罕见,多为后人道也。周公姬旦有《诫伯禽书》,一饭三吐哺、才致天下归心,周公对儿子的谆谆教诲可谓是用心良苦;诸葛孔明《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里阐述的修身养性的做人道理,读来发人深省;《包拯家训》中,“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凝聚着包公的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足为世人学习;还有朱子《治家格言》、《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等等都是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经典。

  好的家风家规,不但利于自身、利于子女家庭,也对整个社会风气的改善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拿我的家庭来说,虽然只是一个寻常的农村家庭,但秉持了一条不寻常的家规。爷爷的言传身教,叫我明白什么才是问心无愧的一生。

  爷爷出生在上个世纪30年代初,动乱与战火的那个年代是他短暂的童年,他生前常常回忆起儿时困窘,破旧的茅草房不仅要承受自然风雨的侵蚀,而且时时刻刻要担心被鬼子轰炸机扫荡。

  他目睹过国民党军队与日寇的交战流血画面,目睹过寒冬里国民党军队败退中横渡西小江时不小心落入水中淹死的情景,目睹过无辜的村民被汉奸凑数谎称是抗日战士被活活打死扔进江里。

  当时小小的他曾被汉奸逼问到底哪里有抗日人士,即使被汉奸打耳光叫哑巴,他也坚持没有说出那些人的名字。姑姑问过为什么这个事情没有别人知道,爷爷说:“这又没什么,换谁都是这么做的。”

  新中国成立,一切百废待兴。爷爷的茅草房也亟待修整。爷爷年幼的妹妹在战乱中摔断了腿没有治疗落下了残疾,爷爷的父母和爷爷一起辛勤劳动,养家糊口。

  没有白米饭,他就吃糠咽菜填饱肚子;没有牛耕地,他就用铁锨掘;没有辘轳和井浇地,他就用肩挑水;没有农具,他就想法自己造。在困苦面前,爷爷没有怨天尤人,仿佛有流不尽的汗,仿佛有用不尽的力气。

  计划经济时代,爷爷当上了村里的小队队长,还入了党,那时候每家每户还是要交公粮、发粮票的年代。

  爷爷的这个小队长权力可不小,他常说起左邻右舍又都是祖祖辈辈在这里的村民,这个托关系叫他宽限几日,那个托人跟他说让他秤砣偏一点儿打个马虎眼,可爷爷只会露出一张严峻的脸。

  过去了大半个世纪,爷爷也变成了一个老人,脸上是深深的皱纹,手上骨节分明、青筋遍布。

  爷爷70多岁的时候,还在家里的田地里干活。不论春夏秋冬,爷爷总是一天隔一天在田里忙活,即使是炎热的盛夏,爷爷都顶着烈日给秧苗除草、浇水。每次回家,都能看到爷爷满头的大汗和被汗水浸湿的汗衫。在别人看来,那几块田也种不出什么好收成,但在爷爷看来,那却是能为家里分担的小小的一点力量。

  前年爷爷突发中风,只能卧病在床,弥留之际,他没有嘱托学习工作要做到如何出色,只告诉我要做一个问心无愧的人。

  虽然他离开了,可我感觉他就在我的身边,一直看着我,使我在做人做事上不敢有半点懈怠。

  爷爷一生虽没有什么很伟大的作为,但他堂堂正正地做人,用纯洁、善良的心灵教会我做人的真谛,用勤劳的双手让我明白劳动最光荣。

  爷爷的一生,就是问心无愧的、正直的一生。问心无愧这四字家风,是我们家的无价之宝,我们一定要代代相传。

猜你想看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