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寒露后怎么养生_寒露
 

寒露后怎么养生_寒露

发布时间:2018-07-01 09:17:59 影响了:

  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寒露是24节气里的第17个,气温变得更低,那么,寒露后怎么养生呢?下面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寒露后的养生方法

  寒露后的养生方法1、补水防燥

  这段时期,人体的汗液蒸发变快,觉得很干,出现皮肤干燥、脱皮,口干咽燥,咳嗽、大便干燥等症状。这些都是“凉燥”的表现,身体在告诉你,我要滋润!想滋润就得多喝水,喝水也有讲究。对付“凉燥”最好的喝水法子就是“白天喝点盐水、晚上喝点蜂蜜水”。光是喝水,水分容易流失,有越喝越干渴的感觉。而加一点盐使得水的浓度增加,喝掉它就像补充了生理盐水,把水分保留在身体里。而蜂蜜是种很润肺的食物,秋天喝点蜂蜜水,滋润又养颜!

  寒露后的养生方法2、脚部保暖

  换季的时节,早晚温差大,大家要注意保暖,出门多带件外套,不然很容易寒气入侵着了凉。有一个部位大家很容易忽略的就是脚,脚在身体的末端踏着大地,可不能着凉了,使下肢受了寒。现在大家可以把凉鞋洗洗干净收起来了,平时夏天喜欢在家光脚的宝迷也可以套双棉袜穿上拖鞋了。建议大家晚上睡觉之前泡泡脚,可以加入一两片老姜或是红酒,能通经活络、养护双脚,即暖身又解乏,泡好后暖和和地进入梦乡。

  寒露后的养生方法3、养护肠胃

  十个胃病,九个胃寒,人体的肠胃对温度的变化十分敏感,养护不当就会引发肠胃不适,消化不良等。因此寒露之后要特别注意胃部的保暖,睡觉时要盖好棉被,不要冻肚子。饮食上不宜吃过凉的食物,饭吃八分饱,忌吃太油、太咸、太辣的食物。饭后、睡前可以搓热了双手,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按摩腹部,促进消化,养护肠胃健康。另外,人的情绪也会影响肠胃状态,因此大家要保持精神的愉快,稳定情绪,让肠胃也有个“好心情”!

  寒露后的养生方法4、滋阴润肺

  换季时节,秋干物燥,常有呼吸系统疾病发生。宝迷们要少做剧烈运动,避免过于劳累,这些都很耗散津液精气,对肺部不益。饮食上,可以多吃些梨、葡萄、香蕉、柚子等水果,还有银耳、沙参、莲藕、胡萝卜等生津润肺的蔬菜。喜欢煲汤的宝迷也可以动手煲些汤水滋润滋润身体,像红枣银耳汤、百合猪肺汤、当归羊肉汤等等,都很适合这个时节喝!

  寒露后的养生方法5、保证睡眠

  寒露之后这段时期,人体会进入休整的状态,常会有说不出地疲惫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秋乏”。想要克服这种疲惫感,应该从日常的作息规律入手,可以适当增多一个小时的睡眠时间,保证睡眠充足,切勿熬夜,引得肝火旺盛,白日里更是困倦。

  适合寒露节气养生的食谱

  1、月季雪梨银耳羹

  原料:月季花三朵、贝母5克、雪梨2个、银耳50克、冰糖100克。

  做法:月季花洗净,贝母用醋浸,雪梨切片,银耳泡软时去掉硬根。锅内加水,放人梨、银耳、贝母、冰糖,煮半小时,加入月季花稍煮片刻,随意饮食。

  功效:益气、滋阴、止咳,适用于肺虚咳嗽、短气干咳等症。

  2、白果南杏生鱼汤

  配料:白果60克、南杏仁60克、腐竹90克、马蹄8个、生鱼1条(约500克)、生姜2-3片。

  做法:白果去壳,开水稍煮去衣膜;南杏仁亦用开水烫去衣膜;腐竹浸软切段;马蹄去皮,洗净,切为两半;生鱼钡净,去鳞、腮、肠脏、洗净,然后将全部用料一起放在瓦煲内,加入清水2500毫升(约10碗水量),武火煲沸腾后,改用文火煲2个半小时至3个小时,调入适量食盐和少量花生油便可,此量可供2-3人用。白果、生鱼可捞起伴花生油和酱油佐餐用。

  功效:白果南杏生鱼汤气味清润可口,具润肺化痰,敛肺止咳之功效。同时能辅助治疗咳喘日久,耗伤气阴,或平素阴虚气弱,证见口干渴,胃纳差,动则气短等。

  3、百枣莲子银杏粥

  配料:百合30克、大枣20枚、莲子20克、银杏15粒、粳米100克、冰糖适量。

  做法:莲子先煮片刻,再放入百合、大枣、银杏、粳米煮沸后,改用小火至粥稠时加入冰糖稍炖即成。

  功效:养阴润肺,健脾和胃。

  4、双耳冬菇

  原料:水发银耳、木耳、冬姑各100克,精瘦肉150克,鸡汤适量,黄酒、香油、盐、淀粉各少许。

  做法:将上料摘好洗净放锅内,置火上,用鸡汤或精瘦肉汤爆炖熟透时,适入盐、黄酒、香油少许再调入淀粉汁,待汤汁黏稠明亮时即可。

  功效:益气、滋阴、止血。体弱消瘦、低热者及出血病患者食用尤为适宜。

猜你感兴趣的文章:

1.2016年寒露养生攻略

2.寒露季节如何养生

3.寒露如何养生 寒露养生要点

4.2016寒露养生小常识

5.2016年寒露养生方法

6.寒露养生禁忌和注意事项

7.寒露节气养生知识

8.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寒露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