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关于大学生如何提高心理素质的论文1500字】心理素质差怎么提高
 

【关于大学生如何提高心理素质的论文1500字】心理素质差怎么提高

发布时间:2018-07-25 03:34:50 影响了:

  全面了解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备受关注和广为探讨的重要课题。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关于大学生提高心理素质的1500字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学生提高心理素质

  大学生提高心理素质的1500字论文篇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

  摘要:当代大学生的经历相对简单,生活阅历相对较少,面临考学、经济、就业、生存等压力,他们的身心健康现状不容乐观,存在的心理问题非常严重。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是实现“少年强,则国强”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心理素质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根据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注重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大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要求“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辅导,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因而,全面了解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备受关注和广为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及主要心理问题

  据资料记载,20世纪50年代,我国15岁以上人口心理障碍的发病率只有5‰;70年代为7‰;80年代,北京医科大学等单位对国内12个地区抽样调查,中度和重度的发病率为12.72‰;90年代,根据一项以全国12.6万名大学生为对象的调查显示,20.23%的学生有明显的心理障碍。河南大学学工部于2000年4月用SCL-90对在校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发现26.4%的学生心理健康有问题,程度严重的学生占3.7%,主要症状表现为强迫症、人际关系敏感症、忧郁症和偏执症。在调查过程中了解到62.21%的学生认为自己存在心理问题,94.58%的学生认为有必要进行心理辅导,85.1%的学生愿意接受心理辅导。武汉市体育卫生验收资料表明,万名大学生中心理障碍的比率从1980年的1.3%上升到1989年的40.3%。从以上资料记载可说明,当今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在校大学生心理问题主要有:

  1.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经过高考洗礼的莘莘学子们,对大学充满幻想,以为大学是天堂,不再过“三点一线”的生活,没有家长的唠叨,不再受老师的管制,过的是“自由自在”的生活,梦想着大学会给自己带来无穷无尽的乐趣,可到了大学,自主学习替代了高中时的灌输式学习,“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替代了高中时家长和老师的“包办制”,人际关系的处理成了头疼的事,学习、生活、工作变得纷繁复杂,一下子无法理清头绪,茫然不知所措,压抑、烦躁、郁闷等一系列心理问题油然而生。

  2.心理不适应:有的学生是独生子女;有的没有出过远门,独立生活能力与适应能力差,来到新的环境,容易产生恐惧害怕的心理。这种不适应大学生活环境所带来的心理障碍,持续时间长,排解的难度就大。

  3.自我封闭和自我逃避:新生刚入学,来到一个新的环境,远离亲戚朋友,少了熟悉的面孔,少了亲人的关爱与呵护,凡事靠自己独挡一面,学习生活全然不如高中的“三点一线”那么井井有条,按部就班,曾经自我感觉良好的状态随着进入新的环境而消失,不能快速适应新的生活,难免会产生一种无可奈何的孤独寂寞感。有些学生因感到缺乏知心朋友,大学的同学不如高中的同学单纯、好交往,于是逃避,将自我封闭起来。

  4.自尊心与自卑感的冲突: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进入大学后,发现自己与城市的学生在性格、吹拉弹唱、人际交往等方面大相径庭,感觉自己就是井底之蛙,于是自暴自弃,产生自卑心理。一些学生因家境贫寒,在饮食起居、穿着打扮等方面比不上其他学生,但又心不甘情不愿,想以优异的学习成绩使自己做到鹤立鸡群,但因紧张的学习压力和沉重的经济负担往往事与愿违,最终导致严重的失眠、厌食,心理负担与日俱增。

  5.感情脆弱:近年来,大学生独生子女越来越多,情感脆弱、抗挫能力不强,缺乏进取精神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在孤单寂寞时想找一份依靠,于是盲目地恋爱,一旦在恋爱中受挫,爱情中断或破裂,他们的情绪就会一落千丈,往往产生苦闷、痛苦、失落、抑郁甚至会产生报复或绝望心理。

  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是教育的最终落脚点,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的摇篮,在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思想素质、业务素质的基础上,离不开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这一神圣使命。

  1.深入学习文件精神,提高认识,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提出了新形势下切实做好心理咨询工作的具体要求。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文件精神,对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效果,对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承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促进他们的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健康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2.加强机构建设,健全保障体系。①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队伍建设。按照教育部精神,通过专、兼、聘等多种方式,逐步配齐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专职管理工作人员、专任教师和兼职专家。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培训。心理健康教育离不开专职教师,专职教师的培训都要纳入每学期初的教育教学计划之中,通过培训使他们了解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从而使他们能更好地结合专业知识,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辅导员以及其他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干部、教师进行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业务培训,逐步建立培训机制和制度;有计划地指派专、兼职人员参加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在学生中选拔一批心理素质过硬、学识水平高、语言表达与交往能力优秀的学生,经心理教师的培训后,择优确定为朋辈咨询员,发挥同辈间亲切、无距离感的优势,成为了解学生心理动态的一个窗口。③确保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经费投入和设施建设。积极投入经费,建设好心理测试实验室、心理咨询室、团体辅导室、心理热线室、接待室等。设立心理健康咨询专项经费,用于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的正常运转,包括心理健康普查、心理咨询设备添置、组织专题辅导(讲座和报告)、征订报刊杂志以及师资培训等项目;配备相应的办公设施,切实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力的保障。

  3.开通多种渠道,探索心理健康教育与提高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①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在已开设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课程基础上,有条件地增开选修课,结合专业特点和课程设置,考虑开设与专业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②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工作。大学生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工作非常重要,通过新生心理测试、个体咨询、朋辈心理辅导、团辅活动、书信咨询、短信平台、QQ平台、电话咨询、心理健康讲座等多种方式,有声有色地开展大学生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工作,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对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及时转介给心理专家或专业卫生机构,确保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③加强宣传力度,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当代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懂得甚少,作为教育者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学校广播、橱窗、板报等宣传媒体,经常性地开展正面宣传。通过校园文化建设、班级主题教育活动、心理健康知识竞赛,营造认真学习、健康、快乐的氛围,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达到自助与助人的目的。④积极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第二课堂活动。加强学生的培训,成立“心理协会”、“心理健康部”,积极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活动,强化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提高广大学生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的兴趣,加深对心理知识的理解,解决一些在学习、生活中产生的心理困扰。⑤充分发挥校园网络在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网站建设,丰富网站内容,密切关注网上动态,了解学生心理状况,加强同学间的沟通和交流,及时回答和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⑥进一步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逐步完善已建立的心理普查、教学、咨询和干预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对每届新生进行心理健康(UPI)测查,对从中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辅导,建立个人心理档案,以便跟踪辅导。对经过面询怀疑有心理疾病的极少数学生转到有关医院确诊,进行治疗。⑦做好心理危机预警和干预工作,增强心理咨询主动性。认真贯彻落实《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办法》,完善“五早”、“五个一”预警机制。建立由专业咨询师、学生辅导员和学生联系人等组成的多层次立体服务网络,做好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降低学生心理危机恶性事件的发生率,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动性。

  参考文献:

  [1]廖迎春.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

  [2]王珏,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12).

  [3]房卉,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06,(04).

  大学生提高心理素质的1500字论文篇二:《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摘 要: 本文分析了当前大学生中普遍存在心理问题的原因,即家庭、社会等因素导致大学生们出现心理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的办法: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广泛阅读;参加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与同学进行有效的思想沟通;适当参加体育锻炼,适时进行心理咨询。

  关键词: 大学生 心理素质 校园文化

  每年三月到五月,是大学生心理问题最严重的时期。在这期间,大学生应该特别注重自己的身心健康,不要让不良情绪干扰正常的学习活动。其实,造成心理不健康的原因有很多。首先是家庭原因,有的学生生活在偏远的山区,从小在艰苦的环境中长大,在最需要精神营养的时期就遇到人生的冰霜,幼小的心灵难以承受生命带来的打击,年纪轻轻便背上了沉重的心理包袱,有的学生家庭拮据,常年为经济愁眉不展,有的学生因父母丧失劳动力而无法供养家庭,全家举债维持生活。在这类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学生怎能有一颗健康的心灵呢?虽然有的农村学生家境相对宽裕一些,但由于常年生活在偏远的农村,思想落伍,思维单纯,当与城市纷繁复杂的思想相碰撞时,难免产生自卑孤独的心理。

  其次是社会原因。现在的社会竞争非常激烈,学生从小开始就生活在激烈的竞争之中,从幼儿园、小学到中学,处处在竞争,时时在竞争。题海战术,彻夜复习准备考试,以分数竞争,以学习好坏论英雄,使学生背负巨大的心理压力,回到家后父母又无法理解他们的苦衷,久而久之,他们便背上沉重的心理压力。来到大学,一下子进入到新奇陌生的环境一时难以适应。那么大学校园究竟有哪些特点呢?

  校园文化包括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两个部分。精神文化包括校风、教风、学风、校园活动等,而物质文化则包括教育设备设施及教学生活管理制度。校园文化指的是高尚的道德与精神塑造,利用校园活动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熏陶和感化。如我们在校园看到的活动,如围棋比赛、英语演讲比赛、英语角、乐队演奏、书法比赛、体育比赛、歌咏比赛等,为开展学校的第二课堂起到了很有效的烘托作用,让学生在上课之余,既学到了知识,又陶冶了情操,可谓好处多多,同时也让校园处在文明的氛围之中。有的同学通过这四年在学校的业余学习积累了丰富的课外知识,为将来走向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获得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双丰收。

  那么,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呢?就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素质教育,重视和加强校风建设,培养良好的教风和学风,与德育、智育、体育结合起来,培养社会主义的合格接班人。

  根据以上这些校园文化的特点,大学生应该按照时代发展要求适时地调整自己,从而更好地融入大学生活,开发自己的潜能,更好地服务社会。那么大学生如何才能保持一个健康的心态呢?首先,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遇到任何问题都不要退缩而要从容面对,这样久而久之就会持迎着问题而上,遇事不退缩而勇敢面对的态度,无论什么都不能阻挡大学生前进的步伐。再者,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要广泛阅读。广泛阅读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道德修养的有效手段,在广博的知识海洋中,有名人成长录,还有名人奋斗历史,这些都是同学们成长的动力和不竭的精神养料,促使并激励同学们茁壮成长。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阅读,在提高文学修养的同时也提高了道德水平。同学们还可以记录下书中精彩部分,反复回味,收益无穷。如有可能记忆朗读名篇名段,这样坚持一段时间后一定会有收获。除此之外,还要参加社会活动。现代社会竞争激烈,节奏很快,如果不适应难免就会被淘汰,所以适当参加一些社会活动非常有必要。在业余时间可以做做家教,或到餐厅打工,清扫校园等,这些工作不仅仅能使同学们感到劳动的乐趣,还能帮其缓解学习压力和减轻家里负担。社会是一座大学堂,学生可以在其中锻炼并学会适应。

  除了以上三点以外,还应该学会与同学之间的思想沟通,这是一条有效缓解心理压力的途径。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交往中,同学们之间难免产生摩擦或矛盾。如有一个班的两个同学因为占座位问题发生口角,长时间不说话,互相之间很仇视,影响了班集体的团结。班长为了缓和这两个同学的矛盾,把她们叫在一起谈心,其实她们之间没有什么解不开的疙瘩,最终消除了误会。还有两个同学因为打饭排队而闹起了矛盾,虽不在同一个宿舍,但见了面也是绕着走,如同陌生人。辅导员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担当起了桥梁,通过面对面的沟通化解她们心头的矛盾,最后双方互相道歉,握手言和,结在两人心中长时间的冰融化了,从此两个人渐渐接近,最后成了志趣相投的好朋友。想起当初这是多大的变化,老师看到这一切也喜在心里。可见沟通是非常重要的,在人与人的关系中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人们通过相互之间的了解可以化解矛盾,其实这也是长久以来流传下来的一种有效的解决内心矛盾与冲突的手段,难怪国家与国家之间进行谈判来化解冲突,矛盾是通过协商可以解决的。

  体育运动是缓解压力的有效手段。通过运动,身体可以处于最佳的状态,经常运动还可以使人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能够用一种宽容的姿态面对各种问题,时间久了还会产生一种良性的循环,心理保持在一种健康的水平。所以从大学时代起,要养成一个良好的运动习惯,在拥有健康体魄的同时拥有一颗健康的心灵。现在在年轻人中流行一种嚼口香糖运动,就是一种非常好的健康习惯,通过咀嚼,带动全身的运动,最重要的是它可以让人有一种幸福的感觉,一种美好的回忆,一种幸福的体验,它引起的兴奋能带来心理愉悦的享受,让心灵感受到美好的存在。

  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定期咨询心理医生,现在各个高校都开设了心理选修课,有的还开设了心理门诊,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心理治疗,在学生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可以得到专业的帮助。

  总之,无论采取哪种方法,只要坚持下去就能真正收到效果,而从年轻时代保持下来的习惯可以使人受益终身。大学生都应以一种健康的心态迎接未来的挑战。

  参考文献:

  [1]高觉敷.西方近代心理学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

  [2]许政援等.儿童发展心理学.吉林教育出版社,1995.

  [3]杨治良.实验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大学生提高心理素质的1500字论文篇三:《如何提高大学生健康心理素质》

  【摘 要】系统地对大学生进行心理素质的培养与训练,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界的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本文在分析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现状与不足的基础上,从大学生心理素质要素结构的分析和建构开始,提出了建立与完善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体系的基本举措。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素质;现状;基本举措

  我国目前正处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社会情况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作为还未进入社会的大学生,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大变革时期,出现了各种心理问题和心理异常现象,而且这种现象还有不断蔓延的趋势。

  一、大学生心理素质存在的主要问题

  大学生正处在心理和心智尚未完全成熟时期,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会产生不知所措的心理压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面对竞争表现出焦虑心理

  伴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别是高等教育分配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大学生希望自己早日成功成才,通过市场角逐找到自己理想的职业,但择业难度的增加,加重了大学生的行为责任和心理压力。大学生自身的素质、性别、专业及社会关系等又制约着择业的自主权,恐惧、焦虑、烦躁打破了大学生的心理平衡,使他们对生活缺乏信心,对前途失去希望,对环境无能为力。

  (二)难以适应大学生活环境

  当代大学生经过“十年寒窗”后进入大学殿堂,高中时期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使得学生始终处于紧张的学习生活和衣食无忧的家庭环境中。进入大学,环境发生较大变化,面对家庭与社会的厚望、自己的梦想和期望,面对新的集体、新的生活方式、新的学习特点,一些学生表现出生活能力弱、自立能力弱、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弱等问题,出现了独立与依赖的矛盾。面对与理想反差较大的现实,表现为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产生失意、压抑、焦虑等不适应的现象。

  (三)人际关系障碍

  和谐的人际关系既是大学生心理健康不可缺少的条件,也是大学生获得心理健康的主要途径。但人际关系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一个敏感问题,不少人常常处于矛盾之中。一方面学生迫切希望社交,得到友谊,显示自己的力量。另一方面,大学生从校门到校门之间缺乏人际交往的锻炼,因而缺少交往经验和交往技能,大多数学生缺乏自信,在实际生活中又表现为不愿敞开心扉,自我封闭。据一项资料统计显示,23%的学生感到“孤独、寂寞”。

  (四)学业问题

  一是关于专业的认同问题。大学生普遍存在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的现象,由于遵循按专业招生的原则,绝大部分学生入校时对所学专业缺乏客观、正确的认识,导致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成绩不理想的现象。二是学习态度和科学方法问题。进入大学后,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变成了以学生为主导的自学模式。自学能力的高低成为影响学业成绩的重要因素,学习方法对学习效果的影响也很大,而大学的学习方法与中小学差别很大,许多学生一时难以适应。三是学习动机功利化。市场经济的利益杠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表现出空前的功利意识。

  (五)特殊群体学生的心理问题

  一是独生子女心理问题。由于在家庭中受到过多的呵护,独立生活能力、自立意识显得不足,对集体生活不适应,考虑他人较少,没有明确的学习动力,对生活质量的期待与要求较高,而对人生理想不够高,据一项关于城市独生子女的人格发展与教育的调查结果表明,独生子女存在成就需要弱、心理较脆弱、自立能力弱等问题。二是特困生心理问题。近年来,一些物质困难的贫困生在承受经济压力的同时又面临“心理贫困”的危机,这些学生为出身而自卑、痛苦,他们对自己没有信心,总觉得低人一等,常常自惭形秽,郁郁寡欢。

  二、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

  心理素质培养是素质教育的关键。心理素质教育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基础性教育,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包括思想品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心和心理等五个方面。这几个方面的素质相互影响,交互作用,而心理素质是在人的素质结构中起基础性作用,是将人的综合素质中的各个部分联系起来的关键性环节。它涉及人的精神风貌、能力、气质、性格和情感态度等心理要素,是其他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前提,并直接制约着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其他素质只有在一定的心理状态下才能发挥作用。

  心理素质教育是当前德育工作的新课题。现代德育内在地包括了心理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在基础性的层次上对高校德育目标产生直接的影响。在受教育者缺乏健康的心理的情况下,德育工作往往会失效,甚至会产生负面影响。当前德育工作效果不佳的原因之一就是在德育工作中忽视心理素质方面的因素。因此,《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的情况下,如何指导学生在观念、知识、能力、心理素质方面尽快适应新的要求是学校德育工作需要研究和解决的新课题,并且提出要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心理素质教育是大学生自身成长与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基本举措

  (一)建立一支精干高效的心理素质教育队伍

  心理素质教育的好坏关键在于师资队伍的建设。必须有一支专职为骨干、专兼结合,受过系统、科学的培训,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的工作队伍。按照《高等学校心理咨询员任职条例》配备专兼职教师。专职教师一般应由受过心理学专业系统教育并有一定实践经验的教师(心理学学士以上)担任,专门从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日常心理咨询工作。

  (二)成立心理素质教育专门机构

  在校一级成立心理教研室,负责全校心理课程教学、辅导、科研以及学术交流活动。成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对学生进行日常的心理咨询、开办心理信箱、建立心理热线,或通过网络为那些心理上需要帮助的学生提供有效和及时的引导和服务。心理咨询室的建设有其特殊性,应在选择地点、周围环境、室内布置及软硬件设施方面做到规范化、人性化。

  (三)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它能有效地提高对学生心理历程的把握,加强心理教育和心理咨询的针对性。它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和量表等心理测量技术所取得的第一手的、详细的信息,及时、有序地进行整理、归纳、归档,为以后的心理咨询和辅导工作以及科研工作铺平道路。心理档案一般包括学生入学时的心理测试、问卷、调查材料、各种量表以及治疗方案等内容。学生的心理档案应由专人保管,并严格保密,非专业人员一般不允许查看。

  (四)重视心理素质教育方面的研究

  心理素质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工作,它本身需要跨学科进行跟踪研究。应该鼓励教师带头搞科研,以科研带教学、带咨询、推动心理素质教育水平的提高。每年在各高校科研立项中,要有一定数额的心理素质方面的课题,主要围绕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如何把德育和心理素质教育结合等重要问题进行研究。在条件成熟时,还可以同港澳台以及其他国家高校进行交流学习,以更快、更好地提高高校心理素质教育水平。

  (五) 根据大学生不同年级的特点,把握好心理教育的阶段性

  对低年级学生而言,他们经历了中学阶段的拼搏和激烈的高考竞争之后进入大学,当前

  学校办学条件又容易使他们产生失望、不满和自卑心理,在学习上也普遍有松劲情绪,生活上也有诸多不适应,因此对他们最重要的就是适应性训练,尤其要侧重学生对大学的学习环境、人际关系、学习方法等方面的适应,同时还可以介绍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和调节方法。3.6 注重提高教师和学生工作人员的心理素质

  学生的情绪、兴趣、情感、态度等心理状况与教师和学生工作人员的心理状况有极大的相关性。他们的心理状况、言行举止、教学和管理方式在学生心中必然会产生暗示、示范和潜移默化作用。在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同时,还需要非专业的人员予以积极配合。

  参考文献:.

  [1]任 俊,叶浩生.《积极: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价值核心》[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106-112.


猜你喜欢:

1.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论文1500字

2.大学生提高心理素质论文

3.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结业论文1500字

4.如何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相关论文

5.大学生心理素质论文

6.关于心理健康论文1500字的有哪些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