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把诵读作为文言文教学的主要手段|诵读在文言文教学中的作用
 

把诵读作为文言文教学的主要手段|诵读在文言文教学中的作用

发布时间:2019-06-12 04:27:30 影响了:

  文言词语的积累、文言语法知识的渗透、文言语句的疏通、文言经典的诵读是文言文教学的几项重要内容。如何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大多数老师的做法是先朗读、再疏通、后积累,把它们按先后顺序安排为三个环节。这样做会使课堂教学结构繁杂,重点不突出,不能根据课堂上出现的生成机会调整自己的教学,课堂效率不高。我认为,应当把诵读作为主线,在诵读中进行积累与疏通。
  文言文诵读需要老师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在不同的环节中进行具体的指导,在此过程中对文言词句进行点拨,以帮助学生积累和理解。
  1.在指导学生读准字音时,可对疑难字词的含义与用法进行点拨,帮助学生理解。如《陈太丘与友期》的教学中,学生把“尊君在不”中的“不”错读成“bù”,显然是学生对这个字的用法与意思理解有误。教师不能只是纠正读音,不去分析误读的原因,而要适时地告诉学生这是一个通假字,并简要地介绍通假字的读法和含义。这样,学生不仅能准确地掌握词句中“不”的读音“fǒu”,还理解了它的用法与含义,今后遇到类似问题就能够举一反三,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技巧。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读准字音的过程中,可以点拨疑难字的用法和含义,帮助学生积累古今字的异同。再如《三峡》的教学中,尽管教师多次纠正、强调“属引凄异”中“属”的读音为“zhǔ”,但仍有学生把它误读为“shǔ”。如果教师指出此字的含义不是“属于”,而是“连接”,或许学生就不会再读错,而且也理解了它的含义。类似的还有文章里“朝发白帝,暮至江陵”中的“朝”、“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中的“阙”等,都可以在朗读指导中点拨学生。
  2.在指导学生读准节奏时,可点拨重点词句的意义、用法,令其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感情。学生把握不准停顿、重音的原因是对词句的含义不理解。如一年级的学生把《童趣》中的“故时有物外之趣”读成“故时/有物外之趣”,是把“故时”理解为“从前的时候”,显然误解了“故”在句中的意思。学生把《陈太丘与友期》中的“期日中”误读为“期日/中”,是误解了“期”的含义。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如能对“故”和“期”的含义进行点拨,帮助学生疏通句义,学生不仅能读准停顿,而且积累了两个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准确翻译这两个句子,无论是对当前的应考还是今后的文言文阅读都不无裨益。再如,在分角色朗读《陈太丘与友期》时,学生往往把握不住句子的重音,读不出人物对话的语气。这是因为学生不理解句子的含义和人物当时的心理。如“尊君在不”“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学生读不出“友”前恭后怒的语气变化,读不出元方的不卑不亢,是因为对句中“尊君”“君”“家君”的用法不理解,对人物当时的心理体验不深。此时如能顺势点拨三个词语的用法,引导学生疏通这一部分语句的大意,揣摩人物当时的心理,然后再让学生反复朗读,或许学生的文言文阅读水平就能有所提高。这样不仅朗读指导具体、到位、有效,而且能促进学生去研究文言文,克服畏惧心理。
  3.在诵读中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在《三峡》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范读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指导。如教师在读“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时颇有气势,学生会不由自主地鼓掌。教师不仅要表示真诚的谢意,还要继续鼓励学生具体指出自己哪些地方读得好、为什么好。学生议论出是由于重音和停顿读得准,读出了三峡夏季江水势大流急的奔放之美。教师就可借机点拨“虽”“奔”等字的含义和用法。
  朗读不理想,可以在指导点拨中答疑与疏通;朗读令人满意,也可以在激励、分析与模仿中进行积累和巩固。
  所以,我认为,诵读不只是目的,更是一种手段,一种方法。它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感,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在文言文教学中朗读及指导应当贯彻始终。老师应当在朗读时对重点文言词句和文言常识进行点拨指导,帮助学生积累。在朗读中关注不到的重点词句,则可以在质疑解难、复述大意、探究内容等环节进行点拨,还可以通过练习和作业进行补救。这样不仅优化了课堂结构,还使文言文课堂教学既活又实,充满清新之风。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