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开设“专题讲座”对提高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实践与探讨】 科研创新能力
 

【开设“专题讲座”对提高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实践与探讨】 科研创新能力

发布时间:2019-06-19 04:51:26 影响了:

  摘要:本文针对食品科学学科应用性强的特点,以培养人才为核心,以学生就业为目标,通过不同类型“专题讲座”的开设,从教师水平提高、学生能力培养、学院“教”与“学”整体实力提升三个方面,尤其在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方面从三个不同阶段为重点,对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专题讲座;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实践;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8-0090-02
  新形势下,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开拓型、创新型食品专业人才,教学方法改革势在必行。
  一、在校大学生学习时常见的问题
  目前,大多数学生学习过程常见的问题有:①盲目性。选择专业时缺乏对食品科学正确全面的认识,认为学习食品科学就是学习与食品相关的知识,这种认识是错误的。②从众性。有的学生学习任凭兴趣,缺乏专业知识学习的全局规划,往往存在“跟风”现象,学习目的不明确,导致缺乏对知识学习的系统性。③脆弱性。有些学生一旦没学好专业基础课就觉得自身能力不行,从而丧失自信和兴趣。④被动性。由于食品科学知识体系的庞大复杂,有些知识需要学生自觉主动学习,部分学生往往缺乏主动性和科学钻研精神。
  二、大学开设“专题讲座”的必要性
  “专题讲座”是食品专业的学科导引课程,其教学目的是为学生提供关于食品专业学科的初步介绍,通过学习,使学生对该学科有一个整体的认识。该课程的教学对象为食品专业的学生,课程的开设为在校大学生提供了关于食品专业的介绍,并了解食品科学学科发展的历史、特点和内在规律等基本内容,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对本学科有清晰、明确的认识,在今后的工作学习过程中不再感到困惑和茫然,从而激发学生对食品专业的学习兴趣。
  三、大学开设专题讲座作用
  1.利于学生全面了解所学专业。上大学前,大部分学生仅凭专业名称或简单的专业介绍对所学专业有了初步的了解,其他专业调剂过来的学生可能对将来所学专业更加茫然。通过对食品专业部分在校学生的调查表明,在开课之前对食品科学了解的仅占60%左右,有50%左右的学生对将来可能要学习的专业不甚了解,如果未开设此类课程,这种状况可能要持续到专业课学习结束,或是到学生参加工作以后。开设“专题讲座”,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全面了解食品科学专业,并对专业发展方向有个准确的认识和定位。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在传统教学大纲安排中,大学一、二年级一般开设公共课和基础课。由于一年级新生不全了解专业发展方向,专业学习和研究内容,因此很难想象他们会在业余时间主动获取一些专业知识和专业发展概况等。通过调查,在学习本专业之前是否曾经看过与本专业相关书或杂志的提问中,回答基本没有看过和完全没有看过的学生大约分别占总人数的60%和20%左右,看过一些的学生不到20%。因此学生对专业方向不是很了解,也就谈不上主动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实际上,大学教育要培养学生主动摄取知识的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也是大学教育的职责要求。
  四、开设“专题讲座”,对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
  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虽也有开设专题讲座,但缺乏系统性、规范性等,导致效果不明显。所以,根据目前“专题讲座”开设的实际现状,笔者对在校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1.研究方法:以云南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2007食质、2006食科专业为主体,通过不同类型“专题讲座”的开设,以“专题讲座”为枢纽,从教师水平提高、学生能力培养、学院“教”与“学”整体实力提升三个方面,尤其在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方面从三个不同阶段为重点,对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与探讨。
  2.具体内容:①对教师自身水平提高的要求学院中级职称以上教师通过“专题讲座”的开设,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迫使自身提高水平,积极申报科研项目,提高职称、学历等,做到教学相长,并促进出成果。②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对于大一新生,主要以“新生入学教育”和各系开展的“专业思想教育”为主,来为大一新生介绍本专业的发展情况,使新生能更深入地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并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第二阶段,对于大二、大三年级学生,学院进行“复合型”教学。包括各种类型的“专题讲座”,鼓励学生积极申报“挑战杯”课外学术作品、大学生创业创新计划项目等,并积极参加教师科研项目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机会利用课余时间,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科学研究,能够激发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活动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第三阶段,对于大四毕业生,一是专门开设“专题讲座”课程,由研究该领域的教师进行讲授,与专业课搭配的方式来深入学习专业知识,使学生熟练掌握各知识点及知识点以外的东西,并注重各部分基本理论知识的内在联系,将基本理论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二是开设“就业专题讲座”,由相关企业的一些成功人士进行授课,介绍涉及食品专业的企业情况,同时结合自己长期从事食品行业的丰富社会经历,以一个食品专业过来人的角度出发,就目前形势下食品行业的就业前景、就业方向以及学生该如何给自己进行目标定位、如何做好跨出校门前的准备等方面与同学进行交流,提高学生就业率,并为学生步入社会打下基础。
  3.取得的效果。通过开设“专题讲座”对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取得了以下效果:①“专题讲座”首先为在校大学生提供了关于食品专业的介绍,使学生对食品学科有一个系统的了解,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在上大学之前,大部分学生仅凭专业名称或简单的专业介绍对所学的专业有个大致理解。通过大学教育,培养了学生自觉获取知识的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也是大学教育的职责所在。②“专题讲座”为大二、大三高年级学生提供了掌握本专业知识相关联的平台,使他们能够将专业知识与科研创新意识相结合,并具备一定的科研创新能力。③“专题讲座”还为大四毕业生提供了就业“信息库”,使学生在即将迈入社会时就了解有关的社会动态和就业问题,把握好自己的就业方向。④在学院建立一支教学、科研创新团队,初步形成食品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人才培养的模式。⑤学院教师获准各级项目15项,其中,省级以上科研项目6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6项,编写教材及专著6部,发表论文30余篇,累计获得10项荣誉。⑥在学院内专门设立了“食品科技学院科技创新基金项目”。学生参加的学校“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中,10余件作品获奖,20余名学生获得了学校学生创新创业行动基金等项目的资助,学生综合素质进一步得到提高。
  “专题讲座”作为学生了解和掌握食品学科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实践,使学生在开始接受食品专业基础训练时就为学生构建了较为系统的知识体系,让学生了解学科发展的历史、特点、内在规律和未来发展的趋势等基本内容,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学探索精神,提高了学生科研创新能力,为今后从事食品行业及其他相关行业工作奠定了基础。
  作者简介:董文明,男(1973.4),副教授,研究方向:食品科学。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