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缺乏敬仰知识的中国病症 缺乏维生素的17种表现
 

缺乏敬仰知识的中国病症 缺乏维生素的17种表现

发布时间:2019-07-02 03:58:54 影响了:

  学术“守门人”越来越受人情、关系、利益等非学术因素的影响而不认真把关,这样一来,大学教师便成了一支没有“守门员”的学术足球队  中国素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传统,社会各界对读书都十分重视,即便是唯利是图的商贾也常有“贾而好儒(重视孩子教育)”之特色。但中国同样也有“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芸芸众生对读书的重视,多非源自对“知识”的信仰,而是源自“书中自有”的“黄金屋”、“千钟粟”及“颜如玉”。
  “未知生,焉知死”,中国人向来很现实、很势利,以至于人到中年后多会深感人与人之间很难再有真诚的友谊,而只有很现实的利益。如果有一种设备能把某些学人的话放到火炉边烘干,那么剩下的怕也只有“名利”二字。
  因为对知识缺乏信仰,社会各界给官位以太多“敬仰”,所以大凡学问做得稍好一些的学者,都要被考虑“提拔”,若不被提拔,则会成为边缘人;而大多数学者对“被提拔”也“心有戚戚焉”,甚至还以此为人生目标,套用潮语来说,即是“奋斗为乌纱”!尽管在其内心深处,未尝不知一旦踏上“朝九晚五”的仕途“不归路”,缱绻书斋、潜心学研将是奢望,荒废学业在所难免!可是,相对于现实的风光及实惠,区区损失,何足挂齿!更何况当官以后,虽做不了“十年磨一剑”的“老套”学问,却可利用手中资源大做项目、奖励类的“时新”学问,且在国内现行学术评价机制下,做后类学问比做前类学问还更易把名声搞大,是所谓“官大学问大”也!
  对“知识”缺乏信仰势必携来对“学术”的不够忠诚与把门不严。中国向来是人情社会,在没有细致到位的监管并辅以必要的严刑峻法的情况下,任何一双手都抵挡不住中国“情面”的缺口。一个人当了十几年的科长没升副处或者当了十几年的副教授未升教授,见到其同学、老乡就自感“脸面挂不住”。过于功利、过于以成王败寇的标准论人生高低,使整个社会対失意者缺乏应有的包容心,使国人普遍背上了极其沉重的名利“十字架”:人人都在“奔前程”,人人都在“爬坡”,活得实在太累;使一些失意者在衣食无忧、原本完全可以成为快乐的“小人物”的情况下,背上了无法承受的“面子”重负,迫使其不得不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突破原则也要上,由此而有那么多原本不该发生的官场腐败、学术造假,酿成了一起接一起不该发生的人生悲剧。
  学术需要“守门人”,需要六亲不认的“守门人”。严格意义上说,一篇论文学术价值的高低并不取决于发表它的期刊是否“核心”;一个人学术水平的高低并不取决于他负责科研课题或获得的奖励是否为“国家级”,而取决于真正处于本领域最前沿的学者本着学术良知的认真评价与严格把关。可是,“情面”与对“知识”缺乏信仰的结合,使今日中国的学术“守门人”越来越受人情、关系、利益等非学术因素的影响而不认真把关。
  这样一来,中国大学教师便成了一支没有“守门员”的学术足球队。因为没有“守门员”,所以只好严格规定只有从什么角度、什么距离射进的“球”才算进球,否则一律不算。这些“角度”与“距离”便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以来中国大学不断“创新”出来的一道又一道死“杠杠”:不是核心期刊上发表的文章不算成果;没有什么级别以上的课题不给评职称;没有获得什么级别的奖不能晋升何种岗位,乃至最近各大学正在跟风的“没有出国多长时间不得评教授、副教授”等,使教师很多时候都无法为学术而努力,而只能为一道道“杠杠”而拼命。为了这些“杠杠”,他们不能不想方设法弄顶乌纱帽(因为乌纱帽意味着资源与机会的控制),不得不变得八面玲珑,不能不放低身段,到处搞关系,“混个人脸熟” 。如此下来,大学就越来越是长袖善舞者的舞台,书卷气凋零势必难免!
  (作者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责编/刘建 美编/李祥峰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