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汽车的历史[1]] 中国汽车发展历史
 

[汽车的历史[1]] 中国汽车发展历史

发布时间:2019-07-29 09:33:54 影响了:

第一章 汽车的历史

1.1 汽车的历史

1.1.1 车的起源

在原始社会,人们发明了一种简单的工具,将圆

木置于重物的下面,然后拖着走,重物即可由一个地

方移到另外一个地方。这被称作为早期的木轮运输。

后来人们发现用直径大的木轮运输速度较快,于是木

轮的直径越来越大,逐渐演变为带轴的轮子,这便形

成了最早的车轮雏形。车轮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首

先发明的。人类历史上的第一部车辆,也是在我们祖

先灵巧的双手和智慧的开拓下,最早驶上了历史的舞

台。

据史料记载:公元前2000多年的夏初大禹时代,

有一位管车的大夫奚仲,是中国车子的创造者,也是

世界上第一辆车子的发明者。《苟子“解蔽》:“奚仲

作车”。“奚仲,夏禹时车正。黄帝时已有车服,故

谓之轩辕”。轩,就是古代一种前顶较高而有帐幕的

车子,供大夫以上乘坐。辕是车的基本构件。古文中

早就有如“啸嗷东轩下”、“月上轩而飞光”的情境

描写。

另有记载称早在公元前1600年的商代,我国的车

工技术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能制造出相当高级的两轮车,采用辐条做车轮,外形结构精致华美,做工也不十分复杂。到西周时期(公元前771年),马车已经很盛行了。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221-770年),各诸候国之间由于频繁的战争,马车便被纳入了战争的行列,在当时来说,这便是代表一个国家强盛与否的极明显的标志。陕西临潼秦始皇帝陵出土的战车式样代表了2000年前车辆的制造水平。杜牧《阿房宫赋》:曰“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车骑塞巷,宾客盈座”。

古人颇具聪明才智,发明车目繁多。辒,乃古代兵车之一种,四轮车,上蒙以生牛皮,下可容十人,又能往来运土填堑,以攻城为主要任务。辒车,是古代一种卧车,据说秦始皇在外驾崩,就是用辒车运回宫的。辎车,则是古代一种有帷盖的大车,既可载物,又可作卧车。《后汉书》载:“云辎蔽路,万有三千余乘。”总之,这些“座驾”多象征着权贵富豪的身份和地位。

到了汉代,四川民间出现了“鸡公车”系用硬木制造,长4尺,车架安设在独轮两

侧,由一人掌扶两个车把推行,有时也可前拉后推,载人载物均可。车子虽小巧,载重量却

可达二三百公斤。“鸡公车”因系独轮着地,所以无论平原山地,小道皆可畅行无阻,是一种胜过人力担挑和畜力驮载的既经济又实用的交通运输工具,是人类交通史上一项重要发明。据当代日本学者在研究自行车发展史时,认为“鸡公车”是自行车的始祖。

到了三国时期,诸葛亮六出祁山时在陕西县黄河镇发明了“木牛流马”的交通工具。《三国演义》第102回交待此事,题作“司马懿占北原谓桥,诸葛亮造木牛流马。”它比“鸡公车”进了一大步,可以爬坡上坎。靠着它,成都平原出产的粮秣才得以连续翻越“猿猱欲渡愁攀援”的巍巍秦岭。至于“作一木牛,连仰双环,人行六尺,车行车步的“木牛流马”究竟属何形态,利用何种原理,仍是一个千古之谜。

“鸡公车”的第二次变革是在宋代,变一人推动为前后两人把架、两旁两人扶拐,前用驴拉,称“串车”。第三次变革是在明代,在“串车”的基础上加拱形席作顶,用来拉客,称为“双缱独轮车”。第四次变革是在清代(公元1644–1911年),增加了风帆,巧妙地利用风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鸡公车”将粮草、辎重运往前线,可谓旷世奇功。

到了20世纪初,城市里出现了双轮的人力黄包车,作为主要的“客运”工具。黄包车又分“路车”和“街车”两种。“路车”的任务是“长途客运”;“街车”专门在城内“行驶”跑“短途客运”,可以全城跑,但也设有“站口”,相当于现在工交车的车站。旧时黄包车夫地位低下,常受人欺负,宪兵、警察可以随意使唤坐车不给钱的。

十六世纪的欧洲已经进入了“文艺复兴”的前夜,

欧洲的马车制造商风起云涌,马车的制造技术有了相当

的提高。中世纪的欧洲,大量地发展了双轴四轮马车,

这种马车安置有转向盘。车身方面,出现了活动车门和

封闭式结构,并且在车身和车轴之间,实现了弹簧连接,

使乘坐之人感觉极为舒适。

1600年,荷兰工程师C.史文发明制造了世界上最

早的一辆汽车“风力大车”,顺风时速可达30km。

1.1.2 蒸汽机汽车

在1705年,纽可门首次发明了不依靠人和动物来作功而是靠机械来作功的实用化蒸汽机。1766年 英国发明家瓦特(1736--1819)改进了蒸汽机,拉开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序幕。

第一辆蒸汽机驱动的汽车是在1769年由法国陆军工程师古诺(1725--1804)制造出来的。古诺年轻时,曾在德国陆军当技师,当时他就开始了对使用蒸汽机驱动车辆行驶的研究。1763年他辞职回到法国,受雇于陆军,任主管技术的军官,并继续他的研究。陆军大臣艾丁努·F·肖瓦兹公爵对此很感兴趣,拨给了古诺2万英镑作为研究费用,要求他造出一种能代替马来牵引大炮的车。

经过6年的不懈努力,1769年44岁的古诺终于造出了一辆用蒸汽机驱动的车,这是世界上第一辆利用机器为动力的车辆。这辆模样十分古怪的车子,车身是用木头框架做成的,车头装着一个硕大的铜制锅炉和2个汽缸,3个巨大的车轮支承着笨重的车身,其中前轮是用来驱动和转向的。在我们看来,这辆车的结构非常简单,由锅炉产生的蒸汽被送到2个汽缸中,推动里面的活塞上下运动,带动连杆使前轮转动,车便可以前进了。然而,这项设计在200多年前则是破天荒的,的确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发明。(同年,瑞士军官普兰捷尔也造出了一辆以蒸汽机为动力的可自由行驶的板车,于是有人将普兰捷尔也认定为汽车的始祖之

一。)

古诺的蒸汽车的主要技术数据:

车长:7.32米 车高:2米

蒸汽锅直径:1.34米

前轮直径:1.28米 后轮直径:1.5米

牵引能力:4-5吨

时速:3.5-3.9公里

连续行走时间:12-15分钟

由于这辆车的锅炉供气不足,蒸汽机的效率又很低,车子只能走走停停,每小时还走不上4公里。在试车中由于操纵困难,结果下坡时撞到了工场的石墙上,世界上第一辆蒸汽汽车就这样成了一堆废铜烂铁,这是世界上第一起机动车事故。后来古诺又花了18个月的时间,造了一辆更大的蒸汽汽车,能牵引5吨重的大炮,每小时可行驶9公里,现在,这辆200多年前的汽车先祖被保存在巴黎的博物馆内。18世纪的蒸汽机还存在着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需要利用蒸汽冷凝后在汽缸中产生的真空来带动活塞,这样,蒸汽机的体积与它所发出的功率就显得很不协调,体积庞大而笨重,发出的功率却很小,这种动力用在工业上尚可,但要作为驱动车辆的动力,还很不理想。后来,英国煤矿的一位机械工程师理查德·特雷维西克(Richard、Trevithick l771—1833),对瓦特的蒸汽机作了改进,提高了蒸汽压力,这样一来,既加大了蒸汽机的功率,又加快了活塞的运动速度,1802年他获得了高压蒸汽机的专利。他设计的这种蒸汽机被轧钢厂、轮船和挖掘机等用作动力。

1801年特雷维西克将这种蒸汽机装在了一辆大型的三轮车上,被人们称为“无马客车(Horseless car—riage),它的后轮直径达2.5米,与古诺的三轮车不同的是,这辆车采用后轮驱动。由于车身高大,开车的人和乘车的人都要费很大的劲才能攀上去。不幸的是,在这年圣诞节前夕的一次试车中,上坡时发生了故障,手忙脚乱之际,锅炉因缺水而被烧毁。

顽强的特雷维西克并没有因此而气馁,他又花了2年时间重新造了一辆,车上可乘坐8名乘客,每小时能行驶9.6公里。特雷威西克是位天才的工程师,他成为英国第一个制造蒸汽汽车的人。不过,真正使他出名的不是造出了蒸汽汽车,而是因为他发明了蒸汽机车,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火车头”。

蒸汽汽车可以在道路上行驶,把它搬到轨道上也是很自然的事,当时在欧洲的许多地方都有轨道马车。1804年的2月,特雷维西克制成了一辆能在轨道上行驶的蒸汽机车,它可以牵引5节车厢,乘坐70人或装载10吨矿石,每小时行驶8公里,而车头单独行驶时,时速可达24公里/时,1808年这辆车在环形轨道上作了专门的表演,凡付了钱的观众都可以坐上去兜兜风。

尽管当时特雷维西克的蒸汽机车还有许多缺点,但他毕竟开创了蒸汽机车在轨道上行驶的先河,被后人誉为“蒸汽机车之父”。在许多人的不断努力下,蒸汽机终于被成功地用到轨道车辆上,1825年英国首先开始了铁路客运业务,19世纪中叶,蒸汽机车在欧、美各地迅速发展起来,铁路随之成为陆地运输的主要途径。

在蒸汽机蓬勃发展的同时,蒸汽汽车的发展也从未停止过。 有趣的是1805年美国费城(Philadelphia)的奥里巴·艾文思为该城港口造了一艘装有蒸汽机的挖泥船,由于从造船的工场到港口还有一段很长的路程,于是他干脆在船的底部装上4个轮子,利用船上的蒸汽机驱动,驶向港口,创造了世界上第一辆水陆两栖车。在美国,蒸汽汽车发展得很快,从1899到1902年的3年中共生产了4000多辆蒸汽汽车,其中怀特汽车公司(white)的蒸汽汽车一直生产到1927年。

在英国,初出茅庐的蒸汽公共汽车与处在交通运输霸主地位的公共马车争起了生意。1825年戈尔斯瓦底·嘉内公爵造了一辆蒸汽汽车,后来将它作为公共汽车营运,开始了世界上最早的公共汽车营业。这辆最早的公共汽车有6个车轮,自重3吨,可乘坐18名

乘客、最高时速为19公里。1831年这辆车运行在英格兰的格洛斯特(Gloucester)和切尔滕纳姆(Cheltenham)二城市之间,生意很好,仅4个月时间就运载了3000多人次,其中不乏前来看新鲜凑热闹者。

1828年另一位英国人瓦尔塔·汉考克造出了一辆性能更好的蒸汽公司汽车——企业号(Enterprise),可以乘坐22名乘客,最高时速可达32公里。在以后的几年里,他共造了9辆这种汽车。由于蒸汽汽车的生意很好,1834年在伦敦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公共汽车公司——苏格兰蒸汽汽车公司,他们以伦敦为中心,规定了票价和行驶路线,使公共汽车的营运步入企业化。到了1836年,英国已有20多辆蒸汽汽车行驶在公路上,大部分是公共汽车。

法国在继古诺之后,也有许多人在研究和制造蒸汽汽车。1828年奥努兹霍尔·裴克尔制造出了一辆蒸汽汽车,与众不同的是,他将蒸汽机安装在车头,通过链条驱动后轮,并在后轴上安装了差动齿轮,在当时这是一个很大胆的创新。 1769年,法国人N.J.居纽(Cugnot)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辆蒸汽驱动三轮汽车。到1804的年,脱威迪克(Trouithick)又设计并制造了一辆蒸汽汽车,这辆汽车还拉着十吨重的货物在铁路上行驶了15.7公里。

1831年,美国的哥德史沃奇.勒(ColdsworthyGur-ney)将一台蒸汽汽车投入运输,相距15公里格斯特夏和切罗腾哈姆之间便出现了有规律的运输服务,这台运输车走完全程约需45分钟。此后的三年内,伦敦街头也出现了蒸汽驱动公共汽车。当这个笨重的怪物在英国城镇奔跑时,曾引起了很大的骚动。当时,这种车比现在的筑路用的压道机还重,速度又低,常常弄坏未经铺修的路面,引起各种事故。市民们当时曾呼吁取缔这种汽车。为此英国制订了所谓的“红旗法规”,具有讽剌意味的是,由于这条法规的实施,使得英国后来在制造汽车的起步上大大落后于其它工业国家。

1.1.3 内燃机汽车

由于蒸汽汽车本身又笨又重,乘坐蒸汽汽车又热又脏,为了改进这种发动机,艾提力.雷诺(EtienceLenor)在1800年制造了一种与燃料在外部燃烧的蒸汽机(即外燃机)所不同的发动机,让燃料在发动机内部燃烧,人们后来称这类发动机为内燃机。

1794年 英国人斯垂特首次提出把燃料和空气混合制成混合气体以供燃烧的构想。 1796年 意大利科学家沃尔兹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蓄电池。

1801年 法国人勒本提出煤气机原理。

1838年 英国发明家亨纳特发明了世界第一台内燃机点火装置,该项发明被世人称之为“世界汽车发展史上的一场革命”。

1842年 美国人古德发明了硬橡胶轮胎,该轮胎是实心的,行驶中颠簸很厉害。 1858年 法国工程师洛纳因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只用陶瓷绝缘制成的电点火火花塞。 1859年 法国著名物理学家发明了铅酸蓄电池,为汽车的用电创造了条件,被称之为“意义深远的发明”。

1860年 法国电器工程师莱诺制成了第一部用电火花点燃煤气的煤气机。

1862年 法国电器工程师莱诺研制出二冲程内燃机。其他人开始研究四冲程发动机。 1867年 德国工程师奥托(1832--1891)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台往复活塞式四冲程煤气发动机。

1876年康特.尼古扎.奥托(CountNicholasOtto)又发明了对进入汽缸的空气和汽油混合物先进行压缩,然后点火,提高了发动机效率。这种发动机具有进气、压缩、作功、排气四个行程,为了纪念奥托的发明,人们把这种循环改称为奥托循环。

1879年德国工程师卡尔.苯茨(KartBenz),试验成功一台二冲程试验性发动机。1883

年10月,他创立了“苯茨公司和莱茵煤气发动机厂”,1885年他在曼海姆制成了第一辆苯茨机动车,该车为三轮汽车,采用一台两冲程单缸0.9马力的汽油机,此车具备了现代汽车的一些基本特点,如火花点火、水冷循环、钢管车架、钢板弹簧悬架、后轮驱动前轮转向和制动手把等,这就是公认的世界上第一辆三轮汽车“奔驰1号”。卡尔·本茨于1886年1月29日向德国皇家专利局申请了专利,同年11月2日批准。专利号为37435,类别属于空气及气态动力机械类,专利名为气态发动机车。

世界上第一辆汽车的试车者贝尔塔·林格尔(卡尔·本茨的妻子)。“奔驰1号”虽然获得专利,但是由于车常抛锚,受到不少冷嘲热讽,因此甚至连发明者本人不愿公开驾驶它上街。在本茨事业遭受挫折与困境时,总是全力支持他的妻子贝尔塔再一次用行动给了丈夫信心。1888年8月的一个清晨,这位勇敢的女性,带着两个儿子从曼海姆出发,试行了100公里到达娘家普福尔茨海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试车者和女驾驶员。由于车行驶至维斯洛赫时,他们向一家药店要过一些汽油和水,有人戏称,这里是世界上第一个汽车加油站。

世界上第一张汽车驾驶证本茨的妻子贝尔塔试车时领取的是一张临时驾驶许可证,而将其换成正式的,她等了足足4年。当然这种等待也值得,因为这是世界上第一张“汽车驾驶证”。

与此同时,德国人戴姆勒(Daimler)在迈巴特的协助下,也于1886年在巴特坎施塔特制成了世界上第一辆“无马之车”。该车是在买来的一辆四轮“美国马车”上装用他们制造的功率为1.1马力,转速为每分钟650转的发动机后,该车以每小时18公里的当时所谓“令人窒息”的速度从斯图加特驶向康斯塔特,世界上第一辆汽油发动机驱动的四轮汽车就此诞生了。

戴姆勒还是世界上第一辆摩托车的发明者,早在1885年,他将自己研制的功率1.1马力的发动机装在一辆木制的自行车上,通过采用一根装有小齿轮的中间轴传递动力,使固定在后轮上的内齿圈转动驱动车轮旋转,从而诞生了世界第一辆摩托车。

由于上述原因,人们一般都把1886年作为汽车元年,苯茨和戴姆勒则被尊为汽车工业的鼻祖。

1887年,卡尔·本茨将他的第一辆汽车卖给了法国人埃米尔·罗杰斯,这是世界上第一辆现代汽车的销售。同年卡尔·本茨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汽车制造公司--奔驰汽车公司。

1888年,法国标致公司成立,同年英国人邓禄普发明充气轮胎。

1889年,戴姆勒在他的汽车上采用装有滑动小齿轮的4速齿轮传动装置。6月9日,戴姆勒的V型发动机在德国获得专利,后来卡尔·本茨在自己的汽车上采用了这种类型的发动机,并付给戴姆勒3.7万马克专利费。法国人标致研制成功齿轮变速器和差速装置。 1890年,戴姆勒成立公司。美国人奥兹成立汽油发动机生产厂。

1891年,美国芝加哥研制出第一辆电动汽车。法国人潘赫德和莱瓦索尔采用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的结构型式,并设计了专用底盘。这一结构奠定了汽车传动的基本型式,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被全世界广泛仿效。

1892年,美国人杜里埃发明喉管型喷雾化油器。

1895年,世界上第一本汽车杂志《无马时代》在美国出版发行。

1896年亨利·福特研制成功2缸4轮汽车。Automobile在美国出版物中首次出现。 (需要说明的是,那时的汽车司机必须是勇敢、机智的机械修理工,在许多场合下他不得不“从汽车内爬出或爬到汽车下”或者到乡下铁匠那儿去修车,所以一般人是望车莫及的。尽管如此,坐在极为嘈杂和震动非常厉害的机械上,不仅要饱受路人的嘲笑和日晒雨淋,而且全然没有今日司机的舒适和气派,况且马车手认为汽车抢占了他们的生意,当汽车与马车并行时,他们常常扬起皮鞭抽打汽车司机。)

柴油机的出现要比汽油机晚些。

1893年,德国人狄塞尔在其论文《转动式热机原理和结构》中,首次论述了柴油发动机原理。

1894年,狄塞尔展出他的第一台商品型柴油发动机。而第一辆柴油发动机汽车直到1898年才由英国人制成。

1897年,英国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汽车协会——皇家汽车俱乐部,即现在的R.A.C前身。英国人乔治·史密斯成为第一个酒后开车被判有罪的人。

1898年,法国人雷诺将万向节首先用于汽车传动,并发明伞齿轮式主减速器传动装置,取代了链条传动。并成立了雷诺汽车公司。

1899年,带有整体水箱的的蜂窝式散热器、分档变速器和脚踏式加速器首先由戴姆勒应用。德国人西韦尔成为第一位死于车祸的汽车司机。

1926年,奔驰与戴姆勒公司合并,开始生产梅谢苔丝——奔驰牌汽车。

进入20世纪以后,汽车不再仅是欧洲人的天下了,特别是亨利.福特(HeneryFord)在1908年10月开始出售著名的“T”型车时,这种车产量增长惊人,短短19年,就生气了1500辆。此间的1913年福特汽车公司还首次推出了流水装配线的大量作业方式,使汽车成本大跌,汽车价格低廉,不再仅仅是贵族和有钱人的豪华奢侈品了,它开始逐渐成为大众化的商品。也是此时开始,美国汽车便成为世界宠儿,福特公司也因此成为名符其实的汽车王国。所以,人们说,汽车发明于欧洲,但获得大发展那是在本世纪初30年代的美国。福特采用流水作业生产汽车,在汽车发展史上树起了第三块里程碑。

短短几年时间,汽车已经从一种实验性的发明转变为关联产业最广、工业技术波及效果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因此,汽车工业的发展不仅依赖于汽车行业本身的技术进步,而且也取决于汽车工业应用这些技术的投资能力和世界汽车市场的投放容量,两者相互影响并受到整个经济形势的发展,及人们对环境要求和能源及原材料供应、意外变化及国家政策等的影响。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战表明了汽车运输的机动性,而且还培训了不少驾驶军用卡车的驾驶员,他们中的很多人还学习到了一些汽车机械技术,于是战后汽车买卖兴隆,在美国,汽车制造商和附件的供应商全负荷生产仍不能满足要求的迅猛增长。汽车价格几倍于战前。但时隔不久由于经济箫条汽车高需求即宣告结束。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英国,汽车的需要量比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更高,几乎生产多少就可售出多少。大战中的美国发了横财,战后的美国工业越发兴旺,汽车生产在世界上始终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汽车、钢铁、建筑这三大工业曾被誉为“三大支柱”,而汽车工业更是美国工业骄傲的象征,长期以来,他们一直以研究豪华小汽车为主。但当1973年首次发生石油危机时,美国汽车工业便受到很大的冲击,而日本似乎对此早有察觉,他们大量研制生产的是小型节油汽车,结果终于在1980年把美国赶下了“汽车王国”的宝座,取而代之。

日本真可谓“后起之秀”,当历史进入20世纪,日本才出现第一部汽车,几年后日本人才开始研制汽车。但谁又能料到1925年才第一次出口汽车(向我国上海)的日本,60年后竟然出口汽车达6400万辆,登上了汽车王国的宝座。这件事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成为汽车发展史上一个特大新闻。当然美国也决不会就此罢休,到底鹿死谁手还很难预料。未来的汽车市场仍是世界市场中竞争最为激烈的市场。有人以美国汽车之王通用汽车公司为例,它平均每15分钟用于汽车生产的投资就高达180万美元,这真是令人惊讶的数字。因此,人们预料在将来,只有资金庞大的汽车公司才能有这样的投资能力,不过由于有政府等各界支持,未来汽车舞台也不是大公司唱独角戏,中小型汽车公司也会有很大的发展。

为了占领未来汽车市场,如今已有许多公司把各种先进技术和装备,如微型电子计算机、无线电通讯、卫星导航等等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方法、新材料广泛应用于汽车工业中,汽车正在走向自动化和电子化。有了卫星导航系统,汽车可接收交通卫星的通信资料, 确

定汽车所在位 置,从而自动提供最优行车路线,并且显示出交通图;汽车的雷达系统可以把障碍物的距离和大小告诉给驾驶员,这样停车就更容易;而语言感知系统可以用图、表和声音告诉驾驶人员汽车的各个部位情况,此外还可按“音”行事,执行驾驶有关指令等等。另外汽车的能耗、排放废气、噪声和污染等公害也日将减少,安全性、使用方便性将日益提高,即使再次发生石油危机,汽车工业也不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专家们认为,汽车是当前世界最主要的交通工具,在将来它仍然是世界上的主要交通工具,别的任何开工交通工具都不可能完全把汽车取代。

1.1.4 历史上的几个汽车之最

汽车速度之最

1997年,英国驾驶员安迪·林格驾驶的“冲刺”汽车跑出了每小时1227.73公里的速度,创造了最新的汽车行驶的世界纪录,由于其速度超出当时环境下声速的2%,成为世界上第一辆“超音速”汽车。

世界上最长的轿车

美国制造的一辆长达18.28米的轿车,装有14只车轮,车内有2台彩电、一部录像机、4部电话、一个小酒吧,并放置了冰箱和一个保险柜。巨大的车顶可供直升飞机起飞和降落。

世界上第一条汽车装配线1913年美国的福特公司在底特律建成世界上第一条汽车自动流水装配线,首次实现汽车的批量生产,将当时著名的T型车的组装时间从12.5小时缩短到1.5小时。

世界上第一辆流线型车

1934年克莱斯勒公司造出的“气流牌”汽车是世界上第一辆流线型车,是汽车造型史上的重要创举。

世界上最特殊的车

法拉利400I是世界上最特殊的跑车,是一位沙特王子为了让自己在欧洲时能驾驶一辆与众不同的超级跑车而请著名的汽车设计大师米凯洛蒂专门设计的。水滴型车身,纤细的风窗支柱,装有排量为4.823升的V12发动机,极速每小时245公里,功率可达315马力。该车设计出来仅生产了一辆。

世界上最贵的轿车

劳斯莱斯公司1907年生产的“银鬼”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昂贵(估计价值2000万英磅)最著名的车。曾是英国女王“坐骑”,也是著名影星爱车。1925年该车停止生产。

现在,世界上最豪华的轿车“鬼怪VI”是取代“银鬼”的劳斯莱斯的极品车。大部分零件不仅用手工打制,而且还打上诸多工匠的名字,比如其车身就打有劳斯莱斯著名车身工匠姆利纳·帕克·沃德的名字。

世界上最重的轿车

自1924年以来美国历届总统用的都是林肯牌轿车。美国前总统布什的林肯车是1989型,深蓝色6人座,长17.7米,排量7.5升的防弹车,是目前有资料可查的总统座驾重量之最。

1.2 汽车车身型式的变化

汽车发明后的一百多年内,汽车无论是从车身造型还是从动力源或底盘、电器设备来讲,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其发展过程中最富有特色、最具直观感的首先是车身外形的演变。

1.2.1 马车型汽车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世界上相继出现了一

批汽车制造公司,除戴姆勒和奔驰各自成立了以自己

名字命名的汽车公司外,还有美国的福特公司、英国

的罗尔斯罗伊公司、法国的标致和雪铁龙公司、意大

利的菲亚特公司等。当时的汽车外形基本上沿用了马

车的造型。因此,当时人们把汽车称为无马的“马

车”。

1890年,德国奔驰公司生产的维洛牌车首先开始

采用橡胶充气轮胎。维洛牌(VELO)小客车(1894年)是

奔驰公司初期著名的小客车。

1889年,法国的标致研制成功齿轮变速器、差速

器,并在1891年首先采用前置发动机后轮驱动。1891

年摩擦片式离合器也在法国开发成功。

1890年法国的雷诺1号车,采用密闭箱式变速器、

万向节传动轴和伞齿轮主减速器。1902年法国的狄第

安采用了流传至今的狄第安后桥半独立悬架。由于法

国人的不断改进,使早期汽车的性能大大提高。其次

德国在1893年发明了化油器,1896年英国首先采用石

棉制动片和方向盘等,也为汽车的改进作出了贡献。

美国农民出身的亨利·福特(1863-1947),在1896

年造出第一辆福特车。1908年,福特公司开始生产一种

“T”型汽车,以其结构紧凑、坚固耐用、容易驾驶、价

格低廉而受到欢迎,并以产量之高而著称于世。福特还

首先采用“流水作业法”,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并

为今天的汽车生产所继承。

1.2.2 箱型汽车

马车型汽车很难抵挡风雨的侵袭,美国福特汽

车公司在1915中生产出一种新型的福特T型车,这种车

的车室部分很象一只大箱子并装有门和窗,人们把这类

车称为“箱型汽车”。 早期的箱型汽车以美国的福特

T型车最为著名,年产量达到30多万辆,占美国汽车总

产量的70%-80%。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雪佛莱部看准用

户多样化的要求,于1928年制造出在散热器罩、发动机

通风口和轮罩上增加豪华装饰的汽车从而博得了用户的

欢迎。随看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车速的要求也越来

越高。要想使汽车跑得快,有两条主要途径,一是增大

功率 二是减小空气阻力。因此人们开始降低车的高度减

小空气阻力。随着车顶高度的降低,

前窗玻璃不断变窄,

影晌前方的视野,乘员感到十分憋闷。后来放弃了降低高度提高速度的办法, 转而通过提高功率的办法来克服空气的阻力。这样一来,发动机由单缸变成四缸、六缸、八缸,而且气缸是一列排开的,因而发动机罩也随之变长。典型的例子就是意大利 1931年生产的阿尔法.罗密欧牌汽车的外型作为高速车来讲。箱型汽车是不够理想,因为它的阻力大,大大妨碍了汽车前进的速度。所以人们又开始研究一种新的车型-流线型汽车。

1.2.3 甲克虫型汽车

1934年美国的

克莱斯勒公司生产

的气流牌小客车,首

先采用了流线型的

车身外形。1936年

福特公司在“气

流”的基础上,加以

精练,并吸收商品学

要素,研制成功林

肯·和风牌流线型小客车。此车散热器罩很精练,并具有动感,俯视整个车身呈纺锤形,很有特色。受其影响,以后出现的流线型汽车有:1937年的福特V8型、1937年的菲亚特和1955年的雪铁龙等。

流线型车身的大量生产是从德国的“大众”开始的。

1933年德国的独裁者希特勒要求波尔舍(1875-1951)设计一种大众化的汽车,波尔舍博士设计了一种类似甲壳虫外形的汽车。波尔舍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甲壳虫外形的长处,成为同类车中之王,甲壳虫也成为该车的代名词。

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甲壳虫型汽车直到1949年才真正大批量生产,并开始畅销世界各地,同时以一种车型累计生产超过二千万辆的记录而著称于世。

1.2.4 船型汽车

美国福特公司经过几年的努力,于1949年推出具有

历史意义的新型的福特V8型汽车。

这种车型改变了以往汽车造型的模式,使前翼子板和

发动机罩,后翼子板和行李舱罩溶于一体,大灯和散热器

罩也形成一个平滑的面,车室位于车的中部,整个造型很

象一只小船,所以人们把这类车称为“船型汽车”。

福特V8型汽车的成功,不仅仅在外形上有所“突

破”,而且还首先把人体工程学应用在汽车的设计上。强

调以人为主体的设计思想,也就是让设计师置身于驾驶员

及其乘员的位置,来设计便于操纵、乘坐舒服的汽车。

船型汽车不论从外形上还是从性能上来看都优于甲

壳虫型汽车。而且还解决了甲壳虫型汽车对横风不稳定的问题。这是因为船型车发动机前置,汽车重心相对前移,而且加大了行李舱,使风压中心位于汽车重心之后的缘故,

所以遇到横

风就不会摇头摆尾。

从五十年代开始一直到现在,不论是美国还是欧亚大陆,不管是大型车或者是中、小型车都采用了船型车身。从而使船型造型成为世界上数量最多的一种车型。

1.2.5 鱼型汽车

船型汽车尾部过分向后伸出,形成阶梯状,

在高速时会产生较强的空气涡流。为了克服这一

缺陷,人们把船型车的后窗玻璃逐渐倾斜,倾斜

的极限即成为斜背式。由于斜背式汽车的背部象

鱼的脊背,所以这类车称为“鱼型汽车”。

鱼型汽车和甲壳虫型汽车光从背部来看很相

似,但仔细观察可以看出鱼型汽车的背部和地面

的角度比较小,尾部较长,围绕车身的气流也比较平顺,涡流阻力也较小。另外鱼型汽车基本上保留了船型汽车的长处,车室宽大,视野开阔,舒适性也好,另外鱼型汽车还增大了行李舱的容积。

最初的鱼型车是美国1952年生产的别克牌小客车。

1964年美国的克莱斯勒·顺风牌和1965年的福特·野马牌都采用了鱼型造型。自顺风牌以后,世界各国逐渐生产鱼型汽车。

鱼型汽车存在的缺点:由于鱼型车后窗玻璃倾斜太甚,面积增加两倍,强度下降,产生结构上的缺陷。鱼型车还有一个潜在的重大缺点,就是对横风的不稳定性。鱼型车发动机前置,车身重心相对前移,一般来讲横风的风压中心和车身重心接近。但由于鱼型车的造型关系,在高速时会产生一种升力,使车轮附着力减小,从而抵挡不住横风的吹袭,发生偏离的危险。

鱼型车的这一缺点,人们想了许多方法加以克服,例如人们在鱼型车的尾部安上一只翘翘的“鸭尾”,以克服一部分扬力,这便是“鱼型鸭尾”式车型。

1.2.6 楔型汽车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鱼型汽车的

升力问题,人们设想了种种方案,最后终

于找到了一种楔型。就是将车身整体向前

下方倾斜,车身后部象刀切一样平直,这

种造型能有效地克服升力。1963年司蒂倍

克·阿本提第一次设计了楔型小客车。

“阿本提”诞生于船型车的盛行时代,与通常的外形形成尖锐的对立,因

此,未能起到引导车身外形向前发展的作用。直到1966年才被奥兹莫比尔·托罗纳多所继承。

楔型对于目前所考虑到的高速汽车,已接近于理想的造型。现在世界各大汽车生产国都已生产出带有楔型效果的小客车,这些汽车的外形清爽利落、简洁大方,具有现代气息,给人以美的享受。

1.2.7 未来汽车

其实汽车外形发展到鱼型,关于空气阻力的问题就已经基本解决了,楔型继承了这一成果,并有效地克服了鱼型车的升力问题,使汽车的行驶稳定性有了显著的提高,楔型成为目前较为理想的车身造型。未来小客车的造型必然是在楔型车的基础上加以改进。

例如,把前窗玻璃和发动机罩进一步前倾,尾部去掉阶梯状,成为真正的楔型。车窗玻璃和车身侧面齐平,形成一个平面,后视镜等将通过合理的造型,以取得最低的风阻力,或者由车内的电视屏幕来代替。总之,未来的小客车的造型将更为平滑、流畅。

为了使一车多用,人们设想了一种组合式汽车。这种车有一个车头部分(主要装有动力系统),既可独立使用,也可以和不同的车箱连接,成为小货车、旅游车、冷藏车以及赛车等,根据需要随时更换。

1.3 汽车的衍生产业

1.3.1 汽车旅馆

1923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位名叫哈利·埃利奥特的商人因生意繁忙经常驱车行驶在圣迭戈至旧金山之间的国家公路上。一次他看着道路上行驶着的旅行汽车,突发奇想,这些汽车中的旅客有很多是长途旅行的,而沿途中旅客却没有停车休息的地方。带着这个想法,埃利奥特拜访了建筑设计师阿萨·海因曼,请他设计一幢汽车旅客客栈。1924年春,由阿萨·海因曼设计的具有西班牙古典样式的汽车旅客客栈开始动工。1925年冬季,客栈在奥比斯竣工并挂牌营业,吸引了不少路过的汽车驾驶员和游客来此投宿,这便是世界上最早的汽车旅馆。由于汽车旅馆设在交通流量大的黄金地段,一天来此投宿的汽车有几十辆,给埃利奥特带来可观的营业收入。

1.3.2 汽车露天电影

美国的电影工业因为好莱坞的活跃而发达众所皆知,连带使得看电影的花样也比别的国家来的五花八门,像许多人都听过“汽车电影院”或“露天电影院”(Drive in Movie Thearter),但是真正看过的人相信不多吧?

一般来说,美国西岸的电影院大都在郊区或者highway高速公路两旁的Shopping mall一带,倒不是说downtown里面没有电影院,主要是因为郊区的地价便宜,场地停车位又大又多,自然可以有比较多的资金投入到放映设备上,同时也可以免去塞车之苦,怎么想都是比较划算的作法。而这些条件,对于“汽车电影院”——这种特殊规格的电影院来说,当然就更理所当然。

以位于旧金山南边靠近圣荷西市(San Jo Sei)附近的一家为例,从旧金山市开车大约要30分钟的车程。虽然是叫做电影院,但是入口处倒有点像是游园会或马戏团表演的入口,正上方的霓虹灯招牌会很清楚的写着今天上映的电影片名。开进去以后找一个理想的位子(空的停车位)然后就可以把你的前轮“跨”上“座位”去(不要惊讶,真的是“跨”上去!“座位”就是停车位前面隆起的小丘)。然后打开汽车的收音机,回想一下刚刚售票员告诉你的“频道号码”,转到正确的频道„„哈哈,电影的声音就出来了!等音响

弄好后,接着你就可以调整座位到你觉得最舒服的角度,然后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零食饮料,开始好好的享受今晚的视听飨宴。如果天气好的时候,有些汽车电影院甚至会有服务员溜着直排轮鞋来替你做点餐或爆米花服务。放映的电影,大多是上映最新的首轮电影!

那么,看Drive in 的电影需要准备哪些东西呢?第一个是“Your Car”!对,不用怀疑,就是车子。既然叫“汽车”电影院,没有车那怎么象话呢?至于你的车子是怎么来的,用借的租的买的那没有人管你。只要你不要把大卡车开来挡住别人的视线,基本上随你高兴开什么都可以。第二个是“钱”,一定是要现金。第三个是人,就是“情人”和“家人”,这种电影院本来就是给情侣、夫妻等来看的,不然你以为谁会一个人无聊到开车来这种露天的地方看电影?

总之,Drive in的最大优点在于你的车内就像是一个私人小包厢,你可以用觉得最习惯、最舒服的姿势,吃你最喜欢的零食,用你最放肆的情绪随着银幕上的剧情大哭或大笑甚至大睡或者„„

现在汽车露天电影虽然没有从前普遍了,但仍然充满魅力,贝基的汽车露天电影就是这样:电影开场两个小时前,大家就把毯子在车内的床上铺好,在草坪上放好小凳子,准备度过一个只有汽车尾灯亮着的夜晚,在放电影的小卖铺等候出售爆米花、苏打水和热狗的队伍同拥挤在高速公路上等候入场寻找车位的车辆一样长。

那种在车边播音的小喇叭不见了——尽管一个才卖20美元。与现在大多数的汽车露天影院一样,来观看贝基汽车露天电影的人通过收音机调频来收听声音。这一晚,贝基汽车露天电影的生意还真不错,而10年以前人们曾认为这种汽车露天电影开始消失了。

怀旧的情绪和现代的电影技术让人们从纽约、新泽西州、宾州来到这位于费城大概70米的北汉姆顿小县城来观看电影。而来到这儿的人都认为这很值得。“到这来是我们的传统”她们的母亲詹妮说,“她们小的时候,我就给他们穿上睡衣带着她们来看汽车露天电影,我小的时候,我们的父母也带我们看,而我们的孩子长大后对汽车露天电影也是记忆犹新”。

贝基的汽车露天电影大概是美国现在430个汽车露天电影中的一个。美国汽车露天电影联合会的主任兰迪介绍说,虽然这远不及1958年这一产业最为兴盛时期4000家的数量,但从1990年以来又有13家新的电影院开了,可以说是这一产业开始复兴的一个信号。

许多露天汽车电影在大城市里消失了,因为发展迅速,地皮飞涨,但是在小的城镇,人们仍在利用跳蚤市场,小型高尔夫球场,一些露天餐馆和收割后的小麦田地放映露天电影。

父母可以在草地里和孩子玩耍,人们可以骑马在周围漫步。在私人的轿车里,这些喜欢经常看电影的人可以干一些通常他们在电影院不能干的事:吸烟,打电话。所以一旦他们来看了一次这样的汽车露天电影,他们还会再来的。

1.3.3 汽车比赛

汽车一出现,人们发明了一种纯碎将汽车作为一种精神享受的活动,这就是汽车比赛。 1887年4月20日,法国《汽车》杂志主编弗谢筹办了从巴黎的桑·贾姆,沿塞纳河直至努伊伊的汽车比赛。参加这次汽车比赛的只有乔尔基·布顿一个人,他驾驶可乘4人的、带脚蹬的蒸汽机四轮车,跑完了全程。这是世界上最早的车赛。

1888年,《汽车》杂志又主办第二次汽车赛,布顿驾驶德·迪温三轮汽车,超过使用塞尔波雷蒸汽车的对手,获得冠军。这次赛车全程20千米。

1895年6月1~14日,由法国汽车俱乐部和《鲁·普奇·杰鲁纳尔》报联合举办了从巴黎至波尔往返汽车赛,开始了汽油汽车公路赛。比赛全程1178千米,第一个到达终点是埃

米尔·鲁瓦索尔,时间为48小时45分,平均时速24.55千米。按比赛规定,只许乘坐一人,而他却乘坐两人,因此失去获奖资格,落后很远的凯弗林获得了冠军。在这次比赛中,参加比赛的有23辆汽车,跑完全程的有汽油车8辆,蒸汽机车1辆。

1896年11月14日,为庆祝废除“道路交通法”举办的从伦敦至布莱顿之间的“解放车赛”,参赛的驾驶员在路上几次停下来等待伙伴们,最后编成队开往布莱顿。第一名为雷温·波雷,驾驶波雷三轮车,时间为3小时44分35秒。

1896年,为了避免汽车在野外比赛时扬起的漫天灰沙影响后面赛车手的视线,车赛改为在封闭的赛场和路道上进行,这一年,在美国的普罗维登斯举行了世界首次场地赛车。

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这种极有冒险性和刺激性的赛事中来。1905年,法国勒芒举行了第一次世界性的汽车大奖赛。1911年,摩纳哥首次举办了将欧洲10国各自的首都作为起点,以摩纳哥首都蒙特卡罗为终点的汽车长途越野赛。这项比赛以RALLY(音译“拉力”)命名,此类长途越野赛被世人称为“拉力赛”。从此,汽车大赛的各种形式被确定下来,疯狂的汽车比赛成为20世纪每年最刺激和最具有诱惑力的事件之一。

1.4 中国汽车工业

我国的第一辆汽车于1929年5月在沈阳问世,由张学良将军掌管的辽宁迫击炮厂制造。张学良让民生工厂厂长李宜春从美国购进“瑞雪”号整车一辆,作为样车。李宜春将整车拆卸,然后除发动机后轴、电气装置和轮胎等用原车零件外,对其它零件重新设计制造,到1931年5月历时两年,终于试制成功我国第一辆汽车,命名为民生牌75型汽车,开辟了中国自制汽车的先河,终究是值得钦佩的。

我国最早进口汽车是在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是匈牙利人李恩时(Leine)将两辆汽车带人上海。一辆是凉篷式汽车,另一辆是折叠式软篷,前排为双轮座席,车轮是木制的,外面包上实心橡胶轮胎。采用转向盘、转向带和梯形结构控制行驶方向。照明用煤油灯,喇叭是手揿的。这两辆车在上海招摇过市,引起轰动。

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始建立自己的汽车工业。回顾50年的历史,中国汽车工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创建、成长和全面发展三个历史阶段,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1.4.1 创建阶段(1949~1965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等第一代国家领导人非常关注、亲自参与建立中国汽车工业的重大决策,在前苏联援助中国建设一批重点工业项目中列入建设一座现代化的载货汽车工厂,并在中央重工业部下属机器工业局筹备组建期间,开始了筹建的前期工作。1953年7月15日,毛主席亲笔题名的第一汽车制造厂在吉林省长春市动工兴建,在中央动员、全国支援和参与建设者的奋力拼搏下,实现了党中央提出“力争三年建成长春汽车厂和出汽车、出人才、出经验”的目标,国产第一辆解放牌载货汽车于1956年7月13日驶下总装配生产线,从此结束了中国自己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圆了中国人自己生产国产汽车之梦。1957年5月,一汽开始仿照国外样车自行设计轿车;1958年先后试制成功CA71型东风牌小轿车和CA72型红旗牌高级轿车,毛主席等国家领导人亲自试乘了东风牌小轿车,十分高兴地称赞:“坐上自己制造的汽车了”;之后,红旗牌高级轿车被列为国家礼宾用车,并用作国家领导人乘坐的庆典检阅车。

进入60年代,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在国家和省市支持下,形成了一批汽车制造厂、汽车制配厂和改装车厂,其中,南京、上海、北京和济南共4个较

有基础的汽车制配厂,经过技术改造成为继一汽之后第一批地方汽车制造厂,发展汽车品种,相应建立了专业化生产模式的总成和零部件配套厂,为今后发展大批量、多品种生产协作配套体系形成了初步基础。

在这个历史阶段,力求探索汽车工业管理的改革,国家决定试办汽车工业托拉斯,实施了促进汽车工业发展的多项举措,60年代中期工业托拉斯停办。与此同时,汽车改装业和摩托车制造业起步,重点发展了一批军用改装车,民用消防车、救护车、自卸车和牵引车相继问世,并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城市、长途和团体这三大类客车。北京最早试制二轮摩托车提供军用,之后南京、南昌和济南等地相继试制三轮摩托车和机器脚踏车,当时主要用于军事、邮电、体育和城市短途运输,摩托车工业处于起步阶段,与汽车工业创建密切相关的汽车科研事业和专业教育体系初步形成。

1966年以前,汽车工业共投资11亿元,形成一大四小5个汽车制造厂,年生产能力近6万辆、9个车型品种。1965年底,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近29万辆,其中:国产汽车17万辆(一汽累计生产15万辆)。

1.4.2 成长阶段(1966~1980年)

这个历史阶段,主要是贯彻中央的精神建设三线汽车厂,以中、重型载货汽车和越野汽车为主,同时发展矿用自卸车。

1964年,国家确定在三线建设以生产越野汽车为主的第二汽车制造厂、四川和陕西汽车制造厂。二汽是国内自行设计、国内提供装备的工厂,采取了“包建”(专业对口老厂包建新厂、小厂包建大厂)和“聚宝”(国内的先进成果移植到二汽)的方法,同时在湖北省内外安排新建、扩建26个重点协作配套厂。一个崭新的大型汽车制造厂在湖北省十堰市兴建和投产,当时主要生产中型载货汽车和越野汽车。与此同时,川汽、陕汽和与陕汽生产配套的陕西汽车齿轮厂,分别在四川省重庆市大足县和陕西省宝鸡市(现已迁西安)兴建和投产,主要生产重型载货汽车和越野汽车。

60年代中后期,国家提出“大打矿山之仗”的决策,矿用自卸车成为其重点装备,上海32吨试制成功投产之后,天津15吨、常州15吨、北京20吨、一汽60吨(后转本溪)和甘肃白银42吨电动轮矿用自卸车也相继试制成功投产,缓解了冶金行业采矿生产装备需要。

为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对重型载货汽车的需求,济南汽车制造厂扩建黄河牌8吨重型载货汽车的生产能力,安徽淝河、南阳、丹东、黑龙江和湖南等地方汽车也投入同类车型生产。邢台长征牌12吨重型载货汽车(源于北京新都厂迁建)、上海15吨重载载货汽车投产问世。

在此期间,一汽、南汽、上汽、北汽和济汽5个老厂分别承担了包建和支援三线汽车厂(二汽、川汽、陕汽和陕齿)的建设任务,其自身投入技术改造扩大生产能力;地方发展汽车工业,几乎全部仿制国产车型重复生产;据粗略统计,解放牌车型20多家,北京130车型20多家,跃进车型近20家,北京越野车近10家;改装车生产向多品种、专业化发展,生产厂点近200家;1980年大中轻型客车生产13400辆,其中:长途客车6000多辆;汽车零部件品种增多,厂家增加到2100家;摩托车工业初步形成,1980年24个厂家生产4.9万辆。

汽车工业成长阶段,1980年生产22.2万辆,是1965年产量的5.48倍;1966~1980年生产各类汽车累计163.9万辆;1980年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169万辆,其中:载货汽车148万辆。

1.4.3 全面发展阶段(1981~1998年)

在改革开放方针指引下,汽车工业进入全面发展阶段,主要体现在:汽车老产品(解放、跃进、黄河车型)升级换代,结束30年一贯制的历史;调整商用车产品结构,改变“缺重少轻”的生产格局;建设轿车工业,引进技术和资金,生产国产轿车形成生产规模;行业管理体制和企业经营机制改革,汽车、摩托车车型品种、质量和生产能力大幅增长。

1981~1998年,全国生产各类汽车累计1452万辆,其中:轿车260万辆,累计投资(包括引进外资)近1500亿元。至1998年底初步统计,有20多个国家、地区在中国建立了600多家外商投资企业,注册资本100多亿美元。

中共十四大和人大八届四次会议确定将汽车工业列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1994年国家颁布《汽车工业产业政策》,1992~1998年是中国汽车工业快速发展的7年,主要体现在: ——汽车、摩托车产量稳步增长,经济效益有所改善。1992年全国汽车年产量首次超过100万辆,1998年生产162.8万辆,世界排名第10位。1997年全国摩托车年产量突破1000万辆,1998年生产879万辆,成为世界摩托车生产大国,排名第1位。1998年中国汽车工业产品销售收入2504.7亿元,工业总产值(现行价)2527.8元。

——产品品种增加,开发能力增强。全行业汽车基本车型6大类120多种,各类改装汽车、专用汽车750多种,摩托车15个排量1000多种。主要企业集团用于研究开发的投资,一般为年销售收入的1~2%,有的企业为3~5%,除轿车产品外,具有一定的自主开发能力。

——生产集中度明显提高,经济规模初见端倪。1998年全国生产汽车162.8万辆中,14家汽车企业集团(公司)生产148.5万辆,其生产集中度占全国年产量的91.21%。1998年全国生产轿车50.7万辆,占全国汽车总产量的31.14%。1998年全国生产摩托车879万辆中,年产20万辆以上的11家,其生产集中度占全国年产量的60%。

——市场结构、产品结构趋向合理,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1998年全国商用车(货车+客车)产量的轻(包括微)、中、重型车比例为78.5:17.8:3.7;全国载货车产量的轻(包括微)、中、重型车比例为67:27.7:5.3;全国载货车与乘用车(轿车+客车)的产量比例为40.6:59.4。1991年全国私人汽车保有量96万辆(其中:客车、轿车30万辆)占当年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606万辆的15.8%;1998年私人汽车保有量423.7万辆(其中:客车、轿车230.7万辆),占当年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1319万辆的32.1%。全国千人汽车保有量,从1991年的5.2辆到1998年增长为10.7辆。

中国汽车工业经过50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的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六五”、“七五”和“八五”这3个5年计划以平均17.54%和24.5%的速度大幅增长;1994年后产品结构调整,每年以3~7%的速度持续增长。

1.4.4 中国汽车工业大事记

中国汽车工业的初创时期(1949-1965)

★1949年10月,中央重工业部机器工业局开始着手筹建新中国的汽车工业。 ★1950年4月,重工业部成立汽车工业筹备组,任命郭力为筹备组主任,孟少农、胡云芳为副主任。

★1951年3月,政务院财经委员会批准第一汽车制造厂在长春兴建。

★1953年1月,第一机械工业部将原重工业部汽车工业筹备组改为汽车工业管理局,任命张逢时为局长,江泽民为副局长。

★1953年6月,毛泽东主席亲自签发《中共中央关于力争三年建设长春汽车厂的指示》。

★1953年7月,第一汽车制造厂隆重举行奠基典礼。毛泽东主席题词“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纪念”的汉白玉基石放置在厂区中心广场。第一汽车制造厂破土动工。

★1956年7月,国产第一辆解放牌4吨载货汽车在第一汽车制造厂诞生。

★1956年10月14日,第一汽车制造厂正式交工验收;15日隆重举行开工典礼。 ★1957年12月,洪都机械厂试制成功长江750型摩托车。

★1958年5月,第一汽车制造厂试制成功东风牌轿车,送往北京向党的“八大”献礼。8月设计试制成功第一辆红旗牌高级轿车。

★1958年9月,一汽试制成功第一辆CA30型2.5吨军用越野汽车。

★1958年9月,上海汽车装配厂(上海汽车装修厂)试制成功第一辆凤凰牌轿车。 ★1965年12月,中国汽车工业公司决定成立第二汽车制造厂筹备处。由饶斌、齐抗负责。

中国汽车工业的成长时期(1966-1980)

★1966年4月,第一汽车制造厂首批20辆红旗牌三排座高级轿车送往北京。 ★1967年4月1日,第二汽车制造厂正式破土动工,举行 开工典礼大会。9月工程全面开工。

★1971年12月,一汽试制成功60吨矿用自卸汽车。

★1979年9月15日,兵器部嘉陵机器厂试制成功第一辆嘉陵牌CJ50型摩托车。

中国汽车工业进入全面发展时期(1981-1999)

★1982年5月7日,中国汽车工业公司在北京正式成立,饶斌任董事长。 ★1983年2月26日,一汽隆重举行生产汽车百万辆庆祝大会。

★1983年4月,国家计委、国家经委正式批准微型汽车定点方案。

★1983年4月11日,第一辆上海桑塔纳牌轿车在上海汽车厂组装成功。国家规定汽车生产企业有一定比例的汽车产品自销权。

★1983年7月,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批准成立中国汽车工程学会。

★1984年1月,《中国汽车报》正式公开出版发行。

★1984年1月15日,由北京汽车制造厂与美国汽车公司(AMC)合资经营的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举行开业仪式。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