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党课教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辅导_十九届中央纪律委三次全会党课
 

党课教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辅导_十九届中央纪律委三次全会党课

发布时间:2019-08-08 09:49:24 影响了:

这次全会有这样一段表述,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加强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就业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全面做好人口工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又强调了“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如果不能从各个方面提高居民的福利,那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从现实看来,我国 “十一五”期间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重点工作已全面铺开,“十二五”期间就是要把这篇文章做大,特别是要建立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

此前,关于“居民收入将与GDP同步增长”的报道引发了广泛关注。有调查显示,中国要素收入初次分配过程中的系统性低于发达国家相当于我国发展时期的20%,低于新兴市场国家15%。

对此,我国收入分配改革重点在于初次分配,而重中之重在于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可以从两方面入手。

一方面,是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我们过去一般对“保低”主要说绝对数,很少提相对数。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要求,最低工资的国际标准应该为平均工资的40%—60%。因此,在“十二五”期间,我国最低工资标准应该能够进一步向平均工资的40%靠拢。

另一方面,要缩小收入差距,政府不仅能做到“保低”,还要“扩中”和“限高”。从国民收入中政府、企业、居民三者比重看,目前居民收入约占50%左右。如果进一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就需要政府减税、企业让利、劳动所得提高,促使三者之间利益分配结构趋向合理。进一步完善政府、劳方、资方构成的三方协商机制。“当然,最根本的要靠转方式、调结构,做大财富的‘蛋糕’。”

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比重。这里的“居民”包括“初次分配中的劳动者”和“非生产经营活动的劳动者”。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是说在初次分配中要处理好国家、企业和劳动者个人的关系。现阶段要让国家、企业在国民收入中所占份额降低一些,劳动者个人份额增加一些。

专家学者建言收入分配改革可分三步走。第一步,“十二五”期间,着力“提低控高”;第二步,“十三五”期间,继续“提低控高”,同时加快扩大中等收入者群体;第三步,2020年以后,全面理顺分配关系,逐步实现高水平的共同富裕。

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由三部分构成:一是劳动所得,包括工资收入、奖金收入以及个体经营收入等;二是企业赢利所得;三是在生产过程中的政府税收。

4、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

《公报》提出,要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本次全会关于“消费、投资、出口”的表述,是在综合分析了国内外形势后做出的策略调整。以前常常把出口、投资和消费比喻成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本次《公报》中消费、投资和出口再度被提及,只是顺序已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消费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不惜一切代价”投入资源能源,片面地强调增长,大量依赖廉价劳动力追求GDP的老路都是走不通的。从实践经验与教训看,实现这些目标要求,我们不能简单复制从低收入国家迈向中等收入国家的既有路径和模式,必须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国内消费一直被寄予厚望,但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难以明显提高说明收入分配机制中还有问题尚待解决。”只有理顺收入分配机制,依靠科技进步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促进经济发展,中国才能真正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展望“十二五”,中国经济总量将稳居世界第二位,人均GDP将超过5000美元。而选择科学的发展方式,避免“中等收入陷阱”,抓住机遇使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社会各界充满期待。

5、文化产业:有望跃升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公报》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

《公报》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一个支柱性产业,这个提法是比较新的。所谓支柱产业就是对我们的生活方式、社会、生产方式都会有影响作用的产业。从这个角度来讲,未来文化的发展、文化产业的进步,对于我们的生活方式、社会是会有影响作用的。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

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这是国家赋予文化产业的最高地位。”以往我们都是讲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并重,但六中全会公报能将“推进文化创新”放在文化产业发展新要求的第一位提出,已经有了向文化产业倾斜的趋势。通常我们所理解的文化事业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它代表建设和谐社会进程中广大人民群众的权益,有很强的公益性。同时,文化产业是一个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少的新兴产业,既能进一步带来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社会效益,也能带来调整结构、提振产业、拉动就业、促进消费的经济效益。本文来自国土资源文秘网:/n-32626_4.html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