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2018年自考《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提纲要点【五篇】|中国近代经济史 pdf
 

2018年自考《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提纲要点【五篇】|中国近代经济史 pdf

发布时间:2018-11-26 04:38:26 影响了:
自考网权威发布2018年自考《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提纲要点【五篇】,更多2018年自考《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提纲要点【五篇】相关信息请访问自考网。

【导语】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简称自考,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创立,是对自学者进行的以学历考试为主的高等教育国家考试。

【第一篇】

第八章 日本对中国的殖民侵略

  第一节 日本对中国的武装侵略和殖民掠夺

  【单选】1933年3月1日,在驹井德三亲手炮制下,得到日本关东军和内阁同意的《满洲国经济建设纲要》正式出笼。

  【简答】“七·七”变革后,日本对华的侵略行径:

  “七·七”事变后,在一年多的时间内,北平、天津、上海、南京、武汉、广州等大城市相继沦陷,中国关内的主要工业城市和农业发达地区均被日军占领。日军对中国主要工业城市狂轰滥炸,使中国的工业设施遭到严重破坏,其目的在于摧毁我国的民族企业,使辽阔的中国成为日本推销商品的市场。

  第二节 日本在中国东北地区建立统制经济

  【多选】“满铁”与“满业”是日本对中国东北进行殖民侵略的两大机构。

  【名词解释】“满铁”:是南“南满铁道株式会社”的简称,是日本在华最大的垄断组织。它是1906年日本天皇下诏书指令成立起来的一个殖民机构,总部设在大连。

  【多选】1936年1~9月,日本又先后成立“满洲拓殖股份公司”和“满鲜拓殖股份公司”,作为移民机构。

  【单选】日本移民共在东北侵占土地3900多万垧。

  【名词解释】“粮食出葆”:是日本帝国主义强制农民将其所生产的大部分粮食,按照日伪政府所规定的收购数量和最低的收购价格交售的政策。

  【多选】“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对东北地区称为“四行号”的是东三省官银号、吉林永衡官银号、黑龙江省官银号和边业银行。

  【单选】日本对东北的金融统治,主要是通过伪满洲中央银行来实现的。

  【单选】伪满洲中央银行成立后,依照伪满政权《货币法》的规定,发行伪满币。规定伪满币与日元比价固定在等价的联系上,实现了“日满货币一元化”的目标。

  第三节 日本对华北华中沦陷区的掠夺

  【多选】日本对华北华中沦陷区工矿业的掠夺与控制,采取“军管理”、“委任经营”、“中日合办”、“租赁”、“收买”等几种形式进行。

  【多选】以“中日合办”的形式被掠夺的工厂分为两类:一是日本成立的两个所谓“国策会社”,即“华北开发会社”和“华中振兴会社”,分别掌握华北与华中的“统制事业”。二是一般工业企业,即“统制事业”。

  【单选】1940年10月,日本内阁通过了《国土计划设定要纲》,提出了体现这一侵略意图的“适地适产主义”。

  【多选】日本在华北着重发展盐业和矿业。

  【单选】日本对沦陷区的农业生产也采取了所谓“适地适产主义”。在华北则增产日本所不足的棉花。

  【单选】1941年1月,日本又在汪伪政府所在地南京设立伪中央储备银行,发行“中储券”。

  【多选】日伪政府打击和破坏法币的手段有:(1)进行所谓“收兑法币”,禁止法币流通。(2)强使法币贬值。(3)限制人民持有法币。

  【单选】由于滥发伪币,必然引起通货膨胀与物价飞涨。

  【单选】1938年5月,日本的正金银行正式接管了英国汇丰银行代管中国海关税收的权力。

【第二篇】

第七章 1927~1937的中国经济

  第一节 国民政府的经济方针和政策

  【单选】1927~1937年财政赤字共计43.6亿元。

  【单选】1928年开始,国民政府先后与各国签订了《关税条约》,国民政府宣布收回“关税主权”与领事裁判权。

  【单选】到1937年前,关税总平均税率一直没有超过1925年北京关税特别会议30%的限制。

  【名词解释】统税:是******政府在1931年裁撤厘金后推广的一个税种。它是对卷烟、麦粉、棉纱、火柴、水泥等工业产品征收的一种货物出厂税。根据一物一税的原则,一次性收税后,即可通行全国。

  【单选】1932年7月,国民政府财政部决定实行“废两改元”,并制定了“废两改元”的原则。

  【名词解释】废两改元:国民政府废止银两制度、实行银元制度的一次币制改革。规定自1933年4月6日起,所有公私款项之收付与订立契约票据及一切交易,须一律改用银币,不得再用银两。废两改元客观上起了统一货币、发展经济和便利人民的作用,为实施法币政策奠定了基础。

  【名词解释】法币政策:1935年11月4日起,******公布实施“币制改革”,规定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所发行的钞票作为法币,统一货币发行权。实行白银国有,并确定法币的对外汇率,先后与英镑和美元挂钩。该政策使******政府加强了对商业银行的控制,为国家资本实现其对金融的垄断和控制提供了条件。

  【单选】法币本向没有法定的含金量,其价值需外汇汇率来表示,属外汇本位制。

  【单选】在外汇汇率上,规定法币1元等于英镑1先令2.5便士。

  【多选】为使法币对外汇价格稳定起见,由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无限制买卖外汇。

  【单选】美国迫使国民政府与其在1936年5月签订了《中美白银协定》,确定法币与美元的汇率为法币100元等于美元30元。

  【单选】1930年通过的《矿业法》中。该法明确规定,矿藏均为国有,非取得矿业权不得探采。适用于该法的矿藏达50种之多。

  第二节 国家金融垄断资本的建立

  【单选】国民政府的国家银行,是1928年10月5日设立并于11月1日开业的中央银行。

  【多选】国民政府授予中央银行的特权主要有四项:(1)遵照兑换券条例发行兑换券;(2)铸造及发行国币;(3)经理国库;(4)募集或经理国内外公债事务。

  【多选】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是近代中国最大的两个银行。

  【名词解释】四行二局:是国民政府在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控制的过程中,建立国家金融垄断组织的核心机构。四行是指: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和中国农民银行。二局是指:中央信托局和邮政储金汇业局。

  第三节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单选】1932~1937年,新筑铁路是1927年以前的四倍多,是中国近代铁路建设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之一。

  【单选】中国航空业在1928年以前几乎是空白的。

  第四节 农村经济危机与农业改良运动

  【单选、多选】1930年6月,国民政府颁布了《土地法》,该法包括土地行政、土地使用、土地税、土地征收四个方面的内容。

  【多选】1927年农村主要的金融机构是信用合作社、农业仓库以及农民借贷所。

  【单选】20世纪30年代,许多经营地主开始将土地租出,不再自己雇工经营。

  【单选】20世纪20~30年代,中国农村经济改良运动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梁漱溟的“乡村建设运动”、晏阳初的“平民教育运动”以及阎锡山的“土地村有方案”。

  第五节 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与新民主主义经济的产生

  【单选】1928年12月,毛泽东主持制定了《井冈山土地法》

  【简答】《井冈山土地法》制定的意义。

  这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制定的第一个土地法,它第一次用法律的形式肯定了农民分配土地的神圣权利,在土地革命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极大地推动了土地革命的开展。

  【单选】根据地最早的一家银行是1929年创建的东固平民银行

【第三篇】

第九章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经济

  第一节 国民政府的战时经济政策

  【单选】1938年10月,国民政府公布了《非常时期农旷工商管理条例》,对国民经济各部门,从生产领域到流通领域,进行全国统制。

  【多选、简答】国民政府采取的战时财政政策措施有:

  (1) 增加税收;

  (2) 举借内债;

  (3) 求助外债;

  (4) 田赋征实。

  第二节工厂内迁与国统区经济

  【名词解释】工厂内迁:是指抗战开始后,为使战时大后方建立长期抗战的工业基础,避免沿海民营工业遭到灭顶之灾,或防止其留下加强日军的侵华实力,******政府将沿海工业内迁的措施。沿海工厂的内迁与复工,对后方经济的发展与建设起了很大的作用,为抗战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多选】为了在战时大后方建立长期抗战的工业基础,避免沿海民营工业遭到灭顶之灾,并防止未日军所侵占,国民政府决定将沿海工业内迁。

  【单选】1937年8月10日,行政院第324次会议通过了工厂内迁这一提案,以资源委员会主办机关,严密监督,克日迁移。

  【多选、简答】工厂内迁对后方经济的作用:

  (1) 工厂内迁奠定了内地特别是西南地区的工业基础,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中国的工业布局。

  (2) 工厂内迁为后方带来了一支强有力的技术力量,这对的工业开发起了很大的作用。

  (3) 内迁工厂的产品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后方的军需民用。

  【单选】抗战期间,办理以重工业为主的国营工矿业的主要机构是资源委员会。

  【单选】1938年11月,为寻求新的国际交通线,国民政府决定修筑滇缅铁路(昆明至缅甸)和叙昆铁路(叙府至昆明)。

  【单选】抗战初期即完成兰(州)新(疆)公路,从而达到了与苏联铁路衔接的目的,该路长达3400公里。

  【单选】中美英三方合作开辟飞越经喜马拉雅山驼峰的中印航空线。

  【单选】抗战后期对人民生活影响大的因素,就是通货膨胀的不断升级。

  第一节 抗战时期国家垄断资本和私人资本的消长

  【多选、简答】1937到1942年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短暂繁荣的原因:

  1937年到1942年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短暂繁荣,是由抗战后政治、经济、军事的特殊形势造成的,具体来说有以下原因:

  (1) 大后方急剧增加的人口有效地拉动了市场需求。

  (2) 进口商品的锐减和外国在华投资减少。

  (3) 大后方出口锐减,为后方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原材料。

  (4) 工厂内迁不仅使私人资本流入后方,而且也带来了精良的设备与大量的工程技术人员。

  【多选、简答】私人资本衰落的原因:

  私人资本普遍衰落的最根本的原因,是国民政府国家垄断资本恶性膨胀,扼杀了私人资本的发展道路。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1) 通货膨胀政策。

  (2) 捐税政策。

  (3) 经济统制政策。

【第四篇】

第十章 ******政治独裁和国家垄断资本的崩溃

  第一节 接受敌伪资产和官僚资本的膨胀

  【多选】抗战胜利后,******政府在美国支持下,积极准备发动全面内战,同时利用接收的名义,抢夺抗战胜利果实,并掠夺人民的财富。

  第二节 美国在华经济势力的增长及对******政府的援助

  【单选】1945年为例,美国的工业产量占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60%。

  【单选】美国为了排斥其他国家在华势力,实现独占中国市场的目的,与国民党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最主要、危害最大的不平等条约,就是1946年11月4日签订的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单选】1946年12月20日,美国又与******政府签订了中美《空中运输协定》。

  【多选、简答】美国商品进入中国的途径有:

  (1)通过美国所控制的经济机构

  (2)******政府给美国商品倾销提供了有利条件。

  (3)通过******国家资本经营的公司或******官僚私人资本与美国合营的公司推销其商品。

  (4)美国在华大量设立分公司。

  (5)通过大规模走私活动。

  【单选】1946年2月******政府与美国制订了新的货币兑换率,确定1美元兑换2020元法币。

  【单选、多选】美国走私的主要口岸是上海、天津、九龙等三处。

  【单选】******政府《新公司法》公布之后,美国各地厂商和资本家把投资目标集中在华南地区(尤其是台湾)。

  【单选】美国在华的商业投资,由抗日战争前占各国在华商业投资的18%,迅速上升为1948年的45%。

  【单选】在房地产投资方面,投资最多的是美国。

  第三节 南京******政府的财政危机

  【单选、多选】******政府的军费开支和特别支出,导致财政入不敷出,造成巨额赤字。

  【单选】1948年8月19日,******政府决定实行币制改革。这次币制改革的要点是:发行金圆券。

  【单选、多选】金圆券的面额分为1圆、5圆、10圆、50圆、100圆五种。

  【单选】为了全面推行金圆券,******政府实行“限价政策”,规定全国各种货物和劳务价格。

  【单选】1949年7月,******政府代总统李宗仁、行政院院长阎锡山鉴于金圆券已经崩溃,又策划发行银圆券。

【第五篇】

第六章 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短暂繁荣

  第一节 民国初期的财政经济政策及其变化

  【单选、多选】对于民国北京政府来说,财政收入主要有两大来源,即国家税收和内外借款。

  【单选、多选】国家税收田赋、关税、盐税是主要的三项。

  【单选】1913年,袁世凯政府以输德善后为名,向英、法、德、俄、日五国银行筹措的贷款,称为“善后大借款”。

  【单选】“西原借款”是段祺瑞政府通过他的日本顾问西原龟三向日本借的一系列债款。

  【名词解释】善后大借款:袁世凯为巩固其独裁统治,以办理善后为名,1913年向英、法、德、俄、日五国银行筹措的借款,借款总额2500万英镑,以中国盐税、关税及直隶、山东、河南、江苏四省的中英税款作担保,并聘外国人掌管盐税征收事务。至此,中国盐税大权完全被外国列强控制(或外国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名词解释】西原借款:1917~1918年,日本对华的借贷资本输出(或日本通过政治贷款来支持和控制北洋军阀政府),解决北洋军阀政府的财政危机。段祺瑞政府通过西原龟三向日本借款,其中最大的八次借款总额达1.45亿日元,这笔外债被称为“西原借款”。段祺瑞政府为取得“西原借款”,把东北的修筑铁路、砍伐森林和采矿等一系列主权出卖给日本,为日本全面侵占中国东北埋下隐患。

  第二节 民国初期的商业,金融业和城市公用事业

  【单选】1897年,在上海出现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第一家银行,即中国通商银行。

  【单选】1905年,在北京出现中国第一家由国家经营的银行,即户部银行。

  【多选】在上海、杭州等城市出现的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浙江兴业银行、浙江实业银行,被称为“南三行。”

  【多选】在北京、天津等城市出现的“盐业银行、大陆银行、金城银行和中南银行,被称为“北四行”。

  第三节 民国初期的中外经济关系与对外贸易

  【简答】民国北京政府时期,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1)外国在华贸易投资的增加,外商的经营网由城市伸向农村,从沿海伸向内地,这一方面加强了对中国农副产品的直接收购量,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外国商品的销售量。

  (2)现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扩大了商品的购销领域,尤其在铁路修通、轮船通航、汽车通行后,使各种货物进出便利快捷,有些原来没有被开发利用的货物,也开始成为大宗出口货物。

  (3)中国近代工业的进一步发展,也扩大了进出口贸易量,仅就进口而言,各种机器设备、钢铁等物品的进口也在不断增加。

  第四节 民国初期的工矿业与交通运输业

  【单选】从1912到1914年,私人资本企业发展迅速,几乎是每天都有注册设厂的。

  【单选】从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直到1921年的战后几年当中,被称为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

  【名词解释】“黄金时期”: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到1921年战后几年,由于资本主义列强忙于战争和战后恢复,中国的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空前发展,在工矿领域和交通领域表现的最为显著。这个时期被称为“黄金时期”。

  【单选】有“火柴大王”之称的“鸿生火柴厂”,是民族火柴工业中的佼佼者。

  【单选】由于出口迅速增加,面粉业、榨油业等部门得到迅速的发展。

  【单选、多选】在华商面粉厂中形成了两个资本集团,一个是号称“面粉大王”的茂福新集团,另一个是在上海有实力的阜丰集团。

  【多选、论述、材料分析】私人资本主义经济萧条的原因:

  (1)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西方列强开始把注意力又转向中国市场,对华的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再度迅猛增加。

  (2)民国北京政府的金融危机开始暴露出来,对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带来极为不得的影响。外国银行乘机发行纸币,操纵中国货币市场。

  【单选】1922~1926年这个时期,私人资本企业受冲击最大的主要有棉纺织业和面粉业。

  【单选、多选】私人资本企业主要集中在沿海和长江流域的大中型城市,其中,又以上海、天津、广州、汉口等通商口岸最多。

  第五节 民国初期的农村经济

  【多选、简答】农村中资本主义经营方式的出现主要表现在:

  (1)富农经济。

  (2)经营地主的增加。

  (3)商业性农业种植区。

  (4)新式农垦公司。

  (5)农村手工业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滋长。

  【名词解释】经营地主:是近代中国农村经济中带有一定资本主义性质的经营形式,即一些土地较多的地主,雇工经营部分地地。它与旧式富农的区别是本人不参加劳动,由管家代为经营,过着地主式的剥削生活,其出租的土地和农场的规模也比富农大,所以其封建性比旧式富农更严重。

  【名词解释】富农经济:指的是近代一引起富裕农民采用长工种地,进行部分商品生产的农业经营方式。这种生产方式在生产力上虽然还未达到资本主义大机器农业的水平,但由于生产投入的资金相对多而使生产力比小农经济有所提高。根据资本主义性质的多少,富农经济可分为新式富农经济。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