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岭南工艺地理――端砚】肇庆端砚工艺大师
 

【岭南工艺地理――端砚】肇庆端砚工艺大师

发布时间:2018-12-29 03:58:52 影响了:

  端砚名坑看风景绝佳      端砚之所以名贵,是因为端砚石质含有硅、绢云母等成分,纯净细腻,莹润柔软,易于发墨,蘸墨笔锋经久不退,并有光泽。砚石上的纹彩和石眼,是长期地质作用下的天作之美。
  文人雅士们穷其辞藻,把端砚形容得百花齐放。端砚纹彩的名称就有青花、鱼脑冻、蕉叶白、玫瑰紫、胭脂火捺、猪肝紫、冰纹、翡翠、金星点、金银线、马尾纹、天青等,端砚的石眼名称也很多,如鹤歌眼、鸡翁眼、猫儿眼、鸭鸽眼、绿豆眼等,其中以猫儿眼最奇妙,瞳中垂一直线。总体上又将其分为活眼、死眼和泪眼。活者限瞳外有数重眼晕;死者瞳外无晕且内外焦黄;泪者整眼朦胧昏涩且眼下见滴水状。活眼叉以晕层愈多愈青碧且直径在1厘米以上为极佳,死眼居其次,泪眼为再次。
  端砚石质之美,离不开其开采的艰辛。一方端砚的问世,探测、开凿、运输、挑选石材为首要工序。采砚石无法用机械化操作,不得使用炸药爆破,全靠手工,才能保证采出的石料完好成材。唐代初期,肇庆端溪一带,就出来了依靠采砚石,生产端砚为生的劳动者,至今已1300多年的历史。历代采石工人都是按石脉走向,顺其自然向深层采掘,从接缝处下凿。采出来的砚石如果有三、四成可用,已属难得。唐代诗人李架有诗云:“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这是对端州采砚石工人的赞辞。当时的采石工人在岩石之下,浸淋之中操作,在诗人的眼里,水之表面如天,石之倒影如云,“踏天”并非登天,而是下洞底,踏的是“水中天”,这比喻可谓绝妙。端砚中尤以紫色者为贵重,这“割紫云”便顺理成章了。诗歌也反映了采石工的艰辛,采石时必须匍匐而进,石工不能穿衣服,以防偷砚,洞内之水用木桶传递而排出。小小的端砚,其实是历经万难才能取得。
  如今,采石工人的工作条件早已改善,当年最繁忙的采石场所――端砚名坑中的水岩(老坑)、坑仔岩、麻子坑、朝天岩、古塔岩、宣德岩……错错落落成了如诗如画的风景。这里,滚滚东去的西江水,穿峡而过,直奔南海夹岸崇山峻岭,气势磅礴。
  端溪紫云谷位于肇庆市和高要市东南郊,西江羚羊峡森林公园内。拥有悠久的端砚采掘和加工历史,因其出产石品花纹最丰富的端砚石而得名,古称“砚坑”。中国品种最好的端砚石都出于此。
  在紫云谷内,有出产端砚的三大名坑――老坑、坑仔、麻子坑。你能感受到一千三百多年沉积下来的端砚文化。最著名的就是老坑洞遗址了老坑洞已挖至150多米,深达西江河底,在100多年前停止了人工开采,却留了下这个洞,现已成为省级保护文物。
  紫云谷之名不知是否取自李贺诗中之意,不过一路可见众多的紫色岩石,也可谓名副其实。新近修建的山路和栈道行走还颇为艰难,但胜在沿路绿树婆娑,竹林掩映,曲径通幽,更有溪水为邻。砚坑前面的端溪,来自古斧柯山深处,长年不断汇聚进入西江,溪水清澈见底(达到国家一类地表水标准,能够直接饮用),游客上山,而溪水则下山,一路淙淙而过,深处清绿如无瑕碧玉,浅处则明澈见底,溪水与大小山石相撞,丁冬作响,用一个词来形容――可亲可爱。一路行过,全程溪水做伴,凡有可亲近溪水的地方都成了游客的临时营地,就是到了终点长亭,也不觉劳累。沿途欣赏砚坑流域内古塔岩、宣德岩、朝天岩等多座青山环抱,苍翠蜿蜒,绿水环绕,宛如一幅天然图画。
  
  端溪紫云谷又可乘坐游船,沿江欣赏素有“西江小三峡”(三榕峡、大鼎峡、羚羊峡)之称的三峡两岸秀丽景色。这里还有一个关于端砚的传说,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包拯任端州知郡事三年期满离肇庆时,船出羚羊峡,突然波浪翻腾,狂风骤起。包公事感跷蹊,立即查问手下人。原来是端州砚工为了表达他们对包公体恤民情的敬仰,托人送来了一方用黄布裹着的端砚。手下人见是一方石砚,并非金银珠宝,于是便收下了。包公立即取来端砚抛到江中。刹时,风平浪静。后来,在包公掷砚处便隆起了一块陆洲,就是砚洲岛。包砚的那块黄布,顺流而下,在不远处的西江边形成了一片黄色的沙滩,这就是现在“黄布沙”。当地人根据此传说,在砚洲岛上建起了一座包公祠,至今犹存,且香火不断,即西江二十景之“砚渚清风”。
  
  白石村看制砚人精雕细作
  
  端砚之所以名贵,除了石质完美,又因为其精美绝伦的砚石雕刻。历代制砚艺人的精雕细作,使其造型式样多姿多彩,由初唐的实用型逐渐提高到明清时期的实用与欣赏相结合,慢慢地成了肇庆独有的工艺美术品,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并得到达官贵人和帝王将相的赏识。宋朝开始就把端砚列为“贡品”,蜚声中外。
  白石村是肇庆市端州区的一个自然村。相传,1350年前白石人就开始砚石制作,这里被认为是端砚的发源地。目前在白石村从事端砚生产的人员占全村劳动力的70%,要了解端砚制作,白石村是必游之地。
  “家家门口堆砚石,进村相闻敲石声。在我们村有条不成文的风俗;有劳动力的男人如果不会做砚,就会被大家笑话。”这话说出了端砚制作在白石人心目中的地位和影响。可是在以前,白石人并没有因制砚而真正过上富裕的日子。的确,当毛笔不再是人们常用的书写工具,端砚业的发展受到很大的冲击。
  白石村人雕刻依照石材的特点构思施艺,注重立意、砚形和雕工。砚的四周多雕刻有云龙、花鸟、飞禽走兽、人物山水等图案,雕刻刀法上分深刀、浅刀、细刻和线刻几种。制砚艺人不断创新,开发出一系列精美实用的新产品。包括各种实用的淌池砚、单打砚、斗方砚以及融实用性和观赏性于一身的雕花长方砚、雕花天然砚等。
  如今,走江湖卖端砚已成为肇庆人的记忆。肇庆端砚的欣赏和收藏促使它在海外市场销路顺畅,一块精品端砚卖上十几万,几十万元已不稀罕。
  以砚为田,耕作不息,肇庆人在这条致富新路上脚步越走越坚实。目前,他们投资一千多万元把白石村建成一个以端砚为龙头,集奇石、根雕、字画、古玩、纪念品为一体的“端砚文化旅游村”,再次打响端砚这张“名片”。
  
  了解端砚的其他景点:
  
  端州一路――肇庆端州一路端砚一条街,上百家出售端砚的店铺琳琅满目,蔚为壮观。
  肇庆博物馆端砚陈列馆――肇庆市博物馆的端砚陈列馆总面积将近500多平米。介绍端砚自唐初问世以来的历史沿革及各方面的发展概貌。馆藏的100多方历代古端砚及现今肇庆市制砚名家、收藏家、砚厂捐献或借展的珍贵端砚100多方,通过古今端砚的组台展出,将端砚的独特风采、直观、生动、有声有色地展示给观众。陈列馆大厅的一面壁上挂着华国峰在1996年为博物馆题词的“端溪瑰宝”四个大字。门前的一方巨砚“九龙戏宝砚”与人民大会堂陈列的“中华九龙砚”同出一脉,是由当今最大的一块老坑砚石雕刻而成,长达1.93米,厚0.33米,石材集石眼、鱼脑冻、蕉叶白、天青、宝蓝、玫瑰紫等名坑之优,用高浮雕手法因材施艺,其中祥龙穿云,仙鹤起舞,群仙唱乐,无不巧夺天工,倾尽心力,由中国艺术大帅黎铿设计监制,可谓镇馆之宝,价值连城。
  鼎湖山宝鼎园――宝鼎园有两世界之最,一是九龙宝鼎,二是端溪龙皇巨砚。载入吉尼斯纪录的“端溪龙皇砚”长2.78米,宽2.18米,砚厚0.25米。取材于肇庆羚羊峡斧柯山上的麻坑。此方砚石形体方正,疏密有致,名匠充分利用其自然形体,雕刻出108条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云龙和水龙,而大小不一的石眼,则恰到好处地点缀在每条龙的口中,形成了一幅“百龙戏珠”的壮观场面。
  七星名砚工艺厂――七星名砚工艺厂始建于一九八九年,是广东省旅游定点单位。是现今肇庆最大规模生产端砚的专业厂家。拥有研制端砚的专业人才,及工艺美术大师多名。厂内设有一千多平方米的端砚展厅,数百平方米工艺、奇石、珠宝玉器,名人字画展厅供游人参观。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