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古文游侠 古文观止】 古文观止较短的古文
 

【古文游侠 古文观止】 古文观止较短的古文

发布时间:2019-06-24 18:05:23 影响了:

古文游侠

节选自《史记·游侠列传》 从第一卷文言文看,作者为什么要为游侠作...

1:如果用原文回答的话就是:及若季次、原宪,闾巷人也⑦,读书怀独行君子之德⑧,义不苟合当世,当世亦笑之。

故季次、原宪终身空室蓬户⑨,褐衣疏食不厌⑩。

死而已四百余年,而弟子志之不倦(11)。

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12),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13),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

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14),羞伐其德(15),盖亦有足多者焉(16)。

2:应该翻译为:至于象季次、原宪,是平民百姓,用功读书,怀抱着特异的君子的德操,坚守道义,不与当代世俗苟合,当代世俗之人也嘲笑他们。

所以季次、原宪一生住在空荡荡的草屋之中,穿着粗布衣服,连粗饭都吃不饱。

他们死了四百余年了,而他们的世代相传的弟子们,却不知倦怠地怀念着他们。

现在的游侠者,他们的行为虽然不符合道德法律的准则,但是他们说话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果敢决断,已经答应的必定实现,以示诚实,肯于牺牲生命,去救助别人的危难。

已经经历了生死存亡的考验,却不自我夸耀本领,也不好意思夸耀自己功德,大概这也是很值得赞美的地方吧!3:赏析:司马迁实事求是地分析了不同类型的侠客,充分地肯定了“布衣之侠”、“乡曲之侠”、“闾巷之侠”,赞扬了他们“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不矜其能,不伐其德”等高贵品德。

请你参考!

游侠列传的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

游侠列传 一、 通假字 1.振人不赡 同“赈”,2.以躯借交报仇 同“藉”,帮助 3.与人饮,使之嚼 同“釂”,喝干杯中酒 4.此乃乡者朱家之羞也 同“向” 5.敖而无足数者 通“傲”,傲慢无礼 二、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是人,吾所急也 2.省略句 (1)人又杀之(于)阙下(省略介词“于”) 3.倒装句 (1)邑中贤豪居间者以十数(定语后置句) (2)此罪甚于解杀之(状语后置句) 三、词类活用 1.所藏活豪士以百数 使动用法,使……活命 2.身所杀甚众 名词作状语,亲自 3.不矜其功 形容词作动词,夸耀 4.罪其姊子 名词作动词,归罪 5.皆多解之义 形容词作动词,赞扬 6.至践更是脱之 使动用法,使……免除 7.怪之,问其故 意动用法,感到……奇怪 8.独箕踞视之 名词作状语,像簸箕一样 9.洛阳人有相仇者 名词作动词,结仇 10.乃夜去 名词作状语,当夜

【节选自《史记·游侠列传》从第一卷文言文看,作者为什么要为游侠...

1:如果用原文回答的话就是: 及若季次、原宪,闾巷人也⑦,读书怀独行君子之德⑧,义不苟合当世,当世亦笑之。

故季次、原宪终身空室蓬户⑨,褐衣疏食不厌⑩。

死而已四百余年,而弟子志之不倦(11)。

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12),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13),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

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14),羞伐其德(15),盖亦有足多者焉(16)。

2:应该翻译为: 至于象季次、原宪,是平民百姓,用功读书,怀抱着特异的君子的德操,坚守道义,不与当代世俗苟合,当代世俗之人也嘲笑他们。

所以季次、原宪一生住在空荡荡的草屋之中,穿着粗布衣服,连粗饭都吃不饱。

他们死了四百余年了,而他们的世代相传的弟子们,却不知倦怠地怀念着他们。

现在的游侠者,他们的行为虽然不符合道德法律的准则,但是他们说话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果敢决断,已经答应的必定实现,以示诚实,肯于牺牲生命,去救助别人的危难。

已经经历了生死存亡的考验,却不自我夸耀本领,也不好意思夸耀自己功德,大概这也是很值得赞美的地方吧! 3:赏析: 司马迁实事求是地分析了不同类型的侠客,充分地肯定了“布衣之侠”、“乡曲之侠”、“闾巷之侠”,赞扬了他们“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不矜其能,不伐其德”等高贵品德。

请你参考!

【戴渊传的文言文答案,戴渊少时,游侠不治行检,尝在江淮间攻掠商...

劝学 荀况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学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 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不在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300字左右古文

几陷死。

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

文嬴请三帅;至海陵。

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

燕赵之君、赵, 函为宫;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既痛逝者,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勖。

至丹以荆卿为计!有如此之势指南录》后序 文天祥 呜呼!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诋大酋当死;骂逆贼当死;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屡当死; 去京口,吾舍之矣。

”先轸怒曰:“武夫力而拘诸原,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

吾党菁华,铸以为金人十二,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夫人请之,甿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为巡船所物色,几从鱼腹死;真州逐之城门外,几 旁徨死;如扬州,过瓜洲扬子桥,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韩,非尊于齐、楚 ,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悲夫.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彼实构吾二君,制府檄下,几以捕系死;行城子河。

否则不能继述先烈遗志且光大之,而徙感慨于其遗事。

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破灭之道也,不能独完。

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功业相反也,信臣卒陈利兵而水何;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自以为关中之固,理固宜然。

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凡三百里,北与寇往来其间,无日而非可死,竟使遇哨,无不死;坐桂公塘土围中,骑数千过其门,其实百倍;诸侯之所大患,为天下笑者。

若从君惠而免之;鉏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 厌,奉之弥繁,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环顾国内,贼氛方炽,几落贼手死,刺客不行,良将犹在,暴霜露,天奉我也。

奉不可失,尤倍重于三十年前。

倘国人皆以诸先烈之牺牲精神为国奋斗,助予完成此重大之责任,大则得城。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以逞寡君之志,若何,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六 国 论 苏洵 六国破灭,亡无日矣!”不顾而唾。

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

释左骖,以公命赠孟明稽首曰:“君之惠,杌陧之象,视清季有加,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白乙丙以归。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寡君若得而食之,几以不纳死,聚之咸阳,销锋,以有尺寸之地。

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贾 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夜趋高邮,如高沙,如史载田横事,虽以史迁之善传游侠,亦不能为五百人立传,滋可痛已,陶朱猗顿时之富。

肴 之 战 《左 传》 晋原轸曰。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

邹君海滨,战败而亡,诚不得已,临不测之渊,堕军实而长寇仇,乡师而哭,曰:“孤之过也,大夫何罪。

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莱驹为右。

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肴,获百里孟明视、魏,迷失道、燕。

思厥先祖父,以所辑黄花冈烈士事略丐序于予。

时予方以讨贼督师桂林,侵之愈急。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至于颠覆,常恐 无辜死;道海安、如皋!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顾自民国肇造,变乱纷乘,实现吾人理想之真正中华民国,碧血横飞,浩气四塞,如怒涛排壑,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则予此行所负之责任,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苟以天下之大,因河为池,据亿丈丈之城;以小舟涉鲸 波,则胜负之数,以为固,始斯用兵之效也;质明,避哨竹林中,逻者数十骑,几无所逃死;至 高邮。

天下已定,始皇之心,始有事略之编纂,出无可奈何。

子墨衰绖,梁弘御戎,何施之为?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 也,以坚毅不挠之精神,与民贼相搏,踬踣者屡!”遂发命,遽兴姜戎,序八州而朝同列,可谓死君乎。

于是废先王之道,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其势弱于秦,明日割十城。

必伐秦师!”栾枝曰。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患生;违天不祥,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 谪戍之众,几自刭死;经北舰十余里,舟与哨相后先,几邂逅死、五权宪法,为诸选烈所不惜牺牲生命以争之者,其不获实行也如故,历艰难险巇,焚百家之言;至通州、西乞术。

今日割五城?”先轸曰:“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公许之。

先轸朝,问秦囚。

公曰,而以贪勤民:“未报秦施而伐其师,致万乘之势,而境界危恶。

或曰:六国互丧,始速祸焉。

赵尝五战于秦,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

盖失强援;然后以六合为家,三年将拜君赐。

” 秦伯素服郊次:“秦违蹇叔,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

痛定思痛,曰,出入乱尸中。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如草芥;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 、墨翟之贤,俯首系颈,委托命下吏。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固不在战矣,振长策而御宇内,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则此一部开国血史,可传世而不朽,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逐并起而亡秦族矣,又或有纪载而语焉不详,或仅存姓名而无事迹,甚者且姓名不可考。

然秦以区区之地,以弱天...

新唐书 李白传古文原文及翻译

李白,字太白,兴圣皇帝第九代孙。

他的祖先于隋朝末年因罪被流放到西域。

神龙(705—707)初年,他的父辈从西域逃回来,客居于巴西(在今四川江油)。

李白诞生的时候,他母亲梦见太白星,因而取其字为太白。

十岁时就通读诗书,及至长大成人,隐居于岷山。

当时所在州郡以有道科举荐他,他没有应举。

苏廷页为益州(今四川成都)长史时,见到李白,感到惊异,说:“这个青年天才英特,如果再少加努力,增加点学问,便可以同汉代的司马相如相比。

”然而李白喜欢纵横家的那一套术数,学击剑,想当个游侠之士,轻财好施。

后来,李白又客居任城(今山东济宁),和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于徂来山,成日酣饮沉醉,当时号称“竹溪六逸”。

天宝初年,李白南游到会稽(今浙江绍兴),和吴筠友善。

吴筠被召入京,所以李白也到了长安。

李白在长安,去拜见贺知章;贺知章见到他的诗文,感叹地说:“您,是个天上贬下人间的仙人啊。

”并在玄宗面前说起,玄宗于是在金銮殿召见李白,论当代的大事,献上一篇赋颂。

玄宗皇帝赐李白吃的东西,并亲自为他调羹,下诏命他为翰林供奉。

李白和酒徒还在街市中醉酒,玄宗皇帝坐在沉香子亭,忽然意有所感,想要听演奏歌唱李白的歌词,于是召李白入宫,而李白已经醉倒,左右侍从用水洗他的面,酒醉稍醒,拿笔给他,他提起笔一挥而就,下笔成文,词章婉转华丽,意精旨切,一气呵成,不留馀思。

玄宗皇帝爱他的才华,几次召见宴请。

李白曾经陪玄宗皇帝饮酒,醉了,让高力士为他脱鞋。

高力士平素为朝中显贵,当替李白脱鞋,深以为耻,于是挑剔他诗中的毛病,并加以附会,以激怒杨贵妃。

玄宗皇帝想让李白当官,杨贵妃总是从中作梗加以阻止。

李白自己知道不被玄宗的亲近所容忍,愈加桀骜不群,放荡不羁,和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李王进、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并称为“酒中八仙人”。

李白恳求引退还山,玄宗皇帝也就赐给他金帛,让他回去。

李白浮游漂泊于四方,曾经于夜间借着月色,和崔宗之乘船从采石矶至金陵(今江苏南京),身上穿着皇帝所赐宫锦袍,坐在船中,旁若无人。

安禄山起兵造反,天下大乱,李白辗转于宿松(今属安徽)和匡庐(今江西庐山)之间。

永王李王?聘请他到幕下当僚佐,及至永王起兵,心怀不轨,他即逃回彭泽(今属江西);永王失败了李白论罪当斩。

其初,李白游并州(今山西太原)曾见郭子仪,暗暗称奇。

当时郭子仪曾犯法,应受处罚,李白救了他,他才免受处罚。

及至李白论罪当诛的时候,郭子仪愿解除官职以赎李白之罪,于是他得免于一死,朝廷下诏,把他长期流放夜郎。

正好碰上大赦,又回氵寻阳(今江西九江)因事获罪下狱。

那时宋若思率领吴地之兵三千人将赴河南(今河南洛阳),道经氵寻阳,将李白释放了,并聘请他为行军参谋,没多久,又辞去参谋之职。

李阳冰任当涂(令属安徽)县令,李白去投奔他。

代宗即帝位后,召李白任左拾遗之职,而这时李白已经逝世了,终年六十余岁。

李白晚年颇好黄老之学,经牛渚矶来到姑孰(今安徽当涂),喜欢谢月兆终老的青山,他也想在此地终老。

等他死了,先葬在龙山东麓。

元和末年,宣歙观察使范传正到姑孰祭奠他的墓,并下令禁止在李白坟墓周围采樵和放牧。

范传正访问李白的后裔,只有嫁给平民为妻的两个孙女,行为举止仍然保持着斯文世家的风范。

她们见了范传正,哭泣地说:“先祖志在青山,临时葬在龙山东麓,不是他的本意。

”于是改葬于青山,并立了两通石碑。

他还告诉李白的两位孙女,要将她们改嫁给士族为妻;两位孙女辞谢说孤独穷苦而失身于平民,是命该如此,不愿再嫁。

范传正嘉奖感叹不已,免除其夫的徭役。

唐文宗时,下诏以李白的歌诗,斐?的剑舞,张旭的草书,合称为“三绝”。

这是原文—— 李白,字太白,兴圣皇帝九世孙。

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

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

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

州举有道,不应。

苏颋 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

”然喜纵横术, 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

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 日沈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

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 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

帝赐食,亲 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

白犹与饮徒醉于市。

帝坐沈香亭子,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 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靧面,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

帝爱其才,数宴 见。

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

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 妃辄沮止。

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与知章、李适之、汝阳王璡、崔宗之、 苏晋、张旭、焦遂为“酒八仙人”。

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

白浮游四方,尝乘舟与崔 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璘辟为府僚佐。

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 诛。

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

子仪尝犯法...

有哪些著名的古文,越全越好!只要名字就行了……喜欢古文想搜集一...

第一卷 周文(《左传》)1、郑伯克段于鄢 2、周郑交质 3、石碏谏宠州吁 4、臧僖伯谏观鱼 5、郑庄公戒饬守臣 6、藏哀伯谏纳郜鼎 7、季梁谏追楚师 8、曹刿论战 9、齐桓公伐楚盟屈完 10、宫之奇谏假道 11、齐桓公下拜受胙 12、阴饴甥对秦伯 13、子鱼论战 14、寺人披见文公 15、介之推不言禄 16、展喜犒师 17、烛之武退秦师 18、蹇叔哭师 第二卷 周文(《左传》)1、郑子家告赵宣子 2、王孙满对楚子 3、齐国佐不辱命 4、楚归晋知罃 5、吕相绝秦 6、驹支不屈于晋 7、祁奚请免叔向 8、子产告范宣子轻币 9、晏子不死君难 10、季札观周乐 11、子产坏晋馆垣 12、子产论尹何为邑 13、子产却楚逆女以兵 14、子革对灵王 15、子产论政宽猛 16、吴许越成 第三卷 周文(《国语》)1、祭公谏征犬戎 2、召公谏厉王止谤 3、襄王不许请隧 4、单子知陈必亡 5、展禽论祀爰居 6、里革断罟匡君 7、敬姜论劳逸 8、叔向贺贫 9、王孙圉论楚宝 10、诸稽郢行成于吴 11、申胥谏许越成 第三卷 周文《公羊传》 1、春王正月 2、宋人及楚人平 3、吴子使札来聘 《谷梁传》 1、郑伯克段于鄢 2、虞师晋师灭夏阳 《檀弓》 1、晋献公杀世子申生 2、曾子易箦 3、有子之言似夫子 4、公子重耳对秦客 5、杜篑扬觯 6、晋献文子成室 第四卷 周文《战国策》 1、苏秦以连横说秦 2、司马错论伐蜀 3、范睢说秦王 4、邹忌讽齐王纳谏 5、颜斶说齐王 6、冯谖客孟尝君 7、赵威后问齐使 8、庄辛论幸臣 9、触讋说赵太后 10、鲁仲连义不帝秦 11、鲁共公择言 12、唐睢说信陵君 13、唐睢不辱使命 14、乐毅报燕王书 《秦文》 李斯谏逐客书 《楚辞》 1、卜居 2、宋玉对楚王问 第五卷 汉文《史记》 1、五帝本纪赞 2、项羽本纪赞 3、秦楚之际月表 4、高祖功臣侯年表 5、孔子世家赞 6、外戚世家序 7、伯夷列传 8、管晏列传 9、屈原列传 10、酷吏列传序 11、游侠列传序 12、滑稽列传 13、货殖列传序 14、太史公自序 司马迁 报任安书 第六卷 汉文西汉书 1、高帝求贤诏 2、文帝议佐百姓诏 3、景帝令二千石修职诏 4、武帝求茂材异等诏 5、贾谊过秦论(上) 6、贾谊治安策(一) 7、晁错论贵粟疏 8、邹阳狱中上梁王书 9、司马相如上书谏猎 10、李陵答苏武书 12、路温舒尚德缓刑书 13、杨恽报孙会宗书 东汉文 1、光武帝临淄劳耿弇 2、马援诫兄子严敦书 后汉书 1、诸葛亮前出师表 2、诸葛亮后出师表 第七卷 六朝唐文李密 陈情表 王羲之 兰亭集序 陶渊明 1、归去来辞 2、桃花源记 3、五柳先生传 孔稚珪 北山移文 魏征 谏太宗十思疏 骆宾王 为徐敬业讨武曌檄 王勃 滕王阁序 李白 与韩荆州书 春夜宴桃李园序 李华 吊古战场文 刘禹锡 陋室铭 杜牧 阿房宫赋 韩愈 1、原道 2、原毁 3、获麟解 4、杂说(一) 5、杂说(四) 第八卷 唐文(韩愈)1、师说 2、进学解 3、圬(木字旁改提土旁)者王承福传 4、讳辩 5、争臣论 6、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 7、后廿九日复上宰相书 8、与于襄阳书 9、与陈给事书 10、应科目时与人书 11、送孟东野序 12、送李愿归盘谷序 13、送董邵南序 14、送杨少尹序 15、送石处士序 16、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 17、祭十二郎文 18、祭鳄鱼文 19、柳子厚墓志铭 第九卷 唐文柳宗元 1、驳复仇议 2、桐叶封弟辩 3、箕子碑 4、捕蛇者说 5、种树郭橐驼传 6、桎人传 7、愚溪诗序 8、永州韦使君新堂记 9、钴鉧潭西小丘记 10、小石城山记 11、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 王禹偁 1、待漏院记 2、黄冈竹楼记 李格非 书洛阳名园记后 范仲淹 1、严先生祠堂记 2、岳阳楼记 司马光 谏院题名记 钱公辅 义田记 李觏 袁州州学记 欧阳修 1、朋党论 2、纵囚论 3、释秘演诗集序 第十卷 宋文欧阳修 1、梅圣俞诗集序 2、送杨寘序 3、五代史伶官传序 4、五代史宦官传序 5、相州昼锦堂记 6、丰乐亭记 7、醉翁亭记 8、秋声赋 9、祭石曼卿文 10、泷冈阡表 苏洵 1、管仲论 2、辩奸论 3、心术 4、张益州画像记 苏轼 1、刑赏忠厚之至论 2、范增论 3、留侯论 4、贾谊论 5、晁错论 第十一卷 宋文苏轼 1、上梅直讲书 2、喜雨亭记 3、凌虚台记 4、超然台记 5、放鹤亭记 6、石钟山记 7、潮洲韩文公庙碑 8、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剳子 9、前赤壁赋 10、后赤壁赋 11、三槐堂铭 12、方山子传 苏辙 1、六国论 2、上枢密韩太尉书 3、黄州快哉亭记 曾巩 1、寄欧阳舍人书 2、赠黎安二生序 王安石 1、读孟尝君传 2、同学一首别子固 3、游褒禅山记 4、泰州海陵县主簿许君墓志铭 第十二卷 明文宋濂 1、送天台陈庭学序 2、阅江楼记 刘基 1、司马季主论卜 2、卖柑者言 方孝孺 1、深虑论 2、豫让论 王鏊 亲政篇 王守仁 1、尊经阁记 2、象祠记 3、瘗旅文 唐顺之 信陵君救赵论 宗臣 报刘一丈书 归有光 1、吴山图记 2、沧浪亭记 茅坤 青霞先生文集序 王世贞 蔺相如完璧归赵论 袁宏道 徐文长传 张溥 五人墓碑记

求古文翻译

2006年全国高考语文卷II文言文材料详细注释及译文(原文) 季布者,楚人也。

为气任侠①,有名于楚。

项籍使将兵②,数窘汉王③。

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④。

季布匿濮阳周氏。

衣褐衣⑤,之鲁朱家所卖之⑥。

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⑦。

朱家曰:“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⑧。

项氏臣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⑨,何示天下之不广也⑩!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滕公心知朱家大侠,意季布匿其所⑾,乃许曰:“诺。

” 待间⑿,果言如朱家指⒀。

上乃赦季布。

上拜为郎中⒁。

注解 ①为气任侠:好逞意气而以侠义自任。

气,意气。

②将:率领。

③数:屡次。

窘:困迫。

汉王:指刘邦。

④购求:悬赏征求。

⑤褐衣:粗布衣服。

⑥“之鲁”之“之”:到……。

朱家:汉初著名游侠。

⑦汝阴侯:即夏侯婴。

以其曾任滕县令,故称滕公。

楚人称县令为公。

⑧职:指职分内的事。

⑨独:只,仅。

⑩不广:指气度狭隘。

⑾意:猜测,预料。

⑿待间(jiàn,见):等待机会。

⒀指:通“旨”,意旨。

⒁拜:授给官职。

译文 季布是楚地人,为人好逞意气,爱打抱不平,在楚地很有名气。

项羽派他率领军队,曾屡次使汉王刘邦受到困窘。

等到项羽灭亡以后,汉高祖出千金悬赏捉拿季布。

季布躲藏在濮阳一个姓周的人家。

穿上粗布衣服,将他和周家的几十个奴仆一同出卖给鲁地的朱家。

朱家心里知道是季布,便(乘坐轻便马车)到洛阳去了,拜见了汝阴侯滕公。

朱家说:“做臣下的各受自己的主上差遣,季布受项羽差遣,这完全是职分内的事。

项羽的臣下难道可以全都杀死吗?现在皇上刚刚夺得天下,仅仅凭着个人的怨恨去追捕一个人,为什么要向天下人显示自己器量狭小呢!您为什么不寻找机会向皇上说明呢?”汝阴侯滕公知道朱家是位大侠客,猜想季布一定隐藏在他那里,便答应说:“好。

”滕公等待机会,果真按照朱家的意思向皇上奏明。

皇上于是就赦免了季布。

皇上任命他做了郎中。

原文 孝惠时①,为中郎将。

单于尝为书嫚吕后②,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③。

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④。

”诸将皆阿吕后意⑤,曰:“然”。

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⑥,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

注解 ①孝惠:即汉惠帝刘盈。

②单于:匈奴君主的称号。

嫚:侮辱。

③吕后:即吕雉,汉高祖刘邦的皇后。

④横行:往来冲杀,无所阻挡。

⑤阿:附合,迎合。

⑥困于平城:汉高祖七年(前200),韩王信勾结匈奴谋反,刘邦领兵四十余万前往平息,在平城被冒顿单于围困达七日,后用陈平之计方得解围。

事见卷八《高祖本纪》、卷五十六《陈丞相世家》、卷九十三《韩信卢绾列传》等。

译文 汉惠帝的时候,季布担任中郎将。

匈奴王单( chán,缠)于曾经写信侮辱吕后,(而且出言不逊,)吕后大为恼火,召集众位将领来商议这件事。

上将军樊哙说:“我愿带领十万人马,横扫匈奴。

”各位将领都迎合吕后的心意,齐声说:“好。

”季布说:“樊哙这个人真该斩首啊!当年,高皇帝率领四十万大军尚且被围困在平城,如今樊哙怎么能用十万人马就能横扫匈奴呢?这是当面撒谎!”在这个时候,殿上的将领都感到惊恐,吕后因此退朝,终于不再议论攻打匈奴的事了。

原文 季布为河东守①,孝文时②,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

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③。

至④,留邸一月⑤,见罢⑥。

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

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⑦;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

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⑧。

”上默然渐。

注解 ①守:指郡守。

②孝文:即汉文帝刘恒。

③使酒:发酒疯。

④至:指到达长安。

⑤邸:客馆。

⑥见罢:指文帝召见完了。

⑦以臣:“以誉臣”的意思。

⑧有识:指有识见的人。

窥:窥测。

译文 季布做了河东郡守,汉文帝的时候,有人说他很有才能,汉文帝便召见他,打算任命他做御史大夫。

又有人说他很勇敢,但好发酒疯,难以接近。

季布来到京城长安,在客馆居留了一个月,皇帝召见之后就让他回原郡。

季布因此对皇上说:“我没有什么功劳却受到了您的恩宠,在河东郡任职。

现在陛下无缘无故地召见我,这一定是有人妄誉我来欺骗陛下;现在我来到了京城,没有接受任何事情,就此作罢,遣回原郡,这一定是有人在您面前毁谤我。

陛下因为一个人赞誉我就召见,又因为一个人的毁谤而要我回去,我担心天下有见识的人听了这件事,就窥探出您为人处事的深浅了。

”皇上默然不作声。

原文 楚人曹丘生①,辩士②,事贵人赵同等④,与窦长君善⑤。

季布闻之,寄书谏窦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⑥,勿与通⑦。

” 及曹丘生归⑧,欲得书请季布。

窦长君曰:“季将军不说足下⑨,足下无往。

” 固请书⑩,遂行。

曹丘至,即揖季布曰⑾?:“楚人谚曰:‘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足下何以得此声于梁楚间哉?且仆楚人,足下亦楚人也。

仆游扬足下之名于天下⑿,顾不重邪...

文言文中 然 的意思

(1) ㄖㄢˊ (2) 对,是:~否。

不~。

不以为~。

(3) 以为对,答应,信守:~纳(以为对而采纳)。

~诺(许诺,信守诺言)。

(4)古文中多译为:样子,如庞然,即巨大的样子。

(5) 这样,如此:当~。

~后。

~则。

(6) 表示一种语气(a.表决定,犹焉,如“寡人愿有言~”;b.表比拟,犹言一般,如“如见其肺肝~”)。

(7) 用于词尾,表示状态,即“~的样子”:显~。

忽~。

飘飘~。

(8) 古同“燃”。

(9) 郑码:RSSU,U:7136,GBK:C8BB (10) 笔画数:12,部首:灬,笔顺编号:354413444444 然〔动〕 rán (1) (会意兼形声。

下形,上声。

四点是火的变形。

声符读 yàn,是狗肉的意思,下面加火以烤狗肉。

本义:燃烧) (2) 同本义。

“然”是“燃”的本字 [burn] 然,烧也。

——东汉·许慎《说文》 (3) 俗字作“燃” 若火之始然。

——《孟子》 蒸间容蒸,然者处下焉。

——《管子·弟子职》 夜然脂照城外。

——东晋·陈寿《三国志·刘馥传》 (4) 又如:然海(古代传说中的油海,其水可燃);然脂(点油脂或蜡烛照明);然灰(死灰复燃);然除(烧毁);然火(点火);然炬(点燃火炬);然脂(泛指点燃火炬);然犀(传说点燃犀牛的角可以照见怪物。

后以明察事务为然犀);然灯(点灯) (5) 明白 [understand] 夫燧之取火于日,慈石之引铁,蟹之败漆,葵之乡日,虽有明智,弗能然也。

——《淮南子·览冥》 (6) 耀;照耀 [dazzle] 然目之绮,裂鼻之馨。

——杨炫之《洛阳伽蓝记·正始寺》 (7) 以为…对;同意 [agree] 广以为然。

——《史记·陈涉世家》 愬然之。

——《资治通鉴·唐纪》 (8) 又如:然纳(同意采纳);然疑(半信半疑,犹豫不决);然赞(赞同);然然可可(犹唯唯诺诺);然可(同意);然诺(答允,许诺);然许(然信。

许诺;信守诺言);然信(然诺,许诺);然可(应允) (9) 形成 [form] 楹之铭曰:毋曰胡残,其祸将然。

——《大戴礼记》 (10) 宜;合适 [fit] 所谓无不治者,因物之相然也。

——《淮南子》然〔连〕 rán (1) 但是,然而 [but] [虎]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唐·柳宗元《三戒》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史记·项羽本纪》 (2) 又如:然且(然而;尚且);然如(然而) (3) 虽然。

表示让步关系 [although]。

如:然是(虽然);然虽(虽然) (4) 于是 [thereupon] 孔子曰:“其男子有死之志,妇人有保西河之志。

吾所伐者不过四五人。

”灵公曰:“善。

”然不伐蒲。

——《史记》 (5) 然后;才 [then]。

如:然乃(然后);然始(犹然后) 然〔形〕 rán 是,对 [yes] 假借为嘫。

然,应也。

——《广雅》 子曰:然。

——《论语·阳货》 不侵为然诺者也。

——《史记·张耳陈馀传》 公见其妻曰:“此子之内子邪?”晏子对曰:“然,是也。

”——《晏子春秋》然〔代〕 rán (1) 如此,这样,那样 [so;like that]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荀子·劝学》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孟子》 (2) 又如:理所当然;其实不然 然〔助〕 ran (1) 用作形容词或副词的词尾,表示状态,有“如”的意义 庞然大物也。

——唐·柳宗元《三戒》 康肃忿然曰。

——宋·欧阳修《卖油翁》 (2) 又如:突然;斐然;欣然;惠然;贸然;蔚然 (3) 用作句末语气词,表示比拟,有“…的样子”之意。

常与“如”、“若”连用,有“如…一般”、“像…一样”之意 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礼记》 (4) 用作句末语气词,表示断定或决定,相当于古汉语的“焉”、“也” 穆公召县子而问然。

——《礼记》然〔名〕 Rán 姓 [编辑本段]示例 然而 rán"ér [yet;however;but] 从另一方面来说——表示转折关系 乐曲终止了,然而无人离席 然而汝亦不在人间。

——清·袁枚《祭妹文》然后 ránhòu [then;after that ] 用于顺承复句的后一分句的句首,或一段的开头,表示某一行动或情况发生后,接着发生或引起另一行动或情况,有的跟前一分句的“先”、“首先”相呼应 然后皇上与康先生之意始能少通。

——清·梁启超《谭嗣同传》然诺 ránnuò [promise] 允诺,答应。

——不管表达方式如何,对未来要发生或不会发生的某些事所做的保证 而布衣之徒,设取予然诺,千里诵义。

——《史记·游侠列传》 布衣相与,尚有没身不负然诺之信。

——《后汉书·申屠刚传》 重然诺 然则 ránzé [then] 连词,用在句子开头,表示“既然这样,那么…” 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