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阿瑟·克拉克|星克拉克赏析
 

阿瑟·克拉克|星克拉克赏析

发布时间:2019-08-05 10:04:56 影响了:

  科幻大师,太空时代的预言家,2008年3月19日在科伦坡去世,享年90岁      “这里长眠着阿瑟・克拉克,他从未长大,却从未停止过成长。”这段由他本人亲自选定的墓志铭,或许是科幻大师、人类太空时代的预言家阿瑟・克拉克(Arthur C.Clarke)留给世界最后的文字。   克拉克辞世之后,斯里兰卡,他居住超过半个世纪的国家,为这位拥有斯里兰卡和英国双重国籍的老人举行了隆重的葬礼,举国默哀一分钟。   实际上,他的葬礼远没有局限在这个岛国。在很多国家,甚至在国际空间站,无数太空爱好者和科幻迷都在缅怀着一个伟大传奇的谢幕。   对于普通大众而言,1968年,克拉克与著名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Stanley Kupick)合作的史诗科幻电影《2001:太空漫游》,无疑是最难忘却的。1964年,克拉克和库布里克在纽约约定,要拍一部真正“被公认的好的科幻电影”。这部原定于1966年上映的电影,直到1968年春天才面世。但所有的等待都是值得的,因为从傲慢的机器人HAL到对于人类进化的思考,都深刻地影响了几代人。   克拉克身后留下了100多部作品,其中大部分是科幻作品。这些作品被译成40多种文字,不少航天员都承认深受其影响。在克拉克家里,就挂着他与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宇航员加加林、第一个踏上月球的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的合影。   或许,正是在他和儒勒凡尔纳、伊萨克阿西莫夫、H.G.威尔斯(《世界大战》作者)等科幻大师们的启蒙下,人类早在身体真正离开地球之前,就已经在精神世界中遨游整个星空了。   克拉克不仅是科幻大师,也是这个时代最伟大的太空预言家之一。   1945年,二战刚刚结束,克拉克就在《地外中继》一文中,首次提出了利用地球轨道上空的同步卫星传送通讯信号的设想。尽管同步卫星的技术概念并不是他第一个发明的,但卫星通信的设想,仍然被公认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科学预言之一。通信卫星所运行的轨道,后来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命名为“克拉克轨道”。   此后,他预言的用太阳风驱动的飞行器,也被欧洲空间局等在实际太空探索中验证。即使更加狂放的“太空梯”(把地面和空间轨道连接在一起的梯子)的设想,随着现代科学尤其是纳米技术的进展,也已经不再是笑谈了。   1917年12月16日,克拉克出生于英国索默塞特(Somersat)的一个海边小镇。早在中学时代,他就迷恋天文学。他曾经尝试自制望远镜,勾绘月球地图。13岁,父亲去世的那一年,克拉克第一次读到当时美国最流行的科幻杂志《惊奇故事》,并从此沉迷于这个新世界。此后,他加入了由科幻爱好者组成的英国星际学会,参与讨论当时看上去还有些不着边际的太空旅行的话题。20岁那年,他开始尝试写作自己的第一部科幻小说。   二战爆发后,克拉克应征进入英国皇家空军,负责雷达技术。战争结束,他进入了伦敦国王学院,并以优等生的身份获得物理学和数学学士。但克拉克毕业后,继续了他起步不久的科幻小说创作生涯。   1945年,克拉克发表了自己真正意义上的第一篇科幻作品《救援队》(Rescue Party)。有两年间,他不得不靠给学术期刊《物理文摘》做助理编辑维持生计,不过,当他发现靠写小说也可以谋生,就果断选择了做一个完全的自由作家。   50年代初期,克拉克迷上了潜水。要理解这个爱好并不难,在地球上,没有什么地方比水下更能体会到类似太空中的失重感。正因这一嗜好,从1956年开始,他选择了印度洋岛国斯里兰卡(当时名为锡兰)定居,并终其一生。   潜水还给他带来了一次短暂的婚姻。1953年,克拉克与一位爱好潜水的美国女性走到了一起。但仅六个月后,双方就分开了,并在1964年正式解除婚约。   改变他的生活的,还有一次严重的疾病。1962年,克拉克患上了严重的脊髓灰质炎,这种疾病可以导致人手脚麻木,甚至全身瘫痪。万幸的是,他最终康复了,甚至还能打乒乓球。但1984年,疾病再次袭来,最终还是把他放到了轮椅上。克拉克生命中最后的20年几乎没有离开轮椅,包括1996年他惟一一次到访中国。   与阿西莫夫相比,人们普遍认为克拉克的作品哲学味道淡、工程味道更浓一些。他是一个天生的技术乐观主义者,相信人类在这个疆域中的拓展能力。在1962年出版的《未来的轮廓》(Profiles of the Future)一书中,他提出的“三定律”之一,就是“任何足够先进的技术,都与魔法无异”。   去年12月,克拉克90岁生日的时候,曾经给这个世界留下了三个愿望――发现外星生命,看到人类彻底走出化石能源,还有一个与太空探索无关,就是希望“第二故乡”斯里兰卡能迎来长久的和平。   或许,第三个愿望实现的难度更大一些。因为克拉克在自己的作品中也反复提到,人类普遍具有自我毁灭倾向,除非能进化到另一个阶段。可惜,在他有生之年,并没有看到这种进化的迹象。      作者为《财经》环境与科技编辑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