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 观后感 > 卓别林《大独裁者》观后感
 

卓别林《大独裁者》观后感

发布时间:2021-10-27 12:58:11 影响了:
  查理卓别林的《大独裁者》,看完后确是感慨与震撼。对自由的渴望、对光明的向往,正能量爆表。接下来是职场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卓别林《大独裁者》观后感,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正文
  
     心中便纵有万般慨叹,心情激荡,涌入喉间却是无可陈说,只撷取片段的微末所思录于此间。
  
    《大独裁者》是著名喜剧大师卓别林的第一部有声喜剧片。拍摄之时受到了很大的阻力,“《大独裁者》在拍摄期间曾经受到了德国外交人员和美国法西斯组织的施压,但卓别林依然不改初衷,公开向nazi挑战。(百度百科)”。此片在各方面的影响,早已超出了它作为一个电影的本身的意义。并于1997年,被美国国会图书馆的美国国家电影登记处列为“在文化、历史和艺术上具有重大意义的电影”。
  
    然而观之,从头到尾都只是感到了莫大的压抑与悲伤,还有历史的沉重感。毕竟此片上映时的上世纪四十年代恰逢德国希特勒的独裁统治风头正劲,对犹太族群的高压也愈强。本来就所存无几的和平因素愈加消减,由于煽动性话语而起的仇恨的壁垒与高墙反而处处矗立。人们开始了族群间的仇恨,相攻如仇雠,极端观念的种子在人内心所蔓生的荆棘,泯灭了人性的温暖与光亮。荆棘之下,是一片荒芜的焦土。当时极端的民族与种族主义所带来的诸多问题值得后世鉴之戒之,若不如此,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虽然加入了诸多的艺术表现形式与戏剧化的人物行为与剧情,但是私以为很多片段或可以当做纪录片的性质一观,毕竟是时代的亲历者将历史诉诸于艺术的表现形式,以此刺某些时事。隐藏在夸张的肢体语言与荒诞的剧情中的,自有历史的真实性。
  
   卓别林在片中对希特勒与其政策大加讽刺针砭,用很多夸张的艺术的表现形式展现了在现实中真正的大独裁者希特勒本人的丑恶与nazi政党上层的对于民众的控制与犹太族群的压榨。片中之人与国的名字都能在现实的世界中找到与之的对应(譬如希特勒与“希克勒”,墨索里尼与“纳帕里尼”,奥地利与“奥德利”,意大利与“拜大利”,戈林与“赫林”罗马与“阿罗马”),从而进行一看便明了的暗喻与讽刺。
  
   片中着重刻画突出了希克勒的愚昧、疯狂、自高自大的独裁。通过与卓别林出演的另一位主人公——一位在战争中幸存的退役士兵同时也是一名犹太理发师查理的对比,进行了相当鲜明的反衬与烘托。又将查理的爱好和平、向往幸福的生活、不畏强权勇于抗争的品质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描写。
  
  具体剧情不一一道来,只一说印象深刻的场景片段。
  
   宛若凛冬的独裁统治下的街道旁,矗立着古希腊风格的雕像,镜头一扫而过,颇似米洛斯的维纳斯与罗丹的思想者,然却都单手高举行纳粹礼(民粹思想无处不在的荒谬的体现)。
  
   希克勒下属为其描摹了一个逐步开疆拓土,最后成为整个地球的大独裁者的宏大版图,希克勒兴奋地不能自已,拿起旁边的地球仪形状的气球,跳了一段滑稽无比的舞蹈。最后气球破灭了,希克勒也终于大梦方醒(私认为此处暗喻着现实中希特勒的独裁统治与民粹理念终将破灭)。而真正的历史中那段黑暗岁月,与片中nazi冲锋队对犹太人居住区的欺压与凌辱相较只会有过之而无不及。
  
   影片的终末,是查理误打误撞地被很多人误认成了与之相貌相似的希克勒,便借机发表了一段演说。将自己的希冀与种种美好的愿望诉诸于其中,将自己对独裁与黑暗社会的憎恶亦诉诸其中,铿锵有力的话语包含着热泪,透过无线电穿过广袤的平原、森林与海洋,传递给世界的热土之上正在聆听的每一个人们人们。振聋发聩,引人深思。使人感到浓稠厚重、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必将被驱散,而灯塔的光亮倏忽明灭,虽然微弱,但有着温柔而有力的力量,终将照亮通往光明的道路。爱、温暖与希望必将成为永恒的主题。现节选一段录于其下。  

猜你想看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