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 观后感 > 读乔治奥威尔《1984》有感5篇
 

读乔治奥威尔《1984》有感5篇

发布时间:2022-04-11 16:08:51 影响了:

英国著名作家乔治·奥威尔,相信大家在读着《1984》这本书时一定都收获不少,那么是时候都来写一篇读后感了。下面是职场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乔治奥威尔《1984》有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参阅。

读乔治奥威尔《1984》有感5篇

  

读乔治奥威尔《1984》有感1

  读完了一本很多年前要读却一直没读的书,乔治·奥威尔的《1984》。

  小说一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描写了主人公温斯顿的日常生活和内心隐藏的波澜。一个最普通的小人物,不甘平凡,想要改变。

  第二部分描写了温斯顿和裘莉亚对日常生活的反抗和内心秘密的暴露。他们勇敢反叛,似乎找到出路,未来充满希望。

  第三部分急转直下,盟友是敌人,房东是思想警察。当他们敞开心扉以为能躲开无处不在的监控拥有自由意志的时候,电幕又出现了。无路可走,无处可逃。

  当读到温斯顿被带到101号房间的时候,黑暗压抑的气氛让我放弃了在夜晚将最后部分读完的计划。如此黑暗的心灵旅程,还是等太阳出来了以后再走。

  第二天太阳终于出来了,我也终于走完了最后最艰难的一段路。这一趟黑暗旅程的终点点出了黑暗的主题:一旦被人抓住了思想上的弱点并加以利用,你的弱点会让你出卖信仰,你会把自己无比珍视的东西掐死、烧死、腐蚀。等在终点的死亡并不可怕,死亡的时候,无邪思想的微笑更可怕。

  读乔治奥威尔《1984》有感2

  “让我们在没有黑暗的地方相遇。”奥伯里恩很早就对温斯顿说过这句话,最后这句话也在意想不到的地方成了真。

  一直以来,温斯顿都在这个压抑的世界里活得小心翼翼,但命运早在故事开始之前就已决定,变化的是过程,不变的是结果。关于茱莉亚和奥伯里恩,温斯顿一开始就猜错了,他被茱莉亚精湛的演技所骗,以为她是敌人,却没看到她的真实;而他对奥伯里恩莫名的好感促使他因信任自投罗网。肉体的折磨和精神的折磨让温斯顿失去了原本的模样,蛮横地摧毁了所有的思想。当他再次遇见茱莉亚时,两人因互相背叛而产生的强烈的自罪感让我唏嘘不已,一切都不可能再回到从前。

  为了控制思想,恣意篡改历史、消灭字词,这个世界到底是真实还是谎言?

  “战争就是和平,自由就是奴役,无知就是力量。”这是整本书中反复出现的口号,听起来很矛盾,但却实实在在的存在于现实中。

  对外有了共同的敌人,内部就能团结,忽略掉那些内部矛盾,让统治更稳固。想要自由就必须遵守既定的规则。越是无知越容易被控制而成为一股强大的力量。

  读完这本书,迫切地想读第二遍,因为越到后面越发觉前面有许多没有注意到的铺垫和伏笔,有些理所当然的事情并没有那么普通。我始终记得那双老人的眼睛,仿佛看到了整个故事的结局。

  读乔治奥威尔《1984》有感3

  我曾开玩笑地说,读一读末世,反乌托邦,才能深切体会到自己目前的生活有多么幸福美好。果然,合上书的那一刻我在庆幸:幸好我还拥有思考二加二等于四的自由。极权主义的社会充斥着绝望与血腥,中途穿插着温斯顿与茱莉亚短暂的情感交集是唯一一抹闪烁的亮色,可这段闪烁的光就像一个鲜亮的苹果落到赛马者的帽子上,来不及稍作停顿就已滚落到沙土中,被飞驰的马蹄踩得粉碎。

  悲剧果然是将美好的东西建立起来再毁得粉碎还要补上两脚。原本1984的世界就一派监狱似的铁灰色调,好不容易温斯顿才拥有玻璃珊瑚中透着碧色苍穹的宁静天地,那里的语言都被刷的五彩斑斓,画眉雀跃吟唱着歌儿。我想象着暗调的画面中,仅仅温斯顿和茱莉亚是彩色的,失去思想的人群化作团团灰色的呓语围绕着他们,两人的手悄悄相握,目光却一致地、平静地注视着远方,毫无交集。

  可惜玻璃镇纸被摔成了碎片。

  “让我们在没有黑暗的地方相见。”——奥布兰终究是仁慈的,他让温斯顿的肉体活了下去,即使那是一具行尸走肉,但是没有比活着更重要的事情了。在极权主义下,奥斯都选择了适应它的生存方式,他活的很好,不必与肮脏的办公间、劣质的杜松子酒、一塌糊涂的粉色炖菜为伍,而是活在整洁明亮的地方,只需要举杯用葡萄酒解决一个又一个思想罪犯。当温斯顿吃惊地喊叫“他们也抓到你了!”的时候,奥布兰平静有多少有点遗憾地讽刺道“他们很久以前就抓到我了。”奥布兰也是个有故事的人,问题是:妥协与否。

  不大乐意跳出书本去联想现实,我是个对政治不太感冒的人,宁愿停留在可以无忧无虑歌唱的群众阶段,做一个清醒的人太累了,如奥布兰一般的人了解时代的黑暗却倒向黑暗,把一个个觉醒又不打算妥协的人拉拢或者改变,这未免太过令人悲哀。当时代在逆流的时候,你是要选择顺流还是逆流?1984会让人联想到文革那个逆流式的时代,人人身不由己,命如浮萍。

  我一直在追求自由,却发现人生是一个个扣好的`圈子。我翻越了栅栏,以为自己是与众不同的那只黑羊,却发现自己身处于一个更大的牧场中。据说众多思想家对自由的定义有200种之多,萨特说“人是生而要受自由之苦”。于我而言,我是深受追寻自由之苦,就像是要捕捉一丝风,谁又能做到呢?思索了古代庄子的《逍遥游》:“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太玄了,怎样去“游无穷”呢?怕是要飞升成仙了罢。温斯顿最终还是没能寻到与双重思想对立的双重自由——即肉体和精神上的自由,他不畏死,然而生不如死却迫使他屈服,肉体的压迫禁锢了精神的飞升。

  已经足够了,偶尔放纵自己思考,稍稍在边缘游离不担心越界最后歌颂我们这个时代的平安喜乐。

  和1984比,我们还是不错的,不是么?

  读乔治奥威尔《1984》有感4

  通过爱一个人来延伸自我,温斯顿爱朱丽亚,爱她身上具有的和他一样而被他压抑的部分,通过爱她表达自己的人性。

  生的本能与死的本能相连,在这个高度压抑、不允许创造的世界里,破坏与堕落才能让他们感觉到生命的气息。

  痛苦的折磨不足以把他和朱丽亚真正剥离。他爱朱丽亚就像爱自己。他不肯背叛朱丽亚,不肯背叛自己。

  因为,他想,“如果你的目的不是活下去,而是做一个真正的人”。那死亡就不会构成威胁,连肉体痛苦都变得麻木。一个人可以不怕死,只要你的目的不是活下去。你可以通过思想,让自己不惧怕死亡,这是人类思维的强大性。

  但就像有的人怕虫,有的人怕蛇,勇气和懦弱与此无关。那个老鼠笼子面具,唤醒他更深层的生理性的恐惧,一种远大于疼痛和死亡的恐惧。

  他也不知道,“世界上有那么多恐怖的东西,为什么偏偏是老鼠?”

  他被本能打败了,在吼叫中放弃了最后一部分自己,他和朱丽亚被剥离了。这种本能与其说是人类本能,不如说是动物本能。

  最终,他们利用动物本能控制了他的人类本能。

  读乔治奥威尔《1984》有感5

  《1984》是一部反乌托邦式的政治性科幻小说,小说刻画了一个令人感到窒息和恐怖的,以追逐权力为最终目标的假想的`极权主义社会。《1984》给了我一场颠覆,也同时引起我的反思——人类,是否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很重要。

  独立思考的能力,一直被许多人所强调。个人认为,没有独立思考的人,和没有“自我意识”是没有差别的。茨威格也曾说过“ 宁可受苦而保持清醒,宁可忍受痛苦而思维,也胜似不进行思维。”而大洋国,正是通过各种思想控制的手段,将人的独立思考能力剥夺,人的欲望、情绪都可被利用,而没有独立精神的人无法从奴役中觉醒从而进行反抗。

  虽然我们看似并没有生活在极权主义的社会下,但是书中有很多与现实的相似之处。同时,现实中,能够独立思考的人也是很少。什么是独立思考?私以为,独立思考,简单来说就是三方面。首先就是要质疑,接着要学会独立的客观判断,最后是不断的求真。

  独立思考是人与社会机器的区别,要独立思考,就要不断督促和警醒自己,让自己变的更强大,不断审思,并尝试去改变。

  《1984》,无论是在故事情节上还是在思想精神上这都是一部惊世之作,如果每个人都能激发出自己对民主自由的强烈渴望,那么真正的民主自由之社会必将不远。

猜你想看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