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师范文 > 教案下载 >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案例7篇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案例7篇

发布时间:2022-07-18 14:16:21 影响了:

我们将教学设计看成是开展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教学设计在起草的过程中,老师需要注意文字表述规范,职场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案例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案例7篇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案例1

一、引

1、引入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学习“观察与探究”(板书课题)

2、出示学习目标

本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课件出示)

让学生尝试用图表示成反比例的量之间的关系,利用图进一步认识反比例。

渗透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观点,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二、学加导

师:明确了目标,请同学们借助自学指导来完成目标。

自学指导:自学课本27页,完成所提出的问题,并说说自己的想法。(先自学4分钟,然后小组交流1分钟。)

(一)学生自学:(先学)

师:好,开始。先自学2分钟,然后小组交流3分钟。

(二)汇报交流:(后教)

小组汇报,全班总结。

三、巩固练习

(一)学生自学:(先学)

(1)长方形面积一定,长与宽成反比例吗?为什么?|

(2)这节课我们用图表表示成反比例的量之间的关系。

用x、y表示面积为24cm2的长方形相邻的两条边长,它们的变化关系如下表。

1.观察表格,根据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出这8个长方形。

2.把图中的点用平滑的曲线依次连起来。

3.长和宽是怎样变化的?有什么规律?长扩大,宽缩小,相对应的长和宽的乘积是24。

(二)交流订正:(后教)

1.更正

师:学完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有错的在小组中说错的原因,不会的优生讲解。)

2.讨论

集体订正。(学困生先说,优生纠正,学困生再说)

四、全课小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已接近尾声,回顾本节课,你有什收获?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案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纳税的含义和重要意义,知道应纳税额和税率的含义,以根据具体的税率计算税款。

2、在计算税款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社会现象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使学生知道每个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教学重点:税额的计算。

教学难点:税率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答算式。

(1)100的5%是多少?(2)50吨的10%是多少?

(3)1000元的8%是多少?(4)50万元的20%是多少?

2、什么是比率?

二、新授

1、阅读P122页有关纳税的内容。说说:什么是纳税?

2、税率的认识。

(1)说明:纳税的种类很多,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也不一样。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叫做税率。一般是由国家根据不同纳税种类定出不同的税率。

(2)试说以下税率表示什么。

A、商店按营业额的5%缴纳个人所得税。这里的5%表示什么?

B、某人彩票中奖后,按奖金的20%缴纳个人所得税。这里的20%表示什么?

3、税款计算

(1)出示例5(课本99页)

一家大型饭店十月份的营业额是30万元。如果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这家饭店十月份应缴纳营业税多少万元?

(2)理解:这里的5%表示什么?(应缴纳营业税款占营业额的百分比。)

(3)要求应缴纳营业税款多少就是求什么?

(4)让学生独立完成?

4、看课本98页内容。读一读,什么是纳税?什么是税率?

三、练习

1、巩固练习:练习三十二第4题。(要点:5%对应的单位1是营业额,7%对应的单位1是营业税。)

2、依据第5题,学生各自发表意见。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案例3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6页体积计算和练一练,练习二十第5一14题,练习二十后的思考题。

教学要求:

使学生加深理解和掌握已经学过的体积计算公式,进一步了解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能正确地进行体积计算。

教具准备:

三个大小不同的物体,如文具盒、橡皮、粉笔盒等;练习二十第13题的长方体(用橡皮泥做成)。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口算。

让学生口算练习二十第5题。

2.引入课题。

今天这节课,复习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进一步掌握已经学过的体积计算公式,更加清楚这样公式的推导过程及相互之间的联系,能根据公式正确地进行体积计算。

二、复习体积计算

1.复习体积的意义。

出示三个大小不同的物体。提问:这三个物体的大小相同吗?大小不同就是什么不同?什么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哪个物体的体积最大,哪个物体体积最小,

2.复习体积的计算。

(1) 提问:我们学过哪些形体的体积?(分行板书画出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圆锥的图形)请同学们在课本第106页用字母表示出这样形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一边写一边看每个图形体积公式推导过程的关系,再思考这些体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指名学生口答体积计算公式,老师接在每个立体图形后面板书相应的体积公式。提问:这些体积计算公式里,哪一个是其他几个的基础?谁来说一说,我们是怎样由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推导出其他体积计算公式的?老师进一步说明体积公式推导过程的联系,并在图形之间用箭头表示出来.

(2) 归纳柱体体积公式。请同学们比较一下正方体、长方体和圆柱的体积公式,有什么共同的地方?说明:正方体、长方体和圆柱体,它们上、下底面是完全一样的。像这样从上到下一样大小的直直的形体,一般都叫做柱体。从上面统一的公式可以看出,这样形体的体积,都用底面积乘高计算。

3.学生练习.

(1)做练一练第l题.

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说明计算体积一般按体积计算公式进行。

(2)做练一练第2题.

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指名口答算式和结果,老师板书。追问:求容积是按什么来计算的?要注意什么?指出;计算容积按计算体积的方法进行,要注意应从容器里面测量长度,结果一般用容积单位。

三、综合练习

1.做练习二十第6题。

让学生先在课本上判断。指名学生口答,错误的说法要求说明理由。

2.讨论练习二十第7、8题.

提问:第7题里,沙填在沙坑里后成什么形状?第8题圆柱侧面展开是正方形,说明了什么?

3.做练习二十第11、12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每组一道题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先提问每个问题求的是什么,再检查计算过程和结果。追问:一般说来,求制作时所用的材料是要计算什么?求能容纳物体的重量要求出什么来计算?

4.做练习二十第13题。

出示橡皮泥长方体让学生观察,然后提问:怎样把它截成两个正方体?用刀把长方体切成两个正方体。谁来说说,增加的表面积部分在哪里?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怎样想的。

5.口答练习二十第15题。

让学生在小组里先估计,解释估计的方法。讨论后让学生交流,并给出合理的解释。

四、讲解思考题

让学生说明题意,按题意画出示意图。提问:求这个梯形面积要知道哪些条件?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都与正方形哪个条件有关?梯形的一条底比另一条底长多少厘米?你有办法根据题里已知条件之间的关系,求出原来正方形的边长吗?请大家课后想一想,试一试。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复习,你更加明确了哪些内容?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二十第79题,第11和12题里自己未做的一题。

家庭作业;练习二十第10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案例4

教学计划

新学期伊始,为了使教育教学工作创出新业绩,也为了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执教能力有新的起色,特制订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强化素质教育,坚持平等教育,着重激发学生潜能,扎实开展教学研究,力争教育教学成绩有新的起色。

二、学情分析:西师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本班现在19名学生,其中男生人,女生人。学生基本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氛围较浓,但学生基础较差,学得比较死,因此,本学期拟就此进行教学研究,力争出佳绩。

三、教材分析:

1、本册内容主要包括:

A、分数乘法、倒数和分数混合运算;

B、圆和图形的变换与确定,会用工具画圆;掌握圆周长和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够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C、比和按比例分配;位置;

E、负数五大部分。

2、本册教学目标:

A、使学生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分数乘除法的计算(对计算简单的能够口算);

B、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

C、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并正确地应用按比例分配解决问题;

D能正确地判断事件的可能性。

E。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

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量。

四、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合作探究分数乘法、分数倒数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分数乘法、以及分数混合运算;会解决有关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2)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圆,会用圆规画圆,了解圆的基本特征;知道扇形;在操作中探索圆的周长、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与圆的周长、面积有关的实际问题。

(3)在实际情景中理解比及比例分配的意义,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能利用方格纸等方式按一定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了解比例尺,在具体情境中,会按给出的比例进行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换算。

(4)能根据物体相对于观测点的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解决分数乘、除法,按比例分配,圆周长与面积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过程,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采用多种方式分析问题中蕴涵的数量关系,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并对结论的合理性作出有一定说服力的

说明。

(2)经历探索圆的特征、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方法的过程,探索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过程,初步形成空间观念。

(3)能感觉解决分数乘法、分数除法、按比例分配、圆的周长与面积等问题的需要,圆的周长与面积等问题,集有关的信息,在观察、猜想、试验、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4)能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性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愿意了解社会生活中与分数、圆、比等相关的信息,主动参与探求这些知识的活动。

(2)能在教师和同伴的鼓励与引导下,积极克服教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有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对自己探索出的结果正确与否有一定的把握,相信自己能够学好数学。

(3)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推断等数学活动,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正确性。

(4)对不懂的地方或不同的观点有提出疑问的意识,乐意对数学问题进行讨论,能发现学校过程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四、教学重点

分数乘法、分数倒数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分数

乘法、以及分数混合运算;通过观察、计算圆的周长、理解比及比例分配的意义,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五、教学难点

分数乘法、分数倒数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分数乘法、以及分数混合运算;通过观察、计算圆的周长。。

六、教学关键

分数乘法、分数倒数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分数乘法、以及分数混合运算;通过观察、计算圆的周长。。

七。教改措施

1、认真备课,钻研教材,作到课堂上能深入浅出进行教学,特别照顾到后进生。

2、平时的练习要有针对性,对于后进生和优秀的学生要分别出一些适合他们的练习。

3、加强操作、直观的教学,例如教学圆和轴对称图形时,就要利用操作、直观教学,以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4、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加强能力的培养。主要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判断、推理能力;迁

课时划分

(一)分数乘法,倒数,混合运算1.分数乘法:6课时2.分数除法:7课时

3.分数混合运算和应用题:4课时

(二)圆(共10课时)1.圆的认识:2课时

2.圆的周长和面积:5课时:3课时

圆和图形的变换与确定位置:6课时

(三)比和按比例分配:10课时

(四)位置:6课时

(五)可能性:4课时

八、教改设想

1、认真备课,钻研教材,作到课堂上能深入浅出进行教学,特别照顾到后进生。

2、平时的练习要有针对性,对于后进生和优秀的学生要分别出一些适合他们的练习。

3、加强操作、直观的教学,例如教学圆和轴对称图形时,就要利用操作、直观教学,以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4、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加强能力的培养。主要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判断、推理能力;迁移能力。

八、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加强能力的培养。主要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和综合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案例5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用字母表示及其作用,能正确的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及数量关系。

【重点难点】

能正确的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及数量关系、计算公式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

【谈话导入】

1、看到这些字母,你能立刻想到什么?

课件出示:

BTVsoskgNBA……

同学们能很快的说出这些字母或字母组合表示的意义吗?说明字母在生活有一定的地位和作用。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式与方程。(板书课题)

【复习讲授】

复习字母表示数

1、结合谈话导入说说用字母表示数有什么优越性?

教师:用字母能简明的表达数量关系、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为研究和解决问题带来很多方便。

2、请同学们完成下面的练习。

(1)填空。(课件出示)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写在练习本上。

①用s表示路程,v表示速度,t表示时间,那么s=()。

②b乘5、6可以写作(),还可以写作();a乘h可以写作(),还可以写作()。

③a、b、c、d表示非0自然数,那么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可以用字母表示()。

(2)订正后提问:在写含有字母的式子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3、师生共同总结在写含有字母的式子时应注意的问题:

(1)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数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也可以省略不写。

(2)省略乘号时,应当把数字写在字母的前面。

(3)数与数之间的乘号不能省略。加号、减号、除号都不能省略。

4、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81页的第一个“做一做”。

(2)根据题意写出各式表示的意思。

一种滚筒式洗衣机,单价a元,商城第一天卖出m台,第二天卖出9台。

m-9表示()m+9表示()

ma表示()9a表示()

(m+9)a表示()(m-9)>a表示()

答案:

(1)

(2)第一天比第二天多卖出的台数

第一天和第二天一共卖的台数

第一天卖的钱数

第二天卖的钱数

两天一共卖的钱数

第一天比第二天多卖的钱数(或第二天比第一天少卖的钱数)

【课堂作业】

教材第82页练习十六第1、2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要求学生自己检验。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第8课时式与方程(1)

在写含有字母的式子时应注意的问题:

1、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数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也可以省略不写。

2、省略乘号时,应当把数字写在字母前面。

3、数与数之间的乘号不能省略。加号、减号、除号都不能省略。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案例6

教学目标:

1、给合生活实际,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

2、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通过有趣的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

给合生活实际,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范围所观察点而改变。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段麦当劳的广告。

师:刚在看广告的时候,很多人都笑了,你们为什么笑?

生:坐在摇椅上摇,一会儿能看到麦当劳的标志,一会儿又看不到。

师:那他什么时候能看到,什么时候又看不到呢

生:当摇椅摇在高处的时候,他看得到,当摇椅摇在低处的时候,他就看不到,因为他的视线被墙壁挡住了。

师:恩,这位同学讲得真好。是的,在刚才广告中,摇椅摇在低处时,宝宝的视线受到了墙壁的阻挡,所以他就看不见麦当劳的标志,而当摇椅摇到高处的时候,视线没有受到阻挡,宝宝就能看见麦当劳的标志了。看来我们观察的范围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观察的范围》。(板书课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师:一天,住在一楼的淘气来到窗前,他想看看外面的停车场,他能看到吗?

生:不能。他的视线被墙挡住了。

师:那墙就是一个障碍物,对吧?

师:可是淘气真的很想看见外面的停车场,他应该怎么办?

生:爬楼

师:聪明的淘气也想到了,他赶紧爬上去,他总算能看见外面了,那他到底都能看见墙外的哪些地方呢?谁愿意到前面来指一指。

(鼓励学生到图上指一指)

师指墙角边的那辆车:这个位置三楼的淘气能看见吗?为什么?

生:不能看见,因为他的视线受到了墙壁的遮挡。

师:那他到底能够看到多大的范围呢?我们在图上该如何表示呢?自己在练习纸上试一试,同桌之间也可以交流一下。

这其实就是淘气的一条视线,眼睛就是观察点,围墙上的一点就是障碍点,是虚线。

学生充分发言后(边说便在图上标注出来并指出可观察的范围)

师:回忆一下我们刚才是怎样找到淘气的观察范围的?

生:

师:我们把淘气的眼睛作为观察点,围墙的右上端作为障碍点,把两点用虚线连接起来并延长,这条视线的右边就是淘气的观察范围。

师:可是淘气还想看到剩下的这几辆车,他应该怎么办?请同学们自己画一画,找找四楼五楼淘气的观察范围。

指名画,并说出画法(发现三条视线的观察点不同,障碍点不变),找出可以看到的范围。

师:观察三条淘气的视线及淘气的观察范围,你发现了什么?

生:淘气站得越高,他看到的车子越多,他的观察范围越大。

师:也就是说,你们认为淘气的观察范围和什么有关?有什么样的关系?谁能试着总结一下。

生:观察点越高,观察的范围越大;观察点越低,观察的范围越小。

课件出示,全班齐读。

师:原来观察的范围会随着观察点的.高低变化而变化,也难怪唐代诗人王之涣留下了这样的名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师:解决了淘气的难题之后,我们一起到科技馆看看。

科技馆就在左边的大楼上,你们看见了吗?

我们坐车来到来到一这个地方,能看见科技馆。

生:能。

师:大家都说能,怎么证明呢?

生:画淘气的视线。

师:好,请一位同学说,老师来画。

我们的车缓缓向科技馆驶进,来到位置二的地方,我们还能看见科技馆吗?谁能来说一说。

师:好,谁能来描述一下,车从一开到二,我们看到的科技馆大楼是如何变化的?

师:那你能看出来,在这道题中,我们的观察范围又和什么有关呢?有怎样的关系?

生:观察的范围与观察点的远近有关,观察点越近,观察的范围越小,观察点越远,观察的范围越大。

课件出示,全班齐读。

师: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发现观察范围与观察点的高低及远近都有密切的关系,那你们有注意过自己在路灯下的影子吗?当我们在路灯下来回走动时,我们的影子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生:

师:是不是一下长一下短的呢?

师: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现象呢,研究了下面这道题,你就会明白了。

独立完成

师:指名画,说说你是怎样画的?

生:灯泡是观察点,……

师:那影子在什么地方?

师:为什么影子在这里?而不在那里

生:影子应该是光线到不了的地方,是盲区。

师:恩,真棒。

师:

那同样高的杆子,离路灯的距离与所形成的影子有什么关系,你们得到结论没有,把结论读出来。

生:同样高的杆子离路灯越近,影子就越短

师;反之,离路灯越远,影子就越长。

师:今天我们所学的知识不仅能解决路灯下影子变化的现象,还能解决发生在太空的现象,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很有名的日蚀现象。

(课件演示)大家都知道猫和老鼠是一对天敌,有只小老鼠躲在一堵墙的后面,有只猫在墙的前面吃食,小老鼠在哪个位置是安全的呢?(生试着指一指)那么小老鼠的安全活动区域是哪些范围呢?你们能帮助老鼠画出它的安全活动范围吗?动手画在答题纸上。

展示汇报。

那小猫稍微移动了自己的位置,这范围还是安全的吗?看来猫鼠大战又将掀开精彩的一页了。

三、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本节课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用处很大,看在太空中我们也能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去解释一些现象呢。(课件出示月食日食现象)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下继续研究,里面的奥秘会让你喜欢上的。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案例7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采用法定计量单位的重要意义.

2.复习长度、面积、体积、质量、时间单位.

3.复习各种计量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重点

指导同学汇总整理学过的计量单位,牢固掌握各种计量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掌握各种计量单位的实际大小及进率,正确使用计量单位.

教学步骤

一、直接导入.

提问导入:同学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采用了国际上通用的法定计量单位,你能说说这是为什么吗?(同学自由回答)

教师归纳:我国从1990年起废除原来的计量单位,采用国际上通用的法定计量单位,目的是为了便于国际交流,扩大开放,不断发展面向世界的外向型经济.因此,我们要认真学好有关计量的知识.这节课我们整理和复习量的计量.(教师板书课题)

二、归纳整理.

(一)启发同学回忆:我们学过了哪些量的计量?

教师板书:

长度 质量 时间

面积

体积(容积)

(二)复习长度、面积、体积单位及进率.

1.启发同学回忆:已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每个长度单位实际有多大?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2.启发同学回忆:已学过的面积单位有哪些?每个面积单位实际有多大?相邻单位间

的进率是多少?

同学讨论:相邻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为什么都是100?

师生归纳:面积单位是根据长度单位确定的,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就是100.

3.启发同学回忆:已学过的体积(容积)单位有哪些?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同学思考:相邻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为什么是1000?

教师说明:面积单位体积(容积)单位都是依据长度单位确定的,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体积(容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要注意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在实际计量时做到准确无误.

4.练习.

(1)在( )里填上适当的计量单位名称.

一枝铅笔长176( ) 一个篮球场占地420( )

一张课桌宽52( ) 一个火柴盒的体积是21( )

一间教师的面积是48( ) 一种保温瓶的容量是2( )

(2)一个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它的棱长是多少?它的每个面的面积是多少?

(3)用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木块堆成一个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需要多少块?把这些小正方体木块排成一行,有多长?

(三)复习质量单位.

1.启发同学回忆:学过的质量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并填写下表)

2.练习.

①10麻袋大米约1( )

②l个鸡蛋约6.5( )

③1棵白菜约2.5( )

④1名六年级同学体重是40( )

猜你想看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