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师范文 > 教案下载 > 四年级语文教案上册教案模板7篇
 

四年级语文教案上册教案模板7篇

发布时间:2022-12-13 18:03:25 影响了:

热门的教案不仅在写的时候要注意逻辑思维,写作之后更要反复琢磨内容,为了提高我们的教学能力,一定要认真对待写教案这件事,下面是职场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四年级语文教案上册教案模板7篇,感谢您的参阅。

四年级语文教案上册教案模板7篇

四年级语文教案上册教案模板篇1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

讲的是革命战争年代延安小学的学生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下坚持学习的事。

课文记叙了张指导员为保护教科书而英勇牺牲的经过,说明教科书的珍贵及当时学习环境的艰苦,体现了革命先辈对后代的殷切期望。

全文以教科书为线索,以“珍贵”为核心,展开故事情节。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使学生了解战争环境中坚持学习的艰难,珍惜今天幸福的学习生活。

学会本课14个生字,会用“坚持”“必须”造句。

教学重、难点

了解指导员为保护教科书而英勇牺牲的经过,懂得教科书为什么珍贵。

教学构想

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理解课文内容,但对于课文的叙述顺序还不是很了解。

教学中要以“教科书”为线索,按照盼书——取书——护书——激励前进这个思路,结合有关词句理解为什么说教科书是珍贵的。

教学准备

让学生搜集革命战争年代学习艰苦的故事。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了解时代背景,检查预习课文情况,通过范读、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学习过程

一、介绍时代背景。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向解放区发动进攻,解放战争从此开始。

战争给解放区孩子的学习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我们今天学习的《珍贵的教科书》这个动人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时候。

为什么说教科书是珍贵的呢?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2、出示生字、词,个别字给予正音、分析字形。

3、结合实际和上下文理解部分词语。

三、范读课文,了解大意。

1、边听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讨论。

(主要讲了延安小学的张指导员为了保护教科书而英勇牺牲的事。)

四、默读课文,理清文章条理。

1、默读,提出要求: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读后交流,并引导学生概括为小标题:盼书、取书、护书、激励我前进。

四年级语文教案上册教案模板篇2

?马》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文章,理清文章的思路,揣摩作者对马的情感。

2. 体会对比手法的作用。

3. 品味文章中精彩句段,积累优美的词句。

基础知识

1.默读课文,查工具书,读准下列字音并能正确书写:剽悍 窥伺 羁绊疮痍 阔绰 项鬣 观瞻 妒忌 庇荫 犷野 眷恋 相觑 畸形 妍丽 颚 鞍辔 相得益彰

理解探究

3、本文写了人工驯养和天然野生的马,这两种生存状态中的马各有什么特性,你更欣赏哪一种?为什么?

4、本文在传神描摹马的形象中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找出文中饱含作者情感倾向的语句。

5、这篇课文对马的描写细致逼真,使人为之倾心、赞叹。那么,你认为本文的描写笔触有什么特别之处?试结合具体语句说明。

合作释疑

6、我们常说:“马是人类最好的朋友”。从课文第1、2语段内容看,马和人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7、如何理解“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

8、第2段中,“这一切之侮辱马性,较之它们脚下的铁蹄还有过之无不及”中“这一切”指什么?为什么说它对于马的侮辱,要超过蹄铁?

9、课文第5段描绘野马的外形时,还写到了其他一些动物,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10、作者认为“天然要比人工更美丽些”,那么你如何看待生活中的化妆现象?

课内精读

①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对这种动物的奴役或驯养已太普遍、太悠久了,以至于我们看到它们时,很少是处在自然状态中。它们在劳动中经常是披着鞍辔的;人家从来不接触它们的羁绊,自然是在休息的时候;如果人家偶尔让它们在牧场上自由地行走,它们也总是带着奴役的标志,并且还时常带着劳动与痛苦所给予的残酷痕迹……就是那些奴役状况最和婉的马,那些只为着摆阔绰、壮观瞻而喂养着、供奉着的马,那些不是为着装饰它们本身,却是为着满足主人的虚荣而戴上黄金链条的马,它们额上覆着妍丽的一撮毛,项鬣编成了细辫,满身盖着丝绸和锦毡,这一切之侮辱马性,较之它们脚下的蹄铁还有过之无不及。

②……你们试看那些繁殖在南美各地自由地生活着的马匹吧:它们行走着,它们奔驰着,它们腾跃着,既不受拘束,又没有节制;它们因不受羁勒而感觉自豪,它们避免和人打照面;它们不屑于受人照顾,它们能够自己寻找适当的食料;它们在无垠的草原上自由地游荡、蹦跳,采食着四季皆春的气候不断提供的新鲜产品;它们既无一定的住所,除了晴明的天空外又别无任何庇荫,因此它们呼吸着新鲜的空气,这种空气,比我们压缩它们应占的空间而禁闭它们的那些圆顶宫殿里的空气,要纯洁得多,所以那些野马比大多数家马来得强壮、轻捷和道劲。它们有大自然赋予的美质,就是说,有充沛的精力和高贵的精神,而所有的家马则都只有人工所能赋予的东西,即技巧与妍媚而已。

11、比较上面两个文段,写了几种状态下的马?它们各有什么特性?

12、第②段中,哪些语句体现了野马的美质?用波浪线标出来。

13、如何理解“它的教育已丧失自由而开始,已接受束缚而告终”?它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14、若果你想成为马,你愿意成为那一种?为什么?

拓展延伸

天然要比人工更美丽些;在一个动物身上,动作的自由就构成美丽的天然。你们试看那些繁殖在南美各地自由自在地生活着的马匹吧:它们行走着,它们奔驰着,它们腾跃着,既不受拘束,又没有节制;它们因不受羁勒而感觉自豪,它们避免和人打照面;它们不屑于受人照顾,它们能够自己寻找适当的食料;它们在无垠的草原上自由地游荡、蹦跳,采食着四季皆春的气候不断提供的新鲜产品;它们既无一定的住所,除了晴朗的天空外又别无任何庇荫,因此它们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这种空气,比我们压缩它们应占的空间而禁闭它们的那些圆顶宫殿里的空气,要纯洁得多,所以那些野马远比大多数家马来得强壮、轻捷和遒劲。它们有大自然赋予的美质,就是说,有充沛的精力和高贵的精神,而所有的家马则都只有人工所能赋予的东西,即技巧和妍媚而已。

15.这一段话热情赞美了自然状态下的马的________,而这种优点来自于________。

(在段中选择词语填空)

16.选段开头一句话暗示了这段话采用了________的写法,以________的马同________的马相比较。

17.这段话用排比的句式描写了自然状态下马的自由自在的生活。请概括叙述一下这时候马的生活情况。(40字以内)

18.从选段最后一句话的用语可看出,在赞美自然状态下的马的同时,作者也对人工饲养的马表达了一种复杂的感情。试说说这是一种怎样的感情。

29课参考答案

2、法国 博物学家 作家 《自然史》

3、人工驯养的马的主要特征是:勇毅,与主人共生死、共荣辱;驯良,服以主人的操纵,满足主人的愿望,无保留地贡献自己,甚至是生命。

天然野生的马的主要特征是:有大自然赋予的美质,即充沛的精力和高贵的精神,天性决不凶猛,只是豪迈而犷野,热爱和平;它们群居行动,团结和睦;它们相互之间没有妒忌,从不为一己之私争斗。它们的身体是大自然的杰作。

4、布封在对马的描摹中倾注了深厚的感情:对 “在无垠的草原上”“自由自在地生活着的马匹”的由衷赞美,对“被人养育”“经过训练”“供人驱使”的马的深刻同情。

饱含作者情感倾向的语句,如:

①“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

②“天然要比人工更美丽些;在一个动物身上,动作的自由就构成美丽的天然。”

③“它们有大自然赋予的美质,就是说,有充沛的精力和高贵的精神,而所有的家马则都只有人工所能赋予的东西,即技巧与妍媚而已。”

5、布封是人文主义思想的继承者和宣传者,在他的作品中惯用人性化的笔触描摹动物。本文的马就被赋予了人性的光彩。它像英勇忠义的战士,又像驯服诚实的奴仆,像豪迈而犷野的游侠,又像典型高贵的绅士。

文章一开始写道:“它和人分担着疆场的劳苦,同享着战斗的光荣;它和它的主人一样,具有无畏的精神,它眼看着危急当前而慷慨以赴……”就流露写作意图是要把马当作人的同类来写。马在战场上本是被迫冲腾蹿跃的,但作者却说它是“喜爱”并“追求”兵器的撞击声;马是受人摆布约束的,但作者却指出它“知道克制”自己;马被驯服,却被说成是一种“教育”。驯马在作者笔下变成了具有文明意识的生物。同样,作者在说野马能够因为不受羁绊而“感觉自豪”,它们“不屑于”受人照顾,不愿意“作战”,过着“和平生活”。总之,凡能够用写人的语言的地方,作者都力避使用动物学的语言;即便是本来并无“意识”的本能动作,作者都写成具有人一般意志的自觉行为。

6、马在被人类长期驯养役使过程中确实赢得了人类“朋友”的称号,但这一切是以束缚马的自由,压抑马的天性为代价换来的,如用“衔铁”“马刺”“铁钉”残忍地禁锢;给马“戴上黄金链条”,把马的“项鬣编成了细辫”,“浑身盖着丝绸和锦毡”作为玩物。这时的马实际是外在一种十分悲惨的生存状态之下,这种情形下,只能说马是人类的朋友,人类却不是马的朋友。

7、“教育”一词是拟人化用法,指的是人类对马的驯养。“以丧失自由而开始”指马一出生就受到人的照顾,被人喂养,而不是自由自在地自己去寻找食物;“以接受束缚而告终”包含两层含义:

①指马被套上缰绳,披上鞍辔,戴上衔铁,钉上蹄铁;

②指马从思想上接受服从的观念,服从成为马的天性。文章用这句话概括了人类对马所做的一切,表达了作者对马的深刻同情,同时也寄托了作者的社会政治理想。

8、“这一切”是指马额上覆盖妍丽的毛、编成细辫的项鬣、盖满身体的丝绸和锦毡等一切视马为玩物、无视马的天性的装饰物品。因为蹄铁只能有限地束缚马的身体,而“这一切”,却使马失去人的伙伴的平等地位,沦为人类的奴隶和玩物,马之为马的特性丧失殆尽,精神的泯灭是最大的悲哀,所以是比蹄铁等身体上的束缚更为严重的。

9、这样写是为了把马的“匀称”“优美”的外形同其他形体有缺陷的动物作比较,突出马的高贵姿态。

10、结合现实生活,言之成理,谈出审美见解即可。

11、文段写了人工驯养的和天然野生的两种马。人工驯养的马的主要特征:带着受奴役的标志,过着屈辱的生活。天然野生的马的主要特征:有大自然赋予的美质,充满自由精神。

12、“自由自在地生活着”“既不受拘束,有没有节制”“不屑于受人照顾”“呼吸着自由清新的空气”“因不受羁勒而感觉自豪”“强壮、轻捷、和劲道”“有充沛的体力和高贵的精神”

13、包括两层含义:

(1)马被套上缰绳,披上鞍辔,戴上衔铁,钉上蹄铁

(2)马从思想上接受观念,服从成了马的天性。这句话概括了人类对马所做的一切,表达了作者对马的深切同情,同时也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

14、如果喜欢野马,因为他有大自然赋予的美质和高贵的精神:热爱和平自由,团结和睦。

15.美质 美丽的天然

16.对比 人工驯养 天然野生

17.自由自在,不受拘束、节制,不受羁勒,不屑于受人照顾,强壮、轻捷和遒劲,具有充沛精力和高贵精神。

18.既对马为人类作出的贡献牺牲感到敬佩感激,又对人工饲养的马的悲惨状况感到同情惋惜。

四年级语文教案上册教案模板篇3

?虽有嘉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礼记》、《学记》相关知识,理解重点文言词语,熟读并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对照注释翻译课文;了解类比说理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白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1、能对照注释翻译课文;

2、了解类比说理的方法,明白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巧引入。

1、“四书”、“五经”是国学之瑰宝,是智慧之源泉。“四书”、“五经”分别是哪几部典籍?

2、导语。

半部《论语》治天下,一帧《礼记》誉千秋。或许同学们对《礼记》不甚了解,但《礼记》中的名言却常常在我们的耳畔回响:“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告诉我们要勤于钻研;“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启迪我们要做好规划,有的放矢;“苟利国家,不求富贵”教育我们要有为国为民的情怀……可见,《礼记》影响之深广。

今天,就让我们亲近《礼记》,领悟为学之道。

二、知作品。

1、生汇报搜集到的有关《礼记》的资料。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它与《周礼》、《礼仪》合称“三礼”。

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把孔子的弟子对“经”的解说称为“传”或“记”,《礼记》因此而得名,即对“礼”的解释。

?礼记》的内容分为两大类:一是关于礼乐的一般理论文章,二是关于礼乐制度的文章。

2、了解《学记》。

?虽有嘉肴》节选自《学记》。《学记》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篇系统性的教育学论文。据郭沫若考证,《学记》作者为孟子的弟子乐正克。《学记》对教育作用、教育目的、学校制度、教育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以至师生关系、教师问题等方面,都做了比较系统而精辟的概括和理论的阐述。

3、知道题目《虽有嘉肴》的由来。

三、齐诵读

1、生读课文,给难字注音,划分朗读节奏。

2、出示课件,认读,把握节奏。

(1)、读准字音

嘉肴( ) 弗食 ( )

自强( ) 教学相长( )

兑命( ) 学学半 ( )( )

(2)、把握节奏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3、师范读、领读。

4、齐读。

四、释文意。

1、生对照注释试译文章。

2、出示重点字词,理解。

3、指名试译,点拨。

4、同桌互译,参看译文。

参考译文:

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其味道的甘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所以“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尚书·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5、关注特殊词句。

通假字 《兑命》曰

古今异义

(1)虽有至道

(2)不能知其旨也

(3)教然后知困

(4)教学相长也

词类活用

(1)不知其旨也

(2)不知其善也

一词多义:学 其

五、析文章。

1、鼓励学生质疑。

2、阐释重点问题。

预设:

(1)文章开头写“虽有嘉肴“有何作用?

从“佳肴”写起,是为了用“佳肴”与“至道”作类比,指出学习的重要性。

这种说理的方法叫做“类比说理”。

(2)、有人说由“说”过渡到“教”不自然,逻辑不严密,你是怎样认为的?

(3)、引用《兑命》有何作用?

3、理文脉。

先是以类比强调要学习,要实践,接下来指出“学”与“教”的作用(知不足和知困),再由此进一步讨论其效果(自反和自强),最后得出结论。文气贯通,层层递进。

六、明主旨。

1、若用一个词语概括文章,你会选哪个词?它是何意?

2、读完文章,你有何体会?

学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也无法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会。

“教学相长”还意味着学习中的互动和交流。有时候,可以采用教的方式学习。比如,尝试把自己的理解讲给同桌听,看看他的反应。如果他能明白,可能表明你确实理解透彻了;如果他仍有疑惑,可能表明你的理解中存在漏洞或缺陷,这时候就可以“知困”而“自强”。

3、明确主旨。

本文论述了学习要重视实践的重要性,要求把明白了的道理付诸行动,通过行动来证明道理是否正确,即实践出真知。另一方面,论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

4、背诵全文。

七、妙拓展。

1、口语交际。

某班成立了帮扶小组,老师安排晓雨指导若冰的语文学习,可晓雨说这样影响自己的学习,不同意。假如你是晓雨的同学,你准备怎样劝说她?(请用上《虽有嘉肴》中出现的成语或句子)

2、积累《学记》中的名句。

(1)学习过程五步骤: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2)学者有四失: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四年级语文教案上册教案模板篇4

?登上地球之巅》

知识目标:

1. 丰富有关珠穆郎玛峰的有关知识

2. 了解人类征服珠峰的探险知识

能力目标:

1、速读课文,复述故事,提高学生概括课文的能力。

2、学习抓住特点进行生动的景物描写。

德育目标:学习探险队员表现出的强烈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崇高的奉献精神,激励学生探索自然奥妙的壮志豪情,培养敢于探险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 快速阅读并简洁概括课文内容

2. 体会文章景色描写的作用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预习;疏通文意,并查字典,掌握生字词的音、义,并搜集有关珠峰的知识

教师:1,投影仪、录音机、歌曲《珠穆郎玛》、自制投影的资料

2.有关雪域高原特别是喜马拉雅山和珠穆朗玛峰的图片。

和中国登山队登上珠峰的图片。

教学思路:先从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理清思路,后让学生合作探究,感受写景的妙处。然后延伸拓展,以认识和理解为主旨,对学生进行感情的熏陶。

教学课型:新授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1、诵读法

2、讨论与点拨法。

3、延伸拓展法

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呈现有关雪域高原特别是喜马拉雅山和珠穆朗玛峰的图片和

中国登山队登上珠峰的图片,并播放歌曲《珠穆朗玛》。

欣赏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对这座山峰所了解的情况以及看了图片后的感受。

2、激趣引读:

教师:1960年5月,英勇的中国登山健儿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从珠穆朗玛峰北坡成功登顶,书写了世界登山的新纪录。

郭超人,北京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奔赴西藏,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从事新闻工作。当时,他作为随登山队采访的一名记者,直接或间接了解到这次登山活动过程中的许多感人故事。登山成功后,郭超人以最快的速度写成长篇通讯报道《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并发表。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登山成功那一刹那的喜悦与幸福吧。

二、快速阅读,整体感知

1、 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圈点勾画,积累字词并初步感知课文。

2、 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投影;1注音

峰巅 砭骨 崔巍 滞留 窒息 匍匐

2释义

砭骨;刺入骨髓,形容使人感觉非常冷或疼痛非常剧烈。

履践;踩踏。 崔巍;形容山高大雄伟。

养精蓄锐;养,休养。蓄,积蓄。养息精神,积蓄力量。

齐心协力;众人一心,共同努力。

勇往直前;勇敢的一直往前进。

3、整体感知:学生快速阅读可课文,准确把握文章主要信息

①请几位同学用简洁的语言概述几名登山队员突击主峰的经过。

指名学生回答,有不完整的地方鼓励其余学生补充,教师明确。

经过充分的准备,5月24日上午9时,登山队员王富洲、刘连满、屈银华和贡布向珠峰最后380米高度冲击。他们艰难地向前行进着。两个多小时后,的“第二台阶”挡住了他们的去路。他们沿着第三次行军侦察的路线,冒着严寒,花了五个多小时,用搭人梯的方式,爬上了不到7米高的“第二台阶”。这时,队员们又不得不面对另一个对手黑夜的挑战。他们借着雪夜的反光,一步一步地前进。由于前面用时过多,他们背上的氧气已经所剩不多了,他们现在又受到缺氧的严重威胁。反应烈的是刘连满,他每前进一步都非常困难了。为了争取时间,大家决定刘连满留下,其余三人以最快速度突击登顶。严重缺氧的刘连满躺在一块避风的大石块旁边休息,开始进入一种半昏迷状态。这时,他冒着生命危险,毅然决定把自己所剩不多的氧气留给登山的同志,并留下了一封感人的短信。与此同时,三位登山队员正搏斗在前进的道路上。他们匍匐在地上,借着星光和反照的雪光,辨认路途,艰难前进。到8830米时,三人的氧气已经全部用完,他们果断地抛掉背上的空氧气筒,开始了人类历从未有过的艰难而危险的无氧攀登。这样的攀登,其艰苦程度可想而知。他们四肢更加沉重了,行动更加迟缓了,有时攀过一米高的岩石,也要用半个多小时。但必胜的信念在支持着他们。凌晨,他们终于登上了珠穆朗玛峰,完成了人类历从北坡攀上世界峰的创举。

②让学生思考并回答听了这个故事后你有什么感受呢 旨在让学生感受登山队员的英雄气概。

三、合作探究,揣摩运用

1、 围绕以下问题,请学生精读课文。

投影出示下列问题;

2文中刘连满的形象最为感人、难忘。在登山活动中他的哪些行动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从中表现了他的什么精神?

3、 中12段引用扬赫斯班在《埃非勒士峰探险记》中的那句话的作用是什么?是否有些离题?

4、 文中的优美的写景句无疑是文笔的精华,请找出这些语句并体会其作用。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回点拨,点名小组代表阐发讨论意见,并归纳,明确。

2、请学生调动生活体验,充分发挥想象,仿照文中写景的语句,试着写几个表现夜色美的句子。

四、角色复述,理解人物

①学生选择角色,从不同方面有详有略地复述故事内容,表现人物性格。

②从中国年轻的登山队员身上你看到了哪些令你感动的优秀品质呢?

五、联想体验, 互动释疑

1、体验反思:

①假如你当时遇到了象刘连满的这样的问题,你会怎么办呢?

②课文中感人的情节很多,请找一找并结合你的实际,谈谈你的体会。

2、 互动释疑:四人小组提问释疑,全班交流解决。

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激发学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四年级语文教案上册教案模板篇5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的内容。

2.默读课文,说说受伤的蜜蜂是怎样修补翅膀重新起飞的。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蜜蜂锲而不舍精神的赞美。

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课文,理解蜜蜂是怎样修补翅膀重新起飞的。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这是什么?

2.说到蜜蜂,你想到了什么?

3.说实话,其实我不太喜欢蜜蜂,因为我小时候曾经被它蜇过一回,但是后来听老人说蜜蜂轻易不蜇人,准是误以为你要伤害它才蜇,一蜇它自己就耗尽了生命,也活不久了。我听了,就原谅它了。可是从此看到它,总觉得心里有疙瘩。直到我看到了这篇文章,(板题)才知道自己对它了解得太少。

4.相信大家在读完课文后,必定会对它有新的认识。

二、初读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学习课文。

1.在整个故事的发展中,我的思想感情发生了哪些变化?

2.学习2-5自然段

(1)你是从哪看出作者的厌烦?

重点:理解词语锲而不舍

指导读出我的不耐烦、厌恶之情

你看到一个怎样的作者,一只怎样的蜜蜂?

(2)小结:为了发泄自己的不满,我先是赶它,然后拍它,接着踏它,最后还使出全部力量碾它,恨不得置它于死地。可这只蜜蜂却没有丝毫的胆怯和退缩,它两次从土里钻出来。

3.学习6-11自然段

(1)我再也不想去伤害它,我心中充满疑问,我开始静静地观察它,我看到了什么?蜜蜂做了什么令我感动?

默读6-11自然段,同座合作补充板书。

指名回答。

(2)它是怎样修补自己的翅膀的?

划记修补过程中的动词,完成填一填。

(3)被修补的翅膀伤得怎样?从哪看出很严重?

(4)尽管伤得这么严重,但它仍然(引读填一填)

(5)师引读9-11自然段。

(6)读完了蜜蜂振翅起飞的经过,你想对蜜蜂说什么?

(7)这可爱的小生灵折服了我们,同时也折服了作者,从哪可以看出?

(8)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引入原名《翅与祷》

四、总结

学完本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两次钻出来

不怕困难

蜜蜂一次又一次修补翅??

坚持不懈

三次试飞

四年级语文教案上册教案模板篇6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以动物为专题,编排了中外作家的四篇文学作品和“语文园地”。既有同一作家写不同动物,又有不同作家写相同的动物。全组共编排了《白鹅》《猫》两篇精读课文,《白公鹅》《母鸡》两篇略读课文。本组课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充分读书,体会每一种动物的不同特点,感受动物的可爱,比较文章表达上的不同特点,初步体会几位作家语言的不同风格。配合本组专题语文园地也相应作了安排——“口语交际”和“习作”让学生抓住特点说,写自己喜爱的动物,表达自己对动物的喜爱之情。“我的发现“引导学深发现作家的语言特点,体会作家表达喜爱之情的特别方式。进行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这一特点,让学生从中体会到不同风格的语言表达,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二、教学目标

1、学认生字35个,学写35个;在阅读中理解和积累词语45个;学习摘录笔记,结合单元主题理解和积累词语、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在阅读中进行感悟,提高阅读的能力;通过读书感受到动物的可爱、可敬;使学生体会到,同样是写动物,观察角度不同,心理体验不同,运用的表达方法就不同,语言也就各具特色。

3、学生从中可以体会到不同风格的语言表达,进而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三、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出特点的。

四、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从那些看似贬义的词语中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五、教学建议

?猫》猫是常见的家养小动物,绝大多数学生见过猫,不少学生还养过猫,因此在教学本文时,要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猫的性格特点和作者的情感。在教学本文时,要注意围绕“人爱猫,猫亲人”这一情感主线,引导学生读书,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品味词句,将读、说、悟、写融为一体,将学生的语文实践落到实处。

?松鼠》学习第一部分,启发学生思考:这部分是围绕哪句话写的?你从哪几方面体会到松鼠的美丽、讨人喜欢?然后,在理解重点词语的同时,朗读课文,感受松鼠的美丽,同时体会这段话是怎样写具体的。

?白鹅》教学时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绘声绘色地朗读。读的主旋律是鹅的“高傲”。它的高傲不令人生厌,而是引人发笑、饶有风趣,因此,朗读的情感基调是趣味性,要读的妙趣横生才好。

?白公鹅》要通过有感情的、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悟课文语言的特点,在学生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还可以引导学生对比着读《白公鹅》和《白鹅》这两篇课文中内容相似的部分,让学生领略同一个意思用不同方式表达的奇妙。

语文园地中的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的按排。将“我的发现”——明贬实褒的表达方式穿插在课文的教学之中,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寻找规律。“日积月累”中的内容重在诵读,不必过于在理解上下工夫。

六、课时安排

?白鹅》2课时《白公鹅》1课时《猫》1课时《母鸡》1课时《语文园地》3课时

四年级语文教案上册教案模板篇7

教学内容

这篇精读课文记叙了“我”精心驯养失去母亲的`小狮子爱尔莎,和它一起生活了三年,又把它送回大自然的事,表达了“我”和爱尔莎之间的深厚感情,体现了“我”对爱尔莎的真心爱护。

教学目标

认识本课21个生字,学会其中14个。

能正确读写“抚摸、教训、选择、实验、资源”等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小狮子爱尔莎的成长过程和生活习性,了解“我”和小狮子的亲密关系。

理清课文的记叙顺序。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小狮子爱尔莎的成长过程和生活习性,了解“我”和小狮子的亲密关系,了解课文的记叙顺序。

教学构想

课前,布置学生了解狮子的习性、分布等知识。

教学时,县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谈感受,初步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然后启发学生通过讨论小狮子生长过程,了解它的生活习性,重点了解“我”怎样关爱小狮子以及把它送回大自然的原因。

教学准备

让学生课前搜集、了解有关狮子的习性、外形、产地等有关知识。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大体了解课文记叙顺序。

学生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养过小动物吗?谁能给大家讲讲自己喂养小动物的趣事。(学生自由回答,体会动物与人类之间亲密的关系。)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喂养一只小狮子的故事,齐读课题。

二、激发兴趣,引导质疑。

大家听了老师的介绍,看了课文的题目,心里会想些什么问题?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这篇课文。

三、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大体了解记叙顺序。

1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发现不懂的地方,可以做上记号。

2检查自学情况。检查生字的读音。

猜你想看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