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师范文 > 教案下载 > 人教版八年级政治下册教案6篇
 

人教版八年级政治下册教案6篇

发布时间:2022-12-21 16:01:14 影响了:

我们写教案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将自己的教学效果达到最佳,教案在制订的时候,你们需要注意文字表述规范,以下是职场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人教版八年级政治下册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

人教版八年级政治下册教案6篇

人教版八年级政治下册教案篇1

依法履行义务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增强社会责任感,增强义务意识,自觉履行自己的义务;坚持权利义务相统一,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

能力目标: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提高辩证思维能力;正确对待公民的义务,增强履行义务的能力;提升公民素养,自觉承担对他人、社会和国家的责任

知识目标:懂得权利与义务的关系,理解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知道违反义务应承担的责任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教学难点:法定义务须履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思考:他们的做法对吗?(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阐述)

提示:不对。他们没有正确认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相对应而存在的,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权利义务相统??

活动一:有权利也有义务

设计意图:通过对社会生活不同领域的具体行为进行剖析,聚焦“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引导学生感知权利与义务的统一,体会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引领学生对自己所享有的权利和所承担的义务进行思考。

1.阅读教材“运用你的经验”栏目。

2.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进行自主思考,通过具体情境初步感知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3.将学生分为两组,一组围绕自己所享有的权利展开讨论,另一组围绕自己所承担的义务进行探究。

4.列举一项你所享有的权利,说说这一权利的实现需要他人付出怎样的努力。

5.列举一项你所承担的义务,说说履行这一义务对自己和他人具有什么意义。

活动二:辨析: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两个学生观点的碰撞,引发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加深对权利与义务关系的理解,澄清错误认识,树立权利义务相统一的观念。

1.阅读教材“探究与分享”栏目。

男生:权利与义务如影随形,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女生:权利与义务是完全对等的,我享受了多少权利,就应履行多少义务。

2.请两位同学进行现场模拟,一位同学扮演“权利”,另一位同学扮演“义务”,通过二者之间的冲突与协调,感受正确处理二者关系的重要性。

3.如何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就以上两种观点说明你的看法。

提示:男生的观点是正确的。这是因为:首先,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相对应而存在的,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其次,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再次,公民的某些权利同时也是义务。女生的观点是错误的。这是因为: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二者不可分割,但是,我们不能把权利与义务的关系绝对化。认为权利与义务是完全对等的,会导致把履行义务作为行使权利的筹码,割裂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关系。

活动三:如何挑“担子”

设计意图:通过形象的漫画呈现出日常生活中人们对待权利与义务的两种不同态度,以及由此产生的不同结果;将两种情形加以对比,引发学生对于生活中如何正确对待权利与义务的思考,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

1.阅读教材“探究与分享”栏目。

2.图示表明,如果找准了自身权利与义务的平衡点,正确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就能在人生之路上大踏步前进。否则,只重视权利而轻视义务,人生之路就会磕磕绊绊。

3.结合两幅图片,联系生活实际,与同学一起交流应如何正确对待权利与义务。

提示: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任何公民既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承担义务,也不应只承担义务而不享受权利。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法定的义务。

4.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就某一方面的权利与义务展开交流,避免泛泛而谈。

归纳总结:

权利义务相统??

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

公民的某些权利同时也是义务

公民既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承担义务,也不应只承担义务而不享受权利

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法定的义务

目标导学二:法定义务须履行

活动四:归还拾物索要报酬该不该

设计意图:力求设计开放的情境,围绕“归还拾物索要报酬该不该”的认知冲突,采用网上跟帖的形式,引发思想碰撞,培养学生辩证思维和批判思维,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

1.阅读教材“探究与分享”栏目。

2.学生对三位网友的观点进行自主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

3.指导学生围绕“归还拾物索要报酬该不该”展开课堂小辩论。

提示:拾金不昧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个人高尚道德情操的体现,也是良好社会风气的一个方面;从小我们受到的教育都是捡到失物要归还,否则丢失东西的人该多么着急呀!捡到失物及时归还原主是一种法律义务,不归还有可能构成违法犯罪。

知识链接:我国法律要求公民必须做出的行为还有:爱护公共财产;已被确诊为恶性传染病患者的,应接受隔离、及时就医;公民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公民必须保守国家秘密;公民必须遵守劳动纪律;公民必须遵守社会公德……

活动五:抢劫财物做不得

1.阅读教材“探究与分享”栏目。

2.小斌等人因触犯刑法身陷牢狱,我们从中得到怎样的警示?

提示:我国法律明确规定禁止公民实施某些行为。我们要依法履行公民义务,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实施法律所禁止的行为,会受到法律制裁。

案例分析:2017年6月2日,依据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部、民政部《关于依法处理监护人侵害未成年人权益行为的若干问题的意见》(简称《意见》),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区人民法院作出裁决:支持申请人蚌埠市救助管理站的申请,撤销湖南省道县村民何某、李某夫妇对女儿妞妞的监护权,这也是全国首例异地撤销监护权的案例。为何异地撤销亲生父母的监护权?原来,被发现时年仅8岁的未成年人妞妞被亲生父母以每年5万元的租金“出租”给某盗窃团伙,被犯罪嫌疑人何某带往全国各地行窃。

思考:湖南省道县村民何某、李某夫妇对女儿妞妞的监护权为什么被撤销?

提示:我们要依法履行公民义务,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实施法律所禁止的行为,会受到法律制裁。

目标导学三:违反义务须担责

活动六:百善孝为先

设计意图:通过一个关于赡养纠纷的案例,从法律上对不赡养老人的行为进行分析,帮助学生认识其违法性;在价值观上进行引领,增强学生对孝敬、赡养老人这一中华传统美德的认同,引导学生自觉履行赡养老人的义务。

1.阅读教材“阅读感悟”栏目。

2.学生体会周女士抚养子女的艰辛,认识其两个子女不赡养周女士的错误,思考自己该如何对待自己的长辈。

3.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在全班分享交流自己的感悟。

4.拓展:围绕“孝敬、赡养老人,我该做什么”这一话题,教师引导学生将赡养老人的义务落实到具体行动上。

知识链接: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三条规定,禁止歧视、侮辱、虐待或者遗弃老年人。我国刑法第二百六十条规定,虐待家庭成员,情节恶劣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使被害人重伤、死亡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活动七:违反法律要担责

1.阅读教材“探究与分享”栏目。

2.思考:小成的爸爸承担的是什么性质的法律责任?金某应依法承担什么性质的法律责任?

提示:行政责任。刑事责任。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为什么要依法履行义务。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学习,权利义务相统一、法定义务须履行和违反义务须担责。其中以权利义务相统一为重点,要真正弄明白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树立起正确的权利观和正确的义务观,真正做到依法履行义务。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探讨依法履行义务。大多数问题都较为抽象,不易于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内容较多,要结合经典例子弄明白这一道理;法定义务须履行和违反义务须担责的侧重点不同,不要混淆,主要意思就是按照法律的要求去做,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

人教版八年级政治下册教案篇2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道德典范与时代发展的关系;把握思想道德建设的地位、作用和主要内容;理解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能力目标:让学生在分析、归纳信息的过程中,掌握处理与分析信息、获得知识的方法;让学生在合作探究过程中提高交往的方法与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自觉树立“三观”;形成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学会运用“八荣八耻”评价有关社会现象和身边的事例。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为什么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教学难点:怎样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10.1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图片导入,长江大学10余名大学生结成人梯营救落水少年,3人溺亡。通过大学生对落水儿童营救牺牲所引发的思考,从而提出问题:“为了救两个小孩子,牺牲了三个大学生,值得吗?!”

活动2【讲授】教学过程

一、我心目中的道德典范

①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涌现出许多道德典范。在你看来,他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②你还能举出至今仍具有生命力的中华传统美德格言吗?

①他们都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在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的关系时,舍己为人,公而忘私,为革命、建设和改革业做出巨大贡献。

②“乐以天下,忧以天下”;“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如鸿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与朋友交,言而有信”;等等。

通过以上探究活动,我们进一步明确了:

1、作为中华文化的精华,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美德,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与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道德,是我们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

2、道德典范具有时代性。

不同时代的道德具有不同的内涵。今天,我们把培育“四有”公民,作为发展中国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就要联系新时期新阶段的实际,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1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2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3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4坚持中国共产党引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旗帜

5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6坚持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

7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三、怎样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

国家: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要充分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

个人:

1、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2、主动感悟先进文化的熏陶

3、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4、提高眼力、拒绝污染

5、自觉抵制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活动3【活动】教学过程

探究活动一:比较不同时期历史人物,从而得出道德模范人物的共同特征,为更好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增强学生道德理念,进行传统美德格言比赛。

探究活动二:从思想道德建设的着力点出发,引发对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思考,从而让学生得出怎样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探究活动三:通过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的了解,以张丽丽为榜样。说明怎样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探究活动四:通过对歌曲视频《好人就在身边》的播放,进一步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的熏陶。

头脑风暴:加强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巩固

活动4【练习】教学过程

1、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a精神文明建设b思想道德建设

c科学文化建设d-政治建设

2、把思想道德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原因是()

a遵守社会公告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b思想道德建设规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文化建设的灵魂

c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当前我国的中心工作

d依德治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3、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是()

a为人民服务诚实守信

b集体主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

c为人民服务集体主义

d爱国主义集体主义

4、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具体求包括()

①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②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③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一致④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之所以要以诚实守信为重点()

①诚信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②加强诚信建设能促进市场经济发展③市场经济具有自发性的缺点,会导致信用缺失现象④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

活动5【测试】教学过程

1、2009年的“张海超开胸验肺”事件震惊全国。张海超的遭遇中,首先是职业病诊断、鉴定需要用人单位出具相关证明,张所在单位迟迟不给其开具证明;其次是,他向上级主管部门多次投诉后,终于取得了去做正式鉴定的机会,但郑州职防所医技科主任王晓光等为其做出了“肺结核”的诊断,并非众多医院确诊的“尘肺”职业病。事后,相关单位和个人都受到了相关处罚。这个事件启示我们()

①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②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经济社会顺利发展的必然要求

③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④不注重思想道德修养,即使掌握了丰富的知识,也可能危害社会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2009年9月21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解放军总政治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六单位宣布:裴春亮等55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称号,陈荣超等262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时代的前进需要健康向上的道德风尚来引领,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英雄模范的道德楷模力量来推动。这是因为()

①道德力量是国家发展、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重要因素

②道德楷模是激励人们前进的精神动力

③道德楷模有利于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

④以德治国比依法治国更重要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3、2008年度,江苏首批免费开放174家博物馆、公共图书馆、纪念馆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说明社会公共文化服务应该()

a.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b.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

c.与各种思想道德体系相包容d.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

4、2009年9月21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解放军总政治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六单位宣布:裴春亮等55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称号,陈荣超等262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全国道德模范身上既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德,又闪烁着新时代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光芒。上述材料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①道德总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被赋予新的内涵

②我们要选择完全相同的道德典范来学习

③不同时期的道德典范总是带着不同时代的印记

④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相承接的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5、为大力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激励广大干部群众奋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对全国抗震救灾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分别授予“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和“全国抗震救灾模范”荣誉称号。这有利于()

①人们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知识文化修养②人们坚定共产主义的共同理想

③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创建活动④紧紧抓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6、江苏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满足城乡居民文化需求的同时,省政府在2009年工作报告中强调指出,今年要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材料中江苏作出相关决策的意义。

活动6【作业】教学过程

总结本节课知识点,形成知识网路。加强教材基础知识的记忆。并完成导学案中的课后习题

人教版八年级政治下册教案篇3

?课题】 第十课 我们维护正义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对正义充满向往和追求,做有正义感的人。

(2)具有崇尚正直的优良品质,树立以自觉遵守各项社会制度和规则为荣的意识。

(3)积极主动追随见义勇为、匡扶正义的时代精神。

2.能力目标

(1)具有分辨正义行为与非正义行为的认知能力,自觉维护正义的实际行动能力。

(2)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的能力。

(3)见义勇为精神的践行能力。

3.知识目标

(1)理解正义与非正义行为的涵义,正义与社会公平的关系,正义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2)明确社会成员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就是维护正义。

(3)了解有正义感的人应该做到的具体要求。

?学情分析】

针对学生对正义没有明确认识的实际情况。由于正义问题比较抽象,学生虽然对正义有所耳闻,但对正义、正义行为与非正义行为,正义制度等没有明确的认识。

针对总分学生存在逃避规则对自己的约束的行为,不能自觉遵守社会规则的现实。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难点:

突破方法:

?教法与学法】

教法:讲授法、阅读法、设疑讨论法、体验教学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

?教学准备】

教师:收集素材、事例,制作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p107-111,预做课本问题。

?课时计划】共3个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引入课题

正义女神朱斯提提亚的故事及图片,导入课题。

讲授新课

第十课 我们维护正义

第一框 正义是人类良知的声音

思考问题:毒胶囊事件。

(1)新昌生产毒胶囊企业的行为是正义的行为吗?

(2)国家严厉打击毒胶囊的行为是正义的吗?

教师归纳:凡促进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维护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的行为,都是正义的行为。凡阻碍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利益的行为,都是非正义的行为。

思考问题:假如没有正义&b&b

早上买两根地沟油油条,切个苏丹红咸蛋,冲杯黄曲霉毒素奶或香精豆浆,吃几个蒸功夫毒包子。中午瘦肉精猪肉炒农药韭菜或毒豇豆,加碗石蜡翻新陈米饭,饭后上盘催熟芒果片+爆炸西瓜条。下班买条避孕药鱼,回到豆腐渣天价房,开瓶甲醇勾兑酒,就着炒尿素豆芽,吃个增白剂馒头,饭后抽跟高汞烟,得病还要吃毒胶囊的药,钻进黑心棉被窝,醒后我们还要坚强的活下去因为墓地又涨了!

教师归纳:期盼正义、维护正义,是所有善良人的共同心声。实施正义行为,不做非正义的事,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查处毒胶囊的背后:这一次查处毒胶囊的行动,得益于央视4月15日《每周质量报告》节目对毒胶囊的曝光。

仅凭媒体的曝光能解决毒胶囊事件吗?

事实上,铬超标的工业明胶已经不是第一次被曝光,早在2004年,央视就曝光过山东滨州用废皮革加工成食用明胶的事实。但多年来,工业明胶冒充食用明胶的现象从未杜绝,而且态势越演越烈,已经渗透至救命用的药用胶囊。

教师归纳:公正的对待,必须有正义的制度来保证。

真实的故事:2008年南京小伙彭宇搀扶跌倒老人反而成为被告, 不敢扶老人一时成社会之痛:2010年12月18日的《成都晚报》报道,当月17日,一位七旬老人在成都市一心桥南街路口摔倒了,十余人围观,但没人敢伸手拉大爷一把。一名小伙子迟疑了很久,终于去将大爷扶起来,边扶边对周围的人说你们几个一定要给我作证哦!

2011年月,88岁的李爹爹在离家不到100米的菜场口迎面摔倒后,围观者无人敢上前扶他一把。1小时后,李爹爹因鼻血堵塞呼吸道窒息死亡。

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正义因制度而有保证。

胶囊企业的命运:随着媒体的曝光,一场不小的信誉危机直击素有中国胶囊之乡之称的新昌县儒岙镇。而受伤的,不仅有广大消费者,也有当地很多遵纪守法的企业和员工。

思考问题:毒胶囊事件发生后该镇的胶囊企业将会面临怎样的命运?

虽然胶囊产业在儒岙镇占据重要地位,但是这一产业除了制造几个富翁外,并没有改变当地百姓命运,他们大多仍靠打工养家糊口,生活并不富裕。

儒岙镇总人口不足3万,但直接和间接从事胶囊产业的人员却有近万人,差不多一半的家庭都有劳动力在胶囊行业工作。目前,一些企业账户都被冻结了,现在许多工人都在找政府要钱,要求结算工资。

思考问题:假如此时,政府对此不闻不问,那些靠工资生活的工人和他们的家庭会面临怎样的境遇?

中共新昌县儒岙镇委员会书记盛学东表示,事情发生后,县里和镇里都十分重视,将尽快解决员工工资拖欠问题。

思考问题:政府重视解决工人工资拖欠问题,说明了什么?

教师归纳:有了正义与正义制度:

①即使处在社会最底层的人也得到保障;

②即使处于社会最不利地位的群体,也能得到关爱;

③保障人民生命与财产安全,推动社会进步。

毒胶囊事件后续:据介绍,药用胶囊的主要原料明胶分很多档次,顶级的达5万-6万元/吨,差的只要1万-2万元。但制成胶囊后的出厂价差别却没有那么大:以万粒为计价单位,好的170-180元,差的120-130元。

也就是说,违规企业只要付出大企业成本的16%-40%,就可以挣到其30%-50%的销售收入,利润空间被数倍放大。

违规企业在竞争中占有很大价格优势,面对这种不公平的竞争正规胶囊企业很是受伤。

新昌县康乐胶丸囊有限公司总经理潘金槐说: 以后销路肯定会有影响,但起码可以消灭那些小作坊,让我们这些正规企业可以发展得更好。

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正义与公平的关系:

①正义制度给予人们公平合作的支持和保障;

②公平的获得也需要正义的制度作为支撑;

③正义制度是真正公平的基础。

后毒胶囊时代:毒胶囊事件终将解决,假如你在毒胶囊事件之后,准备在新昌开一家新的胶囊企业。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你将注意哪些问题呢?

教师归纳:诚信经营,遵守道德和法律,生产优质产品,提供周到的服务。

课堂小结

社会的发展需要正义,正义需要制度来加以维护,正义使得人与人之间的纽带更为紧密,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为和谐。和谐的社会呼唤正义。

课堂练习

单项选择:

1.生活中正义的情感和行为随处可见。下列行为中属于正义行为的是( )

a.同学生活困难时,伸出援助之手

b.买到假冒伪劣商品时,将销售者打伤

c.拾到物品,据为己有

d.同学与人闹矛盾,为同学大打出手

2.我国对一些贫困地区给予经济上的扶持,对收入较高的人征收个人所得税。国家制定这些政策是为了( )

a.减少个人收入,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

b.消除不公平现象,实现社会的绝对公平

c.避免严重的社会分化,构建和谐社会

d.建立起正义的制度,消除人们的收入差距

3.下列做法,体现了公平正义要求的是:

①某些厂家为了使筷子不生虫,用工业硫磺将其熏蒸,不经消毒处理就投入市场 ②全国扫黄打非办严厉打击通过手机向消费者提供淫秽色情信息等违法行为 ③湖北省2010年将加快城乡保障性住房建设,解决棚户区居民的住房问题 ④各级政府努力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课后作业

1.复习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2.预习p112-115课文,预做课本问题。

?板书设计】

第一框 正义是人类良知的声音

一、走进正义

1.正义行为和非正义行为

2.制度的正义性

二、社会发展需要正义

1.正义制度的作用

2.公平和正义的关系

?教学反思】

本课知识点理解难度较大,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和理解相关的知识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教师一方面动员学生收集一些素材;另一方面,在教学采用大量的现实生活中的新闻素材,运用讨论、举例等方式,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达到教学目的。教师在运用时政材料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第2课时

引入课题

自习本框内容,完成下列任务:

1、为什么说遵守规则和程序就是维护正义?

2、为什么说对待非正义不应采取消极态度?

3、有正义感的人对正义行为有何举动?对非正义行为呢?

4、正义、非正义与社会稳定有何关系?

5、为什么说正义感是做人的优良品德?

6、如何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由自学导入新课。

第二框 自觉维护正义

讲授新课

一、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

案例分析:初三某班有一个直升本校的保送名额,按学校规定综合考评成绩在前两名的同学有资格参加面试。经过综合考评,排在前面两名的小赵和小孙入围面试。面试的当天,两人惊奇地发现吴敏也出现在面试场上。面试的结果没有公开。最后,吴敏获得了这个保送名额,小孙和小赵则名落孙山,大家对此议论纷。面对这一选拔结果,小赵忍气吞声;小孙找到班主任,要求给个说法。

思考讨论:(教师归纳)

1、保送为什么要通过综合考评的方式来确定人选?

公正的对待,必须有正义的制度来保证,通过综合考评的方式,就是为了体现公平和正义。

2、吴敏得到保送名额会带来什么影响?

破坏了制度,影响了公平和正义。

3、小赵的态度会带来什么影响?

纵容非正义行为。助长非正义的扩散。最终损害的将不是一个人的利益。

4、如果小孙没有得到他想要的结果,他的行为还有意义吗?

小孙即使没有得到他想要的结果,他的行为也是在维护正义。

5、这件事对你的启示?

我们要从小树立自觉遵守各项社会制度和规则为荣的意识,养成良好习惯,以实际行动维护正义。

问题解答:

1、为什么说遵守规则和程序就是维护正义?

正义和正义制度是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的,它要求每一个人都必须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没有人可以例外。规则和程序反对歧视,不允许特权。作为社会成员,我们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就是维护正义。

2、我们应该怎样做?

从小树立以自觉遵守各项社会制度和规则为荣的意识,养成自觉遵守各项社会制度和规

则的良好习惯,以实际行动维护正义。

材料阅读:在美国波士顿犹太人屠杀纪念馆碑上,镌刻着一位德国新教牧师留下的发人深省的短诗。他曾是纳粹的受害者,也是对非正义保持沉默的受害者。在德国,起初他们追杀共产主义者,我保持沉默——因为我不是共产主义者;接着他们追杀犹太人,我保持沉默——因为我不是犹太人;后来他们追杀工会成员,我保持沉默——因为我不是工会成员;此后他们追杀天主教徒,我保持沉默——因为我是新教教徒;最后他们奔我而来,却再也没有人站出来为我说话了。

这则短诗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教师归纳:对待非正义不应采取消极态度!

问题解答:

3、为什么说对待非正义不应采取消极态度?

非正义行为的危害:损害别人的权利和机会,进而危害整个社会。

消极态度所产生的社会影响:无疑会助长非正义行为的扩散,最终损害的将不仅是某一个人的利益。

二、做有正义感的人

情景分析:在公交车上,小偷的手伸向一个乘客的钱包;一个高大的男生正在对一个瘦小的同学拳打脚踢;个别同学在考试中作弊;罪大恶极的犯罪分子被判死刑;分析上述情景中的正义和非正义行为。

如果你看到上述情形,会有什么感想?

问题解答:4、有正义感的人对正义行为有何举动?对非正义行为呢?

有正义感的人对正义行为:对正义行为表现出赞赏的崇敬之情;对正义充满向往和追求;乐于把对正义的崇尚之情付诸行动。

有正义感的人对非正义行为:

在情绪上:产生不安、不满、愤怒等;在行动上:主动采取行动来维护正义。

问题解答:5、正义、非正义与社会稳定有何关系?

非正义行为会破坏、甚至毁掉社会;正义行为能够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谐。

正义气节欣赏: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正气歌》

粉身碎骨浑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达士如弦直,小人似钩曲。----杜甫

头可断,要不可屈----张确

不为五斗米折腰----陶渊明

正直者不可屈曲----欧阳修

中华民族历来具有崇尚正直的传统。读了上面的正义气节你有何感受?

问题解答:6、为什么说正义感是做人的优良品德?

有正义感、为人正直,这是做人应该具有的优良品德。我们自身做人要堂堂正正、立得正行得稳、爱憎分明、正气凛然、正大光明、无私无畏。正直具有无以摧毁的人格魅力,具有不可抗拒的精神力量。一个人可以没有某种能力,但不能没有正直的骨气,不能没有浩然正气。

情景分析:战士徐洪刚在旅途中4面对名持刀歹徒,挺身而出,英勇搏斗,制止了歹徒推动钱财、侮辱妇女的不法行为。他在全身被扎14刀、身负重伤的情况下,忍着剧痛追赶逃窜的歹徒,起到昏倒在地。

徐洪刚的英雄壮举体现了什么情感和精神?

问题解答:7、如何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1)当非正义的行为发生在自己身上时:能够采用正当方式,奋起抗争

(2)当看到非正义行为发生在他人身上时:能够见义勇为,匡扶正义,及时对受害者给予声援和救助。

(3)作为未成年,我们应该:有见义勇为的精神,又要做到见义巧为,要尽量在不伤害自己的大前提下,维护正义。

课堂小结

人生的正直与人生的美丽是统一的,坚守自己正直的人生才能获得美丽的人生。那么,不妨就让我们以自己的毅力和实际行动去承担起一次次个人品质的测试,永远做一个正直的人。因为正直的人越多,我们的社会就越健康。

课堂练习

略(详见课件)

课后作业

复习本课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

第二框 自学维护正义

一、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

1.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

2.如何面对非正义的行为

二、做有正义感的人

1.社会发展需要有正义感的人

2.如何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教学反思】

本节课针对学生缺少自觉维护正义和公平的意识这一问题,教师采用自主学习法,逐步学习本框知识,懂得了有正义感是做人应该具有的良好品质,从而树立自觉遵守社会制度、规则和程序的意识,培养自觉维护正义,自觉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的习惯。

第3课时

一、知识点回顾

1.什么是正义行为,什么是非正义行为?(p109)

2.正义制度有什么作用?(p109--110)

3.正义与公平的关系是怎样的?(p111)

4.正义对社会制度的重要价值(111)

5.我们应该怎样自觉维护正义?(p112--113)

6.正义感的具体内容有哪些?(p113)

7.为什么要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p114)

8.怎样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p115)

二、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略,详见课件)

(二)非选择题

1.材料一:张俊的爸爸是个老板,收入很高。一天,他对张俊说:不是说多劳多得吗?为什么收入越多扣的税越多?我自己辛辛苦苦挣的钱交给国家,凭什么啊?

材料二:小江新买的自行车被偷了,心里很不平衡,看到路边有辆新自行车,于是撬锁把车骑走,被人发现后扭送到派出所。小江想不通。

请问:他们受到的对待是正义吗?为什么?

2.放手,她是我妹妹!这是维吾尔族青年艾尼居买·居买尔三兄弟面对歹徒抢劫汉族女大学生时脱口而出的大喊&b&b女大学生获救,艾尼身负重伤。艾尼三兄弟的事迹感动了全国各族人民。

请你对艾尼三兄弟的行为进行评析。并设想如果缺少这种行为,我们的社会会怎样?

3.2008年10月,南京市一位姓唐的女士,开着面包车到一家超市购物,一名歹徒乘机从车外伸手将车内的包抢走,随后飞快跑到一辆已经启动的摩托车边,跨上车飞奔而去。开车途经此地的陈先生当即加大油门紧追,与歹徒在公路上开展了一场追逐战。最后摩托车因转弯过急摔倒在地,歹徒也因此被抓获。

(1)歹徒的行为有什么危害?

(2)陈先生的行为说明了什么?

(3)怎样做才是一个具有正义感的人?

三、课后反思

通过每课的学习之后,都安排学生进行知识点的复习和同步练习,看来,学生已经形成了学习习惯。

当前,党中央提出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这是为了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 力,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把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引导和凝聚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上来,教育人民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为实现四化、振兴中华的共同理想 团结奋斗。

一、对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性

自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改革开放、搞活经济的政策和措施。改革开放无疑对 我国的经济腾飞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速度的迅猛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但是随着国门的打开,与外 部交往的增多,不仅仅是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方式传进我国,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些光怪陆离的生活方 式和腐朽阴暗的消极东西,也泥沙俱下传入我国。一些想往资本主义纸醉金迷生活方式的人,觉得外面的世界 很精彩,有些人觉得外国的月亮似乎真的比中国的圆。穿的沾上洋气就显得精神,用的沾上洋 气就受人高看一眼,吃的沾上洋气也觉得味道美,谁能出国溜一圈也觉得很风光。公款吃喝和公款旅游 已成了小巫,用公款出国则成了新的时尚。有些人在与外商交往中,不惜出卖人格、国格,奴颜婢膝成了新的 假洋鬼子,有些人出国定居以后,以能打败中国人为荣,真是养虎遗患令人痛心疾首。这一切,无不对青少年 产生极坏的影响。

中华民族是富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伟大民族。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 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在当前的历史条件下,对人民进行广泛 的爱国主义教育,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全民族力量,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中华 民族的振兴而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青少年是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 ,思想意识形态逐渐趋于成熟时期,因此广大青少年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对他们进行广泛的爱国主义教育 ,对造就一代新人具有极其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在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主渠

道作用

九年义务教育法的实施,使广大适龄儿童在这一时期都在学校渡过。尤其是实行全日制教学的学校,学生 在一天中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时间是在学校渡过的。在学校的时间里,大部分时间是被课堂教学所占用。这样就 使得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所以要发挥好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现就小学思想 品德课的课堂教学,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发挥主渠道作用略谈几点认识。

1.教育目的的一致性

从小学思想品德学科的教学目的看,思想品德课教学大纲规定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的是:教育学生 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初步养成关心他人、关心集体、认真负 责、诚实、勇敢、勤劳、节俭等品德和文明礼貌、遵守纪律等行为习惯;初步具有辨别是非的能力,为培养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级各类人才和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奠定初步的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础。这个教学目的与爱 国主义教育的目的是相吻合的,要求是一致的。这就为发挥课堂教学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时,不 仅提供了可能,而且做出了充分的保证。

2.教育内容的全面性

从小学思想品德的教育内容和基本要求看,主要进行下述教育,这就是:热爱祖国的教育;热爱中国共 产党的教育;热爱人民的教育;热爱集体的教育;文明礼貌、遵纪守法的教育;努力学习、热爱科学的教育; 热爱劳动、艰苦奋斗的教育;良好品格的教育;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以上九个方面都直接或间接 的与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相联系。尤其是热爱祖国的教育具体内容是:教育学生继承中华民族不畏强暴、敢与 列强英勇斗争等爱国传统,培养他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激发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自豪感;教育学生初步知道中国人民在旧社会受剥削、受压迫,知道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建设还有很多困难 ,引导学生逐步树立为长大建设祖国、保卫祖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做贡献的志向;要忠于祖国。这些要求 完全符合《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规定的内容。因此,思想品德课在爱国主义教育方面的内容是全面性的, 思想品德课教学是能够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的。

3.教学内容的层次性

从各年级段的教学要点和思想品德课的教材中设课的情况看,思想品德课在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方面做到了 循序渐进、层次分明、由浅入深、由近及远。

如低年级段的教学要点是:知道自己是中国人要热爱自己的祖国,知道我国的国名、国歌、首都和重大节 日;认识国旗、国徽、祖国版图;升国旗、唱国歌时要立正、行礼;知道一些爱国小英雄的故事。这些内容都 是初浅的必要的爱国主义常识性教育。因此,在低年级省编思想品德课教材设置了:《我爱祖国》、《国旗国 旗我爱你》、《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重大节日》、《爱国小英雄张六子》等课进行热爱祖国的教育。

中年级教学要点是:知道一些爱国人物的事迹,教育学生学习他们热爱祖国反抗帝国主义侵略英勇斗争的 精神;初步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向为家乡做出贡献的先进人物学习,立志为建设家乡做出贡献;知道中国人 民解放军是祖国的坚强保卫者,要热爱解放军,学习他们保卫祖国、英勇战斗的精神。这里主要进行热爱家乡 的教育,从近处着眼、从热爱身边熟知的英雄模范人物开始,到向他们学习,立志为家乡做贡献,进行热爱祖 国的教育。为此,在中年级省编思想品德课教材设置了:《抗日英雄杨靖宇》、《我的家乡——黑龙江》、《 改变家乡面貌的带头人》、《苏宁的故事》、《冯婉贞抗英的故事》、《圆明园的浩劫》、《新旧社会两重天 》、《边防线上的哨兵》等课,进行热爱祖国的教育。

高年级的教育要点是:知道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社会主义好;知道社会 主义建设还有很多困难,要艰苦奋斗;要有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主人翁的责任感,初步树立长大为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做贡献的志向;知道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在和外国人交往中要维护祖国尊严;懂得损 害祖国荣誉、丧失国格是可耻的;知道新中国成立后还有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敌人,要提高警惕。高年级主要 进行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进行为祖国做贡献、维护祖国尊严,要有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自豪感和主人翁责任感的教育,教育的要求和程度既加深了,又提高了。为此,在高年级省编思想品德课教 材设置了:《伟大的成就》、《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要艰苦奋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为国献身的飞机制造家冯如》、《要有主人翁责任感》、《留学生遍及世界各地》、《我长大要造大桥》等课 进行爱国主义方面的教育。

以上实例充分说明了思想品德课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上,有层次性,使学生能受到系统的教育,既 循环而又不重复,还逐步加深。这也充分地体现了思想品德课的主渠道作用。

4.教育时间的连续性

九年义务教育大纲和小学教学计划规定了无论是五年制小学还是六年制小学,无论是哪个年级,在校期间 每周都开设一节思想品德课。这就保证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间长达5—6年,从不间断。课堂上讲授其 它要点时,如讲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热爱人民的教育、热爱集体、热爱科学、热爱劳动等教育,都可以有 意无意地渗透爱国主义教育,都可以对学生进行直接或间接的爱国主义教育。从而保证了思想品德课在进行爱 国主义教育时,发挥主渠道的作用。

三、课内外结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加强教育效果的有效

途径

要把爱国主义的教育内容变为学生的爱国思想、变为学生的爱国情感、变为学生的爱国行动,以至于变为 学生矢志不移终生难忘的爱国信念,单单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还要把课堂教学与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结合起 来,寓爱国主义教育于生动活泼多姿多彩的形形色色的活动中,才能加深对学生的教育,才能更好地取得教育 效果。如有的老师在讲热爱家乡一课时把同学们领到新建的工厂或各个住宅小区,领到北环路、立交桥、松花 江大桥等地,进行现场教学,通过实物充分领略家乡的巨大变化。组织同学们到太阳岛、植物园、动物园,充 分领略家乡山清水秀的美丽景色,增加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请苏宁团的解放军做报告,充分理解家乡先进人物 的成长,为家乡争光等等。

课内外结合方式很多。如与班队会结合、举行专题讲演会、故事会、营火晚会,举办夏令营、冬令营、拉 练、走出去、请进来等等。课内外结合能扩大学生视野,使学生有亲身体验,能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的情感,使 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生动活泼,可信度强,实践的可能性大,因此能产生巨大的教育效果。

看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政治教案我们维护正义的人还看了:

1.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政治教案

2.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政治第八课教案

3.人教版八年级政治上教案设计

4.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政治第一课教案

5.八年级政治下册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政治下册教案篇4

培养自尊自信的良好品格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通过寻找个人自尊自信的支点、创造个人成功的记录等方式来确立自尊自信。知道一些体现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典型事例。

过程与方法

进一步提高认知能力,能够初步较全面、正确地了解自己,确立自尊自信的前提。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保持个人较恰当的自尊心和一定的自信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有意识地引导自己,保持个人自尊自信的正确方向,把个人的自尊自信上升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以成为一个对祖国、对人民的有用之才。

教学建议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指导学生学习有关自尊自信方面知识的目的,在于引导其行动。因而本框教学内容是全课的重点。课文提出了培养自尊自信的三点途径,前两点是实际性的指导,第三点是方向性的指导。重点是要指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与生活实际,将这些方法落实于行动。

教法建议

在懂得了“是什么”、“为什么”以后,重要的是“怎样做”。也就是如何将心理品质教育最终落到实处。自尊自信的培养可以说有多种途径,但最根本的则是如何认识自己突出的优势和长处。因此,要引导学生广开思路找自己的“长”。尤其是一些所谓的“差生”,教师应把重点放在他们身上,发动同学帮助其发现也许连自己也没有认识到的优势和长处,培养其自尊自信良好品质。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过程:

教师持一带支架的相框进入教室,把它放在讲台桌上,老师引导说明相框能站立在桌上是因为后边有支架。而每个人要想以自尊自信的良好形象自立于社会,也需要这样一个“支点”,即每个人的优势和长处。

学生活动:找优点

① 以小组为单位

② 每组指定一名同学作为找优点的对象

③ 自我找优点与小组其他成员给其找优点同时进行

④ 教师提示:“优点”不光是指学习好,体育好、唱歌好、人缘好、模仿能力强、做饭好等都是优点。

⑤ 时间五分钟

⑥ 先由自己陈述所找优点,然后由小组其他成员陈述。

⑦ 当学生说出自己的优点后,教师示意学生掌声鼓励。

(目的: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增强自信心。)

问:在赢得掌声的时候,你能说说是用哪些具体的方法找到自己优点的吗?

生答:要和别人相比较。当然,要选择好比较的对象,比如,踢足球的水平,我就得和同学比,不能和-比;全面挖掘自己优势,当然,也要认识不足,才能扬长避短。

师:此外,还要逐步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抓住今天,追求明天。

学生活动:请填写下列表格

题目

那一次,我成功了!

时间

目标

行动

结果

内心体验

可选取漫画、照片、证书等方式加以说明

学生归纳:在成功的行动中,体验胜利的喜悦,自信心不断增强。要想成功,目标就要适当,行动也要勇敢。

用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话:“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说明要自信,就要独立,不能有依赖性。

议一议:“维护国家尊严是大人们的事,与我们中学生无关。”这种想法对吗?为什么?

生答:不对。人既要有人格,又要有国格。中学生也是国家公民,有维护国家尊严的义务。

问:维护祖国的尊严我们应怎样做?

生答:继承民族传统、对外交往不卑不亢、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尊重国旗、国徽、国歌……

学生课堂小结

探究活动

我的自信心在哪里

活动(一)学生填写调查表知道自己具有那些能力:

自我能力调查表

在符合你的题目的括号内划"√",在不符合你的题目的括号内划"×"。如果你还具备其他能力请填写在第9题中

1.我对自己的理解能力充满信心( )

2.我对自己的社交能力充满信心( )

3.我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充满信心( )

4.我对自己的表演能力充满信心( )

5.我对自己的体育能力充满信心( )

6.我对自己的组织能力充满信心( )

7.我对自己的绘画能力充满信心( )

8.我对自己的自我保护能力充满信心( )

9.我还对自己的以下能力充满信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回顾成功经历及内心体验,说明我们的能力还必须得到他人的肯定,自信心才可能确立。

"我得到了别人的大拇哥"

幼年的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成功事件),得到了__________________的大拇哥,我心里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童年的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成功事件),得到了__________________的大拇哥,我心里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少年的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成功事件),得到了__________________的大拇哥,我心里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自由演说,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能力和成功经历,分析自尊自信是如何确立的,如何能培养自尊自信,并能指导自己的行动。

人教版八年级政治下册教案篇5

货币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货币的职能;阐释价格、商品流通、纸币、通货膨胀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世界现行货币的调查、了解并结合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货币的不同看法,从货币的起源和本质说明应正确认识货币的作用,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和辨证的思维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我国纸币的爱护及正确对待货币的态度。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一、关于货币的本质,教师可以结合对货币产生过程的分析来说明其本质。教师在解释本质时应着重抓住以下几点进行分析:

1、货币的含义。从含义中我们可以看出货币首先是一种商品,其次要看到货币还有和其他商品不同的地方是能够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而其他商品不具有这种属性。

2、货币和其他一般等价物又有着不同。能够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有很多商品,但这些都不能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只有当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时候才产生了货币。

3、从货币的作用来看,货币可以和其他商品相交换,起到一般等价物的作用。

综合以上可以看出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二、关于货币的产生教师主要讲清以下几点:

1、货币产生的原因: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发展,使得交换越来越频繁和复杂化,这就需要一个交换的中介,正是在这个过程中货币逐渐产生。

2、货币产生的过程: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的出现、货币的产生。

对于这个问题教师可以以具体的事例并结合书中的图片来进行说明。

三、书中共讲到了货币的五种职能,其中前两种是最基本的职能,即从货币产生时就具有的职能。因此,教师在讲课时主要抓住前两种职能。

1、价值尺度职能。这一职能指的是用货币来衡量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这一问题主要讲清楚:

第一,货币为什么可以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这是因为货币本身也是商品,也凝结了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也有价值。所以货币的这一职能实际上是用货币的价值衡量其他商品的价值。

第二,商品的价格。在这里应该弄清楚价格是用货币表现的商品的价值,也就是说价格是价值的外在表现。因此,价格的变化要以价值为基础,用一定量的货币单位来表现。

第三,价值尺度职能中,人们无须拿现实的货币来衡量商品价值的大小,只需要从观念上进行比较即可。因此,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2、流通手段职能。

第一,这是指用货币作为媒介来进行买卖商品。最初的商品交换是简单的物物交换,货币出现后,商品交换开始以货币为媒介。这时候,在商品买卖过程中,买和卖往往相分离,这就给买卖双方造成一定的困难。货币在此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交换媒介的作用。由于货币的出现,买卖不再是直接的从商品到商品的直接交换,而是从商品到货币再到商品。这个交换过程叫做商品流通。

第二,流通手段和商品流通的区别:流通手段强调的是货币在商品交换中所起的作用,而商品流通强调的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的整个过程。

第三,货币的这种职能必须是实实在在的货币,人们不可能用观念上的货币来购买商品。

3、贮藏手段职能。由于货币本身具有价值,所以可以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贮藏起来。在这里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贮藏手段并不是指储蓄。

4、支付手段职能。这一职能是随着赊帐买卖的出现而产生的。教师只要讲清楚这一过程中货币的支付和买或卖并非现场交易,而是相分离即可。

5、世界货币的职能。这是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兴职能,它是指货币在世界市场上起作用。

四、关于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公式主要抓住以下几点:

1、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公式是什么?它和哪些因素有关系?

2、什么是通货膨胀?它是怎么引起的?通货是指流通中的货币,膨胀是指纸币太多了超过了实际需要的数量。当纸币的发行量超过实际需要的数量时,就表明用更多的纸币代表一定量的商品价值量,也就是说单位纸币所代表的商品价值量减小,所能购买的商品数量减少;反过来意味着商品的价格上涨即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必然影响人们的生活。

3、纸币的发行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商品价格总额上涨,纸币的发行量也要增加。因此,当一个国家经济增长时,商品的价格总额在上升,纸币的发行量也要相应增加,而一旦增加额超过了增长额就会出现通货膨胀。

?、纸币的发行量与货币流通次数成反比。如果纸币的发行量和商品价格总额保持不变,而加快货币流通次数也会引起通货膨胀。

5、如何有效控制通货膨胀。关于这一点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讨论,关键要从我国的实际出发,考虑到我国经济建设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教师可以应道学生根据公式来进行推论。从纸币的发行量上看出要控制纸币的发行,要使纸币的发行量与经济增长速度相适应。从商品价格总额和货币流通次数上引导学生明白要大力发展经济,并且应该采取必要措施使经济尽量作到良性发展。

在讲这一部分内容时,由于比较抽象,教师可以进行实例说明,这样让学生更能接受。

五、关于正确对待货币。

当今的市场经济时代,人们对金钱的看法可以说是千奇百怪,更加重视金钱的作用。而学生在社会的影响下对金钱也有着各种各样的看法。这一部分内容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教师可以预先对学生进行思想调查或者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针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思想教育。教育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例如可以与学生进行谈心、开主题班会、带领学生参观革命伟人的故居等。在对待金钱的态度上关键要把握住两点:

首先,应该认识到金钱的重要作用。尤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更应该充分认识到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其次,应该看到在今天金钱也有着一定的消极作用。那种一味追求金钱,为了金钱可以出卖良心、道德、民族的、国家的利益的做法是不应该的。我们不可忽视金钱的消极作用。

在此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学会辨证地看问题。培养学生树立起正确的金钱观。

六、关于纸币

首先,讲清楚纸币是在铸币的基础上产生的

其次,弄明白纸币的含义。在理解这个含义时应该清楚:

1、纸币是一种符号,它是货币的符号,代表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2、纸币本身并没有价值,它只是代表着金属货币的价值。

3、纸币是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能发行纸币。

第三,讲明纸币为什么会代替铸币。即纸币和铸币相比较有哪些优点。这让学生看书即可。

最后,让学生了解我国的纸币情况以及当今世界上一些主要国家的纸币。

七、教学重点、难点

1、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主要是货币的两种基本职能。

书中共讲到了货币的五种职能,其中前两种是最基本的职能,即从货币产生时就具有的职能。因此,教师在讲课时主要抓住前两种职能。

(1)价值尺度职能。这一职能指的是用货币来衡量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这一问题主要讲清楚:

第一,货币为什么可以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这是因为货币本身也是商品,也凝结了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也有价值。所以货币的这一职能实际上是用货币的价值衡量其他商品的价值。

第二,商品的价格。在这里应该弄清楚价格是用货币表现的商品的价值,也就是说价格是价值的外在表现。因此,价格的变化要以价值为基础,用一定量的货币单位来表现。

第三,价值尺度职能中,人们无须拿现实的货币来衡量商品价值的大小,只需要从观念上进行比较即可。因此,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2)流通手段职能。

第一,这是指用货币作为媒介来进行买卖商品。最初的商品交换是简单的物物交换,货币出现后,商品交换开始以货币为媒介。这时候,在商品买卖过程中,买和卖往往相分离,这就给买卖双方造成一定的困难。货币在此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交换媒介的作用。由于货币的出现,买卖不再是直接的从商品到商品的直接交换,而是从商品到货币再到商品。这个交换过程叫做商品流通。

第二,流通手段和商品流通的区别:流通手段强调的是货币在商品交换中所起的作用,而商品流通强调的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的整个过程。

第三,货币的这种职能必须是实实在在的货币,人们不可能用观念上的货币来购买商品。

2、货币与纸币比较表

区别

货币

纸币

定义

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

职能

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

只是代替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即只具有流通手段的职能。

是否有价值

货币是商品具有价值

纸币只是货币符号,无价值。

教法建议

1、货币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这个问题教师主要通过分析历史得出它们的发展阶段,另外教师也可以结合视频文件进行说明。

2、货币的含义及本质:教师可以让学生针对不同阶段出现的货币分析其缺点并弄清楚为什么,然后将金银的优点与之相比较,得出货币的概念和本质。

3、货币的五种职能:教师可以让学生课下调查,看一看在自己的周围,人们平常是怎么使用货币的。上课时,针对学生所搜集上来的材料,让学生进行分类。然后结合课本的内容进行讲解。

4、纸币的含义:这一点教师可以让学生对纸币和金属货币进行比较得出结论。

5、世界上的各种纸币:这一问题教师可以设计表格,让学生调查当今世界市场上的主要纸币名称及与人民币的兑换比例,从而加深印象。

6、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公式和通货膨胀:教师可以搜集通货膨胀时商品的价格及国家的纸币发行量来让学生分析比较,从而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特别是国民政府时期的通货膨胀更是典型事例。

7、关于正确对待货币的态度:教师可以通过列举当今社会上存在的各种反面事例,让学生进行讨论或者以主题班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正确态度。

货币的职能

复习提问

1. 什么是货币?

2. 货币是一般商品的共同点和区别点是什么?货币的本质是什么?

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货币就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在明确了什么是货币、货币的本质以后,下面我们进一步学习货币的职能。

讲授新课

一、货币的职能(板书)

请同学们看课本第16页第2自然段后回答:

1)什么是货币的职能?

2)货币有哪些职能?其中哪个是基本职能?

同学回答:

1)“货币的职能就是指货币在人们的经济的生活中所起的作用。

2)“货币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

教师:回答正确。货币的五种职能是在现代商品经济条件下具备,其中从产生时起就具备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下面我们来分别研究一下货币的五种职能。第一个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

1. 价值尺度(板书)

提问:一种商品价值的大小能由自身来表现吗?在货币产生以前,商品价值的大小是怎样表现的?

学生回答:一种商品,它自身是不能表现自己价值大小的,只有通过交换,由另一种商品表现出来。例如,在货币产生以前,2只羊换1把斧子,2只羊的价值是通过1把斧子表现的,1把斧子是2只羊的交换价值。

教师设疑:在货币的产生以前的物物交换阶段,一种商品的交换价值是由另一种商品来表现的。那么,货币产生以后,用什么来衡量商品价值的大小呢?

学生回答:货币产生以后,可用货币作为衡量商品价值大小的尺度。

教师:同学们回答正确。货币产生以后,商品的价值都由货币来表现。货币的成为衡量商品价值大小的尺度。也就是说,货币具有价值尺度的功能。

(1)、定义(板书)

“货币 作为价值尺度,就是以货币作为尺度来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

(2)、货币为什么能充当价值尺度(板书)

学生回答略

教师归纳:货币之所以能够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是因为货币本身是商品,也具有价值,因而就可以以自己的价值作为尺度来衡量其它商品的价值。这正如尺子可以衡量物品的长短是因为尺子本身有长度一样。

现实生活告诉我们,纸币虽然不具有价值, 能直接作为衡量商品价值的尺度,但是通过纸币的媒介,不同商品的价值就可以互相比较其大汴,在这里,纸币代替金属货币起到了间接价值尺度的作用。

例如:1件衣服50元、1件毛料衣服500元,说明1件毛料衣服比1件衣服和价值大。(因现产生活中人们都用纸币购买商品,故这里应给以说明,但又因为还没有讲“纸币”的知识,所以只讲到此程度即可。)

(3)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教师:大家走进商店购买商品的时候,也许对于商品的标价习以为常,。但是,如果哪一天商店里不再标出商品的价格,而是将一叠纸币放在旁边,人们又会作何感想呢?这又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略

教师:商品的标价说明了货币仍然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而此时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并不要实实在在的货币,只要让人们明白某一种商品值多少钱即可。

(4) 、价格(板书)

① 价格定义(板书)

教师:每当我们走进商店,都会发现每一种商品(或每一类商品)旁边(或贴在商品上)都有一个说明商品价值大小的价目表。用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的价值就是商品的价格。换句话说:“价值是价格的货币表现。”

货币的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就是把商品的价值用货币来表现,如1kg猪肉值16元、1kg鸡蛋值6元等。

提问:既然价格是以价值的货币表现,那么,价格与价值的关系是什么?

② 价值与价格的关系(板书)

学生回答: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值决定价格。

教师:回答正确。例如: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商品价格的高低,一般地说与商品身价值大小成正比。”

再如:买一件衣服需要花50元,50元是衣服的价格,它必须以衣服的价值为基础。即:1件衣服=50元 50元是1件衣服的价格 价格要以价值为基??

提问:看书第17页的“议一议”,从货币的产生过程来看,商品的价值有哪几种表现形式?

学生回答略

教师归纳:商品的价值形式经历了四个阶段:

a、简单的价值形式:一咱商品的价值个另地、偶然地表现在别种商品上。

b、扩大的的价值形式: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其它一系列商品上。

c、一般价值形式:一切商品的价值共同表现在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充当一般等物的商品上,

d、货币价值形式(价格):货币成为表现其它一切商品价值的固定的一般等价物。

那么,在这些阶段都是怎样来表现商品的价值的呢?

教师设疑:为什么在商店里,说明商品价值的大小只要摆放在一个小小的价目表、写出它的单价即可,而不用摆放在它所值的货币?

学生回答略

教师: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并不需要现实在货币,只是观念上的货币。下面看货币的第二个基本职能:

2、流能手段(板书)

什么是商品流通(板书)

教师:货币产生以前,商品交换是直接的物物交换,它的公式是:商品──商品(w──w)。在这种物物交换中,买和卖在时间和空间上是同时进行的,用不着什么媒介。

提问:货币产生以后,一个商品生产者要想获得另一个商品生产者和商品怎么办?

学生回答:货币产生以后,商品所有者首先把商品换成货币,再用货币换商品,货币成了商品交换的媒介。

教师:回答正确。“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作商品流通。”它的公式是:商品──货币──商品(w── g──w)。

人们日常从商品买卖中所看到的货币的作用,就是流通手段的职能,所以这种职能又叫作购买手段。

提问:商品流能与流通手段这两个概念,有联系,容易混,谁能认出二者的区别?

学生议论后教师归纳:“流通手段”是从货币职能的角度上讲的,强调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是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用图表示:

流通手段:商品──货币──商品

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板书)

“商品流通”是从商品交换的形式上讲的,为的是区别于物换物的直接交换,是以货币为媒介进行的商品交换。用图表示;

商品流通:商品──货币──商品

以货币为媒介进行的商品交换(板书)

这两者的关系我们可以以一个简图来表示:

提问:直接的物物交换与商品流通有什么区别?

学生议论后教师归纳 :在物换物的直接交换中(商品──商品),买和卖是同时进行的,不需要媒介;而在商品流通中(商品──货币──商品)买和卖成为两上不同的行为,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可以分离。这一方面打破了商品直接交换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必须同时都需要对方的商品),克服了商品交换的障碍,有利于商品交换的发展。

但同时,商品交换的内在矛盾也随之进一步发展。买、卖脱节,商品所有者在这里卖、到那里买,今天卖、以后买,其结果,必然有人的商品卖不出去。因此,货币作为流通手段的职能,已包含着发生现实性,还必须有中外一系列关系起作用,这种关系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才会存在。在我国当前的经济生活中,由于处于新、旧体制转轨时期,也产生了一系列矛盾,如供求关系、经济结构不协调致使一些商品滞销、积压等问题。

提问: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也是观念上的货币,行吗?

学生回答: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必须是实实在在的货币,因为任何一个商品所有者都决不会允许有人凭空话拿走其商品、侵害其利益的事发生。

教师:回答正确,这是我们理解流通手段要明确的第三点:

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不是观念上的货币,必须是实实在在的货币

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其形态在商品交换过程中是不断发展的。那么,其演变过程是怎样的?请阅读课文第17页下段~第18页第1段,并归纳出大致经历了几个阶段。

同学阅读后归纳:足值的金、银条块──富商打上印记的金、银块──国家制造的铸币货币。

以上我们学习了货币的基本职能。这两种基本职能应该牢牢掌握。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货币的其它三种职能。(注:以下三种职能不必展开讲,把教材的观点提炼出来即可)

3、贮藏手段(板书)

什么是贮藏手段(板书)

教师:由于货币是由一般等价物,有了货币,就可以买到自己所需要的一切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以满足个人物质和精神上的消费需求,所以,人们常把货币发作财富的代表贮藏起来。

“把货币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贮藏起来,就是货币的贮藏手段的职能。”

提问:作为贮藏手段的货币用纸币行吗?

学生议论略

教师归纳 :作为贮藏手段的货币,必须是实实在在的货币,又是足值的货币──金、银铸币或金银条块。

(注:第18页第3自然段关于黄金饰品与黄金的不同,以及我国法律禁止金银在市场上流通的内容,由学生自己阅读即可。)

4、支付手段(板书)

什么是支付手段(板书)(请同学们阅读第18页第4段)

“货币被用来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就是货币支付手段的职能。”

支付手段的产生条件(板书)

“支付手段是随着赊账买卖的产生而出现的”。

教师:货币出现以后,人们购买东西都是用现金支付的。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赊账买卖,在赊购到期,以货币偿债款时,货币便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货币作为支付手段,还可以用来支付租金、利息、工资和税款等。

货币作为支付手段,可以在缺乏现金的情况下,使商品得以流通,从而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且,由于有些债务可以互相抵销,不再需要以货币作为流通手段,这就可以节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同时,货币作为支付手段,也扩大了商品经济的矛盾。在存在支付手段的条件下,许多商品生产者以赊账买卖的方式发生了任务关系,例如,甲欠乙的钱,乙欠丙的钱,丙欠丁的钱,如果其中任何一个人因故未能按期偿还债务,那就会影响其他一系列人支付欠款,而由此引起的连锁瓜,会使许多商品生产者因缺少货币而无法继续生产。我国当前经济生活中企业之间的“三角债”就是这么产生的。只有通过改革,发展生产,按期清偿债务,才能从“三角债”的连环锁中解脱出来。

5、 世界货币(板书)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交换的范围越出国界,货币的作用也扩展到世界市场。(注:因此较简单,故采用连读边议法。)

什么是世界货币(板书)

“世界货币是指货币具有在世界市场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

货币在世界市场上怎样充当一般等价物呢?主要有:

(1)、作为一般的购买手段,用来购买外国的商品;

(2)、作为一般的支付手段,用来平衡国际收支差额;

(3)、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由一国转移到另一国,如国际贷款、转移财产、战争赔款等。

这些都充分体现了:

世界货币在国际经济关系中的作用(板书)

请同学们看书第19页第3段,注意世界货币的特殊要求:

1. 一般说来,只有黄金或白银才能作为世界货币,铸币和纸币都是不行的;但是,随着货币的发展,一些国家的纸币也具有某种世界货币的职能,如美元、马克、英镑、法郎、日元等。

2. 在国际贸易的购买和销售的金额,一般都通过银行结算:只有不能抵销的那一部分差额,才需用金、银来支付

提问:请同学们看书第19页“想一想”所提问题:货币具有五种职能,它们共同的本质是什么?

学生讨论略

教师归纳:货币的五种职能都说明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一般等价物是从其他商品中分离出来,可以和其它一切商品相交换并表现其它一切商品价值的商品。”正因为作为一般等价的货币是从其它商品中分离出来,可以和其它一切商品相交换,并表现其它一切商品的价值,它才可以成为衡量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尺度过功能;能与任何商品相交换,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具有流通手段的职能;也因为货币在本质上是一般等价物有了它就可以和其它一切商品相交换,才能把当作财富的代表贮藏起来,将来需要进入流通时,仍可以换得其它一切商品;并能在赊账买卖中成为支付债务的手段;在世界市场具有充当的一般等价物的职能。

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货币的职能,即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它们是在商品交换发展的不同阶段逐步具备的,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一产生就具有的两种基本职能。货币之所以具有五种职能就因为它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复习题

1. 货币的职能是什么?其中哪几个是基本职能?

2. 什么是价值尺度?货币为什么能充当价值尺度?

3. 什么是价格?价值与价格有怎样的关系?

4. 什么是商品流通?什么是流通手段?二者的区别在哪里?

5. 最初的货币形态是什么?后来有哪些发展?

人教版八年级政治下册教案篇6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我们知道,辩证法和唯物论一起构筑起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巍峨大厦。唯物论是这座大厦的基础部分,辩证法是这座大厦的主体部分。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不外乎三个方面:联系、发展和全面。其中,前边第二课已经学习了“联系”的知识,第三课学习了“全面”的知识,这里的第四课学习的是辩证法的最后一个观点---------发展的观点。它是第二课和第三课所学知识的深化和延伸,也是整个辩证法知识的最后总结,因此,从理论上讲,该部分内容十分重要。

另外,由于本节课的内容中包含了丰富的方法论意义,对于学生正确地对待人生和社会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所以从现实角度讲,它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教学目标

国家---颁布的《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中,把政治课的教学目标定性为相互关联的三个层次,即知识、能力和觉悟。根据这一精神和本节课的具体内容,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两个基本概念:内因、外因。

理解一条基本原理: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掌握一种基本的工作方法:用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分析问题。

2、能力目标:

通过基本原理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感悟能力,即“懂”和“信”;

通过方法论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即“会”和“用”。

3、觉悟目标: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要多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自身实际,切实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觉悟。 比如,学生成长中的内外因问题,主观努力与外部环境问题,顺境逆境问题,等等。

三、教学重点

内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及其作用。

之所以把它确立为本节课的重点,是因为它既是这一节课中所学内容的落脚点,也是培养学生觉悟的出发点,放在整个的哲学中,它也是支撑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基本原理之一,所以必须作为重点来处理。

四、教学难点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之所以确立它为难点,一方面是因为这个问题确实非常抽象,人们不易把握,另一方面是因为高二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比较低,学习起来难度很大。

五、教材处理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12月出版的这套政治教材,内容上更具可读性,材料上更具新颖性,版式上更加活泼,更贴近了学生的阅读习惯和学习实际,因此,必须充分发挥教材在学习中的作用。

对于本节课而言,要做到:

分析教材提供的经典事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精读教材中的黑体字,培养学生缜密思维和准确表达的能力。

处理教材中的“想一想”、“议一议”等小栏目,引导学生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由知识向能力延伸。

我说课的第二个内容是说方法

本节课的内容多处涉及到生物、物理、化学等学科的事例,以及社会生活中的事例。对这些事例,学生能“知其然”,但从哲学角度讲,肯定不能“知其所以然”。

为了激发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准备采用“读—议—讲—练”的方法。即让学生先读书,自学,充分讨论,然后由老师予以点拨,最后习题巩固。这种方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发挥学生与老师两方面的作用。

我说课的第三个内容是说程序

1、用巧妙的导语帮助学生突破概念关。

巧妙的导语可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为此,我教学设计的第一个板块是导语入境——分析“鸡蛋变成小鸡”这个经典事例。在学生分析这个事例时,导出内因、外因两个概念。

2、用精辟的分析帮助学生突破原理关。

内外因的关系原理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学习后边的知识的基础。学习这一知识,主要依靠在分析大量事例的基础上进行的理论阐述,籍此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用适当的教学延伸帮助学生突破应用关。

我本人要与学生一起探究课本上的“想一想”、“议一议”等小栏目,另外,还要引导学生分析身边的事例,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我说课的第四个内容是说教学手段

鉴于目前的教学装备已大大改善,多媒体教学已经日益普及。所以,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设计出了一套cai教学软件,运用声光电等先进手段,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到教学中来,提高学习的效率。

以上是对这节课的几个设想,不当之处,敬请指正。谢谢!

猜你想看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