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师范文 > 教学反思 > 人民币的认识教学反思7篇
 

人民币的认识教学反思7篇

发布时间:2022-09-22 15:01:43 影响了:

通过教学反思能够提高教师的自我批评能力,教学反思是教师对教育实践思考的一种应用文种,下面是职场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人民币的认识教学反思7篇,感谢您的参阅。

人民币的认识教学反思7篇

人民币的认识教学反思篇1

国内外教育改革普遍认同的一个观点,那就是一名优秀教师的成长无一例外显示在课后反思中学会教学是他们获得发展的重要历程。美国学者曾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它体现了教师是一个总结经验、捕捉问题、反思实践的过程,正是基于此点考虑,我们才决定以教师的教学反思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本学期,针对老师们没有写反思的经验、方法,不知如何下手,我们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从六安路小学请来了张宁老师给我们指导,传授经验,谈体会。而我们对老师的要求是:每课必写教学反思,可写长处,亦可写短处,可三言两语,亦可详写、细写,每月要有两篇反思在组内交流。在本学期的教学反思书写活动中,我感触最深的有以下两点:

一、通过张宁老师的指导,我们知道了如何去书写教学反思,在书写教学反思中我们知道了书写的整个过程是怎样的。

1、反思什么?是我们写反思的目标对象,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A、教学定位;

B、课堂的动态生成;

C、教学设计、教师的活动、教学效果;

D、教学的预设;

E、教学的资源。我们只有明确了反思的对象,才能去写好反思。

2、怎样去写好反思。我们在写反思时,可以抓住课堂中的一个闪光点来写,亦可对教学中的败笔之处来反思,反思时要注意对学生的分析,对自我的剖析,如果现在对上过的课再上一遍,能否做到将自己的败笔之处删去,在写教学反思时,我们要根据教学的四大环节去运用不同的策略,才能写好反思。

二、我们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运用以下几种反思策略,这也是我们本学期教学反思书写中收获较大的一部分。

1、教学环节反思策略。我们通过对教学环节的分类,可以通过以下四个方面反思:

A、教学目标:通常教学目标包含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

B、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不等同于教材内容,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能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是否善于寻找新知识的生长点?

C、教学过程:要根据设定的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根据模式选择最恰当的策略。

D、教学效果: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既要有量,又要有质。

2、教学行为反思策略。我们可把课堂分为:教师教的行为,学生学的行为和师生互动行为。教师教的行为应包括:显示行为、对话和讨论行为。学生学的行为应包括:注意参与、交往、思维、情绪等行为,而师生互动行为则应有:接纳学生的情感、表扬或鼓励学生、接受学生意见、学生自发提问等。

3、教学问题反思策略:教学问题有别于教学事故,是可作探讨的问题,可从自我反省角度去探讨,可以从听课教师的角度、学生的角度去探讨。

本学期的教学反思书写是我们写反思活动的开始,而我们的反思性教学是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基本点;是以追求教学实践合理,强调学会教学和学会学习、全面发展教师的过程;是以增强教师道德感为基准。一个优秀的教师成长离不开不断的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可以进一步激发教师终生学习的自觉性,不断地反思会不断发现困惑,从而促使自己拜师求学,书海寻宝。教学反思可以激活教师的灵感,探索教材内容的新的表达方式,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学生学习的新方式;让我们一起努力,做一个勤学的善于反思的优秀教师。而我们教师的《认识人民币》一课的反思,最能代表我们本期教学反思活动的收获。

人民币的认识教学反思篇2

有关人民币的教学一直困扰着我,虽然每个孩子都认识钱,都花过钱,但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单独使用的人民币都是小面额的。特别是我们农村的孩子,一般只用过1角、2角、5角、1元、2元的人民币,极个别家庭比较好的学生有时拿过5元的人民币,对于更大面额的,家长不会放心地教给学生。

因此人民币的学习对学生来说一直是云里雾里,首先是人民币的换算,学生都知道1元=10角,1角=10分,但是一到作业上这些知识就全抛到九霄云外了。比如:

2元=()角,1元3角=()角,

30角=()元,46角=()元()角。

其次是换钱,学生在换钱时,脑子了就会一片糊涂,无从下手,只有发呆的份。其实他们平时在2个2个、5个5个、10个10个数数时却数得特别好,在钞票面前就全都失灵了。于是我就告诉学生换钱就是2个2个、5个5个、10个10个数数,我还要求学生跟着老师一起摆着手指头说一说。比如:一张10元的能换()张1元的,换()张2元的,()张5元的,学生读完题后,开始和我一起掰手指头数起来。

第三是付钱,拿真钱学生清清楚楚,一到练习就开始乱了阵脚,不知付了多少,怎么付钱。比如:一支铅笔3角钱,一本日记本1元1角钱,小华买了一支铅笔和一本日记本共要多少钱,怎么付钱?学生都会计算:3角+1元1角=1元1角,但是不会表达怎样付钱。有几个学生居然说:拿一张1元的和一张4角的,我为他们见过4角的人民币吗?他们摇摇头,但是下次还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第四是解决实际问题,弄不清付的钱、买物品的钱以及找回的钱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于是我就在课堂上模拟开商店时让学生分组来当顾客和收银员,学生在现实活动中表现的还很不错。看来,现实和课堂有很大差距,可是为什么要对一年级的学生把人民币的知识弄的那么复杂?只要生活经验丰富,现在面临的问题也就会迎刃而解。

人民币的认识教学反思篇3

?认识人民币》教学目标是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

一年级的学生年龄虽小,但对于要用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朴素的等价交换的商品意识还是有的,他们在不同程度上已经有了相应的知识经验。而且,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人民币都有较强的观察能力,每个人都能说出自己认识的面值,并能从人民币中找出识别的信息,但是缺乏对人民币清晰、系统的认识,对人民币的附加价值缺乏了解。在另一个班试教时就发现,孩子们虽然都认识人民币,但对其各种面值之间的联系、大小关系都不甚了解,甚至有孩子说5张2角的人民币可以换一个1分钱的硬币。因此在后来修改时,我有意识的将元、角、分的十进制关系渗透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有一个较为系统的认识。

孩子们大多都有购买的经验,但是支付方式和购买方案欠灵活,因此采用了课本上做一做的习题,1元可以买什么东西?商品有1元的冰棒、5角的作业本、1角的扣子。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自己寻求答案,想出多种购买的方案,可以只买一种商品,也可以两种或多种商品,在思考中进一步体验到人民币在生活中重要性。

一整课上下来,我自己感觉孩子们学得很开心,本来就是生活中常见的经常接触的东西,学起来很有劲,认识人民币和换钱游戏的环节都积极踊跃的参与。但是从随堂的练习中来看,我对新版、旧版人民币的认识这一块还是把握不够。教材是2000年编写的,那个时候市面上大多流行的是第四套人民币,而到如今第四套已经渐渐淡出人们视野了,特别是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第五套人民币大多都能从生活中认识,这堂课只是把知识系统化清晰化;而第四套人民币对他们可以说是一种新的知识点。但是书上的习题大多已第四套人民币为主,孩子们纷纷说看不清楚。其实在认识人民币一环节,我就将同样面值的第五套人民币和第四套人民币就出示在一起,我的本意是这样孩子们就可以两种版本的人民币联系在一起了。

人民币的认识教学反思篇4

上周二上午第二节课,第二轮听课轮到我讲课,这次第二轮听课,我讲的是五单元的第一课时,认识小面值的人民币。认识人民币是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现在教材编排的内容比较简单了,少了一些复杂的人民币的计算,但是也有一些计算相对比较复杂,所以我先带着学生学完了第六单元,然后再回头来学习第五单元。周三教研活动评课时,本组老师们提到了一些建议,加上我自己的课后反思,整理如下:

一、课件下载修改使用的问题

因为自己的技术水平有限,平时讲课使用的课件,我一般都是从网上下载后,根据自己的课堂需要认识加以修改,让这个课件能为我所用,适合我用。以前都是这样修改,从未出过任何差错与纰漏。谁曾这次竟然非常麻烦,我也是先下载了一个课件后,因为白天在学校里学校班级的事情太多,没有大空修改,于是上周四下午下班后我没有回家,从下午5点多一直修改到晚上9点多,全部修改完后我保存好后,还想再欣赏一下自己一晚上的劳动成果,谁知再次打开课件后,所有我修改后页面上的图片,全部都变成了红红的大大的×号,我着急得不得了,后来经过自己研究询问同事,得知这个课件原来有安全警告,禁止一切外来图片的使用,而且我做完的都没办法恢复了。第二天晚上,我只好再次加班到夜里9点,重新自己再制作课件。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以后再下载课件后,一定要先好好研究一番,再确定如何使用、修改。

二、老师们提到的一些建议如下:

1.课本上创设情境的环节,是出示了三张小朋友购物的图片,让学生体会到钱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我没有利用这个情境图,而是利用我班的孩子经常喊的一句加油口号“加油努力,一切为了人民币”,让学生在课堂开始大声齐喊这句口号,我的想法是既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又能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但是评课时老师提到这句口号平时学生喊着玩就罢了,不能拿到课堂上使用,因为毕竟这句话的价值观有偏颇,人不能只一切“向钱看”,我感觉有道理。

2.这节课的重点内容是让学生学会辨认人民币,还要向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节约用钱的教育等等需,所以教学内容也不少,老师们建议可以把前面的节约用钱简单一提,把欣赏节约用钱的名言警句可以视时间,放到后面拓展补充。

3.小组讨论交流认识钱币后,让学生汇报有哪些辨认标志的时候,老师么建议可以找学生在前面带着同学们一起找,下面的学生在自己的钱上也指一指,这样印象更深刻。

人民币的认识教学反思篇5

今天教学了《认识人民币》。我创设了让学生用学具盒里的假币买东西的情景。数学课上,教室变成了“小商品市场”,学生们有的摆摊设点、大声吆喝、招揽生意,有的东转西逛、左挑右选、讨价还价,在活动中完成了对《人民币的认识》。在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并让学生进入情境,投入活动,感受氛围,激活思维,在体验已知中获取新知,并产生探索未知的强烈欲望,学习成了学生的内在追求,他们学得主动、学得生动,自然也就学得成功。

我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中设计了这样一道开放题:一支铅笔3角,一块橡皮5角,一本本子6角。最少带几张1元的钱才能够各买一件物品?小明带了1元,买了两件不同的物品,你能说出他买的可能是哪两件吗?这道开放题我先设置一个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教学情境,再让学生口头说自己的想法,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中引入“开放”题,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对于拓宽教学思路、丰富教学内容十分有益。由于开放题的思考方法和答案不唯一,不同的学生常常找到不同的结果,这种不同是由学生不同的生活经历、不同的知识和水平造成的。

因此,在巩固训练中,要充分利用教材设计的多种形式的开放性练习,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倡个性化学习,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人民币的认识教学反思篇6

一、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解决问题。

我个人认为本课的重点就应该是让学生能够识别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并能够会在具体的情境中能够灵活应用已有的经验来解决付钱、找钱、换钱能实际问题。而这些本领的获得更多的需要学生自己的主动参与,积极体验。

所以在上课时,我采取了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来认识人民币。因为对于人民币的认识学生并非是一张白纸,因为这是日常生活中可以接触到的,所以在上课的时候我是先让学生自己来说一说对人民币有哪些认识。通过交流了解到其实大多数学生已经能够识别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有的甚至已经知道1元就是10角。在此基础上我就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来介绍自己认识的人民币,而课本上的1元面值的人民币现在市面上已经很少了,我就让学生看了一下,了解了一下,更多的是让学生来介绍市面上流通较多的版本。学生介绍的很好,不仅能说出看到人民币上的数字和单位可以看出它的面值,还能说出为了防伪上面还有水印,还可以怎样来识别真币和假币等等。

学生在介绍的时候很积极主动,尽管他们介绍的内容有的甚至与本课无关,但是内容很全面,有的甚至是我都还不了解的,让学生来唱主角,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也体现了教学相长。

二、可以发挥小组活动的优势,解决问题。

做一做中有一个练习是给学生3种人民币,问学生拿出5角,可以怎样拿?这道题的方法不止一种,而学生往往不容易找全,更容易把5角换成5个1角和几个2角,不明白题目的意思,我想,如果在这里我就先让学生自己想一想,然后再和同桌交流,最后到4人小组里说一说,那样效果会好一些的,让学生逐步找到最全的方法。先自己思考是让学生养成一种独立思考问题的好习惯,在自己有了一定的思考之后,再和其他同学交流,可以比较自己的答案和别人不同的地方,获得更多的方法,以开拓自己的思路。最后全班总结交流,得到最完全的拿法。

对于这样有一定难度的题目,采用小组学习的方法,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启发,丰富了课堂活动的形式,也能起到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作用,不能怪学生的。

人民币的认识教学反思篇7

本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人民币的单位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是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在教学前我为孩子们留了课外实践作业:回家数出自己积攒的人民币。

通过课外实践活动,使课内的学习活动得以延伸,通过数自己的存钱活动,为本节课做了准备,既巩固了本节所学,又并再一次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享受成功的乐趣。

本节课根据一年级学生爱玩、活泼、好动的特点,以创设生活情境为主线,注重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创设能激活学生已有经验的情境,让学生的知识经验系统化,数学化。能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探索,在实际操作中体验。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教师积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在愉悦的心情中学数学,做数学,创造数学。

1、体现了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的特点,使课堂生活真正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充满活力

2、加强问题意识和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重视对待学生的个性差异,面向全体学生。

不足之处是:在讨论时,个别学生没有充分讨论。个别同学对元、角、分之间的关系还是掌握不好。

猜你想看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