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师范文 > 教学总结 > 钱与房的认识教学反思8篇
 

钱与房的认识教学反思8篇

发布时间:2022-09-26 10:13:44 影响了:

作为一名教师,小伙伴们务必要经常性地撰写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老师对教学活动分析的一种文字报告,职场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钱与房的认识教学反思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钱与房的认识教学反思8篇

钱与房的认识教学反思篇1

“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对数的认识的进一步学习。怎样把学生原有的认识基础、认识规律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结合起来设计教学,是本课着重研究的内容。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干老师力求突出以下几点:

一、数形结合,让学生获得清晰透彻的数概念。

在整节课中,干老师充分利用了小方块来帮助学生建立数的表象。通过让学生来估计小方块的数量,到具体地数出,10个一列(10个一是10),100个一片(10个十是100),1000个一个大正方体(10个一百是1000)。充分感知了个、十、百、千之间的关系,并有梯度性,为学生建立了形象的感性认识。之后,当干老师出示1片6列、3片5列2个的小正方体时,学生基本上都能马上看出这些数;接着出示一些具体的数,学生也能想象出这是怎样的一幅方块图。以上种种都归功于干老师之前为学生建立的方块图的表象。计数器的半抽象,直至最后数的概念的抽象概括,让学生经历从“数小方块”到“用计数器数”这个知识的抽象概括过程,体会十进制计数的原理,理解十个一百是一千,认识计数单位“千”,在展现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培养数感。指导学生动手拨计数器上的珠子演示数,读数,进行多样性的练习,突破了拐弯数的难点。

二、让学生感受更大的计数单位和数位产生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当干老师揭示了全校人数有980人后,向学生提问:往后数多少就到1000人了?一个学生上台在计数器上拨,拨到999后,学生碰到了困难,使学生很自然地感受和理解了更大的计数单位“千”以及“千位”的产生,同时又使学生很自然地感受到了计数单位的十进关系。

总的来说,在这节课中,干老师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千方百计帮助学生强化这节课的重点,突破这节课的难点。整节课贴近生活,比如让学生搜集1000以内的数,使学生感受1000以内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但个人感觉,在本节课中,干老师在教学拐弯数时,让学生说得不多,而且请学生上台拨计数器时,没有彻底放手让学生去拨,而是发现学生稍有不对,就把学生打断了,然后自己亲自去拨。

钱与房的认识教学反思篇2

在星期四教研活动上,我得知这次数学课堂教学比武的内容是“千以内数的认识”。“千以内数的认识”是老教材里没有的,它是建立在学生已经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是对数的认识的进一步学习。刚一拿到教材,我有种无处下手的感觉,不知该如何处理。在之后的两天里,我深入解读教材,细细理解体会,于是将教学目标定位于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认识计数单位“千”,感知更大的数;发现两个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掌握数数的方法,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在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到,数数的过程是无限的,但是数数却是有规律可循的,就是满十向前一位进1。

课始,我通过小组合作数小棒,在10根扎一小捆,10捆扎一大捆的过程中,学生体会了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制”的关系,理解了满十向前一位进1的道理。我就是通过数小棒、捆小棒的方式将抽象的数、十进制直观的表示出来。在练习中,我设计了“猜一猜,有多少个小立方体?”这一环节,目的就是把“空间与图形”和“数与代数”这2块内容结合起来,在从个(点)到面,再到体的过程中,既对新课标的需加强的领域给予落实,又培养了学生的数感,渗透了空间观念,让学生经历从猜想到验证的过程。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数接近整百、整千时拐弯处的数”,我借用“计数器”来突破难点,但这只是我一个人的操作。课后,我想到如果让每个学生都来动手拨一拨或者边拨数、边数数,在数数的过程中将数与计数器一一对应,那么难点的突破会更顺利,学生的理解会更透彻,掌握得更牢固。同时这也点明,今后我的备课要“以人为本”,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备课更应备学生。

这节课,同时也点明了我的在时间掌控上的不足。纵观整堂课,前紧后松。在我认为最花时间的操作在预定时间内顺利结束后,我在难点突破上花了7分钟,在拓展练习上,由于预设不足,教学反应不够,共花费3分钟,“被学生牵着鼻子走”,该收没收,以致原本预定的作业没有完成。如果在难点突破上,在练习设计上再准备充分一点,时间再紧凑一点,让学生动动笔头,那该多好呀!这是我一大败笔,今后应引以为戒。既然分配了时间,就要按照预定的脚步走,该断则断,该收则收。

一堂课结束了,留下的是青涩、遗憾和思考。如何创设有效课堂,如何合理安排时间,如何进行有效引导,如何设计高效作业,这一切还有待我的努力

钱与房的认识教学反思篇3

“认识图形”这节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认识四边形、五边、六边形平面图形 , 并通过搭、折、剪等活动 , 使学生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作为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要让学生想吃,还要爱吃,更要吃好。我把握以下几点:

一是在玩中激发学生兴趣,创设学习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 于是我一开始设计了一个充满童趣面有新奇的“图形王图”这一场景。这一活动对学生来说很有吸引力,学生在这基础上找出“王国”中的各种四边形,人人参与,人人动手。在这活动中对四边形有了再认识。这是一种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也为学习五边形、六边形创设了良好的情境。

二是在活动中探索新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节课的特点是大胆放手,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首先我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材料,使学生动了起来,课堂活了起来。通过摸、数活动来发现其图形的特征。通过剪、搭、折突出图形的变换。使学生感知图形之间的联系与变换,培养空间观念。我让学生通过想一想回忆一下你周围有哪些物体的面的形状是今天认识的图形,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所有的操作活动,让学生人人参与,使课堂有了生机,充满活力,也使学生在活动的课堂中逐步加深了对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的认识,体会感悟出其特征。这一节课学生真正“动”起来,思维“活”起来。开放式的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在“悟”中明方法、在“操作”中自主探究,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较轻松,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钱与房的认识教学反思篇4

亿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学生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对大数的认识和学习,怎样根据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和认识规律,并结合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设计教学,是这节课的着重研究内容,在设计教学时,我发现,并突出了以下几点:

1、调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促进知识迁移

学生在前面所学的100以内的数的认识,1000以内的数的认识,10000以内的数的认识,以及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等知识和经验,都可以在本课的学习中发挥积极的迁移作用,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激活学生的相关知识基础促进知识的迁移。

2、通过情境教学,进一步建立数感。

大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为了让学生感受日常生活与大数的这种联系,我先利用教材,让学生了解我国第五次进行人口普查的数据,并且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见到过的大数,使学生感受大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3、自主探索,解决难点。

本课的难点是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我觉得自己有几个方面还不是讲得很到位,特别是有一道题目:把四个0和四个1组成一个只读一个零的数,再组成一个只读二个零的数,再组成一个一个零也不读的数。再讲解这道习题的时候,我以为基本上同学都能掌握,然而在后面的作业情况来看,还是有很多同学完成的不是很好。

钱与房的认识教学反思篇5

"平面图形的认识"作为小学阶段学生认识几何图形的第一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怎样使学生既对几种图形的特征有一定的认识,还能初步掌握一些学习方法,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一些数学思想的渗透,确实具有一定的难度。这节课教师能认真领会课标中的新理念,抓住教材实质,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各教学环节,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情境的创设与问题的提出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本节课教师创设了"玩积木"的情境,非常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积木"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是最熟悉的一种玩具,几乎家家都有。"玩积木"是他们最喜欢的游戏之一,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

2.能从学生认知经验出发,灵活处理教材,合理安排教学顺序。

对四种图形的认识,教师改变了教材原来的编排顺序。这样安排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体现了教师能认真钻研教材,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灵活处理教材,合理安排教学顺序。

3.重视学生的体验,精心设计教学活动。

(1)能让学生在"玩"中体验。

(2)能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

(3)能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体验。

总之,"立体图形的认识"一课,在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过程的安排,教学活动的体验性方面,都能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努力体现新课标所倡导的基本理念。

钱与房的认识教学反思篇6

在上课之前,我在黑板上画了一支蝴蝶,却只画出它的一半,说“这只蝴蝶和我们玩捉迷藏呢,谁能帮我们把它找出来?”让学生上来将它画完整。这部分设计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既让学生进入了学习的情境,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观察挂图上的轴对称图形,让学生找找他们共同的特点,使学生兴趣浓厚的,注意力集中的主动去探究对称图形的共同特征。通过学生的发现交流,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对轴对称图形建立初步的表象。

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我设计形式多样的操作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作用,让他们通过折一折、剪一剪、摆一摆、画一画等多种方式,制作一个轴对称图形,展示在黑板上,最后大家一起评出最美的作品。并且让孩子总结你是怎么制作的?怎样制作才能保证你的作品是轴对称图形呢?进一步深化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这部分环节的设置,使学生逐步体验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感知轴对称图形的对称美,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学生经过“操作一观察一概括一认识”的学习过程,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使学生很好的掌握了知识。

最后读一读“你知道吗?”带领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对称图形,欣赏大自然中的对称美,以及古今中外,著名的对称的建筑(人民大会堂,故宫等)课前布置他们收集了相关的资料,大家一起共享,使学生深深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体会对称的科学与美学的价值。做到知识性、技能性、思想性和艺术性溶为一体。

钱与房的认识教学反思篇7

教学“认识物体和图形”时,首先让学生把手中不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物体,分别在白纸上沿四周画出一个图形来,画后教师提出问题:你画的图形和你手中拿的物体一样吗?有什么不同?并让学生在小组中展开讨论,讨论前教师提出明确要求:

1.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2.在小组中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这样学生在小组中展开讨论,教师再巡视,了解每组学生讨论的情况,然后让每组中有代表性的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小组讨论,他们对两种图形为什么不同,有什么区别这一问题多少有了一些认识和见解。加上小组其他同学的意见,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时就不会出现不会说的现象。而且这个问题是在小组同学的共同努力下得出的结论,尽管有的不是十分的准确,可比起老师的讲解效果要好。这样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找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区别,从感性上认识到平面图形是立体图形的一个面,对平面图形有了初步的认识。

然后再具体认识平面图形,老师又在黑板上分别画出一个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并让小组中的每个同学拿一种图形,把他们四人所画的图形分成四种,然后让小组中的同学互相看看都拿对了吗?在这一环节中学生不仅自己动脑想、动手做,同时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加深了对不同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认识。

钱与房的认识教学反思篇8

100以内数的认识是很重要的认数教学的内容,这个阶段的数概念不仅是学习100以内数计算的基础,也是认识更大的自然数(万以内的数、大数的认识)的基础,它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一、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对100以内的数有着广泛的接触。

通过课前调查发现孩子们对于数100以内的数并不陌生。通常的孩子都能数到100,但是在数法上可能并不是很标准,很多孩子习惯了简单的口语式数数把几十几数成几几(如二十一数成二一等)。另外,拐弯处的数数也是一个难点,尤其在59 、69、79、89后面接着是几十,还是有不少孩子需要停顿一下想一想再数下去。

二、教学中我用四种数数方式进行了数的巩固。

在教学100以内数的认识时,我发现数数、理解数的组成、比较数的大小大部分学生掌握不错,不仅会一个一个地数、两个两个地数、五个五个地数、十个十个地数,还会三个三个地数,顺着数倒着数基本没问题。根据以往的经验,学生数到几十九,接下去就不知道该数几十,三个三个的倒着数基本不会。在比较大小方面,学生不仅会比较,更重要的是他们能说出比较的方法,而且这些方法都是在老师的引导下由学生归纳总结出来的。

1、是让学生集体从0数到100;

2、是分组数数,一二组用五个五个数的方法数到100,三四组十个十个的方法数到100;

3、是分男女同学,女同学数100以内的双数,男同学数100以内的单数。这样,不但巩固了数的顺序,还加深了学生对单双数的概念和记忆。

4、关于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百分之九十的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达到了要求,而且不仅能会算,还能与老师、同学和家长交流算法。

三、教学中我还注重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课中安排两次小组合作学习。第一次8人小组合作分类、数数,在活动中让学生试着与他人分工、合作。第二次小组合作学习设计综合练习,如果说第一次合作学习是教师安排的话,第二次合作可属于学生自发行为,当学生独自未数清画面数量时,自发产生小组分工、合作的需要,从而再次数数。

但是本单元的教学仍有不足。

1、学具小棒没有发挥好他的作用。对学生来说,100以内的数数没有什么困难,所以没有必要让他们借助小棒数,浪费了小棒操作的时间。学具小棒是在学生需要它帮助的时候再试着用。

2、对100这个新的数概念建立得不深。可让孩子感受一下100在不同物体中所表现出来的整体概念,也可让孩子自己找找生活中的100。

3、在做练习时,要激发孩子做的兴趣,让他们有动笔的欲。

4、学生的估测意识和估测能力与标准还有一段距离,另外,在具体的情景中用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描述数之间的大小关系也让一部分学生感到很困难。

猜你想看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