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杨修之死预习导学案_
 

杨修之死预习导学案_

发布时间:2018-07-19 04:43:59 影响了:

  课文杨修之死主要学习什么内容?同学们要掌握哪些重点知识?想更好地跟上教师的讲课进度,同学们不妨提前预习。下面是由小编整理的杨修之死预习导学案,同学们做好预习咯。

杨修之死预习导学案

  杨修之死预习导学案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理解“沉吟、禀清、班师、谮害、惑乱、对答如流、适、数、忌、如、但、即”等词的词义。

  2.了解罗贯中与《三国演义》,了解杨修的有关史实。

  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自读本文,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2.分析理解杨修的死因,深入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3.学习本文通过典型事例来展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德育目标

  做人要谦逊自持,保持心理健康,完善健全人格。

  【重点、难点】

  1.分析曹操、杨修的性格特征,明确二人之间的矛盾。

  2.学习本文刻画人物形象的独特写法。

  3.探讨杨修之死的原因。

  【语言积累】

  1. 解释加点的词语。

  (1)适庖官进鸡汤:恰巧、正赶上 (2)数犯曹操之忌:屡次

  (3)人皆不晓其意:明白 (4)但操有问,植即依条答之:只要

  2.字形字音

  分食讫 (qì) 谮 (zèn)害 绰 (chāo)刀

  【文体感悟】

  罗贯中(约1330~约1400),名本,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一说钱塘或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元末明初小说家。相传是施耐庵的得意门生,才华出众,但时局动乱、政治腐败,才人志士流落荒野。罗贯中郁郁不得志,转而编著《三国演义》,以古鉴今,抨击时弊。他是继施耐庵之后,又一个以小说创作流芳百世的小说家。他广泛搜集了有关平话、戏剧和传说,参考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的注释,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三国故事进行了再创造;以史实为基础,融合大胆而合理的想象和虚构,创作了“七实三虚”的历史小说巨著《三国演义》。罗贯中在这部巨著里,借叙述魏蜀吴三国征战的历史故事,对暴政作了愤怒的抨击,提出了自己的鲜明政治理想——仁政。这个观点形成全书鲜明的拥刘反曹倾向,使曹操和刘备两个艺术形象形成鲜明对比,互相衬托,以强烈谴责暴政,热烈颂扬仁政的思想。

  【语篇研读】

  1.总结杨修、曹操的性格特征。

  明确:杨修:恃才放旷、狂妄轻率;曹操:虚伪狡诈、老谋深算

  2.杨修为什么被杀?

  明确:

  (1)是由于杨修能够摸透曹操的心思,曹操既嫉妒他的才能,又考虑到留他在身边终不免造成祸患,总想找一个堂堂正正的罪名把他杀掉。这大概是许多人的共同看法。

  (2)是杨修恃才放旷,为显示自己的聪明才智,置军纪于不顾,一闻“鸡肋”就自动收拾行装,并煽动其他人也作归计,因此,他的被杀是咎由自取。明代李贽点评《三国演义》时对这件事曾写道:“凡有聪明而好露者,皆足以杀其身也。”即有此意。

  (3)是由于杨修已深深卷入曹丕和曹植争夺接班的斗争之中,在曹丕已经得势的情况下,他必将成为这场斗争的牺牲品。曹操为身后接班人的安危考虑必定会杀掉他的。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