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屈原跳的什么河怎么读_屈原投河的历史真相:并非“殉国”
 

屈原跳的什么河怎么读_屈原投河的历史真相:并非“殉国”

发布时间:2019-06-22 04:29:30 影响了:

  屈原投河殉国的说法,流行数千年,早已成为中国人的常识,一次次地激励着中国人的爱国热忱。“屈原殉国说”富有教育意义,在历史上起过积极作用,但它却是没有根据的臆说。  那么,屈原投江自尽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据(《史记·屈原列传》记载,屈原是个坚毅的抗秦勇士,但屈赋里没有批判暴秦的内容。屈赋的主要内容是颂扬“耿直”的人格,谴斥楚王的昏庸,批判朝廷里“众人”的贪婪“溷浊”,以及自己与他们势不两立的态度。
  屈原自沉的原因,屈赋说得很清楚。《离骚》写道:“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坚持人格的“清白”、耿“直”,不愿妥协从俗,是屈赋的主旋律。在《离骚》等作品中,诗人借用“芳草”、“美人”、“好修”、“信洁”等形象言辞,反复强调人格美的可贵可爱,反复强调对它要有坚定不渝的贞操。屈原的绝命词《怀沙》中也写明自己有赴死的意向,赴死的理由不是殉国,而是殉自己高洁的心志。
  自楚王媚秦用佞之始,屈原就意识到命运舛乖,无以图谋,要另寻出路。这个出路只有离开这个浊世。所以说,他对死早有准备,不以为悲,而以为荣;不以为怯,而以为勇。
  不光屈赋中没有殉国的内容,汉代人也没有屈原殉国的说法。汉代人对屈原的赞颂都集中于他的人格高洁。刘安赞扬屈原“志洁”、“行廉”,贾谊《吊屈原赋》也是“高其志”,司马迁《屈原列传》说屈原感动他的是“其志”、“其为人”,王充颂扬屈原“洁白”,王逸颂扬屈原“清白”。至于屈原投河的原因,王逸说得很清楚:“不忍以清白久居浊世,遂赴汨渊,自沉而死。”
  那么,“屈原殉国说”又是怎么来的呢?
  其实,这个说法始于南宋的朱熹,他在《楚辞集注》里说,屈原“不忍见其宗国将遂危亡,遂赴汨罗之渊,自沉而死”。
  南宋仅据半壁江山,亡国威胁时时存在,爱国成为当时最重要的政治道德。也许正是由于这种时代背景,使朱熹自觉或不自觉地提出“殉国说”。朱熹是大名人,“殉国说”虽然持之无故,却合乎情理。从此以后,“屈原殉国说”很快就取代汉代人的“殉志说”,并得到后人的臆测性补充,愈说愈丰满感人,愈来愈成为毋庸置疑的“常识”,甚至单独拿出一个“端午节”来祭奠他,每到这一天,人们都会赛龙舟,吃粽子,以纪念这位楚国大夫的“爱国”情操。
  因此,虽然屈原投河“殉国”的说法并非历史的真相,但却激励了无数中国人的爱国热忱,已经成为中国人的一种文化、一种情结。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