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初中化学燃烧与灭火|初中化学燃烧与灭火ppt
 

初中化学燃烧与灭火|初中化学燃烧与灭火ppt

发布时间:2019-07-30 09:32:45 影响了: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教材分析《燃烧和灭火》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上册第七单元课题一的内容。在生活中,

同学们熟悉燃烧的现象;在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学习中,同学们认识了燃烧的

本质——有新物质生成的化学变化。本课题是对之前所学过“燃烧”的意义进行深入了解并

且应用于实际之中。对高中将学习的“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可以起到铺垫的作用。是知

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一座桥梁。

教学方法及思路

学生实验探究、多媒体辅助、讲、议结合。

→ →

内容提要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了解灭火器的使用方法、适用范围和一些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常识。

燃料、能运用燃烧的知识和灭火的原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防火、防爆问题。

及其4、知道三大化石燃料,了解其不可再生性,认识合理开采和节约使用化石燃料的

重要。利用、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认识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

、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7、认识使用和开发清洁燃料及各种能源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一、燃烧和灭火

1、燃烧的条件:(缺一不可)

(1) (2) (3)

2、灭火的原理:(只要消除燃烧条件的任意一个即可)

(1) (2)

(3)

【引入热点,创设情境】

如果没有火将会一片黑暗,吃生食、汽车、火箭都无从谈起。但火如果使用不当也会给

人类带来灾难,所以说火是一把“双刃剑”。

看到火我们很自然就会想到燃烧,我们只有掌握燃烧的规律,才能更好的利用火。今天

我们就和大家一同探究燃烧与灭火。

【活动探究,求索知新】

讲解:借助幻灯片展示火的起源、应用,指出火是一种燃烧现象,是最早被人类利用的化学

反应之一,指出燃烧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引导学生有关燃烧的概念,建立燃烧的定

义。

提问:请同学们结合你的日常生活经验和刚才观察的几组燃烧情况,思考燃烧特征是什么?

并尝试自己给燃烧下一个定义吗?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师小结】

归纳:燃烧的定义、特征

一、燃烧和灭火

1氧气(或空气

(缺一不可)

2、灭火的原理:(只要消除燃烧条件的任意一个即可)

(1)消除可燃物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3、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可燃物的性质、氧气的浓度、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1)要有足够多的空气

(2)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4、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燃烧,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一切可燃性气体、可燃性液体的蒸气、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物遇

火种均有可能发生爆炸。

【组织交流】

组织学生交流燃烧的利与弊。

【提出问题】燃烧有造福人类的一面,要利用燃烧,我们就要研究燃烧的条件。

【组织猜想】 鼓励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对燃烧的条件作出猜想;

学生热烈讨论,并作出猜想

【设置悬念,布置任务】

师:你们的猜想你否正确呢?我们的假设需要利用实验来验证它是否成立。我们一起来制定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步骤。

【制定方案,设计实验】

教师活动:利用控制变量法、对比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教师积极参与学生方案的讨论。师生互动,交流讨论, 评价实验方案的合理性。 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用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去研究物质燃烧所需要的条件,并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严肃认真,团结合作的科学精神。

【分组实验,观察感知】

布置任务:教师根据师生共同制定的实验方案,让学生动手完成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的结论。

教师活动:教师巡视,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总结交流,得出结论】

布置任务:请同学们交流实验结果,并对每一个实验展开讨论,形成正确的认识。 交流讨论:

思考并回答:

实验1结论:燃烧与物质本身有关,物质必须有可燃性才能燃烧。

实验2结论:可燃物的燃烧需要氧气。

实验3结论:可燃物的燃烧必须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使学生在交流讨论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分析修正——得出结论。并使学生逐步形成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处理能力。

二、燃料和能源

1、三大化石燃料: 煤、石油、天然气(混合物、均为不可再生能源)

(1)煤:“工业的粮食”(主要含碳元素);

煤燃烧排放的污染物:SO 2、NO 2(引起酸雨)、CO 、烟尘等

(2)石油:“工业的血液”(主要含碳、氢元素);

汽车尾气中污染物:CO 、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

(3)天然气是气体矿物燃料(主要成分:甲烷),是较清洁的能源。

甲烷的化学式: CH 4 (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

物理性质:无色, 无味的气体, 密度比空气小, 极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 可燃性 CH4+2O2+2H2O (发出蓝色火焰)

2、使用和开发的新燃料:乙醇(绿色能源)、氢气(最清洁燃料)

(1)乙醇 (俗称:酒精, 化学式:C2H 5OH)

化学性质: 可燃性 C2H 5OH+ 3O2+3H2O

工业酒精中常含有有毒的甲醇CH 3OH ,故不能用工业酒精配制酒!

乙醇汽油:优点(1)节约石油资源 (2)减少汽车尾气

(3)促进农业发展 (4)乙醇可以再生

(2)氢气:是最理想的燃料,本身无毒,极易燃烧,产物是水。

优点:资源丰富,放热量多,无污染。

需解决问题:①如何大量廉价的制取氢气? ② 如何安全地运输、贮存氢气?

3、新能源:氢能源、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

三: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放热反应:如所有的燃烧

(2)吸热反应:如C+CO2高温2CO

【回顾总结,整理新知】

燃烧的条件:

1. 可燃物

2. 氧气(或空气)

3. 达到着火点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隔离可燃物

2. 隔绝氧气(或空气)

3. 降温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师生回顾,总结。

通过师生共同回顾、总结,明确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增加学生学习的成就感,从而感知学习的乐趣

例题解读

例1.物质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如下图甲

) 。请回答:

(1)根据图乙的实验,探究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填①、②或③) 。

(2)实验时如果不慎碰倒酒精灯,洒出的少量酒精在桌上着火燃烧,最好的灭火方法是 ,所依据的原理是 。

分析:本题涉及的知识点是物质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 以探究的方式考查了学生对物质燃烧条件的掌握程度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1)小题关键是正确解读图乙所给的信息,干棉花易燃烧,湿棉花不易燃烧,说明物质的燃烧与着火点有关系。酒精洒在实验台上燃烧,若用水熄灭,由于酒精的密度比水小,且是蒸气在燃烧,则有可能扩大着火面积。因此用湿布盖灭,依据的原理主要是隔绝空气。

答案:(1)③ (2)用湿布盖住 隔绝空气

例2.小侯同学在学习了燃烧与燃料的有关知识后,观察到家庭用的燃煤通常加工成蜂窝状,这样会燃烧得更充分。由此她联想到细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于是引发了思考:哪些因素能影响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呢? 她做出两种猜想并进行了实验探究。请你回答有关问题:

(1)她提出的两种猜想是:① ;② 。

(2)请选择其中的一种猜想,设计实验加以探究(你所选择的猜想序号

(3)为了使燃料能够得到充分利用.节约能源,请你结合燃料使用的实际,提出一条具体建议 。

分析:本题以探究的方式考查了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有关。如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黄色,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蜂窝煤比块煤在空气中更易燃烧都说明这两点。因此为了提高燃烧效率,节约能源,燃料燃烧时,一要供给足够多的空气;二要使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

答案:(1)①氧气的浓度 ②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2)若选①:

若选②:

(3)将煤或其他燃料加工成粉末状(或燃料燃烧时不断鼓入空气) 。

教学反思:燃烧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一种化学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多有涉及。这是一个好事,因为学习自己熟悉的东西总是比较容易的。但是固有的知识经验有时也会影响我们应该达到的学习效果,先入为主的思想会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怎样扬长避短,既能利用已有的经验,又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求学欲望是本节课的一个技术难题

增加动手实践能力是学生的强烈希望和要求,也是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提高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需要。因此,教学时要充分发挥课程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注意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现象入手,引导他们感受身边的物质和变化,增强学习的兴趣,发现问题、展开探究以获得新的知识和经验,加深对知识在生活实际中应用的认识,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对有关问题作出价值判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与决策能力。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