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期中考试讲评教案6篇
 

期中考试讲评教案6篇

发布时间:2022-12-13 11:03:20 影响了: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一定要学会将相关的教案制定完善,教案在起草的过程中,老师需要注意逻辑思路清晰,以下是职场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期中考试讲评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

期中考试讲评教案6篇

期中考试讲评教案篇1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

【学习目标】

1.了解什么是化学,认识到通过化学知识的学习能进一步认识自然、适应自然、改造自然、保护自然。

2.对学习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3.知道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它与人类进步和社会的关系非常密切。

4.了解化学学科的学习特点,从而为学好化学做充分准备。

5.知道探究性学习是学好化学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6.绿色化学必将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教学策略】

1.魔术表演。

(1)魔棒点灯。

在酒精灯的灯芯里预先放有少量高锰酸钾,将玻璃棒预先插在盛有浓硫酸的试管里(试管里的浓硫酸不要被学生看出来)。表演时将玻璃棒点在灯芯里的高锰酸钾上,即可产生火焰。

(2)水变“牛奶”,“牛奶”变水。

用吸管向澄清石灰水中吹入呼出的气体,石灰水变浑,继续吹气,浑浊变清。

(3)白纸显字。

预先在白纸上用酚酞溶液写好“奇妙化学,源于生活”八个字,晾干呈无色,将稀氨水贮于小型喷雾器内,表演时,将氨水喷在白纸上即可显现出8个红字。

面对学生好奇、兴奋的眼神,教师很自豪地告诉学生,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2、小组交流“你对化学学科的认识”。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推荐组内的1个同学到全班交流。(针对不能很好合作的小组,让他们加强合作重要性的体验)

3、全班交流(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在全班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掌握以下要点。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学习化学的要求:

①认真预习,重视实验。

②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学会与同学合作与交流。

③善于思考,敢于提问,积极探究。

④独立完成作业(包括书面、手工、调查、研究等作业)。

5.[要点1] 化学的作用

学习化学,可以认识物质性质及变化规律,弄清生活和生产中的一些化学现象,并且可以控制化学变化,使其向对人类有利的方向发展。例如,懂得了燃烧的原理,就可以使燃烧充分,节约能源,并能有效地防火灭火等。

学习化学,可以使人们更好地认识和利用自然界中的物质,如可以从石油中提炼汽油、煤油、柴油等,从空气中提纯氧气等。

学习化学,可以帮助人们研制新的材料,研究新能源,研究生命现象、合理利用资源,防止污染和保护环境,促进农业增产,促进人体健康等。

学习化学,也有利于人们学习和研究其他学科或领域。

[要点2] 怎样学好化学

学好初中化学,最重要的是要牢固地、系统地、熟悉地掌握好化学基础知识,掌握好基本的实验技能。一部分同学在初学化学时感到有极大的兴趣,但随着学习的深入会感到“容易懂、记不住、难理解,不会解答问题”,从而失去学习化学的兴趣,其实学习化学同其他学科的学习一样,只要了解学科的特点,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就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要想学好化学,希望同学们注意以下几点:

1.树立信心。要充分认识化学学科的重要性,化学是中学生必须学好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不能有轻视的思想,更不能有畏难的情绪,应该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一定能学好化学。

2.加强记忆。要学好化学,记忆是关键,初中化学作为起点学科,要认识、了解的新东西太多,如元素符号、元素的化合价、物质的化学式、基本的定义定律等。不能仅满足听懂,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记忆,同时通过勤复习、勤记忆更进一步加深理解。

3.认真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要学好化学,必须认真做好实验,仔细观察,并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还要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思考生活中的化学问题。

4.良好的思维习惯。化学学习中,思维习惯很重要,对遇到的现象、问题要善于动脑筋,多问几个为什么,并学会对知识的概括和总结,逐渐培养自己分析推理能力,找出学习化学的“窍门”。在化学解题过程中,更要善于抓突破口,或正推或逆推,或发散性地进行思考,逐步使问题明朗化。

5.学好其他学科。学好化学,除要注意化学的学科特点外,更要注意多学科间的渗透与联系。学好数学、物理、生物等是学好化学的有力保证,当今是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要想在化学这门学科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除进行化学实验外,更要利用先进的测试手段,同时通过了解世界上关于环境、生命科学、材料、能源等各方面的知识,开阔视野,从而进一步明确化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总之,只要同学们能抓住化学学科的特点,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习惯,多看书、勤记忆,认真做好实验,一定会取得优异的成绩。

要学好化学必须做到以下“六个字”。

动脑──思考、反思。

动口──提问、交流、解答。

动手──实验操作、探究、验证。

板书设计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1.什么是化学?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化学与人类的关系──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3.化学学习方法。 “六个字”

动脑──思考、反思。

动口──提问、交流、解答。

动手──实验操作、探究、验证。

期中考试讲评教案篇2

(本检测题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地图是学习地理的工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3题。

1.当驾驶员不认识路,打开车上的导航地图,选择路线,边看图边行驶,可以省时省力,准

确到达目的地。车载导航地图属于()

a.地形图b.农业图

c.交通图d.政区图

2.读右面的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分析判断:

假如在野外宿营,一般不能选择图中①处的主要原因

是()

a.位于陡崖,地形坡度大

b.位于山脊,风力强大

c.位于鞍部,地形复杂

d.位于河谷,山势险峻,山洪和山石崩塌威胁大

3.图中②处修建了水泥厂,其原料主要来自③处的采石场。为了运输原料,计划修建一条公

路,比较合理的线路是()

a.甲b.乙c.丙d.丁

读3月21日不同纬度地区正午影长示意图,回答4~5题。

4.这一天,太阳直射点位于()

a.40°nb.赤道

c.北回归线d.南回归线

5.这一天的节气是()

a.春分b.夏至c.秋分d.冬至

据报道,2012年4月某日,我国渔民在南海某海域(117°e,16°n)附近进行海上捕捞作业时,受到某邻国军舰的干扰。为保护我国渔民的合法权益,我国渔政船从甲地出发立即前往事发海域维权。结合右图,回答6~9题。

6.事发地点位于图中()

a.a海域b.b海域c.c海域d.d海域

7.为了尽快抵达事发地点,渔政船选择的前进方向大致是()

a.东北方向b.西北方向

c.东南方向d.正南方向

8.在地球仪表面,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缩短;所有经线等长。据此推断,图中①~④

各点之间的实地距离最短的是()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②→④

9.不考虑天气因素的影响,②地每天的日出时间总是比①地早1小时,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是()

a.地球自转b.地球公转c.纬度差异d.地壳运动

10.下列四幅图(单位:米)中,点p分别表示()

a.山顶、山谷、山脊、鞍部b.鞍部、山顶、山脊、山谷

c.山顶、山脊、山谷、鞍部d.山谷、山脊、鞍部、山顶

自2011年2月3日起,“文化中国四海同春”五个艺术团分赴北美洲、南美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及港澳地区演出,这也是“文化中国四海同春”首度进入非洲。结合右图,回答11~12题。

11.图中字母表示“文化中国四海同春”首度进

入的大洲是()

a.ab.bc.cd.d

12.“文化中国四海同春”五个艺术团到达的c、d两大洲的分界线为()

a.白令海峡b.苏伊士运河c.巴拿马运河d.乌拉尔河

13.下列现象不属于板块张裂运动产生的是()

a.东非大裂谷的形成

b.亚洲和非洲之间的红海在不断扩张。有人预言,几千万年后,红海将成为新的大洋

c.位于欧洲和非洲之间的地中海面积不断缩小

d.板块发生张裂时,地表会产生陷落现象

下表是山东省临沂市气象台发布的天气预报。据此回答14~15题。

日期2013-3-4星期一2013-3-5星期二2013-3-6星期三2013-3-7星期四

天气

多云转小雨

中雨转小雨

小雨

小雨

气温12~7℃9~5℃6~4℃7~3℃

14.由中雨转小雨的时间点是()

a.星期一b.星期二c.星期三d.星期四

15.小明所在班级计划3月4日到临沂市科技馆参观,出行时你会建议他带上()

a.防晒霜b.墨镜c.雨伞d.太阳帽

读欧洲某旅游城市的景观照片和气温、降水图,回答16~17题。

16.该城市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雨林气候b.热带季风气候c.地中海气候d.亚热带季风气候

17.通过照片可以看出,该地区()

a.经济发展水平较低b.居民属于黑色人种

c.长期受水灾的困扰d.舟楫是市内重要交通工具

近几十年,烟台不少酿酒企业建造了一些集酿酒、展销等活动于一体的酒庄,下图是烟台至蓬莱公路边上一座酒庄的照片。据此回答18~19题。

18.该酒庄照片与下列哪种宗教建筑的风格最相似?()

a.伊斯兰教的清真寺b.-的教堂

c.东南亚佛教的佛塔d.中国道教的道观

19.一般来说,习惯于这种宗教建筑风格的人最有可能属于()

a.黑种人b.黄种人

c.白种人d.混血种人

20.为迎接和服务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执行委员会向社会招募了大量懂英语的志

愿者,因为英语是()

a.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b.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泛的语??

c.联合国规定的工作语言d.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指定外语

21.右图表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其中人口自然增长

率最低的国家是()

a.ab.bc.cd.d

22.下图所示建筑属于哪种宗教的代表性建筑?()

a.-b.佛教c.伊斯兰教d.道教

第22题图第23题图

23.传统的聚落建筑风格不可避免地打上了各地自然环境的烙印。图中所示民居所在地区的

自然环境是()

a.高温多雨b.终年严寒

c.冬暖夏凉d.长夏无冬

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很不均匀。读图,回答第24题。

24.由人口分布随纬度变化示意图可知,世界人口

集中分布在()

a.北半球中、低纬度b.南半球中、高纬度

c.南半球中、低纬度d.北半球中、高纬度

25.小丽家的电脑,硬盘产于日本,主板产于美国,

内存条产于韩国,组装于印度。对此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a.南北对话b.国际矛盾和冲突剧烈

c.南南合作d.国际合作和经济全球化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根据图中经纬网所示内容,回答下列问题。(8分)

(1)a、b、c三点位于半球(填“东”或

“西”),d点位于半球(填“南”

或“北”)。

(2)a点的地理坐标为,d点的地理

坐标为。

(3)b点在c点的方向。

(4)地球自转一周,a、b、c、d四点中经过距离最长的是。

(5)b、c两点中能出现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6)c点位于五带中的带。

27.读甲、乙两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

图甲图乙

(1)地球公转周期为。地球公转时,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的平面约成的固定夹角,从而使太阳光线直射点发生有规律的来回移动。

(2)当地球光照出现乙图情况时,地球公转至甲图中的处,此时山东省潍坊市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3)地球公转至轨道的③处时,北京市的气候特点是。

(4)为了取得更好的采光效果,北方地区在设计居民楼南北间距的时候,应充分考虑

季的光照情况。

28.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abcd

(1)根据描述,选择与图中对应的字母填空:

①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②全年寒冷干燥;

③终年高温多雨;④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四季分明。

(2)比较a、c两地气候:

a地气候类型为气候,分布在大陆岸。

c地气候类型为气候,分布在大陆岸。

a、c两地气候中,具有“雨热同期”特点的是。

(3)d地气候类型为,主要分布在。

(4)地中海沿岸地区与a、b、c、d四地中的地气候类型相同。

29.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

(1)描述该图区域内的地势特点。

(2)①②两条小河,水流比较缓的是。

(3)若b山顶气温为20℃,仅考虑海拔因素,则a

山顶气温为。

(4)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说说乙地发展成为城镇的有

利条件。

(5)王先生是一位徒步旅行者,某日在a山顶附近游玩时迷了路,请你帮他想一种顺利回

到甲地的办法。

30.读大洲、大洋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图中a大洲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是。

(2)图中b地位于五带中的带。该地区的人口密度(大或小)。

(3)图中c大洲的发展中国家是。

(4)图中c与e两洲的分界线是运河。

(5)图中f是洋,该大洋周围多火山、地震,原因是。

(6)挪威科学家近日公布的报告称,2011年全球所有国家在燃烧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

过程中一共向大气排放了近382亿吨二氧化碳,比前一年增加了近10亿吨,这相当于

每秒钟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1100吨。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会使全球的气温

期中考试讲评教案篇3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经线和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所有经线都与本初子午线平行

b.纬度越低,纬线越长

c.经线和纬线都长度相等

d.纬线指示南北方向

2.地球仪上,0°纬线和0°经线相比[]

a.两者等长

b.0°纬线稍长

c.0°经线稍长

d.0°经线约为0°纬线的一半长

3.在地球表面,纬度30°、经度110°的地方一共有[]

a.一个b.二个c.三个d.四个

4.实际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是[]

a.任意两条相对的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

b.0°和180°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

c.西经20°和东经160°所组成的经线圈

d.东经20°和西经160°所组成的经线圈

5.一艘科学考察船计划9月份从a点(20°n、20°e)出发,到达与a点纬度相同,经线正好相对的b点进行科学考察,则b点的经度是[]

a.160°wb.20°wc.160°ed.20°e

6.某点以西是西半球,以东是东半球,以南有极昼极夜现象,以北为温带地区,这一点地理坐标应是[]

a.23.5°n,180°b.66.5°n,180°

c.66.5°s,20°wd.66.5°s,160°e

7.下图中p点位置,同时符合①东半球;②北半球;③热带三个条件的是

8.地球上产生昼夜交替的主要原因是[]

a.地球是个球体

b.地球不停地自转

c.地球在自转的同时绕太阳公转

d.地球总是斜着身子绕太阳公转

9.某地位于东经170°,南纬20°,有关该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地位于东半球

b.该地处于北半球

c.该地每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

d.该地属于五带中的南温带

10.当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下列说法中可信的是[]

a.南半球的澳大利亚此时已是冬季

b.我国的河流都已经结冰

c.南极有极昼现象

d.哈尔滨比广州的白昼短

11.下列节日中,当地昼夜悬殊的是[]

a.三月八日妇女节

b.五月一日国际劳动节

c.七月一日党的生日

d.九月十日教师节12.判读比例尺大小的正确方法是[]

a.比例尺是个分数,分母愈大,比例尺愈大

b.图上表示的内容愈详细,选用的比例尺就愈大

c.地图上所画地区的范围愈小,选用的比例尺就愈小

d.1/50000的比例尺比的比例尺小

13.在1∶10000000的中国政区图上,测量长江的长度为62厘米,那么长江在地面上的长度为[]

a.62000千米b.620千米

c.620000千米d.6200千米

14.一幅残破地图,比例尺已失去,但知地面上a、b两地相距120千米,图上两地相距为12厘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为[]

a.1∶10000b.1/100000

c.110000opd.1/1000000

15.两架飞机,东西相距一万千米,同时从赤道起飞,以同样的速度、同样的高度一直向北飞行,其结果是[]

a.两架飞机各绕地球一周回到原地

b.两架飞机距离保持不变

c.两架飞机在北极上空相碰d.两架飞机距离由远而近、又由近而远

16.关于地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绘制学校平面图宜采用小比例尺

b.以北极为中心的地图要根据指向标来辨方向

c.在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较陡

d.各种彩色地图上的绿色部分都表示平原

17.关于图例和注记的解释,正确的是[]

a.图例是用来表示各地理事物的文字和数字

b.注记是用来说明地理事物的符号

c.常用的图例符号有统一的规定

d.在地图上,所有城市都是用一样的符号

18.在甲乙两张图幅大小相同的地图上,某两地间的距离在地图上的距离分别为8厘米、4厘米,这说明[]

a.甲图表示的实地地域范围比乙图广

b.进行工程建设选用乙图更为实用

c.甲图的比例尺比乙图小

d.甲图所表示的内容比乙图更详细

19.将1∶3000000的原图比例尺放大或缩小一倍,则放大或缩小后的新图上一厘米各代表的实际距离是[]

a.60千米和15千米b.15千米和60千米

c.30千米和60千米d.15千米和30千米

20.下图中等高线图表示的地形名称依次是

[]

a.山脊、盆地、山谷、山顶

b.山谷、山顶、山脊、盆地

c.山脊、山顶、山谷、盆地

d.山谷、山顶、山脊、盆地

(二)双项选择题

21.纬线的特点是[]

a.所有的纬线圈大小都相同

b.所有纬线都是指示东西方向

c.相邻纬线都是相互平行的

d.所有纬线都有太阳直射的机会

22.下列自然现象中,因地球公转而造成的有[]

a.太阳和星星每天东升西落

b.四季的更替

c.当我国的北京是正午时,美国华盛顿是夜晚

d.昼夜长短的变化

23.每年太阳直射赤道的日期是[]

a.3月21日b.6月22日

c.9月23日d.12月22日

24.关于地球上五个温度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温带与热带的分界线是极圈

b.气温变化的温度带是热带与寒带

c.只有寒带地区才有极昼、极夜现象

d.只有热带地区才有太阳直射现象

25.下列关于地图知识的正确叙述是[]

a.由山谷到山顶的垂直距离为海拔高度

b.等高线分布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分布稀疏表示坡缓

c.甲图比例尺为1/100000,乙图比例尺为1/10000,当两图直线距离相同,实地距离甲图大于乙图

d.地形图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表示山脊

(三)综合题

26.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这幅图表示的是________月________日太阳光照射情况,直射点的纬度是:________纬________度。

(2)a点的昼长________小时,b点的昼长________小时,c点的昼长________小时。

(3)这一天,你家的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__。

(4)南、北半球哪个半球得到的光热多?答:________。

(5)南、北半球各进入什么季节?答:________。

27.读下图填下表:

28.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上比例尺为1∶________,即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________千米。

(2)甲山在乙山的________方向。

(3)用直尺量算一下,甲、乙两山顶的图上距离是________厘米,而实地距离是________米;

(4)图上表示高度的数字,指的是________高度,表示高出________的垂直距离。甲山顶对乙山顶的相对高度是________米。

(5)图中山坡e和山坡f的坡度相比,坡度陡的是________。

(6)图中各字母处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称分别是: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

1.b2.d3.d4.c5.a6.c7.d8.b9.c10.a11.c12.b13.d14.d15.c16.c17.c18.d19.b20.a

(二)21.bc22.bd23.ac24.cd25.bc

(三)26.(1)622北23.5(2)24120(3)(北半球)昼长夜短(4)北半球(5)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此时北半球进入夏季,南半球则进入冬季

27.见下表

28.(1)500000.5(2)西南(3)1.5750(4)海拔海平面4.8(5)f(6)鞍部山脊山谷陡崖

期中考试讲评教案篇4

教学目标

⒈知识与技能:

⑴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起着重要作用;同时,知道石油炼制几种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⑵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认识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

⒉过程与方法:通过一些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认识合理开采和节约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及注意环保问题。

教学重难点

⒈煤、石油、天然气三大化石燃料

⒉化学变化中能量的变化

教学工具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引入课题

播放生活中的图片,设问:

1、 家庭中炒菜、做饭、洗浴等使用什么燃料?

2、 汽车、轮船、飞机、拖拉机等使用什么燃料?

3、炼钢厂、热点厂等常使用什么燃料?

(配以多媒体播放煤、石油、天然气的形成过程)

边看边联系已有生活经验,思考:

柴、煤、煤气...

汽油、柴油...

阅读教材,观看录像,回答问题。

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等由古代生物的遗骸经一系列复杂变化而形成的。 使学生联系生活,关心生活从已有的经验入手,引出新知识,强调在学习中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让学生了解生活,了解社会,知道燃料的种类、化石燃料的形成过程和用途。

知识拓展

1、煤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2、煤分解的产物有哪些?

3、煤分解这个过程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为什么?

播放录像:煤的用途

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录像

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

1、 混合物

2、 焦碳、煤焦油、煤气

3、 化学变化,因为反应前是碳,反应后生成新物质:焦碳、煤焦油、煤气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

1、石油可以直接用作燃料吗?为什么不把石油直接用作燃料?

2、石油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为什么?

3、石油是根据什么原理进行炼制的?

播放录像:石油的用途

介绍石油的用途。

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录像

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

1、不可以,因为这样会浪费资源,不经济,不科学,应该综合利用。

2、混合物,因为其中含有多种成分。

3、根据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来分离,是物理变化。

让学生说出石油炼制的各产品与其用途用。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过渡

投影图片:海上采油和天然起在燃烧引出天然气

让学生知道:天然气主要是由碳和氢组成的气态碳氢化合物,其中最主要的是甲烷。

煤、石油、天然气都是由古代生物的遗骸经过几亿年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所以被称为化石燃料,它们是不可再生的。

1、人类大量开采,将使化石燃料最终被耗尽。

2、化石燃料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起着重要作用;由于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因此一定要合理开采和节约使用化石燃料。

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节约能源,开发新能源。

期中考试讲评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3.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教学重难点

1.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通过探究让学生讨论燃烧的条件及推出灭火的原理。

教学工具

投影自制的幻灯片、白磷、薄铜片、大烧杯、热水等。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师:火是燃烧的一种现象。在日常生活和过去的学习中,我们曾见过或遇到过许多燃烧的事例,你见到过哪些燃烧的事例吗?请把你知道的告诉大家。

[学生活动]在学生发言过程中,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同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以鼓励为主的评价,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师:刚才同学们非常踊跃地讨论了我们常见到的燃烧现象,比如,篝火晚会、煤气烧菜、奥运圣火、火箭发射等。还有第二单元学过的碳、硫、铁、铝箔等在氧气中的燃烧等。虽然燃烧的事例很多很多,但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些燃烧的现象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你知道燃烧的这个共同特征是什么?我们能不能对燃烧下定义呢?

[讨论]教师引导学生从燃烧的现象(发光、发热)和有新物质产生两个方面讨论燃烧的特征,并让学生之间互相讨论交流,汇报自己的观点,最后形成燃烧的定义。

[小结]燃烧的定义:呵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师: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燃烧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那么,大家想过没有,什么样的物质在什么条件下才能燃烧?也就是说.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呢?下面我们一起进行实验探究。

二、实验探究

1.燃烧的条件。

[实验l]学生分组进行教材中“活动探究’’的实验。,教师巡视各组,及时肯定学生的正确操作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根据观察到事实得出正确的结论。

[讨论](投影)

(l)由上述实验中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2)由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

(3)由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人氧气(或空气)后燃烧的事实,再次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4)综合上述讨论,可得出燃烧需要哪些条件?

师:通过同学们进行的实验探究及问题的讨论,这些事实有力地说明了,物质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1)可燃物(即物质具有可燃性);

(2)可燃物要与空气(或氧气)接触;

(3)达到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

组织学生认识常见物质,例如木材、木炭、酒精、无烟煤等着火点。

2.灭火的原理及方法。

师:火给人类带来了熟食和温暖,但火一旦失控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同学们你知道生活和生产中通常采用的灭火方法吗?请各小组将你们所知道的灭火方法填人表格,比一比哪个小组知道的最多。

(投影) 灭火的事例和方法

灾火事例 —,方法

将各小组的讨论结果用投影进行展示评讲。

[讨论]下面请各小组根据物质燃烧的条件,把刚才灭火的方法进行归类,并想一想它们之间有没有联系。然后归纳小结。

[小结]

(1)可燃物跟空气隔绝;(2)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师:你们能否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一下灭火的方法呢?

组织学生进行教材中[实验7-1]的实验。根据实验现象进一步验证了灭火的方法,然后根据这个灭火的原理设计一个简易的灭火器。

[录像展示]生活中几种灭火器:

(1)泡沫灭火器;

(2)干粉灭火器;

(3)二氧化碳灭火器。同时分别介绍它们的灭火原理和适用范围。

3.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师:每年我国因地下煤矿的矿井内瓦斯爆炸,化工生产的工厂爆炸、烟火爆炸等灾难,造成的经济掳失上亿元,造成人员伤亡上千人!多么怵目惊心数据啊!那么我们作为有知识的青少年,不但要学习知识,还要懂得利用科学知识为民造福,把灾难雕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易矧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除了可燃性气体能发生爆炸外,面粉、煤糕等粉尘也能发生爆炸吗?

[实验2]演示教材中[实验7-2]注意:该实验中鼓气球与金属罐之间的连按管可稍长一些,人应远离金属罐,以防危险。此实验用的面粉应干燥,金属罐可用八宝粥空罐等。

实验完毕,请同学们观察现象并进行分析。诺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 3 2页最后一自然段,总结易删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小结]

(l)在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物和易爆物时,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绝不允许违章操作。

(2)展示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投影:见教材中图7-12所示)

课后小结

师:学完本课题你应该知道:

1.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燃烧需要三个条件:(l)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达到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2.灭火的.原理:

( l).消除可燃物或隔离可燃物;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3.在生产、运输、使用和贮藏易燃物和易爆物时,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绝不允许违章操作。

期中考试讲评教案篇6

一、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的要求,将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写在答题表内。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关于海洋和陆地的说法,错误的是()

a.全球约七分海洋三分陆地b.面积的大洋为太平洋

c.北半球的陆地大于海洋d.面积的大洲为亚洲

2.关于地球半球的叙述,正确的是()

a.20°n未必位于北半球

b.150°e经线未必位于东半球

c.任何一个经线圈都可以把地球平分为两个相等的半球

d.任何一个纬线圈都可以把地球平分为两个相等的半球

3.关于中国的地理位置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中国位于的大陆亚欧大陆和的海洋太平洋之间

b.从纬度位置来看,中国大部分在热带,小部分在北温带

c.从半球位置来看,中国在南半球

d.从海陆位置来看,中国是一个岛国

4.世界上分布最广的语言和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分别是()

a.英语、汉语b.俄语、阿拉伯语

c.汉语、西班牙语d.法语、葡萄牙语

5.根据世界人口分布的特征,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世界人口稠密地区都分布在发展中国家

b.世界上所有的大平原都是人口稠密区

c.南极洲至今无人居住,也无人涉足

d.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是世界人口稠密地区

某星期日,同学们收听到关于第二天(星期一)的天气预报:晴转阴,气温2℃~6℃,降水概率20%。据此回答6题。

6.“晴转阴”用符号表示正确的是()

7.有关地图上方向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面对地图,一般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b.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箭头一般指向北方

c.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d.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只能根据指向标定方向

8.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

a、以20°w经线和160°e经线组成的经线圈

b、以20°w经线和120°e经线组成的经线圈

c、以20°w经线和20°e经线组成的经线圈

d、以20°e经线和180°e经线组成的经线圈

9.造成地球上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a.风吹、日晒、雨淋等自然现象

b.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

c.流水海浪等作用的结果

d.人类的挖山、植树造林等活动

10.关于本初子午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本初子午线就是1800经线

b.本初子午线就是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

c.本初子午线是东经和西经的分界线

d.本初子午线就是00经线

11.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是()

a.从高纬向低纬降低b.从低纬向高纬降低

c.从平原向山地降低d.从海洋向陆地降低

12.下列四个点中,位于热带的是。()

a.上海(约31°n)b.海口(约20°n)

c.北京(约40°n)d.厦门(约24°n)

猜你想看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