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巴掌教案6篇
 

巴掌教案6篇

发布时间:2023-05-02 09:02:29 影响了:

为了给学生们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你打算怎么制定教案呢,教案是老师为了提高上课质量提前撰写的书面文稿,下面是职场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巴掌教案6篇,感谢您的参阅。

巴掌教案6篇

巴掌教案篇1

教材分析:

文章在用词上特点鲜明。首先是多用叠词,如“亮晶晶”“湿漉漉”“金黄金黄”“很远很远”等词,凸显雨后秋色的迷人以及小作者想象的天真;其次是多用动词,如写落叶的“掉下”“粘在”“铺上”及写作者表现的“走着”“数着”“蹦跳着”“歌唱着”等,这些动词突出落叶水泥道的美感及作者的快乐心情;最后是多用带“的”字的名词性偏正词组,如“亮晶晶的水洼”“小小的蓝天”“金黄金黄的叶子”“湿漉漉的水泥道”“彩色的地毯”“金色的小巴掌”等,这些词组描摹雨后景物的色泽形态,富有独特韵味。

本节课的教学,应注意引导运用抓关键词语的方法体会描写水泥道美的句子,在理解文章内容过程中,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换近义词、借熟字猜词义等方法理解词语,体会作者对秋景的喜爱、赞叹之情,并懂得从多个方面进行观察,产生发现美的意识。由于本篇课文风格清新,画面感极强,还特别注意带领学生进行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训练,读出作者对秋景的喜爱、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

一、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

本单元的一个重要语文要素是“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张老师在教学生理解“明朗”一词的时候涉及了三种方法:借助近义词、联系生活实际、借助熟字猜词义。方法多样,深入人心。并且在理解“明朗”之后,张老师还拓展由两个意思相近的字组成的词语:“潮湿”“增添”“蹦跳”等,让学生明白有些不同的词语可以运用相同的方法来理解。这样学习,学生不但认识了一类词语 (由意思相近的字组合而成的词语)的特点,而且掌握了一种理解词语的方法。

张老师在教学“熨帖”的时候也引导学生联系课文第5、7自然段,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能结束“熨帖”的词语(“紧紧地粘”“平展地粘”)。在关注“凌乱”一词时,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理解,学生也很快说出了词语的意思。这样教学,体现出由易到难、由引到放、由学到用的过程,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运用水平也在这一训练过程中得到显著提升。

教学过程:

1.理解“明朗”的意思。

师:先来看“明朗”这个词(出示课文前3个自然段)谁来读一读? (指名读)“明朗”是什么意思?

生:“明朗”就是晴朗的意思。

师:看来,你运用的是借助近义词的方法。谁还有不同的想法?

生:我觉得“明朗”就是阳光很灿烂、明媚的意思。

师:你是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了“明朗”的意思。 张老师再给大家提示一种好方法。(出示泡泡语)——二年级时,我知道在“寻找”这个词中,“寻”和“找”意思相近,“寻”就是“找”的意思。 其实,“凌乱”也可以用这种方法理解……

生:“明”就是“朗”,“朗”就是“明”。

师:《说文解字》中说“朗,明也”。借助熟字猜词义也是一种理解词语的好方法。其实由两个意思相近的字组成的词语,在本课中还有很多。

出示词语:潮湿、增添、愉快、蹦跳、歌唱

师:这些词语都可以运用这个好方法来理解。 大家看,同一个词语我们可以运用多种方法 来理解。在明朗的天空下,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我们就来读出这份愉悦的心情吧!

师生有感情地朗读。

2.理解“熨帖”的意思。

师:下面,我们结合上下文来理解“熨帖”这个词。 (引导生结合第 5、7自然段来理解)谁来说一说?

生:“熨帖”就是紧紧地粘。

生:“熨帖”还是平展地粘。

师:结合上下文就理解了这个词语。再看看“凌乱”这个词,谁能运用学过的方法,说 说它的意思?

生:我运用结合上下文的方法,知道了“凌乱”就是不规则。

生:我运用借助近义词的方法,知道了“凌乱”就是杂乱。

生:我运用借助熟字猜词义的方法,知道了“凌”就是“乱”,“乱”就是“凌”。

生:我运用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 我弟弟非常淘气,喜欢在家里玩玩具,每次玩完之后从来都不收拾,弄得满屋、满地都是。我认为这就是“凌乱”。

师:大家理解得都很正确! 既然叶子如此杂乱,作者为什么说“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呢?

生:我认为叶子无规则地排列,就是大自然创造出来的一种美。

师:是啊,这种凌乱就是一种自然之美。

二、品词读句,体会自然之美

这个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走进秋天”,这也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文章站在一个小学生的角度,记录了作者在一场秋雨后,在上学路上看到的梧桐树叶铺满水泥道的迷人景色,抒发了作者内心对美丽秋景的喜爱、赞叹之情。张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喜欢的词语或句子体会水泥道的美,并运用多种方式读出这种美,感受作者愉悦的心情,体会其对秋景的喜爱、赞叹之情。

张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读了很多次课文,慢慢领会秋景之美:

一是引导学生自主标画喜欢的词句,然后自己读出落叶的美;

二是通过教师示范朗读第6自然段,带动学生读出水泥道的美;

三是从整体上引导学生多角度发现秋景之美,主要指向领会作者多角度观察且善于想象的表达特点;

四是师生配乐合作朗读,感受作者对秋天的赞美与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师:大自然鬼斧神工,它展现出来的自然之美,绝非我们人类能创造出来的。 (出示白云、五 彩池、鸥群、小岛、落叶的图片)让我们一起读好“凌乱之美”的句子。

师:下面,我们再看一下第5-7自然段,思考: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出自然之美的?

生:作者是从颜色、形状、数量、光泽等角度写出自然之美的。

师:作者从这么多角度写了自然之美,你觉得作者怎么样?

生:观察很细致、善于想象。

师:现在,就让我们体会这细致的观察和生动的想象,读出这自然之美吧!

师生配乐合作读

师:如果是你走在这样一条水泥道上,你会做些什么?

生:我会拿出画笔,把这条水泥道画下来。

师:那作者又会做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读第8自然段。(师生齐读)文章就在作者这美好的想象中拉上了帷幕……

巴掌教案篇2

【教学设想】

1.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认识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美丽。

2.认识本课生字,会写本课的会写字。

3.学会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出问题激发兴趣。

1.同学们,树叶是什么颜色的?(绿色)你见过其他颜色的树叶吗?

2.出示课题: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看到课题想到了什么?(生:水泥道为什么铺满金色的巴掌?金色的巴掌是怎么回事?)

3.好,带着你心中的疑问来读课文,并找出不认识的生字朋友,跟它交朋友。

二、分小组自学,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小组长带领组员商量准备用什么方法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扫除文字障碍。

2.教师指导提出学习方法。学习方法可概括为四读:

一读:扫读(扫除障碍读)。小声自由读课文,把课文中的字音读准,把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词做上记号,查字典解决。

二读:连读。小组内成员分自然段连读课文,读通课文,检查字的读音。

三读:想读。小声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

四读:选读。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3.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学生自学课文。(教师巡回指导)

4.检查自学情况。

(1)(板书生字)在自学生字时,你有哪些困难?(在字音、字型、字义等方面的困难。)

在自学生字时,你还有哪些好的方法要告诉同学们?

师生共同解决困难,教师相机指导理解“排列、迟到、规则、凌乱、亮晶晶、湿漉漉、闪闪发光”。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检查读得是否正确、流利。

(3)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并说说哪些内容比较吸引你的注意。通过读课文,你解决了哪些问题。

检查学生课前搜集有关法国梧桐资料,先让他们说一说,然后对照课文的描写和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进行比较、观察,法国梧桐的树叶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简单介绍法国梧桐:

法国梧桐树,大乔木,高20-30m,树冠阔钟形;干皮灰褐色至灰白色,呈薄片状剥落。幼枝、幼叶密生褐色星状毛。叶掌状5-7裂,深裂达中部,裂片长大于宽,叶基阔楔形或截形,叶缘有齿牙,掌状脉;托叶圆领状。花序头状,黄绿色。多数坚果聚全叶球形,3-6球成一串,宿存花柱长,呈刺毛状,果柄长而下垂。花期4-5月;果9-10月成熟。

它是世界著名的优良庭荫树和行道树。适应性强,又耐修剪整形,是优良的行道树种,广泛应用于城市绿化,在园林中孤植于草坪或旷地,列植于甬道两旁,尤为雄伟壮观,又因其对多种有毒气体抗性较强,并能吸收有害气体,作为街坊、厂矿绿化颇为合适。

(4)本课生字较多,要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记忆。要指导读准字音,如“增、棕”,识字要与词语的学习结合。

三、回顾总结。

引导学生总结本课学了哪些知识,并带领学生复习一下重点的内容。

注释:通过学生自学,既加深了印象,同时在介绍的过程中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反复联系,加深印象扩大学生接受知识的面积。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整体感知。

1.读过课文之后,哪位同学能告诉大家为什么水泥道上铺满金色巴掌?金色巴掌是怎么回事?

2.把你见过的法国梧桐树叶的样子讲给同学听听。

出示法国梧桐树叶的图片(学生描述。)

二、品味课文,体会感情

1.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1)说说自己眼中的秋风。

(2)说说自己了解的秋雨。

(3)课件出示描写秋风、秋雨的片段,欣赏阅读。

秋天来了,天气变得越来越冷了,树叶开始变黄了,风一吹,大片大片的叶子从树上飘落下来,满地都是干枯的叶子,走在上面,发出“嘎嘎”的声音。

秋天的雨水特别多,总是滴滴答答下不完,害得我哪也去不了。不过空气变得清新了,不再干燥了,雨一停,秋高气爽,很美丽。

2.指导学生读课文第二部分(第2—9自然段)

(1)作者在上学的路上看到了什么?

①多么明朗的天空。

②地面还是潮湿的,不时还能看见一个亮晶晶的水洼,映着一角小小的蓝天。

③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树,掉下了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这一片片闪着雨珠的叶子,一掉下来,便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了。

④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

⑤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2)作者在当时的心情怎样?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①作者心情愉快。(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一片一片仔细地数着。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

②作者非常喜欢雨后的水泥道。(要不是怕上课迟到,我会走得很慢很慢的。……当我背着书包去上学时,第一回觉得,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啊!)

三、思考交流。

1.指导学生再读课文。

2.说说自己是如何观察周围的事物的?引导学生明白善于观察是一个很好的习惯。

3.从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和同桌互相交流为什么喜欢这个句子?

(1)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树,掉下了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这一片片闪着雨珠的叶子,一掉下来,便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了。(观察细致,描写具体。)

(2)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把水泥道上的树叶比作一块彩色的地毯。)

(3)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把法国梧桐树的落叶比作金色的小巴掌。)

(4)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使句子生动、形象。)

四、课后延伸。

请学生用刚学会的观察方法观察自己喜爱的事物。

巴掌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会认“洼、印、凌”等6个生字,会写“铺、泥、晶”等13个生字。

2.学会借助上下文理解词语,能抓住关键词语感受水泥道的美丽。

3.积累优美的段落语句。

教学重点

学会借助上下文理解词语,能抓住关键词语感受水泥道的美丽。

教学难点

理解词语的方法的掌握和运用。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诗人途经一片枫林,被美景陶醉,写下了“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篇,你见过哪些美丽的景物,来说一说。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又是怎样的一番美丽呢?让我们进入课文,一起感受吧。

二、新课学习

1.借助拼音,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重点指导“铺”的读音。并指导它的另一个音节,组词:铺满、当铺

2.小组互相检查。

3.教师指名读课文,检查阅读情况。

4.再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5.想一想,课文告诉我们水泥路上的什么很美,美在哪里,画出相关的语句,展示给同学们听。

三、生字的教学

教师重点指导“铺、晶”2个字。学生自学“泥、院、印”并交流识字方法。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学习了生字,读通了课文,一起感受了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是那么的美丽迷人。下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感悟它的美丽。

五、作业布置

1.抄写生词。

2.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巴掌教案篇4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朗读课文,抄写课文中喜欢的句子。(重点)

3、学习课文,感受到大自然秋天的美。并观察身边的景物,写几句话,表达自己对自然景色的赞美。(难点)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1、(课件出示图片)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树,掉下了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这一片片闪着雨珠的叶子,一掉下来,便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了。

2、看完画面,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很美)

3、(板书: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把你看到的感受印在脑海里,与同学们读课题。

设计意图:运用学生喜欢的图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问题导入课文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明确了本课时的学习任务,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培养了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的良好习惯。:

二、自读课文,整体把握。

1、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课文写了什么?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教师评议并小结。(本文讲述了一夜秋风,一夜秋雨后,“我”无意中发现上学路上法国梧桐和水泥道的变化,然后开始观察,发现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很美的故事。)

5、从哪看出“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真美啊?(从三个比喻句“水泥道像一块彩色的地毯。”“梧桐树的落叶像金色的小巴掌。”“棕红色的小雨靴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的具体描写看出的。)

6、读课文,说一说“金色巴掌”指什么?用一个词语说出“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给你印象?(文中“金色巴掌”指法国梧桐树叶。“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真美啊!)

7、再读课文,画出写“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美的句子。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细细品读。

三、品读赏析,交流探究

(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2、仔细观察课文插图,谈谈自己的感受。(板书:一夜秋风一夜秋雨)

预设一:当我看见这些无比巨大的森林,被秋风吹落在地,心里头有一种甜滋滋的感觉,因为它美,瞬间会让我感到,这里才是世界上最美的地方,秋天的叶子会跟着秋风伴舞,它随风,轻轻的落下,落下。只到地上铺成一个金黄的“地毯”,在秋风之下,我也会跟着它奔跑。

预设二: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3、指导学生带有美好的感情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4、谈话过渡:一夜秋风,一夜秋雨之后,大自然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我”有了什么新发现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插图阅读课文,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到了水泥道的美,培养学生感受美,鉴别美的能力。:

(二)学习第二至九自然段。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第二至第九自然段。

(1)“我”有什么新发现?

①啊!多么明朗的天空。(板书:天空明朗)

②可是,地面还是潮湿的,不时还能看见一个亮晶晶的水洼,映着一角小小的蓝天。(板书:地面潮湿)

③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树,掉下了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这一片片闪着雨珠的叶子,一掉下来,便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了。(板书:法国梧桐树叶金黄金黄)

④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树,掉下了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这一片片闪着雨珠的叶子,一掉下来,便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了。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2)课件出示: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

①交流对这段话的理解。(这个比喻句,从水泥道的颜色、柔软度、光泽、长度上写出了它的美。)

②作者为什么把铺满梧桐树叶的水泥道比作地毯?(因为水泥道的颜色是金黄金黄的、是“一片片”飞落下来落在路面很柔软,又闪闪发光(闪着雨珠)、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这些特点与地毯有相似的地方。)(板书:水泥道地毯)

(3)课件出示: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

①交流对这段话的理解。(把“法国梧桐树的落叶”比作“金色的小巴掌”,形象的写出了法国梧桐树的形状像“小巴掌”,因为是“金黄金黄的叶子”,从颜色上又有了“金色的小巴掌”之比。)(板书:小巴掌)

②“熨帖”这个词语用什么方法理解,什么意思?(“熨帖”这个词语我先查字典,知道是“贴切、妥帖”的意思;然后看课文中的插图,明白这个词语是说梧桐树的落叶紧紧地粘在地面上意思。)

(4)课件出示: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①“这”指什么?(“这”指排列不规则、有些凌乱的法国梧桐树落叶。)

②从“然而”这个词你感受到什么?(“然而”一词表示转折,将“不规则”、“凌乱”这些与美无关的词语与美联系起来,还用“更”这个表示程度的词语强调铺满梧桐树落叶的水泥道的美,表达了作者对水泥道美的赞叹。)

(5)这个发现令“我”非常高兴,大家再来读读这部分课文。

(6)有了新发现后,“我”是怎么做的?(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我一张一张仔细地数着。)

①课件出示: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

②交流对这段话的理解和感受。(将“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比作“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将“我”走路比作“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来表现秋天特有的美。)(板书:两只棕红色的小鸟)

③找出“我”陶醉于水泥道上的美景的句子,并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

“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一片一片仔细地数着。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要不是怕上课迟到,我会走得很慢很慢的。”

这两段话写出“我”太喜爱水泥道了,一边走,一边想象,那是多么美的生活啊!从中可以反映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2、再读课文第二至九自然段,读出“我”的喜悦之情。

3、按照课文意思补充句子。

水泥道像 。(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

梧桐树的落叶像 。(一个金色的小巴掌。)

棕红色的小雨靴像 。(两只棕红色的小鸟。)

4、读画出的句子,思考作者在水泥道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美在哪?(作者看到了水泥道上铺满法国梧桐树叶,不规则的排列着,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想到了法国梧桐树叶像“金色巴掌”,“水泥道”像彩色的地毯。美在它的颜色、柔软、发光、绵长,甚至无规则的排列。)

5、你在上学或者放学路上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吧。(有一天,我们上完四节课就放学了。虽然已是秋末时节,但中午的阳光从头照到脚,让人浑身暖暖的。当我走进一片小树林时,风轻轻一吹,我看见一些树叶随风起舞,像一只只金色的蝴蝶飞来飞去,然后又跳着“芭蕾”,旋转着落在了地上。我俯身从地上捡起一片树叶——很漂亮,摊开手掌,把树叶放在手掌里,仔细地欣赏着。突然,一阵风吹过,树叶随着风从我手中悠悠地溜走了,我正准备抓住它,它却调皮地飞得更高。我想,就让它在风中轻舞吧!)

(三)学习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1、此时此刻,作者又有什么感受?(第一回觉得,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啊!)(板书:水泥道真美)

2、指导学生带有赞叹地语气读读这两个自然段。

四、总结课文主旨。

1、本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抓住秋天雨后铺满落叶的水泥道,通过对眼前所见所闻所感的描写,字里行间流露出了对秋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五、学习写作方法

1、本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首尾呼应)

(1)“首尾呼应”本义是前面和后面的人一呼一应。现多用来比喻写文章首尾呼应。本文第1自然段“一夜秋风,一夜秋雨。”第10自然段,再次写道:“一夜秋风,一夜秋雨。”这样使文章结构严谨,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感和感染力。(板书:总起具体总结)

(2)举例:

开头:拉萨是有名的“日光城”。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结尾:在藏语中,拉萨是圣地的意思,那么,这湛蓝的天就是圣地的窗帘了。

(3)练一练:写写你眼中的秋天,注意做到首尾呼应。

2、本文题目是《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这个题目好在哪里?

首先,点明课文的主要内容一水泥道上铺满了金色巴掌样的叶子,给读者带来美好的享受:其次,运用比喻的手法,将叶子比喻成“金色巴掌”,生动形象;另外,还能引发读者思考:为什么会铺满金色巴掌呢?一是秋雨后,树叶飘落;二是作者热爱生活,才会有所发现。

六、课堂小结,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通俗易懂。讲述了作者无意中发现上学路上法国梧桐和水泥道的变化,然后开始观察,发现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很美的故事,表现了作者对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喜爱之情。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秋天的美。在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同时,我知道了要多注意观察生活,就能写出身边的美景。

七、主题延伸

每天上学同学们都从自己家出发,一路上看到不同的景色,同学知道你家怎么走吗?就让我们组织一次“我家这样走”的指路交流活动。建议形式要多样:

1、可以写到你家路边看到的景物、建筑物;

2、可以画一幅到你家的行程图,讲给大家听;

3、可以带同学去一趟……

巴掌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会写13个字,正确认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总结课文,感悟意境。

3.习得方法,练笔拓展。

教学重点

1.会写13个字。

2.总结课文,感悟意境。

教学难点

尝试用几句话写一写自己在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的景色。

教学流程

一、出示画面,积累语句

师:走在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上,我看到了平时从未发现的美丽景色。大家快来看啊!

画面一(出现潮湿的地面):你会想起我们上节课积累的哪些词语或句子?

画面二(出现梧桐树掉叶子的画面):你又会想起我们上节课积累的哪些词语或句子?

画面三(出现一条铺满梧桐树叶的小路):你会怎样描述这条路?

画面四(出现一双穿着雨靴的脚在落叶路上的画面):这双小脚会怎样走在这条路上?

二、入情入境,理解感悟

师:同学们,小作者仔细观察秋天的水泥路就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他还想象自己的雨靴就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多美啊,带着这样的想象,美美地朗读课文。

三、总结课文,理清脉络

师:同学们,课文我们又读了一遍。你们发现课文的写作特点了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展示:

1.一夜秋风,一夜秋雨。

我背着书包去上学时,天开始放晴了。

一夜秋风,一夜秋雨。

当我背着书包去上学时,第一回觉得,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啊!

(这种写法叫首尾呼应。)

(若学生找不到,教师可直接指导。)

2.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

(句尾用上省略号,让人产生无限的想象。)

3.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让句子更生动、形象。)

4.一个亮晶晶的水洼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一片片闪着雨珠的叶子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一片一片仔细地数??

(量词的运用,让句子优美、清新。)

四、学习字词,认真书写

1.出示要求会写的字,读一读。

2.为生字找词语朋友。(指名口头组词)

3.教师范写,学生观察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4.全班交流,特别注意几个字的书写,如“铺”字右边的点不要漏写;“印”的第一笔是短撇;“规”左边的点不能写成捺。

5.学生书写生字。

五、丰富文本,完成练笔

1.出示课后的“阅读链接”。

2.学生自读,发现和课文在写法上的不同。

3.教师简介汪曾祺及《自报家门》这篇文章。

4.学生交流读后感

5.出示学校周围的图片,引导学生想一想上学或放学路上自己看到了什么?

6.小组内互相交流,说一说自己在上学或放学路上的发现。

7.师:同学们,你能像课文或“阅读链接”那样把自己看到的景色写下来吗?

8.学生练笔。

9.作品展示,全班交流。

巴掌教案篇6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篇课文《自然之道》。讲述了“我”和同伴看到嘲鸫啄一只正在出龟巢探路的小乌龟,因同情的缘故,要求导游救小龟,结果违反了自然之道,导致了成群的小龟获得错误的信息,以为外面是安全的,倾巢而出,遇到了无数食肉鸟的惨烈袭击。鱼贯而出的小龟因我们对自然之道的违反,受到了严重的伤害。

文章的故事发人深省,所谓“自然之道”,即大自然存在的规律,人类不可以人为地介入进行干预,会破坏这个规律,引起严重的后果。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丰富学生的见识,使学生认识到要按自然规律办事,同时培养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7个生字,会写14个词语。

2、初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情感,从中受到启示。

3、能与大家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培养复述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能联系上下文,助工具书、活积累理解关键句的意思。

2、运用以读代讲、以演促读、讨论交流等方法理解体会文章的、情感从中受到启示,。情感态度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尊重自然规律的意识,激发学生认识和探索自然规律的情感。

教学重点:

1、字词掌握。

2、抓住事情的经过,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文章、体会文章的情感,从中受到启示。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阅读“单元导读”,引入新课

1、指名读“单元导读”,说说本单元专题是什么,有什么新的要求。

2、今天,我们先来学习一个真实而令人难忘的故事,初步了解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板示课题)

3、解题。

之:的道:规律自然之道:

自学汇报,检查学习成果。

1、出示课件,检查生字词认读与理解情况:

(1)字:一类字认读————难记的字分析。

(2)词:

a:两字词语:

指名读,想读哪些就读哪些,想说哪个词义就说哪个。

旅游筑巢幼龟沙滩侦察企图。

情愿蠢事返回海鸥补救。

b:四字词语:

想读哪些就读哪些,想说哪个词义就说哪个、有的词语可用形象表演的方式,也可以选择你的好朋友来配合你表演。

争先恐后欲出又止若无其事见死不救。

一、回顾课文,整体感知。

1、 读过课文之后,哪位同学能告诉大家为什么水泥道上铺满金色巴掌?金色巴掌是怎么回事?

2、 把你见过的法国梧桐树叶的样子讲给同学听听。

出示法国梧桐树叶的图片(学生描述。)

二、品味课文,体会感情

1、 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1)说说自己眼中的秋风。

(2)说说自己了解的秋雨。

(3)课件出示描写秋风、秋雨的片段,欣赏阅读。

秋天来了,天气变得越来越冷了,树叶开始变黄了,风一吹,大片大片的叶子从树上飘落下来,满地都是干枯的叶子,走在上面,发出“嘎嘎”的声音。

秋天的雨水特别多,总是滴滴答答下不完,害得我哪也去不了。不过空气变得清新了,不再干燥了,雨一停,秋高气爽,很美丽。

2、 指导学生读课文第二部分(第2—9自然段)

(1)作者在上学的路上看到了什么?

①多么明朗的天空。

②地面还是潮湿的,不时还能看见一个亮晶晶的水洼,映着一角小小的蓝天。

③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树,掉下了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这一片片闪着雨珠的叶子,一掉下来,便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了。

④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

⑤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2)作者在当时的心情怎样?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①作者心情愉快。(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一片一片仔细地数着。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

②作者非常喜欢雨后的水泥道。(要不是怕上课迟到,我会走得很慢很慢的。……当我背着书包去上学时,第一回觉得,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啊!)

三、思考交流。

1、 指导学生再读课文。

2、 说说自己是如何观察周围的事物的?引导学生明白善于观察是一个很好的习惯。

3、 从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和同桌互相交流为什么喜欢这个句子?

(1)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树,掉下了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这一片片闪着雨珠的叶子,一掉下来,便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了。(观察细致,描写具体。)

(2)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把水泥道上的树叶比作一块彩色的地毯。)

(3)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把法国梧桐树的落叶比作金色的小巴掌。)

(4)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使句子生动、形象。)

四、课后延伸。

请学生用刚学会的观察方法观察自己喜爱的事物。

【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讲述了一夜秋风,一夜秋雨后,“我”无意中发现上学路上法国梧桐和水泥道的变化,然后开始观察,发现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很美的故事,表现了“我”对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喜爱之情。本文语言优美,通俗易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和渴望了解大自然、走进大自然的愿望,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体会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幸福童年,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是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的好教材。

二、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并描述“我”在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上行走的情形。

3、在自主学习和教师的引导下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

4、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生活带来的乐趣,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5、体会课文中一些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

6、通过本课的学习,结合学生自己走进大自然时经历的有趣事情或独特感受,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和渴望了解大自然、走进大自然的愿望,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体会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幸福童年,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三、教学重点

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学生能够增强对大自然热爱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四、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体会细致观察的重要性,懂得只有细心地观察,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说教法】

1、美读感悟法:

文章语言优美,读起来琅琅上口,因此,“美读”是本课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方法。“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实践。”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更不必过多的讲解分析,最主要让学生多读,同时教师要巧妙地借助课件,借助对学生读书的评价,帮助学生在读中去感受,领悟,使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中所描绘的鲜明形象,引起学生对课文中描述的事物与情景的关注,入境入情,促进学生自悟自得,受到美的熏陶,激起观察自然的兴趣。

2、多媒体情景法:

因为小学生生活经验少,但好奇心强,容易激发兴趣,因此,我运用电教手段,创设多种情景,展示课文相关图片,使学生在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景的同时,轻松、愉快、积极、主动的学习。同时,形象直观的课件展示,有助于学生读懂课文,感悟到语言文字带来的美,体验到发现的乐趣,也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3、质疑问难法: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课堂教学中,运用恰当的手段,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能激发浓厚的思考兴趣和创新思维。

【说学法】

语文学习教无定法,重在得法,贵在用法,施教之功,贵在导学,因此,语文学习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求知,让学生学会学习方法,变“我学会”为“我会学”。结合本课语言优美,情境奇特的特点,我引导学生用“自读自悟、美读交流、入景体验,升华情感”等学习方法来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章意境之美,体验探究自然之乐。

【说教学程序】

一、创境质疑,激探究之情。

出示法国梧桐树图片,鼓励学生交流收集到的法国梧桐树的资料。交流谈话导入课题,鼓励学生看课题进行质疑:巴掌为什么是金色什么?水泥道上怎么会铺满金色巴掌?并引导学生联系对梧桐树的介绍,把梧桐树和巴掌连起来,说一句话。这样,一方面注重学生“说话”训练,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点;另一方面,学生所叙述的内容都融入了学生独特的体验与感受,体现语言学科的人文性。同时,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多种对话。但对话的基础应是学生潜心融入文本。在学生产生了读书兴趣、探究欲望后,让学生自读全文,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为“美读”打下基础。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解决,解决不了的提出来。

3、检查自读情况。

4、熟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三、指导朗读,深入探究。

如何指导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美,教师不必细细讲解、分析,应重视“读”。因此,教学中教师以读代讲,以评代导。

1、读第一自然段,结合自身经历谈感受。

2、读第二部分,了解作者的发现,感受作者的情感。

(1)自由读第第二至十一自然段,思考:“我”有什么新发现?

(2)有了新发现后,“我”有什么变化?

(3)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感受?(学生畅所欲言)

(4)此时此刻,作者又有什么感受?(我第一次觉得,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啊!)

四、联系实际,课外延伸。

1、学习本课后,你有什么感受?相互交流。

2、教师小结:我们要走进大自然,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体会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幸福童年,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猜你想看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