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 评语 > 2021小学生必背古诗词鉴赏合集
 

2021小学生必背古诗词鉴赏合集

发布时间:2021-09-12 17:01:49 影响了:
我们千万不要对任何事感到后悔,因为它曾经一度就是你想要的。要知道后悔没用,要么忘记,要么努力。以下是职场范文网为大家整理的2021小学生必背古诗词鉴赏合集资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欢迎你的阅读。
 
  1、《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注解:张九龄是一代名相,他可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广东人哦!张九龄遭到贬谪时,恰逢中秋佳节,于是望月伤怀,思念家人,写下了这首中秋表达思念的名作。这首诗也入选了新课标课本。
 
  2.七步诗
 
  曹植(三国·魏)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注释]
 
  1.釜(fǔ):古代的一种锅。
 
  2.煎:煎熬,隐喻迫害。
 
  [简析]
 
  据《世说新语文学》记载:曹植的哥哥曹丕做了皇帝后,要想迫害曹植,于是命令曹植在走七步路的短时间内做一首诗,做不成就杀头。结果曹植应声咏出这首《七步诗》。诗人以箕豆相煎为比喻,控诉了曹丕对自己和其他兄弟的残酷迫害。
 
  前两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一“燃”一“泣”写出“萁”“豆”的尖锐矛盾,及豆萁对豆子的残酷迫害。最后两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画龙点睛提示诗歌主题。“同根”一语双关,表面上指“萁”和“豆”是在同一根上面生长起来的,实际上是说自己与曹丕是同一父母所生,责问曹丕为什么要对同胞兄弟逼迫得这样急。
 
  这首诗的比喻十分贴切,浅显生动。虽然诗歌本身是否真为曹植所作,还难以确定,但这首诗反映曹魏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倒是十分形象真切的,确实是一首好诗。
 
  3.敕勒歌
 
  北朝乐府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注释]
 
  1.敕勒:种族名,北齐时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带。
 
  2.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北部。
 
  3.穹庐:用毡布搭成的帐篷,即蒙古包。
 
  4.苍苍:青色。
 
  [简析]
 
  这是一首敕勒人唱的民歌,是由鲜卑语译成汉语的。它歌唱了大草原的景色和游牧民族的生活。
 
  开头两句“敕勒川,阴山下”,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接着两句“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敕勒族人用自己生活中的“穹庐”作比喻,说天空如毡制的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来形容极目远望,天野相接,无比壮阔的景象。这种景象只在大草原或大海上才能见到。最后三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一幅壮阔无比、生机勃勃的草原全景图。“风吹草低见牛羊”,一阵风儿吹弯了牧草,显露出成群的牛羊,多么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这里水草丰盛、牛羊肥壮的景象。全诗寥寥二十余字,就展现出我国古代牧民生活的壮丽图景。
 
  这首诗具有北朝民歌所特有的明朗豪爽的风格,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艺术概括力极强。宋诗人黄庭坚说这首民歌的作者“仓卒之间,语奇如此,盖率意道事实耳”(《山谷题跋》卷七)。因为作者对草原牧民生活非常熟悉,所以能一下抓住特点,不必用力雕饰,艺术效果就很好。
 
  4.咏鹅
 
  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注释]
 
  1.咏:用诗、词来叙述或描写某一事物。《咏鹅》是骆宾王七岁时写的诗。
 
  2.项:颈的后部。
 
  3.掌:诗中指鹅的脚掌。
 
  [简析]
 
  这首诗从一个七岁儿童的眼光看鹅游水嬉戏的神态,写得极为生动活泼。
 
  首句连用三个“鹅”字,表达了诗人对鹅十分喜爱之情。这三个“鹅”字,可以理解为孩子听到鹅叫了三声,也可以理解为孩子看到鹅在水中嬉戏,十分欣喜,高兴地连呼三声“鹅、鹅、鹅”。
 
  次句“曲项向天歌”,描写鹅鸣叫的神态。“曲项”二字形容鹅向天高歌之态,十分确切。鹅的高歌与鸡鸣不同,鸡是引颈长鸣,鹅是曲项高歌。
 
  三、四句写鹅游水嬉戏的情景:“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浮”“拨”两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鹅游水嬉戏的姿态。“白毛”“红掌”“绿水”等几个色彩鲜艳的词组给人以鲜明的视觉形象。鹅白毛红掌,浮在清水绿波之上,两下互相映衬,构成一幅美丽的“白鹅嬉水图”,表现出儿童时代的骆宾王善于观察事物的能力。
 
  骆宾王与王勃、杨炯、卢照邻齐名,被称为“初唐四杰”。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时,骆宾王代他写《讨武檄》。檄文罗列了武后的罪状,写得极感人。当武后读到“一抔土之未干,六尺之孤安在”两句时,极为震动,责问宰相为何不早重用此人。徐敬业兵败后,骆宾王下落不明,有被杀、自杀、逃匿不知所终等传说。
 
  5.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注释]
 
  1.少小离家:贺知章三十七岁中进士,在此以前就离开家乡。回乡时已年逾八十。
 
  2.无改:没什么变化。一作“难改”。
 
  3.衰:疏落。
 
  4.相:带有指代性的副词。相见,即看见我;不相识,即不认识我。
 
  [简析]
 
  贺知章(659-744)唐代诗人,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县)人。
 
  这首诗写自己回到久别家乡时的喜悦与感慨,写得生动含蓄,富有生活情趣。
 
  首句点明是回乡之作,“少小离家”与“老大回”句中自对,突出了诗人离乡之久,回乡之晚,概括地写出了自己四十多年久客他乡的事实。
 
  次句“乡音无改鬓毛衰”承接上句,写自己的衰老之感。漫长的岁月,催老了自己的容颜,然而乡音仍然不改。诗人以不改的乡音映衬变化了的鬓毛,抒发了自己久而愈深、老而弥笃的乡土之情。
 
  三、四句“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写儿童问话这一饶有趣味的生活场面。由于久客他乡,家乡的孩子都不认识他,把他当作远方来的客人,围上来有礼貌地加以询问。“笑问客从何处来”一句极为精采,只要稍加想象,儿童天真活泼的神态及诗人微微感到惊讶之后不觉有些好笑的感情变化,便会浮现在读者眼前。
 
  贺知章一生仕途顺利,年逾八十告老还乡时,玄宗皇帝亲自作诗送别,还将镜湖赐给他,太子和百官为他饯别,可以说是“衣锦荣归”,但诗人没有描写那些为世俗所羡的情态,只是刻划一个久客回乡的普通人的真情实感。这一点与史籍记载贺知章一生旷达豪迈、不慕荣利是一致的。
 
  6.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释]
 
  1.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
 
  2.妆:装饰,打扮。
 
  3.丝绦:丝线编成的带子。这里形容随风飘拂的柳枝。
 
  [简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诗的前三句都是描写柳树的。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是写整体,说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用“碧玉”形容柳树的翠绿晶莹,突出它的颜色美。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写柳枝,说下垂披拂的柳枝犹如丝带万千条,突出它的轻柔美。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是写柳叶,突出柳叶精巧细致的形态美。三句诗分写柳树的各部位,句句有特点。而第三句又与第四句构成一个设问句。“不知细叶谁裁出?”——自问;“二月春风似剪刀。”——自答。这样一问一答,就由柳树巧妙地过渡到春风。说裁出这些细巧的柳叶,当然也能裁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它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的创造力的象征。这首诗就是通过赞美柳树,进而赞美春天,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
 

猜你想看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