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 申请书 > 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市委党校2019年秋季主体班上的专题党课
 

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市委党校2019年秋季主体班上的专题党课

发布时间:2020-02-07 13:10:14 影响了: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正在深入开展,在主题教育学习过程中,我本人收获很大,尤其在理论学习方面,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了更深、更系统的理解。在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结合齐齐哈尔实际,积极深入基层调研,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有了一些更加深入的思考。借今天这个机会,把我对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思考,跟大家做一个交流,也请各位批评指正。

今天交流的内容包括四个方面:第一,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精神实质;
第二,在调研基础上,对我市县域经济发展现状进行系统归纳;
第三,对当前我市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问题进行梳理;
第四,在学习、理解、调研基础上,对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对策,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

从三个方面重温一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讲话和重要论述。

(一)十九大报告当中的重要论述。报告第五部分就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其中明确强调:“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坚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这段原文对我们当前如何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出了总体要求。主要体现出这几个方面的思想观念。一是主线。必须突出质量第一、效益优先这条主线。二是路径。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路径就是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三是关键。就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在生产、销售、消费的过程中,都需要市场化配置优质资源,这也是要素提高的问题。四是现代产业体系框架。核心是实体经济,和实体经济协同发展的是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这些共同构建了现代化产业体系。五是经济体制的建设目标。提出了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市场经济体制目标。通过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让我们对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有了进一步理解和认识。

(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重要论述。在2017年10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研究部署2018年经济工作时,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高质量发展,并系统阐述了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从供给看,高质量发展应该实现现代产业体系比较完整,生产组织方式网络化、智能化,创新力、需求捕捉力、品牌影响力、核心竞争力强,产品和服务质量高。从需求看,高质量发展应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多样化、不断升级的需求,这种需求又引领供给体系和结构的变化,供给变革又不断催生新的需求。从投入产出看,高质量发展应该不断提高劳动效率、资本效率、土地效率、资源效率、环境效率,不断提升科技进步贡献率,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从分配看,高质量发展应该实现投资有回报、企业有利润、员工有收入、政府有税收,并且充分反映各自按市场评价的贡献。从宏观经济循环看,高质量发展应该实现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循环畅通,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关系和空间布局比较合理,经济发展比较平稳,不出现大的起落。更明确地说,高质量发展,就是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

对于以上高质量发展的论述,我个人的理解概括起来就是:首先,要坚持新发展理念,这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思想基础,也是重要遵循。第二,要坚持稳中求进。不能像以往的盲目规模性扩张,粗放式的扩张发展。第三,从供给上看,供给产品质量要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好,还是高质量发展也好,这是我们审视国情的基本判断。从消费角度看,因为我们有些产品质量影响了供给力,供给力不足带来了大量的消费外溢。前些年有人去日本买马桶盖,去德国买小菜刀,就是因为国内供给质量不行,核心问题还是产品质量不行。宏观看也是经济发展质量不优的表现。第四,从需求上看,既要满足需求,也要引领需求。第五,从产出上看,要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这是检验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目标。第六,从分配上看,要反映出贡献。无论是对投资主体、对员工,还是对政府、对社会都有贡献。我们只有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深刻的理解,才能进一步完善发展思路,提高发展标准,优化发展路径,强化发展措施。

(三)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中的重要论述。去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深入齐齐哈尔考察,并在沈阳召开了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对新一轮东北振兴发展又提出更高的要求。其中我们感觉最大的一个变化,就是提出了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这一发展目标,从发展角度来讲还是高质量发展。所以,我们把新一轮东北振兴归纳起来,就是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高质量发展。

总书记在座谈会上对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六个方面的要求,我们再重温一下。一是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基础,全面深化改革。要坚定改革信心,在谋划地区改革发展思路上下功夫,在解决突出矛盾问题上下功夫,在激发基层改革创新活力上下功夫。要重点从有利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加快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有利于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有利于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性等方面,完善改革思路,做实改革举措,释放改革活力,提高改革效能。要多方面采取措施,创造拴心留人的条件,让各类人才安心、安身、安业。二是以培育壮大新动能为重点,激发创新驱动内生动力。要依靠创新把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坚持凤凰涅槃,腾笼换鸟,积极扶持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尽快形成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产业发展格局。三是科学统筹,精准施策,构建协调发展新格局。要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加强重点区域和重点领域的合作,形成东北地区协同开放合力。要以东北地区与东部地区对口合作为依托,深入推进东北振兴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的对接和交流合作,使南北互动起来。四是更好地支持生态建设和粮食生产,巩固提升绿色发展优势。要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落实和深化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生态环境监管,国家公园生态补偿等生态文明改革举措,加快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的治理,使东北地区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要充分利用东北地区独特资源和优势,推进寒地冰雪经济加快发展。五是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建设开放合作的高地。要加快落实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重点任务,完善重点边境口岸基础设施,发展优势产业群,实现多边合作,多方共赢。六是更加关注补齐民生领域短板,让人民群众共享东北振兴成果。要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确保按时完成脱贫任务,完善社会救助体系,保障好城乡生活困难人员的基本生活。要加大东北地区公共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力度,支持东北地区轨道交通、集中供热、网络宽带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这六个方面要求,是我们一年多来,在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力推进齐齐哈尔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高质量发展当中努力践行的。

一是要把深化改革作为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首要任务。总书记提出这个要求是非常符合我市实际的。从体制机制看,我市进入市场经济最晚,在市场经济体系、市场化程度等方面问题突出,这在东北地区也是共性问题,所以体制机制问题需要改革。从思想观念看,总书记提出首先要解放思想,就是说东北地区的干部群众在思想观念上的市场化意识、金融化理念、互联网化思维等方面还是比较落后,导致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内生动力不足。我们必须切实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从营商环境看,深化改革最终的集中体现就是营商环境。省里这次政府机构改革,专门把营商环境局作为政府组成部门,又出台了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最近国务院也出台了这方面的条例,而且从去年开始全面对东北地区的营商环境按国际标准在试评价,目的还是在对标找问题。所以深化改革,尤其是解放思想,更重要的是体现在优化营商环境上,是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

二是要把增强创新能力作为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途径。从齐齐哈尔的实践情况看也是如此,包括县域经济,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在全国比还有很大的特点,但由于我们好多产业,好多企业,甚至好多产品,十年一贯制,包括工艺都没有变化,带来的就是产业持续发展的能力不强,产品竞争力不强。从实体经济本身看,创新是第一动力。东北振兴更需要体现创新能力,总书记把它定位到是东北振兴的根本途径。要通过创新去加快结构调整,培育新动能,发展壮大实体经济。一方面,要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新技术的推广,新产品的涌出,以此进一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另一方面,要加快业态模式创新。当前是新一轮的产业革命,最大的特点是互联网,或者是互联网+物联网,这种趋势带来的最大变化,从现象上看是跨界融合,可以跨出企业和企业之间领域,在产品服务上融合;
可以把产业跨出一二三产的领域,实现产业融合。最典型的电商就是跨界融合的产物。互联网思维就是融合思维,在这种动力的催生下,现在的产业业态和生产经营服务模式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有些企业已经区分不出来到底是第一产业、第二产业还是第三产业的主体,在经济基本单元中,自身已经充分融合。所以,新业态新模式也是一个创新。

三是要把开放合作作为重要抓手,打造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和东北亚合作的中心枢纽。开放合作也是我们东北地区发展的巨大短板。从国内区域看,东北地区和全国经济发展的协同性不够,区域对外开放程度不够。从国际合作看,我们的对外合作也不够。即便有对俄和东北亚的地域优势,但是我们对俄和对东北亚的合作,占国内经济合作或者国际进出口总量的比重还是很低。产业的外向度、企业的外向度都不高,这是开放理念弱的体现,也是经济开放度低的体现。没有开放就没有合作,面对经济全球化,东北地区也是不可能孤立存在的,一定要加强开放合作。

四是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决打好脱贫攻坚,解决好社保、就业等重点民生问题。经济发展最后的落脚点就是保障改善民生,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推动共同富裕。

所以,我们将首要任务、根本途径、重要抓手和振兴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几方面把握好,就能够更好地结合自身实际,推动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高质量发展。

二、全市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通过抓住新一轮东北振兴政策系列机遇,全面深入推进全市12个重点产业和百万千倍增计划,县域经济基础地位得到巩固。齐齐哈尔区域经济的两翼,主要是指城区经济和县域经济这两大板块。城区经济在工业上的龙头地位比较突出,在第三产业中的辐射带动地位也比较突出,这是城区经济的产业特点。县域经济的特点是第一产业的要素优势比较明显,二产、三产在逐步与一产融合状态下发展。所以,城区经济在全域经济中处于引领地位,县域经济是基础地位。2018年县域经济gdp达到685亿,占全市的gdp的总量51%,规上工业增加值实现80亿,占全市的47.2%,基本保持“半壁江山”的一个状态。主要特点有三个方面:

一是县域资源要素优势进一步凸显。土地、人口、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和农副产品资源绝大多数都集中在县域。县域经济在全市发展大局中举足轻重,九县的土地面积占到89%,人口占到75%。耕地3150万亩,占到全市耕地面积近90%。粮食的产能超过200亿斤,占到全市5/6、全省的1/5、全国的1/50。奶牛存栏20万头,肉牛饲养量110万头,生猪600万头。

二是县域主导产业初步确立。九县根据自身的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分别确立了玉米深加工、水稻深加工为代表的粮食,还有乳制品和肉加工的主导产业。2016年到2018年,县域累计推进主导产业项目376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3亿。目前,9个县域主导产业规模超过5亿元,其中有7个超过了10亿元、4个超过了20亿元。比较典型的还是飞鹤乳业,在四个县形成的主导产业销售额达到115亿元。2019年九县重点推进的5亿以上的产业项目33个,其中还有几个突破100亿元。

三是县域经济融合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全市加快推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5155个,股份制合作社168个,一体化合作社130个。农业示范公司52个,家庭农场394个,种植大户2446个,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已达95%。农业产业化龙头发展到233个,两牛一猪标准化规模养殖达到244个。生猪养殖规模将突破1000万头,包括在建的5个百万头猪场。以飞鹤为代表的14户乳品加工企业发展势头迅猛,2018年实现产值176亿元,占全市工业比重达到24%,接近全市装备制造业产值。从今年前几个月看,装备制造业发展势头比较迅猛,占工业比重回升到30%左右。但是规上工业中装备制造业接近百户企业,而乳业只有14户企业。四川鸿展、益海嘉里、龙江元盛、甘南嘉一香、河南牧原、四川天兆、上海东方希望、北京大北农等一批农业龙头项目建设,提升了农业畜牧业规模化和产业化水平。园区承载力进一步提升,九县开发区累计入驻企业175户。县域规上工业企业达到192户,占全市比重的50%以上。农产品电商企业发展到300多个,上行销售额增速这几年都保持在30%以上。

从总体看,这些年县域经济发展的资源要素在进一步的突出,主导产业在进一步的确立,融合发展的格局在进一步的形成。

三、我市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东北地区存在的“三偏”和“四个短板”问题,在我市县域经济当中也有不同程度的一些表现。

第一,总量不大。九县gdp的总量,大部分在50到100亿元之间,最低的县gdp接近50亿元,2018年最高的县gdp是114亿元。接近50亿元gdp的县在全省63个县当中是倒数几位,最高的县在全省也只处于中游。从县域单体经济总量上看,达到100亿元以上的只有讷河和龙江,与全国百强县gdp总量排名第一的昆山(3875亿元)比,只是个零头;
与全国百强县排名最后的县比,也是讷河的4倍,达到400多亿元。从全省十强县看,2018年排名第一的五常和排名第十的巴彦没进到全国百强县,而五常是415亿元,巴彦是181亿元,也是讷河3倍多和近1倍。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上看,我市最高的是富裕,人均gdp2.5万元,在全省63个县当中排在40位;
最低的是依安,人均gdp1.4万元,在全省63个县当中倒数第五。而全国百强县排名第一的昆山人均gdp20万元,我们与其相差的倍数就更大了。从县域经济要素比重看,全要素生产率很低,发展不充分问题非常明显。

第二,速度不快。近年来我市县域gdp的增幅基本呈现放缓的状态。从gdp增速看,2017年除克东县达11%外,其他各县都是5%到6%,还有三个县是负增长,最低的-5.8%。2018年除克东14.5%、甘南8.7%外,其余7个县最高增幅6.1%,最低的-1.4%。从规上工业增加值看,2017年九县中仅克东增幅为19%,其余大多是一位数增长,有三个县是负增长。2018年,除龙江、克东、泰来增长较快外,分别是26.9%、26.5%、10.7%,其他六个县都是负增长。

第三,结构不优。我市大部分的县域产业结构为“一三二”,就是一产占的比重大,基本维持在35%到50%之间,最多的县一产已经占到gdp的接近50%,最低的县克东也占到了30%。占比最小的是工业,最小比例达到14%,剔除克东特例51%以外,最高的30%,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原字号问题突出,也就是一产的要素资源没有转化成二产的优势,农副产品深加工没有转化出来。狭义的角度理解,就是县域工业化进程极慢。第三产业和一产和二产之间是有关联的,尤其生产性服务业。因为县域人口有限,生活性服务业规模基本是常态,再加上一产和二产的发展速度不快,特别是二产占比小,所以生产性服务业也上不来。表面看三产排在第二,有的县达到了40%,但并不是说明县域经济结构优的体现,是因为一产、二产较弱,尤其是二产太小造成的三产占比大,这种结构明显体现出发展滞后的问题。

产生上述问题的根源是多方面的,有思想上的,有机制上的,还有产业体系上的,也有要素协同上的。简单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思想观念与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不适应。解放思想的程度不够,对新发展理念理解不够,坚持不够;
计划经济思维还是很明显,尤其在抓经济工作的时候行政化思维突出;
抓县域产业的发展还没有形成整体效应,抓经济、抓产业上项目的合力不强;
创新意识还是不强,习惯于墨守成规,小富即安,一些体制机制上的束缚还很明显。

二是县域高质量发展的产业体系不完善。抓经济必须抓产业,抓产业必须抓项目。再明晰一点,就是抓产业必须抓市场主体。再深一点,就是抓规模化主体就是抓企业。所以,在政府体系当中,如果抓经济只停留在口号上,不抓市场主体培育,就不叫抓经济。抓市场主体的目的还是要抓产业,那么产业体系就很关键。主导产业不突出,发育比较慢。首先,主导产业在经济总量当中具有突出地位,在产业发展当中起带动作用,无论对于强县还是富民都有较明显作用,才是主导产业。第二,必须是要素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的表现。虽然能够无中生有,但是有要素优势会更有生命力。第三,再具体点说,主导产业必须有龙头。所谓的龙头,大企业是龙头,适度规模的、同质化的产业集群也是龙头。如果没有龙头带动,主导产业是不可能形成的。只有龙头还不行,主导产业还需要有产业链,俗话讲叫上下吃配。必须有吃配形成的产业链,前端有原料,后面还得有配套。举个例子说,玉米深加工,苏氨酸、赖氨酸可能是现阶段主导产品,但还可以往下做,最典型的是做大型饲料企业,用的原料可能就是苏氨酸、赖氨酸,如果现在再配玉米油加工,那就把副产品又消耗掉了。龙头企业加上吃配,才能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链,才能聚集一定规模的就业,才能形成一个主导产业。龙头企业量少体弱,产业引领带动力不突出。现有147户县域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当中,主营业务收入1亿元以上的35户,占比23%;
5亿元以上的11户,占比7.5%;
10亿元以上的6户,占比4%。前一时期,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要求到2022年,县域主导产业的龙头企业规模达到10亿元。工业经济发展滞后,三次产业融合不畅。县域工业的先导作用不突出,带动一产助推三产的作用不明显。要推进一二三产融合,路径是工业突破。只有在中间突破,才能形成真正的一二三产融合。通俗来讲,就是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把加工业做强,推动一二三产融合。产业布局不优,乡村经济处于自然发展状态。这是在调研当中感悟最深的。最近两年我一直在关注和研究县域经济。当前,县域经济空间布局上巨大的短板在乡村经济。我们大部分的乡镇处于以社会治理为核心任务、乡村经济处于自然发展的状态,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力体现不充分。乡村经济市场主体占有数量少,经济总量小,即便有一些市场主体都是小微状态,属于农机修理、烘干塔、催芽车间等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是不系统、不完全、低水平的市场主体。乡村干部抓乡村经济的积极性、内生动力不强,以经济工作为中心的目标任务不突出,认为抓种地、抓养殖就叫抓经济。这主要是体制机制造成的,现在乡镇财政体制多数实行报账制,每年的工资和经费定额下拨,乡村经济发展好坏、税收形成多少都没关系。县域园区固然是产业聚集的重要部分,但并不是所有的项目都适合放在那里,即便龙头企业放到园区当中,前面的配套也不一定能够放进去。所以,主导产业发育慢,龙头企业不突出,引领作用不强,工业滞后,产业布局不优,是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

三是县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动能不足。项目质量不高,产业的支撑能力还不足。缺乏有就业、有税收、有市场、有投资、有产业带动的高质量项目。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推进产业项目建设力度比较大,工作氛围已经形成,但效果尚未完全体现。从落地的项目看,当然需要有一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明年可能会更好一些。从县里层面抓项目看,项目质量还不算太高,盲目抓项目现象依然存在,单纯为完成任务而抓项目。项目建设是培育市场主体的重要途径。如果不围绕主导产业上项目,质量就不会高,就没有生命力,新动能也很难形成。有的项目是竣工之日就是停工之时,签约之日就是丢掉之时。所以,抓项目不能满地下夹子、夹到谁算谁。市场主体偏少,经济活跃度不够。我市每千人市场主体的户数是44.5户,每千人企业户数是5.9户。县域每千人市场主体是35户,低于全市近10户,每千人企业户数3.7户,低于全市2.2户。据统计,县域市场主体每年的退出比例还比较高。2018年退出1815户。开工运行率不高、亏损面逐年增加。2018年县域规上工业企业停产减产102户,企业亏损额4.8亿元,都比2016年增加了一倍。这些方面也体现着企业运营不好,主导产业质量不高,活跃度也不强。科技创新缓慢,对县域实体经济发展支撑不强。创新孵化平台还是偏少,实际运行情况也不好。我们九县目前国家级高新企业4户,占全市的8%。县域科技型中小企业45户,占全市39%,说明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较低。

四是构建县域高质量发展产业体系要素协同还不够。金融服务县域经济能力较弱。从市场主体上看,有些财务管理不规范、信用不高,信贷风险还是很大。从金融机构上看,对县域市场主体风险评判过度,惜贷、断贷、抽贷现象时有发生,而且县域金融产品单一,很多新产品不敢在县里落地,导致县域市场主体融资难问题突出。县域存贷比低于全市10个百分点,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金融已经成为县域市场主体和主导产业发展的瓶颈。人才匮乏现象比较突出。县域人口流失还是比较严重,创业类的人才少,真正想创业的人能力还不高;
技术类人才、技能性人才还是少。前些年县域发展困难的时候,总把劳务输出作为解决眼前问题的办法,导致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的比重还是很大,但归根结底还是市场主体规模和县域经济规模的问题。营商环境还需持续改善。县域数字政务形式化问题还很突出,存在“面上落实、实际没落实”现象,“最后一公里”到乡镇还没有完全打通。亲商扶商的意识还不太强,在当前整治作风、高压反腐的态势下,还有公职人员该吃吃、该喝喝、该拿拿、该要要;
有的虽然不再吃拿卡要,但是担当作为的劲头不足,懒政怠政。这些问题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坚持问题导向,将问题梳理清楚,制定整改措施,弥补各方面短板,为县域高质量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和环境。

四、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在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创新驱动协同发展上汇聚合力,加快构建适应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是打造县域现代产业体系,没有现代产业体系,高质量发展就是一句空话。

第一,筑牢新发展理念,理清县域现代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路。需要我们对标对表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重新理清思路,优化完善措施。一是把握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新发展理念为指挥棒和红绿灯,把创新摆在第一动力位置上,把协调成为内生特点,把绿色作为普遍形态。如果上项目不考虑污染因素,那就不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建成项目变成污染源,企业就生存不下去;
如果能耗过高,那也不是绿色发展,项目也生存不下去。开放发展是必由之路。在县级的开放,不是站在更高的位置来讲对国际开放的问题,而是指县域经济对域外的开放,这种开放是产业之间的开放,是资本之间的开放,更明显的是体现在合作上,让共享成为根本目的。这是我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把握巩固、增强、提升、畅通的八字方针主线。中央提出的经济工作八字方针,这是引领未来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巩固三去一降一补的成果;
着力抓好百万千产业倍增计划实施,增强微观主体的活力;
着力抓好创新驱动,提升产业链水平;
畅通现代经济体系的循环。我理解,巩固还是供给侧改革需要巩固的问题;
增强是把抓经济工作的注意力集中到市场主体上去,想尽办法培育好市场主体,增强活力;
提升主要体现在产业链上,重点抓好金融和人力资源的协同;
畅通既有要素之间的畅通问题,还有产业之间、经济和社会之间的畅通问题。三是把握绿色食品和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的产业方向。九个县资源要素基本都是农业资源,优势就是种植业、养殖业,所以主导产业方向就是发展食品和农副产品加工。各县都要依托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要素优势,围绕农头工尾、粮头食尾,做大做强做优县域主导产业,按照不同的品种和类别去打造加工业,做大二产,带动一产,促进三产。四是把握城乡协调、三产融合、全产业链的产业布局。统筹推进县域经济和乡村经济;
鼓励龙头企业率先发展,引导中小企业搞好协作配套;
以县域工业化为突破,促进三产融合,优化结构,扩大规模,提升速度。五是把握培育市场主体的重要抓手。围绕产业方向和产业布局,通过释放潜量、盘活闲量、做优存量、引进增量,鼓励生成更多高质量的市场主体。做优存量,现有的市场主体都是存量,主要是不优问题,要把改造升级作为存量的主要出路。盘活闲量,现在各县都有许多停产半停产的企业,也叫僵尸企业,这些资产处于无效状态,需要盘活起来。以富拉尔基区为例,县里也可参考借鉴。富拉尔基近些年在培育产业龙头上效果是很明显的。一重今年产值将突破200亿元,预计达到260多亿元;
建龙北钢今年产值将达到70亿元,预计明年超过100亿元;
紫金矿业已经投产,今年产量将实现2万多吨,明年满产15万吨,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富拉尔基目前主要做的就是配套。引进河北一家企业投资的铜杆项目,就是租用原铸造厂厂房,一年房租180万元,然后购置1000万元的生产设备,产品主要是把铜板融化制造铜杆,预计年产10万吨,销售收入50亿元。这个项目的意义在于,一方面是把紫金铜业的产品往下延伸了,更重要的是把闲量资产盘活了。盘活闲量资产的出路是很多的,依法和市场化的方式都是盘活途径。比如,资产没有抵押的,就可以把资产租出去形成收入,否则每年还得交土地使用税;
有资产抵押的,负债率过高的走破产清算程序,彻底把债权关系解除掉。引进增量,实际就是上项目,生成引进更多规模化的高质量市场主体,推动县域经济扩量提质。六是把握产业项目这个关键。突出龙头打造、产业配套和园区集约发展。既要大上有牵动力的战略性大项目,也要立足乡村多上兴业富民的适度规模项目,实行两手抓。高质量发展,必须推进高质量产业项目建设,就是指有就业、有税收、有市场、有投资、有产业带动的项目,否则就不是高质量项目。

第二,深入解放思想,优化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布局。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坚决打破思想束缚,促进产业布局优化升级,做大做强做优县域主导产业。一是突出主导产业发展。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既抓好环境保护、脱贫攻坚、社会治理等硬任务,同时也要把时间和精力更多地向经济建设投放,始终围绕县域资源谋划,推进主导产业,实现聚集发展,尽快形成规模。二是推动乡村经济振兴。坚持区域协调发展,推动主导产业和项目向园区和重点产业镇布局。县域经济现在发展的重点,一个是城关镇,这是传统趋势;
还有个别有产业基础的、可能逐渐发展成产业重镇的乡镇。现在各县除了城关镇,都有一两个产业重镇,其他大部分属于市场主体比较少、经济欠发达的乡镇。要坚持区域协调发展,推动主导产业向乡村布局。发展乡村经济,无论对县域经济社会的发展,还是人口战略实施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当前关于农民有两个问题需要关注解决,一个是富余劳动力,一个是富余劳动时间,实际上就是再就业的问题。第一就业空间是种植养殖,第二就业空间是出去打工,第三就业空间是离土不离乡,也就是在本区域内实现新就业,这是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劳动力富余时间的重要途径。如果这两个问题不解决,农村十年以后的人口规模可想而知,到时候再想发展经济,劳动力要素就会成为最大制约问题。鼓励引导乡村充分与市场对接,加快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品,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发展乡村经济,从产业上看,一产要加大规模化,培育农业新型市场主体,进一步促进优质高效农业发展;
二产要加快突破,大力发展规模适度的食品和农副产品加工,形成产业集群;
三产要提升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系统化、产业化水平。三是加快三次产业融合。坚持融合发展的模式,突出食品和农副产品加工业主线,将发展要素资源向工业聚集,在粮食、蔬菜、乳品、肉类等领域实现突破,进一步壮大工业总量,以此带动一产,助推三产。四是提升全产业链的水平。坚持以农头工尾、粮头食尾为抓手,既要鼓励龙头企业率先发展,形成支撑引领,又要强化产业配套协作,鼓励引导中小企业向龙头企业聚集。产业链是保持市场主体生命力的重要方面。形成产业链,首先是产品上下游之间有关联,还有要素协同的问题,好多要素可以互为利用。通俗来讲,就是能够保持稳定的供销关系,市场就会比较稳定,随着龙头企业产品升级,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也会很快跟进,龙头企业在活跃期,产业链总体都在活跃期。近年来我们大力培育创新型产业联盟,实际是在推动产业链的形成,尤其是推动产业链中市场主体形成聚集。

第三,深化改革,改善县域现代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营商环境。坚持市场化法治化的方向,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努力打造优质高效的营商环境,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深化改革的基本遵循是市场化法治化。在推动经济发展当中,在服务行政审批当中,必须创造一个公平的环境,才能通过市场化的手段实现资源要素的最有效最集约配置。最佳的营商环境就应该是政府服务最高效最便捷、市场环境公平有序。一是要推动政府改革向县乡延伸。市级数字政务体系已经基本建成,正在模板化的向县里推,县里不用再创新和设计,往里装数据就行。县区级建完后,窗口向街道、乡镇、村屯、社区前移,完全通过互联网手段,把受理窗口前移,尽量应用自助方式,通过网上传送,避免人为代办。当前正在推进数字政务服务转型,由原先实体服务向线上线下一体化过渡,最终实现线上服务这个模式,全市实现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一口办,中心城区还要实现同城办,目的就是创造一个良好的政务服务环境。二是要完善产业发展推进机制。完善这种机制,目的是压实经济责任,优化考核评价体系,把抓产业上项目纳入到县域部门,尤其是乡镇的目标考核当中,并且突出出来。要在最短时间内全面建立乡镇财政体制。现在泰来等个别县还存在乡镇财政体制,其他地区没有,实行的都是报账制。报账制主要弊端在于:第一,培育市场主体抓经济形成的一些财力跟乡镇财政没关系,所以内生动力不足。第二,乡镇花钱的时候不集约节约,因为钱不是自己挣的,是向县里要下来的。第三,创造了不公平的环境,谁多到县争取,谁就能多要钱。没有激发整个群体推动经济发展的活力。市财政部门正在搞调研,然后尽快出台政策。乡镇没有市场主体、零税收照样可以建立一级乡镇财政体制。建立乡镇财政体制,首先是确定转移支付基数,第二是利益分成。当前没有税收的转移支付基数大,但是保基本以外的费用就少,这些缺口更多的靠分成来解决;
如果财力好的,肯定是分成占主体。这样不会带来混乱,因为乡级财政是中央财政保障体制下的,有一个基本要求,就是不会开不出工资。国家实行转移支付,每个乡镇省里还拿100万元保障经费,这就造成了乡镇大锅饭体制。三是要持续转变工作作风。深化作风整顿,坚决克服和防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鼓励引导干部敢担当、真作为。四是要加快县域国有企业改革。现在县域国有企业很大一部分属于僵尸企业。历史遗留问题没解决,改革最后没有完结。还有一些后来成立的,或者正在经营的国有企业,也有问题,就是市场化,体制上也需要改革。

第四,强化创新驱动,打造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一是以项目建设注入新动能。要围绕着主导产业上项目,要瞄准有实力的企业上项目,要通过各种方式引进项目落地,然后搞好项目服务,这是新动能、新增量当中的重要部分,当前至关重要。二是以技术创新激发新动能。农业技术创新,要在原来公共技术服务体系的基础上,加快农业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把一些新技术新品种尽快推广出来。工业当中更是如此,上项目工艺起点不能低,否则市场竞争力就不会高。现在“两牛一猪”的规模化标准化饲养,饲养方式已经是一种革命性的变化,基本都是单元式的,10万头以上一个单元,然后配备两三万亩地,粪污直接处理还田,有机种植、饲料种植和养殖又是一个良性循环。未来农业发展最大的环境风险,就是农村养殖业的粪污处理问题。所以实施标准化规模养殖,形成有一定产业层次的饲养方式,是培育新动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是在业态模式上进一步创新。总体上看还是要发展一二三产融合模式,这在我们地域当中是有生命力的。通过三产融合能把市场做好,加工的产品能适应多元化的要求,工艺水平达到一定程度,以这种业态模式为核心,优势就会更明显。近些年一直抓的农业示范公司,实际上也是这个目的。

第五,注重协同发展,强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要着力破解金融和人力资源的瓶颈问题。一是强化金融支撑。当前金融瓶颈最大的问题是非优质客户贷款难。银行所指的非优质客户,多数是中小微企业。不用过多考虑优质客户融资问题,银行会主动上门服务。针对中小微企业贷款难贷款贵的突出问题,需要研究制定一些解决措施。首先,要大力推进金融产品创新,主要是推动创新创业类的金融产品在县域落地;
尽快推动供应链金融在县域落地;
加快金融科技和社会类的科技金融产品落地。金融科技类产品是指银行通过提高信息化水平所做的信贷产品。科技金融就是互联网公司所做的信贷产品,比如蚂蚁金服、某某网贷等,这个方面要注重把一些规范的公司引进来。当然更要鼓励域内的银行做金融科技的产品尽快落地,因为银行对风险的判断更准一点,对信贷后的监管能够更细致一点。第二,要强化金融机构的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提高效率,提高便捷度。通过将政府数据库当中的一些个性数据向金融机构开放,让数据积累的更多,让金融机构做起来更快,掌握的更全。第三,要通过金融生态基金的方式,推动银政企保的联动,打造一个新的金融生态。通俗来讲,就是把保险和担保,植入到信贷的链条当中去。当前确实有些企业差那么一点信用评价上不去、资产抵押不了。对这样的企业,通过保险和担保去增信,打造一个新的金融生态环境,让金融机构愿贷和敢贷。通过建立完善考评机制,把县域经济贷款规模的增长作为一个重要考核指标,加大金融对县域经济的支持。二是强化人力资源支撑。第一,要培育创业型人才。这是至关重要的人才。加强企业家的培养,这属于已经创业的人,也属于创业人才,如果企业经营管理者缺乏企业家精神和能力,这样的企业就很难办好。要培养更多的人有创业能力去领办企业,建立“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机制,发挥好各县域孵化基地和培训基地作用。通过建立长效机制,把企业家和创业人才逐渐培养起来。第二,要培育技术类人才。要实施引进和培养相结合、引人和引智相结合,满足和支撑我们对技术人才的需求。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也需要加大力度,重点要依靠产教结合这种新模式,用订单式、双元制、师徒制方式进行培育。最近正在研究出台改革方案,成立全市技师类的产业教育机构,不只是学校办学,还有企业加入,共同打造产教融合的技师培养新模式。此外,在县域人力资源的开发当中还有劳务人员,一方面要通过培训提高素质,逐渐转变成技能型人才;
另一方面要规模化推进劳务人员就业问题。如果不规模化推进,最后县里留下的都是老年人,青壮年劳动力都在外地,这也是一个值得担忧的问题。

总而言之,县域经济发展是全市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县域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是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要通过这次主题教育,深入学习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的新标准新要求,进一步理清思路,强化措施,全面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