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浅析亚太国际的形势政策分析论文|形势与政策论文2000字
 

浅析亚太国际的形势政策分析论文|形势与政策论文2000字

发布时间:2018-08-17 03:43:41 影响了:

  亚太是对亚太地区自然地理范围的概括,亚太是一般地理概念与地缘因素相结合的产物。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亚太的形势政策论文,欢迎大家阅读!

  亚太的形势政策论文篇一:《亚太军事形势动荡的美国因素》 

  【内容提要】当前亚太地区军事形势激烈动荡,正处于冷战结束以来最为复杂的时期。美国是推动亚太地区军事形势动荡的主要“推手”,其目的一是为美国的战略重点转移服务;二是为美国输出军火做铺垫;三是为遏阻中国的发展进程营造氛围。对此,我应高度警惕,冷静观察,沉着应对。

  【关键词】亚太军事/形势/动荡/美国因素

  目前,从全球军事形势看,亚太地区的军事形势值得重点关注,该地区一些国家正进行着激烈的军事竞争与较量,大有使其进一步走向动荡之势。可以说,亚太地区的军事形势正处于冷战结束以来最为复杂的时期。这种现象之所以出现,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其中,美国因素起到了主要“推手”的作用。2010年,亚太地区出现了许多引人关注的大事:韩国“天安”号军舰爆炸、美国“华盛顿”号核动力航母跃跃欲试要前出黄海、美印关岛联合军演、“香格里拉安全对话”会议上中美军事交锋等。经研究分析发现,这些现象背后总是离不开美国的影子。美国致力于炒热亚太地区的军事形势,使该地区成为全球关注热点的动机,与美国维护其国家利益的战略调整有着直接关系。

  一、为战略重心转移造势是美国炒热亚太军事的首要原因

  自独立以来,美国就表现出自私自利的国际形象,其在国际上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如何建立和维护自身霸权展开的。在构建与维护霸权的过程中,美国不断调整其战略重心,以使其为美国的霸权利益服务。

  在美国构建霸权的过程中,南美洲是美国在海外确立的第一个战略重心地区。1823年12月,美国第五位总统詹姆斯·门罗提出“门罗主义”,目的是极力避免欧洲国家损害美国在美洲的利益,减少欧洲国家对美国在美洲建立霸权的不利影响;1899年美国向英国、俄国、德国、日本、意大利和法国等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目的是由于美国比这些列强进入中国晚,担心中国被这些列强瓜分而损害了美国在中国的利益。二战时期,美国迟迟不兑现其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的诺言,是欲尽可能多地消耗苏联及欧洲盟国的力量,扩大战后美国的权势,实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未能实现的建立美国世界霸权的梦想。二战后,尽管因苏联这一障碍的存在而美国未能成为世界霸主,但至少确立了其在西方世界的霸主地位。苏联解体后,美国失去了与其争霸的竞争对手,如何成为世界霸主便成为美国的战略课题。所以,美国便从欧洲国家下手。欧洲是近代工业的发源地,是世界发展的发动机,控制了欧洲就可以影响整个世界。所以,“华约”解体后,美国掌控下的“北约”不但没有解散,反而不断扩大。目前,在欧洲大大小小的40多个国家中,美国已经将其中的26个国家收入北约的囊中。从战略地位看,剩余未纳入北约的欧洲国家基本发挥不了什么战略作用。美国在欧洲的地位基本稳定。所以,美国着手将北约向欧洲之外地区扩大,格鲁吉亚和阿富汗也就成了美国的首批目标。2008年8月俄罗斯与格鲁吉亚之间的战争表明,俄罗斯不会轻易容忍其它势力染指南高加索地区。美国扩大北约,剑指南高加索的企图碰了壁。美国以“反恐”为由将其军队插入中亚的阿富汗。经过10年的战争,美国并没有将阿富汗“治理”得使其能够符合北约的标准,只是将阿富汗陆军部队装备的枪支由AK-47换成了美国的M16。美国认识到将阿富汗纳入北约成本太高,所以将视线转向了亚太地区。

  亚太地区对美国来讲并不是一个好“治理”的地区。冷战时期,即便有苏联这一明确的威胁存在,美国在该地区也只是建立起几个双边联盟,并没有建立起像北约那样一个由美国控制的多边联盟集团,这是美国非常遗憾的事情。所以,近年来,美国将精力转为在亚太地区构建由美国掌握的“类北约”力量框架。但由于亚太国家各有盘算,美国的想法迟迟不能如愿。随着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且发展速度加快,美国防范“中国威胁”之心愈加迫切。为构建亚太安全新体系,美国大肆制造“军事威胁”,以强化美国在东亚的军事存在。2010年3月发生的韩国“天安”号军舰沉事件,成为美国强化在本地区的军事联盟和重返东亚的极好契机。从目前的事态发展来看,美国成为“天安”号事件中最大的获益者。

  一是拉住了韩国。韩国一直以维护主权为理由欲收回在美韩军事体系中的美国对韩国军队的战时指挥权,两国已定好移交期限。如今眼看即将到期,美国不甘心拱手相让。“天安”号事件后,韩国已宣布延长美国移交对韩国军队战时指挥权的时间。

  二是拽紧了日本。冷战结束以来,日本不断扩大海外影响,尤其是军事影响力迅速扩大。近年日本的军事能量开始高涨,正考虑向其最西南的与那国岛派驻兵力,甚至还有向钓鱼岛派兵的构想。于是,日本国内反对美国驻军日本的呼声日益高涨,驻日美军不得不考虑从日本基地搬迁的问题。驻日冲绳美军受到来自日本的压力更为突出。对此,美国难以容忍。“天安”号事件后,日本赶走驻日美军的压力开始下降。

  三是增强了美国在西太平洋的军事实力。随着“天安”号事件、钓鱼岛问题、中国海军强势捍卫海疆动作等的出现,美国最高军事指挥当局“顺势”而为,开始考虑实施加大亚太地区军事力量的举措:其一是将关岛建成全球最大的军事堡垒。根据美日协议,2014年底前,驻冲绳的美军至少将有8000人迁往关岛。日本还将投入60亿美元支持美国修建关岛的军事基地。一旦驻兵及基地建设完成,关岛将成为美军全球最大的军事基地。其二是向亚太地区部署最大规模的海上力量。美国正在关岛修建停泊航母、潜艇和各型舰艇需用的码头。根据美国媒体消息,美国拥有航母的一半以上未来有可能部署在亚太地区。这将使美国太平洋战区成为其全球军事部署中海上实力最强的战区。其三是战略威慑的重心向亚太地区转移。美国正将战略威慑由核威慑转向常规战略武器威慑。近年来,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不断部署大量常规威慑力量,如具有威慑力的F-22Q“猛禽”战斗机就部署到了韩国。

  四是适时转换澳大利亚的“角色”。人们通常认为,冷战时期,澳大利亚走的是亲西方路线,即“向西看”。冷战后,澳大利亚推行了“向亚洲看”的政策。伴随着澳大利亚对外政策的调整,美国将澳大利亚在其全球战略中的角色定位也进行了调整。在美国的亚洲战略中,人们通常认为,日本是美国亚洲政策的“北锚”,澳大利亚则是美国亚洲政策的“南锚”。在军事上,美国非常注重发挥澳大利亚的作用。一战时,澳大利亚就是美国的军事盟国之一。二战时,澳美在军事上仍然是同盟关系。在此期间,美国还在澳大利亚开始建立情报基地。冷战时期,澳大利亚与美国保持着军事联盟关系。与冷战时期相比,近年来美澳军事交流日益密切,军事关系不断强化。如美国与澳大利亚先后建立了数个联合军事训练基地。2010年,美澳两国又达成了军事合作协议,美国对澳大利亚的军售额达近15亿美元,这个数字10年来增加了8倍。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最近美国负责外交和国防的高官同时访问澳大利亚,美澳双方还签署了相关协议,美澳双方就共享军事基地、加强军事合作达成了共识,澳方同意美军舰船和飞机长期使用澳大利亚军事设施,双方还表示要加强联合军事演习。有关专家认为,美国正在逐渐将澳大利亚在其全球战略中作用的定位从“情报收集”转为“战备中心”。可以说,澳大利亚担当美国亚太战略中的“南锚”角色将逐渐走向活跃。今后,澳大利亚将不再只是一个起到稳定美国亚太战略作用的“死锚”,而将成为一个在美国推行亚太战略中发挥积极作用的“活锚”。

  二、为输出军火做铺垫是美国炒热亚太军事的经济动力

  美国经济的一个最大特点是将军事经济作为支柱。从美国经济发展的力量结构看,美国大军火公司是美国经济前行的发动机。这些军火公司在美国的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美国军队频频在世界各地动武,不能说与这些大军火公司的怂恿没有关系。2008年发生金融危机以来,美国经济无力扭转颓势。所以,美国一再在世界各地制造“威胁”,力图通过推销军火来刺激经济的发展。美国已经将其“爱国者”防空导弹在东欧打开销路,开始在波兰部署。下一步美国极可能将“爱国者”防空导弹部署在捷克、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等东欧国家。最近,美国与沙特阿拉伯又签订了一份高达600亿美元的军火合同。这是美国“树立”伊朗这一中东地区威胁的最大收获。接着,美国又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安全对话”会议上大造“中国威胁”论,企图扩大美国在东南亚国家的军火市场。美国搞热亚太军事的最大收获是其与俄罗斯的军事合作水平得到提升。9月15日,美俄两国防长在华盛顿举行了会谈。一周后,俄罗斯国防部长向外界表示,俄方有兴趣购买美国的军事技术,如自动控制技术、信息技术、精确制导技术等。显然,美俄两国防长在会谈时已触及到了这些问题。一旦美国向俄罗斯输出先进的军事技术成为现实,美俄两国间在高新军事技术方面“互通有无”的可能性极大。为满足俄罗斯提高其军队武器装备水平的渴望,美国凭借自己在军事高技术上的优势,将在一个时期内加大对俄罗斯的军事技术输出力度,以赚取大笔美元。

  三、为“引导”中国发展营造气氛是美国维护全球霸权之需

  冷战时期,美国对华战略有两个特点:一是使中国与苏联不能结成同盟,二是构筑“军事遏制链条”,使中国不能向外发展军事影响力,避免对美国谋求世界霸权构成障碍。随着冷战的结束、全球化的深化、中国改革开放成效显著,美国不得不重新审视其原来的对华战略,并进行调整。如何不让中国成为美国谋求全球霸权的消极因素,是美国战略家目前正在探讨并欲解决的一个战略问题。

  目前,美国面临的问题是通过军事手段遏制中国已经不起作用。冷战时期,两大阵营对抗的一个突出特点即军事对峙。实施对华军事遏制是美国的一个重要手段,加之中国的军事能力所限,当时美国对华军事遏制在一定程度上是发挥了作用的。目前,随着中国军事能力的提升,美国对华军事遏制已经失去效力。20世纪80年代,中国海军出访南亚的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和孟加拉国,实现了军队走出国门的第一步。1997年中国海军出访美洲,标志着中国海军具有长时间在远海活动和执行任务的能力。2002年实现了中国海军环绕世界航行的梦想。随着2002年以来中国军队开始与其他国家军队联合举行联合军事演习,中国军事对外影响力不断提升。中国陆空的跨区联合军演、海军在三大海区的联合军演等,无不说明中国军队完全有能力冲出美国的“封锁链”,并对这种能力充满信心。尤其是中国军队在亚丁湾打击海盗的出色表现、中国军人“和谐之师、威武之师和文明之师”的形象在非洲等大陆树立、中国三军仪仗队在墨西哥的出色表现等,都表明中国军事国际影响力的扩大已势不可挡。

  同时,美国也无力遏制中国的发展。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综合实力不断上升。中国成功地抗住了1997年爆发的东亚金融危机,又经受住了2008年出现的全球金融危机的“考验”。这充分显示了中国的实力。2010年8月初,中国官方认为“中国实际上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接着,日本方面公布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首次超过日本。按照目前两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中国2010年的GDP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几成定局。这表明中国经济已成为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同时,中国的国防实力不断上升。目前,中国高新武器装备的自主研发比例不断提高。2009年中国国庆节阅兵展示的所有武器装备全部是自行研发的。据总装备部统计,中国军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武器装备比10年前增加了15倍。随着武器装备自研率的提高,中国在国际军事舞台上发挥作用的能力也将随之增强。从近年中国军队在国际舞台上的表现来看,中国军事在国际上发挥作用是任何其它因素无法阻挡的。面对军事遏制手段失效,对中国发展又无法遏制的形势,美国只有选择“引导”这一策略,实现迟滞中国发展进程的目的。而且,美国还欲从多个领域迟滞中国的发展。其中“引导”中国发展是美国对华战略的主旋律,在多领域迟滞中国发展是主要手段。从目前看,美国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维持“台湾问题”的存在。美国不断给台湾输入武器,目的是使台海两岸之间保持某种水平的军事平衡。美国这样做严重践踏了中国的主权,并侵害了中国领土完整。

  二是鼓动与中国存在边界领土争端、海域分歧的国家不断制造事端。最近发生的日本海上保安厅巡逻船在钓鱼岛海域撞击中国渔船一事,如果背后没有美国的暗示,日本可能不会立场如此强硬。

  三是在中国周边,尤其是中国的近海地区不断举行各种规模与形式的军事演习,制造紧张空气。近年来,美国不断增加在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举行军事演习的次数和种类。如美国与韩国举行的“不屈意志”联合军演就是非“例行”的。

  四是以反“核恐怖”为名破坏中国周边安全。从目前看,奥巴马政府军事战略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由重点反常规恐怖主义向反核恐怖主义调整。今年,美国已从伊拉克撤出了全部作战部队,美军2011年底还要从阿富汗撤出。这表明美国在国际上的常规“反恐”作战行动即将画上一个句号。奥巴马大力推销“无核世界”理念,大力落实与俄罗斯签署的核新约,目的是降低对美国的核威胁。所以,美国下一步的重点将反核扩散和反恐怖主义结合起来,打击核恐怖主义。打击对象不言自明。从目前看,朝鲜与巴基斯坦的“核问题”将可能被美国列为关注重点。朝鲜一直是美国因“核问题”而关注的国家,美国未来不仅不会放松对朝鲜的关注,而且还可能以“核问题”为由,加大对朝鲜的压力,“消耗中国的能量”。巴基斯坦近年来一直受到塔利班极端势力的困扰。尤其是塔利班组织近来不断在巴境内袭击北约向阿富汗运送物资的车队。在冷战时期,巴基斯坦是美国全球战略中的一枚重要棋子。冷战结束以来,巴基斯坦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正发生变化。在某种程度上,实际巴基斯坦的恐怖分子猖獗的形势已经影响了美国“反恐”战略的实施。美国下一步极可能调整对巴基斯坦的策略,以巴核装置受到恐怖分子威胁为由,而对巴基斯坦采取“必要的措施”。巴基斯坦是中国的近邻与友好国家,一旦美国对其采取“必要的措施”,这将是对中国的一个严峻考验。从这个角度看,未来中国周边的核形势将是影响中国安全的一个较严重的负面因素。

  美国通过这些措施来“引导”中国的战略发展,以在无法遏制中国发展的情况下避免中国成为影响美国全球霸权的消极因素。如“引导”中国与周边国家发生大的军事摩擦,“引导”中国过度发展军力等,通过这些行动来减弱中国的发展势头。对此,我们不能麻痹大意,掉以轻心。

  亚太的形势政策论文篇二:《亚太新形势与中国的战略应对》

  一、当前亚太形势的主要特点

  1.亚太尤其是东亚经济发展态势总体向好,在世界各大地缘经济“板块”之中可谓“风景这边独好”。自2008年9月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尽管日渐受到西方发达经济体金融与债务危机“外溢”的连累,但亚太国家与地区靠扩大内需和区域内合作实施发展“转型”,使得亚太尤其是东亚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得以增强,以中国、印度、东盟为代表的亚太新兴经济体继续群体性成长。

  联合国亚太经社委员会在2012年5月10日发布的年度报告中预测,受外围经济环境不振等的影响,2012年亚太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增速将进一步放缓,从2011年的7%降至6.5%,但仍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

  正是因为亚太经济持续蒸蒸日上,使得亚太的国际战略地位“水涨船高”,其地缘经济与政治影响稳步扩大,在此背景下,国际舆论持续热议“世界权势东移”和“亚太成为新的世界重心”。

  2.传统与非传统安全挑战交织扎堆,亚太安全形势难以乐观。

  传统安全挑战包括领土尤其是海洋权益争端突出,地区热点较多,朝鲜半岛仍然处于冷战对峙状态,印度与巴基斯坦继续核军备竞赛,区内一些国家之间“战略互信”匮乏,相互猜忌与提防的“安全困境”突出,加之美国借“重返亚太”战略推波助澜、拉帮结派,致使亚太安全形势十分严峻而且复杂。

  非传统安全挑战则主要包括国际恐怖主义、宗教极端主义与民族分裂主义“三股势力”兴风作浪,重大自然灾害、极端天气和传染病等的严重危害。可见,亚太安全形势不仅与亚太经济形势形成强烈反差,而且对后者构成极大的制约。

  3.区内外大国与国家集团纷纷加大对亚太“经营”的投入,亚太大国博弈激烈复杂,亚太格局深刻演变。亚太主要力量包括美国、中国、日本、印度、俄罗斯、东盟六方,以及“中等国家”澳大利亚、韩国与巴基斯坦等,这些主要力量之间合纵连横,在不同议题中形成不同的“排列组合”,彼此之间互动错综频密。

  4.区域与次区域合作日渐加深,多个多边机制并存,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区域合作机制主要有亚太经合组织APEC(21个成员国)、东亚峰会EAS(18个成员国)、东盟地区论坛ARF(27个成员国)等,以及美国极力推动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现有11个国家参与谈判)。次区域合作机制主要有东盟ASEAN(10个成员国将于2015年建成“共同体”)、东盟与中国10+1、东盟与中日韩10+3、南亚区域合作联盟SAARC(8个成员国)、中日韩三国合作、太平洋岛国论坛(15个成员国)、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GMS(6个成员国)等。

  另外还有影响力逐步增大的非官方机制,包括新加坡“香格里拉对话会”(即所谓的“亚洲安全会议”)、中国海南博鳌亚洲论坛等。

  5.亚太秩序呈现“二元结构”,区域博弈在较大程度上体现为中国、中国的邻国与美国三方之间复杂互动的“大三角”。所谓“二元结构”,即亚太国家之间经济合作加深与政治安全分歧严重并存,不少国家在中、美之间“脚踩两条船”,并在某种程度上表现为“经济发展靠中国”与“安全保障靠美国”。所谓“中邻美大三角”,亦被称为“中美邻”,但“中邻美”的表述要更为准确,因为亚太尤其是东亚主要是由中国及其邻国组成的,美国不过是“第三者”而已。

  在“中邻美大三角”之中,存在着三组双边关系,分别是随着中国加速崛起而变得复杂的中邻关系,随着美国加紧“重返”而变得微妙的美邻关系,以及随着中美力量对比差距不断缩小而变得敏感的中美关系。应该说,在“中邻美大三角”中,中邻关系是“内因”与“主要矛盾”。

  二、中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就机遇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而:一是中国经济比较优势相当突出,对亚太各国的经济吸引力、对亚太经济秩序的塑造力稳健增强。中国经济持续稳健增长,GDP总量2010年已位居世界第二,2011年人均GDP已超过5000美元,2003年至2011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20%,业已成为诸多亚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成为区域经济合作的推动者与引领者,成为亚太经济的主要“引擎”与“磁场”。例如,中国十大贸易伙伴中就有8个来自亚太地区,在“十一五”期间中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的60%以上是在周边,特别是从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积极扩大与亚太国家间的财政金融合作.同众多邻国签订了双边货币互换协议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二是中国政治优势日渐显现,中邻互鉴交流加深。以改革开放与自主创新为核心的中国模式和“中国道路”影响上升,加之亚太的构成主体是发展中国家,中国对外一贯坚持尊重国家主权与不干涉内政原则,始终致力于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整体权益,因此,中国在亚太发展中国家中的政治影响力趋于扩大。三是中国与亚太其他国家在非传统安全领域形成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利益与命运共同体,这有利于拓展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包括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共同防灾救灾、共同打击海盗等。四是中国顾全大局与严格自律的对外战略取向逐渐在亚太赢得人心。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睦邻友好的周边外交,坚持首先以和平与谈判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主张弘扬包容互助的“亚洲精神”与构建“和谐亚洲”,通过和平发展的“言”(政策宣誓)与“行”(外交实践)并举,较好地缓解了周边国家对中国崛起产生的疑虑,争取到了越来越多邻国的理解。

  就挑战来说,亦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而:一是中国与一些邻国存在边界与海洋领土争端,特别是大量岛礁被邻国侵占,维护领土完整形势严峻,其中钓鱼岛、黄岩岛、南沙群岛争端尤其突出。二是国家统一而临“台独”、“藏独”与“疆独”威胁,台湾当局企图将两岸分治与所谓的“事实台独”永久化,在亚太地区图谋扩大“国际生存空间”,美国亦顽固坚持“以台制华”。境内外“藏独”与“疆独”势力加紧勾连,分别通过僧人“自焚”与恐怖活动等制造事端。三是非传统安全威胁趋于上升,尤其是跨国严重自然灾害防不胜防,跨国有组织犯罪愈演愈烈。四是美国执意将战略重心“东移”亚太,“重返”亚太紧锣密鼓、多管齐下,着力利用中国与邻国的矛盾,实施其所谓“巧实力”与“再平衡”,不仅使得中国与某些邻国的矛盾复杂化,而且加剧了中美亚太地缘战略竞争态势。对此,美国时任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2011年11月《外交政策》上发表了“美国的太平洋世纪”的长文,声称“今后十年美国外交方略的最重要的使命之一将是把大幅增加的投入—在外交、经济、战略和其他方而—锁定于亚太地区。”

  三、中国亚太战略的目标

  目标有两种划分.第一种是总体与局部目标.第二种则是不同时间段的目标。

  按照第一种划分,首先,中国亚太战略的总体目标有三,依次为:为中国崛起与和平发展营造和平稳定有利的亚太战略环境,使得中国在“重要战略机遇期”与未来五到十年能够继续集中精力从事国内发展和改革;维护中国的统一、领土完整与国家安全,破解来自亚太方而的安全挑战与威胁;成为亚太关键大国,增强对亚太秩序的塑造力,推进和平、安宁、繁荣、包容的“和谐亚太”建设。其次,中国亚太战略的局部与各领域目标,主要包括五点:经济发展目标,即与亚太各国实现经济互补互利,获取亚太资源与市场,成为亚太经济的中心之一;政治与安全目标,即压缩“台独”国际空间,为国家最终统一创造条件,全而压制与遏制“藏独”、“疆独”分裂势力,有效维护海洋领土主权及海洋权益,与亚太各国和平共处,成为亚太安全的重要维护者;文化与软实力目标,即扩大中华文化的亚太辐射力,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区域合作机制目标,即成为亚太各类重要机制的参与者,成为东亚合作的引领者,防比被恶意竞争者在机制构建过程中所排斥与排挤;生态环境目标,即与亚太各国共同减缓气候变化影响,共同防范与应对重大自然灾害。

  按照第二种划分,亚太战略目标又包括近期、中期、远期三个阶段,分别为:近期目标(未来五年,2013年至2017年),为中国的“十二五”等规划的顺利实施营造总体安宁有利的亚太环境,防比亚太地区热点失控,增强危机管控与热点掌控能力;中期目标(未来十年,2013年至2022年),通过经营亚太以维护并延长重要战略机遇期,为国内实现全而小康创造有利的亚太环境,着手妥善解决与邻国的领土争端,并在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之际成为亚太强国;远期目标(新中国建国一百周年与本世纪中叶,2049年至2050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国家完全统一、中国完全崛起营造更加有利的亚太环境,成为和谐亚太的捍卫者。

  四、中国亚太战略的基本原则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当代中国内政外交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其核心是辩证法,既强调统筹兼顾,又注重突出重点。谋划中国的亚太战略,需要贯彻科学发展观,处理好以下六对重要关系。

  1.亚太战略与对外总体战略的关系,即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指导中国对外总体战略的和平发展道路与“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方针,无疑将指导中国的亚太战略,而和平发展道路能否走得通、行得远,也首先取决于其在亚太地区的实践。至于“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战略方针,也主要将在亚太地区经受新的检验。

  2.利益与道义、实力与道德、捍卫拓展自身权利与承担地区责任的关系。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亚太战略将不搞唯利是图与唯我独尊的霸道,而是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战略文化的精髓—务实王道,坚持“义利兼顾”、“德力俱足”、“权责匹配”,中国谋求的是战略主动权而非“亚太主导权”,强调应由亚太各国“共同与集体领导”,反对自以为是与自封的“独家领导”。

  3.软与硬、柔与刚、恩与威、文与武的关系。强调软硬兼施、刚柔并济、恩威并用、文武并举,具体到亚太战略,就是既要有外交周旋,又要有军事斗争的准备与决心,对善邻应柔和,对恶邻则应硬朗。应澄清外界对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误读,强调中国的和平发展绝不排斥武力自卫。

  4.长与短、强与弱、优与劣的关系。既要扬长避短,更要扬长“补”短。中国在亚太的长处、强项、优势主要在经济领域、陆地事务与陆权方而,短处、弱项与劣势则主要在安全领域、海洋事务与海权方而,中国的亚太战略应统筹经济与安全、着力强化安全;统筹陆权与海权、着力强化海权,进而成为全而、均衡、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真正的亚太强国。

  5.维权与维稳的关系。“维权”即维护自身正当权益,“维稳”即维护亚太地区和平稳定,二者都是中国亚太战略所需要的,但彼此之间也存在着潜在的矛盾,若处理不当容易顾此失彼。中国既要防比片而强调“维稳”,以致牺牲“维权”并最终影响外部环境乃至国内社会稳定。又要防比一味强调“维权”,以致操之过急、欲速不达、因小失大。因此,应以“维权”为优先,同时兼顾“维稳”。对此,习近平同志于2012年7月7日在“世界和平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中指出,“中国将继续妥善处理与有关国家的分歧、摩擦,在坚定捍卫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的基础上,共同维护与周边国家关系和地区稳定大局。”

  6.统筹中邻、中美与美邻三组关系,兼顾合作与竞争。既要防比激化中邻矛盾,被美国渔利;又要避免中美对抗,被邻国利用;还应善于把握美邻矛盾,防比美邻“联手对华”。在这三组关系之中,对中国的亚太战略而言,第一位的应是妥善处理中邻关系。而处理中邻与中美关系,则应两手并用,既要全力争取合作,又要正视合理竞争、预防恶性竞争。

  五、中国亚太战略的主要手段

  1.坚持“扬长”,扬经济之长,进一步发挥自身经济优势。应就共同应对持续不断的欧美主权债务危机与亚太尤其是东亚、南亚各国扩大合作,稳步建立东亚货币金融体系,扩大人民币在亚太的影响力。加快实现与周边陆地及海洋邻国在交通、通信、能源输送等基础设施上的互联互通,使得“条条道路通北京”,促进亚太尤其是东亚、南亚各国经济深度相互依存并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将亚太作为“走出去”与资本输出的重点之一,通过国内产业升级转移、服务业“外包”等,为国内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服务。稳步推进与亚太国家的自贸区建设,预防美国主导的TPP严重干扰东亚区域合作。善于运用市场、投资、金融、信贷、旅游、对外援助、外汇储备等经济杠杆,对中邻经济合作适度设置必要的前提条件,防比某些国家一而捞取与中国经济合作的好处、一而侵占中国的安全利益。

  2.抓紧“补短”,补安全之短,大力加强安全能力建设。应大力宣扬与践行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

  提倡共同安全、合作安全、综合安全,探讨“亚太安全共同体”。坚持优先通过对话协商解决争端,国家间的领土与海洋争端应由直接当事方通过双边谈判和平解决,防止“第三者插足”。重点开展非传统安全区域合作,逐渐增加对地区安全公共产品的提供,包括联合救灾、跨境河流与国际水域联合护航、专业人员培训等,承担力所能及的“大国责任”。稳步推进军事现代化,通过联合军演等增强实战能力,在海洋领土主权受到威胁时毅然反击,形成有效可靠的威慑力。通过对自身安全能力及亚太安全事务持续不断地投入,逐渐破解亚太安全与经济秩序脱节对立的“二元结构”,逐渐改变所谓“亚太安全靠美国”的被动局而。

  3.“攻心为上、怀柔善邻”,加强政治互动,注重文化感召,强化对亚太各国的软实力与吸引力。应就治国理政经验、国际金融危机反思、新自由主义批判、亚太区域治理、发展模式与道路、“良政”与“善治”、人权保障与维护社会稳定、网络虚拟空间管理等,与邻国扩大交流,相互取长补短、求同存异,顺势适当推介推广“中国经验”。促进与亚太国家的教育、文艺及宗教交流,扩大民间与地方的交往,稳步增加亚太国家来华学习的留学生人数,妥善推广“孔子学院”、“孔子学堂”及中国文化中心,使中国成为亚太各国大众“向往”与“神往”的国度。

  4.“积极塑造、主动引导”,推进区域合作机制建设。参与区域合作要心中有数,应本着“以我为主”、“对我有益”与“互利共赢”的原则,分清主次轻重。其中,东亚合作重于亚太合作,双边合作优于多边合作。坚持东亚峰会EAS的经济属性,反对将其政治化或搞对抗;重点深化中国与东盟10+1自贸区建设,稳步推进东盟与中日韩10+3机制构建,加快中日韩三国合作,优先商签中韩自贸区协定。

  5.避免“龙困浅滩”,实现“龙归大海”,强化海洋能力,重点拓展海权,建设“海洋强国”。对此应三管齐下:一是加强与改进“海洋外交”,适时调整处理周边海洋争端的十二字方针(“主权在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坚持“主权归我”,适度“保持争议”,抓紧“自主开发”,强化“危机管控”。分类处理南海争端,坚持双边渠道进行岛礁归属与海域划分,可考虑多边协商来保证航道通行安全。二是大力发展海洋经济与科技,逐步扩大海洋能源与资源获取,对此,中国的“十二五规划”(2011年至2015年)已明确提出要“推进海洋经济发展”,强调“坚持陆海统筹,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提高海洋开发、控制、综合管理能力。”三是加快推进海军现代化与立体化建设,坚决并有效维护海洋安全。加快包括航母在内的远程投送打击能力建设,增强对近海四大海域包括黄海、东海、南海与台湾海峡的制海权,确保海上战略通道畅通,破解所谓的“马六甲困境”,突破西太平洋所谓第一与第二“岛链”的对华封锁,稳步进入太平洋纵深与印度洋。

>>>下一页更多精彩的“亚太的形势政策论文”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