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有效教学从细节开始 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
 

有效教学从细节开始 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

发布时间:2019-02-06 04:11:56 影响了:

  杨再隋先生说过:“忽视细节的教育实践是抽象的、粗浅的、迷茫的。”反观现在的教学,正是那些低效甚至无效、负效的教学细节,导致课堂碌碌无为、平淡乏味,而课堂中的精彩,往往又会因为细节的疏忽而与师生擦肩而过。教学细节看似平常,但平常中蕴涵智慧;看似简单,但简单中孕育深刻。教师只有在课前有意地、创设性地预设好一些教学细节,课堂上捕捉有价值的细节,机智灵活地处理课堂生成的教学细节,数学课堂才会焕发生机和活力。
  1 预设教学细节
  教师要备好教学活动中的每个细节,深挖教材,尽量使课堂上的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有适当、有效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思考。
  在探究两个面积为1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面积为2的大正方形的设计中,估计部分学生可能操作有困难,即使成功的学生很可能就拼图而拼图,不会考虑拼图中蕴含的玄机和问题。对此,笔者相机引导学生分割原图重组新图,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大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大正方形的边长与小正方形的对角线有何关系?从而让学生从直观上得到:在确定了单位1的情况下的长度有多长。正是由于对这一细节进行了精心的预设,所以才会在下面问题“数轴上有单位1,那么怎样在数轴上找到表示及-的点”的指导中,学生自己动手,尝试画图,顺利地将上述问题迁移到数轴上。甚至部分学生想到将正方形简化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这样的安排打破了教材的编排顺序,将实数一节的部分内容整合到这一节里。笔者觉得这样做,一方面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另一方面,学生思维到此,迁移到数轴上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有利于对知识多角度的认识和理解,有利于知识间的联系,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要把知识贯穿一线,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认知过程。通过争论、辨析到再认识,学生不仅对问题的理解更深刻,而且意识到看问题不能只看问题的表面或一面,把握问题的实质才能为解决问题获得主动权。由此可知,在课前的教学设计中,如果尽可能地站在学生的角度想一想,针对可能出现的情况多进行一些预设准备,那么就会使教学多一份从容,多一些有效的指导和探索。
  2 捕捉教学细节
  2.1 捕捉学生的亮点
  教学中总会碰到一些直觉思维能力很强的学生,他们总爱提出一些教师始料不及的问题。然而正是这些稀奇古怪的想法、异样的声音反映了学生的探究心理和创造性思维,这是学生的亮点。教师要善于倾听,捕捉稍纵即逝的教学资源,让它成为课堂的亮点,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获得心灵的启迪。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使学生不仅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刻和全面的理解,更为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此相关的问题奠定基础。
  2.2 捕捉学生的误点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时候教师轻视了学生细微的错误,没有用心去理会或纠正,导致学生一错再错或理解偏差。如果教师能及时发现学生的误点,敏锐地捕捉学生“误点”的价值,抓住教育时机,巧妙引导,差错就会演变为一次新的学习。
  学生是一个发展中的个体,学生的学习过程很多时候就是一种“识误”的过程,他们在不断尝试中发现自己原有认知的错误或不足,进而不断完善和建构起新的认知网络。因此,教师要善待和尊重学生发展中的“错误”,好好利用课堂上的突发性错误,化弊为利。如果既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让他们有机会不丢“面子”地进行自我纠正,又能引导学生自我剖析,明辨是非走出误区,甚至借题发挥,把问题引向深入,那何乐而不为呢?
  3 反思教学细节
  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任何一堂课,当课后反思的时候,总有些许不足和遗憾,而教学艺术水平正是在不断解决不足和遗憾的过程中得到提升。反思成功的教学细节,给教师以启迪;反思失败的教学细节,给教师以借鉴,只有不断地反思,才能使教学经验更加丰富,教学艺术不断提高。
  笔者教学“课题学习:怎样调水”时,按照教材上的表格分析法要求学生边分析边填表,在此基础上列出函数关系式,结果很多学生尚能较为顺利地填表,但列关系式时纷纷表示有种晕头转向的感觉。笔者对这个教学细节认真分析,找出失败的原因:问题中数据繁多,数量关系复杂,学生难以从整体上梳理出较为清晰的思路,以表格的形式来组织教学这一设计显然不妥。在第二次教学时,笔者马上调整思路,改用引导学生画菱形示意图的方式,边读题边画示意图,当把四条运输线上的运程和水量标注齐全后,看得出学生对列函数关系式已胸有成竹。尝到此种方法的甜头,后面的拓广探索题,大多数学生可以轻松自如、独立解决问题。
  在教学后、在作业批改中、在听课后、在与同科教师的交流中,做一个有心人,做一个反思型教师,教学就会多一份成熟和智慧。有效的教学源于有效的细节,教学从研究有效细节开始做起。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实验中学)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