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个性化推荐 文本 [文本解读个性化的问题诊断与矫正]
 

个性化推荐 文本 [文本解读个性化的问题诊断与矫正]

发布时间:2019-06-20 04:00:01 影响了:

  新课标提倡文本解读个性化,文本解读个性化必须建立在充分的文本感知和必要的生活参与的基础之上,否则,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在现实文本解读个性化教学中,存在着两种异步现象。
  问题一:解读与文本感知的异步
  读书就是让学生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并获得个人体验和感受。学生只有充分地阅读、思考,亲密地接触和感知文本,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视角独特、观点新颖、思想深刻”的个性化解读。一些阅读课上,文本还没读通读熟,就让学生海阔天空地讨论,漫无边际地想象,看似气氛热烈,其实不着边际,理解肤浅,甚至谬误百出。
  矫正:静下心来感知文本
  教师把文本视作一般性的阅读材料,阅读成了流于形式的蜻蜓点水。学生对文本只是照了照面,还没有读懂文本说了些什么,是怎么说的,就抢先“哇啦哇啦”地议论开了,美其名曰为“超越文本”、“批判性阅读”、“拓展性阅读”。这种浮光掠影的文本感知,思想是肤浅的,质量是低下的,易使学生养成读书心浮气躁、囫囵吞枣、浅尝辄止的不良习惯。
  真正的文本解读必须静下心来、潜心感悟。叶圣陶先生在《文艺作品的鉴赏》中说:“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墩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墩站着作者。通过文字这一道桥梁,读者才与作者会面。不但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可见,阅读是一种双向交流,这种交流的基础,就在于读者对文本的阅读、思考、理解。“蚕食桑而后吐丝,蜂采花而后酿蜜”。我们的学生在个性化阅读中,也应以扎实、虚心的态度去研读文本、倾听文本。只有通过与文本的零距离接触,学生的感悟才是原汁原味的,才是超级震撼的。只有各自有了属于自己的思想,才能在对话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并生发出精神的交流。
  在现实学生个性化解读行为的必要条件中,体现在主体方面的关键就是阅读能力。包括对语言的感觉、传导、反应、识别的生理能力;对信息的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的心理能力;对文本的理解、说明、鉴赏、质疑的实践能力;对文本的同化、顺应、重构、整合的认知能力。而这些阅读能力的习得都离不开足够的读书训练时间作保障。著名教育家张田若先生指出:“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不仅要把书读起来,还要读出味来。”因此,阅读教学应该是多方设法引导学生潜心读书的过程,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读书,全神贯注地读、兴致勃勃地读。这是实现文本解读个性化的基本条件,也是师生、生生、生本对话交流的基础。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认真真地把课文读好,除了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外,读出与同学、老师对话的“底气”,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读出自己关注的问题。
  问题二:解读与生活参与的异步
  任何读物,都是作者在某个方面生活经验的表述,诉诸于文字,以对人生、对世界的看法。阅读的目的是为了从读物中接受意义、提取信息,但是读者必须有所支付,付出了自己原有的生活经验、知识、情感和态度等。然而当前的一些阅读课上,学生的文本解读显然已经与生活积累异步。教师简单、静止、机械地让学生就文本解读而解读文本,而置其他可开发、利用的课程资源于不顾,致使原本可以丰富、多元的文本解读变得枯涩、乏味。
  文本所蕴涵的生活底蕴往往是丰富多彩的,但对于学生来说,文本所反映的生活是间接的,学生对此没有直觉的经验。这就需要教师启发学生唤醒记忆,借助自己在长期生活实践中积累的相似生活直觉经验,去解读文本内容。如果上述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说说自己见过的雪景,再让学生欣赏一下下大雪的录像,我想学生的体会就不至于干巴、空洞了。可见加强学生的生活、知识积累,应成为文本解读个性化教学的核心要义。
  矫正:激活生活参与
  语文是生活的语文,语文的外延就等于生活的外延。教师要充分唤醒和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丰富和扩充学生缺乏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在文本语言与主体直接经验之间架起一道沟通的桥梁,从而让学生在“天光云影共徘徊”的广阔生活情境中去体验语文的博大、自然与精深。解读文本,就是解读生活,阅读主体的生活经验就是其阅读理解的仓库。阅读的理解就是读者的生活经验的汇兑,就是读者与作者在某一生活领域中的体味的碰撞。生活经验越丰富,阅读的理解就越深刻。古人强调治学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万卷书”要由“万里路”的生活经验来解读,“万里路”的体验要由“读万卷书”来承载。可见阅读过程中的生活参与是极其重要的。
  文本解读个性化必须让学生走向生活,感受生活,品评生活,丰富生活阅历。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为中介来解决学生生活的多样性、具体性和教材内容的抽象性、概括性之间的矛盾。要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进阅读中来,让学生个性的生活经验、文本材料的生活经验与现实社会生活在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接触、碰撞、交流中展开,促进学生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更好地解读文本。阅读教学一旦顺利地激活学生的相似积累,把学生头脑中的生活、知识经验的积淀付诸于对文本的理解,把学生自己的人生体验与切身感受移植到文本中,就会产生一种超原型阅读,使其对文本的感悟和体验深入化、系统化;使文本的符号语言,真正成为学生“感于内而发于外”的现实语言;使文本所表现的人、事、物、景,由于学生赋予了情感和生命而得以复活;使文本中隐含的思想、观念,因为与学生的经历接通而产生巨大的说服力和震撼力。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