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培养核心素养【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
 

培养核心素养【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

发布时间:2019-06-28 05:23:50 影响了: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而且是高级能力,不是普通的能力。是所有学生应具有的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是知识、能力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作为教师不但要教授学生科学文化知识、学会生活更要培养健全的人格、优良的品质做一个阳光向上快乐的人。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下面我就浅谈一下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的。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人们的思想感情、反应社会现实的艺术。而音乐教育则是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的途径。当今社会,科技和信息的高速的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向音乐教育发出新的挑战。小学的音乐教育是整个音乐教育中最基本的环节,对小学生的人格的塑造、思维、创造力的开发都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然而在实际的音乐教育教学中发怎样促进小学生的音乐素质的提高呢?现在提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好的学习音乐的兴趣,才会有一个愉快的学习音乐的过程。往往老师在教学中采用机械的教育方式,经常会打击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不喜欢学生音乐课上的活泼劲,以为这是在扰乱课堂,严令大家做好,只注重书本的知识,而缺少对歌曲的深入的挖掘,导致小学生对音乐课的反感,更不会产生良好的学习音乐的兴趣了,其实这些都是不对的,因为音乐本身就是自由的、没有束缚的,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发现学生学习的音乐的兴趣,并善于保护和培养,教师要鼓励学生动起来,善于表现自己更好的挖掘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在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培养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美国著名心里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当今的教育不再是过去了,教师应式的教,学生死板的学,而是把教育变的更为艺术,把学生的学变的更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的学,把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在课堂中学生尽情的发挥自己的思维,表现自己的能力,这也正符合我们学校所倡导的“少讲多学、精讲多练”,把学生培养成为课堂的主人。在音乐课堂中教师要以教授学生音乐知识、培养学生音乐素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宗旨,同时把课堂教学变的灵活多样,把教学阵地交给学生,教师只做一名“指挥官”,去引导、点播学生,而不是把学生变成“复读机”,一尘不变的跟着老师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就要从点滴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

三、培养学生的审美教育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可见开展审美教育的重要性。所以在音乐教学中要注意审美的教育,激发学生审美的情趣,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的素质。因为音乐是抽象的听觉的艺术,要注意培养感知的能力来提高审美能力;
音乐是充满情感的艺术,字里行间都表达着浓浓的深情,所以要注意在音乐教学中丰富学生的情感的表达来提高学生的审美的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素养。

总之,这些“素养”是需要教师一点一滴培养的,而对学生来说确是受益终生的,为将来具有良好的审美观、价值观奠定基础。归根到底音乐文化包罗万象作为教师的我们还要不断的学习,用知识武装自己多学习、多看书,提升的自己的核心素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摸索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来成就美好的人生。

在音乐新课程标准中,“音乐素养”已成为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关键词。关于什么是“音乐素养”,美国当代音乐教育哲学家戴维·埃里奥特给出了这样的定义:“音乐素养等同于音乐理解,而音乐素养(总是包括聆听素养)是多维的有效理解(或实践),而后者在本质上是程序性的和处于情境中的。也可这样来表述,艺术性的音乐制作和专业的音乐聆听涉及一种多维的、相关的、连贯的、生产的、开放的和可教育的认识,这就是音乐素养”。音乐学科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音乐课程改革及新课标中也体现了素质教育之观念,突出了以音乐审美为中心,提倡师生互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重视音乐实践和音乐创造,强调音乐于文化的关联和多学科综合,注意完善评价机制。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必须更新观念,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改革和探索。

一. 提高小学生音乐核心素养需转变传统落后的教学观念

在农村的小学音乐教育中,仍然受着传统的音乐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学中主要以唱歌课音乐知识传授课和思想品德教育课为主,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仍然是教师的主导为主,极少以学生的作为学习的主体;
并且在小学的教育中,音乐课是不被重视的,虽然我国已经大力的推行素质教育,并对音乐课程的改革,但这些对农村的小学教师的观念来说,影响不是很大,仍然采用传统的片面的分数评价为标准,对于音乐教学更是不重视,以为人人都可以教音乐,导致音乐教学的质量一直不高,面对新形势下的音乐教育的挑战,应当转变传统的音乐教育的观念。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

二.提高小学生音乐核心素养需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有好的学习音乐的兴趣,才会有一个愉快的学习音乐的过程。往往老师在教学中采用机械的教育方式,经常会打击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不喜欢学生音乐课上的活泼劲,以为这是在扰乱课堂,严令大家做好,只注重书本的知识,而缺少对歌曲的深入的挖掘,导致小学生对音乐课的反感,更不会产生良好的学习音乐的兴趣了,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发现学生学习的音乐的兴趣,并善于保护和培养。在我们班的学习委员,喜欢音乐,但唱起歌来就是表现的不是很自信,所以针对这种情况时,我一边鼓励她,一边教她怎样唱好一首歌,保护他对音乐的兴趣,人也变的自信多了。

三.提高小学生音乐核心素养需注意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可见开展审美教育的重要性。所以在音乐教学中要注意审美的教育,激发学生审美的情趣,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的素质。因为音乐是抽象的听觉的艺术,要注意培养感知的能力来提高审美能力;
音乐是充满情感的艺术,字里行间都表达着浓浓的深情,所以要注意在音乐教学中丰富学生的情感的表达来提高学生的审美的能力的提高。

四.提高小学生音乐核心素养需注意因材施教

在以往的音乐教学中,总是让学生随着录音带学唱歌,有条件的可以用电子琴或是脚踏风琴教唱,但这些都是围绕着课本再转,没有什么新鲜的教学的方式。在一些优秀的音乐公开课中,运用了许多切合实际的灵活的教学法,打破传统的枷锁,编创出具有特色的教学的方法。我个人以为是很值得推广的。比如一些用游戏的教学法,比如用跳蹦蹦兔,来学习节奏、鱼咬尾的方式来记歌词等等,都是很好的边做游戏变学歌曲的好方法;
除此之外还要回归到教材当中,吃透其中的要点,并将知识进行串联起来,做到推陈出新,提高教学的质量,不知不觉中使小学生的音乐素养得到提高。我们都知道小学生处在智力发展的初级的阶段,所以每个人的音乐的才能都是不一样的,所以要针对具体的情况进行详细认真的引导,在对学生的学习上要一视同仁,对待学生的才能天分上则要因材施教,使其得到长足有效地发展。

五.提高小学生音乐核心素养需树立“师生互动,自主学习”的教学观念。

提倡师生互动,学生自主学习,其目的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习主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学生为本,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身心发展规律,就必须改变过去在音乐教学中曾经存在的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主体的形式,代之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兴趣、能力和需要为出发点,为学生提供学习、积累音乐知识和文化饿广阔天地。因此,在教学中应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贴近自然,采取围绕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的主题内容,选取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求知欲的音乐材料,使学生在富有自觉性和自主性的学习中感受音乐,逐渐培养把握音乐的表现形式、审美和情感内涵的能力。即使在小学低年级的教材中,也努力体现了这一理念。

六.提高小学生音乐核心素养需积极倡导,“探究式学习”

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应当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并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情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以往人们常常将音乐与美术、体育连在一起,简称“小三门”,其实这是一种简单化的误解。音乐、体育、美术的确有一定的技能性成分。但是,从本质上来说,他们都是文化中的一个门类。就以音乐说吧,从它的学科性质看,虽有自然学科的成分但更重要的是属于人文科学。因此,音乐学科从一开始就应当注重对学生人文关怀、人文精神的培养。作为音乐老师应该着力于对音乐中文化内涵的挖掘和理解。不仅注重宏扬中华民族古代、近现代、当代的优秀音乐文化,更应把世界各地区、各国家的民族音乐作为重要内容引入教材,广泛吸纳各历史时期的优秀外国音乐创作成果,从而大大开阔了学生的文化视野。注意吸收文学、美术、影视、民族音乐等艺术,吸收相关学科的新概念、新成果,软化学科边缘,拓展学习途径,以此有助于学生理解音乐在文化整体中的位置和特点。

七.提高小学生音乐核心素养需努力完善评价机制。

将评价机制渗透在教学的过程中,有助于学生直接、有效、愉快地参与评价活动。不仅注意总结性评价,同时也重视过程性评价。在教科书中,每一单元都有学生主动参与的状况。在每册教科书的最后一个单元,有学生自主进行和以集体参与为主的“我的音乐网页”,以便学生在复习学期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音乐创造力和音乐表现力。同时,评价的方式是动态的,可通过照片、录音、录象等形式对每学期的音乐活动加以记录,不仅可以增进学生对音乐课的情感体验,而且可以通过逐年积累、对比,更好地进行教学效果的分析和评价,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音乐学科的特点决定了教师不能简单采用传统的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中应当确立核心素质教育的理念,体现新课标的精神,并和其它学科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为9大素养,具体为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
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
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

核心素养,一方面可通过引领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改变当前存在的“学科本位”和“知识本位”现象,一方面可帮助学生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激励学生朝着这一目标不断努力。

以下我从学会学习和实践创新来两个方面谈谈我自己的音乐课堂:

在小学音乐的教学中,音乐教师应该正确的培养小学生的主导性和学习音乐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音乐学习的小主人,同时教师应适时适当地给予引导,因为小学生不同于初高中的学生,有自己的思维能力,小学生想要学习的目的性和能力还有待加强,所以这就需要教师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和培养,让他们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从而有学习的动力,并学会学习。

在音乐学习中实践创新也是非常重要的,但小学生没有足够的知识和能力进行大型的创造,但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些比较小的音乐创造,激发小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音乐教学中,节拍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每一片音乐作品都会有不同音高的几个音,教师可以出一道音乐题,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音乐节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性,创作编辑几个小节的音乐旋律,这对于小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创造性思维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音乐题没有固定的音乐节奏,而且节奏的组合有很多的形式,每种形式组合起来的音符也都是不同的,所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充分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创作一首自己认为最动听的音乐,并在课堂上唱给大家听,这时就要求教师不仅能够指出学生在音乐创作过程中的错误,更应该多鼓励学生,让他们觉得自己谱出的音乐是美妙的,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乐趣,有成就感,这样就可以调动他们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在以后的音乐学习与创作中充分发挥自己最大的能力,这样音乐教学与学习才能顺利进行。

核心素养的解读,深受启发。我认为需要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当前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相对单一,比较陈旧,学生学习往往是被动学习,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以及探究能力的提升,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效益低,严重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主动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因此,需要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让学生学会发现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

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自主发展,才能使我国教育适应21世纪的挑战。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