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如何体会诗歌的妙处】 诗歌结句的妙处
 

【如何体会诗歌的妙处】 诗歌结句的妙处

发布时间:2019-07-04 04:08:03 影响了:

  内容摘要:诗歌借助文字来塑造形象,是语言的艺术。要欣赏体会诗歌,必须驱遣想象,通过文字中介再造形象;调动感情,与作者共鸣,领会意境;多诵读,多吟咏,感受诗歌的韵律;体会修辞手法与措辞之妙等等。
  关键词:唐诗 宋词 新月派 欣赏
  红学家吴世昌先生曾回忆其年轻时听一老先生讲李商隐《锦瑟》诗,老先生先诵一句“锦瑟无端五十弦”,停顿良久,曰:“好!”,又念一句:“一弦一柱思华年”,又停顿许久,曰:“好!”“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抚杜鹃”……全诗均如法炮制,皆以一“好”字概而言之,学生则如坠五里雾中,不知其好在何处。怎样去体会诗歌的妙处呢?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驱遣想象,再造形象。想象是一种在观念形态上再造或创造现实的表象或形象的心理能力。没有想象便没有艺术创作,没有想象也就没有欣赏。诗歌是借助文字来塑造形象,读诗则必须通过文字中介再造形象。
  当我们读徐志摩《沙扬娜拉》时,通过文字媒介在头脑中转化成这么一幅图景:一个日本女郎与诗人依依惜别,“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着眼其形:日本女郎低头鞠躬、含情脉脉,十分动人;“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则着眼其态:突出其柔媚的风致及女郎的娴静与纯美,也表达了其内心的痛楚,承受不了离别之悲;“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写其声:将别而不忍别,万千情意化做一声声“珍重”,诗人品味到了这一声声珍重里包含的“甜蜜的忧愁”;“沙扬娜拉”为日语再见译音,既有再见之义,又宛如一女性名字,多像是在呼唤着女郎的名字啊!这一幅忧伤而甜蜜的情人分别画面是那么的动人。有语言、有动作、有情意,声情并茂,形神兼备,不愧为徐志摩抒情诗之绝唱。只有通过文字中介转化成切实可感的形象,才能体会到其中妙处。
  李清照词《一剪梅》的外部形象:此词乃“怀远人”的思念之作。“红藕香残”为户外之景,“玉簟秋”乃室内之物,既点明季节,又烘托词人情怀。白昼水面放舟,“独上”暗寓离情。“谁寄锦书”明写别后思念。月满时,上西楼,望云中,见回雁,月圆人未圆,雁归人不归,更加音讯全无。花已漂零,韶华不再,水自长流,愁恨悠悠——情景交融。我的相思之苦,离愁之深,你也同样具有,心心相印,苦乐与共。这种愁苦真是无法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柳永词《雨霖铃》的形象分析:离情别恨是一个永远写不完的题目,也是一种最难状写的情感体验。上片正面写分别的情景:东京城外,酒旗低垂,衰柳斜曳,于薄暮的寒蝉声中,一对恋人正在依依话别。两情正浓,暮鼓冬冬,行舟催发,眼看此去,天南地北,人各一方,泪眼相对,口不能言,万千情意,只在将别时的紧紧一握里。下片则宕开一笔,伤离惜别,并不自我始,自古多情者皆然,但我的分别却是更让人不能忍受的冷落清秋时节。设想今宵旅途中的况味,一舟临岸,酒醒梦回,置身何处?只见习习晓风吹拂着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杨柳梢头。情景交融,离愁绵邈。末句直抒胸臆,从此一别,年复一年,纵然有良辰美景千般风情,又和谁去一起欣赏诉说呢?
  想象之关键乃是调动生活积累,用欣赏者直接或间接的生活经验去体验,与作者共鸣。
  二是调动感情,领会意境。意境是文学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作者写作乃是因情动于衷而不得不发,欣赏者亦应“感情用事”,必须把自己作为“当事人”,而不单纯是旁观者。要与作者共鸣,同悲共喜。鲁迅先生曾说,诗歌不能凭仗了哲学和智力来认识,所以感情已经冰结的思想家,即对于诗人往往有谬误的判断和隔膜的揶揄。有句俗话叫唱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傻子,言殊而理同。
  郁达夫《题悲鸿画梅》:“花中巢许耐寒枝,香满罗浮小雪时,各记兴亡家国恨,悲鸿作画我题诗。”据孙百刚《达夫外传》记载,其时达夫之妻王氏已去,而悲鸿之女弟子兼恋人孙多慈亦经王映霞介绍与许绍棣相恋,故此“各”字十分传神的写出了两人之同病。此处既有毁家之恨亦有亡国之痛,如果仅以这两个失恋失妻的可怜虫讥之,则不能领会诗人之情。
  当然,不投入感情不足以欣赏,但太过投入亦不能欣赏。焦循《剧说》记明末杭州女伶商小玲者,尤擅《还魂记》,“尝有所属意,而势不得通,遂郁郁成疾”,每演杜丽娘《寻梦》、《闹殇》诸剧,如同自己就是真的杜丽娘一样,缠绵凄婉,泪痕盈目,一日,演《寻梦》一出,刚唱至“守得个梅根相见,盈盈界面”,依声掷地,春香上视之,气已绝矣。
  艺术妙在逼真而不当真,艺术欣赏的趣味也妙在认真而不当真。要保持适当的心理距离,太近则投入其中被细节迷惑,不识庐山真面目,也谈不上欣赏。
  三是多诵读,多吟咏。诗词意境的构成,一个重要因素是其音乐性,因为诗有韵律,讲究平仄、对仗,古人读诗摇头晃脑,即是用身体的律动来打拍子,确实是深深的陶醉在其中了。比如读白居易《琵琶行》写演奏一段,虽为比喻,确也通过其韵律表现了不同的琵琶声。“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徐志摩是新月派的代表诗人,其诗具有建筑美、绘画美、音乐美,他的《偶然》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三美”: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一一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相的/光亮。
  这首诗在作者诗中是形式上最完美的一首,每节一二五行均为三拍组成,只有第二节第二行稍微出格多了一拍,三四行是两拍。两节诗之韵式为aabba。多诵读,多吟咏,可以更好地感受诗歌的韵律,从而体会诗歌的美妙。
  四是体会修辞手法与措词之妙。诗歌的又一特点是其形象性,而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即为使之形象化。比喻夸张、对仗、双关等等不一而足,关键是考察其修辞效果。
  诗歌是语言的精华,古人写诗极重炼字。孟郊贾岛称为“苦吟派”,“为安一个字,拈断数根须”。李贺写诗呕心沥血,“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杜甫“老来渐于诗律细”,“语不惊人死不休”。不能体会其用字之妙,亦为欣赏之缺憾。
  王国维《人间词话》:“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何谓“闹”?李笠翁:争斗有声谓之闹。钱钟书:把无声的姿态描绘成好象有声音,亦为通感。
  王安石《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古书记载诗人曾用过“到”、“过”、“满”、“入”等字,均不满意,后用“绿”字。表现色彩之形容词用如动词,生动的描绘了春风一吹、江南遍地春色的动态性。
  杜甫诗的“常”、“独”、“自春色”、“空好音”,满院凄凄碧草的难言的寂寞,黄鹂鸟徒自婉转,而一无欣赏者的悲哀,荒凉之境无限。李清照的“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源自范仲淹《御街行》:“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想回避。”然而范词过于平直,明代王士禛称李词两句“特工”,“眉头”与“心头”相互对应,“才下”与“却上”形成起伏。
  要真正提高自己的诗歌欣赏能力,根本的途径还是要多读,多思考,多体会,若能熟读几百首古今中外名诗名词,能力自然而来,欣赏水平也就提高了。
  [此文是武汉商业服务学院职业人文素质教育研究所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书目:
  1.萧涤非、程千帆、马茂元、周汝昌、周振甫、霍松林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
  2.唐圭璋主编.唐宋词鉴赏辞典.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
  3.浙江文艺出版社编.徐志摩诗作全编.浙江文艺出版社.1990
  4.王国维.人间词话.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
  邓双荣,女,武汉商业服务学院教师,硕士,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