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古代汉语作品选|《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作品选|《古代汉语》

发布时间:2019-08-02 09:48:51 影响了:

陌上桑

罗敷形象立意转化

秋胡戏妻故事是—个纯粹道德主题的故事,它的中心是表彰女子的贞洁,这位“洁妇”最后

投水而死.是对“洁”的强化。这是一种以道德说教为宗旨的故事,常常以极端化的行为来

维护某种社会的道德原则,而将人的生死放在不足道的地位上,以达到说教的目的。由于违

背人情之常,秋胡妻的形象并不让人觉得可爱,她的死虽然好像有点悲壮.却很难唤起人们

的同情。

到了《陌上桑》里,通过秦罗敷拒斥太守调戏的情节,仍保持了秋胡戏妻故事的道德主题,

赞颂了女子的贞洁。但是,由于作者改用喜剧手段表现这一主题,让罗敷通过夸耀自己的好

丈夫从而压倒对方。这个道德主题就表现得比较轻松诙谐。其实,让自作多情的太守灰头土

脑、狼狈而去,就已经很开心了,又何必斗争到“你死我活”才罢休呢?*

罗敷形象写作特色

⏹(1)正面描写(指直接描写人物的外貌、心理和行为) :两方面值得注意:一是外貌描

写避开对容貌直接描写而是在工具、发式、服装、首饰上下功夫刻画罗敷的美。陈祚明:“写

罗敷全须写容貌,今止言服饰之盛耳,偏无一言及其容貌”。二是在行为描写上用“夸夫”

(势位、富贵、秩迁、风度)突出其机智与辩才。

⏹(2)侧面描写:不从正面去描写人物,而是从对其他人物、事件的叙述和描写中渲染气氛、

烘托人物的描写方法。刘熙载《艺概》:“正面不写写反面,本面不写写对面、旁面,须知

睹影知竿乃妙。”陈祚明:“特于看罗敷者尽情描写,所谓虚处着笔,诚妙手也。”*

⏹避开正面的客观描写,而从旁观者种种反应中去虚拟,犹如画中精心设置的艺术空白,为

欣赏者提供了审美想象的广阔空间。

古诗十九首 《行行重行行》

赏析

全诗可分四层:

愈行愈远

路阻会难

思念日深

自我安慰

艺术特色

一、朴实而富于情感震撼力的用词:如“生别离”

《九歌·少司命》: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又如: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这是全诗中最感伤的一句。时间在不停地消逝,一年很快就到了尽头,而人生也很快就到了

迟暮。一旦生命归于寂灭,所有相思期待的苦心都将落空,这是多么令人恐惧而又不甘心。

二、善用比兴手法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李善《文选注》引《韩诗外传》说:“皆不忘本之谓也。”“本”

即故乡。这两句是思妇对游子的责备:胡马越鸟是禽兽,尚且依恋北风和选择南枝作巢,你

作为一个人,怎么能忘了故土和亲人呢?在责备同时多少还含有一线希望。

三、委婉曲折的抒情方式(略)

首句以四个“行”字暗示游子思妇之间距离日益遥远的客观现实,并由此形成了诗歌的抒情背景。以下随着思妇由希望(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失望(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

反)——绝望(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的心理展现逐渐展开抒情线索。

《史记·项羽本纪》

项羽形象解读第一点:形象的复杂性

是叱咤风云、英勇骁战的盖世英雄,但又是缺乏远见卓识、刚愎自用、粗疏寡谋的悲剧英雄。

(各举一例:鸿门宴上供出曹无伤37;西屠咸阳后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38;只有范

增一人为其出谋,几成孤家寡人)

项羽形象解读第二点:生平经历复杂

从前209年到前202年,短短八年之中,项羽经历了人生中的大起大落。从一个名不见经传

的兵吏,变成号令诸侯的 的霸王,最终落得自刎乌江下场。

项羽形象解读第三点:性格复杂

《项羽本纪》:“项羽仁而爱人„„妒贤疾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陈相国世家》:

“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淮

阴侯列传》:“项王喑噁(y īn è发怒声)叱咤,千人皆废(伏也,偃也);然不能任属贤将,

此特匹夫之勇耳。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音遇,喜悦而言) ,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

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wán敝(刓敝,凋敝也),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忍也。”

(忍,安于不仁)《项羽本纪》历记羽拔襄城皆坑之;坑秦卒二十余万人,引兵西屠咸阳;

《高祖本纪》:“怀王诸老将皆曰:‘项羽为人骠悍滑贼(奸狡残忍),诸所过无不残灭。’”

(过:过从,交往)

项羽形象塑造方法第一点 :以典型事件凸显典型人物

选取三个既能显示项羽一生由盛转衰的转折过程,又能充分体现项羽性格变化的典型、重大

历史事件:巨鹿之战、鸿门宴、垓下之围。

巨鹿之战:运用层层铺垫的手法表现其无坚不摧的过人勇气。

第一层:“即其帐中斩宋义头。诸将皆慑服,莫敢枝梧。”

第二层:“乃悉引兵渡河,皆沈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第三层:“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续一

鸿门宴:通过化险为夷的全过程,将刘邦既善假他人之智谋又能随机应变的才能,同项羽粗

疏寡谋、优柔寡断、缺乏政治斗争的头脑和手段形成对比。

续二

垓下之围(乌江自刎) :

(1)“霸王别姬”:四面楚歌下演绎英雄﹢美女的侠胆柔肠。

辛弃疾《水龙吟》: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谁人会,登临意。倩谁人,唤取红

巾翠袖,揾英雄泪!

(2)“示人以勇”

三胜汉军,“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巍然不动”。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3)“乌江自刎”。临死从容不迫,更见悲剧英雄风采。同时亦惋惜其“至死不悟”。

项羽形象塑造方法第二点:以细节描写衬托典型事件

P31\32上项羽少年时

P39倒数第二段项羽思归

P40第一段刘邦逃命.

王粲《登楼赋》

分层

一层:当阳楼所处位置及形势

二层:登楼有归欤之叹

三层:慨叹抱负不抒而徒增伤情

艺术特色一

汉末魏初抒情小赋的代表作品:虽用铺陈但对汉大赋的铺陈堆砌的传统有所突破,并有诗化

倾向,显示抒情小赋在艺术上的成熟。

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相结合的手法

间接抒情多用典故暗示重点典故和景物烘托,而写景则注重即景抒情和因情设景因情设景,

以情景交融称誉后世。并以望字统率全文,形成三段写景文字。

望字统率全文

“望”是景物变换的枢纽,“忧”是感情发展的基调:由“登楼四望”而“凭槛遥望”,最

后又在望黄昏景色中结束全文。在景色的变化中,去国思乡和怀才不遇之愁,便由浅入深,

由隐而显,愈来愈厚重。“王粲登楼”四字成为思乡与怀才不遇代名词。

首段“登楼四望”异乡风光,地势开阔,山川秀美,物产富饶。异乡风光越美好,思乡之情

越殷切,以眼前乐景反衬心中哀情,特别深切感人。

因情设景

末段写傍晚景色。日奄奄、天惨惨、风萧萧,兽狂顾、鸟倦飞,原野阒寂,悄无人声,一片

凄清。作者着意渲染寂寞凄凉的气氛,勾勒出一幅魂断城楼图,烘托内心的凄怆惨恻,读来

令人黯然神伤。这种给景物赋予主观色彩的叫因情设景。首尾两段景物描写,一乐一悲,相

互照应,反映出愁绪步步加深、忧伤至极的过程。艺术特色一

艺术特色二

风格沉郁悲凉,辞采丰富优美,语言自然流畅。曹丕在《典论·论文》中称之“虽张(衡)、

蔡(邕)不过也”;清人评价此赋:“全篇无雕镂之字、幽奥之词,但以直抒胸臆,言足达

意而止。”较之汉赋,确实清疏得多。

此赋体现建安文学精髓

在抒发个人乡愁基础上,拓展为抒发无法扭转汉末战乱局面的苦闷,这正是建安风骨之所在,

也是后人推崇王粲的重要原因

重点典故

归欤之叹

钟仪楚奏

庄舄越吟

河清未极

匏瓜徒悬

井渫莫食艺术特色一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分层大意

第一层:归田原因及心情

第二层:初到家时情况及体验

瞻望旧宅:僮仆欢迎,稚子侯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入室之乐:引觞自酌,眄柯怡颜,倚窗寄傲,容膝易安

室外之乐:涉园成趣,关门谢客,扶策流憩,矫首遐观,扶松盘桓

第三层:进一步写归田后息交绝游生活

亲戚情话

琴书销忧

有事西畴

寻壑经丘

感物生忧

第四层:从而引出乐天知命的议论

艺术特色

叙事、写景、抒情、说理有机交融:

例一:三径就荒松菊犹存:表面看是叙事,实际上志存其中:虽然久居官场,冷落了志同道

合朋友,但高风亮节保持不衰。

例二: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表面看是写景,实际上情含景中,理寓景内:无心云是

心不为形所役,自由而不受拘束的象征。柳宗元《渔翁》: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

逐。倦飞鸟是陶渊明表隐居之志经常使用的形象。(案:有人以为无心出岫即无心出山,象

征无心出去当官,同我理解为“出岫之云无心”似不同。不过前者理解也有好处,即把无心

出岫的云与倦飞知还的鸟相对)

曹操《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表现对生命短暂和人生无常的感叹是汉魏六朝作品常见主题。

曹操的感慨不仅仅表现在对生命短暂的体悟中,而主要表现在珍惜时日与及时建功立业的强

烈欲望。

(一)开头岁月易逝、借酒浇愁之叹更突出幽燕老将的悲壮形象。前者正是曹操珍惜时日、

及时建功立业雄心展现,后者正是曹操悯时悼乱、求贤若渴心情流露。

(二)化用《诗经》成句及周公典故,更显庄严、大气。沈德潜《古诗源》卷五:孟德诗沉

雄俊爽,时露霸气。

(三)象征性写景句子更增悲凉气氛。(完)

曹操《步出夏门行》

艺术特色一

开拓题材的意义:王国维《屈子文学之精神》:“人类之兴味实先人生,而后自然。故纯粹

之模山范水、留连光景之作,自建安之前殆未之有。”曹将四言诗从模仿《诗经》的无生命

力躯壳中解放出来,不仅表现苍凉人生之感与积极进取豪情,且再现了北国壮丽河山。

艺术特色二

写的是海景,实际上抒情: “日月之行”四句翻译:

运行不息的太阳月亮啊,

莫非从这浩瀚无垠的海的怀抱中诞生;

光耀灿烂的星斗银河啊,

也是从这吞吐万象的海的怀抱中升现!?

赏析:大海吞吐万象不仅展现了北国壮丽河山,且寓情于景,将政治家胸怀、气度溶化在对

自然景物的讴歌中,写的是大海,实际上抒发的是统一北方的壮志。

曹植《白马篇》

一、前十四句:游侠形象

白马饰金羁, 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 幽并游侠儿。少小去乡邑, 扬声沙漠垂。宿昔

秉良弓, 楛矢何参差。控弦破左的, 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 俯身散马蹄。狡捷过猴

猿, 勇剽若豹螭。

开篇奇警

少年出场不从正面落墨,而是从白马的装饰华美见骑者之英姿飒爽,从白马飞奔驰骋见主人

娴熟马技,总之以骤起之笔,先声夺人。

出身、英名、装束、射技

装束(“宿昔秉良弓”赏析:A“象弭鱼服”B《左传·重耳之亡》“左执鞭弭,右属櫜鞬以

与君周旋”C嵇康《送秀才入军》“左揽繁弱,右接忘归”D杜甫《兵车行》车辚辚,马萧

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射技(包括连发连中、仰“接”俯“散”、狡捷勇剽)。

二、后十四句:为国捐躯的慷慨豪情

边城多警急, 胡虏数迁移。羽檄从北来, 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 左顾陵鲜卑。弃身

锋刃端, 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 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 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

难, 视死忽如归。

游侠形象及其精神的意义

1、曹植自况。朱乾《乐府正义》 :“寓意于幽并游侠,实自况也。„„篇中所云捐躯赴难,

视死如归,亦子建素志,非泛述矣。”

“生乎乱,长乎军” (《求自试表》)

“昔从先武皇帝,南极赤岸(十七岁随曹操战于赤壁),东临沧海(十六岁随曹操“东临碣

石,以观沧海”) ,西望玉门(二十四岁随曹操西征张鲁,出大散关至河池,即今甘肃徽

县),北出玄塞(从十四岁起随曹操征讨乌丸,一直把乌丸驱逐到长城以北)”。(同上)

续一

2、提升了游侠的境界,超越了个人恩仇的范围,而提升为强烈的爱国主义。

韩非从巩固中央集权要求出发,在《五蠹》中说“侠以武犯禁”。司马迁则称游侠“其言必

信,其行必果,己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史记·游侠列传》)。可见游侠行为

尚未超出个人恩仇范围,他所拯救的也是个体的生命;而曹植作品中侠的精神已与国家、社

会的利益紧密联系,表现于为国家安危而不顾个人及家庭,从而超越了个人恩仇的范围,而

提升为强烈的爱国主义,呈现出全体关怀的高尚情怀,这与早期建安诗歌的精神是一脉相承

的。

续二

3、钟嵘评曹植“骨气奇高,辞采华茂”就体现在游侠形象的塑造上。为国捐躯正体现其骨

气;描写其出身、英名、装束、射技等正显示其辞采华茂。

所谓“骨气”即风骨,指的是刚劲有力的文风。刘勰《文心雕龙·风骨》:“夫翚翟备色,

而翾翥百步,肌丰而力沉也;鹰隼乏采,而翰飞戾天,骨劲而气猛也。文章才力,有似于此。

若风骨乏采,则鸷集翰林;采乏风骨,则雉竄文囿。唯藻耀而高翔,固文笔之鸣凤也。”钟

嵘所谓“骨气奇高,辞采华茂”即称其是“文笔之鸣凤”。

曹植《美女篇》

美女形象刻划及其寄托

赏析

前十六句美女姿容及风采

掌握与《陌上桑》对比有何进步:陌上桑

1、环境描写衬托美姿:柔条联想其婀娜,落叶衬托其轻盈

2、直接接触到肢体描写:素手,皓腕,玉体

3、增加动态描写:罗衣飘,轻裾旋

4、突出风韵气质描写:顾盼,长啸*

后十四句:盛年不嫁喻志士壮志未伸

赏析续

1、高门重关:喻与世隔绝

2、媒氏玉帛:喻无人提携

3、求贤独难:喻孤芳自赏

4、众人嗷嗷:喻知音难觅*

陆机《赴洛道中作》

永叹遵北渚,遗思结南津

把无形的愁化为有形的物,并似在不知不觉中用了通感。

叹息与思念是无形的情感活动,却说它像有形的物遵循着北渚;却说它集结在南津;

叹息与思念本是思维活动,现却变成可用视觉觉察的实体。

行行遂已远,野途旷无人。山泽纷纡余,林薄杳芊绵。虎啸深谷底,鸡鸣高树巅。哀风中夜

流,孤兽更我前。

旅途空旷:山地、水泽、森林、草地;虎啸、鸡鸣、哀风、孤兽,这些可能不是他在同一天、

同一处所见,而将其拼装、组合在一个平面上。

可见魏晋时人因情设景特色。

悲情触物感,沉思郁缠绵。伫立望故乡,顾影凄自怜

以伫立望乡的剪影作为定格,加深顾影自怜的悲哀。

左思《咏史》

其一赏析

序诗性质:本篇自叙才能怀抱,并未涉及史事,但与以下咏鲁仲连、扬雄等诗前呼后应,可

以看作是一首序诗。

铅刀贵一割喻意:驽钝之才也要竭力发牛犊初试之功。

分四层(每四句一层)

有文才;

有武略;

铅刀贵一割;

功成不受爵。

其二赏析

揭示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现象。清·何焯zhu ō 《义门读书记》:“良图莫骋,职由(仕

途)困于资地(门第),托前代以自鸣不平也。”

比喻:以郁郁涧底松喻英俊沉下僚,以离离山上苗喻世胄蹑高位。

对比:“涧底松”和“山上苗”,“金、张”和“冯公”。

杜甫《遣兴》五首其一:又如垅底松,用舍在所寻。大哉霜雪干,岁久为枯林。*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田园风光

田亩草舍

前桃后柳

狗吠鸡鸣

庭洁室静*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赏析

今译:隐隐约约的是远离喧嚣的村庄,袅袅上升的是村庄里的炊烟。

赏析一:田园水墨画:静谧。祥和。远离嚣尘。 *

《归园田居》其三

月夜归耕图 :“带”字经典,富含童趣,非对农田生活有特殊感情者不能言。对比李白《过

斛斯山人宿》“山月随人归”,更具人之主动性。*

谢灵运《登池上楼》

二、分段大意

1、进退维谷

2、春色醒人

3持操自衿

三、池塘一联赏析

“生”:春回大地,草木重新发芽,“春风吹又生”。

“变”:春回大地,百鸟欢鸣,欣欣向荣。

宋叶梦得《石林诗话》:池塘一联世人多不解此语为工,盖欲以奇求之耳。此语之工,在无

所用意,猝然与景遇,借以成章,不假绳削,诗家妙处,当须以此为根本,而思苦言艰者,

往往不悟。

明何焯《义门读书记》:池塘一联,惟病起即目,故千载常新。

鲍照《拟行路难》其五

赏析一

发唱惊挺(萧子显《南齐书·文学传论》):善于发势以形成激荡的情感冲力,开篇情感就如

天风海雨,迎面呼啸而来,气势逼人,慷慨激昂,引人惊耸。

对酒当歌,本是人生快事,诗人却对案不能食;拔剑起舞,自是豪迈之举,建功立业的快感,

诗人却只能拔剑击柱长叹息,宝刀虽好,何处是用武之地。后来李白模仿在《行路难》:

“弃置”六句,以揶揄的口吻表现罢官后的天伦之乐,在轻松的背后,却隐含着失意后无可

奈何的悲哀。

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登上三山还望京邑看到了什么?

皇宫夕照

落霞成绮(“绮”的比喻,“散”的用法)

澄江如练

喧鸟杂英*

赏析

灵心秀口,圆美流转。他说:“好诗圆美流转如弹丸。”善于摄取自然景色动人的瞬间,以清新的诗句,和谐的音韵,率真地道破自然之美。“语皆自然流出”(刘熙载《艺概》) ,使人读来“觉笔墨之中,笔墨之外,别有一段深情妙理”(沈德潜《古诗源》) ,因此每有篇什,皆臻绝唱。钟嵘《诗品》说谢诗“至为后进士子所嗟慕”,想见其风靡当时诗坛盛况。* 庾信《拟咏怀》其十一

用典丰富

摇落(宋玉《九辩》)

斑竹(张华《博物志》舜崩二妃啼以涕挥竹竹尽斑)

哭坏杞城(蔡邕 《琴操》)

天亡(《史记·项羽本纪》)

日蹙(大雅)

直虹映垒(《晋书·天文志》:虹头尾至地流血之象)

长星落营(三国志)

四面楚歌(史记)

南风死声(左传)

一杯酒与身后名(世说新语)*

艺术特色

音激调哀,情繁意杂。

两朝仕梁,深蒙国恩,出使西魏,先目睹梁亡之哀,后被羁留异国,虽位高望重,然内心剧痛,失节之悔,思乡之殷,相互推波,“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故有“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杜甫《戏为六绝句》)之誉。

《西洲曲》

分层大意(四句一单元)

通过季节更替地点变换,利用忆梅、折梅、采莲、倚栏等行动描写一位相思女的形象。 忆梅思郎下西洲梅与媒

渡江直奔乌臼树

开门迎郎郎不至

南塘采莲添相思

仰望鸿雁传书信

徒上青楼倚栏杆

卷帘所见唯江水

但愿南风吹梦魂*

艺术特色

通过季节交换写相思(春——夏——秋)

通过地点更换写相思(桥头渡——乌臼树——门前——门中——出门——南塘——青楼)

通过动作的变化写相思(忆梅,折梅,开门, 出门,采莲,弄莲,仰首,上楼,倚栏,吹梦)

通过有象征意义或有季节特色的动、植物引起联想、或以谐音加深内涵:伯劳(仲夏鸟,好单飞)、飞鸿(秋雁,善传书)、乌臼(夏开花,富于平民色彩)梅杏谐音、莲子莲心(前者谐怜子,后者比爱心)*

艺术特色(续)

通过顶针、连环手法造成“续续相生、连跗接萼,摇曳无穷,情味愈出(“沈德潜《古诗源》卷十二)意境。

四句一韵,章节和谐流畅。陈祚明则谓之“言情之绝唱”(《采菽堂古诗选》)*

《水经注·江水》(三峡)

赏析一:三峡全景

峡长:七百里

山密:略无缺处

山重:重岩叠嶂

谷深:不见曦月

赏析二:夏景

水势急:乘奔御风不以疾

案: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赏析三:春冬之景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赏析:动的水所以用“素”,静的潭所以用“绿”‘;“回清”指素湍回荡着清光,“倒影”指绿潭倒映着树影)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赏析:这里的水有异于峡中汹涌奔腾的水,而是自空而降、飘忽而下,飞漱的山泉瀑布被绝岩怪柏的背景一衬,更为神奇。岩险、柏怪、泉飞、水漱,动静兼备,声色纷沓,构成了一幅超凡脱俗的山水画。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赏析:水清,树荣,山峻,草茂。

赏析四:秋景

林寒涧肃,高猿长啸

寒:寒冷;肃:肃杀。形容深秋时林木萧疏,溪涧浅落的景象。

为什么先写夏、再写春冬、后写秋?因为写三峡最令人注目之处在于水,而水之奇险在于夏,故先写夏。又行文一开头先写山的险峻,为了与之呼应,便以夏水之势急相配合,可取得惊心动魄效果。春冬二季的山水特点有相似之处,所以结合在一起写。秋景肃杀,且猿声啸哀,经久不绝,放在最后令人回味无穷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