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景颇族历史与山官制度_萧家成_景颇族的山官制度
 

景颇族历史与山官制度_萧家成_景颇族的山官制度

发布时间:2019-08-02 09:53:49 影响了: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11月/1日/第004版

学苑

景颇族历史与山官制度

民族所 萧家成

景颇族是一个勤劳勇敢和富有特点的民族。过去汉族称之为“山头”,有大山、小山、茶山、浪速4个主要支系,自称分别为景颇、载瓦、喇期、浪峨。我国当代景颇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各县的山区,少数居住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片马、古浪、岗房以及耿马、澜沧等县,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景颇族人口有132143人。在国外被称为克钦,人口甚多,主要分布于缅甸北部、印度阿萨姆邦以及泰国、老挝一带。

景颇族公认有景颇和载瓦两种语言,差异颇大。景颇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景颇语支;载瓦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景颇族使用拉丁字母的拼音文字,解放后为载瓦语创制了载瓦文。景颇族有反映民族起源、迁徙以及社会文化与历史的创世史诗勒包斋娃,有丰富而优美的民间口头文学。

景颇族历史比较悠久。民间传说,景颇族的老祖宗来自蒙古或青海,从人种学和地质学的角度看,这种说法或许有一定的根据,不过年代相去遥远,已无法考证清楚。另一则传说认为,景颇族发源于“木拽省腊崩”,景颇语意为“天然平顶山”或“男山和女山”,在民间广为流传。从景颇族老人死后送魂回老家的路线和景颇族创世史诗勒包斋娃吟诵的民族迁徙路线相结合考察,景颇族很可能起源于康藏高原。在缅甸,景颇族有识之士绘制的迁徙图,即主此说。景颇族后来沿横断山脉不断南迁,这一带的地名如迈立开江、恩梅开江、孙布拉崩等多为景颇语,也与创世史诗互相印证,可充分说明这一点。

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考证表明,景颇族分布于史称“寻传”的地区,汉代属永昌郡,唐代属云南南诏地方政权的镇西节度使。南迁后,东部景颇族分布于澜沧江以东、金沙江及东沪水地区;西部景颇族则分布于南诏政权的永昌节度管辖区以及丽水节度辖区内的片马、古浪、岗房一带。景颇族即从“寻传”部落的一支发展而来。到元、明时,东部寻传蛮亦被称为“峨昌”,元代景颇族地区属云南行省的金齿宣抚司。15世纪初,明设置的里麻、茶山两个长官司曾任命景颇族山官为长官,颁发了铜印和金字红牌。至明末清初,景颇族始大批迁入永昌府和腾冲府,即今德宏地区。清末及民国时,景颇族曾被侮称为“野人”。

景颇族有自己相对独立的政治制度——山官制。特点是:有固定的辖区,一个辖区就是一个农村公社:山官即村社首领,对外代表本辖区,对内是生产、习惯法、政治、军事等事务的领导者;山官职位按幼子继承制原则世袭;辖区内社会分为官种、百姓、奴隶3个等级;山官享有官腿(猎杀野兽宰杀家畜须献给山官一条后腿)、官谷、官工等一定特权。近代部分景颇族地区爆发了推翻山官制度(贡萨统)的起义,废除了山官辖区的界限、特权和社会的等级,实行了民主选举头人的新制度(贡龙统)。山官之上没有形成统一的、更高的政治组织,山官之间也无直接统辖关系,但大山官对中、小山官有一定的影响力。

统一的、世袭的山官制度,加上大致相同的宗教信仰和长期相互通婚,在紧密联结亲属关系相近,甚至较远的不同部落,达成联盟、发展而形成统一景颇民族中,发挥了重大的、决定性的作用。这种作用还可以从语言的异同上得到有力证明。不同的部落本来就有不同的部落语言;部落因政治、宗教和社会的原因结成联盟、并进而发展成民族后,不同的、亲属关系较远的部落语言仍然各自独立地保留着,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就形成了统一的景颇族却有不同语言的现状。 历史上,景颇族人民为维护祖国统一进行过英勇斗争。1875年,在有名的马嘉里案件中,景颇族人民截杀了窃取中国情报的帝国主义特务分子,狙击了英国军官H.A.布朗率领的侵略军。

1898年,中英两国勘定陇川边界时,景颇族山官早乐东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据理抗击,粉碎了帝国主义分子进一步侵占中国领土的野心。1910年,英国侵略军侵犯景颇族聚居的片马、古浪、岗房三地,景颇族人民强烈反抗,并进而激起了云南全省的反英、保界运动,迫使英政府承认该三地是中国领土,这就是有名的江心坡事件。抗日战争中,景颇族人民积极参加游击队,使许多景颇聚居区免遭目寇蹂躏,为守土抗战,立下了功劳。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