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 事迹材料 > 绍兴地区的名人事迹材料范文三篇
 

绍兴地区的名人事迹材料范文三篇

发布时间:2021-07-16 17:02:45 影响了:
  绍兴地区的名人事迹材料范文三篇

  绍兴是一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几千年来,在这里诞生了一批又一批的志士仁人、英雄豪杰。在《绍兴名人故事》里,讲述了八十三位绍兴名人,擎起了绍兴历史和文化的丰碑。八十八个勤奋学习、精忠报国的故事里有思想的启蒙、心灵的启迪和人生的启发,实在是让我终身受益。接下来是职场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绍兴名人事迹范文,方便大家阅读与鉴赏!

绍兴地区的名人事迹材料范文三篇

  绍兴地区的名人事迹优秀范文1

  因为种种原因,现在学术界确实很难找到关于朱氏和绍兴的关系。

  “朱自清到过绍兴,但他没有留下关于绍兴的具体文字。”朱文斌说,关于绍兴的风物,他有提到花雕和兰亭,但只一笔带过。唯有一篇《航船中的文明》,写了作者从绍兴府桥乘坐夜航船到西兴渡口的经历,用反讽的手法对航船中男女分坐的“精神文明”进行了批判。

  江苏省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所长姜建在论文《朱自清与鲁迅文学传统》中标注,朱自清总共见过鲁迅3次:1926年8月30日在上海消闲别墅出席欢迎鲁迅的晚宴,1932年11月24日和27日赴鲁家邀请鲁迅去清华大学演讲。“但鲁迅没有答应。”文学博士李先国说。

  朱自清跟家乡唯一清晰、深厚、有迹可寻的联系,就是他曾经执教的上虞春晖中学。

  1920年,朱自清从北大哲学系本科毕业。来上虞之前,他在杭州省立第一师范任教,是省立一师“后四金刚”之一。来到上虞春晖中学执教后,又成为早期春晖中学的教育革新者,倡导男女同学、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等先进教育思想。写下了《春晖的一月》、《教育的信仰》、《团体生活》等文学和教育文章。

  “从1924年2月下旬到1925年暑假,朱自清在春晖中学教了一年半书,但他的家属住了5年时间。”上虞春晖中学名人故居管理员徐东根老师19日告诉记者,1925年暑假过后,朱自清就去了清华大学教书。在徐老师看来,短暂的春晖经历同样让这位大学者、教育家深深眷恋,这除了体现在他留下家属继续住在春晖外,还体现在他到清华不久,即写下的散文名篇《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虽然写的是清华园的荷塘,但也有春晖的影子在其中。春晖中学早期也有一个荷塘,从气息上他可能把两者合二为一了。”

  “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朱自清第二个儿子朱闰生就是在春晖出生的。”在春晖中学朱自清故居的“朱自清年表”上,其中一栏写着:“1925年,‘五卅’后一日,二儿闰生生于白马湖。”

  朱闰生从山西财政厅退休后,曾经来过春晖中学寻访父亲的足迹。“看到这个年表,他才知道自己原来在这里出生,非常高兴,拍了很多照片回去。”

  徐东根是春晖中学1966届毕业生,1994年调到母校任教。2005年退休后,他接过钥匙,成了名人故居的管理员。从这时起,这位数学老师开始留意这些名人的生平事迹。

  “我也看到过朱自清祖籍是绍兴的说法,看来这是真的。”徐老师说,今后他在接待客人参观时要增加一句内容,告诉他们“朱自清就是我们绍兴人”。

  绍兴地区的名人事迹优秀范文2

  翻开它,八十三位名人,八十八个故事,彰显成先贤的精神风范。合上它,就能在脑海里留下美好的回忆。这就是使人爱不释手的一本书----《绍兴名人故事》。

  这是一本有学问的故事书:这一篇篇有智慧的故事,那每一篇的故事里都蕴藏着无穷的力量。在一片故事的珍珠盘里,我最喜欢那颗闪闪发亮的珍珠:一篇关于竺可桢的故事--学到终生。

  一九七四年春节,已八十四岁高龄且重病在身的竺可桢躺在床上,发出一阵阵咳嗽声。但当他听到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担任研究员的外孙女婿汪容的声音后,就让他进来给自己继续讲关于国际理论物理研究的一些前沿课题。汪容讲起来,可是竺可桢戴上了助听器还是听不清,他则着脑袋,慢慢地身子跟着歪了,额上由于病痛冒出了一层层汗珠。汪容看到外公这个样子很难过,劝说竺可桢休息一下,可竺可桢似乎知道自己不久于人世,坚持要汪容把这一次的讲课内容记下来,对他说即使自己离开了人世,也一定要做一个明白人。两个星期后,竺可桢已到了弥留之际,但他还是明白无误地记录了当天的气象,第二天便告别了这个世界。

  竺可桢是我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人,他三十八年对每天天气和物候的日记记载无一间断。那“学到终生”这永垂不朽的精神和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以及衷于事实的理念在世间流传。

  绍兴是一片古老而富含深厚文化的土地,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从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越王句践卧薪尝胆,爱国诗人陆游临终示儿,到近代鉴湖女侠为报效祖国而英勇就义,竺可桢的学到终生等等,绍兴培育了一批批志士仁人、英雄豪杰。数不清的名人像一颗颗夜明珠,撒遍和照亮了中国的大地。读了《绍兴名人故事》,使我感触很深。细细品味绍兴名人故事,如同品味绍兴老洒,这一阵阵洒香飘入鼻孔,沁人心脾……竺可桢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由此我想到了在生活中,有些人稍有一些感冒,就躺在床上不思学习和工作。更有甚者,有一部分人,不想好好工作,怕吃苦受累,干活挑三拣四,通过各种不法手段总想不劳而获,没有理想和信念,没有目标,碰到一点困难就退却不思进取。想想我们绍兴的名人,想想竺可桢,拖着重病的身体还坚决要求外孙女婿给自己讲课,还坚持每天记日记,我真感到惭愧。

  如果我们都能学习竺可桢的精神,发扬绍兴名人优良传统,特别是我们学生,从小做起,将来学有所用,成为一名优秀的绍兴人,为绍兴的美好明天打好坚实的基础。

  让我们细细品味这本优秀的书吧!学习一次次的智慧,学会永远的坚强!

  绍兴地区的名人事迹优秀范文3

  翻开《绍兴名人故事》之序页,一段优美的文字进入了我的视线——绍兴是一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巍巍稽山,泱泱鉴水,注定了这是一方物华天宝、钟灵毓秀的好地方。几千年来,在这里诞生了一批又一批的志士仁人、英雄豪杰。有饱受磨难的圣人虞舜,有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治水英雄大禹,有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这些故事有些是我以前知道的,但更多的是我读到的。在这本书中,我知道了我们绍兴曾出现过那么多的名人,而从他们的故事中也让我懂得了许多深刻的道理。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不读书,宁愿死》这篇文章,主要讲述的是马寅初为读书而抗争的故事。马寅初的父亲是位酒坊老板,他看到儿子天资聪颖,就希望他早日继承家业,多读书反而无用。但马寅初却有更大的理想和抱负,不愿只做一只井底蛙。每次父子俩谈论这件事意见不合后,脾气暴烈的父亲总会鞭打马寅初。而马寅初终因受不了不能读书的事实而跳河自杀,幸得父亲好友相救又支付他的所有读书费用,他才如愿考入了天津北洋大学,之后,去美国留学,最终成为著名的经济学家。

  读完了这则故事,半晌,我都无法言语。马寅初读书意愿之强烈深深地震憾了我,也令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让我对学习的目的与意义有了新的理解,也引发我重新去审视自己的学习观。马寅初不能读书宁可去死。而我呢?爸爸妈妈辛辛苦苦工作来的钱全用在了我身上,兴趣班、零食、玩具、名牌衣服……可我还不领情,觉得这是我应该得到和享受的。就像对于读兴趣班,我认为父母是在扼杀我的精力和童年,却不体谅父母的良苦用心。学习上也是三心二意,对于老师和父母反复指出的缺点——不抓紧时间、动作慢,也是“这只耳朵进那只耳朵出”,或者听的时候觉得惭愧,有道理,却从未真正想过如何从根本上改正这个缺点,让自己更进一步!

  对比马寅初,我羞愧难当,恨不得有道地缝能让自己钻进去,对自己的一些情绪与做法产生了深深自责。有许多次,兴趣班我都不想上,特别是冬天,觉得起床既冷又麻烦,还不如躲在被窝里既暖和又舒服。究其原因,是我根本没有一颗渴望获得知识的心。富足的生活让我安逸,更让我懈怠。我吃穿不愁,更得垄望蜀,追求名牌,一切都因虚荣心在作怪!同时,父母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也让我产生一种为老师学为父母学的心态,而不是自觉主动地投入,失去了学习的乐趣与动力!

  读了这个令人深思的故事,不光给了我学习的动力,更催我奋进,给我激励。也让我感到自己是多么幸福,能出生在这个尊重知识的年代,一切以知识为上,以知识为重。我更庆幸能出生在绍兴这片肥沃的土壤上,身边曾出现过如此多的`名人贤达,他们的行动感染着我,他们的精神滋养着我。我能感觉到他们期待的目光正热切地注视着这块土地,注视着他们的子子孙孙,怎样把家乡建设的更美好!

  请相信我们,绍兴这个古老的城市在我们的手中,必将焕发出更强烈更迷人的光彩。而我们这一代,会在绍兴名人精神的激励下更健康、快乐地成长。




 

猜你想看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