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部编本三年级语文下册《路旁的橡树》教案三篇】 三年级下册路旁的橡树
 

【部编本三年级语文下册《路旁的橡树》教案三篇】 三年级下册路旁的橡树

发布时间:2018-11-15 04:32:11 影响了:
教案网权威发布部编本三年级语文下册《路旁的橡树》教案三篇,更多部编本三年级语文下册《路旁的橡树》教案三篇相关信息请访问教案网。

【导语】这篇课文通过写筑路工人和工程师为了保护路旁的一棵橡树,想办法把一条本应笔直的公路在橡树生长的地方弯成了马蹄形的事,赞扬了工程师和筑路工人自觉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的美好心灵。大范文网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三个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这句话的含义
  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法指导:自读自悟,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
  一、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师:在我的家乡,我看到人们为了烧火或拿到集市上去卖,就不顾有关规定盲目地上山砍树,我小时候看到的一片林子不见了,山上只留下光秃秃的裸露的泥土,我的心里很难过。有一位苏联的教育家给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的故事……
  2.揭示课题:路旁的橡树
  3.学生和教师一起初读课文,读准要求认识的生字
  4.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二、探究课文,领悟道理
  1.以小组为单位,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2.你能读懂哪一个自然段?先说说,然后把你的理解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3.有什么不懂吗?
  4.讨论:建筑计划可以修改吗?
  5.说说课文哪些地方最使你感动?
  6.你同意“筑路工人有一颗高深的心”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7.你认为还有哪些人有一颗高尚的心?
  8.学生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9.师:现在你们就是坐车路过这里的人,看到了路旁挺拔的橡树和这里的路,你有什么话要说?
  三、总结课堂,迁移升华
  1.你从筑路工人的做法中懂得了什么?
  2.如果你到了教师的家乡或者到了第十课中的那个小村庄,面对着不加节制的砍伐者,你怎么对他们说?
  3.你能给人们提出一些好的建议吗?


篇二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从筑路工人的行动中受到启示,增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重点难点:
  体会人们在处理这棵橡树与路时的心情和开始时不同的态度。
  教学建议:
  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步骤设计:
  教学互动设计
  设计意图:
  初读课文
  自学生字
  1、从导读入手,让学生自由读课文。
  a.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认读,可在检查学生朗读时纠正读音。
  b.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2、检查自学情况。
  a.指名读课文,纠正易渎错的字音。
  宽阔()挺拔()楔()子
  b.理解词语。
  延伸:延长,伸展。
  挺拔:直立而高耸。
  沉重:分量大。程度深。
  责备:批评指摘。
  高尚:道德水平高。
  沉默不语:不说话。
  扫清阅读障碍。
  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看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先小组交流,再指名说说。
  本文讲述的是一棵粗壮、结实、挺拔的橡树的故事。在南北的两座大城市之间,准备修建一条公路。在公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工人们遇到一棵高高挺立着的橡树。为了保护这棵橡树,筑路工人与工程师经过精心的设计,在不改变筑路计划的前提下,使公路在橡树边拐了一个马蹄形的弯儿,既保住了这棵橡树,又圆-满地完成了筑路计划。
  附:本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从北方到南方的两座城市之间,人们打算修建一条公路。
  第二部分(第2~7自然段)讲在筑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橡树。工程师走到离橡树100米的地方,把楔子打进了地里。
  第三部分(第8、9自然段)讲几年过去了,这条笔直的公路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坐车的人赞叹筑路人有一颗高尚的心。
  可以通过找出课文中的关键句子做段落大意。进而引导学生将大意连在一起说说,让学生学会概括文章的主要意思。细读课文品味深华
  1、细读课文,划出最能体现筑路人有一颗高尚的心,令你深受感动的语句,谈一谈感想,读一读句子。
  2、全班交流。
  (1)“突然,工人们停下来,把排水管放在地上。”
  工人为什么停下来,他们看到了什么,又是在想什么呢?
  (2)“工程师向工人们走来,他什么话也没对工人们说。工人们也沉默不语。”
  为什么工程师和工人们都沉默不语呢?
  学生们读这两句话,语速要舒缓、语调要略显低沉,以便表达出人们当时肃穆、不知如何是好的情境。
  (3)“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然后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工人们也沉重地叹着气。”
  长久地,说明了工程师在内心深处经历了比较复杂的心理斗争。
  联系上下文理解工程师为什么叹气。可以知道,一方面橡树应该得到保护,另一方面“(要修筑公路的)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使公路绕过橡树,但这样一来,公路就不会像箭一样笔直了,因此,这声叹息含蓄地传达出工程师为了保护橡树,在没有改变筑路计划的前提下而不得不作出的无奈的选择。
  “工人们也沉重地叹着气”,表明工人们在没有得到明确的答复之前,看到工程师在叹气,内心非常担心、沉重。
  这两句话语速也要舒缓、语调同样要略显低沉。
  (4)“工程师拿出一根楔子,走到离橡树100米的地方,把楔子打进了地里。‘现在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他轻声地说。”
  “现在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谁知哪些人?
  (5)“它像箭一样笔直,但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笔直”与“弯曲”在这句话里构成了鲜明的对比。
  (6)“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不约而同地赞叹”,表明人们都很认同、赞赏工程师和筑路工人的决定、行为。
  3、结合地方实例及查找的资料,说说你读后的感想。自读自悟。从重点词句中领会课文的中心。这些句子,不用全部讲到,学生谈到的,就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即可。结合生活实际拓展。
  巩固学习:
  引导学生积累词句。如果学生有兴趣,可以把自己认为优美的词句摘抄下来。积累好词好句。
篇三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筑路工人和工程师的行动中受到启示,增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学习过程:
  一、板题示标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八课《路旁的橡树》,请同学们和我一起写课题。(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一遍。
  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筑路工人的行动中受到启示,增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生读)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 读课文,要求准确)
  师:首先,我们来比谁课文中的字音读的准确。请同学们自由课文,遇到不会的生字,借助工具书或同桌帮助,2分钟后教师检测。
  1、自由读。
  师:现在我们的比赛开始。(要求:读的同学声音响亮,字音准确。听的同学认真听,发现问题及时举手纠正。)
  2、指名读,请其他同学更正,师板书。
  xiē
  楔子
  3、集体认读所板书内容。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流利地朗读,理解课文)
  师:“会认字”读得这么准确。接下来,我们进行第二场比赛:看谁课文读得最流利。
  1、自由读(2分钟)
  2、指名读
  四、第三次“先学后教”
  (一)先学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下面请看老师出示的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自由默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工程师和工人们为什么都沉默不语?
  2、工程师向工人们走来,他为什么叹气?工人们又为什么叹气?(7分钟后,比谁回答得好。)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问题。
  (二)后教
  师:好,时间到,谁来回答第一个问题。指名回答。(这个问题可以多叫几个同学回答,只要意思对即可。)
  1、工程师沉默不语是因为他注意到了那颗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美感的橡树,内心深处也受到了震撼,因此没有命令将其砍倒,但该怎样做呢?他也不是很清楚,于是沉默不语。工人不想砍掉这棵树,但又必须得到工程师的同意,他们沉默不语是在等待工程师考虑清楚以后作出安排。
  2、工程师叹气是因为为了保护橡树,再没有改变筑路计划的前提下,不得不作出的无奈的选择,工人们叹气表明在没有得到明确的答复之前,看到工程师在叹气,内心非常担心、沉重。课文学完啦,那谁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说。(意思对即可。)
  师总结: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看到了人们为了保护橡树作出了很大努力,在生活中我们也应该为保护环境而尽自己的努力。
  五、 作业
  做《学习辅导》
  板书设计
  路旁的橡树
  工程师,筑路工人
  高尚的心
  教学反思
  《路旁的橡树》是一篇略读课,课文虽然语言质朴,情节简单,但阅读一篇文章,首先要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对于三年级学生,就要逐步培养学生概括主要内容能力。本文是一篇写事文章,而且对话比较多,没有明显的中心句,所以要把主内容说清楚又简洁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采用了“提问法”和“填空法”,引导学生把课文内容说清楚。在实际教学中,我觉得这一学法指导比较有效,既减低了学习难度,又进行了学法指导。然后,通过抓住工人们的言行,体会高尚的心。这一环节主要引导学生抓住两个“叹气”体会人们的内心想法,通过想象人们的内心世界,感受人们对橡树的爱。最后,抓住马蹄形路进行体会。这一环节主要抓“笔直”和“弯曲”的对比,体会人们为了保护橡树而不惜代价的高尚品质。可为寻常小事,不寻常的处理方法,去感染学生,增强环保意识。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