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我中学开展信息化建设的情况调研(精选多篇)]企业信息化建设调研
 

[我中学开展信息化建设的情况调研(精选多篇)]企业信息化建设调研

发布时间:2019-06-04 14:31:46 影响了:

第一篇:我中学开展信息化建设的情况调研

文章标题:我中学开展信息化建设的情况调研

信息化是一种社会发展趋势,但很多部门、单位在开展信息化建设中往往首先遇到一道绕不过去的难题:投入问题。买电脑和管理软件,要投入;培训人员,要投入;日常维护和维修,要投入……。**县二中的做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决问题的答案,他们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校园信息化发展新路,花钱虽

少,但信息化办得有声有色,产生了多方面效益,获得了较大产出。

一、主要做法

(一)注重以实用促实效。立足实际需要,围绕软、硬两个基础抓建设。1999年该校进行示范高中评估,按照规定电教必须达标,由于资金十分紧张,该校按照实用、够用的原则,制订了按最低标准逐步投入的战略,建成了一个60座的微机室和一个多媒体投影教室,并立即投入使用,既服务于教学,又应用于全体教职工的培训,同时,通过积极争取还承接了人事部门技术职称培训和公务员培训的业务,不仅使设备利用率最大化,也使效益最大化。随着学校债务的逐步消化,该校先后建成了两个64座的微机室、一个30座的电子备课室、四个多媒体投影室和一套多媒体便携教学系统,并为各办公室配备了工作电脑,为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在软件建设投入上,该校十分慎重,先后经过多次会议研究,形成共识,一致认为信息技术更新换代快,必须超前规划,但决不超前投资,能省则省,突出利用好网络免费资源和本校信息技术优势。如校园网建设,一般学校的校园网建设都在十万元以上,而该校利用自己的技术力量,自己规划、自己实施,前后花费不到两万元;加之,免费qq群的使用,学校的网络办公系统投入小,见效快,形成了规模,且效能达到最大化。

(二)注重以学习促应用。通过多种途径,促使教职工自己学、主动学、共同学,形成浓厚氛围,不断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一是以考促学。每年举行一次青年教师大奖赛,考核中,电脑操作和应用分值占有很大比例,促使教师主动学。二是经济“奖”学。对购买电脑的教师,经学校组织专门人员核实,并经操作考核合格后,学校补助每人1200元。三是领导“带”学。领导班子配备电脑时,严格程序,凡操作考核合格者给予配备,考核不合格的不予配备,促使学校班子成员主动钻研计算机操作技术,形成了一股领导带头学的氛围,对教职工起到了积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四是培训普及。每学期开学时,集中两天时间,进行全体教职工电脑操作培训,使每人都掌握一些实用的电脑操作技术。目前该校所有45周岁以下的教职工都能独立操作电脑,能独立制作课件;所有45周岁以上的教职工都能正确进行电脑的基本操作,会使用课件教学。

(三)注重以管理促效能。先后出台了多项管理制度,积极探索管理出效能的途径。一是实行网上办公制度。该校2014年建设校园网,2014年建立了网络联系工作制度。特别是“二中班子”群和“**二中”群的建立,形成了信息发布、政策知晓的快通道,学校的常规工作分类型在两个群上发布,并在群上进行广泛的意见征求和交流探讨,教师可以随时下载学校的有关文件,随时了解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工作效率明显提升。同时,该校积极自主开发考试管理、成绩分析、评价等系统,颠覆了传统试卷批阅及纸质成绩发布方式,全部在网上进行,从而使教职工从大量的烦琐事务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在教学上进行钻研。二是网上监管制度。校园网及qq群使用必须置于校领导及网络管理员的监督下,实行实名上网,开通网络禁言功能,防止网络上的随意和不负责任行为。同时,出台相关文件,禁止上班时间玩游戏等不良行为,违者给予经济处罚,屡教不改者,给予通报批评,乃至开除。

二、实现效益

(一)经济效益十分明显。一是文印费的节约。无纸化办公方式的确立,除有些必须要上报的文件外,该校每年可以节约支出4万多元。二是网络技术节省了考察费用。很多资料可以通过网络下载,与外界交流也可以通过网络来实现,每年可节省相应开支4万余元。三是节省了通信资费。该校各项通知利用短信平台来传送,qq群更是免费信息,每年可节约费用5000元左右。四是促进了学校的债务消化。该校的债务在2014年曾高达2014多万元,由于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实施和管理效率的提高,债务消化步入良性轨道,到2014年底仅剩不到400万元。(二)提高了教学质量。一方面,通过网络,可以充分借鉴发达地区和大城市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极大地丰富了该校的教学内涵,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和教师业务水平的同步提高。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在全校营造了浓厚的教育科研氛围,《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研究》等两项课题研究荣获全省科技成果二等奖,《信息技术在高中新课程实验各环节中的应用》等已通过国家级课题审批。(三)提高了管理水平。网上签到、交流、开会等广为应用,无纸化办公在全校教职工中达成共识,形成了方便、快捷、高效的现代办公

模式,提高了管理绩效。(四)促进了“和谐校园”建设。该校原是一所“老大难”学校,基础较弱。信息化的实施,该校迎来了崭新的变化,短短几年,先后被评为全省电教一类达标学校、全省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实验学校、全省物理课件制作中心,并顺利通过省、市示范高中评估,学校声誉逐年好转,学校生源逐年提高,学校发展蒸蒸日上。

三、几点启示

**二

中信息化建设从无到有、由小变大,他们的经验和做法,给全县的信息化工作带来许多有益的启示。

一是保持积极的态度。社会发展正步入信息化时代,但信息化建设又具有一定的资金、技术、人才门槛,导致在地区间、城乡间发展极不平衡。身处国家级贫困县,**二中经济条件并不算好。然而,他们在信息化大潮中采取正确态度,不等不靠,积极面对,积极融入,积极学习并掌握了当今社会最优秀的文化成果——网络和信息化。二是具备务实的作风。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实际操作中,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有重点分步骤地推进。他们提出了要超前规划,但不超前投资,在投入上不贪大求洋,不超前购置,始终贯彻了“实际需要”原则,把宝贵的资金用到刀刃上,并发挥出最大的效益。三是必须探索创新的办法。在发展中地区开展信息化建设,并没有一套现成的经验和模式可供参考。但是,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总是相伴生的。县二中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以创新为先,靠创新求突破,在投入机制、网络管理应用、技术保障上,结合实际找到了解决诸多问题的有效办法,利用信息化推动了学校各方面建设迈上了新的台阶。

《我中学开展信息化建设的情况调研》来源于好范文网,欢迎阅读我中学开展信息化建设的情况调研。

第二篇:我中学开展信息化建设的情况调研

文章标题:我中学开展信息化建设的情况调研

信息化是一种社会发展趋势,但很多部门、单位在开展信息化建设中往往首先遇到一道绕不过去的难题:投入问题。买电脑和管理软件,要投入;培训人员,要投入;日常维护和维修,要投入……。**县二中的做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决问题的答案,他们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校园信息化发展新路,花钱虽少,但信息化办得有声有色,产生了多方面效益,获得了较大产出。

一、主要做法

(一)注重以实用促实效。立足实际需要,围绕软、硬两个基础抓建设。1999年该校进行示范高中评估,按照规定电教必须达标,由于资金十分紧张,该校按照实用、够用的原则,制订了按最低标准逐步投入的战略,建成了一个60座的微机室和一个多媒体投影教室,并立即投入使用,既服务于教学,又应用于全体教职工的培训,同时,通过积极争取还承接了人事部门技术职称培训和公务员培训的业务,不仅使设备利用率最大化,也使效益最大化。随着学校债务的逐步消化,该校先后建成了两个64座的微机室、一个30座的电子备课室、四个多媒体投影室和一套多媒体便携教学系统,并为各办公室配备了工作电脑,为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在软件建设投入上,该校十分慎重,先后经过多次会议研究,形成共识,一致认为信息技术更新换代快,必须超前规划,但决不超前投资,能省则省,突出利用好网络免费资源和本校信息技术优势。如校园网建设,一般学校的校园网建设都在十万元以上,而该校利用自己的技术力量,自己规划、自己实施,前后花费不到两万元;加之,免费qq群的使用,学校的网络办公系统投入小,见效快,形成了规模,且效能达到最大化。

(二)注重以学习促应用。通过多种途径,促使教职工自己学、主动学、共同学,形成浓厚氛围,不断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一是以考促学。每年举行一次青年教师大奖赛,考核中,电脑操作和应用分值占有很大比例,促使教师主动学。二是经济“奖”学。对购买电脑的教师,经学校组织专门人员核实,并经操作考核合格后,学校补助每人1200元。三是领导“带”学。领导班子配备电脑时,严格程序,凡操作考核合格者给予配备,考核不合格的不予配备,促使学校班子成员主动钻研计算机操作技术,形成了一股领导带头学的氛围,对教职工起到了积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四是培训普及。每学期开学时,集中两天时间,进行全体教职工电脑操作培训,使每人都掌握一些实用的电脑操作技术。目前该校所有45周岁以下的教职工都能独立操作电脑,能独立制作课件;所有45周岁以上的教职工都能正确进行电脑的基本操作,会使用课件教学。

(三)注重以管理促效能。先后出台了多项管理制度,积极探索管理出效能的途径。一是实行网上办公制度。该校2014年建设校园网,2014年建立了网络联系工作制度。特别是“二中班子”群和“**二中”群的建立,形成了信息发布、政策知晓的快通道,学校的常规工作分类型在两个群上发布,并在群上进行广泛的意见征求和交流探讨,教师可以随时下载学校的有关文件,随时了解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工作效率明显提升。同时,该校积极自主开发考试管理、成绩分析、评价等系统,颠覆了传统试卷批阅及纸质成绩发布方式,全部在网上进行,从而使教职工从大量的烦琐事务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在教学上进行钻研。二是网上监管制度。校园网及qq群使用必须置于校领导及网络管理员的监督下,实行实名上网,开通网络禁言功能,防止网络上的随意和不负责任行为。同时,出台相关文件,禁止上班时间玩游戏等不良行为,违者给予经济处罚,屡教不改者,给予通报批评,乃至开除。

二、实现效益

(一)经济效益十分明显。一是文印费的节约。无纸化办公方式的确立,除有些必须要上报的文件外,该校每年可以节约支出4万多元。二是网络技术节省了考察费用。很多资料可以通过网络下载,与外界交流也可以通过网络来实现,每年可节省(我们一定会做的更好www.HAoWord.cOm)相应开支4万余元。三是节省了通信资费。该校各项通知利用短信平台来传送,qq群更是免费信息,每年可节约费用5000元左右。四是促进了学校的债务消化。该校的债务在2014年曾高达2014多万元,由于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实施和管理效率的提高,债务消化步入良性轨道,到2014年底仅剩不到400万元。(二)提高了教学质量。一方面,通过网络,可以充分借鉴发达地区和大城市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极大地丰富了该校的教学内涵,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和教师业务水平的同步提高。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在全校营造了浓厚的教育科研氛围,《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研究》等两项课题研究荣获全省科技成果二等奖,《信息技术在高中新课程实验各环节中的应用》等已通过国家级课题审批。(三)提高了管理水平。网上签到、交流、开会等广为应用,无纸化办公在全校教职工中达成共识,形成了方便、快捷、高效的现代办

第三篇:我中学开展信息化建设的情况调研

文章标题:我中学开展信息化建设的情况调研

信息化是一种社会发展趋势,但很多部门、单位在开展信息化建设中往往首先遇到一道绕不过去的难题:投入问题。买电脑和管理软件,要投入;培训人员,要投入;日常维护和维修,要投入……。**县二中的做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决问题的答案,他们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校园信息化发展新路,花钱虽少,但信息化办得有声有色,产生了多方面效益,获得了较大产出。

一、主要做法

(一)注重以实用促实效。立足实际需要,围绕软、硬两个基础抓建设。1999年该校进行示范高中评估,按照规定电教必须达标,由于资金十分紧张,该校按照实用、够用的原则,制订了按最低标准逐步投入的战略,建成了一个60座的微机室和一个多媒体投影教室,并立即投入使用,既服务于教学,又应用于全体教职工的培训,同时,通过积极争取还承接了人事部门技术职称培训和公务员培训的业务,不仅使设备利用率最大化,也使效益最大化。随着学校债务的逐步消化,该校先后建成了两个64座的微机室、一个30座的电子备课室、四个多媒体投影室和一套多媒体便携教学系统,并为各办公室配备了电脑,为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在软件建设投入上,该校十分慎重,先后经过多次会议研究,形成共识,一致认为信息技术更新换代快,必须超前规划,但决不超前投资,能省则省,突出利用好网络免费资源和本校信息技术优势。如校园网建设,一般学校的校园网建设都在十万元以上,而该校利用自己的技术力量,自己规划、自己实施,前后花费不到两万元;加之,免费qq群的使用,学校的网络办公系统投入小,见效快,形成了规模,且效能达到最大化。

(二)注重以学习促应用。通过多种途径,促使教职工自己学、主动学、共同学,形成浓厚氛围,不断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一是以考促学。每年举行一次青年教师大奖赛,考核中,电脑操作和应用分值占有很大比例,促使教师主动学。二是经济“奖”学。对购买电脑的教师,经学校组织专门人员核实,并经操作考核合格后,学校补助每人1200元。三是领导“带”学。领导班子配备电脑时,严格程序,凡操作考核合格者给予配备,考核不合格的不予配备,促使学校班子成员主动钻研计算机操作技术,形成了一股领导带头学的氛围,对教职工起到了积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四是培训普及。每学期开学时,集中两天时间,进行全体教职工电脑操作培训,使每人都掌握一些实用的电脑操作技术。目前该校所有45周岁以下的教职工都能独立操作电脑,能独立制作课件;所有45周岁以上的教职工都能正确进行电脑的基本操作,会使用课件教学。

(三)注重以管理促效能。先后出台了多项管理制度,积极探索管理出效能的途径。一是实行网上办公制度。该校2014年建设校园网,2014年建立了网络联系制度。特别是“二中班子”群和“**二中”群的建立,形成了信息发布、政策知晓的快通道,学校的常规分类型在两个群上发布,并在群上进行广泛的意见征求和交流探讨,教师可以随时下载学校的有关文件,随时了解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效率明显提升。同时,该校积极自主开发考试管理、成绩分析、评价等系统,颠覆了传统试卷批阅及纸质成绩发布方式,全部在网上进行,从而使教职工从大量的烦琐事务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在教学上进行钻研。二是网上监管制度。校园网及qq群使用必须置于校领导及网络管理员的监督下,实行实名上网,开通网络禁言功能,防止网络上的随意和不负责任行为。同时,出台相关文件,禁止上班时间玩游戏等不良行为,违者给予经济处罚,屡教不改者,给予通报批评,乃至开除。

二、实现效益

(一)经济效益十分明显。一是文印费的节约。无纸化办公方式的确立,除有些必须要上报的文件外,该校每年可以节约支出4万多元。二是网络技术节省了考察费用。很多资料可以通过网络下载,与外界交流也可以通过网络来实现,每年可节省相应开支4万余元。三是节省了通信资费。该校各项通知利用短信平台来传送,qq群更是免费信息,每年可节约费用5000元左右。四是促进了学校的债务消化。该校的债务在2014年曾高达2014多万元,由于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实施和管理效率的提高,债务消化步入良性轨道,到2014年底仅剩不到400万元。(二)提高了教学质量。一方面,通过网络,可以充分借鉴发达地区和大城市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极大地丰富了该校的教学内涵,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和教师业务水平的同步提高。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在全校营造了浓厚的教育科研氛围,《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研究》等两项课题研究荣获全省科技成果二等奖,《信息技术在高中新课程实验各环节中的应用》等已通过国家级课题审批。(三)提高了管理水平。网上签到、交流、开会等广为应用,无纸化办公在全校教职工中达成共识,形成了方便、快捷、高效的现代办

公模式,提高了管理绩效。(四)促进了“和谐校园”建设。该校原是一所“老大难”学校,基础较弱。信息化的实施,该校迎来了崭新的变化,短短几年,先后被评为全省电教一类达标学校、全省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实验学校、全省物理课件制作中心,并顺利通过省、市示范高中评估,学校声誉逐年好转,学校生源逐年提高,学校发展蒸蒸日上。

三、几点启示

**二中信息化建设从无到有、由小变大,他们的经验和做法,给全县的信息化带来许多有益的启示。

一是保持积极的态度。社会发展正步入信息化时代,但信息化建设又具有一定的资金、技术、人才门槛,导致在地区间、城乡间发展极不平衡。身处国家级贫困县,**二中经济条件并不算好。然而,他们在信息化大潮中采取正确态度,不等不靠,积极面对,积极融入,积极学习并掌握了当今社会最优秀的文化成果——网络和信息化。二是具备务实的作风。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实际操作中,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有重点分步骤地推进。他们提出了要超前规划,但不超前投资,在投入上不贪大求洋,不超前购置,始终贯彻了“实际需要”原则,把宝贵的资金用到刀刃上,并发挥出最大的效益。三是必须探索创新的办法。在发展中地区开展信息化建设,并没有一套现成的经验和模式可供参考。但是,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总是相伴生的。县二中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以创新为先,靠创新求突破,在投入机制、网络管理应用、技术保障上,结合实际找到了解决诸多问题的有效办法,利用信息化推动了学校各方面建设迈上了新的台阶。

《我中学开展信息化建设的情况调研》来源于网,欢迎阅读我中学开展信息化建设的情况调研。kck

公模式,提高了管理绩效。(四)促进了“和谐校园”建设。该校原是一所“老大难”学校,基础较弱。信息化的实施,该校迎来了崭新的变化,短短几年,先后被评为全省电教一类达标学校、全省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实验学校、全省物理课件制作中心,并顺利通过省、市示范高中评估,学校声誉逐年好转,学校生源逐年提高,学校发展蒸蒸日上。

三、几点启示

**二中信息化建设从无到有、由小变大,他们的经验和做法,给全县的信息化带来许多有益的启示。

一是保持积极的态度。社会发展正步入信息化时代,但信息化建设又具有一定的资金、技术、人才门槛,导致在地区间、城乡间发展极不平衡。身处国家级贫困县,**二中经济条件并不算好。然而,他们在信息化大潮中采取正确态度,不等不靠,积极面对,积极融入,积极学习并掌握了当今社会最优秀的文化成果——网络和信息化。二是具备务实的作风。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实际操作中,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有重点分步骤地推进。他们提出了要超前规划,但不超前投资,在投入上不贪大求洋,不超前购置,始终贯彻了“实际需要”原则,把宝贵的资金用到刀刃上,并发挥出最大的效益。三是必须探索创新的办法。在发展中地区开展信息化建设,并没有一套现成的经验和模式可供参考。但是,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总是相伴生的。县二中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以创新为先,靠创新求突破,在投入机制、网络管理应用、技术保障上,结合实际找到了解决诸多问题的有效办法,利用信息化推动了学校各方面建设迈上了新的台阶。

《我中学开展信息化建设的情况调研》来源于网,欢迎阅读我中学开展信息化建设的情况调研。kck

第四篇:消防部队信息化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信息技术革命席卷全球,迅速而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方式。这种改变不仅体现在个人生活中,而且也不断的影响着社会各行各业。就我们消防工作来说,消防信息化对实现消防业务办公自动化和消防业务信息共享及其综合利用、建立消防部队快速反应机制、提高消防部队预防和扑救火灾以及处置其他灾害事故的实战能力、优化消防业务工作流程、实现消防业务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提高工作质量和管理水平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作用。消防的信息化建设是利用先进可靠、实用有效的现代计算机、网络及通信技术对消防信息进行采集、储存、处理、分析和挖掘,以实现消防信息资源和基础设施高程度、高效率、高效益的共享与共用的过程。它的范畴涵盖了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信息系统建设及应用、安全保障体系建设、运行管理体系建设和标准规范体系建设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而计算机网络的建设又是我们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头。计算机网络是现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人类上个世纪最重伟大发明成就之一,也是21世纪产业的“领头羊”之一。当今,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发展,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的,具有强大通信与信息交换功能的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世界计算机发展进入新时代的标志。而且,计算机网络也正在改变着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方式,如网上购物,网上就医,网上教学,网上办公,网上开会,网上聊天,网上……这些已成为现代社会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的新方式。同样地,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使用对消防工作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如,它改变了传统的办公(监督管理)方式和信息资源管理方式;改变了传统的火灾报警方式和接警处理方式。

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建立计算机网络报警系统,扩大消防设施的社会覆盖率,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建立计算机网络消防宣传站点,促进消防宣传的社会化;还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建立计算机网络消防教育站,促进消防教育的社会化。

在古代社会,火灾被称为“走水”,由于当时的通讯手段极为落后,所以报警主要都是采用人工简单传递的方式。当发生火灾时,担任夜间巡逻的官兵或吏夫一般都用敲梆子、大声呼喊、敲锣、摇铃等方式向人们报警。当人类进入现代社会后,通讯工具的发展和进步,使火灾报警有了便捷的工具。特别是随着电话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发展,火灾报警电话也从人工转接发展到自动拨号报警。然而到了电子技术高度发展、“因特网”的普及,衡量一个城市消防工作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标志已发生了转变,由过去落后的人工火灾报警程度转变成为火灾报警的自动化程度。目前我国大多城市采用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主要是:在建筑物内按探测器探测的面积进行设置并安装光电感烟探测器和感温探测器。当被保护的区域内产生一定量的烟雾或火焰温度达到或超过探测器的报警范围,探测器便能向控制器发出电子信号。而当控制中心接到信号后即通知离火场最近的消防保安人员去确认火灾后再实施报警,以避免自动探测器可能的误报所造成的后果。在经值班人员确认后,除打“1l9”电话向公安消防队报警外,还应及时启动相关消防设施投入自救。显然这一火灾报警方式已经开始无法满足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而运用计算机网络报火警,也就是“火警上网”,即每一个安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建筑单元内火灾发生的信息,通过以计算机网络为载体,将火灾报警信息传输至城市“1l9消防指挥中心”及相关的机构与部门,由此组成一个城市火灾报警网络,有效提高火灾报警的反应能力。由此可见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火灾报警,具有速度快,可靠性强,节约投资等的优势。它可以实现全社会、全方位火灾报警信息的自动化覆盖,完成真正意义上的城市火灾报警自动化。同时,火灾报警一旦上网,通过信息共享与联动机制,相关的水、电、煤气、通信、医疗救护、人防化救、交通运输等部门也将很容易地联为一体,以便配合灭火救援。

现如今,“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这句口号的提出,又为我们的消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不仅要做好各类险情的抢险救援工作,在此基础上,我们更应该做好的是消防的宣传以及教育工作。那就必须将我们的消防宣传工作与教育工作做的与社会更为贴近。也就是说,我们得将消防宣传教育工作社会化。

消防宣传社会化主要就体现在从个体消防宣传意识到群体意识的转化过程上。早在建国初期,消防宣传只是以简单的宣传口号、标语等为形式,宣传的内容和方法也比较单一,宣传的目的就是预防火灾事故的发生,侧重在“防”上做文章。到了六七十年代,逐渐出现了电视媒体消防宣传。今天,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建设的发展,科学技术和先进设备广泛运用,消防工作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乃至全社会的广泛重视。消防宣传作为消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内容、方法及形式上亦不断丰富,依靠的主要宣传媒体是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群众性消防宣传活动不断增多,宣传内容趋向多样化,既有“防”又有“消”,既贴近客观实际又贴近百姓生活。故消防宣传社会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然而在我们开展消防宣传工作的同时,也面临了一些问题。如,一些商人借消防宣传进行投机从而出现了消防宣传商业化的不良倾向,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再如,社会上仍有一部分人缺乏消防宣传意识,认为其可有可无,即使是宣传也只要做些表面文章,要个场地,发发宣传单,放放广播,宣传车绕城转转就足够了。所以社会上也流传这样一句话:“消防年年搞宣传,总是老调又重弹。”此外,我们由于消防部门本身的特点所限,我们的消防人员较少,消防宣传资金不足,使得消防宣传缺乏了足够的物质基础。于是在实际宣传工作中出现了形式单调陈旧、仅局限于几个老样式,缺乏创新精神,群众对此不感兴趣等现象。甚至有些宣传活动目的性不强,一群人围着看,却不知何为;有的只注重正面典型的宣传报道,忽略暴露和解剖反面典型,弘扬成绩的多,暴露问题的少,消防宣传缺乏力度。

但是,在计算机技术逐渐普及并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网络也走进了各个家庭,计算机网络的建立与发展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时空观念,同时也缩小了人们之间的距离,更极大地促进了信息资源的交流共享。借助“因特网”的便利优势,我们不仅可以建立起消防宣传站,把消防宣传活动以电子工艺广告的形式送进各家。这样,既可发动广大公民共同参与,增强群众的积极性,又可通过互动等方式实现宣传的科学化、立体化,即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符合大众心理,采取多种形式相融合的手段,使消防宣传升华到一种高级的综合形式。

而消防教育与消防宣传有所不同。消防是一门涉及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的多元综合性边缘学科。我国的消防教育体系主要采用的是军人和准军人培训教育模式。这是针对消防部门的专业人员而言。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类需要不断改善自身生活的环境,提高生命的价值,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与此同时,火灾因素相对增多,现代火灾对人身安全和经济建设的危害越来越大。又由于火的偶发性,社会每个层面都有发生火灾的可能。像一些酒店、饭店、歌舞厅、商场普遍存在着消防道路不畅通、使用可燃材料装饰装修、无安全疏散标志等隐患,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单靠公安消防部门自身有限的警力来解决日常生活的火灾等消防问题是远远不够的。如果全体公民都具备了消防知识,掌握了消防技能那么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就能做到注重消防,从源头抓起,发生火灾的可能性将会降低,即使发生火灾,也能及时地进行自救,互救,那么财产乃至生命等的损失也将会大大的减少。而要使全体公民在火灾面前懂得灭火常识和逃生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懂得防火知识,消防教育的重要性便不言而喻。

所以,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建立起消防教育网,把防火、灭火、逃生的知识与技能传播到群众中去。借助网络,各企业单位可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员工进行消防教育,而不再像过去需委托消防部门派出专门人员以讲座或表演的形式进行宣传教育。使消防教育更便利也更有效。此外还可与幼儿园、学校教育相结合做到从娃娃抓起,强化他们的消防安全教育。这样不仅可以缩短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同时也取得了更为显著的教育效果。如,在网上模拟火场逃生自救和家庭厨房火灾扑救等活动,那么大多数人都可共同参与到活动中去,而不像传统的必须由专门人员在特定的场地组织少数几个人参加。由此可见,教育的效果的到了提高,参与的人数得到了增加,整个消防教育也向社会化更迈进了一步。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稳步推进,消防工作所面对的新形势、新情况和新任务越来越复杂,消防部队信息化建设的要求越来越迫切,所以,我们要更好的掌握好计算机网络技术,借助计算机网络这一科学、有效、便捷的途径,来加强消防工作,更好更快的推进消防工作向社会化进程,实现消防部队建设跨越式发展。

第五篇:农村信息化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农村信息化不仅是能打电话、能上网,更应该满足农民获得、交换信息的需求。除了农村通信实现基本的‘村通’工程以外,信息化建设也必须得到重视”。“村通”的目的是要促进农业发展,而农业发展的出路是在于帮助农民找到致富的方法,而农村信息化恰恰可以实现这一目的。我们针对富拉尔基区所辖农村进行了实地的调研,并根据调研结果,提出此项报告。

一、农村网络现状

富拉尔基区下设两乡,共有行政村10个,总人口3.39万人。根据实地调研,目前移动通信和固定电话业务已经全部覆盖;宽带互联网业务除了海格村外,其他九个村实现了光纤到村、宽带到户;无线数字电视实现村村通。另外,富拉尔基区的十个村屯现已经具备了基于固定电话业务开通的平安互助功能,此功能不但实现了村民危难时能够自救,而且还实现了村民之间的互助功能,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二、农村信息化应用状况

(一)在七个农村中小学中,除了海格村外,均开通了宽带互联网业务,实现了农村学生的互联网内容教学,但在教育资源远程共享方面,由于资金问题,均没有实现。

(二)农村部分农民家庭购买了电脑,使用了宽带互联网业务,达到了在网络上索取农业信息、与外界沟通的作用。截止到目前为止,全区共有517户农民家庭使用了宽带互联网业务,占农民家庭总户数的4.26%。农民目前对电视、互联网的应用还基本停留在娱乐休闲上,还没有真正把信息与生产有机结合起来,缺乏正确引导。

(三)所有的村均没有建立信息服务站,没有一个公共的、可供全村农民共享的信息服务系统,没有专职人员负责农村信息服务的推广和应用上的引导。致使绝大部分村民依然在沿袭传统的耕作意识,从众意识强,思想落后,距离建设新农村要求有一定差距。

三、农村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难题

近年来,我区农业信息化工作有了较大进展,但农民对农业信息资源的利用状况并不十分理想。究其原因,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是农业信息网络推进乡村后,入户遇到了障碍,农业信息得不到广大农民充分有效的接收和利用。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农民的信息意识淡薄。农民的信息意识呈现出一定封闭性,主要表现为对信息情报反应迟钝、缺乏应用信息的积极性、敏感性。因而对信息技术需求欲望低。这种现状,使农村仍然存在着信息流、物流不畅,生产、销售和需求相脱节,一些农产品被压等压价,甚至出现滞销等问题。如何解决(来源:好范文 )这些问题,信息化建设是当务之急,这一点必须形成共识。

(二)农村信息服务水平较低。农民自身满足其信息需求的能力是十分有限的,农村专业信息技术人才匮乏。实现信息化,人才是关键。由于农业发展相对落后,信息技术人才很少,尤其是高素质信息技术人才更少。同时受经济能力制约,很难吸引外地人才。

(三)农村信息服务推广力度有待加强。农村信息服务推广离不开政府统筹协调,才能使各个领域协调一致地将涉农信息有效落地,才能通过信息服务实现调整产业结构、扩大销售渠道、提高农户收入的目标。这不仅需要对此项工作增大人力、物力,更重要的是在前期的信息化服务推广工作中,增大财政投入。由于财政困难,信息化建设缺乏专项资金扶持,加之村集体经济薄弱,以致信息化建资金投入不足,严重影响了前期的信息化服务推广工作。

四、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一)转变农民观念,提升农民素质,改变农村的风貌。农民可以通过上网查价格、上网查政策、上网选择良种、上网销售和采购,在网上听课学习农业科技知识,网络信息在农民心中会成为一种依赖,成为学习实践、与外界沟通的桥梁。信息化不但能增长农民的见识,还会增强公民意识,渐渐学会运用知情权、管理权、监督权,村民民主自治的水平也将会明显提高。

(二)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使传统的生产方式发生变革。如今电话、电视、电脑多源的信息渠道使农产品价格公开透明,销路增多,农产品坐地增值。市场化的农产品价格直接影响了再生产取向,也将自发地引起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譬如山西省应县龙泉村以产胡萝卜为主,过去没有网络,胡萝卜找不到销路,只好喂牛。自从有了网络后,从未滞销,而且价格高。通过网络还从日本引进了新的优良品种。如今按订单生产,远销东南亚。胡萝卜种植面积达到了6000亩,占全村耕地的一大半。每年户均收入两万元,人均6000元。胡萝卜的大量生产,又带动村里发展起了胡萝卜科研、加工、冷库储藏等产业链。龙泉村先后上马5座冷库、4个储藏库、1个高产试验中心。村支书刘建银说:“

第一篇:中国成品油市场调研报告

2014-2014年中国成品油市场调研与未来前景

预测报告

目 录

第一章 国际成品油市场分析 1

第一节 国际成品油市场环境分析 1

一、全球炼厂产能过剩矛盾突出,炼油毛利低位徘徊 1

二、欧洲市场需求疲软和产能过剩状态仍将延续 1

三、中东油品出口将大幅增长,亚洲为重要目的地 1

四、俄罗斯将加强向远东的石油输出 2

五、亚太地区成品油需求增速趋缓 2

第二节2014-2014年国际主要成品油月平均价格 3

一、2014年国际主要成品油月平均价格 3

二、2014年国际主要成品油月平均价格 4

第三节 发达国家成品油零售市场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5

一、成品油零售行业转向混业经营 5

二、行业投资回报率低,不符合高回报、高赢利的要求 6

三、成品油消费量持续下降,加油站数量锐减 6

第四节 美国成品油销售市场的特点分析 6

一、竞争激烈,行业形成期即埋下竞争的种子 6

二、金融创新、技术创新和营销创新齐头并进 7

三、油品规格多样,区域间供需不平衡 8

四、配送体系高效并富有灵活性 8

五、仓储行业竞争激烈,油库数目急剧下降 9

六、成品油批发形式多样,炼化企业通过批发价格影响销售 10

七、生产、炼油、销售分离,纵向一体化程度逐渐减弱 11

第五节 亚太地区成品油市场特点分析 12

一、亚太地区油品需求保持高速增长,但未来增速趋缓 12

二、亚太地区炼油能力过剩突出,炼厂开工率将大幅降低 13

三、区域贸易仍保持活跃,但进出口总量将减少 14

四、区域内务经济体的市场化政策对成品油贸易有显著影响 17

五、中国企业将成为亚太成品油市场的重要参与者 18

第二章 中国成品油市场供需预测分析 20

第一节 2014-2014年中国成品油供给量 20

第二节 2014-2014年中国成品油需求量 21

第三节 2014-2014年中国成品油供需结构 25

一、2014-2014年中国成品油自给率 25

二、2014-2014年中国成品油对外依存度 25

第四节 2014-2014年中国成品油供需预测 26

一、2014年中国成品油需求将保持较快增长 26

二、2014年中国成品油年产量将达3.1亿吨 27

第三章 中国成品油市场运行环境分析 28

第一节 国内成品油经济环境分析 28

一、gdp历史变动轨迹分析 28

二、固定资产投资历史变动轨迹分析 29

三、2014年中国成品油经济发展预测分析 31

第二节 中国成品油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35

第四章 中国汽油市场分析 40

第一节 2014年中国汽油产销情况 40

一、2014年中国各省市汽油产量 40

二、2014年东北三省市场成品油产量及消费量分析 41

三、东北三省油库情况分析 43

四、东北三省成品油市场发展动态 47

五、国内合资石油企业发展动态 48

六、2014年中国汽油消费量 58

第二节 2014年中国汽油市场价格 59

一、2014年中国90#无铅汽油市场价格 59

二、2014年中国93#无铅汽油市场价格 61

三、2014年中国97#无铅汽油市场价格 66

第三节 中国汽油消费和质量升级发展趋势 66

一、中国汽车工业发展与汽油消费增长 66

二、国内汽油供应和质量水平 68

三、应对汽油质量升级的措施 69

四、汽油质量升级的成本评估 71

五、炼油工业与汽车产业的协调发展 72

第五章 中国柴油市场分析 73

第一节 2014年中国柴油产销情况 73

一、2014年中国各省市柴油产量 73

二、2014年中国柴油消费量 74

第二节 2014年中国柴油市场价格 75

一、2014年中国0#柴油市场价格 75

二、2014年中国-10#柴油市场价格 81

第三节 2014年中国柴油供应形势不容乐观 81

第四节 2014-2014年中国柴油供求平衡表 82

第六章 中国成品油定价机制分析 83

第一节 中国成品油定价机制现状 83

一、与国际原油价格接轨,但价格调节周期过长 83

二、定价机制未能充分反映市场真实供求情况 83

第二节 当前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84

一、浮动规则尚未完全明确 84

二、价格管制办法有待进一步完善 85

三、生产企业成本核算还不够健全 85

四、生产企业利润调控机制急需改进 85

五、成品油税费改革未能与资源环保类税种相衔接 86

六、消费税征管环节需要调整 86

七、成品油批发市场尚未开放 86

八、国内石油市场高度垄断格局依然没有改变 87

第三节 新成品油定价机制运行情况及相关建议 87

一、运行情况总体良好 87

二、定价机制明显进步 89

三、存在的不足 90

四、相关建议 91

第四节 对成品油价格管理市场化的建议 92

一、加快市场化步伐,强化竞争 92

二、中国应在国际市场上争取原油的定价话语权 93

第五节 完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的建议 93

一、进一步明确浮动规则 93

二、完善价格管制办法 94

三、健全生产企业成本核算 94

四、统筹考虑与资源环保类税种的接轨 94

五、调整消费税征管环节 95

六、以法律法规等相关改革作为配套 95

第六节 未来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的关键是协调好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 96

一、政府职能由直接制定价格向间接调控转变 96

二、打破原有垄断局面,注入市场新力量,切实开放成品油批发市场 96

三、逐步放松对油源的控制 96

第七章 中国成品油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98

第一节 成品油市场竞争现状 98

一、成品油市场竞争激烈 98

二、成品油零售市场竞争升级 99

第二节 成品油市场差异化竞争分析 100

一、成品油市场的同质化及后果 100

二、同质化的成因 101

三、基于市场区隔的差异化竞争是应对同质化的有效策略 102

第三节 成品油市竞争新思维 104

一、改变竞争思维 104

二、未来竞争趋势 105

三、市场竞争策略 107

第四节 竞争条件下成品油零售定价策略 108

一、强化灵活差别定价 108

二、坚持品牌战略定价 108

三、用活产品组合定价 109

四、适度开展渗透定价 109

第八章 中国成品油市场营销策略分析 110

第一节 国际大石油公司成品油营销业务战略调整分析 110

一、国际大石油公司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营销业务 110

二、保持竞争优势是国际大石油公司战略调整的基点 111

第二节 国内外成品油营销历程及战略选择 113

一、国外成品油营销发展演变历程 113

二、中国成品油营销发展演变历程 114

三、两大集团成品油销售的整合营销战略选择 116

第三节 对成品油销售网络投资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分析 118

一、成品油销售网络投资项目后评价的目标定位和基本原则 118

二、成品油销售网络投资项目后评价阶段与评价内容 119

三、成品油销售网络投资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19

第四节 从战略角度分析国内成品油的营销策略 123

一、价格战不可取 123

二、营销策略的“大起大落”不可取 124

三、着力于培育品牌价值 124

四、着力于寻找新的增长方式 125

第五节

从战术角度分析国内成品油的营销策略 125

一、对加油站进行分类和功能定位,因地制宜开展个性化服务 125

二、加大信息化投入,提高服务效率 126

三、采取灵活多样的促销手段,推行会员制,施行俱乐部式管理 127

四、继续扩大非油业务范围,开展多种经营,打造“强强联手”的共赢局面 128

五、一切从顾客的利益出发,持续改善服务质量和水平 129

附加:重点企业经营状况 130

bp(福建)石油有限公司 130

壳牌(泸州)沥青有限公司 131

壳牌(天津)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133

壳牌(西安)沥青有限公司 135

壳牌(镇江)沥青有限公司 136

壳牌道路工程(上海)有限公司 138

壳牌统一(北京)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139

壳牌统一(咸阳)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141

壳牌新粤(佛山)沥青有限公司 143

埃克森美孚( 天津)石油有限公司 144

埃克森美孚(太仓)石油有限公司 146

滕州市美孚斯克润滑油有限公司 148

【出品单位】 中国报告网

6

第二篇:成品油市场整顿报告

(一)摸清了加油站底数。经过逐站登记审查,摸清了全市加油站基本情况。全市加油站总数63个,其中已停业8个,正常经营的加油站55个。所属分类,石油系统15个,全部国有;农机系统22个,国有11个、股份4个、集体3个、私人4个;其他系统26个、国有2个、股份3个、集体2个、私人19个;全市加油站性质分类,国有28个、股份7个、集体5个、私人23个。(二)掌握了成品油市场状况。市场调查小分队通过对全市25个乡镇的调查,掌握了成品油市场的基本状况。全市现有耕地面积3,045,095亩,其中旱田2,900,895亩,水田145,200亩;春季用油量14650吨,其中旱田用油量14504吨,水田用油量146吨;全市农业机械拥有量14077台拖拉机,其中大中型1049台,小型13028台;掌握了全市25个乡镇190个村屯销售代理、村支书、村长、会计的通讯录。(三)堵塞了市外进货渠道。经过市场整顿管理,市外进货渠道基本堵塞。40个社会加油站已经全部到石油分公司进货。几年来不从分公司进货的哈炼加油站、 液化汽加油站、 加油站、 农机站,部分进货的 农机站、 加油站, 农机站、 加油站都已转变态度,绝大部分从分公司进货;重点大户有了突破性进展,哈炼加油站几年来从不在分公司进贷,督查员死看死守后,只能从分公司进货,已在今年一季度进货361吨。截止三月末统计,社会加油站已从分公司进货4552吨,同比增长69.22%。(四)提高了供应服务工作质量。分公司积极采取行动,主动工作,庄严承诺,千方百计开展优质服务工作,整顿内部工作纪律,规范供应措施,改善服务环境,优化工作条件,抽调大量人力搞好社会调查和征求意见。帮助用户解决油品质量、计量、配送、结算、品种、时间等具体问题。经营理念大转变,变官商为行商,以平等心态参与市场竞争;服务作风大转变,热情服务,方便用户,用户至上;运作方式大转变,车辆选择、进货方法都实现了突破性改革。用户满意度大大提高、中油企业信誉度大大提高,供应服务质量大大提高。(五)完成了一季度各项经济指标。今年一季度销售计划16700吨,实际完成18,739吨,超过计划2014吨,超计划进度12.21%,同比增长761吨,增幅为4.23%;一季度批发销售9015吨,同比增长657吨,增长7.86%,占本期计划的141.41%;零售7924吨,同比增长104吨,增长1.08%,占本期计划的92.75%。最引人注意的是市场整顿增加批发销量1862吨,同比增长69.22%,占本期计划的27.59%,可以说一季度的销量增长,绝大部分是市场整顿增加的。(六)增加了石油销售的税源收入。石油分公司销售增值税去年同期为零,今年以来,由于加大市场整顿力度,社会加油站大部分从分公司进货,一至三月末市内批发销售4552吨,预缴增值税19万元;市外批发销售1546吨,预缴增值税6.5万元,共计销售6098吨,预缴增值税26万元,为市政府财政税源收入做出了显著贡献。(七)规范了成品油市场经营秩序。经过一季度的共同奋战、努力工作,全市成品油市场经营秩序有了极大的好转。非法建设改造加油站得到遏制;无证无照经营的加油站予以查封;违反安全法规、违章经营的加油站受到了惩处;私自进货,扰乱市场,违法经销的现象受到了打击;经销伪劣油品、克扣用户、私倒乱运的油贩子消声匿迹;违法生产土炼油、以次充好、倒卖化工产品的油耗子坚决清除;各个执法部门履行职责、配合执法,各级执法人员主动出击、坚决行动,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向市政府和全市人民交了一份比较满意的答卷。

第三篇:成品油市场整顿报告

成品油市场整顿汇报

(一)摸清了加油站底数。经过逐站登记审查,摸清了全市加油站基本情况。全市加油站总数63个,其中已停业8个,正常经营的加油站55个。所属分类,石油系统15个,全部国有;农机系统22个,国有11个、股份4个、集体3个、私人4个;其他系统26个、国有2个、股份3个、集体2个、私人19个;全市加油站性质分

类,国有28个、股份7个、集体5个、私人23个。(二)掌握了成品油市场状况。市场调查小分队通过对全市25个乡镇的调查,掌握了成品油市场的基本状况。全市现有耕地面积3,045,095亩,其中旱田2,900,895亩,水田145,200亩;春季用油量14650吨,其中旱田用油量14504吨,水田用油量146吨;全市农业机械拥有量14077台拖拉机,其中大中型1049台,小型13028台;掌握了全市25个乡镇190个村屯销售代理、村支书、村长、会计的通讯录。

(三)堵塞了市外进货渠道。经过市场整顿管理,市外进货渠道基本堵塞。40个社会加油站已经全部到石油分公司进货。几年来不从分公司进货的哈炼加油站、液化汽加油站、加油站、农机站,部分进货的农机(请您支持:www.hAoWord.coM)站、加油站,农机站、加油站都已转变态度,绝大部分从分公司进货;重点大户有了突破性进展,哈炼加油站几年来从不在分公司进贷,督查员死看死守后,只能从分公司进货,已在今年一季度进货361吨。截止三月末统计,社会加油站已从分公司进货4552吨,同比增长69.22。

(四)提高了供应服务工作质量。分公司积极采取行动,主动工作,庄严承诺,千方百计开展优质服务工作,整顿内部工作纪律,规范供应措施,改善服务环境,优化工作条件,抽调大量人力搞好社会调查和征求意见。帮助用户解决油品质量、计量、配送、结算、品种、时间等具体问题。经营理念大转变,变官商为行商,以平等心态参与市场竞争;服务作风大转变,热情服务,方便用户,用户至上;运作方式大转变,车辆选择、进货方法都实现了突破性改革。用户满意度大大提高、中油企业信誉度大大提高,供应服务质量大大提高。

(五)完成了一季度各项经济指标。今年一季度销售计划16700吨,实际完成18,739吨,超过计划2014吨,超计划进度12.21%,同比增长761吨,增幅为4.23%;一季度批发销售9015吨,同比增长657吨,增长7.86,占本期计划的141.41;零售7924吨,同比增长104吨,增长1.08,占本期计划的92.75。最引人注意的是市场整顿增加批发销量1862吨,同比增长69.22,占本期计划的27.59,可以说一季度的销量增长,绝大部分是市场整顿增加的。

(六)增加了石油销售的税源收入。石油分公司销售增值税去年同期为零,今年以来,由于加大市场整顿力度,社会加油站大部分从分公司进货,一至三月末市内批发销售4552吨,预缴增值税19万元;市外批发销售1546吨,预缴增值税6.5万元,共计销售6098吨,预缴增值税26万元,为市政府财政税源收入做出了显著贡献。

(七)规范了成品油市场经营秩序。经过一季度的共同奋战、努力工作,全市成品油市场经营秩序有了极大的好转。非法建设改造加油站得到遏制;无证无照经营的加油站予以查封;违反安全法规、违章经营的加油站受到了惩处;私自进货,扰乱市场,违法经销的现象受到了打击;经销伪劣油品、克扣用户、私倒乱运的油贩子消声匿迹;违法生产土炼油、以次充好、倒卖化工产品的油耗子坚决清除;各个执法部门履行职责、配合执法,各级执法人员主动出击、坚决行动,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向市政府和全市人民交了一份比较满意的答卷。

第四篇:中国成品油市场调查报告

中国成品油市场调查报告

? 供应紧张

? 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有控制地间接接轨的定价机制 ? 成品油价格继续控销保零

? 成品油价格对增加居民生活成本及相关产业成本

受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强、美国输油管线改向等因素影响,国际油价本周(11月18日当周)震荡下行。综合一周情况来看,nymex原油期货一周下跌1.58美元/桶至97.41美元/桶。展望后市,随着入冬取暖油需求将会进一步增加,预计下周国际油价仍将呈现高位震荡走势。国内成品油方面,随着国际油价走高,国内成品油调价窗口或再次打开,市场观望氛围浓厚,预计国内成品油市场或趋稳。以下是本人根据国家公布的数据及新闻信息对中国成品油市场所得的调查结果。

目前中国的成品油市场供应情况

据调查,进入10月以来,江苏、安徽、浙江,到成都、**、武汉,以及石家庄、济南均爆出加油站无油可加的消息。与往年油价不涨导致油荒不同,今年油荒正好发生在10月初国内油价下调后。10月8日国内成品油价格下调,此后成品油的批发价一直处于批零倒挂的状态,即批发价高于零售价,各地陆续爆发柴油供应紧张局面。

据了解,目前的资源紧张主要集中在华北、华中、华东等地,表现在油企控量销售,民营加油站无柴油可加。目前湖南市场柴油紧张严峻,加油站排队现象较多;江西市场资源供应也未见好转,九江炼厂尚未正常生产,当地加油站也均开始限供。 据悉,在长江江苏段水上服务区,昨日出现船舶等待加油现象,原因是南京港50多家加油站停供。中石化长江燃料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工作人员表示,为保证更多的船舶可以加到油,一般船舶可以加跑完一个航程、“接力”到另一个加油站的柴油。

24日,中石化集团新闻发言人黄文生表示,此次油荒与民营炼油企业负荷减少相关,当地方炼厂油品质量和价格都低于中石化时,一些平时不来中石化加油的客户都会转向中石化,导致公司供应压力陡增。中石油方面则表示,旗下27个炼厂都在开足马力生产,公司正积极加大生产,增加销量,保证市场供应。

于此同时,山东一地方炼油企业人士表示,“油荒”主要是由两大石油巨头“控制”销售导致。地炼产能下降导致“油荒”的说法是借口。地炼领导表示,部分地方公司从事成品油批发仓储业务,最痛苦的就是油源完全是由两大石油公司垄断,政府不开放成品油进口,导致即使国外的成品油很便宜,民营企业也买不来。 中国成品油市场定价机制

将现行成品油零售基准价格允许上下浮动的定价机制,改为实行最高零售价格,并适当缩小流通环节差价。而最高零售价格,将以出厂价格为基础,加流通环节差价确定。同时,新方案提出,将原允许企业根据政府指导价格上下浮动8%降为4%左右,折成额度取整确定。中国现行的成品油定价调整机制是国家发展改革委根据新加坡、纽约和鹿特丹等三地以22个工作日为周期对国际油价进行评估,当三地成品油加权平均价格变动幅度超过4%时,即调整国内成品油的价格并向社会发布相关价格信息。 2014年底进行的成品油价格和燃油税费改革,目的在于理顺成品油和原油的价格关系,形成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有控制地间接接轨的定价机制

目前成品油市场的价格情况怎么样

为应对油荒局面,本周国内成品油价格继续控销保零,且有部分省份为保证零售柴油供应而全面停批柴油。汽油方面,国内库存相对丰富,暂无出现明显紧张局面,本周国际原油价格盘整走高,给予国内炼厂巨大成产成本压力,预期国内成品油价格将继续到位高挂,且不排除批发缓解以及部分民营加油站的批零倒挂局面。总结国内成品油市场主流报价,华北市场0#柴油8208-8500元/吨资源匮乏,93#汽油到位挂牌成交情况较差,价格在9000-9300元/吨;西南地区主营;93#汽油9431-9805元/吨,0#柴油8320-8600元/吨,市场柴油主流8400-8800元/吨;沿江地区主营:93#汽油9350-9670元/吨,0#柴油8210-8293元/吨,部分市场柴油主流8400-8600元/吨;华南市场中石化柴油执行批高批发限价8458基本停出,中石油 8420-8458元/吨,海油因资源紧张基本停销;华东市场江浙、福建柴油按最高零售价出货8190-8240元/吨,批发成交约8300-8550左右,上海沪ⅳ0#按照8530元/吨附近出货,华东地区93#9300-9500元/吨,沪ⅳ93#9600-9700元/吨;西北市场0#8200-8500元/吨,-10#8675-8692元/吨。

成品油市场价格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据调查,提高油价,对居民生活产生一定影响 。在国际油价大幅度增长的情况下,不调价将加剧目前成品油价格与原油价格倒挂的矛盾,致使成品油市场供给不足,给居民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带来巨大不便;而提高油价,又会加大人民生活支出,加大相关产业生产成本。因此,适度并适时的调价,才是最佳选择。当前,广泛存在的成品油价格与原油价格倒挂的矛盾,挫伤了炼油企业的生产积极性。因为,若按每桶80美元计算,炼油企业每生产1吨成品油就要亏损人民币1000元。原油价格越高,炼油企业生产就越亏损,部分炼厂特别是地方炼厂不得不停产或半停产,严重影响市场上成品油供应。近一段时间,部分地区出现了油源紧张、停供限供的情况。

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指出,成品油价格提高之后,主要会影响交通运输业和出租车运营。铁路货运价格、民航燃油附加标准将做相应调整。公路客运价格由地方政府适当疏导。铁路客运、城市公交、农村道路客运价格、民用天然气价格不做调整。成品油价格调整对出租车行业的影响,由地方政府采取调整出租车运输价格或收取燃油附加方式进行疏导,也可采取临时补贴的方式稳定出租车从业人员的收入水平。在出租车运价调整到位之前,各地要对出租车司机给予临时性补贴。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影响国际油价走势的因素正变得越来越复杂,包括欧债危机、地缘政治,以及冬季消费旺季等等,虽然从目前情况来看,处于上升的趋势中,但如果其中有一个,或者多个因素发生突变的时候,无疑将立刻改变走势。这无疑将对于我们的成品油价格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调查者 陈敬平2014-11-20

第五篇:中国成品油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关 键 词】成品油行业

【报告来源】前瞻网

【报告内容】2014-2014年中国成品油行业市场调研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百度报告名可查看最新资料及详细内容)

报告目录请查看《2014-2014年中国成品油行业市场调研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截至2014年底,我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已由2014年的2.76亿吨猛增至5.08亿吨,占全球产能的11.50%,稳居世界第二位。随着我国原油加工能力的不断增强,成品油产量不断增加。2014年我国成品油累计产量达2.53亿吨,同比增长22.30%,其中柴油1.59亿吨,汽油0.77亿吨,分别同比增长11.96%和5.13%;2014年1-5月我国成品油累计产量达11038.44万吨,同比增长9%,其中柴油累计产量6967.43万吨,汽油3321.55万吨,分别同比增长10.44%和6.86%。

2014年我国成品油表观消费量为2.41亿吨,同比增长9.40%;成品油进口量为3688万吨,比2014年同期减少0.1%,成品油出口量为2688万吨,同比增长7.50%。我国成品油市场供需基本平衡。随着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的快速发展,其对成品油需求的不断加大,以及我国原油加工能力的不断增强,预计到2014年末,我国成品油产量将达到3.6亿吨,行业的发展前景较好。

本报告利用前瞻资讯长期对成品油行业跟踪搜集的资讯,全面而准确地为您从行业的整体高度来架构分析体系。报告主要分析了成品油行业的市场环境;成品油行业的上下游现状;成品油行业的竞争状况;成品油行业的定价机制;成品油行业的产销需求现状及前景预测;成品油细分产品市场研究;重点地区成品油行业的发展现状及动向;成品油行业典型企业的经营情况;以及成品油行业的投资现状及投资前景。同时,佐之以全行业近5年来全面详实的一手市场数据,让您全面、准确地把握整个成品油行业的市场走向和发展趋势,从而在竞争中赢得先机!

本报告最大的特点就是前瞻性和适时性。报告通过对大量一手市场调研数据的前瞻性分析,深入而客观地剖析中国当前成品油行业的总体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和市场需求特征,并根据成品油行业的发展轨迹及多年的实践经验,对成品油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审慎分析与预测,是成品油企业、科研单位、销售企业、投资企业准确了解成品油行业当前最新发展动态,把握市场机会,做出正确经营决策和明确企业发展方向不可多得的精品。

报告目录请查看《2014-2014年中国成品油行业市场调研与投资预测分析报

告》

第一篇:我国职业病防治调研报告

文章标题:我国职业病防治调研报告

1.现状分析

1.1我国职业卫生现状分析我国职业病发病形势依然严峻。主要表现为:

1.1.1我国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广泛,从传统工业,到新兴产业以及第三产业,都存在一定的职业病危害,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群数以亿计,职业病防治涉及三十多个行业,法定职业病名单达115种。接触职业危害人数、职业病患者累计数量、死亡数量及新发病人数量,都居世界首位。

1.1.2我国职业病发病形势严峻。近十年职业病发病情况呈现明显的凹形反弹倾向。发病人数从上世纪90年代初逐年下降,1997年降至最低后又呈反弹趋势。其中主要是尘肺病检出率显著回升。截至2014年,全国累计检出尘肺病581377例,其中累计死亡139177例,病死率22.22%。尘肺现患病人442200例。

我国的职业危害主要以粉尘为主,职业病人以尘肺病为主,占全部职业病的71%,中毒占20%,两者占全部职业病的90%。尘肺病又以煤工尘肺、矽肺最为严重,尘肺病患者中有半数以上为煤工尘肺。

1.1.3根据有关部门的粗略估算,每年我国因职业病、工伤事故产生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亿元,间接经济损失2014亿元。职业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

1.1.4职业性疾患是影响劳动者健康、造成劳动者过早失去劳动能力的主要因素,所波及的后果往往导致恶劣的社会影响。

1.1.5对职业卫生机构和队伍现状调查表明,我国已经初步形成职业卫生监督与技术服务网络,但依然存在队伍数量少,质量不高;文化素质偏低,现场技术服务人员比例较低以及后备力量不足等问题。

1.1.6对我国职业卫生投入调查表明,各级政府自1999年起职业卫生投入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但由于基数低,人均职业卫生投入明显不足,与经济发展水平极不适应,造成职业卫生监督与技术服务得不到保证。

1.1.7自《职业病防治法》分布以来,用人单位、政府、技术服务机构和劳动者在职业病防治中的法律责任得到明确,职业卫生管理体制得到完善。

1.1.8我国以及形成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为核心,《尘肺病防治条例》、《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和《使用有毒化学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三条例、12项配套规章和159项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为支撑的法律、标准体系框架。

1.1.9根据统计分析,可以推测,如果不加以干预,到2014年我国尘肺病患者将累计达到60万人,2014年将达到72万人;随着我国入世,适应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职业卫生必然与国际惯例相接轨;职业病防治必然得到进一步加强。

1.2国外职业卫生现状

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以及《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等国际人权公约、who人人享有职业卫生保健的职业卫生策略和ilo全球消除矽肺计划的实施,我国职业卫生面临新的挑战。

在法国、日本、韩国以及我国香港地区,不仅职业病发病人数明显低于我国,而且政府关注的内容也不尽相同,作业方式、噪声、职业性生物因素引起的疾病得到了足够的重视。

1.3存在的主要问题

1.3.1近十年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点数每年保持在70万个点次,但检测企业数呈逐年下降趋势,下降了近40%,而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达标率则增加到75%。检测企业数的减少和达标率的升高这一相互背离的结果,反映随着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市场化,检测的数据不能真实地反映用人单位场所职业危害的实际情况。

1.3.2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人数从上世纪90年代初逐年下降,1997年降至最低,2014年起回升,职业病检出率在0.4%以上,但仍未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1.3.3一些乡镇企业、个体经济企业生产力低下,设备简陋,无任何防护设施;管理混乱,制度不全;人员整体素质低,法制观念淡漠和愚昧无知等;个别企业无视劳动者健康权益,职业病危害问题突出,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的健康权益得不到保护。特别是农民工从事的职业多为职业危害严重的职业,其社会保障、职业防护等都难以得到保障,职业危害不可预见因素明显增加,健康影响难以估计和控制。

1.3.4在我国对外开放、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的同时,一些具有风险性的产品由境外向境内转移,从城市和工业区向农村迅速转移,从经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从大中型企业向中小型企业转移。职业病危害因素转移非常严重。

1.3.5职业病防治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1.3.6职业卫生资源整体效率低,配置不平衡,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水平不高。

1.3.7由于职业病防治法的宣传仍存在盲区,职业卫生标准及其配套能力不能满足执法的要求,地方经济保护等导致职业卫生执法力度不够强。

1.3.8职业卫生涉及多个部门,协同机制尚未充分建立。在一个部门内部,也

往往有职能交叉,职业卫生决策、协调、指挥不够充分,部门之间缺乏协同机制,职业病危害前期预防措施得不到有效落实。

1.3.9传统的职业危害尚未得到完全控制,新的职业危害不断产生,对劳动者的健康构成新的威胁。

1.3.10急性职业中毒明显多发,恶性事件有增无减,社会影响大。

1.3.11职业卫生标准尚未与国际接轨。

1.3.12疾病信息监测系统不健全。

2.需求分析

提出我国职业卫生战略目标是提高中华民族整体健康素质、全面建设安全稳定小康社会、促进劳动力资源和经济持续发展、参与世界贸易竞争、建立长效职业卫生管理机制和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职业中毒突发事件应对体系的需要。

3.战略目标

总体目标是为劳动者提供安全、舒适、健康的作业环境,让劳动者人人享有职业卫生保健。阶段性目标是在2014年基本控制特大职业中毒事故;在2014年煤炭、冶金、汽车等重点行业的职业危害基本得到控制;全面控制传统的慢性职业中毒(如慢性职业性铅、汞、锰、苯中毒)。2014年基本消除矽肺。

要坚持企业负责、政府监察、中介服务、社会监督的方针,强化政府职业卫生监管职能,实现全社会的职业卫生监督,用市场经济机制合理配置职业卫生技术资源。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应针对当前我国职业病危害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这些措施包括:

3.1建立完善的职业卫生保障机制,包括:

依法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职业卫生管理体制和信息决策机制、完善的职业病工伤保险机制和稳定的、多渠道职业卫生投入机制,以市场机制合理配置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源。

3.2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的调整对象,调节我国职业卫生标准体系;按照入世要求,通过等同采用国际标准尽可能使我国的职业卫生标准与国际接轨;进一步提高职业卫生标准的可操作性及其可应用性,建立适于我国职业病防治实际需要的职业卫生标准体系。

3.3将现有职业病防治信息网络重新整合,整体规划、进一步完善职业病监测体系;统一职业病、相关疾病统计口径,并与国际接轨及互认。建立系统的职业卫生信息与职业病防治评估体系,通过科学分析信息,加强职业中毒事故的预测、预警,及时、准确评估职业病防治效果,为职业病防治决策提供准确、科学的依据,全面提升急性职业中毒控制信息水平。

3.4有针对性地开展以尘肺病防治、职业中毒检测检验、诊断、救治、控制、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科学管理为中心的科学研究,力争突破束缚我国职业病防治的颈口,提高我国的职业病防治水平。

3.5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条例》要求,建设以国家中毒救治为中心,辐射各级地方的重大职业中毒救治体系,做好各种重大职业中毒的预防和应急救治。

3.6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和÷场所健康促进体系,通过场所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活动,提高用人单位遵法、守法的法律意识,切实履行职业病防治的法律责任;创造安全、舒适、健康的作业环境;发挥用人单位的积极性,推动用人单位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切实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普及职业卫生知识,加强劳动者的自我防范意识。

4.政策保证

4.1进一步充分认识依靠职业卫生的重要性,进一步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的领导,继续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制定和落实职业卫生政策措施,建立完善职业卫生发展的大环境。

4.2建立相关部门分工合作、相互协调的机制。

4.3依据《职业病防治法》,尽快制定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将职业病防治纳入社会经济防治计划,制定方案并组织实施,促进经济发展与职业病防治的协调发展。

4.4大力实施职业卫生管理人才培养计划,建立一支既精通业务,又熟谙法律的高素质的职业卫生管理队伍。

4.5通过各种渠道,加大职业病防治法的宣传,普及职业病防治知识,让更多的劳动者了解职业病防治常识,提高用人单位的法律意识和劳动者自我防范意识。

《我国职业病防治调研报告》来源于网,欢迎阅读我国职业病防治调研报告。ra8

往往有职能交叉,职业卫生决策、协调、指挥不够充分,部门之间缺乏协同机制,职业病危害前期预防措施得不到有效落实。

1.3.9传统的职业危害尚未得到完全控制,新的职业危害不断产生,对劳动者的健康构成新的威胁。

1.3.10急性职业中毒明显多发,恶性事件有增无减,社会影响大。

1.3.11职业卫生标准尚未与国际接轨。

1.3.12疾病信息监测系统不健全。

2.需求分析

提出我国职业卫生战略目标是提高中华民族整体健康素质、全面建设安全稳定小康社会、促进劳动力资源和经济持续发展、参与世界贸易竞争、建立长效职业卫生管理机制和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职业中毒突发事件应对体系的需要。

3.战略目标

总体目标是为劳动者提供安全、舒适、健康的作业环境,让劳动者人人享有职业卫生保健。阶段性目标是在2014年基本控制特大职业中毒事故;在2014年煤炭、冶金、汽车等重点行业的职业危害基本得到控制;全面控制传统的慢性职业中毒(如慢性职业性铅、汞、锰、苯中毒)。2014年基本消除矽肺。

要坚持企业负责、政府监察、中介服务、社会监督的方针,强化政府职业卫生监管职能,实现全社会的职业卫生监督,用市场经济机制合理配置职业卫生技术资源。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应针对当前我国职业病危害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这些措施包括:

3.1建立完善的职业卫生保障机制,包括:

依法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职业卫生管理体制和信息决策机制、完善的职业病工伤保险机制和稳定的、多渠道职业卫生投入机制,以市场机制合理配置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源。

3.2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的调整对象,调节我国职业卫生标准体系;按照入世要求,通过等同采用国际标准尽可能使我国的职业卫生标准与国际接轨;进一步提高职业卫生标准的可操作性及其可应用性,建立适于我国职业病防治实际需要的职业卫生标准体系。

3.3将现有职业病防治信息网络重新整合,整体规划、进一步完善职业病监测体系;统一职业病、相关疾病统计口径,并与国际接轨及互认。建立系统的职业卫生信息与职业病防治评估体系,通过科学分析信息,加强职业中毒事故的预测、预警,及时、准确评估职业病防治效果,为职业病防治决策提供准确、科学的依据,全面提升急性职业中毒控制信息水平。

3.4有针对性地开展以尘肺病防治、职业中毒检测检验、诊断、救治、控制、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科学管理为中心的科学研究,力争突破束缚我国职业病防治的颈口,提高我国的职业病防治水平。

3.5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条例》要求,建设以国家中毒救治为中心,辐射各级地方的重大职业中毒救治体系,做好各种重大职业中毒的预防和应急救治。

3.6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和÷场所健康促进体系,通过场所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活动,提高用人单位遵法、守法的法律意识,切实履行职业病防治的法律责任;创造安全、舒适、健康的作业环境;发挥用人单位的积极性,推动用人单位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切实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普及职业卫生知识,加强劳动者的自我防范意识。

4.政策保证

4.1进一步充分认识依靠职业卫生的重要性,进一步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的领导,继续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制定和落实职业卫生政策措施,建立完善职业卫生发展的大环境。

4.2建立相关部门分工合作、相互协调的机制。

4.3依据《职业病防治法》,尽快制定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将职业病防治纳入社会经济防治计划,制定方案并组织实施,促进经济发展与职业病防治的协调发展。

4.4大力实施职业卫生管理人才培养计划,建立一支既精通业务,又熟谙法律的高素质的职业卫生管理队伍。

4.5通过各种渠道,加大职业病防治法的宣传,普及职业病防治知识,让更多的劳动者了解职业病防治常识,提高用人单位的法律意识和劳动者自我防范意识。

《我国职业病防治调研报告》来源于网,欢迎阅读我国职业病防治调研报告。ra8

第二篇:我国职业病防治调研报告

文章标题:我国职业病防治调研报告

1.现状分析

1.1我国职业卫生现状分析我国职业病发病形势依然严峻。主要表现为:

1.1.1我国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广泛,从传统工业,到新兴产业以及第三产业,都存在一定的职业病危害,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群数以亿计,职业病防治工作涉及三十多个行业,法定职业病名单达115种。接触职业危害人数、职业病患者累计数量、死亡数量及新发病人数量,都居世界首位。

1.1.2我国职业病发病形势严峻。近十年职业病发病情况呈现明显的凹形反弹倾向。发病人数从上世纪90年代初逐年下降,1997年降至最低后又呈反弹趋势。其中主要是尘肺病检出率显著回升。截至2014年,全国累计检出尘肺病581377例,其中累计死亡139177例,病死率22.22%。尘肺现患病人442200例。

我国的职业危害主要以粉尘为主,职业病人以尘肺病为主,占全部职业病的71%,中毒占20%,两者占全部职业病的90%。尘肺病又以煤工尘肺、矽肺最为严重,尘肺病患者中有半数以上为煤工尘肺。

1.1.3根据有关部门的粗略估算,每年我国因职业病、工伤事故产生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亿元(推荐访问范文网:Www.HAOwORD.Com),间接经济损失2014亿元。职业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

1.1.4职业性疾患是影响劳动者健康、造成劳动者过早失去劳动能力的主要因素,所波及的后果往往导致恶劣的社会影响。

1.1.5对职业卫生机构和队伍现状调查表明,我国已经初步形成职业卫生监督与技术服务网络,但依然存在队伍数量少,质量不高;文化素质偏低,现场技术服务人员比例较低以及后备力量不足等问题。

1.1.6对我国职业卫生投入调查表明,各级政府自1999年起职业卫生投入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但由于基数低,人均职业卫生投入明显不足,与经济发展水平极不适应,造成职业卫生监督与技术服务得不到保证。

1.1.7自《职业病防治法》分布以来,用人单位、政府、技术服务机构和劳动者在职业病防治中的法律责任得到明确,职业卫生管理体制得到完善。

1.1.8我国以及形成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为核心,《尘肺病防治条例》、《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和《使用有毒化学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三条例、12项配套规章和159项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为支撑的法律、标准体系框架。

1.1.9根据统计分析,可以推测,如果不加以干预,到2014年我国尘肺病患者将累计达到60万人,2014年将达到72万人;随着我国入世,适应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职业卫生必然与国际惯例相接轨;职业病防治工作必然得到进一步加强。

1.2国外职业卫生现状

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以及《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等国际人权公约、who人人享有职业卫生保健的职业卫生策略和ilo全球消除矽肺计划的实施,我国职业卫生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在法国、日本、韩国以及我国香港地区,不仅职业病发病人数明显低于我国,而且政府关注的内容也不尽相同,作业方式、噪声、职业性生物因素引起的疾病得到了足够的重视。

1.3存在的主要问题

1.3.1近十年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点数每年保持在70万个点次,但检测企业数呈逐年下降趋势,下降了近40%,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达标率则增加到75%。检测企业数的减少和达标率的升高这一相互背离的结果,反映随着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市场化,检测的数据不能真实地反映用人单位工作场所职业危害的实际情况。

1.3.2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人数从上世纪90年代初逐年下降,1997年降至最低,2014年起回升,职业病检出率在0.4%以上,但仍未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1.3.3一些乡镇企业、个体经济企业生产力低下,设备简陋,无任何防护设施;管理混乱,制度不全;人员整体素质低,法制观念淡漠和愚昧无知等;个别企业无视劳动者健康权益,职业病危害问题突出,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的健康权益得不到保护。特别是农民工从事的职业多为职业危害严重的职业,其社会保障、职业防护等都难以得到保障,职业危害不可预见因素明显增加,健康影响难以估计和控制。

1.3.4在我国对外开放、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的同时,一些具有风险性的产品由境外向境内转移,从城市和工业区向农村迅速转移,从经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从大中型企业向中小型企业转移。职业病危害因素转移非常严重。

1.3.5职业病防治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1.3.6职业卫生资源整体效率低,配置不平衡,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水平不高。

1.3.7由于职业病防治法的宣传仍存在盲区,职业卫生标准及其配套能力不能满足执法的要求,地方经济保护等导致职业卫生执法力度不够强。

1.3.8职业卫生涉及多个部门,协同工作机制尚未充分建立。在一个部门内部,也

第三篇:我国职业病防治调研报告

文章标题:我国职业病防治调研报告

1.现状分析

1.1我国职业卫生现状分析我国职业病发病形势依然严峻。主要表现为:

1.1.1我国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广泛,从传统工业,到新兴产业以及第三产业,都存在一定的职业病危害,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群数以亿计,职业病防治工作涉及三十多个行业,法定职业病名单达115种。接触职业危

害人数、职业病患者累计数量、死亡数量及新发病人数量,都居世界首位。

1.1.2我国职业病发病形势严峻。近十年职业病发病情况呈现明显的凹形反弹倾向。发病人数从上世纪90年代初逐年下降,1997年降至最低后又呈反弹趋势。其中主要是尘肺病检出率显著回升。截至2014年,全国累计检出尘肺病581377例,其中累计死亡139177例,病死率22.22%。尘肺现患病人442200例。

我国的职业危害主要以粉尘为主,职业病人以尘肺病为主,占全部职业病的71%,中毒占20%,两者占全部职业病的90%。尘肺病又以煤工尘肺、矽肺最为严重,尘肺病患者中有半数以上为煤工尘肺。

1.1.3根据有关部门的粗略估算,每年我国因职业病、工伤事故产生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亿元,间接经济损失2014亿元。职业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

1.1.4职业性疾患是影响劳动者健康、造成劳动者过早失去劳动能力的主要因素,所波及的后果往往导致恶劣的社会影响。

1.1.5对职业卫生机构和队伍现状调查表明,我国已经初步形成职业卫生监督与技术服务网络,但依然存在队伍数量少,质量不高;文化素质偏低,现场技术服务人员比例较低以及后备力量不足等问题。

1.1.6对我国职业卫生投入调查表明,各级政府自1999年起职业卫生投入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但由于基数低,人均职业卫生投入明显不足,与经济发展水平极不适应,造成职业卫生监督与技术服务得不到保证。

1.1.7自《职业病防治法》分布以来,用人单位、政府、技术服务机构和劳动者在职业病防治中的法律责任得到明确,职业卫生管理体制得到完善。

1.1.8我国以及形成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为核心,《尘肺病防治条例》、《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和《使用有毒化学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三条例、12项配套规章和159项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为支撑的法律、标准体系框架。

1.1.9根据统计分析,可以推测,如果不加以干预,到2014年我国尘肺病患者将累计达到60万人,2014年将达到72万人;随着我国入世,适应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职业卫生必然与国际惯例相接轨;职业病防治工作必然得到进一步加强。

1.2国外职业卫生现状

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以及《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等国际人权公约、who人人享有职业卫生保健的职业卫生策略和ilo全球消除矽肺计划的实施,我国职业卫生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在法国、日本、韩国以及我国香港地区,不仅职业病发病人数明显低于我国,而且政府关注的内容也不尽相同,作业方式、噪声、职业性生物因素引起的疾病得到了足够的重视。

1.3存在的主要问题

1.3.1近十年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点数每年保持在70万个点次,但检测企业数呈逐年下降趋势,下降了近40%,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达标率则增加到75%。检测企业数的减少和达标率的升高这一相互背离的结果,反映随着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市场化,检测的数据不能真实地反映用人单位工作场所职业危害的实际情况。

1.3.2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人数从上世纪90年代初逐年下降,1997年降至最低,2014年起回升,职业病检出率在0.4%以上,但仍未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1.3.3一些乡镇企业、个体经济企业生产力低下,设备简陋,无任何防护设施;管理混乱,制度不全;人员整体素质低,法制观念淡漠和愚昧无知等;个别企业无视劳动者健康权益,职业病危害问题突出,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的健康权益得不到保护。特别是农民工从事的职业多为职业危害严重的职业,其社会保障、职业防护等都难以得到保障,职业危害不可预见因素明显增加,健康影响难以估计和控制。

1.3.4在我国对外开放、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的同时,一些具有风险性的产品由境外向境内转移,从城市和工业区向农村迅速转移,从经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从大中型企业向中小型企业转移。职业病危害因素转移非常严重。

1.3.5职业病防治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1.3.6职业卫生资源整体效率低,配置不平衡,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水平不高。

1.3.7由于职业病防治法的宣传仍存在盲区,职业卫生标准及其配套能力不能满足执法的要求,地方经济保护等导致职业卫生执法力度不够强。

1.3.8职业卫生涉及多个部门,协同工作机制尚未充分建立。在一个部门内部,也往

往有职能交叉,职业卫生决策、协调、指挥不够充分,部门之间缺乏协同机制,职业病危害前期预防措施得不到有效落实。

1.3.9传统的职业危害尚未得到完全控制,新的职业危害不断产生,对劳动者的健康构成新的威胁。

1.3.10急性职业中毒明显多发,恶性事件有增无减,社会影响大。

1.3.11职业卫生标准尚未与国际接轨。

1.3.12疾

病信息监测系统不健全。

2.需求分析

提出我国职业卫生战略目标是提高中华民族整体健康素质、全面建设安全稳定小康社会、促进劳动力资源和经济持续发展、参与世界贸易竞争、建立长效职业卫生管理机制和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职业中毒突发事件应对体系的需要。

3.战略目标

总体目标是为劳动者提供安全、舒适、健康的作业环境,让劳动者人人享有职业卫生保健。阶段性目标是在2014年基本控制特大职业中毒事故;在2014年煤炭、冶金、汽车等重点行业的职业危害基本得到控制;全面控制传统的慢性职业中毒(如慢性职业性铅、汞、锰、苯中毒)。2014年基本消除矽肺。

要坚持企业负责、政府监察、中介服务、社会监督的方针,强化政府职业卫生监管职能,实现全社会的职业卫生监督,用市场经济机制合理配置职业卫生技术资源。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应针对当前我国职业病危害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这些措施包括:

3.1建立完善的职业卫生保障机制,包括:

依法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职业卫生管理体制和信息决策机制、完善的职业病工伤保险机制和稳定的、多渠道职业卫生投入机制,以市场机制合理配置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源。

3.2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的调整对象,调节我国职业卫生标准体系;按照入世要求,通过等同采用国际标准尽可能使我国的职业卫生标准与国际接轨;进一步提高职业卫生标准的可操作性及其可应用性,建立适于我国职业病防治实际工作需要的职业卫生标准体系。

3.3将现有职业病防治信息网络重新整合,整体规划、进一步完善职业病监测体系;统一职业病、工作相关疾病统计口径,并与国际接轨及互认。建立系统的职业卫生信息与职业病防治评估体系,通过科学分析信息,加强职业中毒事故的预测、预警,及时、准确评估职业病防治效果,为职业病防治决策提供准确、科学的依据,全面提升急性职业中毒控制信息水平。

3.4有针对性地开展以尘肺病防治、职业中毒检测检验、诊断、救治、控制、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科学管理为中心的科学研究工作,力争突破束缚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颈口,提高我国的职业病防治水平。

3.5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条例》要求,建设以国家中毒救治为中心,辐射各级地方的重大职业中毒救治体系,做好各种重大职业中毒的预防和应急救治工作。

3.6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工作和÷场所健康促进体系,通过工作场所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活动,提高用人单位遵法、守法的法律意识,切实履行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法律责任;创造安全、舒适、健康的作业环境;发挥用人单位的积极性,推动用人单位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切实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普及职业卫生知识,加强劳动者的自我防范意识。

4.政策保证

4.1进一步充分认识依靠职业卫生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加强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领导,继续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制定和落实职业卫生政策措施,建立完善职业卫生发展的大环境。

4.2建立相关部门分工合作、相互协调的工作机制。

4.3依据《职业病防治法》,尽快制定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将职业病防治工作纳入社会经济防治计划,制定方案并组织实施,促进经济发展与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协调发展。

4.4大力实施职业卫生管理人才培养计划,建立一支既精通业务,又熟谙法律的高素质的职业卫生管理队伍。

4.5通过各种渠道,加大职业病防治法的宣传,普及职业病防治知识,让更多的劳动者了解职业病防治常识,提高用人单位的法律意识和劳动者自我防范意识。

《我国职业病防治调研报告》来源于好范文网,欢迎阅读我国职业病防治调研报告。

第四篇:我国职业病防治调研报告

我国职业病防治调研报告

1.现状分析

1.1我国职业卫生现状分析我国职业病发病形势依然严峻。主要表现为:

1.1.1我国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广泛,从传统工业,到新兴产业以及第三产业,都存在一定的职业病危害,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群数以亿计,职业病防治工作涉及三十多个行业,法定职业病名单达115种。接触职业危害人数、职业病患者累计数量、死亡数量及新发病人数量,都居世界首位。

1.1.2我国职业病发病形势严峻。近十年职业病发病情况呈现明显的凹形反弹倾向。发病人数从上世纪90年代初逐年下降,1997年降至最低后又呈反弹趋势。其中主要是尘肺病检出率显著回升。截至2014年,全国累计检出尘肺病581377例,其中累计死亡139177例,病死率22.22%。尘肺现患病人442200例。

我国的职业危害主要以粉尘为主,职业病人以尘肺病为主,占全部职业病的71%,中毒占20%,两者占全部职业病的90%。尘肺病又以煤工尘肺、矽肺最为严重,尘肺病患者中有半数以上为煤工尘肺。

1.1.3根据有关部门的粗略估算,每年我国因职业病、工伤事故产生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亿元,间接经济损失2014亿元。职业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

1.1.4职业性疾患是影响劳动者健康、造成劳动者过早失去劳动能力的主要因素,所波及的后果往往导致恶劣的社会影响。

1.1.5对职业卫生机构和队伍现状调查表明,我国已经初步形成职业卫生监督与技术服务网络,但依然存在队伍数量少,质量不高;文化素质偏低,现场技术服务人员比例较低以及后备力量不足等问题。

1.1.6对我国职业卫生投入调查表明,各级政府自1999年起职业卫生投入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但由于基数低,人均职业卫生投入明显不足,与经济发展水平极不适应,造成职业卫生监督与技术服务得不到保证。

1.1.7自《职业病防治法》分布以来,用人单位、政府、技术服务机构和劳动者在职业病防治中的法律责任得到明确,职业卫生管理体制得到完善。

1.1.8我国以及形成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为核心,《尘肺病防治条例》、《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和《使用有毒化学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三条例、12项配套规章和159项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为支撑的法律、标准体系框架。

1.1.9根据统计分析,可以推测,如果不加以干预,到2014年我国尘肺病患者将累计达到60万人,2014年将达到72万人;随着我国入世,适应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职业卫生必然与国际惯例相接轨;职业病防治工作必然得到进一步加强。

1.2国外职业卫生现状

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以及《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等国际人权公约、who人人享有职业卫生保健的职业卫生策略和ilo全球消除矽肺计划的实施,我国职业卫生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在法国、日本、韩国以及我国香港地区,不仅职业病发病人数明显低于我国,而且政府关注的内容也不尽相同,作业方式、噪声、职业性生物因素引起的疾病得到了足够的重视。

1.3存在的主要问题

1.3.1近十年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点数每年保持在70万个点次,但检测企业数呈逐年下降趋势,下降了近40%,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达标率则增加到75%。检测企业数的减少和达标率的升高这一相互背离的结果,反映随着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市场化,检测的数据不能真实地反映用人单位工作场所职业危害的实际情况。

1.3.2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人数从上世纪90年代初逐年下降,1997年降至最低,2014年起回升,职业病检出率在0.4%以上,但仍未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1.3.3一些乡镇企业、个体经济企业生产力低下,设备简陋,无任何防护设施;管理混乱,制度不全;人员整体素质低,法制观念淡漠和愚昧无知等;个别企业无视劳动者健康权益,职业病危害问题突出,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的健康权益得不到保护。特别是农民工从事的职业多为职业危害严重的职业,其社会保障、职业防护等都难以得到保障,职业危害不可预见因素明显增加,健康影响难以估计和控制。

1.3.4在我国对外开放、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的同时,一些具有风险性的产品由境外向境内转移,从城市和工业区向农村迅速转移,从经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从大中型企业向中小型企业转移。职业病危害因素转移非常严重。

1.3.5职业病防治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1.3.6职业卫生资源整体效率低,配置不平衡,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水平不高。

1.3.7由于职业病防治法的宣传仍存在盲区,职业卫生标准及其配套能力不能满足执法的要求,地方经济保护等导致职业卫生执法力度不够强。

1.3.8职业卫生涉及多个部门,协同工作机制尚未充分建立。在一个部门内部,也往往有职能交叉,职业卫生决策、协调、指挥不够充分,部门之间缺乏协同机制,职业病危害前期预防措施得不到有效落实。

1.3.9传统的职业危害尚未得到完全控制,新的职业危害不断产生,对劳动者的健康构成新的威胁。

1.3.10急性职业中毒明显多发,恶性事件有增无减,社会影响大。

1.3.11职业卫生标

准尚未与国际接轨。

1.3.12疾病信息监测系统不健全。

2.需求分析

提出我国职业卫生战略目标是提高中华民族整体健康素质、全面建设安全稳定小康社会、促进劳动力资源和经济持续发展、参与世界贸易竞争、建立长效职业卫生管理机制和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职业中毒突发事件应对体系的需要。

3.战略目标

总体目标是为劳动者提供安全、舒适、健康的作业环境,让劳动者人人享有职业卫生保健。阶段性目标是在2014年基本控制特大职业中毒事故;在2014年煤炭、冶金、汽车等重点行业的职业危害基本得到控制;全面控制传统的慢性职业中毒(如慢性职业性铅、汞、锰、苯中毒)。2014年基本消除矽肺。

要坚持企业负责、政府监察、中介服务、社会监督的方针,强化政府职业卫生监管职能,实现全社会的职业卫生监督,用市场经济机制合理配置职业卫生技术资源。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应针对当前我国职业病危害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这些措施包括:

3.1建立完善的职业卫生保障机制,包括:

依法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职业卫生管理体制和信息决策机制、完善的职业病工伤保险机制和稳定的、多渠道职业卫生投入机制,以市场机制合理配置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源。

3.2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的调整对象,调节我国职业卫生标准体系;按照入世要求,通过等同采用国际标准尽可能使我国的职业卫生标准与国际接轨;进一步提高职业卫生标准的可操作性及其可应用性,建立适于我国职业病防治实际工作需要的职业卫生标准体系。

3.3将现有职业病防治信息网络重新整合,整体规划、进一步完善职业病监测体系;统一职业病、工作相关疾病统计口径,并与国际接轨及互认。建立系统的职业卫生信息与职业病防治评估体系,通过科学分析信息,加强职业中毒事故的预测、预警,及时、准确评估职业病防治效果,为职业病防治决策提供准确、科学的依据,全面提升急性职业中毒控制信息水平。

3.4有针对性地开展以尘肺病防治、职业中毒检测检验、诊断、救治、控制、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科学管理为中心的科学研究工作,力争突破束缚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颈口,提高我国的职业病防治水平。

3.5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条例》要求,建设以国家中毒救治为中心,辐射各级地方的重大职业中毒救治体系,做好各种重大职业中毒的预防和应急救治工作。

3.6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工作和÷场所健康促进体系,通过工作场所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活动,提高用人单位遵法、守法的法律意识,切实履行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法律责任;创造安全、舒适、健康的作业环境;发挥用人单位的积极性,推动用人单位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切实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普及职业卫生知识,加强劳动者的自我防范意识。

4.政策保证

4.1进一步充分认识依靠职业卫生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加强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领导,继续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制定和落实职业卫生政策措施,建立完善职业卫生发展的大环境。

4.2建立相关部门分工合作、相互协调的工作机制。

4.3依据《职业病防治法》,尽快制定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将职业病防治工作纳入社会经济防治计划,制定方案并组织实施,促进经济发展与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协调发展。

4.4大力实施职业卫生管理人才培养计划,建立一支既精通业务,又熟谙法律的高素质的职业卫生管理队伍。

4.5通过各种渠道,加大职业病防治法的宣传,普及职业病防治知识,让更多的劳动者了解职业病防治常识,提高用人单位的法律意识和劳动者自我防范意识。

(安全文化网)

第五篇:市职业病防治工作调研报告

为了进一步促进《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以下简称职业病防治法)的贯彻执行,更好地预防控制职业病危害,保护劳动者健康权益,促进经济发展。xx市卫生局对全市职业病防治工作现状、职业病危害和《职业病防治法》执行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研目的

摸清xx市存在职业危害种类、受职业危害人数、存在职业危害企业数、企业职业危害预评价情况及各旗县区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法》情况。

二、调研方法

xx市卫生局下发文件并制定调查实施方案,在各旗县区摸底调查的基础上组织专家进行调研。

三、调研结果

(一)基本情况

xx市目前存在职业危害企业698户,职业病危害作业点3117个,职工总数为64855人,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人员30083人。存在的主要职业危害为粉尘、噪声、振动、高温、铅、汞、苯、砷、一氧化碳、氨、硫化氢等有毒有害物质,以及x射线及γ射线。接害人员主要集中在煤炭、有色金属开采及冶炼、制药、建材等行业。近年来,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点监测的合格率以及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工作的职业健康检查率较低。企业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预评价工作几乎未开展。截止xx年年10月,全市累计诊断各类职业病病人2754例,开展职业危害预评价的单位只有6家。另外,xx市外出打工人员不断增加,每年已经达到近百万,由于缺乏组织培训,文化水平低,大多从事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工作,极易患职业病。

(二)职业病防治法落实情况

1.专项推进,重点突破。针对xx市职业病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卫生局认真向市政府做专题报告,并在全市卫生工作会议中,把职业病防治工作列为xx年年专项推进工作,此项工作也引起市人大高度重视,并将此项工作列为市人大连续三年重点工作进行督查。

2.成立组织,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领导得到加强。市及旗县区政府重视职业病防治工作,全面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职业病防治原则,协调各有关部门力量,加强了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领导,市政府整合职业病防治和卫生执法监督资源,提高了工作能力。巴林左旗、松山区、元宝山区、敖汉旗均成立了职业病防治工作领导组织,明确了卫生、安监、劳动、工会等部门工作职责,力求实现各部门职责到位、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协调配合的良好工作局面。xx年9月,巴林左旗开展了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职业病危害专项检查,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重点治理,督促企业落实法律责任,改善劳动生产条件。敖汉旗政府要求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企业划出职业病防治专项资金,购置、安装防护设备,预防职业病的发生。金陶公司投资1000万元,完成井下落差自然通风系统改造。撰山子金矿、金陶公司两个转制企业,对所有离岗人员进行了健康检查。

3.注重宣传,全社会职业病防治工作的自觉意识不断增强。市及各旗县区利用广播、电视、图板、橱窗、宣传单等多种载体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开展了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三下乡”等活动,既宣传了职业病防治法律和政策,也宣传了职业病防治基本知识,不断扩大社会知晓面。各级政府把职业病防治工作摆上了议事日程,在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注重指导企业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卫生等执法部门和执法人员依法进行监督管理;企业负责人对保障员工生命健康权益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关系认识逐步提高;从业劳动者职业病防控和自我保护意识有所增强。松山区以老府镇蒙古营子钼矿职业病暴发事件处理为契机,专题召开职业卫生工作会议,全方位加大了职业病防治法宣传贯彻力度,工作更加务实深入,效果更为明显。

4.依法管理、监督检查工作力度逐步加大。为了全面掌握全市职业危害情况,依法对职业病防治工作进行管理,xx市卫生局组织开展了全市职业病危害摸底调查工作。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要求,卫生局每年都组织有关人员对全市各地企业职业病防治工作及职业病危害检测、评价活动进行监督检查。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