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县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精选多篇):林业调研报告
 

县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精选多篇):林业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19-06-04 14:36:27 影响了:
第1篇第2篇第3篇第4篇第5篇更多顶部目录第一篇:县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第二篇:县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第三篇:县关于建设生态区的调研报告(林业)第四篇:林业生态园区建设调研报告第五篇:县关于建设生态区的调研报告(林业)更多相关范文正文第一篇:县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文章标题:县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__县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____县是__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也是__省唯一的完整沙漠化县份,位于__省西南部,地处松嫩平原腹地,介于北纬45°53′至47°8′和东经123°45′至124°42′之间,平均海拔152米。全县辖4镇7乡12个农林牧渔场,总幅员面积6176平方公里。境内有八大沙地、二大荒坡,自然环境恶劣,为治理好我县恶劣的生态环境,国家、省、市都给予我县大力支持。全县“三北”工程累计造林保存面积80.3万亩,森林覆盖率由工程建设初期的1.36提高到8.97。特别从三北四期工程实施以来,林业生态建设成效更为显著,新增林地24.6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2.7个百分点,一个以四林建设为基本框架,多林种、多树种,乔、灌、草,网、带、伞、疏、片相结合,农林牧彼此镶嵌,协调统一,互相促进的全方位、多层次、多功能的区域性综合防护林体系的雏形已初步形成,并产生巨大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为提高我县人民的生产、生活质量起到了根本性作用。我县生态环境恶化、沙进人退的趋势已得到明显遏制,农牧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明显改善。

一、主要成绩

多年来,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有五个显著特点:

1、标准高,质量好。自2014年开始实施“三北”四期工程和2014年开始实施国家退耕还林工程以来,我们坚持高标准、高质量造林。在坚持“质量第一”的前提下,严把造林“五关”。第一是时间关,根据土壤墒情适时顶(版权归好范文网:wwW.hAoWORD.cOM)浆造林,保证全面完成造林任务。第二是挖坑关。坑的标准,严格按照林业局下发的《造林技术方案》掌握。第三关是苗木关。在苗木选择上做到“三不要”:品种不适宜的不要,苗木达不到标准的不要,有病虫害、弱苗、残损苗不要。第四是栽植关。坚持“三不栽”,即责任人不在现场不栽,苗木不浸泡12小时以上不栽,不采用泥浆造林法不栽。第五关是扶正踏实关。苗木栽植后及时扶正踏实,防止树苗倒伏、透风。正是因为我县在造林过程中严把质量关,才保证了林业生态建设任务高标准、高质量的完成。

2、集中连片,规模推进,防沙治沙效果好。近几年来,我县都以集中连片,规模推进为造林重点,相继涌现出集中规模治理的典型:以围湖造林为典型的白音诺勒乡龙虎泡西岸治理造林面积3000亩;以沙化草原治理为典型的敖林西伯乡杏树岗村连续二年造林面积超4000亩。五年来,全县造林超千亩的地块达55处。

针对我县西北部风蚀沙害严重的现状,为彻底改变“西北风口”生态状况,我们又制定了《__县“西北风口”生态工程建设规划》。在“西北风口”生态建设工程过程中,开展大规模治沙造林战役。大庆市直机关和石油石化企业协助我县累计造林2.5万亩,植树250万株,使“西北风口”区域内五大沙地、两大荒坡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人们的生产生活也趋于正常。

3、加大“四林”建设力度,防风固沙网络已逐渐形成。多年来,我县的生态环境建设上始终存在片林多,林网少,布局不合理,有林地分布不均衡的实际,严重影响森林生态效益的充分发挥。近几年以来,我们加大了“四林”建设力度,针对草原和耕地严重沙化的实际,以及“四林”建设上严重滞后的现状,采取点、线、面结合的方式,对重点地块进行重点治理。全长143.2公里的林-肇路除部分不可及地段外,全部实行了樟子松绿化;庆-西路绿化已全部完成,每侧的防护林带宽度达到50米,营造了全长89.8公里的绿色通道。在村屯绿化建设上也有了新的突破,仅今年就绿化30个行政村,营造护村林1300亩。严格控制农防林的采伐,采取“必须有接班林、交纳育林基金、伐后必须全部更新”的办法,使全县的农防林建设既新增加了有林地面积又保证了原有林带庇护农田的作用。在全县上下形成了以护村林为点,村屯披绿装,护路林成线,农防林成网,固沙林成片的合理格局。

4、在树种结构上搞突破,林业产业化有新成果。多年以来,我县在造林树种上一直以杨为主,营造杨树纯林。2014年以来,我县在树种结构调整上有了新的突破。到目前,樟子松造林已超过15000亩,仅今年就栽植樟子松7000亩。大面积栽植樟子松不仅提高了我县森林的生态效益,而且给我县的森林旅游业增添了新靓点。在治理生态环境的同时,县委、县政府开始强化林业产业化建设,积极发展经济价值高、适应能力强的乡土树种--山杏作为主栽树种,共栽植山杏4万余亩,为今后引进杏仁加工业做好原料储备。同时利用未郁闭幼林地开发防风、板蓝根等中药材2万亩,种苗产业和森林湿地旅游业也都有了较快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实现了林业增效、农民增收,在今后的林业发展中也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5、更新改造有新举措,迹地造林有新突破。为了保证林地面积的落实,首先从确保迹地面

积不流失抓起,具体采取两条措施。一是通过收取更新保证金的办法,二是不更新造林不给采伐指标的办法不让采伐迹地流失。五年来,累计采伐迹地更新造林达30000亩,仅2014年一年就完成更新造林10000亩,在采伐迹地不流失、更新改造上有了新的突破。

经过多年的生态治理,我县环境有了三个显著变化:

一是天气质量有明显改善。我县境内有八大沙地、两大荒坡,生态环境脆弱,沙区人民饱受风沙之苦。沙田沙地老百姓有一句顺口溜说:“沙田人真是苦,每天进嘴二两土,白天不够晚上补”。经过多年的建设,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沙进人退的趋势得到明显遏制。全县森林覆盖率已达8.97以上,扬沙天气明显减少,昔日风沙弥漫的恶劣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治理。

二是沙化土地得到有效遏制。我县地处嫩江沙地中部,科尔沁沙地边缘,沙地面积247万亩,占幅员面积的26.8。过去因为遭受风沙侵袭和沙尘暴危害,粮食产量低而不稳,粮豆薯平均单产只有72.5公斤,现在形成的区域性综合防护林体系使粮豆薯平均单产提高到233公斤。其中由于林网的庇护功能,粮食产量净增10-15。拓宽了沙区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存空间。经过多年的工程建设,全县森林覆盖率已达8.97以上,沙化土地面积在逐渐减少,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特别是近年来,没有再发生风剥地毁种现象,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使我县的农业生产由传统的掠夺资源、破坏环境的发展模式,初步扭转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轨道上来,为我县建设“生态名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是草原退化现象得到明显改善。因为遭受风沙侵袭和沙尘暴危害,我县草原严重沙化、退化和碱化,平均亩产干草不足50公斤。以至于有些乡镇领导大声疾呼“风沙一日不停,人民一日不宁”。近些年来,随着我县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日臻完善,产生了巨大的生态效益,现在我县草原亩产干草提高到近100公斤,草原产草量净增15左右,草原退化的现象得到了明显改善。

二、主要措施

1、领导高度重视,明确责任。为促进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不断提档升级,县委、县政府强化领导机制,形成合力推进绿色生态建设的良好态势。县委薛书记高度重视林业,从省城学习回来,“五一”长假未休就对林业进行了全面检查。在造林绿化中落实责任制,提出造林绿化“一把手”工程。由“一把手”负总责,成立各级造林绿化工程领导小组,层层签订造林绿化及森林资源消长目标责任状,把具体的任务指标层层分解,落到实处。为了上标准、上质量、上规格,又及时提出了坚持“五个一切”的造林令。即:在造林期间一切均应为造林绿化让路;一切的摆布要以林业为中心;一切支农资金要向林业倾斜;一切政府所有干部全部到造林第一线;一切职能部门都要为造林生产服务。在全县上下形成了合力攻坚、全民参与造林绿化的良好氛围。

2、突出林业生态建设的重要地位,严肃考评制度。多年来,我县都将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作为一项重要来抓,将林业纳入考核农村重点考核项目之一。由于责任清晰,目标明确,极大地促进全县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县把造林绿化任务指标的完成情况作为考核干部的重要内容,对造林绿化完成好的单位给予重奖,以奖代投,鼓励先进,对所在单位的领导优先提拔任用;对完成造林绿化任务85-95、70-84及70以下的单位领导分别给予诫免谈话、待岗、责令辞职等组织处分。通过严格考核,奖优罚劣,进一步增强了全县广大干部抓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活化机制,广纳社会资金,经营形式多元化。为了找到适合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在__县的发展机制,我县按照《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指示精神,开拓创新,进一步强化“谁造谁有、谁经营、谁受益”的发展理念,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和有意投资林业的个体业户的积极性。在林业生产上坚持多元投入,进行大胆改革。通过引资造林、林权改革和股份制造林等办法,有效解决了林业生产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近五年来引进造林资金500余万元,造林4万多亩。通过林业产权改革,把1100万元现有林地变为现金,全部用于林业生产,为造林绿化注入了活力。全县范围内除两个国有林场造林为股份合作制外,其余全部为个人所有。人们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三效合一”的认识有了全面提高,对今年乃至今后一段时期的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4、以堵“西北风口”为重点,加大规模造林力度。良好的推进机制是实现林业生态工程大规模推进的有效保证。我县在抓好林业建设常规措施基础上,制定了科学规划,加大了力度。针对县域西北部风蚀沙害严重的现状,为彻底改变西北风口生态状况,我们又制定了《__县“西北风口”生态工程建设规划》。在造林绿化上,以“西北风口”工程治理为重点,规划用7年时间造林35万亩,大搞治沙造林大会战。从2014年启动实施以来,在西北风口生态建设工程过程中,开展了五次大规模治沙造林突击战役。在市五大班子领导带领下,武警战士、部队官兵深入到我县沙地开展了声势浩大的造林绿化大会战活动,投入人力10万人次,动用各种车辆8500台次,投入资金2500多万元,造林2.5万亩,进而有力地推动了全县林业生态建设的进程,全县仅“西北风口”造林近30万亩。

5、资金投入大,对我县生态建设起到了根本保证作用。2014年以来,国家和省市对我县总投入资金达5211万元,其中“三北”工程投入936万元,退耕还林工程投入1775万元,市对我县投入2500万元。没有上级资金的大量投入,就没有我县生态建设的大好形势。同时在资金使用上,我们做到不挤不占、不挪不串,把国家、省和市的投入全部用在生态建设上,保证了我县生态工程建设的快速发展。

三、存在的问题

1、资金严重不足。国家补助资金只有50-100元/亩,根据我县干旱、风大、造林难成活的实际,杨树造林亩综合成本在300元,樟子松造林需要450元,扣除造林户以劳代投外,尚有150元缺口,我县又是贫困县,县、乡财政无力投入林业建设。由于资金短缺,抚育管护不到位,导致造林质量差、林木“四率”低,防护效能差。

2、造林面积落实难。究其面积难落实的主要原因,第一是林草之间的矛盾。在草原上,哪些是优质草场,不能造林,哪些是“三化”严重草场,适宜治理界定不清,影响造林面积的落实。第二是林地之间的矛盾。一些“双富”地严重沙化、退化,适宜造林治理,但受经济利益制约,用于造林难度大。第三是国家林业政策补助标准不一的矛盾。2014年,我县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由于退耕还林补助资金远远高于其它造林工程项目,农民普遍争抢要求搞退耕还林,致使“三北”工程、荒山荒地造林落实难度较大。

3、森林病虫害发生严重,防治难度大。2014年春季以来,杨树蛀干害虫青杨天牛在我县大面积发生,使我县有限的森林资源面临严重的威胁,特别是近三年来的新植林受害更为严重。主要原因是树种结构单一,缺乏生物间的相互制约。另外防治经费严重不足。

4、“四林”建设推进难。多年来,“四林”建设始终是我县的薄弱环节,片林多,林网少,布局不合理。近年来,虽然我县加大了“四林”建设力度,“四林”建设有了很大改观,但由于二轮土地承包时应留的造林地没有预留,导致林地难落实,“四林”建设难推进。

四、建议

1、加大县乡两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力度。今后一个时期,我县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任务仍将十分繁重,在国家削减退耕还林指标的情况下,将加大“三北”工程任务的落实难度。建议县委、县政府进一步加大重视力度,以提高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质量,实现“生态名县”的目标。

2、鉴于造林地难落实的实际,特别是林草争地这一矛盾,建议县政府组成规划小组,对全县各乡、镇、场的草原和“双富”工程地进行科学规划和界定,界定出哪些为优质草场不宜大面积造林,只营造草牧场防护林。哪些为“三化”草场适于造林。哪些“双富”地已沙化、退化适于造林,并落实到地块,形成方案。

3、加大县乡投入力度,重点是青杨天牛虫害防治。青杨天牛害虫防治具有时间长、任务量大,费用高的特点,如仅靠林业自身努力,很难达到目的。建议县政府每年投入一定资金,并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以保证防治青杨天牛顺利开展。

____县林业局

二oo六年六月六日

《县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来源于网,欢迎阅读县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75v

积不流失抓起,具体采取两条措施。一是通过收取更新保证金的办法,二是不更新造林不给采伐指标的办法不让采伐迹地流失。五年来,累计采伐迹地更新造林达30000亩,仅2014年一年就完成更新造林10000亩,在采伐迹地不流失、更新改造上有了新的突破。

经过多年的生态治理,我县环境有了三个显著变化:

一是天气质量有明显改善。我县境内有八大沙地、两大荒坡,生态环境脆弱,沙区人民饱受风沙之苦。沙田沙地老百姓有一句顺口溜说:“沙田人真是苦,每天进嘴二两土,白天不够晚上补”。经过多年的建设,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沙进人退的趋势得到明显遏制。全县森林覆盖率已达8.97以上,扬沙天气明显减少,昔日风沙弥漫的恶劣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治理。

二是沙化

土地得到有效遏制。我县地处嫩江沙地中部,科尔沁沙地边缘,沙地面积247万亩,占幅员面积的26.8。过去因为遭受风沙侵袭和沙尘暴危害,粮食产量低而不稳,粮豆薯平均单产只有72.5公斤,现在形成的区域性综合防护林体系使粮豆薯平均单产提高到233公斤。其中由于林网的庇护功能,粮食产量净增10-15。拓宽了沙区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存空间。经过多年的工程建设,全县森林覆盖率已达8.97以上,沙化土地面积在逐渐减少,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特别是近年来,没有再发生风剥地毁种现象,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使我县的农业生产由传统的掠夺资源、破坏环境的发展模式,初步扭转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轨道上来,为我县建设“生态名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是草原退化现象得到明显改善。因为遭受风沙侵袭和沙尘暴危害,我县草原严重沙化、退化和碱化,平均亩产干草不足50公斤。以至于有些乡镇领导大声疾呼“风沙一日不停,人民一日不宁”。近些年来,随着我县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日臻完善,产生了巨大的生态效益,现在我县草原亩产干草提高到近100公斤,草原产草量净增15左右,草原退化的现象得到了明显改善。

二、主要措施

1、领导高度重视,明确责任。为促进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不断提档升级,县委、县政府强化领导机制,形成合力推进绿色生态建设的良好态势。县委薛书记高度重视林业,从省城学习回来,“五一”长假未休就对林业进行了全面检查。在造林绿化中落实责任制,提出造林绿化“一把手”工程。由“一把手”负总责,成立各级造林绿化工程领导小组,层层签订造林绿化及森林资源消长目标责任状,把具体的任务指标层层分解,落到实处。为了上标准、上质量、上规格,又及时提出了坚持“五个一切”的造林令。即:在造林期间一切均应为造林绿化让路;一切的摆布要以林业为中心;一切支农资金要向林业倾斜;一切政府所有干部全部到造林第一线;一切职能部门都要为造林生产服务。在全县上下形成了合力攻坚、全民参与造林绿化的良好氛围。

2、突出林业生态建设的重要地位,严肃考评制度。多年来,我县都将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作为一项重要来抓,将林业纳入考核农村重点考核项目之一。由于责任清晰,目标明确,极大地促进全县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县把造林绿化任务指标的完成情况作为考核干部的重要内容,对造林绿化完成好的单位给予重奖,以奖代投,鼓励先进,对所在单位的领导优先提拔任用;对完成造林绿化任务85-95、70-84及70以下的单位领导分别给予诫免谈话、待岗、责令辞职等组织处分。通过严格考核,奖优罚劣,进一步增强了全县广大干部抓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活化机制,广纳社会资金,经营形式多元化。为了找到适合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在__县的发展机制,我县按照《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指示精神,开拓创新,进一步强化“谁造谁有、谁经营、谁受益”的发展理念,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和有意投资林业的个体业户的积极性。在林业生产上坚持多元投入,进行大胆改革。通过引资造林、林权改革和股份制造林等办法,有效解决了林业生产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近五年来引进造林资金500余万元,造林4万多亩。通过林业产权改革,把1100万元现有林地变为现金,全部用于林业生产,为造林绿化注入了活力。全县范围内除两个国有林场造林为股份合作制外,其余全部为个人所有。人们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三效合一”的认识有了全面提高,对今年乃至今后一段时期的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4、以堵“西北风口”为重点,加大规模造林力度。良好的推进机制是实现林业生态工程大规模推进的有效保证。我县在抓好林业建设常规措施基础上,制定了科学规划,加大了力度。针对县域西北部风蚀沙害严重的现状,为彻底改变西北风口生态状况,我们又制定了《__县“西北风口”生态工程建设规划》。在造林绿化上,以“西北风口”工程治理为重点,规划用7年时间造林35万亩,大搞治沙造林大会战。从2014年启动实施以来,在西北风口生态建设工程过程中,开展了五次大规模治沙造林突击战役。在市五大班子领导带领下,武警战士、部队官兵深入到我县沙地开展了声势浩大的造林绿化大会战活动,投入人力10万人次,动用各种车辆8500台次,投入资金2500多万元,造林2.5万亩,进而有力地推动了全县林业生态建设的进程,全县仅“西北风口”造林近30万亩。

5、资金投入大,对我县生态建设起到了根本保证作用。2014年以来,国家和省市对我县总投入资金达5211万元,其中“三北”工程投入936万元,退耕还林工程投入1775万元,市对我县投入2500万元。没有上级资金的大量投入,就没有我县生态建设的大好形势。同时在资金使用上,我们做到不挤不占、不挪不串,把国家、省和市的投入全部用在生态建设上,保证了我县生态工程建设的快速发展。

三、存在的问题

1、资金严重不足。国家补助资金只有50-100元/亩,根据我县干旱、风大、造林难成活的实际,杨树造林亩综合成本在300元,樟子松造林需要450元,扣除造林户以劳代投外,尚有150元缺口,我县又是贫困县,县、乡财政无力投入林业建设。由于资金短缺,抚育管护不到位,导致造林质量差、林木“四率”低,防护效能差。

2、造林面积落实难。究其面积难落实的主要原因,第一是林草之间的矛盾。在草原上,哪些是优质草场,不能造林,哪些是“三化”严重草场,适宜治理界定不清,影响造林面积的落实。第二是林地之间的矛盾。一些“双富”地严重沙化、退化,适宜造林治理,但受经济利益制约,用于造林难度大。第三是国家林业政策补助标准不一的矛盾。2014年,我县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由于退耕还林补助资金远远高于其它造林工程项目,农民普遍争抢要求搞退耕还林,致使“三北”工程、荒山荒地造林落实难度较大。

3、森林病虫害发生严重,防治难度大。2014年春季以来,杨树蛀干害虫青杨天牛在我县大面积发生,使我县有限的森林资源面临严重的威胁,特别是近三年来的新植林受害更为严重。主要原因是树种结构单一,缺乏生物间的相互制约。另外防治经费严重不足。

4、“四林”建设推进难。多年来,“四林”建设始终是我县的薄弱环节,片林多,林网少,布局不合理。近年来,虽然我县加大了“四林”建设力度,“四林”建设有了很大改观,但由于二轮土地承包时应留的造林地没有预留,导致林地难落实,“四林”建设难推进。

四、建议

1、加大县乡两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力度。今后一个时期,我县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任务仍将十分繁重,在国家削减退耕还林指标的情况下,将加大“三北”工程任务的落实难度。建议县委、县政府进一步加大重视力度,以提高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质量,实现“生态名县”的目标。

2、鉴于造林地难落实的实际,特别是林草争地这一矛盾,建议县政府组成规划小组,对全县各乡、镇、场的草原和“双富”工程地进行科学规划和界定,界定出哪些为优质草场不宜大面积造林,只营造草牧场防护林。哪些为“三化”草场适于造林。哪些“双富”地已沙化、退化适于造林,并落实到地块,形成方案。

3、加大县乡投入力度,重点是青杨天牛虫害防治。青杨天牛害虫防治具有时间长、任务量大,费用高的特点,如仅靠林业自身努力,很难达到目的。建议县政府每年投入一定资金,并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以保证防治青杨天牛顺利开展。

____县林业局

二oo六年六月六日

《县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第2页)》来源于网,欢迎阅读县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第2页)。75v

第二篇:县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文章标题:县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__县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____县是__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也是__省唯一的完整沙漠化县份,位于__省西南部,地处松嫩平原腹地,介于北纬45°53′至47°8′和东经123°45′至124°42′之间,平均海拔152米。全县辖4镇7乡12个农林牧渔场,总幅员面积6176平方公里。境内有八大沙地、二大荒坡,自然环境恶劣,为治理好我县恶劣的生态环境,国家、省、市都给予我县大力支持。全县“三北”工程累计造林保存面积80.3万亩,森林覆盖率由工程建设初期的1.36提高到8.97。特别从三北四期工程实施以来,林业生态建设成效更为显著,新增林地24.6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2.7个百分点,一个以四林建设为基本框架,多林种、多树种,乔、灌、草,网、带、伞、疏、片相结合,农林牧彼此镶嵌,协调统一,互相促进的全方位、多层次、多功能的区域性综合防护林体系的雏形已初步形成,并产生巨大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为提高我县人民的生产、生活质量起到了根本性作用。我县生态环境恶化、沙进人退的趋势已得到明显遏制,农牧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明显改善。

一、主要成绩

多年来,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工作中有五个显著特点:

1、标准高,质量好。自2014年开始实施“三北”四期工程和2014年开始实施国家退耕还林工程以来,我们坚持高标准、高质量造林。在坚持“质量第一”的前提下,严把造林“五关”。第一是时间关,根据土壤墒情适时顶浆造林,保证全面完成造林任务。第二是挖坑关。坑的标准,严格按照林业局下发的《造林技术方案》掌握。第三关是苗木关。在苗木选择上做到“三不要”:品种不适宜的不要,苗木达不到标准的不要,有病虫害、弱苗、残损苗不要。第四是栽植关。坚持“三不栽”,即责任人不在现场不栽,苗木不浸泡12小时以上不栽,不采用泥浆造林法不栽。第五关是扶正踏实关。苗木栽植后及时扶正踏实,防止树苗倒伏、透风。正是因为我县在造林过程中严把质量关,才保证了林业生态建设任务高标准、高质量的完成。

2、集中连片,规模推进,防沙治沙效果好。近几年来,我县都以集中连片,规模推进为造林重点,相继涌现出集中规模治理的典型:以围湖造林为典型的白音诺勒乡龙虎泡西岸治理造林面积3000亩;以沙化草原治理为典型的敖林西伯乡杏树岗村连续二年造林面积超4000亩。五年来,全县造林超千亩的地块达55处。

针对我县西北部风蚀沙害严重的现状,为彻底改变“西北风口”生态状况,我们又制定了《__县“西北风口”生态工程建设规划》。在“西北风口”生态建设工程过程中,开展大规模治沙造林战役。大庆市直机关和石油石化企业协助我县累计造林2.5万亩,植树250万株,使“西北风口”区域内五大沙地、两大荒坡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人们的生产生活也趋于正常。

3、加大“四林”建设力度,防风固沙网络已逐渐形成。多年来,我县的生态环境建设上始终存在片林多,林网少,布局不合理,有林地分布不均衡的实际,严重影响森林生态效益的充分发挥。近几年以来,我们加大了“四林”建设力度,针对草原和耕地严重沙化的实际,以及“四林”建设上严重滞后的现状,采取点、线、面结合的方式,对重点地块进行重点治理。全长143.2公里的林-肇路除部分不可及地段外,全部实行了樟子松绿化;庆-西路绿化已全部完成,每侧的防护林带宽度达到50米,营造了全长89.8公里的绿色通道。在村屯绿化建设上也有了新的突破,仅今年就绿化30个行政村,营造护村林1300亩。严格控制农防林的采伐,采取“必须有接班林、交纳育林基金、伐后必须全部更新”的办法,使全县的农防林建设既新增加了有林地面积又保证了原有林带庇护农田的作用。在全县上下形成了以护村林为点,村屯披绿装,护路林成线,农防林成网,固沙林成片的合理格局。

4、在树种结构上搞突破,林业产业化有新成果。多年以来,我县在造林树种上一直以杨为主,营造杨树纯林。2014年以来,我县在树种结构调整上有了新的突破。到目前,樟子松造林已超过15000亩,仅今年就栽植樟子松7000亩。大面积栽植樟子松不仅提高了我县森林的生态效益,而且给我县的森林旅游业增添了新靓点。在治理生态环境的同时,县委、县政府开始强化林业产业化建设,积极发展经济价值高、适应能力强的乡土树种--山杏作为主栽树种,共栽植山杏4万余亩,为今后引进杏仁加工业做好原料储备。同时利用未郁闭幼林地开发防风、板蓝根等中药材2万亩,种苗产业和森林湿地旅游业也都有了较快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实现了林业增效、农民增收,在今后的林业发展中也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5、更新改造有新举措,迹地造林有新突破。为了保证林地面积的落实,首先从确保迹地面

第三篇:县关于建设生态区的调研报告(林业)

环境与发展,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课题,21世纪是生态世纪,树立新的生态意识,寻求新的发展战略,走生态化之路已是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县关于建设生态区的调研报告(林业)。世纪之交,世界因气候变异、环境污染、土地荒漠化等一系列环境问题,无不使全球视点聚焦于生态上。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实施的两大战略之一,而可持续发展是一种以自然资源为基础,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协调,文秘部落 达到自然──经济──社会系统的健康发展与繁荣。根据市委、市政府确立建设“生态--”,--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建设“生态--”的奋斗目标。林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为人类生存提供了基础资源,处在维护地球生命、改善人类生存空间的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地位,在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保障和支撑作用,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对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起着决定性作用,森林作为人类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自然资源,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重要战略意义。主要以经营森林的林业,既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更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事业,肩负优化环境和促进发展的双重使命。为此,加快林业发展,建设生态家园,已成为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一、绿化现状我县林业工作始终坚持“绿山富民奔小康”和“把--建成--江上游绿色生态屏障”的指导思想,依托长江防护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项目等林业重点工程,加大造林绿化和资源保护工作力度,全面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加快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林业产业发展步伐,全县林业工作步入持续、高效、良性发展轨道。特别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的出台,为新时期我县林业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面,开辟了广阔的发展前景。1、造林绿化成效显著,森林覆盖率、林木蓄积量持续增长。继--年全县基本绿化达标后,十年完成造林更新--万亩,封山育林--万亩。--年全县实现初步绿化,森林覆盖率达到--, 自--年我县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两大工程以来,全县共实施各类重点工程人工造林--万亩(其中天保公益林人工造林--万亩,退耕还林--万亩,退一还二荒山造林--万亩), 封山育林-万亩(其中天保公益林--万亩,德援项目--万亩),飞播及人工点撒播造林--万亩,种苗工程--亩,实施天保工程森林管护面积--万亩。通过各项林业重点工程的实施和森林经营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全县森林覆盖率每年以--%的速度递增,达到---%,森林蓄积每年以-----万立方米的增量持续增长,全县活立木蓄积达到--万立方米。森林植被总量得到快速恢复增长,森林质量得到明显提高,林业用地面积已达--公顷,占全县幅员面积的--%。2、完备的生态体系初步建立,生态环境明显改观通过长江防护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飞播造林工程等各项林业重点工程项目的实施,使全县林业生态体系基本形成,林业生态效益逐步发挥。各类森林经营类型面积比例和林种、树种结构科学合理,为我县林业三大效益的有效发挥奠定了基础。全县水土流失面积减少了--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量减少--万吨,森林年蓄水量保水量达--万立方米,全县生态环境、人居条件、工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3、林业产业体系初具规模,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在稳步推进林业生态体系建设的同时,加快林业产业体系建设,坚持生态建设和产业建设齐头并进,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建设生态化的要求,以林业重点工程项目为依托,以--大支柱产业为主导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战略,先后发展---多万株,发展--万亩,茶叶--万亩,油橄榄--亩。全县先后建立了一批以--、--为主的工业原料林基地;以--、--为主的干果基地;以--、--、--、--、--为主的中药材种植基地;以--、--为主的养殖基地;以香菌、木耳、蘑蓣为主的森林蔬菜基地;以--、--为主的木本油料基地;以--、--为主的生态旅游基地。全县2014年林业总产值达--亿元,占全县国民生产总值的--%,为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4、依法治林得到加强,森林动植物资源及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自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以来,全县--万亩天然林资源得到全面有效保护。林政资源管理工作步入了正规化、制度化、标准化的管理轨道,森林公安重拳出击,严厉打击了各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全县林区已连续--年未发生重大森林火灾、森林病虫害和恶性林政案件,大量的动植物得以生存和繁衍,林区治安秩序良好。5、种苗建设保障有力,科技兴林富有成效各项重点工程的实施,有力推动了我县林木种苗工程建设基地化、规模化、产业化进程。全县育苗基地面积达---余亩,每年可生产各类合格苗木---万株,确保了全县各类工程造林用苗之需。在科技兴林方面,为确保各项工程顺利实施,我县坚持以科技为先导,加大科技投入,加大科技推广和科技成果转化。先后成功进行了--营养袋育苗、--人工采种育苗及日本落叶松、三倍体毛白杨、油橄榄、元宝枫、滇柏引种栽培。广泛推广混交林营造、abt生根粉、扦插育苗、两段育苗、高效复合剂等林业生产技术。坚持适地适树,采用科学合理的造林模式,不断提高造林成效,促进了林业三大效益的发挥6、工程管理形成了科学规范、合法有序的模式体系在各项林业工程建设管理方面,实行了项目法人制、项目监理制、招投标制、工程报帐制、审计监管制、质量事故追究制、大宗物资政府采购制和林政执法监察制,推进林业工作规范化、标准化进程,确保了各项工程高标准、高质量顺利实施,确保了全县林业事业持续、健康、高效、稳步发展。我县自--年以来所实施的各项林业重点工程项目均顺利地通过了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监测中心及省、市相关部门的检查验收。通过检查,各级检查组一致认为我县在实施各项国家林业工程项目方面,各级领导重视、实施情况良好,资金管理有序,政策兑现落实,工程成效显著,人民群众满意。二、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1、森林分布不均,林分质量不高全县森林资源特别是天然林资源在--山区分布较多,人工林在--和--低山分布较多,从总体情况看,北部--、南部--区森林较多,走廊地带森林较少,北部--区的森林集中分布在--界岭和--边界线附近以及分布于江河分水岭上。林分生态效能低,生态公益林功能布局不甚合理,分布不均,江河源头、水库集水区、城市饮用水源头、城镇居民生活环境、交通干线两侧等许多急需建公益林的地方,生态公益林建设尚不到位。全县森林面积--公顷,占林业用地总面积的--%,而森林蓄积--万m3,平均每公顷--- m3。森林覆盖率虽高,但森林生态功能还不理想,林相较好且生态功能较稳定的森林还不多。2、林业产业化建设滞后,全县林业产业规模小,科技含量低,结构不合理,特色林业经营没有做到集约化,加工只是初加工,林业经济效益还较低、生产力水平低。特别是山区农村,农村经济还较落后,农民靠山吃山,山不致富,希望在林,林无产业的现象还存在,林业产业化建设滞后。3、林业生态建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的矛盾突出。政府行为和农民合法利益的矛盾如何协调,生态建设的资金来源如何解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何体现,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如何分配,一直制约着全县林业事业的发展。4、林业事业经费缺口大,工作经费严重不足我县林业局机关共有在职人员--人,因地方财政困难,每年财政事业费拨款仅--人,每年事业经费仅--万元左右,致使林业事业经费缺口大、工作经费严重不足。5、基层林业站管理体制不顺,无收入来源全县-个中心林业站、--个乡镇林业站均为自收自支的全民事业单位,共有职工--人,县财政没有任何经费预算,调查报告《县关于建设生态区的调研报告(林业)》。 特别是天然林禁伐后,各乡镇林业站没有收入来源。天保工程实施后仅以天保资金勉强发放基本工资,各种津贴、补贴无力发放,职工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等各种保险金无力支付,正常工作、生产经费难以保障。6、林业森工企事业单位债务包袱沉重、各项工作难以正常开展由于受国家林业政策的调整,特别是--年天然林禁伐以来,到目前为止,全县国营森工企事业单位各类债务高达--万元,其中县--林场--万元,--有限公司--万元,国营--苗圃--万元。职工工资和退休生活费不能按时足额发放。县--林场、林产有限公司、国营--苗圃自天然林禁伐后,职工工资均按职工档案工资的50%发放。--年至--年-月,各森工企事业单位累计拖欠职工工资--余万元,职工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均无经济能力参加。职工供养直系亲属生活费、职工医药费和死亡职工丧葬费等费用长期无力支付。下岗人员安置压力大。全县森工企事业单位共有下岗人员--人,由于受资金、技术、林区自然地理条件等因素的限制,非林转产项目选择难、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很难实现转产分流,下岗失业人员得不到妥善安置,就业矛盾突出,直接影响职工队伍稳定。国有重点林区基础设施因资金匮乏,得不到必要的完善维护。主要是林区公路无力养护,林火隔离带无能力新建,林区输电线路、通讯线路因失修和欠费被迫中断使用,部分护林站房屋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隐患等方面直接影响林区职工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影响林区的安全稳定。三、未来五年绿化整体规划和工作思路1、指导思想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为基本前提,确立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为持续发展道路,坚持以生态优先,培育和增加森林资源为发展方向,减少水土流失,加强对江河源头、库湖周围、水系干流两侧及主要山脉脊部以及地带性顶级群落等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及生态重点区、生态脆弱区进行重点建设,以科技为依托,以实现青山绿水,富民强县为目标,加快林业产业开发和生态旅游建设步伐,把我县建成--江上游生态屏障,为全县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创造条件,再造山川秀美的新--。2、奋斗目标在管好现有森林资源的基础上,加大造林绿化步伐,继续稳步推进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大力发展林业产业,优化林业产业结构,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增加林产品有效供给,增加林业职工及林农的收入,力争到--年增加有林地面积--颂,消灭荒山--公顷,使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以上,消灭荒山荒坡,实现全面绿化,全县生态环境明显优化,生态状况明显改善,林业产业结构趋于合理,林业产业实力显著增强,林业总产值占全县国民生产总产值比重达-%以上,建成比较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基本实现山川秀美。(1)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生态公益林--公顷;(2)实施退耕还林--公顷,其中退耕地造林--公顷;(3)实施点撒播造林--公顷;(4)建立以核桃为主的干果经济林基地--公顷;(5)大力发展以森林食品和药材培植为主的新兴林产业;(6)加快以-----风景名胜区为龙头的生态旅游产业建设步伐。四、政策措施及建议1、强化政府行为,广泛宣传,形成共识,落实责任。建设“生态--”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技术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强化政府行为,纳入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一是要利用各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使全社会认识到建设“生态--”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扩大其在全社会的影响,以调动全社会对林业建设的关心和支持,提高广大干部和群众参与林业建设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二是生态发展战略必须调动全社会参与。林业活动不仅为提供生产木材和林产品,而且要达到保护环境、促进社会发展,为全社会谋福利的目的。只有全社会、全民、全方位投入到建设“生态--”中来,此项工作才会取得成功。三是要把生态建设放到巩固千秋大业的高度来对待,以治土安邦的雄略抓生态,以造福子孙的胸怀抓生态,以愚公移山的精神抓生态,把抓生态建设作为各级政府的重要工作任务。成立生态建设协调机构,负责生态建设的规划、策划、协调等管理工作,部门负责制进行分工、协作,切实把生态建设纳入 “十一五”规划的重要内容加以实施。2、建立和完善森林经营机制和补偿制度生态建设的经营目的是保护生态环境,生态建设很难直接获取经济利益,但对下游人们的人身财产安全有着巨大作用。但这些森林权属大多属于农民,由农民分散经营,为保证生态公益林事业持续稳定发展,必须对林权所有者进行补偿或按照自愿互利原则,采取转包或转让的方式,逐步把产权转让给国家或集体,由国家或集体经营。属国家产权的国家投入;属社会产权的由社会管理,补偿;属集体的可拍卖、租赁给国家,由国家管理和投入,或由国家投入和补偿,集体管理。建设生态,应多方筹措建设资金,除国家投入外,还应按“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建立和完善森林生态补偿制度。对依托森林获取收益的单位,如水电站、自来水公司、风景区、煤矿等,逐步征收绿化费,资源补偿费。对下游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需要上游保护好生态环境,通过九八年的特大洪灾的惨痛教训,使人们逐渐认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没有上游的良好生态环境,下游地区也就无安全感,经济上也会遭受重大损失,因此应征收生态补偿费(税)用于生态建设和管护。3、健全生态建设的政策体系一是坚持全社会办林业,全民搞绿化的基本方针,坚持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谁造谁有、合造共有,维护林权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造林育林积极性;二是鼓励林业企业和用木材做原料的企业建设原料林,促进贸工林一体化的形成和发展;三是进一步规范理顺木材及各类林产品的收益关系,规范流通领域和税费管理,取消一切不合理收费,切实减轻林业企业和林农的负担,充分保证经营商品林有较多的利益;四是完善经济、技术扶持政策,在投入方面,把公益林建设管护投资纳入公共财政预算,建立长期稳定的投资渠道;使商品林建设享有长周期、低利息的信贷政策。在税费方面,要积极争取调整不合理部分,实行轻税薄费,减轻经营者负担,使务林者能得利,植树者受其益,形成有利于刺激林业发展的良性机制。五是积极推广应用先进的科研成果,加强科学技术培训。4、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业。完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景观、游憩功能开发利用及基本设施建设,开发新的森林生态旅游景点及项目,充分利用区域环境优势,做大做好森林旅游蛋糕,使森林旅游成为林业经济新型的支柱产业。5、加大对林业事业经费的投入,确保生态建设正常开展政府应逐步理顺基层林业管理体制,逐步加大对林业事业经费的投入,将基层林业站人纳入政府机构工作人员序列编制,其经费列入公共财政事业范围,以解决基层林业站人员正常工作经费。国家森工企业,为生态建设的重要力量,国家应对其在资金、项目、政策上予以扶持和帮助,以缓解森工企事业单位面临的困境,使其在生态建设上发挥应有的作用。6、坚持科技兴林战略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加大林业、科技攻关、课题研究及林业新技术推广力度,强化林业科技队伍建设和培训工作,积极推行科技人员项目承包,促进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化,不断提升林业科技发展水平。7、建议对河流、省道、高速公路、铁路、腹部走廊、主要干道绿化建设一次性划拨用地红线。8、建议引导农民“借绿发展”、“借绿转型”,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在林地范围内的旧村改造或新村建设,都必须按绿色生态社区(或生态村)的要求进行,真正实现生态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三赢”目标。9、建议按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精神,将县内25度以上的陡坡地退耕还林,种树种果。10、腹部走廊裸岩复绿。腹部走廊岩石裸露地无泥土层覆盖,要在裸岩砾石上复绿,具有一定的难度,因工程措施难度较大及投资较多而均未采取复绿措施。建议腹部走廊采用爬墙虎等植物遮蔽岩石裸露地,可取得短平快的效果。

第四篇:林业生态园区建设调研报告

林业生态园区建设调研报告

一、我国林业生态建设概况

林业生态问题依然是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最突出的问题之一,生态产品依然是当今社会最短缺的产品之一,生态差距依然是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最主要的差距之一。 我国林业生态建设存在以下问题:1.我国林业生态建设的质量不高。治理措施的质量差,不能稳定地发挥预期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些地区由于树种选择及造林技术不当,植树造林成活率、保存率还很低,生态效益不明显。2.森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3.指导思想上存在着重经济轻生态的偏差。 长期以来对林业的认识存在严重偏差,世界公认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这就决定了林业的首要任务是生态环境建设。4.营造林业生态难度越来越大。由于生态环境的法律、法规宣传力度不够,一些部门、单位和个人对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全民的生态环境意识尚未完成,尤其是水土保持的基本国策意识和法制观念不强。5.生态环境建设项目管理体制不合理。6.科技服务体系不健全,治理成果技术含量低科技服务体系不健全和技术含量低是当前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问题之

一。从当前的情况看,科研成果的转化率比较低,一些重要的科研成果推广的速度还比较慢,科技含量低的问题十分突出,在治理措施的实施上,讲形式、不讲科学,造成人力物力的极大浪费。。7.缺乏一套保障林业生态环境发展的政策体系。 二、伊春市金山屯区林业生态建设现状

金山屯区林业生态园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巧妙结合,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自然景观主要集中在“峰岩泉”周围。峰岩泉,位于此旅游区西侧的上部,泉水常年保持摄氏零上8度,喝一口全身顿感无比舒畅。山泉上方的悬崖上,生长着一棵百年青松,如同山泉的忠诚卫士日夜恪尽职守。山泉南侧有一条沟,巨石山顶排到山脚,游人观赏需跳着走,故称“跳石林”。跳石林南侧,有刺嫩芽景区、五味子景区和成排的石人阵。状如人形的石人阵,似出兵、似布阵,景观奇特,气势磅礴。人文景观有矿泉水“金水山泉王”生产车间,由透明玻璃与外界隔断,纯天然矿泉水从海拔2700米的山顶顺管道引来,游人可从玻璃墙外看到各式作间的生产过程,这样的“透明”生产,令游人感到新鲜有趣。广场的草坪不怕践踏,其中设有5处篝火点燃点,供游人夜间狂欢之用。北侧有木制别墅供游人留宿,每个单间内设施简朴而舒适。山下峰岩湖,湖水平稳如镜,可游泳、划船、钓鱼。这里冬天还可滑雪、溜冰、观雪景、打雪仗。 金山屯区林业生态正在逐步发展中,林业园正在向旅游区的打造而发展,植被保护及野生动物的保护法规完善。目前金山屯区正在致力于建设绿色小镇,而林区生态园的建设在其中属于重点建设部分,在保护生态园的基础上适当进行开发,吸引游客,

为着建设旅游生态园而努力。

三、伊春市金山屯区林业生态发展模式及探究

金山屯林区的生产重点已从木材生产为主转向森林保护和各类非物质资源开发为主上来,发展营林产业、木材生产业、林产工业、种植养殖业、森林食品业、北药产业、森林生态旅游业、清洁能源业等“八大产业”,即:打造国家重要的森林生态屏障;打造国家重要的木材战略储备基地;打造重要的林产工业基地;打造重要的森林食品基地;打造知名的森林生态旅游胜地;打造美丽宜居的森林生态城区;打造更加文明和谐的新林区。

四、伊春市金山屯区林业生态发展的成功经验及存在的问题

金山屯区地处小兴安岭,有着丰富的生态林业资源,此地野生动植物高度密集,有着数量可观的珍惜保护动物,以及珍惜药材和山货。生态发展迎合可持续

发展战略。当地人利用原始生态,合理的对林业区进行开发,使旅游业得到初步发展。林业区生态保护非常完整,防火措施非常好,而且绿色无污染。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能够进一步向其它产业发展,这是生态发展的一种宝贵难得的经念。然而这对致力于向旅游业发展的林区来说,还是存在着很大的问题。首先,此处交通不便利,无法满足外来游客的出行,对发展造成很大的障碍。其次,金山屯林区生态业发展宣传不够好,不能吸引更多的外来投资者,资金不够不能达到大力开发的目的。再次,生态发展形势比较单一,要发展成为多元化多层次的林区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最后,应该配合其他产业的发展,因为发展的目的都是推动金山屯的跃进。金山屯的林业生态发展才属于起步期,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止步于现在,以后的发展还会越来越好。

五、伊春市金山屯区林业生态发展对现代林业发展的启示

1 坚持思想重林,始终突出林业基础地位,该区注重从思想战略上重视林业,坚持生态与经济并重的发展理念不动摇;坚持发展现代林业的基本方向不动摇;坚持培育资源的永恒主题不动摇。2开展绿化攻坚,打造生态宜居旅游区,不断加强林业生态建设,放大生态环境优势,将优良的生态环境打造成永兴最具特色的名片、最具影响的品牌。3 加快产业转型,全面促进产业升级增效,以林产品多样化需求为导向,以兴林富民为目标,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强力推进林业产业升级增效,实现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良性互动。4实施封山育林,全面提升城市发展品味,坚持封育并举是打造山水相映、城林交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旅游胜地的重要举措。同时,加大“三边”造林绿化力度,对荒山荒地人工造林和采伐迹地人工更新造林实行补贴,着力培育森林资源。5 坚持依法治林,积极巩固绿色开发成果,完备的森林生态体制要求永兴林业资源保护工作必须先行一步,棋高一着,通过积极作为,降低灾害发生率。

第五篇:县关于建设生态区的调研报告(林业)

环境与发展,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课题,21世纪是生态世纪,树立新的生态意识,寻求新的发展战略,走生态化之路已是世界发展的大趋势。世纪之交,世界因气候变异、环境污染、土地荒漠化等一系列环境问题,无不使全球视点聚焦于生态上。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实施的两大战略之一,而可持续发展是一种以自然资源为基础,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协调,文秘部落 达到自然──经济──社会系统的健康发展与繁荣。根据市委、市政府确立建设“生态--”,--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建设“生态--”的奋斗目标。林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为人类生存提供了基础资源,处在维护地球生命、改善人类生存空间的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地位,在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保障和支撑作用,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对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起着决定性作用,森林作为人类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自然资源,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重要战略意义。主要以经营森林的林业,既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更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事业,肩负优化环境和促进发展的双重使命。为此,加快林业发展,建设生态家园,已成为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一、绿化现状我县林业工作始终坚持“绿山富民奔小康”和“把--建成--江上游绿色生态屏障”的指导思想,依托长江防护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项目等林业重点工程,加大造林绿化和资源保护工作力度,全面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加快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林业产业发展步伐,全县林业工作步入持续、高效、良性发展轨道。特别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的出台,为新时期我县林业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面,开辟了广阔的发展前景。1、造林绿化成效显著,森林覆盖率、林木蓄积量持续增长。继--年全县基本绿化达标后,十年完成造林更新--万亩,封山育林--万亩。--年全县实现初步绿化,森林覆盖率达到--, 自--年我县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两大工程以来,全县共实施各类重点工程人工造林--万亩(其中天保公益林人工造林--万亩,退耕还林--万亩,退一还二荒山造林--万亩), 封山育林-万亩(其中天保公益林--万亩,德援项目--万亩),飞播及人工点撒播造林--万亩,种苗工程--亩,实施天保工程森林管护面积--万亩。通过各项林业重点工程的实施和森林经营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全县森林覆盖率每年以--%的速度递增,达到---%,森林蓄积每年以-----万立方米的增量持续增长,全县活立木蓄积达到--万立方米。森林植被总量得到快速恢复增长,森林质量得到明显提高,林业用地面积已达--公顷,占全县幅员面积的--%。2、完备的生态体系初步建立,生态环境明显改观通过长江防护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飞播造林工程等各项林业重点工程项目的实施,使全县林业生态体系基本形成,林业生态效益逐步发挥。各类森林经营类型面积比例和林种、树种结构科学合理,为我县林业三大效益的有效发挥奠定了基础。全县水土流失面积减少了--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量减少--万吨,森林年蓄水量保水量达--万立方米,全县生态环境、人居条件、工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3、林业产业体系初具规模,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在稳步推进林业生态体系建设的同时,加快林业产业体系建设,坚持生态建设和产业建设齐头并进,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建设生态化的要求,以林业重点工程项目为依托,以--大支柱产业为主导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战略,先后发展---多万株,发展--万亩,茶叶--万亩,油橄榄--亩。全县先后建立了一批以--、--为主的工业原料林基地;以--、--为主的干果基地;以--、--、--、--、--为主的中药材种植基地;以--、--为主的养殖基地;以香菌、木耳、蘑蓣为主的森林蔬菜基地;以--、--为主的木本油料基地;以--、--为主的生态旅游基地。全县2014年林业总产值达--亿元,占全县国民生产总值的--%,为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4、依法治林得到加强,森林动植物资源及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自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以来,全县--万亩天然林资源得到全面有效保护。林政资源管理工作步入了正规化、制度化、标准化的管理轨道,森林公安重拳出击,严厉打击了各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全县林区已连续--年未发生重大森林火灾、森林病虫害和恶性林政案件,大量的动植物得以生存和繁衍,林区治安秩序良好。5、种苗建设保障有力,科技兴林富有成效各项重点工程的实施,有力推动了我县林木种苗工程建设基地化、规模化、产业化进程。全县育苗基地面积达---余亩,每年可生产各类合格苗木---万株,确保了全县各类工程造林用苗之需。在科技兴林方面,为确保各项工程顺利实施,我县坚持以科技为先导,加大科技投入,加大科技推广和科技成果转化。先后成功进行了--营养袋育苗、--人工采种育苗及日本落叶松、三倍体毛白杨、油橄榄、元宝枫、滇柏引种栽培。广泛推广混交林营造、abt生根粉、扦插育苗、两段育苗、高效复合剂等林业生产技术。坚持适地适树,采用科学合理的造林模式,不断提高造林成效,促进了林业三大效益的发挥6、工程管理形成了科学规范、合法有序的模式体系在各项林业工程建设管理方面,实行了项目法人制、项目监理制、招投标制、工程报帐制、审计监管制、质量事故追究制、大宗物资政府采购制和林政执法监察制,推进林业工作规范化、标准化进程,确保了各项工程高标准、高质量顺利实施,确保了全县林业事业持续、健康、高效、稳步发展。我县自--年以来所实施的各项林业重点工程项目均顺利地通过了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监测中心及省、市相关部门的检查验收。通过检查,各级检查组一致认为我县在实施各项国家林业工程项目方面,各

欢迎阅读其他精彩范文:

生态市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虞城县张集镇加强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情况调查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论文

基层林业工作站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基层林业工作站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第1篇第2篇第3篇第4篇第5篇更多顶部目录第一篇:县新农村建设调研材料第二篇:我市新农村建设调研材料第三篇:我市新农村建设调研材料第四篇:县新农村建设调研材料第五篇:新农村建设调研材料更多相关范文正文第一篇:县新农村建设调研材料

 2014年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央一号文件以及全国两会均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热门话题,标志着中国改革和发展重点转向农村,新农村建设正式成为国家发展战略。这同时也是我国发展道路上的又一次“战略提升”。但由于这次新农村建设并未触及与农民切身相关的土地制度改革,这就决定了它在一开始对广大农村和农民的思想上和行动上的影响程度,不可能同如上世纪80年代初,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开启我国的改革开放一样,对广大农村起到“前所未有”的影响和“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的同时,仍听不到作为新农村建设主体农民”自己的声音。建设新农村绝非一场运动,在当前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流舆论覆盖下,我们同样需要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的冷静思考,更需要倾听广大农民的意见和看法。

我们正是带着这个问题,对我县的多个乡村进行调研,对新农村建设中的问题进行剖析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思考,仅供领导决策参考。

一、当前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四个突出问题

(一)目标上不知所措。新农村建设为我们明确提出了提出五大目标,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在调查中,发现目前各级特别是农村基层对新农村到底如何起步、具体怎么分步走、要建成什么样子等,根本没有明确思路。只知道上级和政策怎么要求,自己就怎么做。并把新农村建设等同于新村建设,大多热衷于修村级公路、修村部、修水厂等之类的事。因为相比之下,只有“农村基础设施改善”这一目标自己易做、大家易见,同时相对见效较快,而其他四大建设目标则相对比较长远、难以奏效、或是比较抽象。

(二)思想上等靠索要。建设新农村中央讲了三句话,第一句是依靠农民的辛勤劳动;第二句是国家政策要加以扶持;第三句是要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调查中则发现新农村建设中的“半步”思想比较流行:就是新农村建设早一步有可能多费自己的财、多费自己的力,反而结果可能和别的村一样;迟一步又可能好处都让别的村占尽,不能享用自己份内的上级投资计划;只有早半步或是慢半步正好,既不致于多耗费自己的人力、财力、物力而和别人享受一样新农村建设成果,又不致于新农村建设起步太迟而成为落后村。有的甚至是连村里力所能及、举手之劳的事都抱着等靠思想,如陈家嘴镇有一个村沟渠不通,投几个工就能解决的事,支部书记却要求新农村建设的后盾单位帮助投资疏洗。部分乡镇党委书记公开表示:“新农村建设,我们不急。国家财力只会越来越强,省市财政收入也会不断增加,上级对农村的投资也只会越来越大,到时说不定上级会帮我们把新农村全部建设好,现在根本不需要费财、费神、费力,再说以我们现在的财力,根本不具备新农村建设所需的资金配套实力。”座谈中,村民们对新农村建设反映最多就是目前村里一无钱财,二无资源,三来支部又没有号召力。所以对新农村建设抱的希望不大,只求能把村里的路修好,要是真能解决看病贵、读书难的问题就已经很满足了。

(三)行动上急功近利。实际上,城市经济发展初期的很大一部分也是围绕着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而展开的。从这一点来看,新农村修公路、扩村部、建水厂本无可厚非。但在规划未出的情况下,大家都一哄而上,只求有项目,不管项目是否紧急、是否长效。如建一座小型自来水厂,可以指望上级的支持,但总不能长期指望靠政策投资来养活它。按目前情况分析,养活一座小型自来水厂,必须能长年保持约有500个用户、2014人的生活用水才行,但如果村民居住太散,铺设管道太长,水厂的经济效益是不会乐观的。所以在村民集居点未规划出来的情况下,将不可避免地造成部分无效投资。出现此类现象,一方面是因为部分换届新上任的村干部抱着必须在任期内做出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的思想影响;另一方面在目前国家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省、市、县三级每年财政增量重点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倾斜的大好时机,自己不为本乡本土争回一点投资,地方组织则显得无能;再就是乡村经济捉襟见肘,正常的工作都难以开展,向上、向外争回一点资金,自身的日子也会好过一点。

(四)人才上严重缺乏。一是规划人员严重缺乏。目前全县没有一家具有规划设计资质等级的专业院所,县新农村建设办这方面的专业人才也仅有一名,当前编制完成五图一书”草案的只有安障会子庙村、安裕乡安庆村、安全志中村等3个市级示范村,这与目前村庄规划的紧迫性严重不符。二是培训农民的专业人员严重缺乏。乡镇机构改革后,原来网络强大、服务齐全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已形同虚设,农民素质教育办公室等机构自身都难以为继,目前农业技术人才和农业科技转化能力严重不足。三是农村经营管理人才严重缺乏。言传不如身教,农村尤为如此。农村经济其实就是能人经济,农民差

第二篇:我市新农村建设调研材料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能否持续、健康发展,关系到国民经济全局;农村是否稳定,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农民能否增长,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性更加明显,解决“三农”问题也成为农业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党中央、国务院连续几年以一号文件强调农业农村工作,进一步说明农业农村工作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我们责无旁贷。通过对全市调研,对我市新农村的建设提出如下建议:

一、成功经验及做法

(一)调整种植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产品

以“点”为中心,主要着手建设期限短、效益高、见效快的示范基地,实施基地带动战略。推行“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发挥规模效应,实施定单农业,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农业产业化建设新格局,推进“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农业产业经营方式,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大力推广“两杂”良种,抓好新品种的试验示范。树立“粮食要增产、种子应先行”的指导思想,做好“两杂”良种为主的种子调运和供种工作;大力发展优质稻和再生稻,为我市粮食生产开辟一条新途径;调整油菜、小麦种植面积,扩大和发展薯类作物种植面积;积极发展无公害蔬菜和反季节蔬菜,逐步实现蔬菜生产基地化、技术规范化、专业化和规模化。

(二)积极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实现农村现代化、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重要途径,是建设现代农业、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是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以市场为导向,对自愿转移的农民工开展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的就业能力。积极推行劳动预备制度,组织农村未能继续升学准备进入非农产业或进城务工的初中毕业生参加必须的转移就业前培训,使其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等级证书,为进城务工作好充分准备。

做好农民工跟踪服务和就业指导工作。主动参与农村劳动力就业市场体系建设,为学员就业创造条件并提供信息服务,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减少农村富余劳动力流动的盲目性,降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成本。建立农民工培训人才资源库,把各类教育培训机构、中介机构、用人企业等各种资源组织起来,全方位开展农民工培训转移就业工作。2014--2014年,为使农民工向城镇转移,并设了竹加工、建筑装璜、美容美发、保健按摩、机电、计算机、家政服务、汽修、旅游与酒店管理十大专业,对4000名农民工进行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培训,现已全部培训结束,大部分已实现转移就业。

(三)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发展沼气生态农业建设

沼气资源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对沼气资源进行综合利用,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民生活环境的改观。实施沼气建设,将生态农业和效益农业有机结合起来,开展“猪---沼---菜”、“猪---沼---鱼”、“猪---沼---果”生产示范,对沼渣和沼液进行综合利用,大大提高了农村经济社会效益。通过经济效益评价,每口沼气池每年可为农户节约用煤2.72吨,直接经济效益每户每年在475元以上,综合经济效益每户每年800元以上。截至2014年,全市已修建沼气池5600口,绝大部分进行“一池三改”。

(四)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继续做好减轻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防止农民负担反弹,制定了农民负担监督工作目标责任书,并与各乡镇和7个涉农部门签订了《农民负担工作责任书》。认真贯彻落实《土地承包法》,加大宣传力度,做到家喻户晓,并切实加强对土地承包合同的管理,热情接待上访群众,及时解决上访问题。指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执行的新的财会制度的建立,规范农村财务制度,使减负工作落到实处。

二、农村建设和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

首先,当前我市农业农村生产连年出现“四个减少”,耕地面积减少,粮食播种面积减少,粮食产量减少,人均占有量减少,其中最重要的是我市耕地面积由于退耕还林、退耕还竹等因素,正在大幅度减少。其次,我市受自然条件、土壤肥力等因素制约,使得种植业结构调整的空间有限,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布局分散,难以形成规模,再加之基础设施滞后,产销衔接不紧密,农产品流通不畅,严重制约了农业产业化步伐。第三,鉴于赤水特殊的地理特征和地质条件,造成常规农业先天性不足,出现严重挤压的格局,加之投入不足,管理体制不顺,导致了农业适用技术推广的滞后,给常规农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各乡镇五站合一建“农服中心”,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双重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管理不畅的现象,这使得农业行政部门协调难度加大,服务功能很难得到全面发挥。再加之乡镇工作头绪多,农服中心工作人员经常抽调到其它部门工作,就使得农技干部无法专心从事农技推广工作,农技推广造成滑坡的现象。第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2014年,我市实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专门成立领导小组,指导全市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培训工作,进行组织协调,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引导性培训的宣传力

第三篇:我市新农村建设调研材料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能否持续、健康发展,关系到国民经济全局;农村是否稳定,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农民能否增长,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性更加明显,解决“三农”问题也成为农业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党中央、国务院连续几年以一号文件强调农业农村工作,进一步说明农业农

村工作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我们责无旁贷。通过对全市调研,对我市新农村的建设提出如下建议:一、成功经验及做法

(一)调整种植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产品

以“点”为中心,主要着手建设期限短、效益高、见效快的示范基地,实施基地带动战略。推行“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发挥规模效应,实施定单农业,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农业产业化建设新格局,推进“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农业产业经营方式,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大力推广“两杂”良种,抓好新品种的试验示范。树立“粮食要增产、种子应先行”的指导思想,做好“两杂”良种为主的种子调运和供种工作;大力发展优质稻和再生稻,为我市粮食生产开辟一条新途径;调整油菜、小麦种植面积,扩大和发展薯类作物种植面积;积极发展无公害蔬菜和反季节蔬菜,逐步实现蔬菜生产基地化、技术规范化、专业化和规模化。

(二)积极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实现农村现代化、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重要途径,是建设现代农业、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是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以市场为导向,对自愿转移的农民工开展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的就业能力。积极推行劳动预备制度,组织农村未能继续升学准备进入非农产业或进城务工的初中毕业生参加必须的转移就业前培训,使其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等级证书,为进城务工作好充分准备。

做好农民工跟踪服务和就业指导工作。主动参与农村劳动力就业市场体系建设,为学员就业创造条件并提供信息服务,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减少农村富余劳动力流动的盲目性,降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成本。建立农民工培训人才资源库,把各类教育培训机构、中介机构、用人企业等各种资源组织起来,全方位开展农民工培训转移就业工作。2014--2014年,为使农民工向城镇转移,并设了竹加工、建筑装璜、美容美发、保健按摩、机电、计算机、家政服务、汽修、旅游与酒店管理十大专业,对4000名农民工进行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培训,现已全部培训结束,大部分已实现转移就业。

(三)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发展沼气生态农业建设

沼气资源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对沼气资源进行综合利用,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民生活环境的改观。实施沼气建设,将生态农业和效益农业有机结合起来,开展“猪---沼---菜”、“猪---沼---鱼”、“猪---沼---果”生产示范,对沼渣和沼液进行综合利用,大大提高了农村经济社会效益。通过经济效益评价,每口沼气池每年可为农户节约用煤2.72吨,直接经济效益每户每年在475元以上,综合经济效益每户每年800元以上。截至2014年,全市已修建沼气池5600口,绝大部分进行“一池三改”。

(四)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继续做好减轻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防止农民负担反弹,制定了农民负担监督工作目标责任书,并与各乡镇和7个涉农部门签订了《农民负担工作责任书》。认真贯彻落实《土地承包法》,加大宣传力度,做到家喻户晓,并切实加强对土地承包合同的管理,热情接待上访群众,及时解决上访问题。指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执行的新的财会制度的建立,规范农村财务制度,使减负工作落到实处。

二、农村建设和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

首先,当前我市农业农村生产连年出现“四个减少”,耕地面积减少,粮食播种面积减少,粮食产量减少,人均占有量减少,其中最重要的是我市耕地面积由于退耕还林、退耕还竹等因素,正在大幅度减少。其次,我市受自然条件、土壤肥力等因素制约,使得种植业结构调整的空间有限,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布局分散,难以形成规模,再加之基础设施滞后,产销衔接不紧密,农产品流通不畅,严重制约了农业产业化步伐。第三,鉴于赤水特殊的地理特征和地质条件,造成常规农业先天性不足,出现严重挤压的格局,加之投入不足,管理体制不顺,导致了农业适用技术推广的滞后,给常规农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各乡镇五站合一建“农服中心”,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双重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管理不畅的现象,这使得农业行政部门协调难度加大,服务功能很难得到全面发挥。再加之乡镇工作头绪多,农服中心工作人员经常抽调到其它部门工作,

就使得农技干部无法专心从事农技推广工作,农技推广造成滑坡的现象。第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2014年,我市实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专门成立领导小组,指导全市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培训工作,进行组织协调,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引导性培训的宣传力度不够大,使部分农民对

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培训过程中基础设施和师资力量薄弱,学员自身素质低,培训的效果没有得到最好的发挥;培训与转移结构不科学,学员培训多数是就地转移,向经济发达地区转移的比例较小;各培训基地协调不够,为完成各自任务,各培训机构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整体,农业部门在协调上存在着很大的困难。第五,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急需解决,植物检疫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在赤水基本上是一片空白,农民的生产和城镇居民的生活缺乏基本保障。此项工作应提高到政府重要议事日程上予以启动,除配套工作经费外,应配备必要的检测检验仪器,对进入我市的农业生产资源和农产品进行检验检测,确保群众生活安全。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几点建议

(一)深刻领会精神,切实加强领导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中发[2014]1号)和中共遵义市委、遵义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大支农力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意见》(遵发[2014]4号)文件指出,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主题,立足于建立促进农业增效的长效机制,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以科学的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进一步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各级党委、政府要深刻领会文件精神,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工作。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做到领导到位,措施到位。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层层落实责任,把农业农村工作纳入对下级政府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保证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二)加大农业经费投入。农村工作需要经常下到基层,随时掌握第一手资料,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定期开展业务技术培训,指导全市技术工作,使得工作经费严重不足。各级政府要大力支持农业部门工作,给予解决一定的工作经费。上级业务部门也要安排一定的项目资金,推动赤水农业健康发展,坚持政府推动和市场运作相结合,逐步形成政府投入为导向,其它投资为主体的主渠道投资格局。

(三)大力推进优质农产品体系建设

建立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加工基地,计划实施优质稻生产基地2万亩,优质糯玉米生产基地2万亩,建立优质农产品加工厂一个,全面实行“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生产格局。建立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按照赤水的气候特征和地理条件,建立城郊早熟型、高山延后型、交通要道加工型的蔬菜基地。建立专业农产品批发市场,促进我市农产品有效流通,推动我市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机构,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推行市场准入制度,严把上市产品质量关,推动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快速发展,提高我市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四)大力加强沼气生态农业建设,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积极实施国债和省沼建设项目,到2014年共修建沼气池1000口,普及全市各乡镇、各村组彻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积极推广沼液和沼渣的综合利用,在全市实施“三沼”综合利用项目以及“猪--沼--粮”、“猪--沼--鱼”、“猪--沼--果”等综合示范项目。

(五)实施培训工程,提高转移就业

2014--2014年,对全市30000名农村劳动力开展引导性培训,并对其中12014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对4000人开展阳光工程示范性培训,并转移到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就业。这就要求我们要加大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宣传力度,周密部署,精心组织,进一步加强和各培训机构的协调能力,整合教育培训资源,改造和完善一批教育培训机构,改善教学培训条件,建立一批起示范带头作用的农民工培训基地。跟踪做好农民工信息服务工作和就业指导工作,为学员的就业提供信息服务并制造条件,努力提高转移就业率。

赤水市农业局张宗平

第四篇:县新农村建设调研材料

 2014年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央一号文件以及全国两会均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热门话题,标志着中国改革和发展重点转向农村,新农村建设正式成为国家发展战略。这同时也是我国发展道路上的又一次“战略提升”。但由于这次新农村建设并未触及与农民切身相关的土地制度改革,这就决定了它在一开始对广大农村和农民的思想上和行动上的影响程度,不可能同如上世纪80年代初,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开启我国的改革开放一样,对广大农村起到“前所未有”的影响和“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的同时,仍听不到作为新农村建设主体农民”自己的声音。建设新农村绝非一场运动,在当前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流舆论覆盖下,我们同样需要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的冷静思考,更需要倾听广大农民的意见和看法。

我们正是带着这个问题,对我县的多个乡村进行调研,对新农村建设中的问题进行剖析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思考,仅供领导决策参考。

一、当前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四个突出问题

(一)目标上不知所措。新农村建设为我们明确提出了提出五大目标,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在调查中,发现目前各级特别是农村基层对新农村到底如何起步、具体怎么分步走、要建成什么样子等,根本没有明确思路。只知道上级和政策怎么要求,自己就怎么做。并把新农村建设等同于新村建设,大多热衷于修村级公路、修村部、修水厂等之类的事。因为相比之下,只有“农村基础设施改善”这一目标自己易做、大家易见,同时相对见效较快,而其他四大建设目标则相对比较长远、难以奏效、或是比较抽象。

(二)思想上等靠索要。建设新农村中央讲了三句话,第一句是依靠农民的辛勤劳动;第二句是国家政策要加以扶持;第三句是要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调查中则发现新农村建设中的“半步”思想比较流行:就是新农村建设早一步有可能多费自己的财、多费自己的力,反而结果可能和别的村一样;迟一步又可能好处都让别的村占尽,不能享用自己份内的上级投资计划;只有早半步或是慢半步正好,既不致于多耗费自己的人力、财力、物力而和别人享受一样新农村建设成果,又不致于新农村建设起步太迟而成为落后村。有的甚至是连村里力所能及、举手之劳的事都抱着等靠思想,如陈家嘴镇有一个村沟渠不通,投几个工就能解决的事,支部书记却要求新农村建设的后盾单位帮助投资疏洗。部分乡镇党委书记公开表示:“新农村建设,我们不急。国家财力只会越来越强,省市财政收入也会不断增加,上级对农村的投资也只会越来越大,到时说不定上级会帮我们把新农村全部建设好,现在根本不需要费财、费神、费力,再说以我们现在的财力,根本不具备新农村建设所需的资金配套实力。”座谈中,村民们对新农村建设反映最多就是目前村里一无钱财,二无资源,三来支部又没有号召力。所以对新农村建设抱的希望不大,只求能把村里的路修好,要是真能解决看病贵、读书难的问题就已经很满足了。

(三)行动上急功近利。实际上,城市经济发展初期的很大一部分也是围绕着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而展开的。从这一点来看,新农村修公路、扩村部、建水厂本无可厚非。但在规划未出的情况下,大家都一哄而上,只求有项目,不管项目是否紧急、是否长效。如建一座小型自来水厂,可以指望上级的支持,但总不能长期指望靠政策投资来养活它。按目前情况分析,养活一座小型自来水厂,必须能长年保持约有500个用户、2014人的生活用水才行,但如果村民居住太散,铺设管道太长,水厂的经济效益是不会乐观的。所以在村民集居点未规划出来的情况下,将不可避免地造成部分无效投资。出现此类现象,一方面是因为部分换届新上任的村干部抱着必须在任期内做出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的思想影响;另一方面在目前国家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省、市、县三级每年财政增量重点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倾斜的大好时机,自己不为本乡本土争回一点投资,地方组织则显得无能;再就是乡村经济捉襟见肘,正常的都难以开展,向上、向外争回一点资金,自身的日子也会好过一点。

(四)人才上严重缺乏。一是规划人员严重缺乏。目前全县没有一家具有规划设计资质等级的专业院所,县新农村建设办这方面的专业人才也仅有一名,当前编制完成五图一书”草案的只有安障会子庙村、安裕乡安庆村、安全志中村等3个市级示范村,这与目前村庄规划的紧迫性严重不符。二是培训农民的专业人员严重缺乏。乡镇机构改革后,原来网络强大、服务齐全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已形同虚设,农民素质教育办公室等机构自身都难以为继,目前农业技术人才和农业科技转化能力严重不足。三是农村经营管理人才严重缺乏。言传不如身教,农村尤为如此。农村经济其实就是能人经济,农民差

的不是干部,而是会带头经营的村级班子。这从华西村、南街村以及村级经济发展发达的江浙、广东的发展情况就可以清晰看出。

二、当前基层期待上级着力解决的五个突出问题

(一)农村“三大民生”问题。上学难、看病难、行路难等问题,可称之为当前农村新的三大民生问题。调查中我们发现,带给农民最大痛苦的并不是疾病本身,而是医疗体制造成的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农民最大的担心就是得病,得病后怕进医院,怕耽误时间为子女挣钱读书。相比之下,农村教育之痛比患病之痛更加剧烈。一名普通高中一年约要花费6000-8000元,一名普通大学生一年约花费15000元,而我县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150元,基本处于全市、全省、全国的平均水平,也就是说以我县农民的收入水平,2个农民才能供养一名高中生,5个农民才能供养一名大学生。对于行路难的问题,安全乡高阳村的村民最有发言权。近年来,安全乡农民从订单榨菜的生产获利颇丰。但高阳村却因交通不便,榨菜需经菜农肩挑手提运上板车,再由板车转手扶拖拉机运出,由于交通费用过高,在别的村一亩可获利200多元的情况下,高阳村的菜农则收效甚微,甚至亏本。

(二)乡镇政权和村级组织的行政经费缺口问题。乡镇机构几经改革,上级是人疲马乏,基层是人心惶惶,结果人员包袱依然沉重。免征农业税后,靠有限的国家转移支付资金肯定无法维持生存,村级管理人员也是无米下锅,乡镇政权和村级组织履行服务农民和管理农村社会的行政职能所需的行政经费缺口越来越大。乡村两级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组织者和实施者,总不忍心在他们捆住肚子的情况下,去领导广大农民把新农村建设好。

(三)乡镇管理体制问题。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转变政府职能的改革搞了四次,均没有取得明显的成功。官本位的管理体制和有待完善的干部提拔机制的存在,使领导干部的对上负责制仍没有转变为对下负责制,农民遭受领导者短期行为和形象工程造成痛苦的现象不可避免,并引发了不少新的矛盾:新农村建设,明确农民是主体;建设资金的投入使用,政府部门是主体。在这种管理体制下,国家对农村的各项补贴和对新农村建设的各项投资必将被原有体制所稀释,政府部门在新农村建设资金的使用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产生新的“权贵部门”。

(四)乡村债务问题。据初步统计,全县(本站向你推荐WWw.hAOWord.COm)目前乡村总负债约6亿元,20个乡镇本级乡乡负债,且平均超过1000万元;258个行政村中,村平负债在130万元以上,负债最多的村达到了400万元,2014年获县委表彰的无债村仅有15个。黄山头镇界沟村现负债117万元,约低于全县平均水平,据其支部书记周胜赋反映,每年的年关和村级兑现,是支部书记被逼债而最难熬的时期,不光人要到处躲,就是兑现的物质也要四处分散藏,一年中应付债主的精力至少要花费支部书记的40。同时,乡村债务的存在,也是乡村两级组织对广大人民群众树立诚信的巨大障碍。乡村债务包袱不卸下来,新农村建设同样难以起步。

(五)财政资源配置方式问题。当前我国用于农村建设的大部分资金采取“跟着项目走”的办法,争取到项目就意味着拿到了更多的建设资金。而大多数项目又要求地方各级政府资金配套,省里的项目要求市县两级财政配套,国家项目则要省市县三级配套。像我们这样财政状况拮据的县,在争取项目过程中就肯定处于劣势。为了拿到农村建设项目,多数时候尽管配套资金还没着落,首先一定要爽快地承诺下来,千方百计保证拿到项目。项目到手后,出于财政的压力,配套资金缩水或是项目质量折扣的事,也就在所难免。农村建设资金“嫌贫爱富”的项目资金配套体制,很有可能导致县域之间“富者越富、贫者越贫”。

三、当前决策者应树立的四种思想观念

(一)树立新农村建设的长远观念。目前对新农村建设到底需要多长时间完成,有两种观点比较有代表性。北大教授林毅夫提出我国新农村建设应当在2014年完成,政府财政可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足够的资金。他所依据的两条逻辑是:一方面通过农业劳动力非农产业转移,促进农民增收;另一方面增加对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消费,消化已经过剩的产能。而著名经济学家华生则旗帜鲜明提出反对意见,他表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需要进行严密的规划和科学的论证,从现在起仍然大约需要40-60年左右的时间;新农村建设基本完成,其基本标志应该是农村和农业实现现代化。从当今世界发达国家的共同特征来看,其标志是整个国家已经现代化,农村和城市的收入和现代化程度的差距已经消失,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通常下降到5%-10%左右。按照这个标准,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完成要到2014年前后,大体上需要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起步阶段(现在到2014年)。这一阶段新农村建设除了农业生产、科技和市场组织以外,重点应当是农村的教育、培训、卫生和医疗,为农村人口提供基本生活保障,提高农村的人口素质,做好城乡统筹和衔接,适应农村人口向城镇大规模转移的需要。做好“减少农民、富裕农村”的大文章。第二阶段:展开阶段(2014-2014年)。这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阶段,在这个阶段,随着目前9.5亿农村人口从占总人口比重的70%下降到30%-40%左右,城乡人口和居住格局大体清晰,乡村的村落布局也开始初见端倪,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可以较大规模展开。第三阶段:完成阶段(2014年到本世纪下中叶)。这一阶段的建设,主要是实现农业的高度集约化和现代化,农村布局会依此有进一步的发展和调整,同时适应后城市化阶段一部分城市就业人口在乡村居住的需要,乡村居住逐步成为一种现代时尚居住方式。

(二)树立以县域经济发展促进农村生产发展的观念。当前出现这样一种认识,或者说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观点,就是把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局限于农村,就农村建设农村,以农村发展农村,而忽视用整个县域经济的发展来促进农村生产发展。县域经济是农村生产发展的集中反映,只有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才能更好地实现以城带乡、以工促农,从而实现城乡协调发展,这其实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应有之义。

(三)树立外内并重的劳动力转移观念。国家免征农业税后,又系统实施新农村建设工程,是不是说把农村建好了,把农民留在农村,让农民工回到农村发展。调查中我们发现许多村民深以为然,他们中大多数认为不可能打一辈子工,农民终究还是要回到农村。目前城乡户口差别逐渐缩小,市民申请农村户口的事例已屡见不鲜。农民问题的根本是增加收入,增加收入的根本就是减少农民。1997年之后,我县农民新增收入的50%来源于非农产业,农民来自非农产业的收入在农民纯收入的比重中已经突破40%,这说明,农民不外出,收入则很难提高。同时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演进经验来看,按照国家现在的规划,到2014年全国农村即使3亿多人定居到城市,也还有5亿多人在农村。所以转移农民必须外内并重,在重点向大城市转移的同时,也要注意加快中小城镇建设,扩充中小城镇对农村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但转移重点应放在前者,所以我们要摒弃旧有的“离土不离乡”的劳动力转移思想。

(四)树立以县城建设为重点的小城镇建设观念。建设中小城镇,重点应是县城,当然个别有产业支撑的乡镇集镇也应在之列,但不能遍地开花。一般来说,乡镇规模太小,辐射能力太弱,还达不成一个城市的规模,而且资源占用太大。相对于农民进入大城市,进入县城的代价要小得多,首先离家近,语言、气候,饮食习惯等问题都不成问题,安家置业成本也较低,农民容易转化为市民,身份置换时间相对较短。

四、当前基层应积极探索的四个问题

(一)如何制定具有本地的特色的村庄规划。制定村庄规划,无论对建设、国土等政府部门,还是对专业规划设计单位来说,都还是新生事物,而且新农村建设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个方面,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规划设计的内容比较复杂,对普通村民来说还比较超前。这就需要县、乡、村进行积极探索,在村庄规划中必须明确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思路、目标和措施。

(二)如何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及党员的公信度和凝聚力。目前农村基层组织及党员的公信度和凝聚力可以说已经大为下降,大部分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已严重弱化,党员在农村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地位与一般群众并无两样,制度改革和组织创新迫在眉睫。我们应积极进行探索,找准农村党员先进性教育与新农村建设的结合点,创新党员教育、发展及组织生活模式,使村级组织和农村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积极发挥名副其实的组织实施和模范带头作用。

(三)如何培育农村的“第三种力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必须凝聚民力,要凝聚民力必先凝聚民心。在目前农民与组织之间相互缺乏信任的时候,积极探索如何培育农村的“第三种力量”,不仅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而且也是农村市场经济发展使然。中央一号提出“在继续增强农村集体组织经济实力和服务功能、发挥国家基层经济技术服务部门作用的同时,要鼓励、引导和支持农村发展各种新型的社会化服务组织。推动农产品行业协会发展,引导农业生产者和农产品加工、出口企业加强行业自律,搞好信息服务,维护成员权益”。这正是我们探索培育农村的“第三种力量”的政策依据和方向指引。安凝乡新兴堡村农村经济协会于2014年成立,目前该村农民通过协会组织买肥购种,规模采购效益明显;通过协会组织支农贷款收放,解决了农户贷款户散、额小、信誉度低等问题;通过协会组织农产品销售,部分缓决了农民单枪匹马闯市场的现状。同时协会由农户自发组织形成,会员由农户组成,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部分解决因农民对基层组织的不信任而难以解决的事情。

第五篇:新农村建设调研材料

新农村建设调研材料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

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也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一项基本战略。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内涵,超前研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思路和方案,稳妥解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所存在的一系列困难和矛盾。这是我们基层干部当前必须思考的一个重大课题.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目标,马渠乡将如何依据实际、创造条件、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本人做以下几个方面调查与思考:

一、全面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内涵,把广大干群的思想统一到新农村建设这一主题上来。

首先要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全面准确理解新农村建设内涵。开动一切宣传工具,采取一切有效手段宣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大历史意义,让大家从根本上明白,什么叫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怎么样建设新农村。要让广大干群真正懂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宏伟、内涵丰富,是一个科学的系统工程,必须正确把握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任务,既要注重发展农村生产力,又要注重调整农村生产关系;既要注重加快经济发展,又要注重推进农村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谐社会建设;既要注重推进农民生产方式的现代化,又要注重推进农民生活方式、思维方式

和价值观念的现代化。要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新农村建设的全过程,并作为当前和今后“三农”工作的总目标和总抓手,使党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伟大战略,进一步深入人心,并成为广大干群的自觉行动。

其次要统一广大干群的思想认识,形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强大思想动力。目前,在新农村建设上从干部到群众都普遍认为,这是党中央为农村发展所办的一件大好事、大实事,是一项功盖千秋、福泽子孙的伟大事业。这一决策深得民心,无比英明。这是一个基本共识。但从我们所了解掌握的情况看,在一部分干部中,也存在着不同的思想顾虑,有的同志认为新农村建设面广量大,涉及千家万户,随着这一工程的推进,可能导致许多矛盾和问题,客观上给基层干部的工作带来一定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也有一部分同志面对新农村建设这一宏大工程,感到自己缺乏通盘规划能力和决策能力,工作方式方法难以适应,新农村建设驾驭能力不足,担心工作做不好。目前,在新农村建设上基层干部反映比较集中的主要有四难:一是建设资金投入难。对我们贫困乡村来说,在新农村建设投入上,除了国家投入还是国家投入,由于经济薄弱,无论是乡财政,还是村积累,都拿不出钱来投入建设,在关键时期可能因此而影响总体进程。二是建设用地难调整。中心村建设都要按总体规划进行集中布局安排,而所规划中心村建设用地都是一家一户的承包地,有的还涉及到跨组、跨村,由于受现行承包土地法律法规制约,这部分建设用地调整难,矛盾多。三是建设规划实施难。新农村建设完全可以按照中央和省市的要求,进行全面科学的规划。难就难在实施上。由于目前农村村庄布局分散,居住零乱,基础设施配套不到位等原因,加之复杂的群众思想工作。给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的实施带来一定的难度。很难按上级要求的时序进度实施到位。四是农民素质提高难。鉴于农民文化科技水平普遍滞后这一现状,农民文化教育、技能培训的任务十分艰巨,在短时间内要全面提高农

民素质是比较困难的,这是一个现实问题。对上述这一类问题我们都要按上级领导的要求,在统一思想认识的基础上,逐步加以解决。

二、瞄准目标,因地制宜,稳步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马渠乡而言,当前在新农村建设上必须牢牢抓住三点:

1、加快发展,激发新农村建设内生动力。发展经济、致富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和基本前提。因此我们将坚持从本乡实际出发,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坚持以城镇化带动农村,通过加快小城镇建设,拉动三产经济发展,促进劳动力转移,多层次增加农民收入。

2、科学决策,拟定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按照发展定向,功能定位,布局定点的要求和“三集中”的原则,重点对经济发展、乡村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环境整治等方面进行全面科学的规划。为新农村建设,提出一个科学可行,切实可靠的实施方案。

3、典型示范,有计划、有步骤推进新农村建设。计划在工作基础较好的赵渠村,率先启动新农村建设工程,搞好试点工作,不断总结经验,以点带面,循序渐进,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在抓好上述三项重点工作的同时,我们还将一并抓好农民文化技能培训、干部队伍建设,以及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等工作,使新农村建设绐终沿着健康轨道运行。

三、认真调查研究,全面掌握并致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当前从我们调查了解所掌握的情况看,群众最为关心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担心在新农村建设中是否会增加农民负担;二是部分群众对新农村建设主动意识不强,存在着等、靠、要的思想。三是一部分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仍然是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个突出问题。针对

这些问题,我们都将要认真宣传和引导,并采取积极措施逐步加以解决。从我们马渠乡实际情况看,目前,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思考:

第一,强化对广大农民的宣传教育,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激发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把宣传教育的重点,放在启发引导农民继续发扬自力更生的精神,牢固确立自主创业、艰苦创业、全民创业,彻底克服等、靠、要思想。通过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加快发展生产,致富农民,壮大实力,催生新农村建设的内生动力,使广大农民真正成为建设新农村的主力军,依靠农民自身的力量,依靠农村经济的发展,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二,着眼长远,立足当前,循序渐进地推进新农村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是一项伟大的历史任务,也是一个非常远大的目标。按照中央提出的二十字要求。像我们马渠这样一个贫困乡镇,距离十分遥远,任务非常艰巨。但我们应当坚持立足实际,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强势推进,稳步扎实的抓好新农村建设,做到能快一步快一步,能办一件办一件,能抢一拍抢一拍,尽可能地加快速度,缩短距离。当前,我们要致力从四个方面去努力。一是继续加大梯田改造力度,彻底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二是大力发展二、三产业,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走以工促农,以工富民的发展路子。三是抢抓机遇,积极兴办各类社会基础事业,重点在农村交通、卫生、教育和小城镇建设上加大投入,为新农村建设打好基础。四是加强农民的文化、科技培训。全面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增强农民的致

富本领,力争在较短时间内建成一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型农民队伍。

第三、制定完善政策,整合社会资源,努力挖掘新农村建设的动力源泉。依据国家政策法规,结合马渠实际情况,研究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把社会财力资源引向导向新农村建设上来。对一些龙头企业,二、三产业项目、基础设施和中心村建设,可以鼓励群众合股兴办,也可以鼓励本地能人大户独资兴办,还可以通过经营权、收益权转让,吸引外地客商投资兴办,多渠道的整合资源,聚合力量,加快建设速度。

第四,建议国家结合新农村建设这一实际,对农村一些政策作适度调整。一方面对农村土地承包政策进行调整,有利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用地的顺利流转征用。现行政策土地承包30年不变,这给未来的农村道路建设、中心村建设用地的调整流转带来很大的难度,如现行政策不调整,总体建设规划就难以实施。另一方面,政府在对弱势群体的扶持救助政策上要继续放宽,特别是对困难群众的看病就医、子女入学等方面,要大幅度地提高扶持标准,集中实施救助,彻底解决他们看病难、子女读书难问题,以争得在和谐环境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让弱势群体更多地享受改革成果,和其他群众一起共同走上致富道路,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历史任务,也是一个全新的时代课题,我们决心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改革的胆略、创新的精神、科学的态度、求实的作风,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探索新路子,谋求新突破,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实现富民强村,全面小康作出应有的贡献

wang小编推荐访问其他精彩范文:

关于发展女党员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材料

对妇女发展和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材料

乡村规划及新农村建设调研汇报材料

市政协领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镇调研材料

全省新农村建设联合调研汇报材料

第1篇第2篇第3篇第4篇第5篇更多顶部目录第一篇:县民企档案工作调研报告第二篇:民企文化建设调研报告第三篇:进万家民企,促跨越发展工作调研报告第四篇:档案管理工作调研报告第五篇:对机关档案工作的调研报告更多相关范文正文第一篇:县民企档案工作调研报告

县民企档案工作调研报告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民营企业得到快速发展,经济总量提升,已成为我县经济发展的一支新的生力军,在全县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民营企业在生产、经营、科研、管理等各项活动中形成的大量档案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信息资源,这些档案真实地记录了民营企业诞生、发展的历史过程,记录了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这些档案资料对于民营企业和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民营企业档案管理工作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档案管理工作滞后,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求。加强和完善民营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已成为档案部门乃至全社会共同面临的一项新课题、新任务,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并采取措施切实加强民营企业档案工作,才有利于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

一、基本情况

目前,我县民营企业约60多家,大部分属于规模以下民营企业。从整体来看,民营企业档案管理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民营企业业主档案意识淡薄,档案法制观念薄弱,硬件设施投入不够等,导致我县民营企业整体档案管理水平低下。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民营企业管理者档案意识薄弱。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好坏,决定于管理者对档案工作的重视程度。由于民营企业均以盈利为目的,精力和资金主要放在生产、经营管理和销售上,加之档案作用的滞后性,带来的经济效益不明显。因此大多数企业主档案意识薄弱,不了解企业档案的重要性及企业档案工作的具体作法,有的甚至不知道《档案法》的存在,缺乏档案法制观念,对档案工作没有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影响了档案工作的开展。

(二)民营企业档案管理水平不高。

1、企业缺乏档案意识。我县现有民营企业按照规范标准建立档案的几乎没有,即使建立档案的企业也仅仅是将部分文件材料初步进行收集保管,或把认为重要的档案进行初步整理保管,如财务档案、人事档案等,但管理分散并未进行集中统一的规范化管理。

2、没有档案管理专业人才,企业中的档案人员多为兼职,工作量大,业务杂,档案管理员缺乏档案专业知识,且人员经常变动,致使档案人员业务素质及其工作方法、工作成效难以适应档案管理的要求。一些企业、个人仅凭经验办事,档案管理随心所欲没有章法,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体制。

3、民营企业档案资料面临流失、泄密的严重局面。由于企业法人及其经营管理人员把主要精力和资金投放在生产经营和产品销售上,对企业档案管理工作普遍不够重视,忽视了档案管理工作,大多数的企业档案管理存在“无库房、无装具、无制度”的“三无”现象,有的企业即使有,也很不全面。档案分散在各相关人员手中,得不到有效的保管,致使一些档案资料人为遗失或毁坏,或者平时不注意保管、收集,导致档案资料的流失;绝大多数民营企业没有相对固定的档案人员,一般都未建立档案管理制度,客观上造成事无人做、责无人担;日常形成的原始材料大多数留存在各办事人员手中,未实行集中统一管理,造成了档案材料在收集、整理、保管、利用等环节上的随意性;企业生产、产品、研发、经营、销售等档案得不到有效的管理,增加了流失、泄密的危险性。

分析造成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发展滞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民营企业经营者对档案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档案部门对民营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仍置于次要位置。二是企业自身情况的影响。民营企业经营灵活,规模小,流动性大,从业人员成分复杂,员工素质参差不齐,给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一定困难。三是档案宣传、制度监管不到位。档案部门对民营企业在档案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能及时的了解与解决,民营企业在档案管理过程中发现问题、遇到困难不知找谁解决,致使档案部门和民营企业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很难实施有效的互动和联系。

三、对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建议

(一)加大宣传,增强民营企业主的法制意识。档案部门要大力开展《档案法》和《安徽省档案管理条例》的宣传工作,改进宣传方式和方法,增强民营企业管理者的法制意识,使他们认识到建立和管好档案的重要意义,认识档案的潜在效益和长远价值,从而自觉做好企业的档案工作,自觉接受监督。

(二)以点带面,逐步规范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目前我市民营企业数量众多、规模不一,档案管理相对滞后,给监管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建议档案部门抓重点监管。先在规模较大、技术含量较高的企业试点,规范一批重点企业的档案工作,及时推广霍山源牌的经验,以点带面,逐步推动民营企业的档案工作规范化。

(三)立足服务,加强档案业务指导。民营企业档案工作是一个新课题,建议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针对民营企业的特点,创造性的开展工作,把工作的重心转到服务上来。坚持主动服务,上门指导,协助企业搞好档案工作。不强求企业档案机构的级别、设施设备、人员数量和保管条件,以企业档案工作的有效开展为最大前提。通过规范建立档案,维护企业利益,促进企业发展。

(四)相关部门协调一致,形成工作合力。民营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牵涉多个部门,建议档案部门牵头,并做好协调工作,加强与经委、商务、工商联等部门的协作,形成工作合力,共同做好民营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

第二篇:民企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 一 )

企业文化是通过精神和文化的力量从管理的深层次来规范企业行为,为实现企业既定的目标服务。企业文化是各种相关文化的组合,包括经营文化、组织文化、生活文化、目标文化等诸多方面,受历史、地理、传统、民族等文化的影响。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精神,其本质是提高人的素质,其特征表现在引导性、参与性、潜在性、继承性、平衡性。企业文化强调的是尊重人、培养人,满足人的精神需求,以人为中心进行管理。如果说泰罗的从严治厂,加强监督是外部控制方法,那么,企业文化管理则是自我控制的,着力培养敬业精神,开拓进取的,形成共同价值的新兴管理模式。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论80年代初引进中国,经过十多年的实践和发展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也使一大批应用企业文化管理的企业走上了腾飞之路。但我国民营企业这一群体出现较晚,管理方式和手段相对落后,用企业文化这种先进的管理理论替代传统的管理方式来管理企业,是企业实现腾飞的重要途径。

青岛海尔集团1984年是一个亏损147万元的电冰箱厂,第一年的销售收入348万元,2014年实现营业额406亿元,是16年前的一万多倍,年平均递增82.6%,成为世界500强之一。海尔高速发展的动力是什么呢?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把“内有文化,外有市场”看作“海尔 制胜之利器”。联想集团很成功,靠的是文化。联想文化的内核是责任,确定企业对社会的责任感,培养个人对企业的责任感,是联想文化的核心。“负责任、重承诺、讲信誉”是联想企业文化的重要标志。联想总裁柳向志说:联想集团之所以能获得一些成功,根本的一点是联想人用了船主的责任在当船长。美国哈佛商学院著名教授约翰·科特在《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著作中,提出一个著名的论断是:“企业文化对企业长期经营业绩有着重大作用。在下一个10年内,企业文化可能成为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指出:“社会进步的基础是企业,企业发展的关键是改革,改革深化的方向是自主,自主经营的依靠是文化。”由此可见,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企业文化对企业的生存、发展是何等的重要。不可否认,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促进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落后的、不适应时代要求的文化,必然阻碍企业发展,甚至在竞争中导致企业失败。我们倡导的是建设优秀的民营企业文化。

( 二 )

就我市而言,市民营企业家得福商贸有限公司(家得福超市)十分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公司成立之初,就确定了自己的“家文化”。它的企业标志是一个代表“家”样子的小房子,象征着家得福就像一个大家庭,全体员工是这个家的主人。大家和睦相处,互相帮助,以主人翁的精神,齐心协力地共同把这个家经营好。由于“家”具有独特魅力,很容易被员工理解和接受,能激发职工以企业为家,形成对企业共同利益,共同目标,共同荣辱的责任意识,形成大家庭成员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自觉地团结在大家庭中,为“家”建设,为“家”奉献,为“家”奋斗,形成促进企业发展的思想基础。基于这样的基础上,加上质量取胜、服务取胜的企业经营宗旨,开拓市场的企业创新精神,服务社会的企业社会使命,推动了企业快速发展。该公司由几个青年人自筹资金于98年9月份成立,到2014年9月份,职工由几人增加到95人,完成销售3000万元,向国家上缴利税30余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公司和超市。东海县华宇实业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私营),经过短短四年的发展,现以成为集滩涂开发、特种水产养殖、餐饮业、粮油贸易、矿产品贸易、水晶制品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综合型企业。有职工381名,2014年实现产值3000万元,完成利税980万元。他们总结企业的取胜之道是坚持“以人为本,以诚为信,以善为缘,以商会友”的经营理念和“敬业、奉献、开拓、创新”的企业精神,使职工、企业、社会的价值观趋于一致。个人、集体、社会需要的行为准则相协调,因而产生了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辐射出巨大的能量。但从我市民营企业的总体情况看,企业文化建设呈现出起步晚、规模小、发展不均衡等特点。据了解,全市有私营企业6700家,加入市企业文化协会的仅有9家,他们是私营企业中企业文化建设的排头兵。大部分民营企业还处于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和初步探索阶段,普遍存在认识上不够深入,脱离企业实际,企业精神提炼没有本企业特色,部分企业停留在搞一些面上活动的形式上,极少数民营企业对企业文化知之甚少,企业文化建设无从谈起。

( 三 )

工商联作为党和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的桥梁,管理非公有制经济助手,在加强民企文化建设工作中,要以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两个坚持” 和“三个结合” 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团结、帮助、引导、教育”方针,在推动民营企业加强文化建设;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促进民营企业快速健康发展等多方面主动积极地发挥指导帮助作用。

一、发挥舆论宣传和典型引路作用,推动民营企业加强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种新的管理理论的运用与实践,它必然和已有的旧的管理思想发生碰撞,产生磨擦,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主要是在企业内部进行的,民营企业主能否抛弃已有的旧的管理模式,运用企业文化这种新的管理理论来管理企业是关键,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发挥舆论宣传作用,发挥典型引路作用,做好帮助引导工作,让他们耳闻目睹的感受到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生存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自觉走企业文化建设之路。

二、开展富有实效的思想政治工作,为民营企业文化建(请收藏好范文 网:www.hAOwORd.cOM)设导向。

企业文化是企业最高管理者的主观意识与企业发展要求相结合的产物,它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由企业总经理(董事长)策划和指挥,企业文化被公认为就是企业家文化或企业家倡导的文化。因此,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离不开民营企业主,民营企业主人生观、价值观对民营企业文化建设产生直接影响,开展深入细致、富有实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帮助民营企业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民营企业确立一种奋发向上的,适应社会进步,符合人民愿望和社会需要的企业文化,是推动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这种文化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通过潜移默化的作用被全体员工认同时,就会激发民营企业全体员工极大的工作热情、创造性和奉献精神,推动民营企业快速健康发展。这是用加大资金投入方法来促进企业发展所无法比拟的。

三、多渠道、多途径搞好培训教育工作,全面提高民营企业主素质。

企业文化内涵丰富,包括目标文化、品牌文化、营销文化、制度文化等诸多方面,建设企业文化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知识,特别是在当今社会条件下,企业文化又必须具备市场经济所倡导的改革创新观念、竞争意识和人文精神等品格,要求与时代特征同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企业全体职工应自觉地共同培育企业精神,塑造企业形象,确立科学的经营理念,营造使生产者本身也得到良好熏陶的文化环境,为企业保持旺盛活力提供源源不断的文化支持和精神动力。这就要求民营企业员工特别是民营企业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掌握多学科的综合知识。工商联应积极创造条件,多渠道、多途径的搞好培训教育工作,帮助民营企业主学政治、学经济、学习科技知识、法律知识、管理知识、国际经贸知识,推进企业技术进步,提高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意识和能力。要积极探索与高等院校合作办学的路子,为民营企业及员工学历教育、脱岗轮训提供条件。

四、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发挥人才优势,为民营企业文化建设提供指导和帮助。

民营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工 商联具有较为完善的组织网络,相对集中的人才资源,在民营企业文化建设中,要帮助民营企业主提炼企业精神,使之具有较高的境界和品位,反映本企业经营管理的特色;确立企业目标,使之切合企业生产经营实际,体现强烈的竞争、奋进意识;完善规章制度,规范职工行为,使之适应管理需要,保证生产经营活动高效有序运行;谋化良好的监督激励机制,使之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激励职工奋发向上,为企业为社会自觉奉献的内在动力。通过指导帮助民营企业文化建设,使企业精神深深扎根于全体员工的心中,真正成为一种群体意识,实现其在困难面前的感召功能,复杂局势面前的凝聚功能,各项工作的驱动功能,企业整体形象的塑造功能,成为推动企业生产力发展的驱动力。

五、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推动企业文化建设不断调整、充实和优化。

民营企业文化建设不仅需要民营企业主的认同,更需要民营企业主进行实践和丰富,不可能一蹴而就,作为一个有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站在企业改革和发展前列的民营企业主,应面向新世纪,迎接新挑战;在工商联的指导帮助下,及时学习和运用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提高企业竞争能力。要注重从企业文化的一点一滴做起,循序渐进,不断深化,在企业文化形成一定氛围的基础上,加以总结提炼,使之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成果和积累,成为企业文化建设形成的价值观念的升华,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调整、充实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

( 四 )

21世纪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再是产品、资金、技术的竞争,而是企业文化的竞争,用钱可以收购企业,买到技术,可买不到优秀的企业文化。没有文化,可以偶然取胜,但不能持久,企业文化不可克隆。民营企业主们应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不断培育出现代企业新精神,塑造出现代企业新形象,创造出现代企业新信誉;永不止步的促进具有中国特色的民营企业文化的健康发展。社会各界、政府各部门应共同关心、支持、帮助民营企业推进文化建设,为促进民营企业的更快更好发展做出贡献。

第三篇:进万家民企,促跨越发展工作调研报告

听企业心声,谋发展之路

---------燕子乡“进万家民企、促跨越发展”调研报告

信息作者:覃飞

根据县委统战部《关于开展“进万家企业、促跨越发展”工作调研活动的通知》的文件要求,为切实掌握当前我乡民营企业运行实际状况,研究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近期,我乡组织开展了一次全乡民营企业调研活动,主要调查民营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一、基本情况

从2014年至今,我乡以烟叶、茶叶、蔬菜、魔芋、药材、林果为主的特色农业板块基地面积达到7万亩,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1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家。以绿色食品加工、矿产开发为支撑的资源性工业正在发展壮大,工业与农业“比翼齐飞”的格局初步形成。全乡规模以上企业有8家,其中有代表性的有桃花山水电公司、金燕矿业、湖北百顺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规模以下的企业12家,其中有代表性的有桃山煤矿、深溪湾电站等。

1、生产销售高速增长。1-3月份全乡地方民营企业实现总产值9500万元,同比增长8.5%。地方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实现总产值5083.1万元,同比增长21.6%。1-3月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5036.9万元,同比增长16%;产销率达99%,比同期提高1个百分点。

2、经济效益稳步提高。1-3月,全乡民营企业实现利税540万元,同比增长2%,规模以上民营企业销售增幅16个百分点;实现利润600万元,同比增长7%,呈现出效益指标增长快于产销指标增长的良好势头。

3、招商、创新意识有所增强。以“以商招商”模式,我乡百顺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结合本土区位、资源优势,通过招商引资,与随州三友食品有限公司达成了富硒魔芋精深加工和食用菌精神加工两个大型项目,投资总金额预计超过1个亿。乡内进行魔芋等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引进先进生产线和前沿生产技术意识不断增强,全乡先后共计增加了3条精深加工生产线。“零”排放养殖示范户达到130余户,全乡山羊存栏100只以上大户4户,养鸡1000只以上专业户3户。

二、存在问题

尽管全乡各项经济指标总体运行平稳,但应当看到,今年以来国家宏观环境趋紧,外部需求复苏缓慢,原材料价格高位波动,加上利率、汇率不断上涨,用工、融资成本持续攀升,土地、电力要素供应紧张,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人文环境相对恶劣等多重因素叠加,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经济上行态势不够清晰明朗。

一是融资“难度大”问题。贷款难、筹资难,已成为制约我乡民营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瓶颈。我乡xx多家民营企业

中,第一季度产品适销对路但缺乏流动资金的民营企业多达80%以上,缺乏流动资金现象颇为严重,很多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有贷款意愿的企业占85%左右。据调查了解,我乡90%以上的小企业主要依靠自身积累、民间借贷筹措资金,导致许多企业在一次性投入固定资产后,都无力再进行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设备、技术均处于落后状况。我乡民营企业迫切需要融资与我乡银行较低的贷款率、过为单一的贷款方式形成强烈对比。积极改善投融资环境,帮助民营企业解决资金瓶颈问题,刻不容缓。

二是燃油价格居高不下。本次调研结果显示,八成以上企业因原运输价格的上涨,生产成本增加。调研中,农业产业原料价格上涨近30%,资源工业原材料价格上涨20%。同时,原材料价格的上涨未能通过销售价格上涨转嫁成本,50%以上的民营企业反映今年销售量同比呈下降态势,少数企业销售量同比增长非常有限。

三是劳动力成本大幅上升。劳动力成本的增长压缩了企业的盈利空间,企业普遍感受到由此带来的压力,近九成企业反映今年的生产成本较去年增长8%—12%。之前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实施给企业原有的用工模式带来较大冲击,使企业原有用工的灵活性受到很大牵制。调研结果显示,企业用工成本平均涨幅达10%,少数企业工资上涨超过15%。受这些因素影响,企业的盈利空间严重挤压,特别是传统劳动密集

型企业盈利能力进一步弱化,基本处于微利和亏损边缘。

四是创新能力不强。很多民营企业新产品开发设计能力弱,在调研的企业中,60%左右的企业反映,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经营管理不善已成为影响和制约企业经营最突出的负面因素和问题之一。由于受自身规模及企业业主思想观念的制约,我乡民营企业很少有主动进行新产品设计和深度开发的,主打产品或是技术含量不高的大路货,或是纯粹的原材料。由于缺乏创新,导致大部分企业产品层次单一、集中、抗市场波动能力弱,特别是农副产品行业竞争十分激烈。

五是生态环境恶劣。因为生态环境受人为因素影响,近年来,我乡部分民营水利水电企业,发电所需水源受严重影响,远远达不到装机发电量,类似民营企业基本处于亏损状态。

六是人文环境相对恶劣。部分企业建厂、建矿点周边百姓普遍素质不高,阻碍企业建设、生产的现象时有发生,更甚有部分社会黑恶势力,对煤矿等高利润行业进行敲诈勒索、哄抬资源价格,从中谋取暴利,严重影响了企业发展环境。

三、几点建议

就全乡而言,民营企业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吸纳劳动就业、增加财政收入、扩大对外开放和保持社会稳定等诸多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民营企业所面临的问题和

困难理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出台可操作性强、涉及面广,惠及企业贷款融资的政策措施。加大对民营企业发展的扶持力度,拓展融资渠道,积极帮助企业向上争取贷款贴息、民营企业发展资金的支持;引进工商、建设、农业等大型商业银行,对乡镇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组建小额贷款公司,提高小额信贷能力。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企业与金融部门的合作,积极搭建银企合作平台,争取金融部门的贷款支持,确实拓展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活动,以当地企业为载体,引进资金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带动地方民营企业发展。

二是引导产业配套发展。大企业、大项目既是一方经济的支撑,又是发展产业集群的载体。应重点研究产业链延伸和产业集群发展的趋势,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多的项目和信息。同时,加强引导,促成民营企业与大企业实现配套发展,实现共赢。根据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不同发展方向等企业情况,采取不同的扶持和激励措施,引导企业之间“抱团取暖”、集群发展。同时,按照资源优化配臵的原则,促成民营企业与大企业发展配套项目,实现小企业与大企业集团分工协作。

三是定期与企业联动,采取高校定向、人才零距离接触的形式,最大可能的帮助企业解决高端人才的储备及定聘,引进先进人才,加强企业创新能力。支持企业充分利用各级

政府出台的优惠政策,外拓市场,内强管理,努力挖潜增效,化危为机,在困境中求生存。鼓励企业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进一步提高企业技术研发能力。积极推进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力争条件成熟的企业建立自己的技术中心。鼓励企业申报县、州、省和国家名牌产品,扩大品牌群体,提升品牌档次。

四是竭力优化生态、人文环境,出台强有力措施,加强对水利水电工程源头的自然资源的保护,强力打击一切阻碍企业发展的违法违规行为。以说服、教育、感化为主,积极引导企业周边及全乡群众支持企业发展,寻求企业与村级集体经济合体,将群众利益与企业利益挂钩,加强群众对企业的关心、关注和支持,为企业发展打造良好的发展。

燕子乡人民政府

二〇一四年四月六日

第四篇:档案管理工作调研报告

以下提供一篇调研报告给大家参考!

地方机构改革势必要对其庞大的行政机构和臃肿的人员进行精简。有些机构将会撤销或合并 ,有些人员将会分流或走向新的工作岗位 , 在这一特定的时期, 如何交接处置好分流档案资料 ,防止档案资料发生散失或不合理流动 ,真正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 , 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档案是历史的真实纪录 , 是宝贵的文化遗产。江--总书记曾经指出 “档案是很重要的信息资源 ,档案作为历史的记录 ,对于政治、经济、科技进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档案工作是各项工作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 ,这个基础不牢固 ,将来我们要负历史责任的。”因此 ,认真总结以往机构改革中的成功经验与教训 ,加强档案管理工作 ,交接处置好档案资料 ,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下面笔者就此问题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各级党委和政府部门应当把机构改革中的档案工作列入议事日程 ,加大管理力度。在研究决策机构变动时 ,应吸取档案行政部门参加有关会议 ,听取档案部门的意见 ,保证档案交接与机构变动同步进行 ,撤销或合并单位的原有档案机构、档案人员 ,要在档案收集、整理、移交任务完成后再进行变动 ,避免变动单位档案管理出现人去楼空的现象。

注重档案资料交接的齐全完整。一个全宗单位的档案 ,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要维护档案的齐全完整 ,首先要保证档案收集、整理、交接的齐全完整 ,这既是指反映一个单位职能活动档案材料的完整性 ,又包括一个单位各门类档案的齐全完整。必须充分认识这些档案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价值 , 认真做好交接工作。

加强执法监督 ,严肃工作纪律。过去法律不完善 , 档案无法可依。现在有了《档案法》 , 我们就应做到有法可依 ,执法必严 ,违法必纠。加强检查监督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随意留存 ,转让或销毁档案 ,对因渎职造成档案损失的或损坏档案给其它工作带来损失的 , 要依法追究有关领导和工作人民的责任。

做好档案交接处置的物质保障工作。各级政府要切实解决好档案事业必需的资金和设备 ,增加对档案事业的投入 ,确保档案整理交接和利用工作的万无一失。

地方机构改革 ,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做好机构改革中的档案交接工作 ,又是关系到政府机关改革是否按期完成的重要环节 ,同时也关系到改革后政府行政工作的开展 ,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第五篇:对机关档案工作的调研报告

档案是依据、是资源、是财富。机关档案是机关公务活动的真实记录,是档案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机关档案可以真实再现机关工作的历史面貌。重视档案工作,对于规范机关管理,提高机关工作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通过参与近年来我市机关档案的互查,结合个人十余年来的档案工作实践,浅谈机关档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机关档案工作的建议。

、机关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对档案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够。档案工作相对于机关前沿的业务工作而言,是幕后服务性工作,容易被领导忽视。检查发现有的单位没有将档案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既便纳入目标考评,档案工作也是软指标,没有硬性规定,不能引起领导的重视。对档案工作重视 不够的主要表现:一是档案工作在个别单位领导心目中地位不高;二是对档案工作人、财、物投入不够;三是档案工作人员的经济、政治待遇得不到应有的保障。

(二)办公条件及设施不符合档案管理的要求。互查发现,一些单位档案室办公条件及设施离档案规范要求还有差距。如有的机关无专门的库房,有的机关没有专门的阅览室;个别单位的档案装具仍是木柜和铁柜,没有使用密集柜。

(三)档案人员不稳定,素质有待提高。主要表现是:个别单位档案人员经常变化,特别是一些单位二级机构档案人员的变化频繁,新人员需要较长的熟悉、适应过程,不利于档案工作的深入开展;个别单位人员变换中,工作交接不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档案的完整性;档案人员忙于日常工作较多,在深入调查、工作创新上不够。

(四)档案管理质量和利用效率有待提高。档案管理的高质量是为档案利用的高效率,但通过近年来互查发现,在档案管理质量和利用效率上还有差距。表现为:一是有的单位归档分类不够合理,保管期限划分不够准确;有的注重文件的归档,对材料的归档重视不够,个别单位存在有应归档的材料未归档的现象。二是档案信息化程度不高,目前全市没有统一的档案管理软件,且档案检索工具单一,严重影响了档案管理质量特别是档案利用效率的提高。

二、对做好机关档案工作的建议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工作好不好,关键看领导,领导重视是做好档案工作的前提。首先应健全档案工作责任制,明确主管领导及直接负责的相关领导;其次要建立档案管理机构网络,形成以机关综合档案室为中心,各基层单位、各科室共同参与的管理网络;第三要逐步建立健全统一领导,分级建档,逐级负责,条块结合的档案管理体制。

(二)把握重点,规范管理。文件材料的归档及管理是档案工作的重点,是做好档案工作的基础,是档案工作的中心。在文件材料的归档及管理中,要把好四关:一是把好文件材料收集关,确保文件材料的齐全完整;二是把好文件材料整理关,确保文件材料归档规范;三是把好文件材料管理关,防止档案的损毁和丢失,确保档案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四是把好文件保密关,保证涉密档案的内容不泄密。

(三)加强档案人员的继续教育,保持档案队伍的相对稳定。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档案人员的继续教育,省、市档案局可以组织专业知识培训;各单位可以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既可请档案局专业人员现场指导,也可到好的单位实地学习。档案人员更要注重自学,既要学习档案专业知识,又要学习计算机知识等与档案管理相关的知识,做到知识面广、业务精通。在一定时期,保持档案队伍的稳定,才可以使档案工作进一步发展,提高机关的档案管理水平。

(四)完善设施,加大软硬件建设 。硬件上,要按照档案规范管理的要求,配备充足的档案柜,有条件的单位可以购买密集柜,要有防盗门窗、吸尘器、灭火器、温湿计等必要的安全设施。软件方面,要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首先要立足现有信息化设备,对文件材料实行电子存档,对历年文件材料扫描录入,以备将来档案信息化建设需要。其次要由国家档案局或省档案局开发统一的档案管理软件,使档案的管理更加统一化、规范化、科学化、简便化,档案的利用更加高效化。

(五)注重信息资源开发,服务机关工作。机关档案管理的目的在于服务机关工作。档案部门要围绕机关工作,积极挖掘档案信息,在服务领导决策、服务机关、指导基层、服务经济建设上下功夫,把档案变成可利用的信息资源,通过档案资料的充分利用,使档案的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

对如何做好新时期档案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鹤山区档案局

一、做好新时期档案工作的现实意义

江泽民同志在视察中央档案馆时指出:“档案工作是各项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这个基础不牢固,将来我们要负历史责任的”。档案是对历史负责,为现实服务,替未来着想的一项崇高事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档案工作越来越深入地渗透到社会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做好新时期档案工作,对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构建和谐社会具

有重要意义。

档案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桥梁。在社会历史发展中,每一代都继承着前一代人所创造的生产力,并继续生产和创造。生产力发展的自我积累和延续,保证了社会和人自身发展的连续性。这种继承需要档案作为中介,这种积累是反映在档案之上的积累,这种延续是在档案基础上的延续,档案作为潜在的生产要素,通过对劳动力、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的影响

,转化为直接和现实的生产力,可以说,档案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桥梁和纽带。

档案是社会先进文化的物态载体。档案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文明产物,是一种“凝固的历史”,它以各种方式和载体将人类的历史活动过程和思想记录下来,并使之流传后世,可以说,先进文化的传播、交流、确立离不开档案的存在,档案是先进文化传播和确立的一种载体,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历史记录,是人类智慧的一种物态结晶。

档案是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有效保证。档案具有社会共享性,是整个社会的宝贵财富,它应该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他们所用。档案是人类活动的真实记录,是人们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的重要依据,借助档案,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过去、把握现在、预见未来。人们之所以需要档案,就是为了要获知过去发生的事件、存在的事物对今天和未来起什么作用,有什么样的意义。可以说,档案的凭证性决定了档案是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有效保证。

二、做好新时期档案工作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一)对档案工作总体认识不高。相对于发展第一要务,档案部门是“冷部门”,是容易被忽视的部门,具体表现为一是领导对档案工作不够重视,二是对档案工作人、财、物投入不够,三是从事档案工作人员的经济、政治待遇得不到应有的保障。

(二)基础设施差。一是馆库条件差、面积小、容量饱和。二是档案的功能单一,除保管与借用外,再无其他功能,更谈不上多功能。三是馆库设施设备简陋,现代化设施的配备明显滞后,远不能适应新时期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

(三)人才缺乏,队伍不稳定。缺乏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专职档案员,特别是熟悉档案内容、能进行档案信息深层次研究和开发的专业技术人才十分匮乏。

(四)馆藏结构不合理。一是门类单一,文书档案所占比重过大;二是载体单一,纸质档案所占比重过大;三是内容单一,主要是党政公务活动的档案;四是信息陈旧,清理不及时。

(五)档案开发利用工作没有很好地开展起来。档案只起到保管、查阅的作用,档案信息的研究开发工作、服务经济、服务社会工作效果还不明显。

三、对做好新时期档案工作的建议

(一)创新档案工作思路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行为,首先要有创新意识,有强烈的创新欲望,也只有如此才能有创新动力。档案工作要创新,就要改变既无动力,又无目标的状况,努力使档案部门从“伸手派”变成先行官、创造者,形成档案工作由事后搜集材料变为事前介入、事中参与的新的档案管理工作理念。只有日日思变、天天求新,才能以超前的意识、超前的节奏、超前的服务赢得市场、赢得利用者的满意,才能让档案工作在社会上“热”起来。

(二)发挥档案人员的创新主体作用,加强档案队伍建设

一是要重视观念更新。档案人员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是改变档案工作局面的关键所在,特别是在机构改革、人事制度改革的今天,随着各部门工作人员的减少,工作量的增加,档案工作面临更大的压力。因此,档案人员有必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重新定位,要一改守摊看点、仓库保管员的形象,从根本上转变观念,主动找婆家、找市场,让档案创造出更丰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是要练就过硬的业务技能。档案工作既是一项业务性工作,又是一项管理服务性工作,这就要求档案人员既要有扎扎实实的业务功底,又要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意识,要适应新形势,敢于向传统观念挑战,善于提出新办法、新思路,解决新问题,在档案业务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档案人员不仅要熟悉档案业务工作的各个环节、步骤,还应掌握各门类档案、各种载体档案的管理方法,在务实基础上促进创新。

三是要拓宽视野、丰富知识。当今社会处于快速发展时期,知识更新呈“爆炸”式发展,新的行业和领域不断形成,对档案业务的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因此,档案人员要把学习作为第一需要,不断“充电”,拓宽视野,了解所涉及工作领域的现状及发展动态,运用档案学科新理论、新技术来指导和改进档案工作,多思考、多研究,营造一种锐意进取、积极向上的创新氛围。

(三)创新方式,优化馆藏结构,提高馆藏质量

一是走“特色”之路。其一,是地方特色。即馆藏档案除应全面揭示本地区的历史面貌外,还应着重反映本地区的“地方特色”。每一个地方都会有其独特之处,或工业生产,或农副产品,或文化教育,或科学研究,或自然资源,或名胜古迹,或人文景观,或风俗习惯......将这些“独特之处”的各种资料收集起来,就是这个档案馆与其他馆的不同之处。一个地区的“独特之处”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档案馆收集地方特色档案必须及时了解动向,调整收集对象。其二,是馆藏特色。馆藏特色是指,馆藏中某种门类或某种载体的档案较多,从而形成本馆的特色。如:有的档案馆收集了大量的照片档案;有的档案馆拥有本地区党政机关及所属单位在发展过程中多次变更了的印模档案;还有的档案馆建立了人物档案全宗,把本地区的知名人士在各种社会活动中形成的各类资料收集在一起,并为人物档案全宗开辟了一个专用库房。在实践中,地方特色与馆藏特色相辅相成,二者往往是互为依托,又互相补充。

二是走“精品”之路。精品意味着高质量,而提高馆藏质量的办法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第一,对现有馆藏进行鉴定,剔除无保存价值的案卷;第二,严把进馆质量关,把重份文件立卷,保管期限划定不准确以及重复进馆等问题杜绝在进馆前;第三,加强馆藏信息资源的开发,做好档案开放工作、编研工作和建立好科学检索体系。

(四)贴近社会,创新服务,力求档案事业跨越发展

档案工作的宗旨是利用,档案工作的生命力在于服务。要围绕服务做文章,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机制,增强服务效果,扩大社会影响,使档案工作服务贴近“中心”,贴近社会,贴近群众,贴近现实。日常的档案服务只局限在做好为本单位查阅利用本单位产生的档案方面,而对本单位档案如何主动为外单位、为社会服务,怎样利用外单位档案为本单位服务做得不够好,考虑得也很少。档案部门要多方拓展服务方式和服务领域,一改坐在家里等人上门查档的现状,变被动等待服务为积极主动上门服务,使服务范围由“窄”变“宽”,服务层次由“浅”变“深”,同时,要充分开发现有档案,通过加工、处理,使其变成社会需要的优质“产品”。

推荐其他范文:

学校档案工作调研报告

档案基本知识(民企)

民企档案分法

辽宁丹东民企档案

辽宁沈阳民企档案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