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心理学专业方面的毕业论文2000字:心理学毕业论文
 

心理学专业方面的毕业论文2000字:心理学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2018-08-04 03:48:45 影响了:

  心理学主要是研究人的身和心的关系,以及人的认识是怎样产生的问题的一门学科。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心理学方面的2000字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心理学

  心理学方面的2000字论文篇一:《浅析积极心理学》

  摘 要:积极心理学关注于力量与美德等人性中的积极方面,致力于使生活更加富有意义。当前主要集中在研究积极的情绪和体验,积极的个性特性,积极的心理过程对于生理健康的影响以及培养天才等方向。我们在研究积极心理学时发现它具有的一些问题同时也发现了它具有的时代意义。

  关键词:积极心里学 研究领域 意义 局限

  心理学自从1879年取得独立以后,就面临三项主要使命:一是治疗人的精神或心理疾病;二是帮助普通人生活得更充实幸福;三是发现并培养具有非凡才能的。二战以前均得到了心理学工作者同等程度的关注。但是二战后,任务注意集中在第一项任务上,对人的积极情绪的研究似乎被遗忘了。随着整个人类社会和平的发展,对正常人的研究越来越引起心理学家的重视。正如Seligman所言:“当一个国家或民族被饥饿和战争所困扰的时候,社会科学和心理学的任务主要是抵御和治疗创伤;但在没有社会混乱的和平时期,致力于使人们生活得更美好则成为他们的主要使命。”积极心理学也在这时应运而生。

  1积极心理学的定义

  那么什么是积极心理学了?塞利格蔓于认为“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的科学”。认为积极心理学的力量,是帮助人们发现并利用自己的内在资源,进而提升个人的素质和生活的品质。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平均水平的普通人,致力于使人们幸福生活为目标。

  2研究领域

  目前关于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研究积极的情绪和体验,积极的个性特征,积极的情绪对生理健康的影响以及培养天才等方面。

  2.1积极情绪

  积极情绪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一个主要方面,它主张研究个体对待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积极体验。在对待过去方面,主要研究满足、满意等积极体验;在对待现在方面,主要研究幸福、快乐等积极体验;在对待将来方面,主要研究乐观和希望等积极体验。

  2.2积极的人格特征

  Hillson和Marie将积极的人格特征与消极的人格特征进行了区分,认为积极的人格特征中存在两个独立的维度:一是正性的利己特征指接受自我、具有个人生活目标或能感觉到生活的意义、感觉独立、感觉到成功或者是能够把握环境和环境的挑战;二是与他人的积极关系指的是当自己需要的时候能获得他人的支持,在别人需要的时候愿意并且有能力提供帮助,看重与他人的关系并对于已达到的与他人的关系表示满意。积极的人格有助于个体采取更为有效的应对策略,从而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压力情景。在积极的个性特征中,引起较多关注的是乐观。有时候,乐观有时会产生“乐观偏差”(optimistic bias),即判断自己的风险要比判断他人的风险要小,盲目乐观而不够现实,这是有害的。为了解决这一矛盾,Sandra L.Schneider讨论了一种“现实的乐观”,即在现实的基础上乐观,不脱离实际。认为“现实的乐观”与现实并不相互抵触,因为从原则上说,人们能够作到乐观而又不自欺。这种对于“现实的乐观”的研究是积极心理学的很好的注解:使生活更加富有意义。这也使得我们要培养健全的积极人格。

  2.3积极情绪与健康的关系

  从日常生活我们就可以看到积极情趣对于健康的重要作用,如,一些癌症患者,当他们抱有积极的情趣来面对这种对人类伤害的疾病时,他们会更容易控制病情。Salovey和同事讨论了情绪和身体健康的关系。他们指出积极的心理和情绪状态对保持或促进生理健康有很大的意义,如可以增加人的心理资源,使内心变得更强大,变得积极乐观积极进取。

  2.4创造力与培养天才

  在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中,还有许多研究是关于创造力与天才的培养。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关于创造力和天才培养的研究蓬勃发展起来。对于创造力是先天形成的还是后天培养的这一话题,Ericsson通过研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创造力是源于普通认知过程的一种脑力活动,更多地是培养出的而非与生俱来的才能。强调不光具有遗传的作用,环境的作用对于创造力与培养天才的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3积极心理学的意义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从不平横到平衡:对心理学现代重构的意义。心理学家们从过度关注于对问题的修复的这种不平衡的病理性心理学到也关注积极心理学的发展。

  (2)从单一视觉到双重视角:对现代心理学功能完善。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在心理评估和测量方面的意义。过去总是按照《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的标准来进行评估和测量使得健康的人都隐约感到自己心理有问题,这就夸大了病人的消极方面的特质。而积极心理学改善了这个方面。第二个方面在心理或行为干预方面的意义。积极心理学认为需要致力于研究使人积极向上的积极品质,认为无论采取怎样的心理措施,都要有利于人的长久健康发展。

  4积极心理学的局限和不足

  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研究对象上存在的不足。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大多数都是成年人,这种成人化研究的价值取向就使得积极心理学不能很好地对个体的积极结果的发展历程,发展途径和一些的相关影响因素做出客观而公正的分析。

  (2)缺少令人信服的纵向研究。积极心理学由于发展历史还比较短暂,也就最近一二十年才兴起,它的一些结论常常只能在一种假设或在有限的横向比较基础上得出,这就影响了这些结论的生命力,而且还有落入哲学思辨的危险。

  (3)积极心理学表现出一定的话语霸权。积极心理学从一开始就是由少数身居要职的心理学权威提出和发起的,对传统心理学采取了一种批判的口气和态度,他们忽视了消极心理学所具有的一些积极作用。

  (4)积极心理学和早期的一些相关研究存在着一定的脱节。积极心理学和早期的初级预防,增进幸福的心理学运动存在着脱节以及和人本主义心理学也存在着脱节。积极心理学缺少一个完整有效的理论框架。

  我们在明确积极心理学的重要意义时,也要发现它的问题,这样它才能不断前进和逐步完善它。通过对积极心理学的学习,它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如培养积极的人格品质,在现实的基础上乐观等等,都有利于我们解决人生旅途中的矛盾,维持自己的心理健康,像一盏明灯给自己人生的大方向上指明一个前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李金珍,王文忠,施建农.积极心理学:一种新的文化转向[J].心理科学进展,2003.

  [2] 叶浩生.当代积极心理学运动存在的几个问题[J].心理科学进展,2006.

  [3] 任俊,叶浩生.西方心理学运动是一场革命吗?[M].心理科学进展,2005.

  心理学方面的2000字论文篇二:《青少年犯罪心理学探究》

  摘要:青少年犯罪是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它事关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事关整个社会秩序的稳定,事关祖国的未来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是长期以来社会各界普遍关注和进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最本源的解决方法和研究途径——青少年的犯罪心理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青少年 犯罪心理学 校园环境

  狭义的青少年犯罪,是从刑事法学观点出发给青少年犯罪所下的定义,一般指14—25岁这一年龄段的人所实施的依法应当受刑事处罚的行为。这个定义以我国开始追究刑事责任的年龄14岁为起点,我国刑法对不满18岁的青少年犯罪做了相应较轻的刑事处罚的规定。

  一、青少年犯罪心理成因

  (一)家庭教育不当

  青少年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不当是造成其犯罪的一个重要成因。家庭环境不利用于青少年的情况:父母忙于工作忽略孩子,很少与孩子沟通,或父母感情不和,经常吵闹,甚至离婚等,这些都是孩子成长路上的障碍;家庭教育也非常重要,溺爱孩子,容易使孩子养成好逸恶劳、自私自利、的恶习,一旦个人欲望达不到满足就容易偏激;奉行棍棒政策,造成孩子的人格自卑和逆反心理,形成以暴力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放任孩子,易使孩子失去家庭温暖和监护,造成性格孤僻冷漠,经不起诱惑,沾染不良习气,走上犯罪的道路。

  (二)校园环境

  青少年时期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学校的老师、同学、朋友,都对青少年的成长、成熟起到重要作用,老师在从教过程中体罚学生、不公平对待每个学生,很多老师不喜欢、排斥、甚至责骂成绩不好、调皮的学生,久而久之,会给一些学生心目中蒙上一层影阴,随着不断积聚这种不被重视,被忽视和被排挤的情绪后,引发犯罪的导火索。

  (三)模仿他人

  青少年阶段好奇心理非常强烈,喜欢模仿,但心智不够成熟,对法律了解不多,对自己行为的合法性缺乏正确的认识,他们在模仿时并不能选择合适的模仿对象。由于好奇心的驱使激起想尝试的愿望。一旦受到不良影视作品、网络、暴力行为或犯罪分子的唆使与诱惑,极易走上犯罪的道路。

  (四)青春期叛逆

  青少年阶段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的成长期,沉重的学业和家长的管制与青少年渴望自由的心理发生矛盾,特别是—些成绩差、被认为品行不良的青少年,在学校受到老师的训责、遭到同学的排挤,在家里还要受到父母的责怪,导致他们的强烈不满,在被教唆,或被指使等情形下容易做出报复家庭和社会的行为。

  (五)利己心理

  现在的青少年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在家备受父母的娇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一切都要以自己的想法为宗旨,占有欲望非常强烈,如果得不到满足,长期积压自己的不满,一旦有机会就会爆发释放或通过犯罪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六)互相攀比

  在经济大爆发的现代社会,青少年深

  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些青少年爱慕虚荣,互相攀比家境,攀比穿戴,攀比各种物质条件。在认为自己的物质条件不如别人时,非常容易偏激,容易冲动,再加上逞强好胜、头脑简单,分辩是非能力差等因素,稍被引诱或者教唆就容易实施犯罪行为,走上犯罪道路。

  二、对减少青少年犯罪的建议

  (一)注重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健全的家庭结构、和谐的家庭关系对青少年孩子健康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对青少年不能够只给予物质,而应增加感情沟通和交流,只有青少年感受到父母的爱,他们才能够学会爱别人;青少年的一些行为和想法应当得到父母的支持和关心和有效监督,得不到父母的重视和接受,父母不加以肯定和疏远会激发青少年的

  叛逆和自暴自弃;父母就是青少年的模范和榜

  样,青少年的很多行为和想法都是父母的言行的复制或扩大变形后的体现,所以父母一定要承担起自己作为父母的责任,做一个正面积极的青少年的领路人。

  (二)积极友好的校园环境对青少年有着正面的影响

  老师在青少年心目中是非常威严和不可取代的,老师的言行和做法对青少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老师在从教过程中不可以体罚学生、公平对待每个学生,这是最基本的。很多老师只喜欢成绩好、听话的学生,而不喜欢、排斥,甚至责骂成绩不好。调皮的学生,久而久之,会给一些学生心目中带来影阴。我们必须倡导老师一视同仁,并且更应该给那些问题青少年更多的关爱,化解他们心中的不满和极端情绪。

  (三)加强心理辅导教育

  我们的心理辅导教育系统还并不完善,我们要从父母、老师等抓起,强化心理辅导和指引的作用,在中小学和高校都应当设立心理辅导机构,对青少年及其家长开放,并有效的解决青少年的问题,而不是一个空壳摆设,将引起青少年犯罪的因素抑制在行为发生之前,而不是发生了恶性事件之后再进行反思和指责。

  三、结语

  青少年犯罪问题一定要充分引起家长、学校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并积极采取多方行动,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思考和反思阶段。

  参考文献:

  [1]刘邦惠.犯罪心理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景璐石,徐科,冯军,蒋宪君,孟婕.犯罪青少年心理健康与个性特征相关分析.中国公共卫生.2008.

  [3]王瑞霞.青少年犯罪心理透视.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6.

  心理学方面的2000字论文篇三:《积极心理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

  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领域的一门新兴学科,被誉为是心理学发展领域的一次革命。总体来说,积极心理学是从积极的角度研究传统心理学的学科,研究的结论更加积极有效。积极心理学一经问世,便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普遍欢迎。

  心理健康教育是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有心理学理论给予理论和智力支持,传统的心理学理论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但是尚不能完全满足教学需要。将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引入到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之中,对于提高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大有裨益。

  一、积极心理学的发展沿革和主要特点

  (一)积极心理学发展的历史沿革

  积极心理学属于心理学领域内的新兴学科,以Seligman和Csikzentmihalyi于2000年1月发表的论文《积极心理学导论》为诞生的主要标志。积极心理学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西方学者对于婚姻和幸福感问题的讨论,以及荣格关于人生意义的研究。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则为积极心理学奠定了系统的理论研究基础。受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一度中断,心理学的功能和作用也转变为治愈战争带来的心理创伤,消极心理学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占据了主要地位。直到20世纪末,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才开始广泛出现。一些西方学者将积极心理学的本质概况为“致力于研究普通人的活力与美德的科学”,主张研究人类的积极品质,挖掘个人的内在潜能和建设性的力量,促进社会发展和人类共同幸福。

  (二)积极心理学的主要特点

  总结起来,积极心理学主要具有如下几方面特点:

  1.积极心理学强调个人的价值和优点。积极心理学认为,心理学的作用在于建设而非修补。因此,应当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设定为身心健康的社会群体,而并非少数具有心理问题的社会群体。积极心理学倡导发现个人的优点和美德,而并非通过研究发现其弱点和不足。这种研究思路带动和恢复了心理学研究的应有功能,研究成果更加积极。

  2.提出了积极的预防思想。积极心理学并不回避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而是采取更加积极的态度,重视心理疾病的预防。积极心理学认为,心理疾病的预防主要依靠个体的内驱性动力,而并非是外部对于缺陷的修补。人类自身就蕴含着预防心理疾病的能力,心理学的作用是要引导个体将这些能力激发出来,有效地达到心理疾病预防的效果。心理学的研究应当集中在对个体积极性心理因素的挖掘和引导之中,通过适当干预塑造个体良好的品质。

  3.强调个体与社会融合发展。积极心理学除了对个体自身的积极性心理因素进行挖掘和引导以外,还注重个体心理健康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强调个体与社会的融合式发展。在对个体实施心理干预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社会、家庭、学校等外部力量。

  二、将积极心理学引入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当前,国内大部分高职院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集中存在着重视程度不足、教育手段单一、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专业化不强等一系列问题。将积极心理学引入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主要具有下列几方面重要意义:

  (一)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和作用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实施适当的干预,帮助学生树立健康而良好的心理素质。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说教意味更浓,很难从内心深处引发学生的共鸣。通过引进积极心理学理论,注重引导和激发学生的优势,并实施更加积极地心理干预和预防,将会更大限度地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和作用。

  (二)帮助学生树立更加积极的心态

  当前,面对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竞争和繁重的学业压力,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都存在着心态过于消极的问题,并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就业产生负面影响。通过引进积极心理学,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和潜力,他们将会树立更加积极的心态,正确对待就业竞争和学业压力,并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专业学习。

  (三)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高职院校利用积极心理学理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指导学生更加深入和全面地了解个体与集体、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人际关系更加和谐,营造更加良好的校园氛围,为教学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如何有效运用积极心理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笔者认为,对于高职院校来说,运用积极心理学理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应当采取如下措施:

  1.全面理解积极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特点。在运用积极心理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之前,高职院校的教师要全面而深入地理解积极心理学的概念、含义及主要特点。在此基础上,结合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需要,将积极心理学理论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2.整合优势资源,形成教育合力。在深入理解和认识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基础上,高职院校的管理者还要充分整合校内的优势教育资源,将思想政治辅导员、任课教师纳入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之中,在学生日常管理、专业教学等全过程中应用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的合力。


猜你喜欢:

1.心理学论文5000字以上范文

2.大学心理学论文范文

3.浅析心理学的论文3000字

4.有关心理学的参考论文3000字

5.1500字心理学论文范文

6.心理学论文范文1500字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