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教育实践心得体会【三篇】】两学一实践主题教育心得体会
 

【教育实践心得体会【三篇】】两学一实践主题教育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2018-11-12 04:20:08 影响了:
实习报告网权威发布教育实践心得体会【三篇】,更多教育实践心得体会【三篇】相关信息请访问实习报告网。

【导语】大范文网搜集的范文“教育实践心得体会【三篇】”,供大家阅读参考,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请访问实习报告频道。



  【一】

  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如果我们脱离群众、失去人民拥护和支持,最终也会走向失败。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群众学习时的讲话。这就要求我们每个党员牢记宗旨、不辱使命,把“为民务实清廉”主题贯穿于实践活动始终,践行到为党和人民服务的日常工作中。

  党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发展壮大的法宝。回顾我们党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其中最为宝贵的一条经验,是务必高度重视群众工作,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始终持续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群众工作,将党和群众的关系,比之如鱼水,喻之为血肉,视之为种子与土地。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的成就,都是透过团结带领人民共同奋斗取得的。党和人民事业能不能顺利发展,关键就在我们党能不能始终持续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能不能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用心性、主动性、创造性。

  党的群众路线要处理好传承与发展的关系。虽然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发展阶段,群众工作会有不同的具体特点。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群众工作对象更加多样化,群众工作资料更加丰富,群众工作环境越来越复杂,群众工作组织网络需要进一步健全。这就要求我们把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增强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学习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就是要干好本职工作。作为一名普通的党员,做好群众工作就是要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努力解决为人民服务的问题,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时时处处、切切实实关心群众生活,紧抓民生之本、解决民生之急、排除民生之忧,这是密切党群关系的治本之策,也是最根本的群众工作。在工作中,坚持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齐的作风,始终注意工作中的新变化和群众工作的新特点,善于从群众的实践中汲取经验,从群众的意见中汲取智慧。主动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老老实实调查研究,老老实实听取群众意见,老老实实改善工作,集中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去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和难题。不要有靠边看的思想,不要认为解决群众困难是领导干部的事情,从自身做起,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把党的方针政策扎扎实实的落到实处,时时刻刻起模范带头作用,始终把群众的冷暖疾苦放在心上,始终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始终解民忧、帮民富,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党的执政根基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

  在此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我办以思想教育为重点,在全办党员干部范围内抓好集中学习,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透过近阶段处室集中和自己进一步对《中国共产党章程》、《论党的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等等文件的学习,进一步充分认识到应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中央再提群众路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那里,我想谈谈自己的一些学习体会。

  忠心对党,要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消除精神懈怠的危险,只有不断地透过学习,要多做一些思想体会的积累,才能努力提高自身政治思想素质,在思想上与党中央持续一致,坚定自己的政治立场,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在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树立共产党员正确的世界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真心为民,要真诚务实,做好人民的公仆。要消除脱离群众的危险,就务必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作为财政监督战线的国家公务员,在工作中虽不直接服务于群众,但我们国家的财政政策是以群众利益为出发点的,所以在执行监督职责的同时,也要多倾听来自企业的诉求,要将由于相关政策规定的滞后、缺失所引起的问题和政策执行的困难,认真予以关注并及时构成有价值、有推荐的调研报告上报财政部,以用心务实的工作作风,体现国家财政公务人员服务意识和职责意识,做好人民的公仆。

  用心干事,要爱岗敬业,勤勤恳恳的做好本职工作。要消除潜力不足的危险,就务必做到与时俱进。首先加强自身业务知识的学习,个性是近阶段国家重大财税政策出台的背景、目的要有深刻的认识理解,学会认真思考,才能夯实自己的基础,认真务实的做好本职。其次加强增强职责意识,用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无私奉献,吃苦在前,遇到困难不退缩,碰到问题不害怕,对于得失不计较,应对成绩不骄傲。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实实在在工作,实实在在为人,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清心律己,要洁身自爱,做到廉洁奉公。要消除*的危险,就要不断的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树立正确的权利观、不断增强组织观念、纪律观念和自律意识,牢记强化反腐倡廉意识,让自己在错综复杂的社会中找准正确的人生航标,始终持续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真正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做到廉洁、勤政,进一步提高勤政为民的思想理念。

  总之,如果我们每一名党员都能从自身做起,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把党的方针政策扎扎实实的落到实处,时时刻刻起模范带头作用,始终把群众的冷暖疾苦放在心上,始终认为群众利益无小事,始终能够解民忧、帮民富,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群众就不会有什么怨言难事,我们也就不会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们党的执政根基就会越筑越牢。

  【三】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紧紧围绕新形势、新任务、新特点,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探索建立新时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长效机制,着力解决如何激发内在动力、如何推动有效落实、如何完善实现方式三大问题。

  在价值层面,突出宗旨意识和群众观点教育,解决内在动力的问题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来自我们党的实践自觉,也来自我们党对实践认识的理论自觉。这是一个实践不断深化的过程,也是一个认识不断升华的过程。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进行一次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群众观点的再学习、再教育、再武装。这种再学习、再教育、再武装,既要着眼于认识层面,又要跳出认识层面,从确立信念、构建文化、知行统一等三个方面加以强化。

  促进认识到信念的转化。对党的群众路线,此刻缺的不是“认识”,而是“信念”。讲到党的群众路线,似乎都耳熟能详,“讲”得十分好,“说”得很到位。但在不少党员干部中这种认识并没有真正在思想深处扎根,并没有做到真讲、真信、真遵守、真落实。信念是一种更牢固、更稳定、更持久的认识。从认识转化为信念,最为关键的是要促进思想理论的自觉。要紧紧围绕“为了谁、依靠谁”这一根本问题,深入进行唯物史观和党的性质、宗旨教育,帮忙广大党员干部真正确立起马克思主义群众路线的基本观点。要用好历史这本“最好的教科书”,从1940年陈嘉庚的延安警示到延安整风和《甲申三百年祭》,从1945年毛泽东和黄炎培的“周期律”对话到1949年的“进京赶考”和“两个务必”,从上世纪50年代一代新风的开创到之后的曲折探索,从“*”的重大挫折到改革开放以后不靠“运动”靠“制度”的新路……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深刻地启示我们:我们党的发展、成长始终与党的群众路线相伴随行,群众路线贯彻执行得如何,直接决定我们党的兴衰成败。此外,还要结合现阶段党所处的历史方位的深刻变化,党员队伍尤其是干部队伍结构的深刻变化,长期执政条件下党所面临的“四大危险”“四大挑战”以及党的作风建设存在的突出

  问题,从持续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执政地位的高度,把这个问题讲到位、讲清楚。

  促进认识到行动的转化。践行党的群众路线重在实践。检验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得如何,不仅仅要看“说得如何”,更要看“做得如何”。因此,要重在帮忙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实现由“知”到“行”的转变,实此刻理论自觉、文化自觉基础上的实践自觉,做群众路线的自觉践行者。坚持以科学认识引领实践、指导行动,不摆“花架子”、不搞“一阵风”、不做“应景文章”,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生活,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多干让人民群众满意的好事实事。坚持在实践基础上不断丰富和深化对党的群众路线的认识,更加自觉地从根本立场、世界观和党性高度上牢固确立宗旨意识和群众观点,实现“内化于心”与“外化于行”的有机统一。

  在实践层面,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解决有效落实的问题

  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要与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相结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面向群众、面向基层、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增强“问题意识”,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着力解决影响党群干群关系、影响群众切身利益、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

  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相结合。社会管理的基本任务是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应对社会风险、持续社会稳定。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的社会管理面临许多新的课题和严峻的挑战。社会的主体是人,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务必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群众工作作为社会管理的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工作来抓,用心探索结合社会管理加强和改善群众工作的新途径和新方法。要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引导各级各类社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支持人民团体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性作用。要围绕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这一主题,加强和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与解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相结合。人民对完美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要把党的主张与人民群众的意愿更好地结合起来,把党的政策与人民群众的利益更好地结合起来,把党的目标与人民群众的追求更好地结合起来,正确把握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现阶段群众的共同利益和不同群体的特殊利益的关系,统筹兼顾各方面群众的利益关切。以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为重点,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高度重视并切实解决在住房、就业、教育、医疗、收入分配、食品安全、环境保护、征地拆迁、涉法涉诉等群众关注度高、与切身利益联系紧、关乎社会和谐稳定的实际问题。

  在制度层面,不断完善体制机制,解决实现方式的问题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关键在于建立长效机制;长效机制的建立,关键要解决制度层面的问题。要在政治制度、干部制度、组织制度的整体框架内构成良性互动,使代表人民意志的“主渠道”、制约干部权力的“铁笼子”与党员队伍建设的“退出机制”发挥综合效应,使党的群众路线获得有效的实现方式。

  政治制度方面,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真正成为代表人民意志的“主渠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坚持群众路线,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要支持和保障人大代表依法执行代表职务、充分发挥代表作用,使人民的意志更好地透过人民代表大会得以实现。人大代表要树立群众观点,真心诚意地对人民群众负责,密切联系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与群众广交朋友,围绕群众关心的问题开展调查研究,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同时,要发挥人民代表的桥梁纽带作用,用心参政议政,监督政府依法行政,用心回应人民群众的关切。

  干部制度方面,真正把干部的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要提高制度设计的科学化水平。进一步完善干部评价体系,不仅仅要看领导干部会不会抓经济发展,更要看领导干部会不会做群众工作、会不会抓社会管理,不仅仅要算经济账,更要算政治账、民生账、发展成本账、群众满意账。进一步改革干部评价机制,逐步改变干部考核工作中“上考下”“官考官”以及社会组织和社会公众相对“缺位”的状况,真正把对干部的评判权交给广大人民群众。完善权力约束机制,坚持从严治党、从严治吏,“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引导广大干部敬畏手中权力、慎用手中权力、用好手中权力,逐步构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

  组织制度方面,加快构建党员队伍建设的“退出机制”。党群干群关系不是一种“抽象”的存在,广大人民群众评价党的作风,是从一个个“具体”的个体出发的,正是这一个个具体的“个体”状况,构成了党的作风建设的“整体”风貌。党要完成历史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首先务必始终持续党自身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体此刻组织建设上,不仅仅要重“量”,更要重“质”。一方面,要严把“入口关”,针对“有的党组织对发展党员把关不严,发展党员质量需要提高”的状况,进一步收紧入口;另一方面,按照党的十八大“健全党员能进能出机制”的要求,加快构建党员队伍建设的“退出机制”,畅通出口,把“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漠、组织纪律不强,甚至思想蜕变、腐化堕落的党员”及时清理出党的队伍,切实增强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潜力,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服好务。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