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城市绿地的减灾设计] 城市绿地设计
 

[城市绿地的减灾设计] 城市绿地设计

发布时间:2019-02-24 04:00:32 影响了:

  摘要:城市绿地对于减轻地震灾害有重要作用;然而中国城市绿地的减灾功能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为了充分发挥绿地减灾功能,现有城市绿地设计方法应该得到改进,绿地设计中应强调绿地的减灾设计。
  关键词:城市绿地;地震;减灾;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5.1;P315.94;TU984.1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1)08-1634-03
  
  Disaster Mitigation Design of Greenspace in City
  
  ZHAO Jing-wei,LUO Ping-jia
  (School of Art and Design,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Xuzhou 221116, Jiangsu, China)
  
  Abstract: Urban greenspace played an important part in relieving the damage of earthquake. However, its importance was completely neglected in China. The greenspace designed for disaster mitigation should be emphasized in urban green space planning.
  Key wards: greenspace;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design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较多的国家之一,灾害类型多样,在城市中常见的自然灾害有地震、火灾、洪水等,然而其中的地震及其次生灾害是危害严重、难以预报、预防难度大的灾害类型,仅20世纪中国就发生一次死亡20万人口的地震灾害2次,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2008年发生在四川省汶川县的大地震再一次向我们敲响了警钟,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都有可能发生破坏性的地震。在目前人类对地震无法准确预报的前提下,提前做好预防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1城市绿地在城市减灾中的作用
  1.1临时避难所
  在破坏性极强的城市灾害诸如大地震发生后,各类建筑将会倒塌,次生灾害会不断发生,不仅使各种建筑物受到进一步损坏,也会增加人员的伤亡。所以,迅速将市民从遭受破坏的建筑物中疏散到空旷地,可有效减少人员的伤亡;而城市绿地中,建筑物少,而且低矮,绿化面积大,是灾害发生后人们避灾的理想场所[1-3]。
  1.2防火隔离带
  大面积的绿地可以阻隔火势的蔓延和减少次生火灾的发生,许多绿化植物枝叶含有较多的水分,本身就是防火的天然屏障。
  1.3阻隔病菌源
  绿色植物具有良好的杀菌作用,植物的芽、叶、花粉能分泌出具有杀死细菌、真菌和病原生物的挥发性物质,可减少空气中病原的数量。因此,把城市绿地作为城市紧急的避难场所,对于防治大灾之后的大疫具有积极的意义。
  1.4紧急救灾和重建家园的据点
  建设与城市规模相适应的大型公园、绿地,可作为灾后紧急救灾和重建家园的据点。
  1.4.1救灾人员驻扎灾难发生后,应急工作及时、高效、有序的开展,可以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在这个过程中,绿地发挥着重要作用,医护人员可以在绿地搭建临时医院和驻扎营地,利用临时医院尽快地开展救治工作。
  1.4.2救灾物资集散城市各部门调运的粮食、饮水、被服、仪器等救灾物资从运送到分发完毕,需要有一个足够大且交通便利的地点存放,而很多城市绿地、广场等适宜建立救灾物资集散处的地点一般都位于路口等方便通行的地方,非常便于救灾物资的运送。
  1.4.3救灾运输通道有些树木由于含有树液和水分,能发挥控制火势、切断火路的作用,从而可以保证道路的正常使用;一定树龄的行道树由于扎根于大地深处,能够支撑住倒塌的房屋;因为有一定宽度的绿化带存在,即使沿街建筑物倒塌,也不会直接威胁到路上的行人和车辆,从而保证了道路的畅通。
  1.4.4灾民安置场所绿地上的树木根深叶茂,在发生地震时一般不会倒伏,利用树木可以搭建防震棚;同时大块绿地可以阻隔火势的蔓延。绿地地势平整,也适宜作为临时住所搭建地点。
  1.4.5救援飞机起降当灾难发生时,为了保障抢险救援人员、救灾物资的运输及灾民、伤员的疏散,在地面道路交通被破坏或不能满足需要时,可用避难场所中的草坪、广场等开阔地带作为救援直升飞机的起降场地,保障空中运输通道的通畅。
  1.4.6倒塌物堆放场重建灾难后的城市,首先需要清理倒塌的建筑垃圾,在灾后交通不便的情况下,垃圾无法很快运送到郊外的堆积场所;利用城市绿地作为垃圾的临时堆放地,可以就地解决垃圾的堆放问题,节省了人力、物力和时间。
  1.4.7作为临时掩埋震亡人员的场所地震,特别是强震发生后,道路损毁,交通中断,震亡人员的遗体如不及时处理会造成高度腐烂,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和蔓延,给灾后的防疫工作造成极大的威胁。在倒塌建筑物现场及附近硬化路面、广场不宜临时掩埋,而绿地就成了处理遗体的理想场所。
  2中国城市绿地在城市防灾减灾建设中的现状与不足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绿地的建设受到了普遍的重视,大多数城市的绿地面积、绿地覆盖率和人均绿地面积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增长。至2004年底,全国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了31.66%,绿地率达到了27.7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7.39 m2。然而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推动城市绿地不断增长和发展的根本动力主要来源于城市面貌改造、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等刚性要求,为了防灾减灾的目的而建设的城市绿地确是少之又少,并且也仅限于少数几个大城市,如北京最早在1993年就提出了建设应急避难所的建议,但这个建议直至2003年10月才得以实现,这期间跨越了十年,最终建成了中国第一个“应急避难所”――北京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这也是我国第一个将城市绿地建设成具有完备防灾设施的防灾公园。尽管中国在城市绿地防灾减灾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总的来看与我国面临的严峻灾害形势还很不相称,对于大部分的绿地我们在做城市绿地的规划和设计时,很少或者根本就没有考虑过其中的防灾减灾规划与设计。我国城市绿地在城市防灾减灾建设中的不足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防灾减灾意识淡薄
  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中,城市各级政府有关部门、专家学者、规划技术人员对城市防灾减灾规划缺乏应有的重视,使得有关城市绿地的防灾减灾研究尚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还没有列入城市发展的总体框架之内,更不用说城市普通市民等社会公众对于城市绿地的防灾减灾功能会具有深刻的认识。因而在调查城市绿地是否可作应急避难场所时,超过44%的被调查者选择了绿地以外的其他类型场地作为应急避难场所,甚至还有24%的被调查市民根本不知道城市绿地应该具备应急避难的功能。
  2.2城市总体规划缺乏对城市绿地防灾减灾规划的系统性研究
  现有的城市防灾减灾规划只是单一地强化各项专项防灾减灾规划或加强工程性防灾减灾规划,且多是被动地去适应城市所发生的灾害,欠缺常态下的综合安全防灾减灾应急联动机制及深度协调化研究。因而在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体现的是平常时期城市绿地的功能,非常欠缺城市绿地防灾减灾专项规划,已编制完成城市绿地防灾减灾规划的城市少之又少。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2.3城市绿地防灾减灾系统不健全,基础设施薄弱
  城市绿地是城市大规模防灾避难的惟一室外大型空间,城市绿地系统布局与功能配置还没有充分考虑到城市防灾减灾的要求,缺乏利用绿地广场、地下空间、道路广场等设施实现集中、疏散与防灾避难相结合、提高城市整体防灾减灾的能力;现有的城市绿地规划、设计、建造过程中,几乎没有涉及对防灾减灾的考虑。城市绿地系统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足,防灾减灾投入不足,灾害防御和应急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3城市绿地的减灾设计
  3.1防灾减灾、统筹规划
  城市绿地防灾减灾规划应是城市总体空间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无疑要与城市总体规划相配套,这样才能在城市综合防灾减灾体系中发挥其应有的综合作用。城市绿地空间配置,应当着眼于各类防灾减灾场所的综合统筹规划,确保各类防灾减灾场所的总面积和各种防灾减灾设施能够满足城市居民避难的需求。具体来讲城市绿地防灾减灾规划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3.1.1适当提高各类绿地规划建设指标一个城市只有具备相当面积的绿地,才能为抗震救灾提供基本条件,尤其是区级以上的公共绿地面积最好在2 hm2以上,市级公园面积依城市规模可定在10~30 hm2以上。其他各类绿地如单位附属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是必不可少的。绝大多数地震由于发生时间、地点无法准确预测,人们滞留地又很分散,因此分散的绿地从避震抗灾角度来看就都有了用武之地。
  3.1.2应重视居住区专用绿地的建设现代居住区人口密度大、高度集中、楼房林立,如果没有一定面积的绿地,一旦发生地震等自然灾害,人们就不知去何处避灾。有了小区专用绿地,居民可应付突发灾害就近避灾,同时可激发居民之间的自救能力,争取到时间就赢得了生命。
  3.1.3各类绿地布局尽量分布均匀公共绿地中的市、区级及居住小区内专用绿地,是充分发挥绿地抗震救灾功能的一个重要条件。否则尽管各类公共绿地指标很高,也不能有效发挥其避震自救的功能。居住小区专用绿地服务半径以100 m以内为好;区级绿地服务半径以500 m以内为好。绿地分布均匀,位置适中,服务半径适宜,一旦发生地震,人们可迅速疏散到绿地,这能为避震抗灾争得时间。
  3.2选址应安全
  城市绿地应远离高大建筑物、易燃易爆化学物品存放处、核放射物储备地点、地下断层上以及易发生洪水、塌方的地方,同时还应选择地势较平坦、易于搭建帐篷等临时救助房屋的地方。
  3.3在建筑物四周种植能起到缓冲作用的植物
  植物的缓冲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发生地震时,一部分人员出于对地震的恐惧,可能会跳楼逃生(尽管这不是一种科学的逃生方法,但几乎每一次地震发生时都有不少人这么做)。为了减少跳楼人员的伤亡,建筑物至少一面应是绿地;另一种情况是利用植物的支撑作用,把倒塌建筑物废墟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以扩大安全区域。为了充分发挥绿地的缓冲功能,就应特别注意绿化植物的选择和配置,在植物选择上应选高大健壮、枝条柔软而有韧性、无刺的植物,尽量做到乔、灌、草三层合理搭配,以加强对跳楼人员的缓冲保护和增强对废墟的限定。
  3.4在绿地设计中应注意稀树草坪的设置
  为了充分发挥绿地的减灾功能,在较大的城市绿地中,应至少设置一处面积较大、地形较平坦的开阔草坪,便于在灾害发生后,救灾直升机可以起降;绿地内应注意稀树草坪的建设,以方便救灾帐篷的搭建。为了救灾的需要,城市绿地中应压缩市民很难进入的密林面积,当然有特殊用途的防护林不受此限制。
  3.5在绿地树种安排上多植耐火树种
  火灾是地震最主要的次生灾害之一,有时由地震引起的火灾所造成的危害比地震本身还大,如1923年发生在日本的关中大地震[4]。因此,防止火灾的蔓延是城市绿地在减灾中的重要作用之一,这就要求在城市绿地的植物选择上,必须把防火减灾功能与植物的生态功能和美化功能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上考虑,要把防火树种的栽植优先考虑到绿化乔木树种的选择里,应尽量避免种植含油脂量较大的易燃植物,多考虑耐火的树种。实践证明,防火效果较好的植物主要有珊瑚树、海桐、山茶、黄杨、女贞、银杏、三角枫、槐树、罗汉松、榉树等。
  3.6绿地中应适当设置水体并保持水体的质量
  水是生命之源。当地震发生时,城市的供水系统往往遭受严重的破坏,因此解决大量灾民的饮水问题是灾害发生后一段时间内政府的一项紧急任务。在这种情况下,绿地中的水在经过简单地消毒处理后,一般就可以直接饮用,使得在灾害发生时,水这条生命线不致断绝;并且在有火灾发生时,绿地中的水也可用来灭火;在有降水时,绿地也可收集雨水,以增强对水生命线的保障供给能力。
  3.7树种选择应考虑植物的可食用性
  灾难的发生使得在平时我们伸手可得的东西都变得异常艰难,因此城市绿地还应考虑在灾难发生的非常时刻,为一无所有的灾民提供能够充饥的食物代用品,为灾民免受饥饿之苦尽一份力量。这主要在植物选择上,要多选种一些果树以及其他能食用的植物,如在华北地区可适当多植榆树,在南方可多种植果树。
  3.8绿地的纵向设计应符合减灾的需要
  为保障灾时避难场所的顺利使用,通过合理的地形坡度,解决雨水的快速下渗和快速外排问题,避免铺装地面、停车场、运动场、绿地等出现积水,要使城市的绿地排水优先于蓄水,在保证场地排水顺畅的前提下,考虑雨水利用的问题。通过调整土壤颗粒度,增加土壤的渗透系数,抬高灾害发生时临时安排住宿区的绿地标高,保证顺畅的排水坡度,这是绿地在总体布局时,必须考虑的纵向设计细则。准备在灾时用作住宿区的绿地应以平坦地形为主,坡度控制在1%~8%之间。
  3.9提高全民防范意识
  加强防灾减灾知识的宣传教育和演练,将增强全民的防范意识和防灾能力。实践证明,平时合理的防灾减灾教育和演练,在灾难发生时能有效地减少人员的伤亡。因此,在城市绿地中设置专门的场地,采用文字、图片和专人讲解等方式对广大市民进行有关防灾和减灾的宣传与教育,并进行有针对性地防灾减灾演练,这将是对灾害的一种有效预防措施,绿地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这一需求。
  3.10专用防灾减灾设施设置
  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在重要的防灾减灾绿地中还应设置一些专用的防灾减灾设施,如应急避险指挥中心、应急供电系统、应急简易厕所、应急物资储备室、应急医疗点、应急通信系统等,这些设施一般在重要的、以防灾减灾为其主要功能的公园内是必备的;在普通绿地中,要视各个城市的经济和发展规划有所选择地设置。
  4结语
  2008年发生在四川省汶川县的大地震,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然而我们可以假设一下,若是这种强度的地震发生在某个中心城市时,那将会如何?我们简直不敢想象这样的可怕后果。因此建立城市的综合防灾减灾设施,对于一个城市的发展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建立和谐社会、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不可忽视、不可替代的方面。
  
  参考文献:
  [1] 苏群,钱新强. 城市避难场所规划的空间配置原则探讨[J]. 苏州大学学报,2007,27(4):66-69.
  [2] 包志毅,陈波. 城市绿地系统建设与城市减灾防灾[J]. 自然灾害学报,2004,13(4):155-160.
  [3] 洪金祥,崔雅君. 城市园林绿化与抗震防灾――唐山市震后绿地作用与建设的思考[J]. 中国园林,1999,15(3):57-58.
  [4] 苏幼坡,马亚杰,刘瑞兴. 日本防灾公园的类型、作用与配置原则[J]. 世界地震工程,2004,20(2):27-29.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