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关于全市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情况的调查报告_我的调查报告
 

关于全市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情况的调查报告_我的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2019-06-04 15:13:29 影响了:
第1篇第2篇第3篇第4篇第5篇更多顶部目录第一篇:关于全市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情况的调查报告第二篇:关于全市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情况的调查报告第三篇:关于全市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情况的调查报告第四篇:新发乡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调查报告第五篇:关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情况”的调查报告更多相关范文正文第一篇:关于全市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情况的调查报告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三农”问题的指示精神,进一步加快全市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连广生、许谦迎带领调查组,在去年调查的基础上,于今年9月中、下旬对全市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情况进行了跟踪调查。这次调查采取听汇报、召开座谈会、察看现尝走访龙头企业和农户等方式,调查了除中区之外的11个县市区,34个乡镇,27家龙头企业,并走访了50多户农民。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明显成效

今年以来,全市各级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按照市委“全党抓经济,重点抓调整”的总体思路,围绕市人大常委会第6次会议提出的调整建议,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明确主攻方向,把握关键环节,狠抓措施落实,全市畜禽、林果、瓜菜、优质专用粮棉油和劳务经济五大产业体系建设稳步发展,结构调整深入推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整个农业和农村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上半年,全市农林牧渔总产值114.8亿元,同比增长11.2%;农林牧渔增加值54.8亿元,同比增长4.2%;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1850元,同比增加317.6元,增长20.7%。综合分析,全市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取得六个方面的成效。

(一)宣传发动广泛,形成了良好的调整氛围。农民是结构调整的主体。各级把能否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作为调整成败的关键,坚持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入手,采取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广泛宣传,层层召开会议部署发动,外出参观学习开阔思路,致富典型现身说法,算帐对比引导等多种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大意义、任务目标和政策措施,激发广大农民调整的积极性。邹城、泗水、嘉祥召开10万多人参加的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动员大会,任城、鱼台、汶上、梁山组织由农业专家和致富典型参加的农业结构调整巡回报告团进村入户宣讲。初步统计,全市组织外出参观考察3万余人次,举办专题报告会1200多场次,发放致富典型和效益分析表8万余册。通过宣传,广大农民转变了思维方式,增强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加深了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认识,增收致富的愿望越来越强烈;端正了调整的态度,逐步实现了“要我调”向“我要调”的转变。

(二)规划目标明确,把握住了调整方向。各地按照全市结构调整的总体要求,立足当地资源、区位优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发挥比较优势和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制订了符合当地实际的三年调整目标和规划布局。全市计划用三年时间拉长做强五大产业链:优质专用小麦发展到247万亩,优质专用玉米154万亩;大陆瓜菜260万亩,大蒜105万亩,反季节精细瓜菜76万亩;劳务输出60万人,劳务收入30亿元;新发展速生丰产林92万亩,种苗花卉40万亩,经济林35万亩;畜牧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5%,名优水产品产量占总产量的比重达到60%以上。各县市区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三年调整规划。任城区“扩大苗木面积,扩大以瓜菜、甜叶菊为主的经济作物面积,扩大以长沟葡萄为主的经济林面积,扩大以优质生猪为主的畜禽养殖规模,扩大沿湖水产养殖面积,提高粮食作物品质和产量”;兖州市“发展三林一带,构筑三大示范区”;泗水县“南北山区抓林果,泗河两岸抓瓜菜,全县上下抓畜牧,一年四季抓劳务,持之以恒抓水利”;微山县“种植抓优质高效,水产抓名优增效,林果抓栽培管理,劳务抓协调服务,畜禽抓规模带动”;金乡县“加快发展绿色、有机、生态农业,形成独具特色的大蒜经济”;汶上县“抓亮点、重点突破,点带面、整体推进,建设绿色大县”;梁山县“突破三大片,两区加一滩,间作为主线,增效为重点”。

(三)工作重点突出,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果。全市把“五条产业链”建设作为一项工作重点,采取措施,强力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果。种植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粮经比由去年58:42下降到今年55:45。各类经济作物面积540.8万亩,比去年增加47.5万亩,其中瓜菜278万亩,增加28.8万亩;棉花162万亩,增加17.5万亩;花生98.6万亩,增加1.2万亩。林果业取得新的突破。全市共造林240万亩,其中今春完成造林50万亩,内有经济林15万亩,速生丰产用材林35万亩;发展苗木花卉11万亩;建设绿色通道1500公里。畜禽业稳步发展。牛存栏42万头,羊350万只,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猪存栏280万头,同比增长4.3%。禽类饲养呈恢复性增长。肉类总产33万吨,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禽蛋22万吨,增长6%;奶类1.8万吨,增长37.4%。渔业放养力度加大。养殖面积达到61万亩,同比增长18.8万亩;水产品产量8.5万吨,同比增长6.2%。农村劳务经济发展强劲。全市以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东接西送、南上北下、技能培训”三大工程为重点,努力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和劳务收入。全市在县外务工人员达到69万人,新增劳务输出18万人,其中市外劳务输出8.5万人,新增劳务经济收入4.25亿元。农业龙头企业建设步伐加快。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发展到220家,年产值5000万元以上的52家,过亿元的32家,带动各类生产基地230万亩,带动农户64万户。兖州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最快,现拥有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28家,其中固定资产超千万元的13家,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10家,过10亿元的2家,有2家企业被省政府确定为重点扶持的龙头企业,其中绿源公司被国家确定为重点扶持龙头企业,并且形成了以华龙、正龙、华丰三大方便面生产企业为主体的粮食加工企业群和以绿源、嘉隆为主体的畜禽加工企业群,该市每年可加工转化粮食130万吨,加工肉鸡、肉鸭2800万只,保证了优质农产品全部实现就地加工转化增值。

(四)培植生产基地,出现了一批主导产业和产品。各县市区本着做大做强的原则,积极探索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路子,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主导产业和产品。特别是以无公害绿色瓜菜、苗木花卉、速生丰产林、中药材等为主的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生产基地规模不断膨胀。目前,种植业形成了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基地230万亩和以金乡为中心的90万亩大蒜基地,以鱼台为中心的20万亩圆葱基地,以泗水县泗水镇、杨柳为中心的10万亩优质西瓜基地,以任城李营为中心的10万亩苗木基地和以南张为中心的3万亩甜叶菊基地,以任城喻屯、金乡胡集、嘉祥金屯为中心的5万亩甜瓜基地,以曲阜、泗水为中心的6万亩中药材基地,以微山、梁山为主的5万亩芦笋种植基地;养殖业建成了1260余处规模养殖场区,年出栏万只以上的禽场562处;林果业形成了100万亩的速生丰产林基地、90万亩的经济林基地和23万亩的苗木花卉基地。

(五)强化服务措施,克服了调整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围绕解决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的事情,各地从强化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服务入手,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帮助农民克服调整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一是产前重点抓信息服务。以市坷垃网为依托,加快农村经济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促进网络终端向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专业村、专业户延伸。二是产中重点抓技术服务。以解决结构调整中的技术难题为重点,采取送科技下乡、举办专题讲座、发放明白纸、培训农民技术员和科技示范户等多种形式,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指导。济宁市农科院在任城区喻屯镇、嘉祥县金屯镇、金乡县胡集乡举办“甜瓜穴盘育苗技术现场观摩会”,近200名农民技术员和瓜农接受了技术指导,取得良好效果。三是产后重点抓农产品营销服务。在抓好农产品推介宣传,搞好区域特色农产品市场销售的同时,充分发挥合作经济组织和龙头企业的作用,从重点产业和产品入手,抓了订单农业,全市订单合同种植面积达到200万亩以上。任城区喻屯镇组织机关干部进驻大中城市,帮助农民销售甜瓜,收到良好效果。四是全程重点抓资金服务。市、县、乡都分别出台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优惠政策,加大了投入力度。全市今年用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财政资金已达1.8亿元,其中邹城市达到6000万元。全市各级农业银行累计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放季节性流动贷款7.6亿元,出口退税4435万元,签发银行承兑汇票2.77亿元。同时,农业招商引资也成为一个新的亮点,汶上县南站镇引进益普山庄有限责任公司建立圆葱生产基地,目前该公司已投资360万元。

(六)各级领导重视,确保了调整工作的顺利进行。各级不但把搞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作为一项经济工作,而且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研究,精心部署。做到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同志靠上抓,有关部门具体抓,并以高度负责的精神沉到基层,抓好每一项措施的落实。市、县、乡实行了领导包保责任制。市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包县市区,县级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包村,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加强了工作调度。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已召开大型专题调度会议4次,一些县市区还实行了定期调度制度,做到了及时掌握情况,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工作的全面开展。泗水县实行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直接调度结构调整制度,每周至少调度乡镇书记、乡镇长一次。坚持了严格考核。市产业化办公室组织140余人,采取抽样调查和重点项目考察相结合的办法,从2月中旬至3月中旬,对2014年度全市农村五大产业体系建设工作进行了全面考核,在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对位居前列的3个县市区、5个先进部门以及18名有功人员给予了隆重表彰奖励,发挥了抓先进,带后进,促全局的作用。

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体上看,全市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工作迈出了较大步伐,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特别是农业产业化、市场化、现代化进程加快的形势相比,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工作开展不平衡。从县市区、乡镇之间比较,全市大部分地方的干部群众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已经形成共识,措施有力,工作进展快,成效比较明显。但是,也有一些地方,畏难发愁,认识不深,动作不大,进展不快,形不成大规模,没有大变化,更有甚者,有的地方至今仍处于不愿调、不会调、不敢调的状态,工作成效不明显。有的地方复种指数已经超过300%,三种三收或四种四收,而有的仅为200%,仍沿用传统的一麦一棒种植模式。金乡县粮经比已达到1:9,但有的县粮经比6:4,相差甚远。从各产业之间比较,种植业结构调整相对较快,林牧渔业形成主导性产业较慢,农村二、三产业明显短腿,一产不优、二产不强、三产偏弱的格局未得到大的改变。

(二)农村产业结构层次偏低。从生产结构看,还没有突破传统农业的格局,多数农户仍以经营传统种养业为主,在土地、资源密集型农产品逐步失去竞争优势的情况下,以劳动和技术密集型为主、具有一定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开发还没有形成大的规模。从加工环节看,全市2014多家农产品加工经营企业中,粮棉油等传统产品加工经营企业占到60%以上,果品、蔬菜、畜产品、水产品等加工经营仅占30%左右,而且初级加工多,综合加工和精深加工少,全市蔬菜、果品的加工转化率不到15%,畜产品、水产品多以初级产品进入市常从产品结构看,传统农产品仍占主导地位,优质、高效、专用、生态农产品还没有形成竞争优势。全市除金乡大蒜外,其它能够拉动农民增收的特色产品还没有形成区域规模优势。

(三)农业产业化、标准化水平不高。对照生产专业化、布局区域化、经营一体化、服务社会化、管理企业化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内涵,全市的农业产业化经营还处于低水平状态。主要是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孝档次低、辐射带动能力不强,运行机制不健全,农产品加工增值链条短。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刚刚起步,广大农民的质量标准意识不高,农产品生产中化肥、农药、激素以及生态环境污染等问题还比较严重,农产品质量监测检验和认证尚未形成完善的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还存有诸多隐患,与国际标准化接轨的差距较大。

(四)农产品市场体系不健全。基础设施差,特别是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大宗农产品批发市场少;交易模式和手段落后,初级市场特征明显,现有的有些市场的运作都是非市场化形式,市场本身只承担了物业管理者的功能,未能充分发挥经营产品的作用;流通渠道多乱杂,产销有效对接不好,生产、流通存有很大盲目性;流通主体数量多、规模孝素质低,组织松散,承载品牌能力差;流通手段仍处于现货交易的原始集散阶段,订单农业、期货交易、网上洽谈等现代物流形式刚刚起步。

三、今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建议

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新阶段的发展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必须站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遵循市场规律、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从更高层面和更大范围统筹协调,精心指导,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市场化、标准化和产业化进程。

(一)以解放思想为先导,提高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认识。要坚持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实践中不断解放思想,用思想的大解放促进观念的大更新和认识的大提高,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农民和基层干部结构调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一方面,要解决农民的思想认识问题。加强对广大农民的教育培训,充分利用现有各级各类教育资源和各种宣传媒体,采取短期学习、观摩典型、算帐对比、经验交流等形式,在提高实用技术和专业技能等方面集中进行大规模的教育培训,引导广大农民进一步破除安于现状、小富即安以及固守田园的思想,强化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激发其结构调整的热情。另一方面,要解决基层干部的思想认识问题。教育广大基层干部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解决一些基层干部因对结构调整认识不到位,怕担风险而出现的信心不足,不敢调、不会调的问题;解决一些干部做了一些工作,就沾沾自喜,自我感觉良好,造成调整规模孝档次低、进展慢的问题;解决个别地方基层干部怕挨批评,为应付检查而调整,不管市场风险,不考虑经济效益,不顾农~愿的形式主义问题;解决一些干部不耐心做宣传引导工作,采取简单生硬手段,强行让农民调的问题。要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发动,把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统一到集中精力抓结构调整上来,形成全市上下一盘棋、步调一致抓调整的良好局面。

(二)以产业化为重点,拉长做强五大产业链。农业产业化是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能够与现阶段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的经营方式和运作机制,也是落实市委培育五大产业体系的有效措施,必须围绕主导产业、名牌产品、生产基地、利益机制、龙头企业等产业化经营要素,坚持不懈地抓下去。一是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制定工商、税务、金融、财政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着力在优势特色产业中培育壮大龙头企业,选准产业支柱和拳头产品,特别是打造一批有地方特色、有市场竞争力的禽、肉、奶、鱼、果、蔬等名牌产品,在抓好30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的基础上,有计划地抓好100家辐射能力强、带动农民增收效果显著的重点龙头企业。二是培植主导产业和规模化基地。要从扶持专业户、专业村入手,由点到线、由线到面,逐步建设一批集中连片万亩以上、甚至十几万亩以上的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逐步使其成为区域经济的主体。畜禽产业,要以鲁西黄牛、小尾寒羊、微山麻鸭等传统名优品种为依托,加快建设生产和加工园区,膨胀发展规模养殖基地,提高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加快畜牧大市向畜牧强市的跨越。围绕建立比较完善的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果产业体系,加快经济林、苗木花卉和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把改进品质、扩大设施化栽培、提高复种指数作为瓜菜和优质粮棉油生产重点,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效益。蔬菜产业,重点是建设无公害和绿色有机产品生产基地。通过拓宽劳动力转移渠道,清除劳动力转移障碍,加强劳动力转移培训,强化劳动力输出全程服务等措施,开展好“万人出境、40万人出盛60万人出市、100万人转移”活动,加快劳务经济发展,使我市尽快成为重要的劳动力输出基地。三是正确处理龙头企业和农户的利益关系,形成良好的利益分配机制。通过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一体化,使农户和龙头企业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引导龙头企业着眼长远,履行龙头的职责,及时给农户提共信息、技术、资金和物资支持,并将加工、流通环节的利润返还给农户,调动农民向龙头企业出售农产品的积极性,进而实现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良性循环。

(三)以“三化”为目标,提升农村产业结构档次水平。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跳出“三农”看“三农”,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放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大格局中统盘考虑,实现工农联动、城乡一体、协调发展。尤其要大力推进“三化”进程。一是加快农业标准化进程。随着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的确立,推行农业标准化已成为当前和今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重大而紧迫的任务。要以优化农产品品种结构和品质结构为重点,以科技进步为依托,大力宣传普及农业标准化生产知识,让广大农民尽快掌握标准化生产规范和操作模式。要加强现场调度,加快优质专用产品、无公害产品、绿色产品、有机食品的开发。二是加快农村工业化进程。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抓好民营经济,放开投资领域,放宽经营条件,加大扶持力度,鼓励和支持各类人员从事民营经济,使其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与其他企业享有同等待遇。对以农产品加工经营为主的企业,进一步解决产权、管理、技术、资金、人才等方面的问题。三是加快城市化进程。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高水平经营”的要求,加快城市建设步伐,改变城乡分割、分治的局面,促进城乡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势互补。加快小城镇建设,建立小城镇建设的多元化投资机制,引导乡村企业和民营企业向小城镇集中,鼓励农村人口向县城和中心镇迁居。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探索乡村合并的路子和方法,提高农民的聚集度。

(四)以服务为载体,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向纵深发展。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在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和分散经营的农户之间架起桥梁,既是解决农民想致富、盼服务、缺技术、愁销路等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向深度和广度拓展的重要措施。一要强化信息服务,用准确的信息指导农产品生产和销售。按照“集中、统一、规范、效能”的原则,集中建设统一兼容、资源共享、高效适用的市、县、乡、村信息网络平台,形成全市畅通的信息网络体系。二要抓好流通服务,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常在充分利用农村现有集贸市场的基础上,培育大型专业批发市场,建设一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常积极组织各类农副产品的展销促销活动,努力探索产销直挂、连锁经营、配送中心等新的流通方式。大力扶持发展农村流通合作组织,支持农民个体或合伙创办流通企业,引导他们加入经纪人和个体运销队伍,逐步建立起以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主体,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农村流通体系。三要搞好技术服务,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供重要支撑。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强农业科技队伍建设,努力培育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推广服务体系,夯实农业技术服务的基矗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引进、推广成熟适用的农业技术,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充分整合现有农业教育资源,加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充分调动广大农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让他们领办示范园区,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

(五)以提高执政能力为契机,加强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领导。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贯彻落实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就要立足农村现实和农村经济发展趋势,从政治上、战略上思考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问题,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提高执政能力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上来,统一到重视和加强农村工作上来。当前,尤其要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放到重要位置,继续坚持一把手亲自抓,分管的同志靠上抓,职能部门的同志具体抓,坚持不懈,务求实效。要更新思想观念。在谋划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充分认识农业市场规律与自然规律的一致性,把农业的自然属性和市场属性统一起来;充分认识农业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统一性,从经济全球化和提高国际竞争能力的角度来配置资源;充分认识农业增产、增收、增强三者的一致性,以增收为核心抓增产,不断增强农产品竞争力;充分认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自然环境的协调一致性,走与自然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充分认识农村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一致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要创新工作思路。破除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模式,运用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两种办法应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把抓结构调整的主要精力放到依法行政、优化调整环境上,放到宏观指导、制定政策上,放到培育龙头企业、搞活农产品流通上,放到筹措资金、土地流转等实际问题上。要转变工作作风。市场常变,要求结构常新。抓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做长期艰苦细致的工作,需要真抓实干、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各级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要怀着对农民的深厚感情,把农民调整结构中最盼、最愿、最急、最难的事情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会运用民主的、法律的、说服教育和示范带动的办法,引导农民搞调整;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认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变化规律的能力和运用规律指导实践的能力。

第二篇:关于全市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全市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情况的调查报告济宁市人大常委会农工委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三农”问题的指示精神,进一步加快全市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连广生、许谦迎带领调查组,在去年调查的基础上,于今年9月中、下旬对全市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情况进行了跟踪调查。这次调查采取听汇报、召开座谈会、

察看现场、走访龙头企业和农户等方式,调查了除中区之外的11个县市区,34个乡镇,27家龙头企业,并走访了50多户农民。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明显成效今年以来,全市各级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按照市委“全党抓经济,重点抓调整”的总体思路,围绕市人大常委会第6次会议提出的调整建议,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明确主攻方向,把握关键环节,狠抓措施落实,全市畜禽、林果、瓜菜、优质专用粮棉油和劳务经济五大产业体系建设稳步发展,结构调整深入推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整个农业和农村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上半年,全市农林牧渔总产值114.8亿元,同比增长11.2;农林牧渔增加值54.8亿元,同比增长4.2;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1850元,同比增加317.6元,增长20.7。综合分析,全市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取得六个方面的成效。(一)宣传发动广泛,形成了良好的调整氛围。农民是结构调整的主体。各级把能否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作为调整成败的关键,坚持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入手,采取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广泛宣传,层层召开会议部署发动,外出参观学习开阔思路,致富典型现身说法,算帐对比引导等多种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大意义、任务目标和政策措施,激发广大农民调整的积极性。邹城、泗水、嘉祥召开10万多人参加的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动员大会,任城、鱼台、汶上、梁山组织由农业专家和致富典型参加的农业结构调整巡回报告团进村入户宣讲。初步统计,全市组织外出参观考察3万余人次,举办专题报告会1200多场次,发放致富典型和效益分析表8万余册。通过宣传,广大农民转变了思维方式,增强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加深了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认识,增收致富的愿望越来越强烈;端正了调整的态度,逐步实现了“要我调”向“我要调”的转变。(二)规划目标明确,把握住了调整方向。各地按照全市结构调整的总体要求,立足当地资源、区位优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发挥比较优势和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制订了符合当地实际的三年调整目标和规划布局。全市计划用三年时间拉长做强五大产业链:优质专用小麦发展到247万亩,优质专用玉米154万亩;大陆瓜菜260万亩,大蒜105万亩,反季节精细瓜菜76万亩;劳务输出60万人,劳务收入30亿元;新发展速生丰产林92万亩,种苗花卉40万亩,经济林35万亩;畜牧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5,名优水产品产量占总产量的比重达到60以上。各县市区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三年调整规划。任城区“扩大苗木面积,扩大以瓜菜、甜叶菊为主的经济作物面积,扩大以长沟葡萄为主的经济林面积,扩大以优质生猪为主的畜禽养殖规模,扩大沿湖水产养殖面积,提高粮食作物品质和产量”;兖州市“发展三林一带,构筑三大示范区”;泗水县“南北山区抓林果,泗河两岸抓瓜菜,全县上下抓畜牧,一年四季抓劳务,持之以恒抓水利”;微山县“种植抓优质高效,水产抓名优增效,林果抓栽培管理,劳务抓协调服务,畜禽抓规模带动”;金乡县“加快发展绿色、有机、生态农业,形成独具特色的大蒜经济”;汶上县“抓亮点、重点突破,点带面、整体推进,建设绿色大县”;梁山县“突破三大片,两区加一滩,间作为主线,增效为重点”。(三)工作重点突出,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果。全市把“五条产业链”建设作为一项工作重点,采取措施,强力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果。种植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粮经比由去年58:42下降到今年55:45。各类经济作物面积540.8万亩,比去年增加47.5万亩,其中瓜菜278万亩,增加28.8万亩;棉花162万亩,增加17.5万亩;花生98.6万亩,增加1.2万亩。林果业取得新的突破。全市共造林240万亩,其中今春完成造林50万亩,内有经济林15万亩,速生丰产用材林35万亩;发展苗木花卉11万亩;建设绿色通道1500公里。畜禽业稳步发展。牛存栏42万头,羊350万只,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猪存栏280万头,同比增长4.3。禽类饲养呈恢复性增长。肉类总产33万吨,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禽蛋22万吨,增长6;奶类1.8万吨,增长37.4。渔业放养力度加大。养殖面积达到61万亩,同比增长18.8万亩;水产品产量8.5万吨,同比增长6.2。农村劳务经济发展强劲。全市以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东接西送、南上北下、技能培训”三大工程为重点,努力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和劳

务收入。全市在县外务工人员达到69万人,新增劳务输出18万人,其中市外劳务输出8.5万人,新增劳务经济收入4.25亿元。农业龙头企业建设步伐加快。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发展到220家,年产值5000万元以上的52家,过亿元的32家,带动各类生产基地230万亩,带动农户64万户。兖州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最快,现拥有各类农产品加

工企业28家,其中固定资产超千万元的13家,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10家,过10亿元的2家,有2家企业被省政府确定为重点扶持的龙头企业,其中绿源公司被国家确定为重点扶持龙头企业,并且形成了以华龙、正龙、华丰三大方便面生产企业为主体的粮食加工企业群和以绿源、嘉隆为主体的畜禽加工企业群,该市每年可加工转化粮食130万吨,加工肉鸡、肉鸭2800万只,保证了优质农产品全部实现就地加工转化增值。(四)培植生产基地,出现了一批主导产业和产品。各县市区本着做大做强的原则,积极探索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路子,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主导产业和产品。特别是以无公害绿色瓜菜、苗木花卉、速生丰产林、中药材等为主的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生产基地规模不断膨胀。目前,种植业形成了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基地230万亩和以金乡为中心的90万亩大蒜基地,以鱼台为中心的20万亩圆葱基地,以泗水县泗水镇、杨柳为中心的10万亩优质西瓜基地,以任城李营为中心的10万亩苗木基地和以南张为中心的3万亩甜叶菊基地,以任城喻屯、金乡胡集、嘉祥金屯为中心的5万亩甜瓜基地,以曲阜、泗水为中心的6万亩中药材基地,以微山、梁山为主的5万亩芦笋种植基地;养殖业建成了1260余处规模养殖场区,年出栏万只以上的禽场562处;林果业形成了100万亩的速生丰产林基地、90万亩的经济林基地和23万亩的苗木花卉基地。(五)强化服务措施,克服了调整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围绕解决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的事情,各地从强化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服务入手,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帮助农民克服调整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一是产前重点抓信息服务。以市坷垃网为依托,加快农村经济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促进网络终端向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专业村、专业户延伸。二是产中重点抓技术服务。以解决结构调整中的技术难题为重点,采取送科技下乡、举办专题讲座、发放明白纸、培训农民技术员和科技示范户等多种形式,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指导。济宁市农科院在任城区喻屯镇、嘉祥县金屯镇、金乡县胡集乡举办“甜瓜穴盘育苗技术现场观摩会”,近200名农民技术员和瓜农接受了技术指导,取得良好效果。三是产后重点抓农产品营销服务。在抓好农产品推介宣传,搞好区域特色农产品市场销售的同时,充分发挥合作经济组织和龙头企业的作用,从重点产业和产品入手,抓了订单农业,全市订单合同种植面积达到200万亩以上。任城区喻屯镇组织机关干部进驻大中城市,帮助农民销售甜瓜,收到良好效果。四是全程重点抓资金服务。市、县、乡都分别出台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优惠政策,加大了投入力度。全市今年用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财政资金已达1.8亿元,其中邹城市达到6000万元。全市各级农业银行累计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放季节性流动贷款7.6亿元,出口退税4435万元,签发银行承兑汇票2.77亿元。同时,农业招商引资也成为一个新的亮点,汶上县南站镇引进益普山庄有限责任公司建立圆葱生产基地,目前该公司已投资360万元。(六)各级领导重视,确保了调整工作的顺利进行。各级不但把搞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作为一项经济工作,而且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研究,精心部署。做到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同志靠上抓,有关部门具体抓,并以高度负责的精神沉到基层,抓好每一项措施的落实。市、县、乡实行了领导包保责任制。市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包县市区,县级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包村,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加强了工作调度。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已召开大型专题调度会议4次,一些县市区还实行了定期调度制度,做到了及时掌握情况,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工作的全面开展。泗水县实行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直接调度结构调整制度,每周至少调度乡镇书记、乡镇长一次。坚持了严格考核。市产业化办公室组织140余人,采取抽样调查和重点项目考察相结合的办法,从2月中旬至3月中旬,对2014年度全市农村五大产业体系建设工作进行了全面考核,在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对位居前列的3个县市区、5个先进部门以及18名有功人员给予了隆重表彰奖励,发挥了抓先进,带后进,促全局的作用。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总体上看,全市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工作迈出了较大步伐,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特别是农业产业化、市场化、现代化进程加快的形势相比,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工作开展不平衡。从县市区、乡镇之间比较,全市大部分地方的干部群众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已经形成共识,措施有力,工作进展快,成效比较明显。但是,也有一些地方,畏难发愁,认识不深,动作不大,进展不快,形不成大规模,没有大变化,更有甚者,有的地方至今仍处于不愿调、不会调、不敢调的状态,工作成效不明显。有的地方复种指数已经超过300,三种三收或四种四收,而有的仅为200,仍沿用传统的一麦一棒种植模式。金乡县粮经比已达到1:9,但有的县粮经比6:4,相差甚远。从各产业之间比较,种植业结构调整相对较快,林牧渔业形成主导性产业较慢,农村二、三产业明显短腿,一产不优、二产不强、三产偏弱的格局未得到大的改变。(二)农村产业结构层次偏低。从生产结构看,还没有突破传统农业的格局,多数农户仍以经营传统种养业为主,在土地、资源密集型农产品逐步失去竞争优势的情况下,以劳动和技术密集型为主、具有一定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开发还没有形成大的规模。从加工环节看,全市2014多家农产品加工经营企业中,粮棉油等传统产品加工经营企业占到60以上,果品、蔬菜、畜产品、水产品等加工经营仅占30左右,而且初级加工多,综合加工和精深加工少,全市蔬菜、果品的加工转化率不到15,畜产品、水产品多以初级产品进入市场。从产品结构看,传统农产品仍占主导地位,优质、高效、专用、生态农产品还没有形成竞争优势。全市除金乡大蒜外,其它能够拉动农民增收的特色产品还没有形成区域规模优势。(三)农业产业化、标准化水平不高。对照生产专业化、布局区域化、经营一体化、服务社会化、管理企业化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内涵,全市的农业产业化经营还处于低水平状态。主要是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档次低、辐射带动能力不强,运行机制不健全,农产品加工增值链条短。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刚刚起步,广大农民的质量标准意识不高,农产品生产中化肥、农药、激素以及生态环境污染等问题还比较严重,农产品质量监测检验和认证尚未形成完善的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还存有诸多隐患,与国际标准化接轨的差距较大。(四)农产品市场体系不健全。基础设施差,特别是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大宗农产品批发市场少;交易模式和手段落后,初级市场特征明显,现有的有些市场的运作都是非市场化形式,市场本身只承担了物业管理者的功能,未能充分发挥经营产品的作用;流通渠道多乱杂,产销有效对接不好,生产、流通存有很大盲目性;流通主体数量多、规模小、素质低,组织松散,承载品牌能力差;流通手段仍处于现货交易的原始集散阶段,订单农业、期货交易、网上洽谈等现代物流形式刚刚起步。三、今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建议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新阶段的发展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必须站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遵循市场规律、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从更高层面和更大范围统筹协调,精心指导,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市场化、标准化和产业化进程。(一)以解放思想为先导,提高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认识。要坚持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实践中不断解放思想,用思想的大解放促进观念的大更新和认识的大提高,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农民和基层干部结构调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一方面,要解决农民的思想认识问题。加强对广大农民的教育培训,充分利用现有各级各类教育资源和各种宣传媒体,采取短期学习、观摩典型、算帐对比、经验交流等形式,在提高实用技术和专业技能等方面集中进行大规模的教育培训,引导广大农民进一步破除安于现状、小富即安以及固守田园的思想,强化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激发其结构调整的热情。另一方面,要解决基层干部的思想认识问题。教育广大基层干部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解决一些基层干部因对结构调整认识不到位,怕担风险而出现的信心不足,不敢调、不会调的问题;解决一些干部做了一些工作,就沾沾自喜,自我感觉良好,造成调整规模小、档次低、进展慢的问题;解决个别地方基层干部怕挨批评,为应付检查而调整,不管市场风险,不考虑经济效益,不顾农民意愿的形式主义问题;解决一些干部不耐心做宣传引导工作,采取简单生硬手段,强行让农民调的问题。要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发动,把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本文 来自好范文网:wWW.HaOwOrd.CoM)统一到集中精力抓结构调整上来,形成全市上下一盘棋、步调一致抓调整的良好局面。(二)以产业化为重点,拉长做强五大产业链。农业产业化是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能够与现阶段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的经营方式和运作机制,也是落实市委培育五大产业体系的有效措施,必须围绕主导产业、名牌产品、生产基地、利益机制、龙头企业等产业化经营要素,坚持不懈地抓下去。一是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制定工商、税务、金融、财政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着力在优势特色产业中培育壮大龙头企业,选准产业支柱和拳头产品,特别是打造一批有地方特色、有市场竞争力的禽、肉、奶、鱼、果、蔬等名牌产品,在抓好30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的基础上,有计划地抓好100家辐射能力强、带动农民增收效果显著的重点龙头企业。二是培植主导产业和规模化基地。要从扶持专业户、专业村入手,由点到线、由线到面,逐步建设一批集中连片万亩以上、甚至十几万亩以上的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逐步使其成为区域经济的主体。畜禽产业,要以鲁西黄牛、小尾寒羊、微山麻鸭等传统名优品种为依托,加快建设生产和加工园区,膨胀发展规模养殖基地,提高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加快畜牧大市向畜牧强市的跨越。围绕建立比较完善的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果产业体系,加快经济林、苗木花卉和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把改进品质、扩大设施化栽培、提高复种指数作为瓜菜和优质粮棉油生产重点,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效益。蔬菜产业,重点是建设无公害和绿色有机产品生产基地。通过拓宽劳动力转移渠道,清除劳动力转移障碍,加强劳动力转移培训,强化劳动力输出全程服务等措施,开展好“万人出境、40万人出省、60万人出市、100万人转移”活动,加快劳务经济发展,使我市尽快成为重要的劳动力输出基地。三是正确处理龙头企业和农户的利益关系,形成良好的利益分配机制。通过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一体化,使农户和龙头企业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引导龙头企业着眼长远,履行龙头的职责,及时给农户提共信息、技术、资金和物资支持,并将加工、流通环节的利润返还给农户,调动农民向龙头企业出售农产品的积极性,进而实现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良性循环。(三)以“三化”为目标,提升农村产业结构档次水平。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跳出“三农”看“三农”,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放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大格局中统盘考虑,实现工农联动、城乡一体、协调发展。尤其要大力推进“三化”进程。一是加快农业标准化进程。随着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的确立,推行农业标准化已成为当前和今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重大而紧迫的任务。要以优化农产品品种结构和品质结构为重点,以科技进步为依托,大力宣传普及农业标准化生产知识,让广大农民尽快掌握标准化生产规范和操作模式。要加强现场调度,加快优质专用产品、无公害产品、绿色产品、有机食品的开发。二是加快农村工业化进程。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抓好民营经济,放开投资领域,放宽经营条件,加大扶持力度,鼓励和支持各类人员从事民营经济,使其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与其他企业享有同等待遇。对以农产品加工经营为主的企业,进一步解决产权、管理、技术、资金、人才等方面的问题。三是加快城市化进程。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高水平经营”的要求,加快城市建设步伐,改变城乡分割、分治的局面,促进城乡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势互补。加快小城镇建设,建立小城镇建设的多元化投资机制,引导乡村企业和民营企业向小城镇集中,鼓励农村人口向县城和中心镇迁居。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探索乡村合并的路子和方法,提高农民的聚集度。(四)以服务为载体,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向纵深发展。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在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和分散经营的农户之间架起桥梁,既是解决农民想致富、盼服务、缺技术、愁销路等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向深度和广度拓展的重要措施。一要强化信息服务,用准确的信息指导农产品生产和销售。按照“集中、统一、规范、效能”的原则,集中建设统一兼容、资源共享、高效适用的市、县、乡、村信息网络平台,形成全市畅通的信息网络体系。二要抓好流通服务,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在充分利用农村现有集贸市场的基础上,培育大型专业批发市场,建设一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积极组织各类农副产品的展销促销活动,努力探索产销直挂、连锁经营、配送中心等新的流通方式。大力扶持发展农村流通合作组织,支持农民个体或合伙创办流通企业,引导他们加入经纪人和个体运销队伍,逐步建立起以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主体,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农村流通体系。三要搞好技术服务,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供重要支撑。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强农业科技队伍建设,努力培育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推广服务体系,夯实农业技术服务的基础。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引进、推广成熟适用的农业技术,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充分整合现有农业教育资源,加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充分调动广大农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让他们领办示范园区,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五)以提高执政能力为契机,加强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领导。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贯彻落实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就要立足农村现实和农村经济发展趋势,从政治上、战略上思考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问题,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提高执政能力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上来,统一到重视和加强农村工作上来。当前,尤其要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放到重要位置,继续坚持一把手亲自抓,分管的同志靠上抓,职能部门的同志具体抓,坚持不懈,务求实效。要更新思想观念。在谋划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充分认识农业市场规律与自然规律的一致性,把农业的自然属性和市场属性统一起来;充分认识农业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统一性,从经济全球化和提高国际竞争能力的角度来配置资源;充分认识农业增产、增收、增强三者的一致性,以增收为核心抓增产,不断增强农产品竞争力;充分认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自然环境的协调一致性,走与自然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充分认识农村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一致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要创新工作思路。破除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模式,运用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两种办法应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把抓结构调整的主要精力放到依法行政、优化调整环境上,放到宏观指导、制定政策上,放到培育龙头企业、搞活农产品流通上,放到筹措资金、土地流转等实际问题上。要转变工作作风。市场常变,要求结构常新。抓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做长期艰苦细致的工作,需要真抓实干、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各级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要怀着对农民的深厚感情,把农民调整结构中最盼、最愿、最急、最难的事情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会运用民主的、法律的、说服教育和示范带动的办法,引导农民搞调整;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认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变化规律的能力和运用规律指导实践的能力。

第三篇:关于全市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全市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情况的调查报告济宁市人大常委会农工委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三农”问题的指示精神,进一步加快全市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连广生、许谦迎带领调查组,在去年调查的基础上,于今年9月中、下旬对全市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情况进行了跟踪调查。这次调查采取听汇报、召开座谈会、察看现场、走访龙头企业和农户等方式,调查了除中区之外的11个县市区,34个乡镇,27家龙头企业,并走访了50多户农民。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明显成效今年以来,全市各级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按照市委“全党抓经济,重点抓调整”的总体思路,围绕市人大常委会第6次会议提出的调整建议,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明确主攻方向,把握关键环节,狠抓措施落实,全市畜禽、林果、瓜菜、优质专用粮棉油和劳务经济五大产业体系建设稳步发展,结构调整深入推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整个农业和农村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上半年,全市农林牧渔总产值114.8亿元,同比增长11.2%;农林牧渔增加值54.8亿元,同比增长4.2%;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1850元,同比增加317.6元,增长20.7%。综合分析,全市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取得六个方面的成效。(一)宣传发动广泛,形成了良好的调整氛围。农民是结构调整的主体。各级把能否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作为调整成败的关键,坚持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入手,采取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广泛宣传,层层召开会议部署发动,外出参观学习开阔思路,致富典型现身说法,算帐对比引导等多种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大意义、任务目标和政策措施,激发广大农民调整的积极性。邹城、泗水、嘉祥召开10万多人参加的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动员大会,任城、鱼台、汶上、梁山组织由农业专家和致富典型参加的农业结构调整巡回报告团进村入户宣讲。初步统计,全市组织外出参观考察3万余人次,举办专题报告会1200多场次,发放致富典型和效益分析表8万余册。通过宣传,广大农民转变了思维方式,增强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加深了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认识,增收致富的愿望越来越强烈;端正了调整的态度,逐步实现了“要我调”向“我要调”的转变。(二)规划目标明确,把握住了调整方向。各地按照全市结构调整的总体要求,立足当地资源、区位优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发挥比较优势和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制订了符合当地实际的三年调整目标和规划布局。全市计划用三年时间拉长做强五大产业链:优质专用小麦发展到247万亩,优质专用玉米154万亩;大陆瓜菜260万亩,大蒜105万亩,反季节精细瓜菜76万亩;劳务输出60万人,劳务收入30亿元;新发展速生丰产林92万亩,种苗花卉40万亩,经济林35万亩;畜牧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5%,名优水产品产量占总产量的比重达到60%以上。各县市区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三年调整规划。任城区“扩大苗木面积,扩大以瓜菜、甜叶菊为主的经济作物面积,扩大以长沟葡萄为主的经济林面积,扩大以优质生猪为主的畜禽养殖规模,扩大沿湖水产养殖面积,提高粮食作物品质和产量”;兖州市“发展三林一带,构筑三大示范区”;泗水县“南北山区抓林果,泗河两岸抓瓜菜,全县上下抓畜牧,一年四季抓劳务,持之以恒抓水利”;微山县“种植抓优质高效,水产抓名优增效,林果抓栽培管理,劳务抓协调服务,畜禽抓规模带动”;金乡县“加快发展绿色、有机、生态农业,形成独具特色的大蒜经济”;汶上县“抓亮点、重点突破,点带面、整体推进,建设绿色大县”;梁山县“突破三大片,两区加一滩,间作为主线,增效为重点”。(三)工作重点突出,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果。全市把“五条产业链”建设作为一项工作重点,采取措施,强力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果。种植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粮经比由去年58:42下降到今年55:45。各类经济作物面积540.8万亩,比去年增加47.5万亩,其中瓜菜278万亩,增加28.8万亩;棉花162万亩,增加17.5万亩;花生98.6万亩,增加1.2万亩。林果业取得新的突破。全市共造林240万亩,其中今春完成造林50万亩,内有经济林15万亩,速生丰产用材林35万亩;发展苗木花卉11万亩;建设绿色通道1500公里 。畜禽业稳步发展。牛存栏42万头,羊350万只,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猪存栏280万头,同比增长4.3%。禽类饲养呈恢复性增长。肉类总产33万吨,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禽蛋22万吨,增长6%;奶类1.8万吨,增长37.4%。渔业放养力度加大。养殖面积达到61万亩,同比增长18.8万亩;水产品产量8.5万吨,同比增长6.2%。农村劳务经济发展强劲。全市以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东接西送、南上北下、技能培训”三大工程为重点,努力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和劳务收入。全市在县外务工人员达到69万人,新增劳务输出18万人,其中市外劳务输出8.5万人,新增劳务经济收入4.25亿元。农业龙头企业建设步伐加快。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发展到220家,年产值5000万元以上的52家,过亿元的32家,带动各类生产基地230万亩,带动农户64万户。兖州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最快,现拥有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28家,其中固定资产超千万元的13家,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10家,过10亿元

的2家,有2家企业被省政府确定为重点扶持的龙头企业,其中绿源公司被国家确定为重点扶持龙头企业,并且形成了以华龙、正龙、华丰三大方便面生产企业为主体的粮食加工企业群和以绿源、嘉隆为主体的畜禽加工企业群,该市每年可加工转化粮食130万吨,加工肉鸡、肉鸭2800万只,保证了优质农产品全部实现就地加工转化增值。(四)培植生产基地,出现了一批主导产业和产品。各县市区本着做大做强的原则,积极探索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路子,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主导产业和产品。特别是以无公害绿色瓜菜、苗木花卉、速生丰产林、中药材等为主的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生产基地规模不断膨胀。目前,种植业形成了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基地230万亩和以金乡为中心的90万亩大蒜基地,以鱼台为中心的20万亩圆葱基地,以泗水县泗水镇、杨柳为中心的10万亩优质西瓜基地,以任城李营为中心的10万亩苗木基地和以南张为中心的3万亩甜叶菊基地,以任城喻屯、金乡胡集、嘉祥金屯为中心的5万亩甜瓜基地,以曲阜、泗水为中心的6万亩中药材基地,以微山、梁山为主的5万亩芦笋种植基地;养殖业建成了1260余处规模养殖场区,年出栏万只以上的禽场562处;林果业形成了100万亩的速生丰产林基地、90万亩的经济林基地和23万亩的苗木花卉基地。(五)强化服务措施,克服了调整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围绕解决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的事情,各地从强化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服务入手,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帮助农民克服调整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一是产前重点抓信息服务。以市坷垃网为依托,加快农村经济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促进网络终端向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专业村、专业户延伸。二是产中重点抓技术服务。以解决结构调整中的技术难题为重点,采取送科技下乡、举办专题讲座、发放明白纸、培训农民技术员和科技示范户等多种形式,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指导。济宁市农科院在任城区喻屯镇、嘉祥县金屯镇、金乡县胡集乡举办“甜瓜穴盘育苗技术现场观摩会”,近200名农民技术员和瓜农接受了技术指导,取得良好效果。三是产后重点抓农产品营销服务。在抓好农产品推介宣传,搞好区域特色农产品市场销售的同时,充分发挥合作经济组织和龙头企业的作用,从重点产业和产品入手,抓了订单农业,全市订单合同种植面积达到200万亩以上。任城区喻屯镇组织机关干部进驻大中城市,帮助农民销售甜瓜,收到良好效果。四是全程重点抓资金服务。市、县、乡都分别出台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优惠政策,加大了投入力度。全市今年用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财政资金已达1.8亿元,其中邹城市达到6000万元。全市各级农业银行累计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放季节性流动贷款7.6亿元,出口退税4435万元,签发银行承兑汇票2.77亿元。同时,农业招商引资也成为一个新的亮点,汶上县南站镇引进益普山庄有限责任公司建立圆葱生产基地,目前该公司已投资360万元。(六)各级领导重视,确保了调整工作的顺利进行。各级不但把搞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作为一项经济工作,而且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研究,精心部署。做到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同志靠上抓,有关部门具体抓,并以高度负责的精神沉到基层,抓好每一项措施的落实。市、县、乡实行了领导包保责任制。市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包县市区,县级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包村,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加强了工作调度。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已召开大型专题调度会议4次,一些县市区还实行了定期调度制度,做到了及时掌握情况,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工作的全面开展。泗水县实行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直接调度结构调整制度,每周至少调度乡镇书记、乡镇长一次。坚持了严格考核。市产业化办公室组织140余人,采取抽样调查和重点项目考察相结合的办法,从2月中旬至3月中旬,对2014年度全市农村五大产业体系建设工作进行了全面考核,在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对位居前列的3个县市区、5个先进部门以及18名有功人员给予了隆重表彰奖励,发挥了抓先进,带后进,促全局的作用。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总体上看,全市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工作迈出了较大步伐,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特别是农业产业化、市场化、现代化进程加快的形势相比,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工作开展不平衡。从县市区、乡镇之间比较,全市大部分地方的干部群众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已经形成共识,措施有力,工作进展快,成效比较明显。但是,也有一些地方,畏难发愁,认识不深,动作不大,进展不快,形不成大规模,没有大变化,更有甚者,有的地方至今仍处于不愿调、不会调、不敢调的状态,工作成效不明显。有的地方复种指数已经超过300%,三种三收或四种四收,而有的仅为200%,仍沿用传统的一麦一棒种植模式。金乡县粮经比已达到1:9,但有的县粮经比6:4,相差甚远。从各产业之间比较,种植业结构调整相对较快,林牧渔业形成主导性产业较慢,农村二、三产业明显短腿,一产不优、二产不强、三产偏弱的格局未得到大的改变。(二)农村产业结构层次偏低。从生产结构看,还没有突破传统农业的格局,多数农户仍以经营传统种养业为主,在土地、资源密集型农产品逐步失去竞争优势的情况下,以劳动和技术密集型为主、具有一定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开发还没有形成大的规模。从加工环节看,全市2014多家农产品加工经营企业中,粮棉油等传统产品加工经营企业占到60%以上,果品、蔬菜、畜产品、水产品等加工经营仅占30%左右,而且初级加工多,综合加工和精深加工少,全市蔬菜、果品的加工转化率不到15%,畜产品、水产品多以初级产品进入市场。从产品结构看,传统农产品仍占主导地位,优质、高效、专用、生态农产品还没有形成竞争优势。全市除金乡大蒜外,其它能够拉动农民增收的特色产品还没有形成区域规模优势。(三)农业产业化、标准化水平不高。对照生产专业化、布局区域化、经营一体化、服务社会化、管理企业化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内涵,全市的农业产

业化经营还处于低水平状态。主要是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档次低、辐射带动能力不强,运行机制不健全,农产品加工增值链条短。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刚刚起步,广大农民的质量标准意识不高,农产品生产中化肥、农药、激素以及生态环境污染等问题还比较严重,农产品质量监测检验和认证尚未形成完善的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还存有诸多隐患,与国际标准化接轨的差距较大。(四)农产品市场体系不健全。基础设施差,特别是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大宗农产品批发市场少;交易模式和手段落后,初级市场特征明显,现有的有些市场的运作都是非市场化形式,市场本身只承担了物业管理者的功能,未能充分发挥经营产品的作用;流通渠道多乱杂,产销有效对接不好,生产、流通存有很大盲目性;流通主体数量多、规模小、素质低,组织松散,承载品牌能力差;流通手段仍处于现货交易的原始集散阶段,订单农业、期货交易、网上洽谈等现代物流形式刚刚起步。三、今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建议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新阶段的发展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必须站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遵循市场规律、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从更高层面和更大范围统筹协调,精心指导,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市场化、标准化和产业化进程。(一)以解放思想为先导,提高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认识。要坚持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实践中不断解放思想,用思想的大解放促进观念的大更新和认识的大提高,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农民和基层干部结构调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一方面,要解决农民的思想认识问题。加强对广大农民的教育培训,充分利用现有各级各类教育资源和各种宣传媒体,采取短期学习、观摩典型、算帐对比、经验交流等形式,在提高实用技术和专业技能等方面集中进行大规模的教育培训,引导广大农民进一步破除安于现状、小富即安以及固守田园的思想,强化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激发其结构调整的热情。另一方面,要解决基层干部的思想认识问题。教育广大基层干部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解决一些基层干部因对结构调整认识不到位,怕担风险而出现的信心不足,不敢调、不会调的问题;解决一些干部做了一些工作,就沾沾自喜,自我感觉良好,造成调整规模小、档次低、进展慢的问题;解决个别地方基层干部怕挨批评,为应付检查而调整,不管市场风险,不考虑经济效益,不顾农民意愿的形式主义问题;解决一些干部不耐心做宣传引导工作,采取简单生硬手段,强行让农民调的问题。要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发动,把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统一到集中精力抓结构调整上来,形成全市上下一盘棋、步调一致抓调整的良好局面。(二)以产业化为重点,拉长做强五大产业链。农业产业化是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能够与现阶段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的经营方式和运作机制,也是落实市委培育五大产业体系的有效措施,必须围绕主导产业、名牌产品、生产基地、利益机制、龙头企业等产业化经营要素,坚持不懈地抓下去。一是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制定工商、税务、金融、财政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着力在优势特色产业中培育壮大龙头企业,选准产业支柱和拳头产品,特别是打造一批有地方特色、有市场竞争力的禽、肉、奶、鱼、果、蔬等名牌产品,在抓好30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的基础上,有计划地抓好100家辐射能力强、带动农民增收效果显著的重点龙头企业。二是培植主导产业和规模化基地。要从扶持专业户、专业村入手,由点到线、由线到面,逐步建设一批集中连片万亩以上、甚至十几万亩以上的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逐步使其成为区域经济的主体。畜禽产业,要以鲁西黄牛、小尾寒羊、微山麻鸭等传统名优品种为依托,加快建设生产和加工园区,膨胀发展规模养殖基地,提高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加快畜牧大市向畜牧强市的跨越。围绕建立比较完善的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果产业体系,加快经济林、苗木花卉和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把改进品质、扩大设施化栽培、提高复种指数作为瓜菜和优质粮棉油生产重点,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效益。蔬菜产业,重点是建设无公害和绿色有机产品生产基地。通过拓宽劳动力转移渠道,清除劳动力转移障碍,加强劳动力转移培训,强化劳动力输出全程服务等措施,开展好“万人出境、40万人出省、60万人出市、100万人转移”活动,加快劳务经济发展,使我市尽快成为重要的劳动力输出基地。三是正确处理龙头企业和农户的利益关系,形成良好的利益分配机制。通过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一体化,使农户和龙头企业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引导龙头企业着眼长远,履行龙头的职责,及时给农户提共信息、技术、资金和物资支持,并将加工、流通环节的利润返还给农户,调动农民向龙头企业出售农产品的积极性,进而实现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良性循环。(三)以“三化”为目标,提升农村产业结构档次水平。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跳出“三农”看“三农”,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放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大格局中统盘考虑,实现工农联动、城乡一体、协调发展。尤其要大力推进“三化”进程。一是加快农业标准化进程。随着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的确立,推行农业标准化已成为当前和今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重大而紧迫的任务。要以优化农产品品种结构和品质结构为重点,以科技进步为依托,大力宣传普及农业标准化生产知识,让广大农民尽快掌握标准化生产规范和操作模式。要加强现场调度,加快优质专用产品、无公害产品、绿色产品、有机食品的开发。二是加快农村工业化进程。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抓好民营经济,放开投资领域,放宽经营条件,加大扶持力度,鼓励和支持各类人员从事民营经济,使其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与其他企业享有同等待遇。对以农产品加工经营为主的企业,进一步解决产权、管理、技术、资金、人才等方面的问题。三是加快城市化进程。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高水平经营”的要求,加快城市建设步伐,改变城乡分割、分治的局面,促进城乡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势互补。加快小城镇建设,建立小城镇建设的多元

第四篇:新发乡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调查报告

新发乡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调查报告

张福山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农产品市场特别是对以农业经济为主体的阿荣旗产生深远的影响,地怎么种?种什么好?种什么能赚钱?是广大农民普遍关心的问题,实事求是的确讲,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对我国乃至我旗的农产品市场带来了很大的冲击,暂时是要付出一定代价的,但这也是我国谋求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关键是我们怎样寻找办法来保护农产品生产和农民利益,这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如何使我旗的农产品与世界更好的对接,如何使我乡的农产品走向世界,是我们当前必须解决的问题。为此,从现在起我们就要奋起直追,做好结构调整这篇文章。今后的农业生产,要走精准农业之路,集约化经营,朝着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绿色农业、无公害农业的方向发展。

一、新发乡产业结构调整现状

(一)大力发展“马铃薯立乡”战略,积极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

新发乡在全旗“十五”计划提出“稳粮、扩经、增饲”发展思路中找出切合实际的结构调整路子,几年来,新发乡立足本乡实际,积极发展水稻、马铃薯产业,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积极推进农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2014年我们提出了“马铃薯立乡”战略,走农业产业化经营路子,依托地缘优势和“奈伦”、“瑞雪”等大型淀粉企业,全力实施马铃薯基地建设,今年各种作物种植面积:马铃薯达

到4.2万亩,其中覆膜马铃薯2014亩,大豆1.2万亩,玉米1.1万亩,葵花1.5万亩,水稻1.5万亩,白瓜籽3000亩,甜菜4000亩,杂粮1万亩,牧草1.2万亩,蔬菜1000亩,其中订单农业4.5万亩,仅马铃薯一项可以为农民增加收入500万元。全乡农业粮、经、饲种植比例达到4:4:2,一、二、三产业结构达到83:7:10,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初步成效,种植业结构进一步趋于合理化,同时我们积极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协调农业、畜牧等部门每年举办事10余次科技培训班,每年培训农民1000人以上,有效提高了农民整体素质和科学种养意识,去年我们还成立了新发乡马铃薯协会,专门负责研究、引进、推广、调换优质马铃薯,两年来共引进优质脱毒种薯600吨,有力推进了“马铃薯立乡”战略。

(二)全面实施乳、肉、草战略,推进畜牧业发展。

近年来,为响应旗委、旗政府发出的“牧业富旗”的号召,按照“扩大规模,提高质量,增加效益”的要求,大力发展农村畜牧业,鼓励和引导农民走农牧结合的道路,加大了对畜牧业的政策、资金、服务的扶持力度,两年来,共发放畜牧业专项贷款260万元,发展养畜专业村屯3个,养畜专业户286个,在全乡范围内形成了“北羊、南鹅、沿道奶牛”的发展格局,民族村的农牧结合户比例也达到了14%。同时强化畜牧防疫,对从外地引进的牲畜进行严格的检测、检疫,防疫密度达到100%,确保不发生大规模牲畜疫情给畜牧业发展造成损失。截止目前,牲畜存栏达到6.8万头(只),白鹅8.7万羽,

畜牧业已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畜牧业占全乡经济比例也在逐年上升。

(三)大力实施退耕还林战略,促进柞蚕迅速优化升级。 林业作为绿色屏障关系着农牧业的稳定发展,农牧业离不开林业,离开林业生产活动的单一农业生产活动是不稳定的,极端脆弱的,林业与农牧业之间存在着单向的依存性,没有林业对农牧业的保护和支持、农牧业不可能正常发展,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加速推进,党中央、国务院把林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摆到了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加大退耕还林、还草力度,保持生态可持续发展,今年我乡退耕还林1190亩,灭荒造林3980亩,三北防护林业1200亩,共补植树木10万株(穴),把植树造林与经济发展结合起来,促进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共同提高。乡政府号召大养柞蚕,认真做好柞林保护与利用的关系,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2014年放养柞蚕213把,宜蚕柞林2万亩,其中圣水村150把,唐王沟村60把,章塔尔村3把,蚕业收入160万元,蚕业作为群众快速致富的特色产业,越来越受人们的青睐,放养柞蚕投资少、收益大、投入产出比随科技含量的增加可达1:7-10,而且时间短、见效快、不与农业争时间,农民利用农闲季节六十余天,一般每人养蚕收入可达万元,今后一段时间,我们把重点放在实施科技兴蚕,促进蚕业优化升级。

二、新发乡产业结构调整的发展方向

同在一片蓝天下,同一自然环境中,同一生产条件下,有的农民丰收了,有的农民欠收,尤其在新世纪的今天,如何解决三农问题,

是我们当前需要认真思考,研究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为此,我们要改变传统的种植经营观念,加快种植结构调整步伐,改变目前农村的种植现状。

我旗作为我国北方土豆的主产区这一,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各乡镇均有种植,但一直以来把土豆当作缺乏营养的粮菜兼用型低级食品对待,工业深度加工滞后,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再者我旗土豆种植粗放,大部分农户仍以使用本地品种为主,年复一年,退化严重,产量低下,近几年由于“奈伦”等几个大型淀粉厂落户阿荣旗有效地拉动旗域经济的发展,新发乡抢抓机遇,成为全旗土豆栽培种植的排头兵。

新发乡地处北纬47度线上,昼夜温差大,土质松软非常适合土豆生长,而且种植土豆投入少、产量高、管理方便、抗拒自然灾害能力强、种植效益好,种一垧地大豆与种一垧地土豆的效益比较:

从以上比较可以看出,出售土豆比出售大豆每垧地多收1100元,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全旗大田作物经济效益相比较,挣钱的作物顺序是:水稻——土豆——玉米——大豆。新发乡的土豆生产,围绕淀粉加工的需要,下大力量推广脱毒种薯,引进、繁育早熟、高产、高淀粉品种,目前,引进的早熟品种有早大白,东农303等,脱毒种薯有费乌瑞它的等高淀粉品种克新一号等,这样调整后,即可为市场销售提供方便,又可以调整农时,以利丰产丰收,改变以往那种土豆销售、储存、推广上的困难,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种植积极性。

同时,政府通过政府引导,典型示范等作用,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农民种植马铃薯。

新发乡产业结构调整立足本乡实际,瞄准市场抢抓机遇,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提高科技含量,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提高产品竞争力,逐步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牧草业过渡。

内蒙古阿荣旗新发乡政府

第五篇:关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情况”的调查报告

县政协农业委员会根据工作安排,于2014年3月中旬至下旬,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开展了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情况的专题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情况

(一)农村经济总量不断增加,经济结构日趋合理。2014年,全县农业总产值达到6.87亿元,比1997年的4.72亿元增长45.55,平均每年递增7.6。

其中,农业产值38217万元,林业产值518万元,畜牧业产值24790万元,渔业产值4086万元。分别比1997年增长了37.6、——12、53、55.4。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97年的2189元上升到2014年的2875元,上升了31.34。农村经济结构中,农民家庭经营收入比重持续下降,外出务工收入不断增加。其比例由1997年的0.8:0.2变化为2014年的0.6:0.4。全县粮食、经作、畜牧、渔业四项产值的比例由1997年的33:25.9:35:5.6调整到2014年的16.89:41.34:36.1:5.97。经济作物产值比值上升了15.44个百分点,粮食产值比重下降了16.11个百分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日趋合理。

(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四大主导产业成效显著。2014年,全县农业土地使用面积49.3万亩(家庭承包经营耕地面积42万亩),用于粮食生产的面积27.9万亩,占57,用于多经及生态农业的面积21.4万亩,占43。粮食和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比例由1997年的79:21调整为57:43,粮食与经济作物的产值比由1997年的40:60调整为28:72。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水果、蔬菜、花卉苗木种植和畜禽养殖已成为我县农业结构调整的四大主导产业,涌现了一批专业村、组。2014年,我县蔬菜种植面积已达5.38万亩,总产量21.5万吨;水果成片种植面积6.92万亩,总产量5.26万吨;花卉苗木种植面积2.95万亩;出栏肉兔163万只、家禽1073万只,水产品养殖面积近2万亩、产量10200吨。四大主导产业的产值达到38308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5.8,已大大超过粮油产值。

(三)农业龙头企业逐步壮大,产业化经营健康发展。至2014年底,全县共有各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2家,其中市级4家,县级21家,街道、镇乡级27家。固定资产总额18619万元,产值56922万元,实现销售收入49948万元。龙头企业用地21823亩,从业人员29550人,带动农户16767户,农民从中获得收入7540多万元。另外,全县还有种养殖专业大户1700多户,专业市场4个。新型农村合作组织12个,拥有会员1818人,带动农户5176户,服务范围主要是蔬菜、种子、水果、水产、蓄禽等方面,作用发挥较好的有广东温氏集团、渝西渝川公司、狮子太山果协、健龙莲藕协会等。这些龙头企业和合作组织为我县农业结构调整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农村土地有序流转,农村劳动力转移效果明显。2014年,全县农村土地流转总面积已达80856亩,流转率为19.24,涉及农户31690户,涉及工商户2361户。全县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14.4万人,占农村总劳动力的52.1,其中第一产业内部转移12014人,占8.34,使农村劳动力实现了就地就近转移。除常年性用工外,不少龙头企业还使用了大量临时性、季节性用工,全县农民从龙头企业产业化经营中获得纯收入人均达到160元。

二、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进难。一是各级各部门思想认识不到位,工作无力度;二是农业结构调整规划实施差,发展零散。如十万亩优质梨种植,成片的规模较大的果园不多;三是部分农民思想观念落后,小农意识根深蒂固,喜欢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农业,不愿调整农业结构;四是由于农民经济基础薄弱、信息闭塞、技术缺乏,加之风险大,想调整结构却不知如何调或者不敢调;五是部分农民信息不灵,盲目跟着别人调,导致农业结构调整低水平重复,同类性农产品大幅度增加。由于对市场行情的变化规律把握不准,调整后见不到效益,甚至造成了损失,影响了农民的积极性;六是农产品加工链条短、保鲜、包装、储运、销售体系相对落后,农产品增值不大;七是农业受自然灾害、市场行情的影响大,又缺乏农业种养业和自然灾害保险,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调整农业结构的积极性。

(二)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低、技术服务滞后。农民在生产与经营中多数“各自为政”,走公司+农户+基地或合作经济组织+农户+基地生产模式的不多,主要是农业龙头企业少,规模小,象温氏集团、渝西渝川公司这样有带动力的少。新型农村合作组织少,规范化程度低,其示范带动作用不够强,全县象狮子太山果协和健龙莲藕协会作用发挥较好的合作组织不多。龙头企业、专业大户、合作经济组织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业主与农民之间采用订单农业、按利润返还、按股分红方式合作的少,影响了农民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积极性。因此,农业生产难以形成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的格局,不利于形成规模优势、创特色品牌。加之我县农技服务体系不能适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主要是从事农技服务工作的专业人员太少,全县农技专业人员仅占在岗人员的14,加之专业技术水平不高,技术指导服务不力,农业结构调整出现了重发展轻管理的现象,

-

不能提供发展名、特、优、新农产品的技术指导与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结构的调整进程。

(三)农业结构调整项目规模小,档次低,精品少。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项目,除温氏集团、渝西渝川公司、三业茶叶公司等项目规模较大之外,普遍规模较小,档次较低,产品精品少。农业的标准化生产严重缺乏,无公害农产品少。部分农产品有比较优势,但推广扩张差,产业规模无法做大做强。如无公害蔬菜种植,主要集中在璧城街道,在全县的推广较差,种植面积和产量上不去;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有了一定规模,但是一般品牌多,叫得响的品牌少,无法实现高效益;梨子发展分散,成片的有规模的不多,目前产量低,效益不高。到目前为止,全县种植梨子7.4万亩,年产量1.5万吨,亩平产量205.5公斤,亩平产值380元。在观光农业方面就一个荷香苑,但规模小,档次低。从总体来看,我县农业结构调整好的项目少、精品少,而且总结利用差,提升推广差,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大户的示范带动作用发挥不够理想。

(四)农产品加工与营销服务落后。由于受传统农业生产思想的影响,农业生产一般重产量不重质量,重实用不重加工、包装与销售。现有农产品以初级产品为主,加工链条短,加工技术落后,销售方法原始,销售人员缺乏,致使农产品附加值低,经济效益差。同时,由于集贸市场、专业批发市场、一体化经营以及营销大户的缺乏,市场供求信息不灵、销售渠道不够畅通,农业生产效益不高,影响了农业结构调整的积极性。从四大主导产业来看,有一定加工能力和营销能力的仅风味源兔加工、光宁珍禽加工、渝西渝川等几个企业,而水果、蔬菜基本无储藏、保鲜、加工企业。

(五)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制约了农业结构调整。我县农业生产区内的道路、水利、电力、通讯等重要基础设施,还远不能适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由于部分农业生产区域内道路不畅,原料、物资、农产品无法运送,农民和投资者想调整结构、扩大规模也无条件,加之用水用电无保障,用电按照营业用电收费等原因,影响了农业结构的调整。如蔬菜种植,交通条件较好或紧靠公路的地方的蔬菜单价,要比交通条件相对较差的地方的蔬菜单价要高。丁家的儿菜每斤要高5分钱,璧城的蔬菜每斤要高出1角5分至2角钱,差距明显。

(六)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缺乏资金投入,发展困难。农业生产除业主和政府投入外,吸纳社会资金少,投资渠道单一。农业生产贷款难,限制了农业的投资规模,制约了结构调整。政府对农业的资金投入有限,除个别街道办事处外,乡镇政府基本未安排资金投入农业发展。农业业主的资金投入后,无法实现再次抵押融资,不能实行滚动发展。加之农业生产周期长,风险大,利润薄,积累少,资金周转慢,投资回报期长等原因,致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资金缺口进一步拉大。

三、意见和建议

(一)进一步研究和制定有利于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政策和措施。一是进一步调整和制定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措施,发挥政策的引导和鼓励作用。二是进一步研究改革农业扶持专项资金、退耕还林资金的使用和拨付办法,要切实改进扶持农业项目和龙头企业的方式,在扶持对象上,重点扶持有比较优势的产品、项目、龙头企业,把它们做大做强,发挥其幅射带动作用。农业扶持资金应主要用于农业龙头企业、农业生产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最大效能地发挥农业扶持发展资金的作用。对龙头企业要实行动态管理,认真统计考核,做到能进能出。三是加大对农业工作、农业招商引资、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大户等的评选、表彰、奖励力度。四是建立农副产品运输的绿色通道,减免运输环节的各种费用,降低农副产品的运输成本,增强我县农副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的收入。

(二)对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进行调整修编。随着我县镇乡、街道行政区划和村规模的调整,以及二三产业的发展,应对我县农业产业发展规划进行修改调整。农业发展规划调整应以培育主导产业、发展区域特色产品、创名牌产品为重点,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打造农业产品优势产业带或优势区域。在坚持城郊型经济和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的前提下,农村应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因此,在农业用地中,应扩大一般农田保护区的用地规模,缩小基本农田保护区的用地规模,以利于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认真做好《农村土地承包法》的宣传贯彻工作,积极引导农民的耕地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向农业龙头企业、种养大户流动,形成土地适度集约经营,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增加农民收入。

(三)突出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生态观光农业。结合我县农业产业特征,进一步优化和发展优质伏淡季水果、无公害蔬菜、花卉苗木、禽兔这四大主导产业,大力培育精品,发展精品,全面提升主导产业的档次。同时,还应培育和发展新的优势产业和产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农产品加工链条,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产品效益。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把一、三产业特别是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第三产业的发展结合起来,坚持走高效生态农业的路子,推进农业结构的调整。特别是在璧青公路沿线以东,县域公路主干道两旁,以及自然条件较好的地方,发展生态观光农业,培植我县新的旅游观光景点,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四)大力培育和发展龙头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大力培育和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引导龙头企业走优势开发、规模发展之路,使龙头企业成为科技含量高、规模大、竞争力强的优势企业。努力探索和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风险共担的联结机制,发挥龙头企业的牵引和带动作用。大力培育农村专业合作社、综合服务社、专业协会等合作组织,充分发挥它们在生产、技术、销售、信息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引进和培育新的农业龙头企业,特别要引进加工型和出口创汇型农业龙头企业。

(五)做好农业技术服务、信息服务以及资金筹集工作。在农技服务方面,首先要解决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和农技队伍不稳的问题,其次是提高农技人员的科技水平,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工作,建设一批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大力普及农业适用技术、新技术,推进农业生产和农产品上档升级。在收集和发布有关农业的信息方面,县政府有关部门应该通过新闻媒体、计算机网络等广泛发布农业生产、销售、加工等方面的信息,及时准确地收集、分析、预报、发布国内外市场供求信息,提供政策、法律、科技、生产、金融、行情等动态信息,为农民的生产经营决策服务。在资金方面,除了政府加大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资金扶持力度外,金融部门还应积极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小额贷款和更多的信贷支持。采取设立农业风险基金、农业扶持资金等方式,为农业结构调整、农业风险性投资提供保障。

(六)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创造条件。应加大农业生产区的道路、水利、电力、通讯等设施的规划和实施力度,加大投入,改善农业生产区域内的生产环境。要把农业信息化网络建设和向专业户延伸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安排专项建设资金,及早实施。用信息化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增收服务。

psz小编推荐访问其他范文:

关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情况”的调查报告

xx乡产业结构调整调查报告

汝城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调查

关于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调查情况

关于进一步优化调整我区产业结构的调查报告

第1篇第2篇第3篇第4篇第5篇更多顶部目录第一篇:关于乡镇驻村干部现状的调研报告第二篇:关于乡镇驻村干部现状的调研报告第三篇:驻村干部开展驻村工作调研报告第四篇:大学生村干部驻村村调研报告第五篇:关于乡镇驻村干部的调整通知更多相关范文正文第一篇:关于乡镇驻村干部现状的调研报告

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对乡镇党委政府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挑战。乡镇驻村干部这支党委政府在农村最前沿的干部队伍,身负着团结群众、组织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使命,在密切党群关系,执行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履行党委政府职能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充分发挥乡镇驻村干部在农村工作中的特殊作用,使工作作风在一线得到转变,干部能力在一线得到提高,工作责任在一线得到落实,具体问题在一线得到解决,以此来巩固和加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是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一个亟需解决的难题。

一、驻村干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现代农业步伐加快,农民持续增收的今天,大部分驻村干部兢兢业业,主动进村入户,为群众排忧解难,化解矛盾纠纷,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真正地融入了群众,在群众中树立了良好形象。在肯定乡镇驻村干部队伍主流是好的同时,也要看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农村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迁,农业、农村、农民工作从质到量都发生了新的变化。乡镇驻村干部队伍在适应这一变化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苗头和问题。

(一)驻村干部整体力量薄弱。由于行政村数量与干部配备的不平衡,致使驻村干部在力量安排上形成较大的反差。据统计,龙山镇共有干部106人,共有驻村干部31人,其中一人驻1个村的9人,占总人数的29%;由两个人共同包一个村的有22人,占总人数的71%。不驻村的乡镇干部75人,与联村干部的比例为75:31,其中党政班子成员3人,党政办工作人员10人(包括离退休人员),镇农财所2人,在外深造学习2人,其他为计生服务所、市容市貌监察中队和畜牧站工作人员。

(二)驻村干部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现有的驻村干部31中,45岁到60岁的达25.8%,驻村干部高龄化的问题较明显。在文化结构上,大学本科学历的仅占12.9%,专科学历的占81.4%,中专学历的占3.2%,高中及以下的占3.2 %。,且大多数学历为函授所得,知识面层次不齐。驻村干部的专业结构不合理,真正懂专业尤其是懂农业科技、经济管理的干部偏少,有其他专业特长的干部也很少。

(三)一些驻村干部工作作风不实。主要表现在:1、工作不深入,下村时间少。随着交通工具、通讯工具的改善,村干部以及村民普遍反映现在的驻村干部下村次数少了,时间短了。一部分驻村干部把本应下村工作为主变成“坐镇指挥”,平时多数时间待在单位,无法掌握村级实际情况,在村民中缺乏威信,导致开展工作过于依赖村干部,有些甚至由村干部“牵着鼻子走”,驻村工作处于被动应付的状态,村里有要求时也等村干部找上门来,很多时候是镇里布置了工作任务,或是村里出了事,才到所驻的村去一下,即使下村了,也只是向村书记或村主任作个交代,很少接触群众。2、服务意识不强,为民办事不够。少数干部缺乏事业心和责任心,下村往往是“身下心不下”,深入基层真正倾听群众呼声较少,关心群众疾苦不够,作用仅仅停留在传传话、送送信、填填表上,充其量只是个“通信员”、“联络员”。 3、发展意识淡薄,促进农民增收缺办法。一些驻村干部驻村工作仅停留在一些事务性工作上,对如何促进村民增收,如何推动村级经济发展等考虑不多,缺少办法。4、组织建设不重视,制度执行不到位。少数驻村干部对村班子的要求往往停留在“能完成布置的任务、不出大事”上,而对书记主任不团结、党员不发展、后备干部不培养、村务财务不公开、村民代表不开会等问题不闻不问、听之任之。5、综治信访未尽责,矛盾纠纷调处不及时。驻村干部处在农村第一线,本应在化解矛盾、促进农村稳定工作中起到“急先锋作用”和“缓冲作用”,使一些矛盾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但是,由于驻村干部主客观上的原因,要么信息掌握不灵、汇报不及时,要么回避矛盾、一推了之,而没有采取有效措施,造成矛盾不断激化升级。

二、原因分析

引发上述问题的原因,从客观上看,由于受机构改革、编制控制、市场经济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但从总体上看,主要有两个大的方面:

第一方面是驻村干部队伍自身存在的原因。部分干部自我要求不够高,工作缺乏激情和责任心,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淡忘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有部分同志存在满足现状,不思进取,无所作为,贪图安逸的思想,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从现有的乡镇驻村干部构成分析,主要有四类人员:第一类是参加工作时间不久的高校毕业生。今年,龙山镇共有驻村干部31名,其中参加工作时间不久的高校毕业生有2名,占驻村干部总人数的6.4%。这一群体工作积极性很高,并有着做好农村工作的良好愿望,但由于缺乏农村工作经验,往往工作成绩平平,难以赢得村民的好评。第二类是50岁上下的老干部。龙山镇现有驻村干部中,45岁以上的达8人,占驻村干部总人数的25.8%。这一群体农村工作经验丰富,但是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思想滞后,创新精神缺乏,工作积极性不高,方式、方法单一,对农村工作中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认识不清,对农村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缺乏深层次思考。第三类是事业干部。龙山镇现有驻村干部中事业编制的共有16名,占驻村干部总人数的51.6%。这一群体接受双重领导,一部分因为主管单位分派事务较重,工作往往无暇兼顾,力不从心;另一部分因为编制问题,个人发展机会不大,往往会导致其工作积极性不高,消极应对。第四类是大学生志愿者、村官、“一村一大”。龙山镇现有大学生村官1名,占驻村干部总人数的3.2%。这一群体往往工作变动性大,缺乏稳定性。一方面被乡镇机关常常借用或要应对复杂的工作事务,另一方面又要为自己的前途奔波,二者相比自然是不能耽误前程,工作只能放在第二位。

第二方面是驻村干部管理制度上的原因。一是激励机制不完善,缺乏动力。一些埋头苦干的干部受冷落,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严重影响了驻村的工作积极性。二是交流机制不完善,缺乏活力。由于驻村干部大都是乡镇一般干部,异地交流较少,在同一乡镇、同一岗位工作时间长了,一些干部就滋长了惰性,不注重创新,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减退;形成了惯性,工作方法固定僵化,习惯于按照老办法解决问题;产生了弹性,或碍于面子或亲疏有别,导致在群众中的威信降低,干部队伍缺乏生机活力。三是评价机制不完善,缺乏压力。乡镇考核工作缺乏必要的“刚性”,往往定性多、定量少,以干部之间民主测评为依据,而不是以实绩论英雄。随着时间的推移,民主测评的人为因素不断增强,人际关系的作用日益明显,往往是“只要人际关系好,年终照样得高分”,测评结果的“群众公认度”越来越低,最终导致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状况。有的借口各村大小不同、工作基础不同、驻村干部工作量不同,驻村工作难考核为由,没有认真进行考核。而我们现在的考核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般仅仅只为评出优秀,而在年度考核中定为“基本称职”或者“不称职”的少之又少,缺乏压力。四是职责设定不明确,缺乏方向。乡镇对驻村干部下村后到底“做什么”“怎么做”不够明确,驻村干部有哪些职权,该承担哪些职责没有设定,造成驻村干部认为只要完成领导布置的任务就算做好了驻村工作。一些乡镇就没有把村级组织建设、村务财务公开、矛盾纠纷排查等工作,落实到驻村干部工作职责中去。

三、对策及建议

针对新形势下驻村工作存在的问题,要做好驻村工作,必须要提高驻村干部综合素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切实提高其工作作风。

(一)创新驻村干部教育培训。

在目前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领导干部受培训的机会多,一般干部受培训的机会少,而专门面向驻村干部的教育培训几乎没有。完善、创新驻村干部教育培训机制,培养锻炼其学习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依法办事、驾驭经济工作、开展调查研究、协调处理各方面利益关系、开拓创新、抓工作落实、拒腐防变的能力,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1、营造驻村干部教育培训氛围。针对驻村干部综合素质不高的现状,营造良好的教育培训氛围至关重要。社会日益发展的今天,不学习就会停滞不前,农村在改变,村干部在改变,农村工作也在改变,用一成不变的工作态度,一成不变的工作方法去应对变化发展的农村工作是行不通的。因此,参加适当适量科学的教育培训对于驻村干部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工作能力,更好地进行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2、创新驻村干部教育培训机制。一是创新培训方式。驻村干部的教育培训应该要从实际出发,一方面可以组织驻村干部参加集中教育培训,邀请各级领导、专家授课,加强学习政治理论、业务知识、电脑、法律、经济以及实用技术、技能等等,另一方面乡镇机关可以组织村级干部来讲讲村干部所期望的驻村干部所需要具备的各项素质,也可以邀请工作出色的驻村干部来谈谈驻村心得,交流农村工作方法。二是更新培训内容。培训内容要充分体现“按需施教”原则,即驻村干部最想学什么,最缺什么,如新农村建设相关信息,新形势下农村改革和发展的方针政策,现代科技知识、乡镇工作法律基础知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理论知识、领导科学知识等等,然后对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调研选题进行充分细致的论证,使课程内容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可以增加驻村干部教育培训内容形式的自主选择,根据自身的不同需要,不同兴趣爱好,不同文化层次,由干部自己来选择修哪些课程,以怎样的形式来修,最大限度地激发干部培训学习的积极性,

(二)健全驻村工作机制。

“有收无收在于种,收多收少在于管”。乡镇驻村干部队伍建设要想有成效、获长效,必须要实行科学的管理,尤其要找准工作的突破口,在工作机制制度上推陈出新、切中要害。

1、强化激励机制。驻村干部多层次的结构构成及不平衡的工作能力,必然要求应该要根据其不同的特点来安排工作,人尽其才,扬长避短,以激励其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另一方面,对于工作出色的驻村干部进行适当的表扬及物质奖励,如开展“十佳驻村干部”评选活动,而对工作相对落后的干部进行谈心交流,更好地形成“能上能下”、“干好干坏”不一样的良好氛围。

2、完善交流机制。驻村不等于“下放”,需要逐步建立和完善乡镇一般干部的流转机制,对长期在同一乡镇、地域工作的驻村干部实行异地交流或岗位交流。通过建立干部交流制度,分化“小团体”,消除排外思想,激发工作活力,形成奋发向上,克难进取的良好工作氛围。另一方面,也可以探索乡镇干部与县级机关干部进行交流,激活驻村干部队伍活力。

3、健全考核制度。考核要确保公正、公平,这一点在基层工作中至关重要。要制定出硬性的考核内容,可以采用“村民考乡官”的方式,从村民代表、镇干部和镇领导三个层面加强对驻村干部的考核,并从新农村建设、村务财务党务公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村级组织建设等重点工作完成情况进行捆绑式考核,以提高驻村干部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此外,也可以采取集中考核的方式进行,由各村将考核材料统一上交乡镇党委集中考核,避免因各考核组标准不一或个人感情等因素造成的不公平现象发生。

4、明确驻村干部职责。把责任分到每个驻村干部身上,使其切实挑起重担,“愿抓、敢抓、会抓”农村工作。驻村干部从职责上来讲,要求做到“引导、监督、协调、帮扶”。 一是引导。及时宣传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涉及“三农”的法律法规,传达上级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和重要会议精神,引导农民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发展意识、民主意识、法制意识。二是监督,监督村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各项民主制度的执行等等。三是协调,了解和掌握农民生产生活状况和农村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向上级党委、政府反映农民群众的思想动态和社情民意。协调好村级组织之间的关系,增强村级班子的合力,摸清村里的不稳定因素,协调好村干部和群众之间的关系。四是帮扶。帮助村两委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培育农民收入的增长点,促进农民增收和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5、建立驻村干部监督制度。乡镇建立有效的驻村干部督查制度,设立驻村干部监督考核记录,安排专人对驻村干部下村情况进行督查。要推行驻村干部佩证上岗和去向公开制度,主动接受群众监督。要在各村设立驻村干部办公室,公开驻村干部的工作职责、去向安排及联系电话、照片等,便于群众进行监督。

6、建立驻村工作例会制度。以乡镇为单位,定期(每周或每月)召开汇报会,由驻村干部汇报所联系村的各项工作及农村工作指导员制度执行情况,由乡镇领导进行点评,并根据汇报进行督查。

(三)加强驻村干部作风建设。

要使驻村干部真正与所驻村“同呼吸、共命运”,体现党委、政府的“民本”意图,必须要重时间、重方法、重实效,从而改变以往存在的“驻村不联户,驻村不联心”的状况,转变工作作风。

一要注重时间。在驻村时间上,除乡镇中心工作需要和县上重要工作安排外,其余工作日原则上都要驻村。应区别平原乡镇与山区乡镇,行政村多的乡镇和行政村少的乡镇,近郊乡镇和边远乡镇的实际,确定切合实际的驻村时间。对一人或多人驻一个行政村的,要每周不少于5天时间开展驻村工作;对一人联系多个行政村或县上工作任务比较重的,要统筹安排驻村时间,确保每月不少于15天的驻村时间。驻村干部在规定时间驻村的同时,还要做到“五必到”:即村召开两委会、党员会、村民代表会等重要会议必到,村发生重大突发性事件必到,乡镇安排重要工作必到,村举行重要活动必到,村干部要求解决重要问题必到,确保特殊情况得到及时处理。

二要注重方法。一是“坐诊”。实行驻村工作日现场办公,以村两委会为主体,协助村两委为村民解疑释难,宣传政策,接待群众,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并为群众提供咨询服务。二是“出诊”。村干部每周要基本保证走访农户的户数,每年要基本走遍联系村的所有农户。通过走访农户,广泛听取村民反映的问题,掌握第一手资料,为制定解决方案提供依据。三是“会诊”。用晚上等容易召集的时间,召开村两委会,共同商议,研究解决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三要注重实效。要通过建立帮扶联户制度和深化民情日记制度,力所能及为村民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不断增强驻村工作的实际效果。在帮扶联户方面,一是要明确帮扶对象,把农村党员干部户、致富户和特困户作为走访的重点对象;二是要明确帮扶职责,把为群众服务的相关职责具体化,并建立联系户、重点户帮扶台帐,作为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据。在深化民情日记方面,要加强督查和指导,真正体现一个“实”字,使其成为驻村干部“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帮百家富、聚百家心、办百家事”有效载体,确保民情日记制度不流于形式。

第二篇:关于乡镇驻村干部现状的调研报告

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对乡镇党委政府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挑战。乡镇驻村干部这支党委政府在农村最前沿的干部队伍,身负着团结群众、组织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使命,在密切党群关系,执行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履行党委政府职能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充分发挥乡镇驻村干部在农村工作中的特殊作用,使工作作风在一线得到转变,干部能力在一线得到提高,工作责任在一线得到落实,具体问题在一线得到解决,以此来巩固和加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是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一个亟需解决的难题。

一、驻村干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现代农业步伐加快,农民持续增收的今天,大部分驻村干部兢兢业业,主动进村入户,为群众排忧解难,化解矛盾纠纷,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真正地融入了群众,在群众中树立了良好形象。在肯定乡镇驻村干部队伍主流是好的同时,也要看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农村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迁,农业、农村、农民工作从质到量都发生了新的变化。乡镇驻村干部队伍在适应这一变化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苗头和问题。

(一)驻村干部整体力量薄弱。由于行政村数量与干部配备的不平衡,致使驻村干部在力量安排上形成较大的反差。据统计,龙山镇共有干部106人,共有驻村干部31人,其中一人驻1个村的9人,占总人数的29%;由两个人共同包一个村的有22人,占总人数的71%。不驻村的乡镇干部75人,与联村干部的比例为75:31,其中党政班子成员3人,党政办工作人员10人(包括离退休人员),镇农财所2人,在外深造学习2人,其他为计生服务所、市容市貌监察中队和畜牧站工作人员。

(二)驻村干部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现有的驻村干部31中,45岁到60岁的达25.8%,驻村干部高龄化的问题较明显。在文化结构上,大学本科学历的仅占12.9%,专科学历的占81.4%,中专学历的占3.2%,高中及以下的占3.2 %。,且大多数学历为函授所得,知识面层次不齐。驻村干部的专业结构不合理,真正懂专业尤其是懂农业科技、经济管理的干部偏少,有其他专业特长的干部也很少。

(三)一些驻村干部工作作风不实。主要表现在:1、工作不深入,下村时间少。随着交通工具、通讯工具的改善,村干部以及村民普遍反映现在的驻村干部下村次数少了,时间短了。一部分驻村干部把本应下村工作为主变成“坐镇指挥”,平时多数时间待在单位,无法掌握村级实际情况,在村民中缺乏威信,导致开展工作过于依赖村干部,有些甚至由村干部“牵着鼻子走”,驻村工作处于被动应付的状态,村里有要求时也等村干部找上门来,很多时候是镇里布置了工作任务,或是村里出了事,才到所驻的村去一下,即使下村了,也只是向村书记或村主任作个交代,很少接触群众。2、服务意识不强,为民办事不够。少数干部缺乏事业心和责任心,下村往往是“身下心不下”,深入基层真正倾听群众呼声较少,关心群众疾苦不够,作用仅仅停留在传传话、送送信、填填表上,充其量只是个“通信员”、“联络员”。 3、发展意识淡薄,促进农民增收缺办法。一些驻村干部驻村工作仅停留在一些事务性工作上,对如何促进村民增收,如何推动村级经济发展等考虑不多,缺少办法。4、组织建设不重视,制度执行不到位。少数驻村干部对村班子的要求往往停留在“能完成布置的任务、不出大事”上,而对书记主任不团结、党员不发展、后备干部不培养、村务财务不公开、村民代表不开会等问题不闻不问、听之任之。5、综治信访未尽责,矛盾纠纷调处不及时。驻村干部处在农村第一线,本应在化解矛盾、促进农村稳定工作中起到“急先锋作用”和“缓冲作用”,使一些矛盾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但是,由于驻村干部主客观上的原因,要么信息掌握不灵、汇报不及时,要么回避矛盾、一推了之,而没有采取有效措施,造成矛盾不断激化升级。

三、对策及建议

针对新形势下驻村工作存在的问题,要做好驻村工作,必须要提高驻村干部综合素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切实提高其工作作风。

(一)创新驻村干部教育培训。

在目前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领导干部受培训的机会多,一般干部受培训的机会少,而专门面向驻村干部的教育培训几乎没有。完善、创新驻村干部教育培训机制,培养锻炼其学习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依法办事、驾驭经济工作、开展调查研究、协调处理各方面利益关系、开拓创新、抓工作落实、拒腐防变的能力,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1、营造驻村干部教育培训氛围。针对驻村干部综合素质不高的现状,营造良好的教育培训氛围至关重要。社会日益发展的今天,不学习就会停滞不前,农村在改变,村干部在改变,农村工作也在改变,用一成不变的工作态度,一成不变的工作方法去应对变化发展的农村工作是行不通的。因此,参加适当适量科学的教育培训对于驻村干部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工作能力,更好地进行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2、创新驻村干部教育培训机制。一是创新培训方式。驻村干部的教育培训应该要从实际出发,一方面可以组织驻村干部参加集中教育培训,邀请各级领导、专家授课,加强学习政治理论、业务知识、电脑、法律、经济以及实用技术、技能等等,另一方面乡镇机关可以组织村级干部来讲讲村干部所期望的驻村干部所需要具备的各项素质,也可以邀请工作出色的驻村干部来谈谈驻村心得,交流农村工作方法。二是更新培训内容。培训内容要充分体现“按需施教”原则,即驻村干部最想学什么,最缺什么,如新农村建设相关信息,新形势下农村改革和发展的方针政策,现代科技知识、乡镇工作法律基础知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理论知识、领导科学知识等等,然后对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调研选题进行充分细致的论证,使课程内容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可以增加驻村干部教育培训内容形式的自主选择,根据自身的不同需要,不同兴趣爱好,不同文化层次,由干部自己来选择修哪些课程,以怎样的形式来修,最大限度地激发干部培训学习的积极性,

(二)健全驻村工作机制。

“有收无收在于种,收多收少在于管”。乡镇驻村干部队伍建设要想有成效、获长效,必须要实行科学的管理,尤其要找准工作的突破口,在工作机制制度上推陈出新、切中要害。

1、强化激励机制。驻村干部多层次的结构构成及不平衡的工作能力,必然要求应该要根据其不同的特点来安排工作,人尽其才,扬长避短,以激励其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另一方面,对于工作出色的驻村干部进行适当的表扬及物质奖励,如开展“十佳驻村干部”评选活动,而对工作相对落后的干部进行谈心交流,更好地形成“能上能下”、“干好干坏”不一样的良好氛围。

2、完善交流机制。驻村不等于“下放”,需要逐步建立和完善乡镇一般干部的流转机制,对长期在同一乡镇、地域工作的驻村干部实行异地交流或岗位交流。通过建立干部交流制度,分化“小团体”,消除排外思想,激发工作活力,形成奋发向上,克难进取的良好工作氛围。另一方面,也可以探索乡镇干部与县级机关干部进行交流,激活驻村干部队伍活力。

三要注重实效。要通过建立帮扶联户制度和深化民情日记制度,力所能及为村民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不断增强驻村工作的实际效果。在帮扶联户方面,一是要明确帮扶对象,把农村党员干部户、致富户和特困户作为走访的重点对象;二是要明确帮扶职责,把为群众服务的相关职责具体化,并建立联系户、重点户帮扶台帐,作为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据。在深化民情日记方面,要加强督查和指导,真正体现一个“实”字,使其成为驻村干部“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帮百家富、聚百家心、办百家事”有效载体,确保民情日记制度不流于形式。

第三篇:驻村干部开展驻村工作调研报告

干部驻村是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加强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迫切需要。同时同步小康成了贫困地区的一个重要主题。对贫困村派驻干部驻村帮扶,开展“走访帮促”,也是当前“美丽乡村”建设的迫切需要及要求。2014年3月7日,受县委组织部和院党委的安排和指示,我被派往**县**乡**村驻村,与单位全脱钩,落实开展驻村工作。时至今日将近5个月,5个月以来的工作如实开展,紧密进行,现将工作调研汇总如下;

一、驻村地点基本情况

**村有3个村民小组,面积5.8平方公里,可耕地1468.68亩,有村民325 户,现有人口1119人,少数民族1010人,外出人口727人,低保94户共计232人,村干部2人,党员17人,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745元。该村地理陡峭多山,生态环境较差,缺水严重,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单一,村民文化素质较低,但民风纯朴,无较大矛盾纠纷。以农业种植为基本生活来源,农作物以玉米、小麦、油菜为主,养殖以家庭散养猪为辅,年轻人大多数出门打工。

二、到村后所做的工作

在驻村工作中,我深入浅出地向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特别是宣传党的十八精神,宣传党和国家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让政策真正能够为广大群众所知、为广大群众所用、为广大群众谋利;加强实地走访,充分了解目前村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并对一些村民提出的问题给予解答;积极配合当地村委班子,加强学习与交流,把理论融于现实当中。具体涵盖一下几个方面:

(一)、召开群众大会,宣讲一系列党的会议精神和有关的惠农利农政策,共计11次有余。

第一次为交流座谈会议,主要向群众介绍自己,讲述自己的工作性质,目的和意义,旨在与群众有一个面对面的认识。接下来4次主要向群众宣讲了党十八大会议精神、同步小康及省市县的各项会议指要、各项有关的惠农利农政策及其一些普遍的法律知识。后来的群众大会主要是为了现目前“美丽乡村”建设的政策和“两个硬化”工程,两个硬化工程的补助为每硬化户补助20个平方米,共计2吨水泥,9方石沙。召开这一会议一是为这项工程做铺垫,而是将这项工程的相关政策实打实地进行宣传,三是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民主商讨出一条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同时由于当地村民居住的分散性,有几次会议开到了农户家里。

(二)、实地走访民情,加强与群众的交流,及时掌握群众现目前的具体状况。

走访的目的一是为了了解和掌握村民的客观情况,二是为了更好地密切联系群众,形成调研,为后来的工作开展奠定基础。走访过程中认真对群众提出的问题和意见进行汇总,并尽最大努力地给群众出谋划策。足迹遍及135户人家,800多人次。其中包括党员同志17人,孤残老人14人(孤寡老人为3人,残疾人士为11人),空巢老人13人,孤儿1人,留守儿童10人,低保户91户228人,离任村干部6人,大学生1人,种植大户1户,其余为普通农户。

(三)、进行矛盾排查,解决群众纠纷,为邻里和睦、乡村和谐尽自身努力。

驻村工作当中,由于所派单位的性质,矛盾排查被安排在工作的前端,当然也是干部驻村的重要工作之一。后经过走访和调查,本村尚无巨大矛盾纠纷,邻里之间相处和睦。这与**村的民风淳朴有直接性的关系,也和当地的民族比列,历史延习及风俗礼仪有重要的联系。源于325户当中,只有5户汉族,故相处之中不易发生族别歧视等问题,同时当地苗族同胞重礼讲仪,团结和谐,不会主动招惹他人。甚至在经过走访和调查后了解到,**村近5年来尚无偷牛盗马等刑事案件发生。连一两起治安案件也没有出现过。

(四)、组织村民兴修水利,解决一组村民的人畜饮水问题。

**村的基本情况当中,缺水问题一直是个严重的问题。在走访当中了解到,**村上沙坝组的村民吃水问题尤为突出。后经与当地村委班子商讨,组织当地村民寻找水源,发现距上沙坝组4000米位置处,有一水源地,位于山腰之上,海拔近800米左右,其流量较大,流速较快,且水源常年不干不断,周边只有两户村民在饮用,大多水流处于浪费状态。若经规划和构建,完全可供上沙组23户人口饮用。通过与上沙组村民的探讨,决定以构建小水窖的方式来解决当前吃水困难这一问题。当初拟定工程建设计划如下:

1,协调水源周边的两户居民,组织当地群众,以熊志发,罗朝亮为首,借鉴其他组和村的建水工程经验,整理水源,搭接水管(水管采用4分管,总计长度4000米左右),引水入户。

2,在距该组村民居住地500米位置构建以蓄水水池,长6--7米,宽3.5--4米左右,高4.5--5.5米,可溶120--150挑水。

3,村民集资,在条件范围内,尽最大力量每户投资150元左右。

4,村民出工,每户平均派出2个劳工人员,共计40人左右。

5,申请政府帮扶,衷心希望当地政府能在资金和技术上给予帮助。

6,完善和管理,责任落实到户。工程建成后以户为单位,每户对水利工程管理一月,出现问题及时进行追究和解决。

现目前该水利工程已基本竣工,与计划无异,上沙坝组村民饮用水问题已基本解决。

(五)、宣传“美丽乡村”的建设规划政策和内容,组织推动“两个硬化”工程的起步、实施。

与村委班子分工合作,下到需硬化农户家丈量院坝面积和联户路长度,经统计所需硬化农户为187户,院坝面积为2400个平方,联户路总长7891米即7891个平方。

采取就近原则,结合农闲时间,在村委办公室或下到**村各个组召开村民大会,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与群众商讨“两个硬化”工程的具体方式方法,主要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1、石沙的供给;

2、投工投劳的分配;

3、驻村干部与村委班子的配合和分点;

4、建设当中的安全问题;

经过研究,**村的石沙由干部组织,村民自行制造供给。选取好采石点后,村民分大组进行造沙,并同时进行,驻村干部与村委班子成员到岗到点,适时组织和监督。平分下来,每个干部负责两个小点,同时相互帮助与配合,劳动力适时流转,确保建设劳力的充足。造沙过程中严格监督,遇危险迹象和紧急情况及时通知,及时处理,确保安全。

现目前就**村而言,高炉组,**组,上沙坝组3个组村民的石沙已制造完成,其中高炉和**两组的石沙已运到具体农户家中,待到水泥供给到位,便可开始具体操作。

(六)、加强学习,积极参加县委组织部组织的各次工作培训。

驻村工作不单单是“同步小康”和“美丽乡村”建设的需要,它更关系着我们当合群众的血肉联系,也是马克思主义“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唯物主义理念。为此,县委各部门及领导尤为重视。2014年3月20日县委组织部组织了权限94名“驻村干部培训大会”,4月16日县委政府又组织了关于美丽乡村建设和两个硬化工程的“**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宣讲大会”。同时院领导多次下到驻村点了解工作开展情况,并对驻村工作提出要求和指导。

三、现实困难及工作中发现的问题

马克思说过:“一切发展中的事物都是不完善的”。诚然,在实地驻村工作中,也深有体会地发现了一系列的困难和问题,就对**村而言,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地理形势及生态较差,降雨少,降水量小,大多土地为砂质土壤,可耕作的面积少。

(二)、经济基础薄弱,种植和养殖结构单一。

该村基本以种植玉米为主,油菜小麦为辅,养殖为家庭散养猪和耕牛。种植规模小,收成低,一年算下来,出去成本和投资,所得的收入更是少得可怜,大多村民甚至是收入不够于支出,更加剧了生活的困难。

(三)、交通困难,导致农业生产成本高。

这是该村最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整个**村的人口居住并不聚集,在本就闭塞的交通环境下,使得运输和进出等更为困难。对于这样一个交通相对滞后的村,致富的瓶颈可见很大。在走访调查的过程中,村民们最迫切的问题就是能早点通公路。由于交通的不便利,给村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大的麻烦,所以通路是农村致富的必要条件。

(四)、严重缺水,影响了农业生产的成效。

这也是该村较为突出的一个问题,平时当地居民在散居各处的格局下,只能以小水池的形式解决一两户人口的日常普通用水,牲口和家禽的用水则更为紧张。而对于生产用水,变只能是“望天吃饭”,无计可施。

(五)、大多青壮年均外出务工,留在家的大多是中老年人,这使得**村部分农户存在劳动力不足的情况。

在走访过程中,有一59岁的中老年人杨朝风,因子女全部外出打工,其原本做的大多数土地借丢荒不顾,原因在于劳动力有限,实无法耕种较宽土地。同时随着老龄化加剧,**村劳动力不足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新生儿的不断增加,可耕地面积在逐年减少,年龄结构比例严重失调。在325户1119人的村里,劳动力占总人口40%,独居老人占总人口的10%,从这些数据中显示出,全小组还有50%的老弱病残,这些没什么经济来源都要靠40%的劳动力来维持生活,因此就造成贫困不断加剧,而个别户头条件富裕的两极分化局面。

(六)、**村村民文化素质较低,思想观念和认知程度相对靠后。

大多数村民处于文盲或半文盲状态,稍微有点文化的年轻皆外出务工。经过统计和调查,**村一千多口人中,拥有大专文化的只有两人,且是最高文凭。这种的情况和局面,直接造成了知识的缺乏和获得与引进新知识的困难,同时严重阻碍了信息的传播和宣传。最终对经济的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七),政府投入不够,特别是资金、项目和指导性技术投入不够;缺乏企业的带动。

(八)、干部驻村能带给村民的大多是些政策和指导性思路,无实际速效的路子和实物。

这点在走访中尤为尴尬,老乡总爱问些问题,譬如:“这次你们下来带来了多少钱啊”?“我们村已经搞过很多次种植了,但是基本上都没有成功,你们看有什么好的路子,关键是政府能给多少钱支助我们”?再有就是“路何时修通”?“吃水问题到底什么时候解决?”……这些都是老百姓最为关心的问题,也是老百姓最为切身急需解决的问题,我们往往回答起来比较困难,原由对于驻村干部而言,这些问题,不是我们个人能够解决的,也不好给予一定肯定的答复。

四、原因分析之浅见

上诉困难不单单只限于**村,甚至对于中国西部而言,大部分农村情况的缩影也都会有这些情况。这些问题的造成,与地域分布,经济水平,政治历史都有一定的关系。要解决起来,不可能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只能循序渐进,统筹兼顾,按步而行。就对我所驻的村来说,大致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地(请帮助宣传好范文 网:wWw.hAoworD.COm)域条件和地理形势的造成,**村地处偏僻,海拔较高,道路坎坷,土地贫瘠;修路存在困难,且投资和成本高;

二是气候条件和水流分布的影响,该处降雨稀少,无直接河流经过,过了雨季变常缝干旱,经常缺水;

三是村民文化程度的低下,思想陈旧封闭,致使该村的村民接受新事物,新政策的速度慢,往往按部就班,不懂灵活处理,更不说放开胆子去高些发展。从而产业思想转变,产业结构的调整就很困难;

四是大多农村的发展存在一定的被动性,某些地方很少积极思变,主动图谋发展;

五是对于农村而言,存在着投入的不够和一定层面政策的滞后性;

六是驻村工作的局限性,单一考政府的插入坏人帮扶远远不够。在除了切实联系群众,走访调查以外,大多工作完成往往限于政府政策带动。干部驻村做起事情来人微言轻,效率不高。一部分起步实施者尚处于开头阶段,经验少,困难重重(以**乡安卓村种植折耳根为列)。

七是缺乏企业的带动,发展是硬道理,但发展需要钱,需要技术和多方面的投入。政府给予的政策和扶持在没有企业的配合下显得势单力薄。

五、几点建议和想法

针对上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虽然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采取多种措施进行调整,如鼓励发展种植业,组织兴修水利等。但政策到位,往往资金不到位、落实滞后,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科学的管理,加上当地村民的素质较低。导致**村的面貌一时间难以改变。要彻底改变该村的面貌,并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必须经过长期不断的调研,反复研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结合该村实际理出几点发展建议,供相关部门参考:

(一)、对土地进行整合与规划

将产量低,不易出成效的贫瘠砂质土地规划为退耕还林基地,并组织当地村民进行管理。一方面对退耕的村民给予补助,让其获得一定的收益,这样既不使土地因丢荒而荒废,同时有助于生态的恢复和保持。或鼓励当地村民用这一部分土地来种干果林木,同时加大扶持和帮组,做到一举两得。

(二)、转移剩余劳动力,鼓励部分青年外出学艺,增强创业意识,提升创业技能。

要加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通过办夜校、利用周末时间在当地开展一些基本技能培训、技术知识的讲解,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各项技能,这样外出务工人员能够很快的适应新工作岗位、能尽快上岗。一方面减少了家庭生活紧张的压力,又能为在家农民腾出发展的空间,同时还能让外出的人增加一部分收入;另一方面解决了城市劳动力缺乏问题,加快了城市的经济发展,还使务工者开阔了眼界,掌握了信息,学到了一定的技术。回村后帮助发展村的经济,既解决了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也活跃了农村市场经济。

(三)、加强义务教育,特别是加大目前“保控辍学”的工作力度,提高全村受教育水平。

**村是一个少数民族众多的贫困村,观念落后,整体文化水平低。近年来,开展九年义务教育,在国家政策下,各级政府想尽办法让每个孩子都能上学,如给上学的孩子纳入农村低保等措施,免收学费,供给营养餐等。但少部分家庭仍对子女上学持放任态度,从不引起重视,导致全村受教育水平普遍偏低。要知道,多一个辍学儿童,将来就可能多一户贫困家庭。所以教育要强抓,狠抓,实抓,加大宣传,加强力度。

(四)、积极鼓励部分有经济基础的农民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带动全小组致富。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鼓励一部分种植能手、种植大户发展养殖业、种植业,如杨朝亮杨朝康两人课鼓励发展其二户发展药材种植和畜牧养殖,他们有较好的种植经验与养殖理念。在驻村走访期间,发现部分家庭的旱地面积比较多,但由于坡陡、险峻难以种植粮食,针对这样的情况,下一步应该积极动员这些家庭种植核桃等经济林木。

(五)、多方协调,整合资金,及时解决道路交通问题和吃水用水困难问题。

交通是联通信息与物资的重要渠道,交通蔽塞直接影响当地的生产生活。从村委会到**乡中心步行至少要两个半钟头的时间,由于道路崎岖,坡陡险峻,进出村一直是一个难题。面对道路不通的问题,村民们也很苦恼,如今物价飞涨,各种生活用品在道路坎坷的情况下成本就很高,迫切的希望能够给予解决通村公路的问题。

吃水用水困难也关系这一个人的生存发展问题。在驻村走访过程中,经常看见大多村民以人背马驼的方式到很远的地方去取水,加上较为恶劣的地理条件,增加了取水的困难性和危险性。对于吃水用水问题,仍希望各级政府引起重视,应再接再厉,加大力度地切实解决这一问题。

(六)、政府主导,下派干部驻村,联系相关企业到农村去搞发展,对农村进行帮扶。

政府可给予企业一些列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到农村去搞发展,以来结合农村大量的土地,而来可利用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三来可处理一部分农民外出务工的情况,四来带给农村技术和资金,带动农村的发展。

(七)、政府加强宣传和监督,加大投入,给驻村干部多一些鼓励和支持,提升干部驻村的积极性。

宣传以提升干部驻村的社会知晓度,让跟多人了解,支持,多一份目光投到农村上来,同时加强监督,要严肃驻村干部的纪律性。加大投入一是能直接给农村带来惠利,二是给驻村工作多一些后盾和助推力量。多一些鼓励和支持,使干部驻村多一份兴趣,多一份积极,更好地全身心投入都驻村工作去。

总之,深入农村、深入基层能够更直接更全面的了解目前农村经济发展情况、农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紧紧抓住国家十八大会议精神的契机、全市科学发展,后发赶超,同步小康创建任务的工作实施,结合客观实际,在各项政策的帮扶下,团结全村及其一切力量,发展相关民生工作,切实改变落后村庄的面貌,提高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水平,把农村经济发展起来,统筹城乡,加快发展,加速转型,推动跨越,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共努力!

第四篇:大学生村干部驻村村调研报告

且行且珍惜

我是长葛市的第一批大学生村官,现任xx镇山郭村村主任助理。于2014年10月27日入村开始工作,入村后通过参与协助镇政府领导组织的农村第六届村委会换届选举活动,及2014年11月21日至25日协助领导下村搞标准良田建设规划,通过与群众实时实地实情的现场沟通,及对本村及周边围绕2号公路的几个邻村的土地的实地勘察和规划,并经过村两委班子领导及老干部的介绍和分析,初步了解了xx村的基本村情现状。在初步了解村情民意的基础上,将本村基本情况调查及今后的工作思路和工作目标报告如下:

一、xx村基本社会经济情况

xx村坐落在xx市南席镇西南部,贯通许昌、长葛、鄢陵三地的省2号公路将本村一分为二,村民出行极为便利。本村由七个村民小组组成。全村总人口1754人,其中党员47人。总耕地面积2900亩。人均年收入350元左右。村民姓氏有许、董、吴、王等,其中许姓为第一大姓,约占人口70%以上,董姓为第二大姓,约25%以上,吴、王等其它姓氏极少。山郭村历史悠久,名人辈出。双泊河支流汶河自西向东流经村子南部,聪明勤劳的山郭人民利用地利之便,从村子西边引水绕村一周,形成村子被水环抱之势,这样既有利于水利灌溉,又有利于防盗。

由于该村位于平川地带,为此耕地较多,人均为1.7亩左右。全村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小麦和玉米,是南席镇主要的产粮大村。部分村民利用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使该村的木材加工业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二xx村新农村建设的现况

1、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生活环境不断优化。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扶助下,在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努力下,本村于去年争取到上级部门的援助资金30多万,使本村几条主要街道道路铺上水泥,计划在未来两年内再多方筹措将本村大街小巷全部硬化,构成一个干净便捷的交通网络。这样我村的道路改造就将全面完成,将会使村容村貌大大改观。

2、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逐步提高。由于山郭村距离镇市场中心较远,所以,以经商为主要产业的很少,大部分主要以种植养殖及外出

打工为主要收入,有几户个体工商经营户,几户小规模养猪场及几户木材初加工户。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的制约,规模不大,不能形成规模效益,阻碍了农民收入的进一步提高。下一步,要努力争取各方面的扶助和支持,解决那些想办企业没有资金,想搞养殖缺少技术指导,想搞科学种地没有技术支持的农民的难题,切实提高农民的收入。

3、政府加大政策倾斜,农民享到真实惠。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将农民纳入医疗保障体系,切实解决了农民看病就医难的问题。10月份开展的良种补贴工作,广大农户购买到放心的优质的小麦种子,现在小麦的幼苗长势良好,进一步增强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和信心,为明年的粮食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1月份开展的规模养殖补贴和能繁母猪补贴,极大的鼓舞了村民的养殖热情,提高了村民对养殖业的积极性。

4、农民观念转变,计划生育工作稳步推进。随着政策的宣传和农民素质的不断提高,村民们的生儿养老,传宗接代的思想观念有所淡化,在家的已婚育龄妇女能按单月康检的要求,准时参加孕检,外出人员也能按时将孕检证明寄回。但是仍需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宣传,采取惩罚与奖励相结合的有效机制,避免反弹现象的发生。

三、对xx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几点个人想法

“村官”上任已经快一个月了,对本村各个方面的情况也有了初步的了解,心中也有了一些个人的想法。现今及以后的一个时期,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我要以十七大及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遵从各级政府举行的“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活动理论,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换新貌、农村各项事业全面进行这一总目标,积极推进农村经济规模化、农民收入效益化、农业基础设施标准化建设,努力实现本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针对本村的一些现实情况,我有以下的一些想法:

1、继续加强对农业的扶持开发力度。该村现有人口1754人,现有耕地2900亩,建设了较为配套、合理的供排水体系。目前尚有几百亩耕地灌溉紧张。这次借助国家的标准良田建设工程项目,解决好农田灌溉及田间生产路的平整问题,进一步优化土地资源。在此基础上,引导和扶持农民,大力发展高效经济作物,推动粮经比例的缩小,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进

一步增加农民的收入。

2、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升级。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优化农业内部结构,提升农业经济效益。按照产业化发展的方向和要求,对有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的农产品,实行连片规划建设,形成有特色的区域性主导产业,积极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在目前状况下,该村的经济发展的主要工作精力应该放在抓产业结构升级上,大力提高经济作物的种植比例。

3、支持农民发展种养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继续重点支持发展种养业,集中力量帮助发展有特色、有市场的种养项目,以增加人均收入为中心。目前我村农户主要以养猪为主,所以就要依靠科技进步,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着力优化品种,提高质量,搞好防疫,增加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市场为导向,选好项目,搞好信息、技术、销售服务。针对好的致富项目,政府和各个单位应加以鼓励并给予支持,在农村小额贷款方面给有致富项目的农户加以支持,使农民更快的富起来。

4、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开展农村环境整治活动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开展“一池三清五改五化”(建沼气池、清理粪堆、清理垃圾、清理柴草、改水、改厨、改厕、改圈、改陈规陋习、硬化、净化、绿化、亮化、美化)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整治活动,引导农民积极投身治理乡村环境,改善村容村貌,建设生态良好,环境宜人,村容整洁,生活舒适的新乡村,为广大农民打造一个良好的劳动和生活环境。

5、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做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按照区委的有关要求,继续深化和丰富“三级联创”和保持共产党先进性教育活动,努力形成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长抓不懈的工作机制,使班子成员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式,强化工作措施。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号召力。搞好规范化管理和档次升级,搞好党员的管理和科技培训,开展好无职党员的设岗定责活动,做好发展党员和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后备干部工作。借助此次“第六届村干部换届选举”的契机,选出能帮农民脱贫致富的村委会班子,帮助群众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从而为全村的发展理清思路,凝聚合力,形成动力。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6、改变村民陈规陋习,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搞好文化大院建设,在物质生活相对充裕的今天,人们开始注重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下一步准备在村部开设文化大院并配备一些简单的娱乐设施,村民们在茶余饭后聚在一起聊聊天、娱娱乐,同时计划开设一个关于种植养殖专业的小型图书室,可以让农户学习一些科技知识,这样以来,既加强了村民间的沟通,减少邻里之间的摩擦,也可以帮助农民解决现实中的科技难题,同时也可以大大减少打牌、赌博人员的数量,进一步净化社会风气。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同时也可以增强农民的致富意识,力争早日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奋斗目标。

四、工作思路和方法

1、提高思想认识,改变思想观念

经过近一个月的下村接触实情,我个人认为,我们不应该仅仅把农村当成是我们的工作单位,而应该将之作为我们的第二故乡。这种情切感有利于从根本上促进与村民之间的沟通,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服务意识。要做好村官的工作,首先要在思想认识上高度重视村官工作,个人的思想认识一是要到位,利用大学生的年轻优势,主动与村里的人沟通交流,主动出击,摸清熟悉村里各方面的情况,而不能一味地让工作和问题来找自己。

2、明确工作思路,优化工作方法

首先,眼睛要勤快,事情要看到。对于农村日常问题的处理。除了向各级领导及老同志请教外,更多的是需要用心去观察。如:对于夏秋季节本地经常出现的乱焚乱烧问题,如何对村民进行劝阻,引用什么样的政策法规来说明其行为的不合法的。农村的工作千头万绪,牵扯到方方面面,因此,我们必须要对农村的各项政策方针、法规条例熟悉于心,这将使得我们在向村民解决相关问题时做到有理有据,体现了解决问题的权威性。其次,嘴要勤快,事情要问到。由于农村受自古以来的传统影响较深,宗族观念较重,这使得我们不能简单的“就事论事”,要多与村里的老干部和两委班子成员沟通交流,熟悉本村的宗族派系关系,避免因为过于简单的工作作风而造成问题更复杂更难以解决。在各项政策法规的指导下,尽量顾全大局协调处理各方面的关系。第三,手脚要勤快,事情要做到。农

村工作,牵涉到的基本都是最具体最细致的实事。多做事,多帮忙,是取得群众信任、打开工作局面的唯一钥匙。

五、对农村工作的一些体会

来xx村工作之后,才发现做农村工作需要懂得东西太多太多,也明白农村工作远不如自己想得那样简单,农村工作包含极大的复杂性、矛盾性。村民和村委会、村民之间关系盘根错节,息息相关,处理问题必须知村情、解民意、体民情。对于我一刚刚大学毕业的学生来讲,困难的确很大。作为一名“村官”,是直接和老百姓打交道,直接接触国计民生,为百姓办实事做好事。为百姓排忧解难、致富谋发展,就是为国家排忧解难、为国家谋发展,这才是真正为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添砖加瓦,尽一份绵薄之力。

真正开始干农村工作,才明白自己所学的知识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够实用,不够广博,尤其在某些方面如关于农村的法律法规、党风廉政建设等知识还十分匮乏,因此我意识到,自己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还必须不断充电,学习各种关于农村工作的知识,方能胜任今后的工作。还有就是村支书和村主任对我的引导和帮助,从我进村工作的第一天,书记和主任就经常教我一些理论上的知识和实际工作中应当注意的问题,不仅教我知识,更引导我怎样为人处事,怎样同两委班子成员和村民打交道,这对我进行工作真的有很大的帮助,看到他们这样支持我的工作,我心里由衷的感动。因此,我要在日常工作之余,不断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以便做好本职工作,服务农村。

各级党委政府对我们这群人寄予了厚望,希望我们这群村官在农村工作中凸显自己的才敢和优势,发挥积极的作用结合本地实情,做出实绩成绩,并通过农村工作的实践,增长才干,锻炼能力,拓展素质,提高自己。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加强学习,书本的和非书本的知识都要学习。全面提升自己,提高认识,从思想上彻底重视,严格要求自己。积极沟通,凡事多向领导汇报请示,积极与下面沟通,了解他们的需要,倾听他们的呼声,认真总结,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只有这样,才能离开工作要求更前一步,离群众的满意更进一步,在工作中真正得到锻炼,不断得到提升。

作为一名大学生,作为村委会中少有的高学历的工作人员,我担负着

本村近2014村名的信任和新的希翼与期盼。只有不断加强自己各方面的素质,加深对农村各项政策特别是各项惠农政策的理解和实际运用,利用自己的各方面的积极因素为老百姓谋实事,帮助他们早日走上小康道路,才能够称之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村官,才能够不辜负各级政府的嘱托和信任,特别是作为党中央和国家实施的“十万名大学生下基层当村官”的计划的先行者,更应该在前行的道路中探索,做出成绩,让那些关注我们这批人的人,不管是鼓励还是嘲讽的人满意和放心。我始终认为,作为一名“村官”助理,既然下定决心来到基层,就要有为老百姓实心办实事的信心,不能懈怠。要努力时刻告诫自己始终把工作摆在首位,把加快农村各方面的发展,老百姓早日走上小康道路作为头等大事。我想不管遇到什么挫折,只要抱定心中的信仰不动摇,精神状态是积极向上的,同时在各级政府的帮助和村委班子成员的支持下,就一定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去实现既定的风斗目标。

这是我到村任职以来,通过与村干部的交流,对村民的走访,及自己日常工作时的所闻所见掌握的一些情况,及对这些情况的再思考和一些工作想法。可能不是很全面,还有更深层次的情况有待探索。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立足全村经济发展的全局,进一步深入群众当中,视他们为亲人,为朋友,从广大村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努力为他们搞好生产生活服务树立大学生村官亲民、爱民、为民、富民的良好形象,做一名领导满意、群众满意、合格的大学生村干部。在镇党委举行的“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的基础上,在新的起点上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建设和谐、进步、发展的山郭村奉献自己的青春。

第五篇:关于乡镇驻村干部的调整通知

观委发?2014?12号

中共观阁镇委员会

观阁镇人民政府

关于调整联片驻村人员的通知

各村(居)党支部、村(居)民委员会:

为更好地建立健全联片驻村工作制度,推动我镇农村“三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经镇党委研究决定,对联片驻村人员进行调整。调整后的人员在联片驻村工作中要做到互相沟通、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切实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附:观阁镇2014年联片驻村人员花名表

中共观阁镇委员会

观阁镇人民政府

2014年2月26日

主题词:联片驻村调整通知

观阁镇党政办2014年2月26日印

本网向你推荐更多精彩范文:

大王镇离任村干部生活现状调研报告

离任村干部生活现状调研报告

乡镇驻村干部工作总结

乡镇大学生村干部工作调研报告

驻村干部调查报告

第1篇第2篇第3篇第4篇第5篇更多顶部目录第一篇:关于农村中小学校园安全的调研报告第二篇:中小学校园安全的调研报告(1)第三篇:农村中小学校园安全防范要领第四篇:校园安全调研报告第五篇:校园安全调研报告更多相关范文正文第一篇:关于农村中小学校园安全的调研报告

为了真正掌握当前农村中小学校园安全的真实现状,10月19日、20日,我们一行四人随机深入一处乡镇,对中心初中和中心小学进行了调研,通过问卷、座谈、走访、现场查看等形式,对两处学校进行了全方位的调查和了解,并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整理,形成本调研报告。

一、问卷情况分析

1、书面问卷人数情况

(1)初中学生书面问卷261人,其中初一88人(男生45人,女生43人),初二96人(男生48人,女生48人),初三77人(男生35人,女生42人)

(2)初中教师书面问卷60人。

(3)小学学生书面问卷281人,其中小学四年级114人(男生56人,女生58人),五年级84人(男生51人,女生33人),六年级83人(男生46人,女生37人)。

(4)小学教师书面问卷28人。

2、初中学生问卷情况

有以下几个问题值得我们注意:

(1)你认为学校存在的安全隐患吗?选择“不了解”和“有安全隐患”的占到了72.9%。

(2)学校有没有打架斗殴现象?选择“有”的占到了54%。

(3)学校进行集中(全年级或全校)法制教育吗?选择“从不”的占到了52.5%。

(4)学校进行集中(全年级或全校)安全教育吗?选择“没有”的占到了49.4%。

(5)学校开展过针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训练吗?回答“没有”的占55.6%。

(6)你认为除班主任外的任课老师该不该管学生?27.2%的学生认为“不应该”。

(7)学校有教师体罚学生现象吗?52.1%的学生认为有教师体罚学生现象。

(8)学校驻地有无网吧?54%的学生选择了“有”,填写名字时,出现了两处。

(9)学校有没有男女早恋现象?60.2%的同学认为“有”。(10)入学以来你是否被同学殴打过?20.7%的同学有“一次以上的经历”。

(11)入学以来你是否被学校同学勒索过?9.5%的同学有“一次以上的经历”。

(12)你平常与父母交流的情况?10.4%的同学从不交流,48.7%的同学偶尔说说自己学习的事情,34.5%的同学什么事情都和父母聊聊,6.5%的父母不愿意听。

(13)学校是否开过集中(全校或全年级)的家长会?72.8%的同学选择的是“从来没有”。

(14)你平常有了苦恼最想告诉的人是谁?59%的学生选择的是“要好的朋友”,21.8%选择的是父母,9.9%选择的是自己班上的同学、同桌,9.9%选择的老师。

3、初中教师问卷情况

(1)对学生管理的问题。23%的教师认为“不敢管”。

(2)解决学生矛盾的有效方式,27%的教师认为应该找双方的家长解决,5%的教师认为有时可以不管。

(3)对于学校潜在的事故隐患,依次是:学生群殴打架,食堂卫生,宿舍管理,学生盗窃,师生矛盾,火灾隐患,交通隐患。

(4)对于有效地预防青少年犯罪,32%的教师认可法制和思想道德教育,50%的教师认可以家庭教育、法制教育为主,社会、学校教育为辅,10%的教师认为应该开设心理辅导课,8%的教师认为应该创造空间、多关心。

小学:

(1)最大的安全隐患是交通安全。一是学校紧靠公路,二是有的学生离家远,自己骑车等。

(2)多数教师认为通知家长到学校不如打个电话沟通一下方便,也可以在家庭作业上给家长留言。很多家长一听老师通知到学校,就感觉事情很大。学生放了学,家庭教育最关键。多数家庭仅仅满足于孩子写完作业,其他放任自流。

(3)学生性格不同,大多数都很听话,但是性格倔强的、孤僻的哪个班都有,单亲家庭的、“留守儿童”往往容易出现问题。

(4)安全教育要加强,要形成一个体系。

三、安全工作比较突出的问题

初中:

1、交通安全。一是靠近公路,二是交通安全教育欠缺。

2、住宿生的安全问题。一是管理,二是人数多,三是高年级欺负低年级同学,四是出现个别夜不归宿的情况。

3、操场安全问题。一是凹凸不平,二是体育器材。

4、留守儿童问题。每班都有4-5人,自由性强,难管,个性强。

5、饮食安全。伙房的管理问题,进货渠道问题。

6、门岗。年龄大,处理问题迟缓。

7、老师或者班主任,处理问题简单、粗暴,没有耐心。

8、晚自习的安全(住校生),有些社会“小青年”到学校来。平时也有,要钱、要物情况,“传染学生”。

9、学生打架、斗殴现象。

10、部分学生家长偏袒自己的孩子,溺爱孩子。

小学:

1、传染病的防治,如:流感,腮腺炎,水痘等;

2、交通安全。主要是撤点并校,学生离家比较远,最远的四五里地,学生骑自行车,或者家长用摩托车、三轮车接送。另,需要过马路的学校。

3、靠近河流,防溺水。

4、学生自身的先天性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等,强烈体育运动等容易导致问题。

5、老师不敢管学生,出一点问题,家长就到学生大吵、大闹;

6、门口的小摊点,饮食卫生问题;

7、社会地痞、流氓到学校打骂校长、老师等现象时有发生,周边环境不好。

8、网吧问题。

五、建议

1、给学生举办专题法制讲座,最好让公检法人员演讲;

2、发放专题录像带等视频材料,供学生、老师学习;

3、加大安全教育、管理力度,建立一套校园安全管理体系,每项工作都责任到人。

4、党委、政府和相关机构要给学校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

5、开好“安全教育”课。

6、关闭周边网吧,最好关闭所有网吧。

7、取缔门口的小摊点,关注食品卫生。

第二篇:中小学校园安全的调研报告(1)

中小学校园安全的调研报告

(xxx第十六届人大主席团第四次会议)

xxx

各位主席团成员、县乡人大代表和特邀人员:

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安全工作是开展一切工作的前提和保障。为了确保师生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及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创设一个和谐、平安的校园氛围,对于学校而言,做好安全防范工作是必需的,意义重大。近年来,全乡各类学校、幼儿园对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做了大量的工作并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为了进一步加大安全管理力度,强化安全管理措施,深索安全管理创新思路,我们采取对校园安全的检查、走访、交流等方式,对xxx所辖学校、幼儿园的安全管理工作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一、安全工作的现状

1、安全工作制度基本完善 学校对安全工作十分重视,将安全工作提到学校的议事日程。成立了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学校一把手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并配备专(兼)职人员具体负责。学校和上级主管部门以及学校内部人员层层签定安全工作责任书,明确目标,落实职责,为学校的安全防范工作提供了组织保证。所有学校都制定了相应的安全工作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机制。抓重点,行政督查、班子成员带班、教师值日,做到防患于未然。

2、安全教育得到加强 各学校在宣传教育方面做得很好,都能根

据要求和本校实际对师生进行定期的安全教育,提高了师生的安全

意识。各校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墙报、校园广播、班队会课、讲座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使学生了解预防疾病、道路交通安全、防火、防雷电、防溺水等有关知识;各学校每期邀请法制副校长来校对学生进行法制、安全知识、心理健康专题讲座。通过组织学习,师生的安全意识得到增强,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3、安全防范措施得到落实 学校领导安全防范意识得到加强,学校内部防范体系较为健全,绝大部分学校人防、技防、设施防、制度防协调发展,重点部位、重点时段、重点季节安全防范责任落实,措施扎实,做到教育现代化设施的配置与防范设施同步设计、同步安装、同步使用。

4、积极开展“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 实施“安全教育日”、“安全教育周”、“安全教育月”、“崇尚科学,拒绝邪教”、“远离网吧”签名和宣誓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教育活动,今年,在县教育局的领导下,由青少年活动中心组织开展了全乡中小学生“遇险自救”现场演练活动,如消防演练、防楼道踩踏演练、地震逃生演练、溺水救生演练等等,切实增强了青少年应对紧急情况的处理能力,有效促进了广大师生投身“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较好发挥了广大师生的主体作用。

5、加大排查力度,及时消除隐患 各单位按照教育局的统一要求,每月开展一次对校舍安全、食品药品卫生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

全、防汛安全等进行了拉网式的大检查,每月开展一次安全工作例会,对食堂食物的采购、存放,饭菜的留样,餐具的消毒,饭菜的价格全程监控,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了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当地社会的稳定。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

1、交通安全隐患亟需消除学校临近马路,在学生上学放学较集中的时间段,车来人往秩序混乱,学生乘坐非法营运车辆现象严重,有待于进一步协调交通管理,防患于未然。

2、幼儿园选址不合理街道、公路沿线所办的幼儿园离公路很近,设施、设备简陋、管理不当,有待改善。

3、各校的卫生室形同虚设各校的卫生室条件差,无专业医生,没有设施设备,只是一种摆设。

4、安全用电需进一步规范 随着电脑、班班通等各种现代化教育设施设备的使用,学校用电量猛增,原有线路老化问题日益突出。对此,学校要高度重视,对用电线路进行检查,更换老化的线路,确保学校用电安全。

5、学生上网问题仍未得到有效制止 绝大部分学校学生上网问题严重,上网低龄化、沉迷化,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现已成为学校安全工作的难题,严重的社会问题。

6、各种突发性事件应急预案不健全,没有预警机制,没有应急措施,职责不明确 安全防范工作是事关学生人身安全和学校财产安全的大

事,是教育改革的重要保障,要切实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把学校安全防范工作落到实处。

三、安全防范工作的思路和建议

适应当前安全形势和教育改革的需要,根据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坚持以创建“安全文明校园”,为教育教学保驾护航为指导思想,以“教育无小事,安全第一,安全责任重于泰山”为原则,人防、物防、技防同步发展,加大学校安全防范工作的力度和深度,逐步形成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安全防范体系。

1、领导重视,组织落实对安全防范工作要高度重视,牢固树立“教育无小事”、“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将安全稳定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抓紧抓好,将此项工作纳入学校重要的议事日程,继续实行“学校安全工作目标管理”,将学校的安全防范工作作为年终考核学校的标准之一,在安全工作上实行一票否决制。

2、加大校园环境整治力度,确保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在近几年校园环境整治成果的基础上,继续与有关部门合作进行校园环境整治工作,积极协助公安部门做好治安工作。

3、预防为主,教育先行 我们深刻认识到,对安全事故的预防关键是教育。为此,要定期对师生进行交通安全、防汛安全、防火安全、人身安全、饮食卫生、疾病防疫、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同时也要通过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这方面的宣传教育。

4、加大检查力度,积极消除隐患 检查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今后的工作当中要严格坚持安全检查制度,定期进行安全

检查和排查,对于查出的安全隐患进行及时的整改,有效地预防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对于学校自身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及时打报告给上级主管部门和相关单位协调解决。

5、加大人防力度,积极推广技防 要不断加大人防力度,加强教师值班和领导带班;在做好人防的基础上,要积极推广技术防范,增强安全防范的科技含量,并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急能力。6、提高防火意识,加大防火工作力 要本着“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原则,认真履行职责,抓防范、抓责任、抓落实,把防火工作落实到岗位和个人,及时开展防火安全大检查,按照“安全第一”的原则排除各种隐患,特别是冬春两季,排除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加强对

教职员工和学生的消防安全教育,进一步提高森林防火意识。

7、加强德育工作,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 根据《中小学德育大纲》,建立和完善中小学德育工作体系,健全领导机构,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并引入科学理论,扎实开展德育工作,以科学的理论指导德育工作实践。另外,要加强德育基地建设,坚持开展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继续依托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定期开展法制教育,增强青少年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减少和杜绝青少年的违法犯罪行为。

第三篇:农村中小学校园安全防范要领

农村中小学校园安全防范要领

农村中小学的校园生活可谓丰富多彩,上课、体育锻炼、做操、劳动等等,同学们从中既能学到知识,又能提高身体素质。但快乐的校园生活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安全的隐患。如何防范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我想首先是学校领导、班主任、授课老师的重视,把防范工作落实到教育教学的细微之处。其次,就是对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安全教育以及安全演练。

一、体育课堂的安全防范

体育课或进行体育训练时,必须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必须集中注意力,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投掷标枪、铅球及接触体育器械时,如果你没有掌握有关要领,不要轻易尝试,那样不仅会给自己造成伤害,还有可能伤及同学。在做一些难度较大的训练时,要合理利用设备及器材进行自我保护,比如跳远,只要跳进沙坑里,就不会受伤。在进行对抗性运动时,如篮球、足球等,一定要遵守运动规则,不能恶意犯规。

上体育课大多是全身性运动,活动量大,还要运用很多体育器械,为了安全,衣着就有一定的讲究。比如,衣服上不要别胸针、校徽、胸章等;上衣、裤子口袋里不要装钥匙、小刀等坚硬、尖锐锋利的物品。这些东西带在身上,一不小心就会在运动中刺伤自己或他人。

体育课上衣服要宽松合体,应该穿运动服。不要穿塑料底鞋或皮鞋,应当穿球鞋或胶底布鞋。

眼睛近视的同学,如果不戴眼镜可以上体育课,就尽量不要戴眼镜。如果必须戴眼镜,做动作时一定要小心谨慎。做垫上运动时,必须摘下眼镜。

二、教会学生把握分寸

同学之间,朝夕相伴,在紧张繁忙的学习之余,总免不了开开玩笑,打打闹闹,相互嬉笑,以放松一下劳累的身心。但玩笑切莫开过了头,嬉闹不能不注意分寸,否则就有可能引发意外事故。

不要把树枝当剑使,以免误伤,更不要把铅笔、钢笔等当“飞刀”,容易扎伤别人的眼睛。嬉戏打闹要选择合适的场合和地点。在教室的窗户边就不要嬉戏打闹,更不能互相推扯。以免跌下楼(更多内容请访问好范 文网wWW.hAOword.COM)去。更不要在上下学途中追逐打闹,避免发生交通事故或伤及他人。

特别是以后随着寄宿生的增加以及初中毕业班晚自习的开展,还要注意不要在夜晚嬉戏,天黑视线不好,人的反应能力也降低了,容易发生危险。

三、劳动实践课的安全防范

为了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掌握一定的劳动技巧,很多学校每年都会安排学生参加劳动实践课。这类社会实践活动开始前,学校会安排专人介绍劳动场地与环境、劳动工具和设备的使用方法以及有关注意事项,这时候你一定要集中精力,不要思想溜号。只要你把安全要点一一记在心上,劳动时能够服从管理,听从指挥,就不会发生意外事故。

参加出体力的劳动实践课时,如果你的身体虚弱或感觉身体不适,可以不参加过于繁重的体力劳动,但要向老师说明情况。如果在劳动中接触到了有毒、有害的物品,也要及时向老师报告并冷静处理。

不能在校园里参加有可能发生意外事故的劳动。比如擦玻璃,如果教室在楼上,不要探出身去擦外面的窗户玻璃。

学生踩着桌子或凳子打扫教室的卫生,要由老师事先确定踩踏物的稳定性,还要有同学在旁边把扶。

四、防止拥挤踩踏事故的发生

学生上完课或放学时,会一窝蜂地涌出教室,跑向操场或大门口。这个时候最容易发生踩踏事故。

如果你发现拥挤的人群向着自己所在方向拥来时,应该马上避到一旁,但是不要奔跑,以免摔倒。待人群过去后,再迅速离开现场。

当你被卷进拥挤的人流中时,不要弯腰提鞋、捡东西。如果发现前面有人突然摔倒了,要马上停下脚步,同时大声呼救,告知后面的人不要向前靠近。

如果在人流中不幸倒地,要马上躺倒在地上,双手抱着头,身子蜷在一起,这叫球状保护,可以用这个动作保护太阳穴、眼睛、心脏和胸腔等身体上重要却脆弱的部位。

五、发生校园暴力时大声呼救

校园暴力主要有五种形式:一是索要钱物;二是以大欺小,以多欺少;三是动辄拳脚相向;四是同学之间用暴力手段争短论长;五是不堪长期受辱,以暴易暴,冲动报复。校园暴力给学生所造成的危害,远不止皮肉的创伤、心理的恐惧,更严重的是会造成孩子们心灵的扭曲。

一旦遇到这类事件,要在第一时间告诉班主任或老师或与学校联系,也可以告诉家长,以取得有效的保护。只要孩子将遭遇说出来,家人和学校就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否则,自己的懦弱只会助长校园暴力的歪风蔓延。

作为受害者一方,最错误的做法是“以暴治暴”。不要参与群殴,即通常所说的“打群架”。群殴的危险性很大,尤其是带着器械去打群架,危险就更大了。群殴即将发生前,如果你得到了信息,而且没有能力制止,一定要设法通知有关

方面。这是你义不容辞的责任,而你的这个举动就很有可能挽救一个或多个人的生命。

第四篇:校园安全调研报告

校园安全调研报告

做好安全常规管理 是校园安全的基本保障

五竹初级中学

闫迪舵

2014年4月26

五竹初中校园安全调研报告

五竹初级中学闫迪舵

五竹初中近年来在校园安全方面在县局及校委会的正确领

导下,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在全体学生的共同配合下,学校安全工作成效显著,三年来,学校强化安全教育,安全管理不放松,未发生一例重大不安全事件,师生安全意识和安全责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基本上做到了让家长、学生、教师三方满意。

一、学校基本情况 :我校是1996年普九时新建的一所初中,现有12 个教学班, 学生 389 人, 我校现有教职工 74人,是一支较年轻的高素质队伍。校园绿化率达 30%,建筑布局合理规范,环境优雅美观。

二、学校强化安全工作开展情况: 一个学校及周边的环境

好坏,将直接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教研和教职工生活。我校响应教育主管部门号召,迅速行动,对全校安全工作进行有重点、大规模的检查与整顿,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健全学校安全工作的长效运行机制和安全监督机制。根据 学校实际提出了“以人为本抓管理,抓好安全保教学”的工作思路,坚持“以人为本”,从“管好自家的门,做好自己的事”入手,使学校安全工作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一)健全管理网络是安全工作的关键所在

健全管理网络,抓好队伍建设 健全管理网络 我校对安全工作非常重视,将安全工作作为学校常抓不懈的重要 工作。学校成立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校长对学校安全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校长与班主任、班主任与学生层层签订安全工作责任书,层层分

管,明确职责。学校行政管理人员每天轮流值日,检查教师到岗、

值班、学生就餐、住宿等情况,参与管理的全过程;教师轮流值

日,检查纪律、卫生、出勤等情况;班主任管理本班学生的学习、

生活等每一个环节, 整套管理制度的操作过程严密有序,既定

人定责,又定位定时。如课间十分、上学、放学、集会,老师必

须在楼道指定的位置值班,值日教师必须在校园内巡视,上学、

放学时值周领导必须在校门口值班。这样保证了网络管理机制的

顺畅、运行协调,使学校提出的各项安全管理措施及安全检查的

要求能落到实处。依靠每个教职工的力量,共尽安全的责任和义

务,形成全员参与,齐抓共建的良好氛围。

(二)坚持预防为主

坚持预防为主,强化安全意识 坚持预防为主安全工作是一

项长期的工作,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不能有任何松懈、麻痹思

想。每周召开全校教职工会,领导都要传达上级有关部门对安全

工作的指示,通报各地安全事故的典型,使警钟长鸣,增强教职

工安全意识。对学生,除了班主任利用晨会、班队活动经常加强

安全教育外,学校利用校会、广播、黑板报对全体学生进行安全

教育,学校政教处不定时地检查学校设施设备,发现问题,及时

整改。对那些记录在案的“问题学生”对象更是时时教育,处处

留心。

(三)加强宣传教育

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家校联系加强宣传教育要让安全工作上

档次,必须加强对人的教育,提高人的素质,这是我们学校全体

管理人员的共识。建立一支法制意识强的师资队伍,并通过这支

高素质的队伍,把法制教育与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结合起

来,把法制教育的内容通过学科主渠道渗透到教育领域的各个

方面,用教师模范的行为去感染学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

教育。学校每学期都要请派出所干警做一次法制教育报告,对学

生重点是加强安全预防教育, 有计划地开展防溺水、 防交通事

故、 防触电、 防食物中毒、防体育运动伤害、防火、防盗等安

全知识的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增加学生的安全常识。“警

校挂钩”,聘请校外辅导员,加强家校联系,交流学生的思想动

态,交流信息,探讨方法,典型经验及时推广。

(四)增加资金投入

完善防范设施增加资金投入,学校注重硬件设施建设,舍得

花钱买平安。在校内所有楼梯、通道、道路均安装路灯。在电脑

室、仪器室、多媒体教室等重要部位全部安装上防盗装置并派专

人守护。在教学楼、学生宿舍、部室、食堂备有灭火器、应急灯,

在校园安装监控设施,8个摄像头全方位监控,24小时有人值班,

学校重要部位,都安装防盗门,设施日臻完善,防范能力不断提

高。加强校舍的管理与维修,定期对校舍进行检查,发现破旧能

及时维修和更换,新建设施严格按质量标准检查验收合格后投入

使用。

(五) 明确管理目标,突破主要环节

学校安全工作的对象是学生,校园内不发生学生暴力、失窃

或其他意外事件是安全工作的主要目标。为此,我校对以下环节

进行重 点突破: (

①把好校门,防盗防窃。学校规定上课时间凡是探望子女的

家长一律在门卫室等候,外来客人严格登记,外来车辆不得随便

进入 校门,在校学生不得随便出入校门,请假离校须持有班主

任签字的请假条,并记录离返校时间,严格执行门卫制度。学校

值班人员、门卫坚持 24 小时值班护校。

②预防就餐时发生事端。校外餐馆的饮食文化和卫生状况令

人担忧,而且容易诱发学生的一些不健康想法,甚至做出违法行

为。为此,学校规定原则上学生不得带熟食品进校,不能在校外

就餐,禁止在流动摊点购买食品。对学校食堂和小店做好管理工

作,方便学生。并且严把食品质量关和环境卫生关,防止食品中

毒。对食堂从业人员定期进行体检,对食堂、教室、餐厅等人群

集中场所根据季节特点定期消毒,做好传染病防治的知识宣传,

做到档案齐全。

③预防学生暴力事件的发生。我校建立了班级信息联系制

度,要求信息员发现学生间发生争吵必须及时报告班主任,及时

调查化解,以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遏制恶性事件的发生。加强重点区段的防范。学校根据上、放学线路选配了“路长”,

分早、中、晚三个时段在校门口及校园周边巡查,组织校园周边

安全值周班协助保安巡查,同时加强校门和路口交通安全等方面

的管理,每天放学时间在上述区段加强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联系

处理。多年来,学校踏踏实实做好以上各方面的工作,学校安全

工作稳定,师生的安全、法制意识、自我防范意识增强,学校的

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但我们将继续努力,把安全工作和法制教育

作为学校的重要工作 抓实抓细。

(三)存在的安全隐患

尽管我们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相当好的成效,但同时也

存在一些隐患,主要在于周边环境的隐患。我校学生放学时都要

走交通要道,且人多车多,路况复杂,交通安全状况堪忧;校外

闲杂人员与学生易发生纠纷;周边还有少量流动摊点,食品多为不卫生或三无食品,严重威胁我校学生的身体健康;留守学生太多,不方便管理,个别学生法纪意识淡薄,容易受到诱惑和冲击,都使我们的周边环境治理工作增加了难度。

(四)对策和建议

1.做好学校及周边环境治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单靠学校单方面的力量,难以收到真正的实效,需要地方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和学校周边社区多方协调,齐抓共管。这就要求地方政府大力干预,领 导得力,有关职能部门全力参与,制度健全,措施落实,宣传到位,管理扎实。学校必须在抓好校园管理和学生管理的同时,做好各方面的协调工作。

2.做好学校及周边环境治理工作应以预防为主,善后、补救为辅,千万不能本末倒置。要求我们做具体工作的同志增强预防意识,平时多注意苗头性的动向。

3、学校周边流动、无证摊点屡禁不止,建议工商、疾控中心彻底清理整顿。

4、学校学生住宿条件有限,有部分小学生在校外租房,学校难以管理,建议政府制定措施,加快寄宿制学校的建设。

5、学校周边有一些社会闲散人员经常在校园周边闲逛,有些涉案人员是未成年人,建议公安机关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2014年4月26

第五篇:校园安全调研报告

王鲍小学安全管理工作调研报告

为了加强校园安全管理,为广大师生创造一个安全和谐的校园工作环境和学习生活环境。根据教育局传达的关于开展学校安全管理工作调研的文件精神,我校严格按照文件要求,认真组织学习,落实责任,全面查找各种安全隐患,切实消除影响学校安全稳定的因素和隐患,强化学校内部安全保卫,切实加强学校内部安全管理工作,现就所做工作小结如下:

一、工作基本情况

1、学校内部制度建设完善,每学期初、期末及重大节假日,都要对全校师生做专题安全知识教育,学校定期检查、教育,防止校园暴力事件和意外事故的发生,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2、全校定期进行安全隐患排查,自查自改,并做好记录。上课期间,校外人员不得进入校园,到学校办事必须经允许后方可入内。教职工在上班时间内外出必须履行请销假手续,经批准后方可外出。

3、内保工作。学校现有两位保安人员,24小时轮流值班,有严格的值班制度。保安人员随身携带器械,穿戴保安服,严把入门关,来访人员做好登记再开门。

4、学校建立领导安全巡视制度和节假日值班制度,值班领导带领值班教师每天对校园进行巡视,各位教师发现问题在第一时间内进行处理和报告,并将出现安全责任事故的考核严格落实到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方案中。校长与各科室、各班主任、任课老师之间,层层签定安全责任状,使学校安全责任制得到落实。

5、消防安全。重点检查消防安全责任制是否落实,消防通道是否安全、畅通,设施是否齐全等情况;对各专用室的灭火设施等进行逐一排查。本学期更换了过期的灭火器。学校在每个楼道都安装了安全通道标志,学生集中上下楼时,有专人负责疏散和指挥机制。

6、饮食卫生。重点检查学校小卖部、食堂的安全情况,检查食品是否符合卫生标准和有关要求,严禁三无产品流入学校。工作人员均持有健康许可证上岗。建立食品卫生安全规章制度. 加强学校食堂的管理与监控,严防食品卫生安全事故的发生。

7、交通安全。检查教职员工是否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主动在师生中做遵守交规的楷模,特别是督促他们骑摩托车要戴好安全头盔。组织全体老师上到学生上下学途中对学生途中安全情况进行检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安全教育。班主任做好乘坐校外接送车学生的排查摸底工作。本学期,学校内无一人乘坐校外接送车。

8、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及时排解学生之间的矛盾,教给学生自我保护常识。开展食品卫生、防治常见疾病的讲座。利用晨周会、知识讲座开展禁毒教育。特别是加强学生应对洪水、火灾等突发事件的应急训练,预防交通、溺水、高坠等事故的发生。

9、做好传染病及卫生防疫宣传工作,注意教室及公共场所通风、消毒。

10、学校制定消防安全演练方案,组织师生认真开展,并做好总结。

二、学校安全隐患排查

认真检查校内各部位安全情况。我们发动全体教师对学校房屋各设施进行了认真检查,特别是要害部位如教室门窗、食堂的防盗防火设施、体育器材等。学校进行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其有关情况如下:

(1)消防安全条件。对学校的消防设施灭火器进行检查,发现灭火器均在有效期内,压力正常。

(2)询问接送学生车辆安全情况。虽然学校无接送学生车辆,但我校还是对部分学生家长骑摩托车接送孩子上学放学给予提出安全要求,并要求他们所乘载车辆不得进入校园。

(3)学校重要设施、场所的安全状况。放晚学后有部分家长在校园附近工作的学生,回到校内在体育器材上玩耍。对这部分学生予以教育,并与家长沟通。

(4)校园周边治安安全状况。校门外接送学生家长比较多,停车无秩序,导致交通拥挤。学校发一封《致家长书》,并在校门外的水泥路上打上油漆黄线,要求家长按照指定的区域停车。

(5)校舍安全状况。本学期学校后楼进行加固,施工场所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要求施工方拉好安全网,挂上警示标语,严格按照施工要求进行操作。学校内做好安全教育,要求学生课间不得到施工区域逗留玩耍。课间派教师巡视检查。

(6)安全教育落实情况。开学进行师生全面安全教育,每班进行上学、放学安全教育,并进行记录;放假签订安全须知,学校安全教育教案有记录;组织学生进行紧急疏散与自救逃生演练。

三、加强整改,组织实施。针对以上相关情况,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

1、提高认识,加强安全教育领导和管理工作。为进一步加强学校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切实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我校认真组织全校师生学习上级相关安全教育文件,并吸取各地所发生安全事故的教训,特别是针对学校暴力事件、自然灾害等情况,学校制定了相关安全工作措施以及相应的应急预案,组织上下楼梯的演练,对消防设施进行维护,做到预防于未然。

2、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我校严格贯彻执行《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和《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的规定和要求,进一步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3、加强学校与社会各部门及家庭的联系工作。根据我校实际情况,组织和动员全社会都来关心学生的生命安全,共同做好学生校外安全工作,并通过与学生家长签定安全责任书和家庭访问、家长会等形式,加强了学校与家长的沟通和联系,并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4、严格实行安全责任制。学校建立领导安全巡视制度和节假日值守制度,值日教师每天对校园进行巡视,各位教师发现问题应在第一时间内进行处理和报告,严格实行安全责任制,学校将在第一时间内向上级教育部门报告。

总之,安全工作的落实,并非阶段性的,而是一件长期的工作,我校要以这次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为契机,进一步健全安全工作各项规章制度,深化管理,努力杜绝校园不安全事故的发生,为广大师生创造一个安全和谐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

王鲍小学

2014.10.15

默认推荐其他范文:

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现状的调研报告

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现状的调研报告

农村中小学教职工队伍状况调研报告

冬季中小学校园安全自查小结报告

听“中小学校园安全培训”报告体会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