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惊弓之鸟造句【《惊弓之鸟》之教学之“惊”】
 

惊弓之鸟造句【《惊弓之鸟》之教学之“惊”】

发布时间:2019-06-14 03:50:10 影响了:

  【摘要】《惊弓之鸟》是小学人教版三年级第三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同时也是一个成语故事。在教学过程的总结环节中,我竟领悟到了文中有三处“惊”。 一、首先的一“惊”:文中的更羸之所以能做出这样的正确的分析和判断,是因为他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他的推理有理有据;二、法制教学中的“惊”; 三、情感教育中的“惊”。
  【关键词】《惊弓之鸟》教学 领悟 三处“惊”
  《惊弓之鸟》是小学人教版三年级第三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同时也是一个成语故事。它主要讲的是在古时候有个射箭能手叫更羸,他观察了天上飞的一只大雁后,不用箭,只拉一下弓,就使大雁掉了下来。原来这是一只受过箭伤、孤单失群的雁,一听到弦响就吓得从天上掉了下来。“惊弓之鸟”这个成语因此得名,比喻受过惊吓后,遇到一点儿情况就害怕得不得了。
  在教学过程的总结环节中,我竟领悟到了文中有三处“惊”。
  1.首先的一“惊”
  文中的更羸之所以能做出这样的正确的分析和判断,是因为他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他的推理有理有据。所以我通过教学,我与学生首先领悟到的是从解读文本内容中逐步体会到的更羸的善于观察、善于分析的精神。试想:如果更羸不精于此道,他能称得上射箭能手吗?所以,我在教学中就主要引导学生从更羸的推理思路上着手,通过让学生自由读和合作,探究文中的末尾段内容:“它飞得慢,叫的声音很悲惨。飞得慢,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愈合,还在作痛;叫得悲惨,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就掉了下来。”我们不禁对更羸的观察之仔细,分析之有理,判断之准确产生了惊叹:“真神啊!”学生对更羸的推理更有了一个更深地了解。但是,我却猛然间对这一段教材内容产生了以下两“惊”。
  2.法制教学中的“惊”
  贵州省人民出版社发行的《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一书中,早在本册教材的第二单元的《翠鸟》的教学中就已经让我们教师向学生灌输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其中第八条:国家保护野生动物及其生存环境,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非法猎捕或者破坏。还有第十六条:禁止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对此内容我还向学生仔细讲解过呢!那么文中的更羸伤害大雁不是已经触犯了法律了吗?我吃了一惊。怎么办呢?为了很好地继续灌输我国的野生动物保护法,我就向学生讲解:“大家知道吗,如今地球上的许多野生动物都在迅速地灭绝,我们国家为了保护这些动物颁布了什么法律?”学生答:“野生动物保护法。”“大家知道吗?古时候可没有野生动物保护法,所以更羸伤害了大雁……试想一下,如果今天更羸知道了这项法律,他还会去伤害大雁吗?”学生们异口同声地答道:“不会。”接下来,我就让学生自由谈一下我国都有哪些野生动物和怎样保护它们。学生们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更坚定了保护野生动物的决心。试想,如果我不去向学生进行深入解说,将来学生会不会伤害野生动物呢?
  3.情感教育中的“惊”
  早在两个世纪前培根就说过:“读书在于造就完整的人格。”因此我常常让学生多读有益于他们身心健康的书,并收集一些名言警句,以便很好地培养他们求真、求善、求美的高尚情操。
  魏书生老师也说过:“我常觉得格言警句,像一盏盏心灯,倘在学生心灵中点燃,会有利于学生选择正确的道路,朝着自己理想的高峰攀登。”多么好的一句话。其实,我们教师就是学生的一盏指路灯,指导学生向人生之路前行的灯。但在对文中的结尾的这段话(“它飞得慢,叫的声音很悲惨。飞得慢,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愈合,还在作痛;叫得悲惨,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就掉了下来。”)的解读中,我却没有体味到更羸的善良之处。相反,“它飞得慢,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我感受到的是这只大雁是多么地不幸,被人类无情地伤害了。“叫得悲惨,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大家都知道大雁是群体飞行,但这只大雁却因为人类的无情伤害而落了单,此时它会是多么地孤单,多么地无助,多么地凄惨呀!这种境遇难道还不令人伤感吗?可是,更羸还拉弓,利用弦响来吓这只孤寂无助的大雁,让它心里因为害怕而拼命往高处飞,致使这只大雁原本还没愈合的伤口又裂开,从而导致了这只大雁从天空中掉了下来。接下来这只大雁的境遇就可想而知了……更羸为了在魏王面前体现自己高超的射箭技能,无情地伤害了这只原本因为人类不幸受伤,而鸣声悲惨又孤单失群的大雁,这种快乐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之上呢?我不敢想象学生的心灵会怎么想。我们常常要求学生要有一颗善良而真挚的心,那么文中的更羸的行为和文中对更羸推理的表述对于培养学生的善良品质又起到了什么良好的影响呢?
  诚然,文中的更羸的推理不用质疑,应当值得学习;但对于更羸的行为和文中对更羸推理的表述难道不值得我们推敲一下吗?
  参考文献
  [1] 课程教材研究所和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联合编著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2011年12月第一次印刷.
  [2] 贵州省中小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课题组编著的《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 贵州人民出版社发行,2011年5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