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如何进行玉米亲本种子单繁工作|玉米亲本种子的选育
 

如何进行玉米亲本种子单繁工作|玉米亲本种子的选育

发布时间:2019-06-25 04:02:35 影响了:

  玉米是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在农业生产中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玉米亲本种子纯度高低,直接影响其所制玉米品种的种性和产量,进而影响农业生产的丰欠。因此分析和探讨玉米亲本种子在生产中纯度下降原因,并采取必要的生产管理措施就成为玉米制种生产的首要前提。
  一、纯度下降的原因
  1.机械混杂
  由于农业生产的粗放性,在生产过程中,有地块中遗留其他品种的杂粒杂棒在第二年长出;播种时播种器或播种机里清理不干净的杂粒;上年在晾晒和脱粒时混杂的杂粒等都能造成亲本种子混杂。
  2.自然杂交
  玉米属于异花授粉作物,在自然条件下喜欢接受外来花粉。
  这样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隔离区不合格或机械混杂出现的杂株花粉就很容易造成玉米亲本种子的异花授粉,从而使亲本混杂。
  3.自然变异
  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自交系基因随繁殖代数和时间的增加发生遗传改变,导致其性状和整齐度发生改变,造成品种的变异。
  4.低代或超世代繁殖
  有些单位为了早实现新品种的市场化,追求短期的经济利益,把低于5代的自交系繁殖制种;或有的品种市场好就不注重亲本提纯超世代繁殖,都能使亲本退化。
  5.对亲本生产的认识不够
  目前大多数种子公司在玉米种子生产中重视杂交种生产而忽视亲本生产。每年拿出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用于杂交种花期的监督检查,而对亲本花期质量过问不多,造成亲本花期质量失控,玉米亲本种子质量严重下降。
  6.科技人员配备不足、素质低、技术力量薄弱
  玉米亲本去杂不同于杂交制种去雄技术,对技术人员的业务技术要求较高,而大多数公司技术人员业务素质低、技术水平不高,与生产玉米亲本的技术要求有较大差距。
  7.玉米亲本繁殖体系不健全、不规范
  目前相当一部分公司仍采用良种繁良种的方法进行玉米亲本生产;有些公司甚至用回收父本直接进行玉米亲本繁殖,进行亲本重复利用,纯度大大下降。
  二、玉米亲本种子的生产管理措施
  1.严格隔离
  在生产亲本时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规定的500米隔离,如果用自然屏障隔离,必须考虑好山地树林等的情况和花期风向的问题,坚决不用高秆作物隔离。
  2.播前选种
  播种前根据各个品种的特征指导农户严格选粒,把形状、色泽不一样的籽粒全部挑出去,装好袋,单存单防,避免与其他制种或生产的品种混杂。
  3.播种指导
  对各个品种应根据其生育期的长短(考虑到安全成熟)指导农户确切的种植时间范围,根据品种的耐密程度指导农户合理的种植密度。
  4.苗期去杂
  在亲本苗期叶子长到3~5片叶时,结合问、定苗,根据各个品种的叶色、叶缘色、芽鞘、叶片宽窄、叶片的长势等特征指导并监督农户去除大小苗和杂苗,保留特征一致的健壮苗;保持整片地的一致性。
  5.拔节期去杂
  进入拔节期后,品种里的杂株在这段时间表现明显,可以根据株高、株型、叶色、叶脉等特征组织专业的技术人员把杂株、变异株、病株彻底地去除,因为这个时期植株长势变化快,因此要多进行几次。
  6.花期去杂
  笔者根据几年的经验认为该环节是整个去杂过程中最重要的也是田间去杂的最后一环。这个时期可以全面的观察到植株长势的变化,根据株型大小、叶色深浅、叶片宽窄和雄穗的大小、分枝的大小多少、颖壳颜色、花药花丝的颜色等特征去除杂株和变异株。因为地力和长势的原因,整块亲本田植株抽出雄穗的时间不同,除杂过程需要反反复复,在雄穗散粉之前多进行几次,这样才能彻底保证亲本的纯度。
  7.收获期去杂
  在农户收获的过程中,指导其根据果穗形状、籽粒颜色等特征,把杂穗去除。
  8.场院管理
  规定农户亲本种子必须鲜穗交售。在鲜穗的晾晒过程中挑除杂穗病穗,并剔除果穗上的霉粒;加工时必须保证每个品种脱粒前彻底清理干净机器,不能造成人为的混杂;品种脱粒后还要进行籽粒晾晒,只有达到国家标准的安全水分才能入库。值得注意的是这个阶段天气变化快,气温逐渐下降,所以要抓紧晾晒注意防雨防冻,保证亲本种子的发芽率。
  三、重视亲本繁育,加强技能培训。做好人才储备
  在公司方面强调亲本种子的重要性,提高技术人员的质量意识,在农闲时节组织公司技术人员进行农业育种知识的培训,不断更新充实技术人员的育种知识,并在不同阶段使技术人员熟知公司的各个品种从籽粒、植株到果穗不同生育时期的特征特性,在管理过程中对亲本去杂人员实行绩效考核制度,对考核不达标的人员实行待业培训,把农业科技培训作为育种工作重要一环来抓,树立亲本种子质量是保证杂交种子质量的意识,切实抓好玉米亲本种子质量。
  (作者单位:162100黑龙江省甘南县种子管理站)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