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竭尽全力去追求] 竭尽全力去追求英语
 

[竭尽全力去追求] 竭尽全力去追求英语

发布时间:2019-04-06 05:36:36 影响了:

  与跳高结下情缘15年之后,30岁的美国人路易斯·里特终于在汉城迎来了她一生中最光彩的时刻——获得了第24届奥运会女子跳高金牌。但她留给世人印象最深的则是她对于跳高事业的竭尽全力的追求。
  一
  世界女子跳高并不像男子跳高那样精英众多。随着苏联选手贝科娃的衰落,女子跳坛上唯有保加利亚的康斯坦汀诺娃一枝独秀。康氏是世界纪录保持者,她在1987年第二届世界田径锦标赛上创下的2.09米的世界纪录比里特最好成绩要高出5厘米。里特在奥运会之前也说过:“如果我想打赌的话,我把每一分钱全压在康斯坦汀诺娃身上。”
  然而比赛结果,连里特也大感意外。
  1988年9月30日,第24届奥运会女子跳高决赛在横竿升到2.03米时,场上仅剩下23岁的康斯坦汀诺娃和30岁的美国老将里特。在此之前,康氏和里特都是一次过竿,无一失手。但是为了夺得银牌的位置,老将里特已使尽浑身解数,她深知自己与康氏实力上的差距,但她并不甘心就这样将金牌拱手让给康氏。里特拖着浑身伤病的身子先康氏进行了三次试跳,结果三次落竿。尽管银牌已稳稳到手,达到了赛前预定的目标,但每当眼睁睁地看着别人将金牌拿走,她的心底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怅惘。可谁知,久经沙场,无人匹敌的康斯坦汀诺娃竟然紧张万分,也是三次不过竿。根据规则,两人将分别再跳一次2.03米这个高度。如果两人均未过,将把横竿降下2厘米,直到一人先过为止。抽签结果由康斯坦汀诺娃先跳,但她又失败了。命运之神再次把机会转到里特的头上。里特心中暗想:“如果我跳不过去,就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了。”
  她从起跑线上又往后退了一步,站在那里足有10多秒钟,“竭尽全力!”她这样鼓励着自己,先走了两步,然后是小跑接11步助跑,接着在横竿前纵身向上,腾空而起……
  在这一瞬间,里特感到在空中飞翔了几秒钟,恍惚中,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她曾作过千百次的熟悉的梦境:当自己赢得胜利登上冠军领奖台时,听着奏响的国歌,面对欢呼的人群流下激动兴奋的泪水——但这总是梦想中的幻境,现实里,只有失望的眼泪伴着伤病的疼痛。可这次她感到自己的梦想和跳跃同时起飞了。她的大腿稍稍蹭了一下横竿,横竿颠了颠,依然留在了自己的位置上。
  里特成功了!
  二
  1958年,里特生于得克萨斯州的达拉斯,是家中4个女儿中的老二。父亲里奥是个开18轮卡车的司机,母亲则是个能干的家庭主妇。母亲回忆说:“你就是把小里特绑在椅子上,她也会弄得满面泥土。”而小里特却十分认真地对妈妈说:“我想让您知道,我是不怕洗的。”
  母亲讲到:“尽管她是女孩子,但无论做什么,她都想成为最好的。”而里特自己说:“我有三个姐妹。我总感到她们一个比我漂亮,一个比我聪明,一个是我妈的宠儿,我要想超过她们,则必须要自己干出点什么。”
  上小学时,在一次全校运动会上,里特才第一次看到有个跳高的项目,而且参加的全是男孩子。可自从见到跳高后,就无法让自己忘掉它。但命运总是捉弄人。她在上小学4年级时患了严重的风湿病。直到里特13岁时,家人才允许她从事体育活动。她很快选择了跳高。
  当家人和教练问起她为什么要选择跳高时,她的一番高见,竟使大人们感到极富人生的哲理。“障碍是一件事物,而横竿就是你对处理这一事物不论成败与否的答复。横竿总是在那里,如果回答了一个,它又上了一层,这种挑战和较量是持久的,而我就喜欢这样的挑战和较量,直至我精疲力竭为止。”
  当她成为奥运会冠军之后,谈自己的感想时,又大大深刻了她对跳高的理解和认识。她说:“人与跳高是一种关系。人必须培养和它的感情,要能感到你带给它什么和你能从它那儿得到些什么。十几年来我从它那儿得到最多的是伤病、戏弄和眼泪,但最终我成为一个优秀的女人。”
  三
  里特是个合群的孩子但却很谨慎。她不会像姐姐那样去挑逗男孩子,也不会轻易让别人来改变自己的生活。同时,也没有男孩敢约她出去幽会。里特后来考上了德顿市的得州女子大学,她开始感到自己需要一个教练,应该接受系统的训练。她的第一位教练是B·莱尔博士。他一上课就让里特由“剪”式改为“背跃”式。结果在1977年的AIAw锦标赛上,她以1.86米夺魁。
  改变跳法对里特来说是技术上的重大突破,但同时也为她的身体带来很多伤病。在大学期间,她就动过两次手术:一次是除去左踝骨骨刺,一次是右腿关节跟腱受伤。但无论受到多大痛苦,她在1976年、1980年和1984年均被列入美国奥林匹克队候选人名单。
  最让她感到震动的是1980年她未能参加莫斯科奥运会。当时里特正处在运动巅峰,而这次绝好的机会,由于政治原因遭到断送。把跳高视为自己生命的里特受到沉重打击。她当时就发誓:“我再也不会让跳高主宰自己今后的生活。”
  1981年,她获得体育学士学位。毕业后她加入了太平洋海岸田径俱乐部。在俱乐部里她结识了美国著名撑杆跳运动员比利·奥尔森和标枪选手卡·史密特。他们一同到欧洲参加比赛,度过了美好时光。
  在欧洲的一系列热门比赛中,里特总是排在苏联的贝科娃和保加利亚的康斯坦汀诺娃之后,名列第三。但里特并不满足这样的座次,每一次比赛完后,她都要在训练中发起一次新的冲击,那时她所想的只有一个内容:要尽量延长自己的跳高生涯,要参加下届奥运会,要战胜对手。
  1983年,里特创下了1.98米的全美女子跳高纪录,但由于她臀部受伤,在翌年的洛杉矶奥运会上,她只取得第8名。
  奥运会之后,她心情沮丧之极,她感到自己被观众遗忘了。她为自己设置了两种选择;要么退出比赛,今后自己悔恨一辈子;要么是继续干下去,看看自己是不是已竭尽全力去追求了。她选择了后者。
  四
  1985年,她又开始取得好成绩,再次跃过1.98米高度。接着的一年是个低潮:她只参加了10次比赛,成绩骤然下降,“我感到自己老了。我已经28岁了,每星期只能进行一次训练,我是不是该结束跳高生涯了?”里特时常感到自己力不从心,精疲力尽。
  她的母亲在1984年奥运会后就恳求女儿退役。“我是一个母亲,我对她所取得的每一项成绩都感到骄傲,但这一切对她身体有什么好处呢?难道让她在四五十岁时就垮掉不成?”
  里特终究没有放弃跳高,她觉得自己还能坚持到第24届奥运会。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她拖着伤病累累的身体,竭尽全力地拼搏着。那时唯一能支持她的信心的就是,在训练中跳了15次之后,居然还可以走着回家。凭着这一点,她也要坚持到底。
  1987年,是里特最出色的一年,她曾两次战胜康斯坦汀诺娃。虽说康氏在年龄和实力上均比她占优势,但里特绝不服输,竭尽全力的气势,令对手不寒而栗。1988年汉城奥运会,她之所以能最终战胜对手,实在是她那股不可战胜的竭尽全力的精神击垮了对手。也许正是这种精神支持着她,她才一次次在绝境中“起死回生”,不断创出奇迹。奥运比赛之后,根据高速摄影分析表明,里特仍具有越过2.10米新的世界纪录的潜力。为这,年过30岁的老将,仍不肯光荣引退,她还要再创世界纪录,还要竭尽全力去追求!
  有人说,她在汉城太幸运了。她回答说:“我对这种说法厌烦了。我跳出了最好成绩,为什么就不该幸运。因为我已经很多年不‘幸运’了。”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