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小学生习作表达生活的路径探究]
 

[小学生习作表达生活的路径探究]

发布时间:2019-06-11 11:13:50 影响了:

  我们常常鼓励小学生习作要表达生活,但现实的状况是他们的生活圈子是两点一线式的:家庭与学校。学生缺少生活体验,写出的作文没有新意、生活气息、童趣。这种状况令语文老师们很无奈。如何让学生的习作融入生活?
  一、尊重学生,感知生活
  小学生习作内容缺少生活气息,行文空洞无物,见闻简单,素材匮乏,缺少真情流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观察的习惯不能只停留在说教上,而是要实实在在地尊重学生,让学生走进生活,调动其眼、耳、口、鼻、手等多种器官,感知生活,体验生活。在习作教学中,教者的习作铺垫与诱导应是转换角色,实施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思考,获取最直接、最生动的信息。
  教师可以让学生种豆芽,观察豆子长成豆芽的过程,然后写观察日记。从这个过程中,学生既体验了种的艰辛复杂,又获得了种豆芽的方法,收获了成功的喜悦与失败的伤心的情感体验,习作素材得以积累,观察事物的习惯也因此而开启。三八妇女节时,教师可以提倡学生给妈妈洗脚,亲手给妈妈制作贺卡。学生的视觉与心灵的体验所触及的是妈妈的辛劳,内心涌动的是情感的波澜。“一角钱去买菜 ”更是将好奇而富有挑战性的石子抛向沉静的湖面,激起层层涟漪。尽管场景相同,但生活的体验与感悟不尽相同。买菜成功与否的经历会让学生明白:只有走进生活,才会有不一样的体会和发现。在“水果拼盘制作大赛”中,学生通过动手实践领悟到了生活的乐趣。尊重学生,融入生活,其实就是让学生享有生活的权利,让其在生活的时空中体验、品味生活的喜怒哀乐。学生感知了生活,也就熟悉了生活,丰富了见闻,习作的素材自然得以生成与积累。
  二、引导学生,活化生活
  引导学生,“引”是方式,“导”是手段,归结点在于把从生活中捕捉到的素材转化为书面表达,诱发与激励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活化生活这一路径的实现需要教师扮演魔术师的角色,运用恰当的手段淡化时空,将贴近学生实际的内容在课堂中进行二次演绎和呈现。学生在教师这位艺术家的引导下参与、表达、交流、感受、体验、感悟,尘封的记忆被找回,印象深刻的事件得以再次生动复述与展现。在这种情境下,表达者不再孤单地述说,聆听者的思维被诱发、激活,思维的大门打开了。学生记忆中的素材被演化成丰富而生动的生活情境,在此基础上述说生活、书写生活自然显得轻松了。
  教材的每个“习作园地”的提示和要求实际上就是活化生活的要素,教师只需将导火索串在学生身上,就能点燃他们表达与书写生活的热情。在“小小展销会”中,教师只需将学生所带的“商品”有序地摆在展台上,然后扮演顾客的角色。热闹的买卖生活场景被活化,自由交易的情景让学生们欣喜若狂,他们从“赚钱”与“推销”的过程中品尝到了成功与失败的滋味,别样的苦乐在习作《小小展销会》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达,买卖过程和心理体验的描写细腻、生动。在“小小炊事员”活动中,学生分组合作在习作准备课上分工完成各自的任务,教师扮演评委的角色与学生分享快乐。学生像模像样地洗、切、调、炒,这忙碌而杂乱的情景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了炊事工作的不易,体会到了劳动别样的体验、感受和收获。“10元钱当家”的主题班会、“爸爸妈妈,我错了”的情景剧,都能很好地实现教材与课堂活化生活的有效对接。
  三、激励学生,表达生活
  习作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教者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发展目标来组织教学,切不可操之过急。学生从步入习作乐园的那一刻起理应享受习作之乐趣。教者应紧握手中激励与赏识的魔棒不失时机地鞭策其迈步,从他们习作的点滴进步中不断刺激他们的神经,让愉悦感和成就感陪伴他们成长。实践证明,激励与赏识是建构习作大厦的基石。
  兴趣是学生表达生活、书写生活的情感基础。习作完成后,学生都会有一种成就感,渴望得到教师的肯定与赏识。教者若是用批判的眼光进行评价,评价的语言格式化,就会浇灭学生最初习作时的冲动、激情和情感渴望,既看不到自己习作的成绩与进步,也无法获得情感交流,自信心渐渐低沉,甚至自此失去继续习作的兴趣。世间万物皆因情而生,因情而动,因情而美。如果说学生习作的原动力是激情的萌动,那么它的再动力便是情感交流唤醒后的再次冲动与表达。它是一种虔诚的毫不掩饰的对阅读者的激励与赏识,教者笔下的情感交流弥足珍贵,独特而有魅力。“同学不是亲人,你为何叫他亲人呢?”“你敬佩他,因为他为你做的事触动了你的心灵。”“你很善良,他的心会听到的。”“你在用心说话,她一定会跟你交流的。” “那么普通的一件事,你却很用心在写,老师被感动了。”“你习作中的泪水,妈妈会为你拭去的。”“你的动手能力很强,成功虽小,但它让你有了成就感,你还会收获更多感动的。”这些心灵碰撞的话语架起了情感交流的桥梁,激励性的语言让冰冷的文字释放了温暖的气息,绽放交流的火花。
  此外,通过声情并茂的习作朗读、真诚互动的日记分享,学生感受到了习作的愉悦,其观察、体验、表达生活的愿望会愈来愈强烈。
  (责编 莫彩凤)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