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怎样批改作文]怎样批改作文评语
 

[怎样批改作文]怎样批改作文评语

发布时间:2019-06-16 04:40:34 影响了:

  批改学生作文,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写作浦导的有效途径,也是师生互相学习的极好机会。批改的目的在于启发学生认识自己作文的优点、缺点和错误,今后写作文时应注意些什么问题,以便经过多次反复的写作实践,逐步领悟到文章该怎样写,不该怎样写,从而调动写作积极性,不断提高写作能力。
  一、关于“批”的问题
  (一)批什么。
  批,分眉批(也叫旁批)和总批两种。一般地说,作文中有以下几种情况需要眉批:①有突出的优点,必须让学生知道,以便自觉地去巩固和发扬;②有较明显的缺点、错误,必须让学生认识清楚,以利改正;③某些地方,或者段落层次不清,或者前后不连贯,论述自相矛盾,事情交代得不明白等等,不便于修改;④重要的修改,学生可能看不出修改的原因,必须加以说明;③可以不予修改,但仍要提起注意。总之,眉批不能滥用。
  (二)怎样批。
  1.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学生的写作程度不同,批语应该有所区别。对程度好的学生作文,宜多用启示性的批语。教师提出问题,指出错误所在,让他们自己思考、认识、改正。对程度一般的学生,批语要明确、具体。对不同年级的学生,也应有不同的要求。低年级重改;高年级重批。字词句段以至篇章结构等方面的问题,对低年级学生,既要做示范性的修改,还要加上学生容易理解的批语,对高年级学生,则酌情多批少改,主要让学生自己认识是非,判别正误,思考修改。
  2.要两点论,不要一点论。批改学生的作文,也要坚持两点论。不管是程度好的还是程度差的学生,对他们作文中的缺点,都要诚恳地指出,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文章的毛病,找出改正的办法。他们作文中的优点,也要充分肯定,哪怕是微小的进步,都要给予鼓励,使其得到巩固和发扬。
  二、关于“改”的问题
  (一)改什么。
  改:一是改通,二是改好。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文章分别处理。如果文章语言方面的毛病较多,就只求改通。着重从用词造句方面来改,其它问题先不多管,不宜越俎代庖,如果已经达到通顺明白的程度,就要在字、词、句、段以及篇章结构方面多加推敲,改得更好些,使学生看后有所领悟,得以继续提高。有关基本功方面的问题,应从严要求;涉及方法技巧的问题,宜从宽要求。有两种作文宜于发还学生自改:一种是写得潦草、文面很乱,不应有的错别字、病句和不合事理的话语较多,这样的作文,可以用符号划出错误所在,批一下,发还自改;一种是写得比较好但尚有些小缺点的作文,可以批出改进办法,发还自改,使学生得到更多的锻炼。这样做,对端正学生的写作态度,提高写作能力,都有好处。
  (二)怎样改。
  首先,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第一坚持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统一的原则。作文是学生思想感情的反映。教师改作文时首先着眼于思想内容,然后再看写作技巧,不能只见文不见人,只改文不教人。思想内容正确,感情健康,写作技巧也好的文章,固然应当给以充分肯定,热情鼓励;就是思想内容好,写作技巧一般,甚至有某些小缺点的文章,也应从大方向上予以肯定。
  第二,尊重原作,尽量少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教师改学生的作文,要从实际出发,且可能尊重学生的原话、原意,保留原作的面目,可改可不改的,尽通少改或不改。
  有的作文问题少,可以通篇细改。有的作文问题较多,可以通篇粗改,局部细改,逐字逐句地修改一两段,别的段落只大致顺通一下,加上眉批,指出主要问题就行了。这也是突出重点的一种方法,它可以使学生从一两段的细改中得到启发,举一反三,进而琢磨全篇的问题。如果问题多,而细改势必又把原文弄得面目全非,学生想揣摩也无从下手,就只好弃而不顾。
  其次,除了教师单独普通的或重点的书面批改外,如下的方法也是有成效的:①当面批改。这是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切实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师生可以互相研究、互相学习。②教师分类批改。即将学生的作文按好、中、差大体分成类,同一类型的作文集中批改。这样批改的好处是:可以集中研究分析同一类作文中存在的共同问题、特殊问题,以便有的放矢地改进教学,指导学生作文。③学生互改作文。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采用这种方法,教师要事先提出批改要求,讲清批改方法,把学生组织好。学生批改后,教师要审阅、总结,及时纠正批改不当的地方。
  此外,教师批改作文时还要写好批改笔记,把全班学生和每个学生作文的主要优缺点及其所记述的典型事例简明扼要地记下来,以备讲解和辅导用,教师经常注意积累这方面的资料,可以为不断地改进作文教学提供充分可靠的依据,从而尽快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