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高屋建瓴造句_教学巧在高屋建瓴
 

高屋建瓴造句_教学巧在高屋建瓴

发布时间:2019-07-16 04:09:59 影响了:

  摘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分析课文,组织教学,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问题也缘于此。兵法云:“善攻者攻于九天之上。”教学也是如此,善教者巧在高屋建瓴。  关键词:高屋建瓴;语文教学;知识体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0-0300-01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分析课文,组织教学,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问题也缘于此。兵法云:“善攻者攻于九天之上。”教学也是如此,善教者巧在高屋建瓴。
  俗语曰:“只低头拉车,不抬头看路。”讽刺的就是那些只忙于琐碎事务不看目标不辨方向的人。“只拉车不看路”现象,在语文教学中明显存在。分析课文,往往只沉浸在文章的琐碎字词句中,沉入其中,不能自拔,带着学生在文中左冲右突,还似乎觉得乐在其中,陶醉其中,篇篇欣赏皆如此,似乎觉得这就是欣赏课文的全部,如此教下去,如何识得语文教学“真面目”?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既能够深入课文中,又能够跳出课文外,这样方能高屋建瓴居高临下审视课文。表面上看这是技巧问题,实际上是观念问题。埋头文章中,这是为了理解课文而分析课文,无论分析多少篇都形不成知识体系;跳出文章外,这是高屋建瓴地欣赏课文,能够举一反三,体现教法,一举多得。当前的语文教学,需要这样的教学观念。观念决定方法,有了教学观念,就能生出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条条大路通罗马。没有教学观念,单纯追求教学方法,再多的"法"也只能是雕虫小技,教学观念才是教学的灵魂。
  高屋建瓴地组织教学,居高临下地审视课文,要有体系观。语文基础知识有一个完整地的系,语文教学也需要在语文基础知识之上建立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像字音字形知识,标点知识,句子知识,语段知识,修辞知识,文言知识,文学常识;一般记叙文知识,议论文知识,说明文知识,应用文知识;小说知识,诗歌知识,散文知识,戏剧知识等,它们都有自己的知识框架。语文教学则需要在此基础上建立教的框架。建立了教的框架,就可以把多种多样的知识各种各样的文章固定在这一体系中,有针对性的组织教学,避免教学中欣赏课文的盲目性。例如欣赏小说,则扣住小说的有关知识组织欣赏,从而提高欣赏小说的水平;欣赏诗歌,则抓住诗歌的知识组织欣赏,从而提高欣赏诗歌的水平;欣赏散文,则把握散文特点组织欣赏等等:抓住了这些,就等于抓住了教学中的“神”,“神”聚则“形”活。
  “形散神聚”是散文的特点,也应该是语文教学的特点。如果说观念属于教学的“神”,那么教法则属于教学的“形”。
  高屋建瓴地组织教学,居高临下地审视课文,要有学法观。“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都强调重视学法指导。
  根据语文的知识体系,根据教学的基本框架,重视学法指导,也能居高临下地审视课文。在课堂教学中,学法指导的理念就是教学的“神”,而指导学法的过程,就成了教学的形。无论教学中的方法如何变化,都以指导学法为目标,这就是教学中的形散神聚。教诗歌则指导学生掌握欣赏诗歌的技巧。教小说,则教给学生分析小说的方法。教戏剧,则培养学生鉴赏戏剧的技能等。有了学法观,就等于有了课堂教学的灵魂。有了课堂教学的灵魂,教师的教就有了方向,学生的学就有了目标。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就是教法问题。只有建立了体系观,树立了学法观,教法就有了灵魂,有了教学的灵魂,无论什么教法都能产生神奇的效能。
  高屋建瓴地组织教学,还要有学生观。学生是学习地主体,教师的教,最终还要通过学生的学来实现,因此教师要做到眼中有学生。体系观是把语文知识格式化,让学生建立这样一个体系,是给学生建立一个相互贯通的知识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学生可以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发展自己的才能。学法观不仅是一种方法,而且也是一种观念,它不是教给学生几条生硬的、简单的、死板的法则,而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己总结行之有效的、具有指导意义的学习规律,既能在学习中总结规律,又能利用规律指导自己的学习实践。贯彻这些教学理念,就要始终把学生放在首位,教学生之所想,授学生之未知,释学生之所疑,通过引导、质疑、讨论等各种途径,让学生在学习中发展自己,丰富自己,壮大自己,最终把高屋建瓴地教变成居高临下地学,实现知与行的完美统一。
  社会变了,形势变了,教材变了,学生变了,教和学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如果我们仍然墨守成规,故步自封,经验主义,就无法立足于新的时代,就无法面对新的挑战。在面临教学全面改革的今天,我们不缺先进的设备,不缺这样那样的教法,我们缺的是先进的理念,缺的是教学的灵魂,在教学改革的大潮中,愿教学灵魂永存。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