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少一点匠气,多一点匠心|匠心和匠气
 

少一点匠气,多一点匠心|匠心和匠气

发布时间:2019-07-21 03:47:31 影响了:

  摘要: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专业发展一直是广为关注的话题。教师从理念的更新到角色的转换需要一个“质”的过渡。如何重新定位并演绎自身角色已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觉选择。本文从教师专业涵养的知识、技能、情意的三个层面围绕“少一点匠气,多一点匠心”这个要义来谈关于语文教师专业化路径的一些思考和见解。
  关键词:匠气;匠心;语文教师;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25-0051-03
  古语有云:“亲其师,则信其道”。“亲”似乎重于“道”。纵观现今的语文课堂:缺少灵动的教学氛围,互动的师生对话,生动的教学内容,凡此种种已实非异常。教师的教学语言苍白,课程设计单调都足以导致课堂效率低下,教学效果不高。“传道、授业、解惑”的直接教授受到阻滞,间接的“点拨”、“启智”、“育人”目标更难以实现。笔者认为,作为执教者的语文教师应多作反思。反思如何践行课程理念,如何打造自身形象,如何生成高效课堂。而诸多的反思都应指向这样一种信条:少一点匠气,多一点匠心。因为这是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通道和自觉选择。
  一、少一点匠气,多一点匠心——修炼基本功,积淀文化底蕴的需要
  1.修炼基本功,搭建提高教学技能的平台。古人言:“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多媒体广泛进入课堂之后,语文教师加强自身基本功培养的意识日渐淡漠,基本功底的修炼未能善始善终,使用现代教学手段的技术纯熟,使语文教师身染“IT”式匠气。多媒体的过度参与课堂教学,打破了原本的教学秩序,颠倒了宾主关系的同时又削减了语文教师的基本功底。光有匠气,未见匠心,再多奇想,亦是徒然。夯实语文基本功底,匠心的塑造自然水到渠成。多一点匠心,就多一分提高基本技能的可能。那么,过硬的语文基本功如何练就?听说读写,环环相接。
  (1)懂得倾听,收集心声。课堂是个戏台,教师无法唱独角戏。沟通心灵,从听开始。传统的教学常常压抑学生表达的欲望,砸实了其“听筒”的身份。教师将“一言堂”进行到底,抹煞了平等对话的空间。作为新时期的语文教师,要懂得倾听,善于倾听,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采集他们的意见、建议和要求。这样才可使教学氛围充满活力,洋溢生气。
  (2)能言善道,吐故纳新。“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这是对李白的诗话评定。语文教师理应朝这个方向靠拢。力求能言善道,说得巧妙。不仅如此,还要吐故纳新,一言一语都给人以新奇悦耳之感。
  (3)朗朗书声,“读”具魅力。流利、标准的普通话,高超、过硬的范读本领,可以凸显语言文字的美感,更能凸显语文教师功底的深厚。读出意境,读出韵味,读出力量,教师在读中传达文本信息,在读中激发学生热情,在读中开发想象能力。“读”具魅力,它借教师这部“留声机”开启学生从阅读到悦读的渴求。
  (4)粉墨黑板,妙笔生花。一手漂亮的粉笔字,一篇优秀的“下水文”,是语文教师提升人格魅力,体现专业素养的关键要素。优质的板书,除设计合理、新颖外,还要重在美观,大方。它不仅是课文脉络的浓缩,且是艺术符号的集结。教师书写的程度会影响学生的书写态度。至于“下水文”,它更是代表了语文教师作文教学之道。作文理论的讲解固然重要,但缺少教师“下水文”的示范,就会使作文课趋于平淡无味。叶圣陶先生说:“语文老师教学生作文,要是老师自己经常动动笔,或者作跟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进步。”叶老非常赞成“教师下水”,原因即此。
  听说读写,样样精通,有赖于语文教师在修炼基本功底的过程中,多多用心。匠心到,则功底硬。提高教学基本技能的平台有了,获得专业发展就有了前提。
  2.积淀文化底蕴,让语文教师具有超强软实力。谈艺术,各家有各自的风格。语文教师,也要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但无论哪种风格,都离不开复合知识的建构,文化底蕴的积淀。在形成个人教学风格的进程中,不能盲目给自己定位于哪一门,哪一派,不能沾有“模仿秀”式的匠气。要真正能够游刃有余地驾驭课堂教学并形成教学风格,非花透心思,煞费匠心不可。而匠心运用的原点则应以语文教师本身综合知识的丰富,精神底蕴的深厚为依托。语文教师是个“杂家”,这就决定了这个生命载体所要承载的知识是兼容并包的。除了要掌握必备的学科知识,还要有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更要有广博的哲学、自然科学等知识作为补充。在博览大量不同领域里的知识的同时,语文教师还应学会将知识建构起来,找到彼此的交叉处、关联点,将知识融会贯通。知识积习得充足,文化底蕴的提升便走向飞跃。
  新课标的课程基本理念之一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学者给“语文素养”这样的界定:“这种素养不仅表现为较强的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的能力,而且也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反过来说,语文教师须先有这样的语文素养,才能将这一课程理念身体力行地实施到位。文化底蕴恰如语文大厦的奠基,要深、要稳、要广。在文化修养方面多一点匠心,会使语文教师赢得学生信赖,会使语文教学绽放奇异光彩。
  二、少一点匠气,多一点匠心——把握语文教材,优化教学设计的需要
  1.把握语文教材,给文本解读着上个性化色彩。“多歧为贵,不取苟同。”这是蔡元培的真知灼见。借用在研析教材、解读文本上,可谓一语中的。有学者认为语文教师缺乏文本分析的微观训练,并指出:“语文教学的整体走势是工笔式微,写意大兴。久之,教师的语感退化了,‘咬’劲没有了,也‘嚼’不出什么味道了。”在今天,强调多元解读,突出个性化色彩,就必然要求语文教师少一点“画工”式匠气,多一点匠心在把握教材上。细读文本,用心挖掘潜藏在文本深处的哲理和情感,这是打通阅读教学之门的钥匙。甩掉教参和教辅的“拐杖”,单纯深入文本内部,开动独立思考的机器,发觉原来也可以这样走进文本世界。细读文本,是完成阅读和鉴赏无法逾越的关口。把握语文教材,始于细读文本。从细读文本跳跃到创造性解读文本,语文教师个性化解析教材的能力在虚心涵咏、反复咀嚼中提升。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