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 [浅析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现实意义]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 [浅析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现实意义]

发布时间:2019-07-24 09:48:27 影响了:

  [提 要] 校企合作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机制,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过程。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优势互补、利益共享,是实现职业教育及企业管理现代化、促进生产力发展,使院校教育与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校企合作;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张芳明(1982—),男,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研究方向为教育教学研究。(江西南昌 330099)

  校企合作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机制,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过程,通过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增加学生的就业能力、创新能力,以适应当前激烈的社会竞争。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职业能力培养是职业教育的核心,其特点是以现实职业分析为基础设计课程内容,以现实职业需要为出发点组织教学活动,培养现实生产、服务的技术型人才,以适应劳动市场的需求。而企业作为劳动市场需求的主体,其劳动分工水平决定了劳动市场的专业化程度,其实际用人要求决定了劳动市场的职业资格标准,同时作为除学校以外教育资源的最大提供者,企业既是职业教育的需求主体,又是职业教育办学主体,这都为校企合作提供了现实基础。除此之外,校企合作也有着其现实需要:

  一、校企合作,优势互补

  (一)传统职业教育的弊病国内外经验证明,职业教育能否办出特色,取决于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的程度

  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福斯特就极力反对单纯学校形态的职业教育,主张发展多元化的职业教育。70年代起,德、英、美等国及发展中国家,也都改变了单一发展学校形态职业教育的做法,开始走多元化的职业教育发展道路。在我国同样是上世纪60年代,广州的职业教育就已经大面积推行半工半读,概而言之,就是以一定时间为周期,交叉上课与实习。可惜不久随着*****的开始,半工半读的探索道路便中断了,以至于长久以来我国的职业教育运行机制一直还是传统的终结性、封闭式的运行机制,教育观念落后,管理体制僵化,办学形式封闭,社会化程度不高,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以教育部门为主制定,造成供需双方的脱节,不能高质量适时地培养劳动力市场所需求的人才,相反还加重了就业危机,出现了十万元请不到一个高技术钳工的尴尬局面。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要求职业教育必须走开放式的道路,改变原有的教育观念、教育目标、办学模式、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以及教育的发展策略,主动与企业和社会“联姻”,建立适应市场经济需求的合同关系,实现由传统职业教育向现代职业教育的转变。

  (二)企业自身培训中的尴尬随着各行各业的竞争加剧,顾客对产品与服务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对员工的素质要求也更高,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员工培训

  但企业在开展员工培训时难免有自身的顾虑,即培训投资的风险性。人力资本投资不同于物力资本投资,后者的风险主要来自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但是物力资本无论如何不会离开企业,除非发生出售、转让。企业对人力资本的投资,相对而言在增加工人技能方面的收益是比较稳定的,其投资的风险主要来自于:如果员工被培训后离开企业,则企业就损失了其人力资本投资——而且,经过培训的员工若进入竞争对手企业,反而可能给本企业形成威胁。一方面,雇主不可能通过拥有雇员的人力资本来限制其离开;另一方面,企业又想尽最大力度来避免因离职而导致的培训损失,于是企业就易产生“培训回避症”,致使人力资本投资出现困难,投资严重不足,制约了企业的长远发展。针对以上情况,实行校企合作,加强教学与生产的结合,可以弥补当前各自的不足,实现职业教育及企业管理现代化,加快企业自有人才培养,使教育与生产实现持续发展,是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一种需要。

  二、校企合作,互惠互利

  企业是以创名牌产品,追求最大经济效益为目标。学校是以培养人才,产生最佳社会利益为理念。如何将两种不同管理方法、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追求目标的企业和学校融为一体,达到互利共赢的目的,成为当前校企合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首先,如前所述,职业教育核心在于职业能力培养。职业能力重点则在于获取市场信息、根据市场需求和科技进步调整生产结构和产品技术性能的创新能力。通过展开校企合作可以充分发挥企业的信息优势,包括市场需求信息、实用技术信息等,帮助学校确定或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培养目标,以便培养出真正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强技能的人才。

  其次,企业聚集着一大批生产、服务第一线的实用型技术人才,将这部分人引进来,参与教学过程,为学生传帮带,使学生能够切实提高职业能力。再者,通过校企合作可以充分发挥企业设施设备的优势,将生产车间(场地、设施、设备)作为学生的实习基地,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职业能力。让学生到生产、服务第一线去,接受企业管理,在实际生产岗位上接受老师傅手把手的教,和企业员工同劳动、同生活,可以切身体验严格的生产纪律、一丝不苟的技术要求,感受劳动的艰辛、协作的价值和成功的快乐,这不仅能为学生直接了解具体生产岗位的技术要求,提高职业能力,为毕业与就业接轨,上岗即顶岗工作奠定基础,而且对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良好的职业道德、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以及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和坚定乐观的生活态度都有极大的帮助。

  另外,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更新,各种职业的文化含量越来越高,知识已成为决定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在各类职业学校中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来自偏远山区,家庭贫困,每年所交学费是家里东拼西凑以及自己利用寒暑假打短工攒来的。校企合作可以使学生进厂带薪实习,减轻学生的经济压力,使其能圆满完成学业踏上理想的工作岗位,从而摆脱贫困的生活状态。最后,企业作为校企合作的另一个主体,同样受益颇丰。除了能够参与学校的教育与培训活动,在根据市场需求确定培养目标、人才规格、知识技能结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学习成果评估等各方面发挥主导作用,更加切合企业实际需要外,还可以充分依托技工院校进行新职工的培养和在职职工的培训提高,减少企业在员工培训上的投资和风险,并与学校签订人才培养培训合同,优先录用合作院校的毕业生,得到大量满足一线生产需要的具有较高操作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技能人才,在提升企业社会信誉度的同时,为其长足发展奠定了扎实的人才基础。

  综合以上分析,校企合作既能使学校减少部分实验、实训设备的投入,分解办学成本,又能让企业得到了大量一线工人而取得长足的发展,还能让部分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最终取得的是三赢效果。

  三、我院校企合作实践的成功案例工商管理系

  目前在校生1400余人,专业包含工商企业管理、物流管理、营销与策划、人力资源管理和连锁经营管理五个专业。该系先后与正邦集团、苏宁电器江西分公司、福建鑫诺通讯技术有限公司、德邦物流等多家企业签订协议开展校企合作,进行“订单式”培养。几年来,该系根据企业的要求进行课程设置、组织教学,弥补了课本知识落后于现代企业发展的不足,使在校的教学内容与企业的需求同步,为企业输送了大批一线技能人才,满足了企业的用人需要,也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此外,该系还定期组织专业教师到企业参加职业技能实践,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技能,取得良好成效,目前该系“双师型”教师已占到专业教师60%以上。在提升学校师资力量的同时,学生就业有了保障,从而使学校保证了生源,促进了招生,学校发展进入良性循环。

  以上实践虽只能作为个案,但其清楚表明,校企合作,加强教学与产业结合,可以实现我院与用人单位的合作“双赢”,是适应市场经济建设的人才培养模式,是贯彻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有益实践和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王瑶,韩伟平.校企合作联合办学的合理性与可行性[J].

  [2]熊伟.就912队与东华理工就“校企合作”一事进行会谈有感[J].

  [3]吴兴勤.深圳研究生院校企合作论坛侧记[J].2007.

  [4]陈新文,周志艳.论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J].

  [5]孟昭上.高等职业教育现状与对策刍议[J].

  [6]朱耘.中国企业普通员工培训现状[J].2005.

  [责任编辑:李佳佳]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